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热点问题破解之道

2023-03-28

第一篇:十大热点问题破解之道

申论热点破解“审批难”问题

湛江中公教育

申论热点:破解“审批难”问题

背景链接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简政放权均提出了明确要求。

随着较大规模取消下放审批事项工作告一段落,“审批多”难题基本得到解决,解决审批难的问题将上升为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2015年2月初,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重点解决审批环节多、时间长、随意性大、公开透明度不够等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为人民群众服务水平。

此次《通知》重点在“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和“强化监督问责”部分提出10条具体举措,涉及以下方面:

推行“一口受理”。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受理,申请量大的要安排专门场所,对每一个审批事项都要编制服务指南,列明申请条件、基本流程、示范文本等,不让地方、企业和群众摸不清门、跑累了腿。

实行限时办结。建立受理单制度和办理时限承诺制,各部门受理申请要出具受理单,依法依规明确办结时限,不得以任何理由自行延长审批时限,防止审批事项久拖不决。探索对多部门审批事项一个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协同的“一条龙”审批或并联审批,让审批提速。

严格规范办理。各部门要对承担的每项审批事项制定工作细则,明确审查内容、要点和注意事项等,严禁擅自抬高或降低审批门槛,避免随意裁量。

湛江中公教育

坚持透明办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所有审批的受理、进展和结果等信息都要公开。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对申请人的告知义务,及时提供咨询服务。

推进网上办理。要求各部门积极推进网上集中预受理、预审查。加强国务院部门间、中央和地方间信息资源共享,尽可能让地方、企业减少为审批奔波,切实方便群众。

深度解析 [审批难的影响] “审批难”给政府公信力带来的损害不言而喻。

一是“审批难”严重干扰市场和社会运行规律,抑制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创新活力的释放; 二是“审批难”带来办事难,审批过程如同迷宫,环节多、手续繁、材料多、时间长,让公众摸不清门,找不到路; 三是“审批难”因审批部门裁量度宽和公开性差,形成权力寻租的空间,成为腐败的温床,威胁到党和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基础。这些问题与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精神格格不入。

[权威论述]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和抓手。 ——李克强

办个事、创个业要盖几十个公章。这既影响了效率,也容易有腐败或者叫寻租行为,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所以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

——李克强

要严格落实任务和责任,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要把职能转变工作纳入考核,建立长效机制。改革要公开透明,把取消、下放和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李克强 [存在的问题] 行政审批改革之所以能够牵动社会神经,是因为直接影响到很多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的效率和感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要是解决“审批多”和“审批难”两个问题。随着较大规模的取消下放审批事项工作告一段落,规范和改进保留下来的审批权、彻底解决审批难的问题,成为主要矛盾。

一方面表现为“摸不着门”“找不到人”“往返跑”等痼疾。去政府部门办事,窗口单位不是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结,让人不知道怎么办,不知该到哪些部门和科室去办的现象时有发生。

湛江中公教育

另一方面,一些行政审批还存在流程设计不科学、责任不清、效率低下等问题。比如,一些部门审批管理越权、混乱;有的部门以工作规范为由,人为造成审批过程中手续繁琐、环节稠密、周期漫长、部门众多;有的一项行政审批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层层分解、流程复杂等。

此外,行政审批透明度不高,自由裁量权过大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部门的审批条件、申请材料、流程环节缺乏统一标准;有的部门审批条件中弹性较大的规定比较多,如“合理布局”“其它需要提交的材料”等;还有的行政审批落实到各个部门后,基本上处于“由业务处室自己制定政策,自己审批,自己事后监管,自己收费”的内部封闭运作状态。

[改革的意义] 通过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可以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同时,可以规范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高效、廉洁、法治、责任和服务型政府,以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全球化发展和开放型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大力度减少行政审批,是行政管理改革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当然也是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发展壮大的基础。政府把一些事放出去了,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才能把这些事接过来;政府在微观领域退出来了,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才能进得去;也只有如此,政府的职能才有转变的可能,而基层技术层面的行政创新和社会管理创新才有更大的空间。

[对策措施] 从改革的效率维度上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需公众参与。

将行政审批项目公之于众,避免公权力自说自话,从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中,吸纳足够的智慧,帮助管理者作出合乎公共利益增进的政策选择。

从改革的纵深维度上看,必须积极推进行政审批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规范政府执行程序,加强政府行政监督,突出政府行政服务。行政审批项目的设立、调整,必须在法治框架之内进行,在注重实体正义的同时,重视程序正义,保障“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1.破解“审批难”,审批改革再续力 2.破解“审批难”须壮士断腕 [开头示例]

