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论文与毕业论文

2022-05-14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实习论文与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文章从法学专业毕业实习的现状入手,认为导致不理想实习现状的原因是实习安排欠合理;实习过程监督不力;实习结果评价不科学。建议合理安排实习方式、时间、地点;安排实习任务注意“四个结合”;建立学院与实习单位协调管理机制;开展科学监督;构建对实习结果的科学评价体系;推行学院方与实习单位共同评价制。

第一篇:实习论文与毕业论文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一体化改革

摘要: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分析当前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践环节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将二者一体化整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并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 实践教学改革 整合

本科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 是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关键性环节,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素质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也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考察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

毕业实习是大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工作岗位,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阶段,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的综合锻炼和检验,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养成工作思维、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工作的基本训练。二者都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的本科毕业实习日益表现出形式化的倾向,更像走马观花的过场,实习效果不甚理想;而毕业论文环节更是出现不少抄袭、剽窃、攒论文蒙混过关的情况,毕业论文水平令人堪忧。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引起国内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在总结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以国务院“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为指导,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和整合实践教学体系,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希望以此解决当前本科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出现的低效问题,真正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统一”的目标。

一、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作用

1、毕业实习的作用

毕业实习是大学本科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是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毕业实习是学校与社会的衔接点。

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可以得到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收获。显性收获是指的是业务方面,包括知识和技术两方面。通过将所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应用于工作实践中去,用“学知识”去指导“做技术”,用“做技术”促进“学知识”,“学知识”和“做技术”相辅相成、良性互动。对学生而言实习过程更像一个练兵的过程,而实习平台(如实习企业或网络平台)就是这个“演兵场”。此前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接受的是一门一门自成体系的课程的学习,犹如一颗一颗的珍珠,是零散的和不系统的。毕业实习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将前期学习的课程进行综合性应用和系统性梳理,让所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进而构建和完善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其作用犹如散珠成串。

学生还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得到课堂上无法获得隐性收获。所谓隐性收获,指的是做人处事方面,包括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更多从经济效益方面来考虑问题,为保持正常的生产秩序,尽量杜绝事故发生,一般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即使勉强接受了,统一安排的也大多只是参观性实习,实习时间短,实习内容、实习深度和广度均受到限制。为保证实习的质量和达成预期实习目标,就要求学生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变“被动实习”为“主动实习”,认真观察,积极同工厂技术员沟通并提出问题,进而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2、毕业论文的作用

毕业论文是本科毕业教学的必修环节之一,可以看作学生的在学期间的最后一门课程。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信息搜集和综合表达的能力。

毕业论文阶段,学生可以在指导老师的辅导和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生产管理中的或是社会生活中的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自己的调查和分析,完成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模型的建立和求解,一直到撰写出符合规范要求的毕业论文。通过三个多月的实践,学生综合运用了本科阶段所学的知识,锻炼了科研能力,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二、传统模式的弊端

长期以来,本科毕业班的实习采取教师集中指导、学生集中实习的模式进行。首先是指导教师将学生带到实习单位或工地;然后再由实习单位的培训中心、工程技术部或其它管理部门将学生安排到相关的生产现场,并由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进行辅助指导,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习单位也安排学生从事一定量的现场操作活动;最后,由学生写出实习总结。自1999年扩招以来,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也就说2003年及以后,由于实习单位接待能力有限,集中实习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于是就有了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模式。然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模式也慢慢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学生采取分散自主实习模式时,处于无人监控的状态之下,常常无法达到预先制定的实习目标。

本科毕业论文实践环节一般由指导老师预先提供若干个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指导老师。确定毕业论文选题之后,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先后进行资料检索与阅读,实习任务书下达、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定稿答辩等阶段,整个毕业论文大约需要14周的时间。该种毕业论文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毕业论文题目由指导老师拟定,在做论文阶段学生经常会发现所选题目不适合自己,论文做不下去,中途改题目换题目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正常秩序。

另外,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都安排在第八学期初,第八学期开学就要进行毕业实习,随后开始毕业论文阶段的实践教学。学生常常担心毕业论文的相关事情而无法安心实习,随后开始的毕业论文阶段的选题也与前期的实习没有关系,两个实践教学环节完全是相互割裂的。第八学期也是学生找工作的重要阶段,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工作没有着落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找工作压力,既无法安心实习,也无法安心做毕业论文。

