浅析农村基层治理

2022-09-13

1 农村基层治理的困境

伴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 国家的整体建设突飞猛进。但在国家朝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的同时, 造成了东西部发展不均衡, 农村与城镇发展不均衡与社会发展结构性失衡等问题。这给我国当前的农村基层治理带来了困难与挑战。

1.1 农村人口的动态变化

我国近些年加快了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 出现了农村人口大量的向城市迁移的现象。大规模的人口往来迁移改变了农村原有的人口结构, 农村基层出现了“空心村”。农村的人口缺失造成基层治理的片面性, 无法将社会保障落实到每个人头上。

1.2 价值观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后, 我国实现了市场经济政策, 在农村有一些人先富了起来, 农村社会分化开始。一部分人受到了金钱的诱惑, 放弃了我国长久秉持的朴素道德观, 产生了自私、功利心理逐渐扩大, 经常出现炫富攀比的现象。利己主义在农村漫延了起来。

1.3 制度的缺失

我国当前的农村治理已经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国家没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来规范新的发展。农村的外出打工人口的医疗、住房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问题, 留守老人的健康、生活问题都需要国家出台具体的规章制度来解决。

2 农村基层治理的方式

2.1 基层治理民主化

优点:第一, 承认社会的多样性。民主化能够使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 平等的交换意见或建议, 听取更多人的想法, 考虑少数人的观点。主张大家都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 提高大家的自主性与自制能力。第二, 提高治理能力。民主化就是希望社会成员能够参与到相关的公共事务中, 听取更多人的意见, 从而产生最佳决定, 还可以弥补政府在有关方面的不足之处。第三, 快速解决问题。对于某一问题, 大家可以及时的沟通交流, 阐述自己的看法, 可以避免发生矛盾与冲突。由于每个人的职业不同, 教育背景不一样, 都可以在自己擅长、专业的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

缺点:第一, 参与度不高。在很多地区, 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镇, 留下的只有老人和儿童, 无法承担起民主治理的责任。还有一些, 因为其文化程度不高或个人的态度问题而不愿参与到基层治理当中。没有了人员的参与, 民主化就成了空谈。第二, 主要人的偏差。即使是民主化也会有一个或几个领头人召集大家到一起商讨事情。久而久之, 主要人员会在大家心中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力, 会干扰到大家的抉择。有些主要人员会利用大家这种心理做出损害集体利益的事情。第三, 决议结果的不确定性。

2.2 基层治理行政化

优点:第一, 绝对的执行力。首先能够保障有一个完整的团队进行管理, 保证治理工作的正常运行。这些管理人员使按照国家的规章制度办事, 能够节省协调时间, 并且能迅速的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有绝对的执行力。第二, 专业性强。行政化的资层治理是非常专业的。首先, 进行管理的人才是专业的, 管理人员能够按照国家的规章制度惊喜管理:其次, 管理的方法是专业的, 能够形成基本的行事规则, 规范化、正规化。第三, 大量的有效资源。由政府进行基层治理能将本地区的多方面资源整合, 可以得到大量的资金、人才的支持。

缺点:第一, 强制性。不同阶层的利益群体的诉求不同, 对同一件事情的观点看法不同, 行政化的治理方式, 不能够听取每个人的意见, 只能以大多数为主, 强制要求大家统一意愿, 这样很容易造成冲突和不满。第二, 行政问题。由政府独自承担公共事务管理, 提高了管理者的社会地位, 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例如腐败问题、决策过失、监督缺失、权力过大等问题。第三, 沟通不畅通。政府管理公共事务一定要与群众沟通, 但在当今社会, 很难有一个良好的平台使政府和群众进行沟通, 无法建立一个良性的互动机制。沟通不畅通, 就会使群众对问题的不满积压, 会产生对基层工作不配合等问题。

结束语

笔者认为我国的基层治理应该实行以政府为主导, 群众自主管理的方式。政府在管理中承担监督, 审查的责任, 而管理的主体还应该是群众。人们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 才会促进基层治理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农村基层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根本所在。当前, 我国农村基层治理正处于一个关键节点, 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基层治理引发了巨大争论。本文将从农村基层治理的困境与基层治理方式两个方面分析未来的基层治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村,基层治理

参考文献

[1] 王菲, 任中平.农村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与改进路径[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30 (01) :9-1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海南昌江电网全社会负荷特性分析下一篇:浅析班级量化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