湛江中公教育

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今年进入第三个年头。剑指“审批难”,是政府自我革命的进一步深化,是推进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关键一环,彰显了约束自身权力、打掉部门利益的坚定决心,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打下坚实地基。

[结尾示例] 破解“审批难”,需要权力部门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把简政放权真正“简”到实处、“放”出实效,而不是犹豫不决、患得患失,甚至采取变通方式,进行“软抵抗”。只有做到令行禁止,力戒下层部门在落实上“打折扣”,才能切实缓解审批难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化解“审批难”不致沦为一句空话。

第二篇:2010十大热点问题

【中国网聚焦山西】综合编辑:连日来,社会对两会的关注持续升温,有关两会热点话题的民意调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根据最新调查结果,十大热点最受关注。人们期待,即将召开的两会对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作出回应。热点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重要领域期待突破

虽然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惊涛骇浪中成功实现“V”形反转,但人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的“短板”:需求结构上,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需求不足;产业结构上,主要依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要素结构上,长期依赖物质资源的高消耗、高投入,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近一段时期,中央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明确要求并采取了具体措施,强调关键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今年两会正逢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可以预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成为两会的重要话题。人们希望看到宏观经济政策在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医疗、养老和教育体制改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有新突破,扫清科学发展体制阻碍。

热点二:收入分配事关社会公平“蛋糕”切分体现政府良知

在新华网举行的“今年两会,你最关心的话题”的调查中,“收入分配”问题位居榜首。

有关专家分析,2010年要实现以居民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就得让居民有消费能力,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而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居民不是没有意愿消费,而是一些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没有能力消费。其主要原因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许多收入分配政策不合理。

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如何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如何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关全民切身利益,政府如何切分社会财富“蛋糕”将成今年两会热点话题。热点三:房价一路飙升牵动人心政府频频出招能否奏效

房价问题从没有像今年这样备受关注,在各大网站的两会民意调查中,“住房问题”都位居前列。

经历2009年的“一路高歌”,近期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频频出招之下,楼市似乎进入博弈阶段。房价会跌吗?抑或是经过短暂休整之后重拾升势?答案众说纷纭,消费者拭目以待。

遏制房价上涨过快,很重要的一个手段是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同时还有一个转变理念的问题,只要地方政府不改变依赖“土地财政”的惯性思维,地价、房价就很难从根本上回归理性。人们期待,两会传递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积极信号。

热点四:上学看病就业民生三难改革层层推进探求新解

上学难、看病贵、就业难一直以来是三大民生难题。近年来政府为解决这三大难题采取了很多举措,也取得了积极成果:高考改革在争议中破冰前行;新医改方案破茧而出;促进就业的措施频频出台。但总体看来,一些体制性弊病仍然严重,离人民群众期待距离仍远。

就在两会召开前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历经磨砺后终于面世;此前几天,《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这一系列举措必然在两会上激起反响,三大“老”难题能否找到“新”解法,人民群众翘首以盼。

热点五:户籍改革逐步推进民工期待“同城待遇”

长期以来,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绝大部分农民工无法在城市安居乐业。中国1.6亿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贡献在城里,保障在农村;年青在城市,养老回农村”。

去年,上海尝试打破“坚冰”;江西省、湖南省宣布逐步建立城乡统一流动的户籍管理制度;吉林省今年起逐步取消农业户口。

金融危机中农民工失业返乡潮、今年初的沿海企业“用工荒”印证着,不适时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将严重影响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两会召开在即,广大农民工兄弟憧憬着“城市梦”!

热点六:选举法再次修改同票同权推动民主进程

根据议程,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其最大亮点是一步到位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制定于1953年的新中国首部选举法对农村和城市每一名代表所代表的人数作了不同规定,其后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将农村与城市人大代表选举比例确定为4比1。按照现行选举法的相关规定,现在是每96万农村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每24万城市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

如果草案最终获得通过,将有利于更好地保证城乡人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热点七:反贪肃贿雷厉风行制度反腐民心所向

2009年是高官落马较多的一年,多名省部级高官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查处。此外,重庆“打黑”使出“组合拳”,足坛“打假”上升到反腐层面。

随着一系列行动的展开,社会对反腐败问题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在多家网站的调查中,“反腐倡廉”高居前列。如何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如何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监督制约制度等“显规则”破除消极腐败的“潜规则”?人们期待两会开出良方。

热点八:网络问政初露端倪公众期待拓宽空间

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再一次接受中国政府网与新华网联合专访,并与网民在线交流,这是他连续两年在两会之前与网民交流。

步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在畅通民意、表达诉求、舆论监督、参政议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担心、不适应,到接受、主动参与,各级政府对网络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

人们期待代表委员们在两会上献计献策:如何进一步完善网络问政这一民主形式?在公共决策中如何吸纳网络民意?