在多年的带毕业实习的经验和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毕业实习过程没有为学生提供任何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依然不了解企业的运作;

2、实习单位并没有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实习机会,学生在实习单位仅仅是进行了几天时间的参观,获得了一份实习证明;

3、毕业实习内容无法写入毕业论文,实习没有为毕业论文提供任何帮助;

4、部分学生都是通过拼凑、抄袭等方式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质量无法得到保正;

5、实习过程没有为学生提供任何技能上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对学生就业也没有任何帮助。

三、应对措施

为了有效地解决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应对措施:

1、毕业论文实践环节适当前移

学校可以通过将毕业论文环节的准备工作适当前移,在毕业实习开始之前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参加毕业实习。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以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去电厂实习为例,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有的是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的是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有的是关于生产物资管理的,有的是关于电力市场营销的等等。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学生到电厂的时候已经知道自己参加实习的重点是什么,需要调研的问题是什么,可以针对自己需要研究的问题与电厂相关科室和技术工程师交流和沟通,做到有的放矢。通过这种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一体化的模式,学生深入到实习企业,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企业的情况,调研到第一手的数据资料,毕业实习的效果和毕业论文质量自然能够得到保证。

毕业论文实践环节前移的一体化模式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减轻学生后期找工作的时间压力。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一体化模式可为一举三得,妥善解决好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找工作三件大事。

2、进一步拓展实习平台

社会对人才的标准是既要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了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毕业实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获得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学校需要进一步扩展本科毕业实习平台。

在这方面,中山大学先我们一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09年中山大学南实验中心与东方标准合办成立了“全国信息技术高级人才培养基地”,目的就是要为学生提供真正的软件项目实践平台,让学生全程真实参与软件开发过程,彻底熟悉软件企业工作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学习以后工作所必需的技能,为其进入实际工作岗位打好技术基础。实习结束后,为学生开具毕业实习鉴定,并指导学生将实习过程及实习的收获写入毕业论文,写出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具有一定深度和实际意义的毕业论文。

3、充分利用便利的网络和软件条件

我们处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时代,毕业实习的部分内容完全可以利用便利的互联网和软件来完成。在今年的本科实习实践环节中,我们采用这种方式对工商07班进行了尝试。

在电厂实习以后,为了综合应用本科阶段所学知识,我们采用北京大学王其文教授开发的企业竞争模拟(BizSim)软件,模拟企业在真实的市场环境里的生产运营管理过程。该软件能够训练学生在变化多端的经营环境里,面对多个竞争对手,正确的制定决策,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该软件中设置了CEO、 CFO、 COO、 CMO、CHO等多种角色,需要用到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门课程的知识。通过模拟对抗,同学们收获很大。实践证明,对于某些专业的毕业实习,将部分实习内容利用互联网和软件来完成是完全可行的。

四、结论

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整合起来的一体化改革,是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体系的需要。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一体化的改革, 使原来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整合成为一个相对较长的环节, 不仅能增加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与本专业相关实际工作的接触深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技能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真诚的希望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的一体化整合,能够纠正以往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过多的形式和过场现象,变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骑马观花”为“下马赏花”,真正实现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石国亮,刘有智,栗秀萍.化工应用型本科毕业实习内容体系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0,27 (4):67-69.

[2] 刘慧卿,宋永嘉.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毕业实习改革[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125-127.

[3] 黄震威,沙桂英,赵玉华,et al.强化产学结合与实习过程管理 增强实习效果[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S1):110-114.

[4] 李淑文,文宏达,周亚鹏,et al.重视毕业生产实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9(4):129-132.

作者:任峰 李金颖

第二篇:法科学生毕业实习现状、成因与对策

[摘 要]文章从法学专业毕业实习的现状入手,认为导致不理想实习现状的原因是实习安排欠合理;实习过程监督不力;实习结果评价不科学。建议合理安排实习方式、时间、地点;安排实习任务注意“四个结合”;建立学院与实习单位协调管理机制;开展科学监督;构建对实习结果的科学评价体系;推行学院方与实习单位共同评价制。

[关键词]法科学生;毕业实习;现状;原因;对策

美国大法官霍姆斯曾说过: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①。就法学专业性而言,法律条文和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固然重要,但灵活应用这些所掌握法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之方法技巧更是重中之重。由此观之,法科学生的毕业实习是何等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法科学生毕业实习状况还难以令人满意,实习过程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唯如此,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可以满足司法实践需求的法律人才。

