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北马镇调查报告

2023-03-03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龙口市北马镇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龙口市北马镇调查报告

北马庄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2010—2011第一学期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因此,我们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今年秋季开学以来我们坚持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平台,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基本完成了学校德育的各项工作。现将我校开学以来的德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将德育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

开学初,我们组织班主任、教师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我们确立了“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德育理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

二、完善德育机制,重新定位全员德育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要求,广泛征求意见,修订并完善了《班主任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程》、《文明班级评比细则》等有关德育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使学校德育工作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本学期,我们完善了全体教师全员管理制度。我们要求每一位科任教师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参与到学生的道德品行的教育中,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每一位科任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其所在班级做出应有的贡献。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德育管理网络。

我校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值日领导、值日教师、学生干部每天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班风、学风进行检查评比,做到每天检查公布,每周小结通报,每月汇总结账,并把考核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落实德育的课程渗透,将德育具体化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我们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教育、主题班会,进行德育的强化教育。同时,通过在各学科的常规教学过程中,细化对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引导,真正做到将德育工作深入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我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搭建平台展示学生的才华,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寓于丰富的活动之中。九月份,开展了“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十月,以建国六十一周年为契机,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十一月、十二月举办了法制宣传活动;12月31日,开展了元旦文艺汇演。通过上述这些活动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

四、提高常规管理力度,狠抓工作落实

学校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程》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重点从养成教育、学习习惯、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等方面进行教育。

通过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学生集会等形式向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教育。利用开学典礼,班会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我校把学生的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德育教育范围之内。结合我校实际,坚持以教育为本,以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学校法制教育机构,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本学期期中考试后,我们及时组织召开了全校学生的家长会。一方面,向家长通报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另一方面,与家长交流如何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把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作为学校德育的重点工作来抓,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

第二篇:关于龙口市营业部发展的分析报告 邮政速递物流

关于龙口市营业部发展的分析报告

作 者:温新坤

摘要:县市级营业部是邮政速递物流最基层的单位,它直接面向市场、面向客户,处在生产第一线,直接关乎企业和员工的收益、声誉、发展以及客户的切身利益。抓好县市级营业部的建设,做大营业部经营规模,有的放矢地开展管理工作,是实现邮政速递物流发展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邮政速递物流;县市级营业部;管理;发展

营业部既是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战斗堡垒和前沿阵地,又是经营管理最基本的单元,抓好了营业部的建设,也就夯实了整个邮政速递物流专业经营发展的基础。

龙口市营业部隶属于山东省速递物流有限公司烟台市分公司。自2009年速递独立经营以来,龙口市营业部完成了起初与现业局共用30平方米生产场地到目前集邮件处理中心、黄城大十字口营业厅、龙口镇渔港路营业厅三位一体综合型速递营业部的蜕变。近年来,依托龙口市经济迅猛发展之势,龙口市邮政速递营业部业务量逐年递增。预计,到2012年底将超过千万。

龙口市营业部被烟台市公司评为2011“先进单位”。目前,营业部共计41名员工,其中专职揽投员26名,内部处理人员15名,主要经营区域为黄城片区、南山工业园区、龙口经济开发区。

一、营业部面临的实际问题

近年来,国内速递物流业发展迅速,邮政速递物流作为“国家队”面临着强有力的竞争。竞争对手中电子商务有“四通一达”,标准快

1

件有顺丰,国际快件有DHL、UPS、FedEx等。在这样残酷的竞争环境下,作为处在第一线的邮政速递营业部,应清醒认识到所面临的问题。

1.硬件设备、场地及乡镇邮政支局的制约

不可否认,县市级营业部与地市级以上处理中心相比,在硬件设备、生产场地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业务量不断增加,这种硬件上的劣势会越来越明显。

很多客户使用EMS就是看中了即便收件人是在村落也能送货上门。但目前在乡镇这一区域上邮政速递还是在依靠乡镇邮政支局,邮政速递没有专属乡镇的配送网络。自邮政速递独立经营以后,速递已不能用“上级部门”的身份管理乡镇支局,很多业务只能双方协商,导致营业部多方面受限制,很难打开局面。

2.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业务培训不足

龙口营业部的大多数员工都是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广告等社会招聘方式进入到营业部工作。这样的招工方式有灵活性但也有其弊端。