热点九:“低碳经济”进入视野节能减排备受关注

在历年两会热点的民意调查中,“低碳经济”这个词今年首次进入人们视野。2009年11月,中国公布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绿色”“低碳”“节能减排”,这些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热过。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促进节能减排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国际社会有目共睹。

如何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将在两会上受到广泛关注。

热点十:“养老保险”异军突起制度公平成为焦点

在人民网举行的今年两会十大热点的调查中,“养老保险”以高票位居榜首,这虽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网友认为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非常不合理;而在养老、医疗、失业等各项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中,近半数网友最关心养老保险。据此,有关人士预计今年两会上养老保险问题将受到广泛关注。

第三篇: 十八大十大热点问题

一、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两个“五位一体”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协商民主制度

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六、改善民生

七、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

八、海洋权益与海洋强国

九、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

十、反腐败

一、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两个“五位一体”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第二大部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即新增“生态文明建设”。

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美丽中国”已成为网络热门词汇。

意味着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不大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演进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和日益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 一起抓。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提出在建设“两个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形成了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1

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和重大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颇有深意的是:两个“五位一体”都有一项具有净化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表述的创新——“三增一减”。 “一减”:减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三增”:增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报告准确概括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的主要贡献,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十八大报告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报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新胜利。

需要把握八个基本要求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决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能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六部分,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等重大论断。这一部分中的一个鲜明亮点,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概括。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有助于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以“两个开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社会上和学术界有一种看法,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并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多种概括。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吸收全国各方面意见,在广泛共识的基础上,用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

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24字进行分析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概括,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属性的体现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循和维护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表现,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属性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概括。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取向,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道德行为方式两个方面的内容。前者是核心,后者是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衡量一个社会主义囯家公民素质高低的坐标和尺度。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面精神旗帜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民族在一定时代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我们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四、协商民主制度

协商民主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第五大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的第二条即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报告中的一大亮点。

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是我们党在民主政治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取得的最新成果。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把它与选举民主结合起来,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之所在。

确认“协商民主”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进而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上最新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对于中国应该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需要经历的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

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一是“政治参与”,二是“有序”,并使这两个方面能够有机统一起来。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在为人民民主奋斗的过程中创造的民主形式,其优势在于能够在很高的制度层次上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第一,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第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

第三,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

第四,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从党委和政协组织 健全协商民主制度 从党委来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关于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的原则,确保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真正发扬民主。

从政协组织来讲,应以改革精神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建设,使协

4

商民主有制可依、有章可循。应从制度上确保政协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在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中形成“睿智之言”和“务实之策”,提高建言献策的水平和质量;

从制度层面 健全协商民主制度

从制度上推进民主监督,对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大决策及其执行成效进行监督,并通过适当形式向决策部门通报或向社会公示;

从制度上拓宽政协委员与人民群众直接联系的渠道,充分反映民意。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部署,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不断完善各种协商形式,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要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更好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成效和水平。要紧紧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开展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

协商民主,是对毛泽东协商建国思想与实践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伟大历程中的一大创造,将协商民主制度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探索和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八大报告“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单独将其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组成为第四大部分:“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央四个着力加快经济方式转变

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四个更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发展方式粗放的特征比较明显,发展效率总体不高,发展代价过高过大,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仍十分突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仍然艰巨。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发展方式的竞争。

要在更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趋利避害,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必须加快构建更具活力更富有竞争力的发展方式。从国内看,经济发展内生条件发生新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加快,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减弱,生产要素供给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能源资源约束更趋强化,潜在增长水平趋于下降,这些都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要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

5

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和重点,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强化创新驱动的教育、人才和科技基础。把增强创新能力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增强科技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与人才队伍。

二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方面,应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巨大的内需潜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把巨大的内需潜力释放出来。把扩大投资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结合起来,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促进增投资与扩消费的良性互动。

另一方面,必须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整体素质;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求,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创新价值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城镇化将形成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是我国最具潜力的内需所在。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在城镇化中释放内需潜力,并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拓展开放空间,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下大力气推动外贸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我国产业在全球分工中提升位势。在继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同时,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投资大国转变。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五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当前的形势变化,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时间窗口。应紧紧抓住有利时机,下决心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目前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源还是市场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完善市场机制,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新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六、改善民生