一、法科学生毕业实习现状

毕业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法学学生的毕业实习是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法学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可以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司法工作技能,为毕业后缩短工作适应期,尽快融入司法实践提供前缀。然而,综观目前法科学生的毕业实习现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大部分毕业实习严重虚化,“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成为普遍现象。有的竟然弄虚作假,搞虚假实习。

第二,毕业实习质量普遍偏低。端茶、倒水、扫地成为主要内容,零距离参与司法实务者少之又少。更多学生成为了实务部门的勤杂工。

如此,毕业实习根本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不能满足司法实务部门对高校法科学生的期许。

二、“实习现状”形成的原因

(一)实习安排欠合理

1.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绝大多数高等院校把毕业实习安排在在三年二期的暑期进行。通常在这一阶段,学生往往都忙于司法考试;有的高校安排在四年一期的寒假进行,而这一时段学生往往冲刺考研;有的安排在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实习,则往往与学生考公务员、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及毕业论文的撰写相互矛盾。如此状况下,学生缺乏对实习的目的性的认知难以到位,进而忽视了毕业实习对于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价值。有些高校的实习由于时间安排太短,学生毕业实习刚刚进入角色卻实习时间结束了。这种流于形式的毕业实习安排, 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并将直接影响到毕业实习的质量。

2.实习任务不具体,实习单位存在误区

一方面法学院系对学生实习没有明确的任务指标,仅仅要求学生写好实习日记,实践能力提高的任务完全丢给了实习单位。另一方面一些接收实习生的单位在观念上还存在误区:第一,认为实习生是累赘,工作能力差,因此,不愿意安排实习生独立完成某一项具体的工作。第二,把实习生当成勤杂工,琐事、杂事都让实习生去做。由此,也造成了学生对实习单位的期望值与现实的差距,使得学生开始丧失对实习的热情,认识不到实习的重要性,将原本是锻炼自我方方面面能力的机会白白浪费。第三,在实习过程中,有的实习单位往往只注重纪律上的要求而忽视业务上的要求,以致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书本知识与司法实践进行有效对接。

(二)实习过程监督不力

毕业实习均采用双重监督制度,法学院(系)的监督和实习单位的监督。然而,从1999年本科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转变以来,全国各法学院(系)的招生规模急剧膨胀。由此导致法学院(系)定点实习基地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实习生的需求。由于实习基地短缺,一般以分散式实习②为主要模式,往往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有的学生能够找到合适的地方进行正规的实习,绝大多数找不到合适的单位,或是在所谓的实习单位就是简单地重复一些体力劳动,所学的专业知识无地可用,更谈不上综合性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和提高,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宅在家中。客观上,这种状况增加了有效管理和监督的难度,为“虚假实习” “形式主义实习”打开了方便之门。如此,表面上看似健全的双重监督制度其实最终导致实质上的无人监督的尴尬境地。学生在整个毕业实习阶段,除了时间的浪费和社会阅历的增加,对专业素养的提高毫无裨益,甚至因为混乱的实习状态,造成学生自由散漫的惰性,非常不利于以后的发展,这种负面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三)实习结果评价不科学

由于许多法学院(系)和实习单位并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毕业实习效果测评体系。加之学校层面的实习指导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也没有义务对学生的毕业实习的进展全程跟踪,造成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毕业实习成绩随意性大。实习结束时,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实务部门的指导教师大多会顾及到学生就业问题,在实习成绩的评定上走温情路线,非优即良。事实上,毕业实习成绩是学校对学生实习情况的评价, 这种评价理该客观真实的,非优即良,不从实际出发的评价方式无论有着多么善良的初衷都不可取。 这种不客观的评价方法本身是对学习法律人的一种误导,无形中助长了学生的侥幸心理, 不利于毕业实习质量的提高。