由于每位员工的文化素质、成长环境、工作目的不同,导致在日常工作中对工作的态度也大相径庭。如何把这些人员整合到一起打造出一支强战斗力的团队,发挥管理出的作用,创造出1+1>2的价值,是一个值得企业管理者深思的问题。

大多数员工并不是“科班出身”理论知识也相当欠缺,业务交叉培训不足,缺少团队意识大局观差,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由于生产环节环环紧扣,一个环节的疏忽也许就会导

2

致下个环节的阻塞,工作也必然无法顺利开展下去。例如,若揽投员在收寄环节出现了问题则必然导致在分拣封发环节引起障碍,这样整体生产效率降低就会引起很多后续问题。

3.投递服务质量堪忧,11183呼叫中心或成一把双刃剑

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作为任何一家快递公司,最基本的业务便是投递邮件。龙口营业部投递员更新快这是客观事实,不能否认。可以说,这对营业部的投递质量是致命的打击!

例如,2012年1月20日黄城松岚小区某客户拨打11185客服热线,称一国际EMS(邮件号码为EQ013969399AU)在4天前上网查询显示“本人收”,但一直未收到该邮件。由于该客户经常使用邮政快递业务,对我营业部的投递员也很熟悉,但几天内拨打负责该区域投递员电话也未打通,无奈拨打11185。后经查,该投递员已离职且去往新疆,投递此件时收件人不在住宅处就请邮件放在物业处,恰逢物业放假该投递员也并未给用户致电告知邮件下落。经过一番波折最终在客户在物业门口处的垃圾桶旁找到了这一从澳大利亚发来国际EMS包裹。也许营业部的客服人员工作能力很强,但我想作为客户来说这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11183呼叫中心是11185客户服中心在速递物流方面的强化和升级,增强了专业的服务手段和效果,弥补了邮政综合客户的服务平台支撑不到位的短板问题。但是,在实际运用上还有很多问题。例如,11183自动匹配下段会将揽收工单下到揽投员的PDA或手机上,通常要求在40分钟内为客户进行上门揽收,其原意是为客户提供更加优

3

质的服务提高上门揽收率,实际情况可能是揽投员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到达或在没有与客户沟通好后就进行的虚假反馈,诚然“率”上去了,但是质量却难以保证。虚假信息对邮政速递公司来说,就是残次品,危害很大!这种变味的“率”不要也罢!

作为速递物流行业下半年业务量会出现跳跃式的增长。到生产旺季硬件劣势凸显,且一线员工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因无替班员部分员工身兼数职,根本没有休班的概念。龙口营业部进口邮件数量大,揽投人员不足必然会导致两个极端:第一,投递耗费大量精力则揽收乏力;第二,为追求业务收入则必然严重影响投递质量。无论何种情况的产生都是得不偿失。

另外,新《快递服务》标准的实施,是对邮政速递投递服务质量的又一次大考。投递服务质量上不去,不但影响业务量,更加影响企业的形象。

4.重“揽”轻“管”

营业部领导对揽收重视程度较高,但忽略了对内部处理人员、专职投递员的关怀。粗放的管理,不注意细节部分会引起很多问题的发生。例如,领导对加班时间、员工的工作强度不了解,若偶尔有晚上,参与员工工作,加班的员工见到营业部领导会很高兴;或偶然和员工座谈一下,关怀员工多一些,一线员工流失会少一些。业务冲上来了,如果支撑跟不上,仍然无法达到“赢”的目的。

另外,在部分岗位上职责分工不够明确,若一旦出现问题必然引起内部互相推诿。

4

5.品牌宣传力度不够,速递营业厅成“鸡肋”

由于邮政速递在广告方面投入的太少,既没有令人过目不忘的广告也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广告词,使得EMS和CNPL这两大国有品牌在媒体上的曝光率很低。营业部仅仅靠日常业务宣传、营业窗口宣传和揽投员的宣传,宣传力度显然不够,宣传效果也不明显。 客户在使用邮政特快业务时还是习惯性地到现业局营业窗口,有很多客户根本不知道专业邮政速递营业厅的存在,甚至还有邮政普遍服务的业务到速递营业厅办理的情况等。由于速递营业厅与现业局邮政大厅在硬件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客户心理往往对邮政速递营业厅的工作质量持怀疑态度,营业厅的处境较为尴尬。