在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总结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阐述了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关于民生问题的篇幅,所占的比重较多,提出了包括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内的一些新的提法和观点,奏响了“民生改善”的时代最强音。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

6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执政为民的根本落脚点:改善民生

十六大以来,中央始终把“三农”问题放在首位。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投入等手段全面建设新农村,使农民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不管是农民还是市民,作为中国的公民,人民的幸福说到底还是民生的改善,是党和政府把大力促进民生建设作为执政为民的根本落脚点,持续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使得人民的幸福指数能够不断提升。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出现“民生”这一词汇。民生问题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也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求真务实,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造福祉的最直接、最生动、最现实的体现。按照民生优先、富民惠民的政策取向,党的十八大继续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全面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是对“民生改善”的再动员、再部署。

民生是国之根本,只有民生得以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而这已经成为现代国家执政党最为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民生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从总书记关心灾民的吃饭、穿衣、喝水、住宿、医疗问题,总理“帮农民工讨薪”、“逛市场看肉价”,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心和对改善民生问题的密切关注。

随着一系列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的出台,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农民不交税了,义务教育免费了,公务员增加工资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了,农民也有基本医疗保障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也已经形成。桩桩件件,落实在百姓心坎上,温暖到群众心窝里。

十八大关于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决策 针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的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安排,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进展,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党的十八大对改善民生与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和部署,有待于各级各地党政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坚持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始终坚持做到“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到底,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改善民生构建和谐中国

教育、就业、分配、养老、医疗保障、收入分配改革等社会建设的具体任务,件件都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党的大会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措施、制度办法,必将进一步凝聚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激励、鼓舞人民群众投入更大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一个国家昌盛,人民和谐美满,幸福安康的崭新时代正在到来。

七、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要义。

会场内外,“美丽中国”是名副其实的“高频词汇”,为着我们共同的家园,为着迎接社

7

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到来,十八大代表纷纷为建设“美丽中国”建言献策。

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单独将其成为第八大部分:“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

传统的不惜代价的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协调、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无以为继。“党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长刀林荫代表说:“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哪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好,哪个地方就具有发展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明晰路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应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代表说,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真正使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之中。“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那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发展经济,那是竭泽而渔。”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发展路径,也是当代中国当仁不让的选择。

八、海洋权益与海洋强国

海洋强国的必要性

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当前,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加以保障。

未来国家海洋局将从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推动海洋强国的建成。

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既要注重开发能力的提高,又要注重开发格局的优化。要统筹陆海资源配置、经济布局、环境整治和灾害防治、开发强度与利用时序,统筹近岸开发与远海空间拓展。

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实现海洋强国的主要措施 其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其二,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其三,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第一条中明确提出“维护国家海

8

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建设海洋强国”概念进入十八大报告,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战略意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九、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十二部分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其中明确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问题。这“三型”目标,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

十八大报告的表述

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居安思危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我们党已成立91年、在全国执政63年、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得到坚持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得到加强和巩固,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必须看到,我们一些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面对各方面考验,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党同志必须居安思危,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掌握和运用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着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概念。为谁服务、为谁谋利是执政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庄严使命。在实践中做好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应该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方面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要求

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求党组织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

要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做好党员服务工作,使党员始终能够感受党组织的温暖,在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组织的帮助。这也是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要求。

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要求

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求我们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党的事业的发展要求; 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

9

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党内民主,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我们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都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十、反腐败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十二部分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将反腐败问题提到不解决就“亡党亡国”的高度。

“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推进预防腐败体系的制度化、法制化,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努力的方向。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有这样一句话: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从“房叔”蔡彬到“表哥”杨达才,再到之前查办的“天价烟”局长周久耕,近两年因网上热议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最终处理的腐败问题成为新时期的一种现象。

加强反腐败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是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

二是必须坚持整体推进、系统治理,全面贯彻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堵疏结合,注重用系统的思维、统筹的观念、科学的方法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改革的推动力、纠风的矫正力、惩治的威慑力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工作整体效能。

三是必须坚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既做到以重点带全面、逐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又不断以反腐倡廉建设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四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创造的新鲜经验,深入研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探索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

五是必须坚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抓组织领导、抓任务落实、抓监督检查,增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整体合力,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发展。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将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也将对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作出新的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总结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经验,推进工作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坚定不移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推向前进。

10

第四篇: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十大申论热点问题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十大申论热点问题