三、 改变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注意实习安排的合理性

1.合理安排实习方式

针对高校扩招造成的分散实习呈上升趋势的情况,实习的方式应当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分散实习的学生实习前应提出申请,院系领导应严格把关,非特殊情况(如有利于今后就业、家庭出现变故等)不允许分散实习。尽可能将分散实习学生的比例控制到最低程度。学生只有得到批准后才可实行分散式实习。分散实习的学生要实行毕业实习双向导师制③,学校指导教师负责联系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并提出指导的具体内容,双方共同完成指导工作。这样不但可以解决好自主实习的管理问题,同时还可以加深学校和实习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同时建立毕业实习远程信息平台管理模式④,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克服地方分散、距离较远的困难,又不会增加管理的成本。其次,集中实习的应力避一刀切。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分类实习。如准备司法考试的可以安排在一起实习;准备考研的安排在一起实习;准备考公务员的安排在一起实习等。

2.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分散实习的,由学生自行安排,以不影响上课为标准。集中实习的时间安排应合理避开与司法考试、考研、考公务员等时间相冲突,使学生能够安心实习毕业实习。因此,应当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思路,对仅仅准备司法考试的,实习时间安排在司考结束后进行;仅仅准备考研的,待考研结束后进行;仅仅准备考公务员考试的,可安排在毕业前夕进行。准备多项考试的视具体情况,分别安排在考研后或毕业前夕进行。其中准备司法考试与考研的,安排在考研后进行,准备司法考试、考研和公务员考试的,安排在毕业前夕实习。

3.合理安排实习地点

法学,作为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进入怎样的单位实习,实习单位能提供什么样的实习的环境和条件,是关乎到实习质量和预期效果实现程度的重要问题。为了使学生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接触尽量多的案件,得到较多的锻炼机会,基层人民法院或律师事务所应当是毕业实习理想的地点。此外,考虑到我国当前法律援助人员短缺的局面,法律援助中心或其分支机构、法律咨询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也可以成为法科学生的毕业实习场所。但最重要的是毕业实习安排应与就业取向部门和就业意向单位相结合。如此,有利于学生通过毕业实习与实习单位建立良好关系, 为毕业后到这些部门工作创造条件。

4.安排实习任务注意“四个结合”

为了毕业实习能达到预期效果, 使学生能真正深入实习单位圆满完成毕业实习任务, 防止走过场。实习任务安排要做到“五个结合”:(1)与专业见习⑤相衔接。即以见习为基础,让见习作为实习的基础性工作,将见习与实习一体化。毕竟见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司法实践,对司法实践形成感性认识,培养法律精神。而毕业实习是在见习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亲历司法实践,对司法实践产生理性认识,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司法实践需要提供前提。因此,见习与实习任务安排应作为一盘棋加以考虑。(2)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实习与毕业论文开题的时间虽然各高校不一致,有的实习在前,有的实习在后,不管先后,实习中都可以安排与毕业论文相关的任务。如在前,既可以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和确定选题,也可以让学生采集毕业论文所需实证材料。如在后,至少可以让学生从实习实践中收集毕业论文相关实证资料。毕竟从实践中得到的材料最具说服力。(3)与司法文书制作相结合。即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完成一定数量的司法文书。一般以完成一个案件的主要司法文书为宜。(4)与案例积累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积累一定数额的案例,并进行案例分析。意在丰富学生的司法经验,为司法实践、理论研究做准备。

(二)应加强对毕业实习过程的监督

1.建立学院与实习单位协调管理机制

实习实践中,常常出现学生实习无人管的局面,导致实习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应建立学院与实习单位协调管理机制。明确学院与实习单位在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的管理模式和各自需要承担的管理职责。管理模式与具体职责可协商议定,以有利于学生毕业实习落到实处、取得预期效果为原则。

2.开展科学监督

为了杜绝双重监管带来的无人管理之结果,应开展对毕业实习的科学监督。

第一,学院方领导应主动与实习单位方领导保持联系。联系方式可实行例会制。通过例会,了解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及时开展宏观指导。防止实习走过场,流于形式主义。当然,作为实习单位的主管领导也可以经常主动地与学院方领导取得联系, 通过及时交换实习学生的实习表现以及对实习状况的看法,可以帮助学院方制定出更为科学的更为优秀的指导毕业实习的方案。

第二,量化毕业实习学生的相关信息。即通过制定《法学院毕业实习质量问卷调查表》、《法学院实习单位意见反馈表》获取毕业生的实习质量信息。追踪毕业实习进度;了解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为下一届毕业实习提供反面借鉴。