6.大客户的开发与维护

80%的利润来源于20%的重点客户这是著名的“二八定律”。因南山集团在我市的特殊地位,只要是南山集团的业务,龙口营业部每位员工都会特别用心。尤其是南山精纺公司每一次大批量发货,都是由营业部宋洁副经理亲自牵头。南山精纺对成品服饰的时效性、地域性要求都很高,营业部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下克服种种困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顺利地完成了一批批的订单,提高了业务收入。同时,后台人员也积极利用查验平台、网络、传真等方式为南山精纺进行后续的高质量服务,想方设法满足客户一切在业务上的要求。因此,南山集团用邮量及忠诚度都大大提高。但应该认识到,虽然握有南山集团这样的超大客户,新客户的开发工作仍不能松懈,防止“在一棵树上吊死”局面发生。

5

正如烟台市公司“一季度经营活动分析”PPT所指出的,现在各营业部很重视国际重货、国内货代、社会配货,只想尽快完成收入计划,对大客户的开发、维护工作不很理想,导致基础快递市场占有率下滑,品牌影响力降低,邮政速递似乎有些“忘本”。

7.邮政物流业务是一大软肋

龙口市北马镇百业蜂用品部是年产量在百万吨以上的专业蜜蜂饲料生产公司,是我营业部多年来邮政物流业务的大客户。但因2011年12月份以来,该公司使用邮政物流导致在运输中产品丢失严重,办理相关赔偿周期长、手续复杂等原因,目前已停发邮政物流,对我营业部物流业务收入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由于邮政物流盈利能力低,营业部领导对此项业务重视程度也不够。另外,目前尚未有关于邮政物流业务统一规定,是货到自提还是送货上门存在争议。

8.若令从多出,则营业部工作无从下手

2011年6月下旬一位客户在大十字口营业厅办理了“樱桃寄递”业务,樱桃虽然在三天内到达目的地但已腐烂,客户要求索赔,经营业部领导再三安抚下事件才得以平息。事后,客户咨询烟台客户服务中心得到的答案却是“樱桃是易腐烂物品,不适合寄递”。

实际工作中总会遇到上级单位部门与部门之间因没有足够的沟通而引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一旦发生,营业部的工作很难继续开展。

二、对所面临问题提出的建议

6

龙口营业部在戚经理的带领下已初具规模,2011用漂亮的数字强有力地回答了质疑者。但数字并不能掩盖所有的问题,仍要好好反思、总结。

1、目前必须与现业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EMS最大的优势之一是乡镇的邮政网络,若没有这一优势邮政速递会失去很多高效业务。所以,目前必须要及时做好与现业局的沟通协调,通过现业局的支撑做大速递业务。

邮政速递在县、乡镇都需要借助中国邮政的网点和人员,但这只是简单的代理业务关系,对中国邮政员工并无直接的激励机制,很难提升他们对速递业务的积极性。长远来看,既然已经“分家”就必须分的彻底,若一直依靠别人的网络资源必然要影响速递的进一步发展,在乡镇邮政速递必须要有自己的网点。

很多人都习惯说乡镇邮政支局“不行”,我认为要从邮政速递本身多找原因。

2、稳定优秀员工队伍,人性化管理

一个人只有一双手自然会很多方面顾及不到,但一个好的团队却会让人有三头六臂的感觉。

现在基层营业部员工大部分员工多为“80后、90后”这一群体,如何使用和管理好这些有能力、有个性的年轻员工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①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被誉为现代企业的第一战略资源。

7

烟台南山学院与顺丰速运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每年为烟台顺丰各营业部输送各类专业人才近百人。“学生员工”理论支持较扎实,除能保证综合素质外也便于管理。这种用工模式邮政速递也可以借鉴。

②企业追求高利润,员工追求高工资,领导追求高业绩。单独来看这几点似乎都没有错,但放在一起便可能有很多矛盾。

在企业中,对执行力的加强非常必要,要服从,绝对服从,完全服从,但服从的前提必须是在个人工作强度未达到极限的情况下才能实行。要求员工服从必须通过制度管人,对员工施以关怀,尤其是一线员工,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从被动服从到主动服从(或说愿意服从)。一个制度的建立需要管理者百分百的维护,若领导干部都不能守“规矩”,怎能还要求员工?若企业存在的问题大都要员工来反映,只能说明在管理上有问题。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是“无能、无为、无趣”,“以无为求有为”,但是要会判断,善于把握员工的心态和需求,为其创造成长环境的能力。例如,《西游记》中唐僧那么无能,于是他就会欣赏有本事的人,能够包容能人们的缺点,才能找到三个有本事的徒弟来保护自己。如果唐僧神通广大,孙悟空就不会愿意跟着他了,正是因为唐僧无能,所以孙悟空就有了用武之地,就使得他可以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达到了“双赢”。