2011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一:暴雨背后暴露的潜在问题

【社会问题的背景】2010年5月5日以来,一波接着一波的罕见暴雨侵袭南中国,各地洪水肆虐。从5月12日开始,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多个省份在两个月内陆续遭遇十多次强降雨,一些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其中广州市在半个月时间里,两次水漫全城。

连续的罕见暴雨让不少城市市区频繁“浮起来”,暴露出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过度追求“‘水泥硬化’,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

【“暴雨背后暴露的潜在问题”】

【潜在问题(一)】

造成内涝严重根源还是城市太脆弱,在极端天气的背景下,现有的排涝设施抵挡不住大水在城市的“积涝”步伐。近年来,各地出现了“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问题,在一栋栋漂亮的现代高楼大厦下面,排涝系统几乎一片空白,遇到极端天气时往往不是“敌手”。城市发展带来的地面“水泥化”“硬质化”又给排涝“添堵”,使城市排涝系统不堪重负,可谓雪上加霜。

【潜在问题(一)——解决对策】

(1)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除了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外,城市管理者在制定城市规划时,不能因为城市开发而牺牲公园、绿地、水体,要强调绿色城市化。崔胜辉提出,要加快现有城区的屋顶绿化,有效留住一部分雨水,还可进一步绿化城市。

(2)城建部门与气象部门应该加强合作,对城市降雨分区和未来降雨趋势进行专项研究,充分发挥气象对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强预警工作。戴斌老师认为,在城建规划中需多增“气象元素”,不单单是一个技术理念的改进,实际上对城市编制雨水排放规划、河道治理规划,指导整个城市雨水系统的建设是非常有帮助的。

【潜在问题(二)】

(1)种种气候异常,这可能跟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有关。

(2)极端天气暴露了我国气象预测和应急机制方面漏洞。

(3)政府在提高对气象预测方面的投入方面力度不足,有关技术人才,还有设备等各个方面投入,远远比不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4)气象信息发布手段虽多样,但各有优势和不足。例如对广州所有手机用户,一条气象短信全部发完也需要4个小时,有时发完暴雨已经结束了,电视、上网发布,则需要市民需求天气信息时有看电视、上网的条件,像“5·7”特大暴雨发生在半夜,大部分人电视关了,手机关了,没有收到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

【潜在问题(二)——解决对策】

(1)天气预警发布后,交通管理部门应对积水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排水管理部门启动城市积涝应急程序,加强疏通地下排水管道,防止城市内涝;各级政府及时转移危险地带人员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2)应该多建立一些气象观测点,增大数据收集量,迅速改进我们落后的数值模式。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公共设施配置力度,提前做好防洪准备。并且加大技术、人才以及设备的配置,改进讯息传播以及公民的相关知识与预防意识。 文章来源:

(3)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中,应留出更多绿地湖泊增强城市雨水吸纳能力。

(4)要让市民获取气象信息更加及时。有需求的市民应该通过自己方便的渠道,及时就近了解信息,并可采取多种方式互为补充,确保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5)加强宣传,提升老百姓在暴雨发生后的应对意识,学会在暴雨环境下生存,就像日本人在地震中一样。

(6)国家公务员网老师认为买保险也不失为减少损失的一种策略。但目前,我国这一方面的应对还不是很成熟。

(7)从宏观上根本上来说,人类社会应注重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的不良影响”。

2011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二:整治婚恋节目低俗之风

一、背景材料

“你愿意经常跟我一起骑自行车吗?”在中国收视率颇高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一位年轻的男嘉宾向女嘉宾马诺祈求般地提问。马诺则笑着用一句“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的回答,让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为之哗然。

而另一对男女嘉宾在节目中赤裸裸的对白更令人感到惊愕:女嘉宾问一位男嘉宾:“你家有钱吗?”男嘉宾直接宣布:“我家是开厂的,在上海有三套房子。”

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创下收视冠军,广告暴利激增的刺激下,中国各地省级卫视争相模仿,纷纷推出相亲节目。一时间,荧屏里遍布“剩男剩女”,“拜金女”“富二代”等相亲话题人物轮番登场亮相。

中国政府的广电行政主管部门对此迅速重拳出击,整治电视婚恋情感类节目低俗丑陋之风。

中国国家广电总局12日通报,总局2日和8日先后下发管理通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通知要求,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不能由演员、模特、节目主持人、“富二代”、“成功人士”等身份的嘉宾占据荧屏;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