第三,学院方指导老师应做好四项工作。毕业实习期间, 学院方指导老师每周应前往实习单位, 向实习单位的兼职指导教师了解学生的实习表现, 进行实习检查。并与实习学生见面, 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提出指导意见。具体而言,一是对学生的认识实习进行跟踪评价,由此很好地评价学生对实习认知水平与程度。主要是检查学生在毕业实习中的基本情况与纪律,如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日常实习内容的记载以及达到实习目标的情况等。二是不定期地去毕业实习单位进行对实习生的现场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司法实践中一些问题的能力、法律实践思维以及实习过程中取得的真实效果。一般可以现场提问的方式进行。三是定期与实习生开展交流,听取实习生的实习情况汇报。了解实习生实习过程情况,并制定后期实习方案,指导学生实习中需要进一步注意的问题。四是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总结。即在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经验与教训回顾,写出完整书面总结报告,并安排总结交流,强化实习成果,为师弟师妹们的毕业实习提供经验支持。

(三)应注意对实习结果的科学评价

1.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法科学生毕业实习结果的评价考核体系可涵括:

第一,政治思想表现。一是政治表现:是否积极参加实习单位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是否严格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是否有对国家、集体、公民认真负责的精神。二是思想表现:在实习中是否做到严肃认真, 组织纪律性强, 是否有吃苦耐劳精神;在实习期间能否坚持认真写好实习日记与实习小结;是否听从组织安排,乐于做好其他实务工作。

第二,业务能力表现。一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指标:是否能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讨论具体工作时, 是否敢于发表意见,提出个人见解, 以及被采纳的程度如何。二是工作技能。考核指标:调查、询问、调解的能力;记录、电脑打字、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制作各种司法文书的能力。主要看其能否基本上达到文书制作规范化的要求, 是否做到了字迹端正, 叙事清楚,文理通顺,用词恰当;处理人际关系、社交活动的能力;三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自治、自理、自我约束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掌握办案基本要领和方法的能力。

体系下两项分值比重可实现四六开,即“政治思想表现”占40%,“业务能力表现”占60%。两大项之下各具体指标所占分值可确定为:“政治表现”占20%;“思想表现”占20%;“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問题的能力” 占25%;“工作技能”占20%;“其他方面的能力” 占15%。

2.推行学院方与实习单位共同评价制

一方面,学院方应制定规范化的《法学专业毕业实习考核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明确考核的目的、具体指标和要求,并将自身检查了解到的学生实习状况与《细则》相对照,进行客观量化地评价。另一方面,应将《细则》分发到各实习单位。各实习单位可根据“考核的目的、具体指标和要求”,明确单位兼职指导老师的对实习生的责权和对实习生科学考核应注意的问题。总之,实习单位作为实习学生的“婆家”,要从对待实习生的误区中跳脱出来,不要认为指导评价学生实习是额外工作,要转换角度,从人才储备和法制社会发展的视角出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对实习生的指导与评价工作中来,客观、科学地对实习生进行考核评价。争取在考核中发现人才,进而留住人才,以求单位自身发展。双方考核分值的比重可各占50%。只有实习单位和学校积极地开展客观科学的共同评价,评价的结果才能称之为科学而公正的评价。只有科学公正的评价,才能推动毕业实习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美]霍姆斯.普通法[M],冉昊、姚中秋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226

[2]分散式实习是指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寻找实习单位,学生分散在各地开展实习的实习方式。与集中实习相对应,优点在于可以满足学生实习个别化需要。

[3]双向导师制是指实习学生所在院系在安排院系内指导教师的基础上,再邀请学生实习单位的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的制度。即一个实习生安排两个指导老师。

[4]这种模式是将导师指导工作与实习生汇报工作安排在网上进行的模式。优点在于可以减少实习投入。

[5]这里的见习是指学生去司法实务部门了解司法工作程序、观摩司法实践的过程,目的在于对专业工作实践形成感性认识。安排在毕业实习之前进行。

孙文婧,汉族,湖南娄底人,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事业管理学院研究生;高长富,土家族,湖南龙山人,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事业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刑法学会副会长。

作者:孙文婧 高长富

第三篇:化工工艺专业毕业实习现状与教改探讨

摘要:毕业实习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技术向结合应用的重要教学部分,对于增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化工专业毕业实习大多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探索出新的毕业实习模式,这也是实践教学的改革中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化工;毕业实习;教改