而作为员工,应学会感恩,感恩领导给自己工作的机会,感恩身边的同事对自己的帮助。

③合理用人,适当放权

8

实际工作中,总会发现有些同事在原来的岗位无论做得怎么好,但一换到不合适的岗位时就会适得其反,而且搞不好会把人的锐气消磨掉。所以,需要管理者用人所长。

在中国很多企业都有一个非常能干的领导,同时带着一群饭桶员工。开始为了生存,可能是必须的,但是一旦生存问题解决了,企业领导就要考虑怎么给员工搭建让他们发挥自己价值的平台,同时去寻找那些弥补自己不足的员工;而不是事必躬亲,甚至在一些专业问题上不懂装懂,这样一方面自己筋疲力尽,忙于应付,自然没有发展的余力;另一方面,员工也被矮化成“手脚”,企业就陷入了发展瓶颈。有些领导说,不成呀,我不放心呀,万一员工使坏,我怎么办呀?所以必须建立制度约束员工!合理授权是管理上层次上水平的阶段,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授权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是尊重员工、善待员工、信任员工的表现。

3、细心观察,思路决定出路,领导干部应“文武双全”

物流行业瞬息万变,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淘汰,“星辰急便”是最好的例子!除业务知识的定期学习外,思维方式的转变对企业的管理者尤为重要,观念陈旧、固步自封只会阻碍企业发展。

龙口市沿河东路有多家民营快递物流公司,如“宅急送”、“韵达快运”。在观察多家民营快递公司作业后,如装卸、搬运等,我认为有很多东西值得邮政速递思考。

三、引发的思考

9

自2007年邮政“政企分开”后,国家邮政局对邮政速递到底是什么定位?是政府的职能部门,还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显然都不是。从本质上讲,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只是一家国营的快递公司,但因为身上印有“邮政”二字,所以必定要肩负更多的义务和责任!现在邮政速递现在很多面都不能顾及的很好,这可能与刚“分家”有关,但绝不能因此成了长久的借口!

在我国,政策导向会严重影响一个产业的发展。自2010年以来国家的很多政策都在扶持着邮政速递公司也包括今年得A股上市。作为中国邮政集团的“三大板块”之一的邮政速递物流也一直是中国邮政集团经营较好的业务。依目前的形式来看,邮政速递公司虽然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企业但同时因为年轻才充满活力,外界对企业上市后的前景普遍看好。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分析,“除非中邮速递在体制和管理上突破较大,公司的业绩才会有大的增长。今后民营企业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的格局很难改变。”邮政人喜欢说自己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庞大的网络资源、百年邮政品牌,还有作为国有企业所享受到的种种优惠政策等。诚然,这些优势确实是民营快递和外资企业所不具备的,但是当一味抱着这些优势,却不知道怎么利用的时候,优势也终究只是优势而已,不会为企业带来任何好处或者利益,甚至会转变为劣势。1999年邮政速递业务量曾占据国内市场90%以上,现在却连30%都不到,这难道还不值得好好反思吗?

既然要走向市场,就应该拿出十足的勇气和信心,让邮政速递自己

10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去拼杀,哪怕遭遇到一时的挫折,那也只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必须的代价而已,不能因噎废食,再用旧有的体制束缚住他们的手脚。就像一个婴儿要学会走路,终究需要家长放开手。

邮政很多事情不是能做不能做的问题,而是愿意不愿意做的问题。这说到底是一个观念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观念不转变,再好的条件,也不会得到好的结果。邮政企业从来不缺乏愿意为事业而付出的员工,也不缺少懂经营会经营的人才,真正缺少的是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很显然,今后国内市场竞争只会愈来愈激烈,邮政速递现也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正因为有这些困难企业才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不管是企业领导还是一线员工都应把握好这一机遇。

由于现阶段我只是一名营业部生产车间的劳务工人尚未充分涉及企业管理工作,文中定有很多不当之处,请领导多多指正!谢谢!