二、造成的影响

6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发深度报道《让婚恋情感类电视节目健康发展》,用11分钟的时间严厉批判了中国有些婚恋交友节目和情感故事节目“嘉宾身份造假、出语低俗、公开讨论涉性内容、宣扬拜金主义、混淆是非善恶、宣扬不正当的婚恋观,有些则传递了负面情绪和不健康的价值观,这些节目严重误导广大观众,损害电视媒体公信力。”

11日,新华社也重磅推出了“新华视点”专栏文章《电视相亲节目“八宗罪”》,痛陈电视相亲节目“形式雷同”“盲目追求收视”“真爱难寻”“贬损价值观”“语言暴力”“炒作丑闻绯闻”等罪状。

6月12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罕见地聚焦电视相亲节目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刊发了介绍各方批评意见的《不能为收视率丧失社会担当》和署名“本报评论员”的《倡导清新健康的荧屏之风》两篇文章,批评部分相亲节目严重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亲节目已经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收视‘掠夺战’。身份作假、制造话题、编造故事,言辞犀利不惜‘出口伤人’,虚假身份的‘托’‘拜金’‘享乐’的非主流价值观被刻意放大和无限放任,并得到受众的盲目追捧。这是急功近利的媒体人毫无责任心和缺失道德底线的表现。”湖南卫视节目制片人刘蕾说。

三、原因分析

是我们的社会道德真的败坏沦落到如此地步吗?以至于如此露骨的拜金主义居然登上了电视荧屏的“大雅之堂”。笔者以为并非如此,真善美永远是我们任何一个社会的主流,因为我们的社会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真善美。

那么本来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荧屏为何却要“贩卖”这些低俗价值观呢?笔者以为,虽然其中原因颇多,但关键因素和决定因素却是“唯收视率论”以及其背后隐藏的广告收入和经济利益。

收视率作为一个相对科学、客观的量化指标,能够反映一档节目、一个频道,乃至一家电视台的收视表现,如果运用适度,它会使电视媒体更好地服务于观众;但是,我们在强调收视率的同时绝对不能丢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应该是我们看待、分析与运用收视率的一个基础。

应当承认,某些低俗化的东西可能会带来高收视率,但对电视人来说,如果一味迎合,放弃对核心价值观的坚持,这就是“媚俗”。

电视行业“唯收视率论”的根源在于经济利益。有了收视率,电视台广告量就会激增。所以在“唯收视率论”的推动下,一些电视台甚至采用演员来冒充嘉宾,使电视相亲节目变身“情景连续剧”,雇佣的演员在荧屏上不断炮制出雷人言论,以混淆视听,赢取收视率。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事实真相和行业基本职业道德规范。

如果任由电视行业低俗之风大行其道,电视行业的未来实在令人堪忧。低俗之风虽然一时赢得了收视率,但长远来看,无疑是“自掘坟墓”,必然遭到民众的唾弃。“娱乐至死”的前例早已多不胜数。

四、提出对策

第一、有关部门应该在电视行业大力开展“低俗化”专项整治活动,对于电视婚恋相亲节目低俗之风应该成立专门调查组,详细调查这些节目中是不是存在人为操作、使用演员的恶性情节,一经查出,必须对相关责任人严惩不怠。

第二、应该加强电视行业监管和自律,探索建立一套整治电视行业低俗之风的长效机制,以根治电视行业低俗之风。节目要有助于展现嘉宾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择偶观念,不得设计出位环节。所有交友类节目均不得现场直播,要严格执行播前审查和重播重审制度,对有问题的内容和错误的观点必须删除。

第三、破除“唯收视率”。有关部门须禁止各地电视台采用不科学不合理的“收视率末位淘汰制”,并同时建立一整套鼓励创作群众喜闻乐见、体现真善美的作品产生机制。目前我国电视行业,不是我们的电视工作者不愿意做积极向上、振奋人心、体现真善美的好作品,

而是“唯收视率”这个体制导致有良心的电视人无法创作出时代精品,所以必须破除“收视率末位淘汰制”,才能带来电视行业的新风气。

我所熟知的中国四大名人、名著、名案、名曲、名佛、名都、名镇、... 四大美女:

沉鱼落燕,闭月羞花

西施、王昭君、杨玉环、貂婵 四大丑女:

膜母、孟光(举案齐眉)、许允或是阮氏女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 四大才女:

蔡文姬、班昭(又说上官婉儿)、卓文君、李清照 四大美男:

潘安、宋玉(又说曹植)、兰陵王(又说沈约)、卫芥 四大丑男:

宴婴、左思、包拯、刘墉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梅兰芳、张学良、周恩来 民国四大美女:

校园皇后:陆小曼、

才气与美貌并重:林徽因、金桑子:周璇、电影皇后:阮玲玉 文学作品: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四大喜剧:

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关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清朝四大冤案:

《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张文祥刺马案》、《淮安奇案》 清宫四大奇案:

《太后下嫁》、《雍正被刺》、《顺治出家》、《狸猫换太子》 四大民间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与织女》、《孟姜女》 山川古迹: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嵋山(普贤菩萨道场)、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 四大名园:

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四大名楼:

岳阳楼、腾王阁、黄鹤楼、蓬莱阁 农业科技: 四大发明:

罗盘、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农业指南:

《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书》、《农政全书》 四大古都:

西安、洛阳、北京、南京 四大古镇:

广东佛山、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 四大菜系:

鲁菜、川菜、苏菜、粤菜 四大美食:

鱼翅、燕窝、海参、鲍 四大名吃:

南京夫子庙小吃、上海隍庙小吃、苏州玄妙观小吃、长沙火宫殿小吃 四大名酒:

茅台、汾酒、泸州老窖特曲酒、西凤酒 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 四大剧种

京剧、黄梅戏、粤剧、豫剧

四大名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 四大姓氏:

李、王、张、刘 四大家族:

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

四大经典玩具: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孔明琐 四大名山:

黄山(绝)、华山(险)、庐山(名)、泰山(文) 四大名刹:

四川成都灵岩寺、当阳玉泉寺、南京栖霞寺、天台国清寺 四大书院:

河南中州嵩阳书院、河南商丘睢阳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书院 四大书法字体: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四大名锦:

蜀锦、云锦、宋锦、壮锦 四大名绣:

苏绣、湘绣、蜀绣、粤绣

四大奇观:云南石林、吉林雾淞、桂林山水、长江三峡 四大淡水湖:洞庭湖、潘阳湖、太湖、洪泽湖

四大古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岳、安徽歙县 四大名亭:

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 四大名塔:

嵩岳寺塔、释枷塔、千寻塔、飞虹塔 四大名兽:

龙、凤、麟、龟 四大会议:

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十六大 四大名考:

高考、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自学考试 四大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 四大南药:

槟榔、益智、砂仁、巴戟 四大“火炉”:

武汉、南京、重庆、南昌 四大别称:

神州、九州、华夏、中原 四大名导: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王家卫 四大影后:

赵微、徐静蕾、周迅、章子怡

第五篇:农村基层党建难题破解之道

杨群红

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由于各种原因,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存在四大难题,因此,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破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国涌现出一批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的优秀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没有确立一套科学的方法和制度,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优秀带头人队伍建设中遇到了不少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遵循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问题加以破解,这是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拓宽用人渠道,破解人才来源单

一、队伍老化的难题

在选拔使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问题上,大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农村工作性质的限制和传统选拔方式的影响,还是采取“就地取材”的办法,“本村人当本村官”,很少任用外村优秀人才。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使村党支部书记来源受到很大限制,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健康发展,导致了“矬子里拔将军”,或者老党员“轮流坐庄”。据调查,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一半以上,队伍年龄老化现象突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①按照这一原则,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秀人才来源单一的难题,就必须跳出“本村人选本村人”的定式,运用“党找人才”的科学办法,广开选人视野,创新选任方式,不拘一格选贤任能。

用“三个培养”的方式,把优秀人才吸收到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中。通过把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双强”型党员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这三个途径,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致富上有本领、为人上有品行、发展上有思路、讲奉献、守信念的同志,吸收到基层干部带头人队伍中。

拓宽选拔区域,以县域为范围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要逐步推广跨村异地任职的办法,根据农村基层工作的实际把选人用人的范围扩大到本县范围内。通过向社会公开考试录用的方式,选用一批有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规定在本县范围内,凡具有一定工作经历,高中(中专)以上学历,45周岁以下,市镇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中的中共正式党员均可报考。对考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先试用,任职半年后进行公信度测评和实绩考核,然后按相关规定履行党内选举程序,将合适的人选确定为党支部书记。优先选拔在本村成长起来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首先从在本村成长起来的现有的优秀大学生中选拔,因为他们对村情有更多的了解,对村民乡亲有更深厚的感情,选聘他们到村任职,有扎根农村的基础。他们到村任职后,乡镇党委对他们要进行农村政策、村政管理方面的培训,采用目标责任管理和民主评议等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村官队伍健康成长。

鼓励转业退伍军人到农村任职。转业退伍军人经过部队的大熔炉锻炼,有见识、有胆量,选聘他们到农村任职,也是一项提升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满足基层干部的基本诉求,破解优秀人才留不住的难题