毕业实习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技术向结合应用的重要教学部分,对于增加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是现代社会进步和工业发展对高级人才素质提出的必备要求。对于化工工艺专业的毕业实习来说,实践实习可以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实际工作恩呢管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化工专业毕业实习效果大多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探索出新的毕业实习模式,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这也是实践教学的改革中重要的工作。

一、化工工艺专业毕业实习现状

(一)毕业实习的作用

化工工艺专业毕业实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产实习中运用、消化、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并熟悉所在岗位的生产工艺,掌握化工设备的操作和维修,培养学生知识理论和动手能力相结合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企业思想和职业道德规范。大部分的毕业实习生可以认识到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对工科理论教育的重要补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二)毕业实习的场所和效果

大部分高校的实习基地并不是固定的,有一些是每年实习之前才联系确定,这对于学校长期的实习考察和总结带来一定影响,不利于学校的实习统计。很多学生都希望可以到发达的大工业城市企业去实习,增长实践经验学习先进的设备技术,而很多学校由于条件限制,实习的计划不稳定,实习单位的选择不够理想,影响了毕业实习的质量。

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可以对工厂的生产流程、生产设备布置及操作处理有了一定了认识,而了解程度的深浅决定了毕业实习的效果。目前一些高校的化工专业实习有些是在实习单位实践学习,而有些只是走马观花的参观,这种实习效果明显一般,不能对毕业实习起到积极作用。

二、毕业实习教改的探讨

通过对于化工工艺专业毕业实习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实践教学中迫切需要改革实习教学模式,提高实习效果和质量,因此需进行毕业实习教学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进行毕业实习进行学习、生产和创新技术的基础平台。高校应选择专业对口的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这也是保证毕业教学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一个优质先进的企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促进创新精神,也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而管理、技术落后的企业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带来消极情绪。另外,稳定的实习基地也可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投入更多精力在学生身上。实习基地带来的厂校双赢效果,可提高学校的实习质量和效果,也可为企业带来优秀人才,解决技术和培训问题。

(二)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结合的教学模式

分散实习是指高校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就业意向和个人特长,依照教学计划要求自己来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这种模式将被动式的实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根据教学大纲的计划要求为自己制定实习内容,自觉完成实习任务,独立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工艺问题。这主动实习的过程中可促使学生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遇到问题虚心请教,从而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自学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集中实习是由学校老师来联系实习单位,集中进行相对稳定的实习,而在集中实习时,也可以分散成小组模式,将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模式相结合,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强化监控考核,科学管理,确保实习的质量。

(三)加强毕业实习的管理和指导

针对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的不同教学特点,应制定出不同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确保毕业实习的质量和效果。学校要做到提前布置实习计划,提前动员毕业实习,提前准备毕业实习工作。对于集中实习,学生应明确到毕业实习的具体目的和内容,了解实习的基本要求,充分了解和认识到毕业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证毕业实习的质量,不能敷衍了事。对于分散实习,学生则要根据实习计划和自己的就业方向,提前联系相符合的毕业实习单位,教师要做好在实习期间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对于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了解和解决。

实习指导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毕业实习日记,对于学生实习期间的数据和资料收集进行整理考核,检查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报告的评语和鉴定。对于未按要求完成的实习内容或者实习期间有严重违纪者,要按不及格处理,确保学生重视毕业实习的整个过程,加强毕业实习的管理和指导,使毕业实习的场所、实习计划、实习人员、实习内容和实习效果都得到落实,提高毕业实习的质量。

(四)保证资金充足

大多数高校都存在实习经费不足的情况,因为缺乏资金,不得不放弃条件优越的实习单位。而由于近年来的交通和住宿费用上涨,导致实习花费也在逐年增大,如果紧靠节省资金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依靠学校增加财政预算也难以实现。因此较好的办法还是实行毕业实习与人才输送相结合,将学习型的实习向实践创新型的实习转变,既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为实习单位带来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毕业实习的教学改革必须要了解新形势下的实习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善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使毕业实习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以培养出全面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环境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丁立明,李寒旭.化工工艺专业毕业实习现状与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82-84.

[2]梁建军,谭靖辉.关于高职院校化工工艺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思考[J].化学教育,2009,30(6):28-30.

[3]梁建军,谭靖辉,孙爱武等.浅谈高职院校化工工艺专业学生毕业实习[J].科技信息,2011,(28):212,214.

作者:管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德育论文下一篇:公共管理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