第三篇:2012龙口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12日在龙口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龙口市代市长韩世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十六届人民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两发挥、一率先”的要求,解放思想,拼搏实干,圆满实现“十一五”目标,顺利启动“十二五”规划,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四年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82亿元,年均增长14.2%,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接近2万美元;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8亿元,年均增长22.6%;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3亿元,年均增长23%;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4亿元,年均增长18.9%;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86亿美元,其中出口47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7.7%和14.7%;累计实际到账外资3.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1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6%和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9%和13.3%;截至2011年末,全市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007年的2.3倍和2.4倍。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转调发展步入新境界。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 1 3.5:63.9:32.6。工业结构趋优向好。累计完成工业投入695亿元,其中技改投入占50%以上。四年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15%、15.4%和16.4%;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65家,其中过百亿元的企业3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6家,累计融资近7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到52%;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总数达到61件;省级以上名牌总数达到35个。铝及铝合金加工产业化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唯一的国家级基地,装载机、特种车、车体模块等新产品的成功引进和上马,标志着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节能减排强力推进,关停全部23条立窑水泥生产线,完成全部9家燃煤电厂脱硫改造,“十一五”节能目标如期完成,减排目标提前2年实现。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拉动效应日益提升。四年累计完成增加值810亿元,年均增长17%;一批商贸设施投入运营;省级煤炭储配基地一期、永晖能源等总部经济项目按期竣工;旅游度假产业发展迅速,滨海旅游度假区初具规模,已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1.6亿元;全市旅游业总收入累计达到139亿元,年均增长22%;龙口港投资30亿元,新增通过能力3500万吨,生产性泊位达到27个,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8亿吨,集装箱83万标箱,年均分别增长23%和20%。农业基础地位稳固,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格局初步形成。粮食连年丰收。累计有111个农产品通过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认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家,农产品出口累计完成10.8亿美元。四年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9%,市财政投向“三农”的资金累计达36.9亿元。

2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08.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60.5%。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修编,专项和详细规划逐步完善。城区建设投入31亿元,完成25条主次干道新建改建和80万平方米旧城旧村改造;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10万户。村镇建设完成投入98亿元,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开工新型农村社区项目26个,涉及村庄61个,建设面积207万平方米,可安臵群众1.43万户。交通设施日臻完善。国辅烟汕线龙口段如期通车,疏港高速公路龙口段工程量已过半,龙青高速及龙烟铁路龙口段、进港铁路扩能改造、航运中心等工程扎实推进;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8公里。水利建设成绩斐然。引黄调水龙口段工程具备通水条件,北邢家水库和6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顺利完工;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辐射至12个镇街区、362个村、30万人口。生态环境大幅改善。新增绿化面积12.4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54.8%,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了3处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工程,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5万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目标基本实现;省级自然保护区达到4处;我市连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多项桂冠,园林城市通过国家级验收。

——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准。坚持民生为本、民富为纲、民安为基,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市财政用来改善民生的支出累计达到96.4亿元。市政府每年承诺的10件惠民利群事项均如期兑现。用心办好供暖、冬季扫雪和路域环境整治等百姓身边的事。就业再就业工作富有成效,任期内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5.5 3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各项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支付社会保险待遇33亿元。新农保将全市60周岁以上未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9000万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保持80%以上;发放长寿津贴5180万元,惠及全市5万多名70周岁以上老年人;严格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发放优待金2765万元。坚持教育优先原则,健全完善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了城乡中小学公用经费拨付标准,累计免除义务教育段学生课本费和作业本费3756万元;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舍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累计新建改建校舍21万平方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健全。累计投入市镇两级医院发展资金1.5亿元,7处卫生院完成扩建,234处村卫生室和10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投用;新农合财政补贴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00元,参合率保持在100%,最高住院报销限额提高到10万元;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文化事业方面,13处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达标,建设高标准农村文化大院160个;城乡文体活动多姿多彩,极大地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凸现新亮点。“四德”建设、“六创八评”等活动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逐年提高。任期内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710件,办结率达到100%。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廉政建设,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应急管理水平得到巩固提升。狠抓“平安龙口”建 4 设,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定。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市各级牢牢把握“四个第一”的总要求,抓转调、惠民生、促和谐,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8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7.56亿元,增长29.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9亿元,同比增长19%;人口出生率达到6.3‰。重点做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谋发展,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成立了六个产业组、九个推进委员会,设立了五项引导资金,出台了一系列培育发展意见和政策措施,全力以赴上项目、抓招商、育产业。全年开复工项目333个,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8个。新批外资项目33个,实际到账外资9920万美元,增长30%。人工岛群围填海工程已累计投资49.5亿元,完成工程量6100万方。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六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7.5%,高于全市平均增幅;新增上市公司1家,募集资金4.6亿元,2家企业上市材料已“报会”;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53亿元,增长17.4%。宏润花园、龙泽华府、嘉元学城、龙城国际二期等综合开发项目进展顺利;新源购物广场及步行街正式开业。