经济收入低、政治前途受到制约是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遇到的普遍问题。根据这些情况,运用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的办法,把优秀人才吸引到党组织中来,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

发挥物质激励作用,靠待遇留人。要切实解决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建立薪酬保障机制,使基层干部的付出与收入挂钩。推行“基本工资+绩效报酬+规模补助”的报酬模式,根据基层干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小、所管辖人口多少、地域的大小来确定他们的经济报酬;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由乡镇党委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的量化考核,根据量化考核和评议情况,与经济收入、评先树优挂钩,县乡两级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奖励工作成绩优秀者。

发挥政治前途和荣誉激励作用,靠事业留人。对那些工作能力强、政治思想觉悟高、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让他们有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机会,成绩优秀的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同时,还要探索多元化出路,拓展农村基层干部个人发展平台,创造条件使他们进入乡镇事业干部的队伍。此外,还要发挥政治荣誉的激励作用,满足他们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对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机制,靠感情留人。要逐步探索建立村干部卸任经济补偿制度,对离任的村干部按工作年限长短,按照不同标准采取定月补助、一次性发放养老金等方式, 给予生活资助。对于连续任职时间较长、年龄较大的农村基层干部,应办理退休手续。也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状况,适时适当提高养老保险比例、金额和离任村干部补助标准,切实解决离任干部实际困难和在职干部的后顾之忧。

多渠道培养村干部,破解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领导新农村建设工作能力不足的难题

当前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基本素质总体来说是好的,但是,与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采用因材施教的办法多渠道培训干部,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发挥党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有计划地选派农村基层干部,到地方党校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基层干部,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

发挥好典型示范教育的作用。教育学研究发现,典型示范教育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通过感性认识的直接作用,对受教育者的行为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因此,要重视示范教育的作用,根据不同产业特点,搞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建设,通过组织他们到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实地的学习考察,起到增长见识、开阔思路的作用,使他们掌握一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教育的科学方法,为基层干部学习知识提供科学的平台。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农村基层干部学习知识的重要平台和经济实用的手段。近几年,组织部门已经开通了农村(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在提高基层干部基本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应该进一步发挥该网络在干部参加学习方面的便捷作用,利用网络加大对基层组织干部的培训力度。同时,应采取一些具体的监督落实措施,激发基层干部利用网络平台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加大在优秀农民及农民工中发展党员的力度,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优秀人才后继乏人的难题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方式日趋多元化,农村很多有文化有能力的优秀青年纷纷通过升学、参军、经商、外出务工、领办企业等渠道“跳农门”,出现了农村优秀人才“断层”现象。

用发展的方法论,不断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储备优秀人才。做党组织的建设工作,不能用静止的观点,仅重视现有队伍的培养和管理,而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队伍中的人员会不断老化,必须从思想上及早着手,为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储备优秀的人才,防止继续出现人才断层问题。用联系的方法论,解决农民工党员培养过程中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相互衔接和沟通的问题。第一,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农民工党员培养机制。传统的发展党员原则是实行属地管理,即由户籍所在地党组织来培养和发展。但是,受我国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后,工作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务工地,他们户籍所在地即家乡的党组织对其在务工地的表现无法及时掌握,在发展新党员时很少考虑他们。而在务工地,由于其户籍不在务工地,务工地的党组织没有培养他们的义务和权利。这样,在农民工入党的培养、考察机制上,就出现了空档。所以,这几年,优秀农民工入党难的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要破解这个难题,就必须建立健全培养农民工入党的工作机制,“实行城乡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优秀农民工入党办法”。第二,明确每年发展新党员的任务。针对近年来一些基层组织负责人在发展新党员问题上出现的家族化“近亲繁殖”倾向和因担心自己位置被他人取代而故意阻拦年轻人入党的情况,要求基层党组织每年必须培养和发展1~2名优秀青年农民入党,并把此项工作列入考核目标,加以监督检查。第三,细化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培养责任。根据农民工大部分时间在务工地工作和居住的实际,应明确规定由务工地党组织为他们指定培养人,家乡党组织定期与务工地党组织沟通情况,根据农民工在务工地和家乡

的双重表现,由两地党组织共同商议完成农民工入党的组织程序。通过这些有力的措施,将那些有文化、守信念、有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有奉献精神的优秀青年农民和农民工吸收到基层组织中,从而促进党的队伍永葆青春活力。(作者为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教授)

《 人民论坛 》(2010年第26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少代会学生代表发言稿下一篇:师德师风自查报告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