二是强化引导促创新,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从政策激励、资金扶持、搭建平台入手,引导企业实施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和引进创新,抢占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制高点。全年新增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家,21个项目获得烟台市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4项,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15家;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专家组验收;新 5 创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7件。

三是统筹城乡促融合,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新开工新型农村社区8个,建设面积68.7万平方米;启动实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程,基本形成“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的一体化格局;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10项节能工程和4个燃煤电厂炉外脱硫工程按期推进,耗能大户由37户减少到25户;新区府北一路东段提前建成通车,府西四路按计划推进,新建改造了一批市政公用设施和城乡道路,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14公里;投资1600万元更新公交车40辆,公共交通硬件水平得到提升。新人民医院、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和下丁家、诸由观卫生院改造工程按期开工。一中新校和诸高完小正式启用,人民公园建成并向市民开放;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16所学校布局调整和23所学校新建校舍工程;投资2000万元,在山东省率先一次性购臵高安全性校车50辆并在6个镇街投入试运行;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同步推进。

四是全心全意惠民生,社会和谐度进一步提高。2011年是财政投入民生工程最多的一年,总额达到35.6亿元,增长45.3%。当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500人。各项社会保障进一步提标扩面,弱势群体救助和优抚工作扎实有效,各项保险待遇和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街、区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5元。新建经济适用房340套、廉租房60套。发放计生奖励扶助资金2700多万元,惠及群众30多万人次。妇女儿童青年、对台事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双拥共建、气象地震、残 6 疾人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进步。信访、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等工作全面加强,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

各位代表,回顾本届政府的工作,我们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体现为:始终坚持把率先领先、又好又快作为发展导向;始终坚持把转型升级、放大优势作为发展路径;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发展追求;始终坚持把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作为发展原则。实践证明,正是坚持和弘扬了这些先进理念和方法,我们才能够不断开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局面,在未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这些理念和方法也必将成为我们率先发展、争先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精神财富。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奠定的良好基础,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结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龙部队、驻龙单位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我市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工业终端高端产品较少,服务业比重较低,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经济运行方式还比较粗放,工业重化程度较高,资源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压力很大;城市建设欠账较多,城市维护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城市功能有待提升;农村发展滞后,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文化、交通、 7 体育、卫生、休闲娱乐等便民利民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政府公务人员素质形象与群众要求尚有差距,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下步工作中努力改进提高。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未来五年,上级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对龙口加快发展充满了新期待。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制订的宏伟蓝图,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率先争先作为发展导向,把以人为本作为执政追求,以把龙口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巩固和扩大全省科学发展领先优势”为定位,以建设“实力龙口”、“幸福龙口”为统领,以新型工业化、服务业跨越、以港兴市、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为战略措施,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繁荣文化和社会事业为根本目的,以提升基层基础组织建设水平为坚强保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干事创业,全力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 一是实施五大战略,全力建设“实力龙口”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实施好新型工业化、服务业跨越、以港兴市、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承载能力和可持续能力,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同类城市中继续领跑,力争在全国位次有所前移。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人均GDP超过3.6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9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7:60.5:37.8。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突破200家;高新 8 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6%以上。铝及铝制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港口及临港三个产业均实现千亿突破;符合“四新一海”导向的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港口吞吐量达到1亿吨以上。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23平方公里左右,城镇化率达到66%以上,人工岛群围填海工程全部完成。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实现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一降一减”,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二是突出四大重点,奋力建设“幸福龙口”

围绕促进群众增收、健全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繁荣文化事业四个方面,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确保每年的民生投入增幅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目标,实施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0元;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再就业和创业促进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稳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机构软硬件设施,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政府角色由重管控向强服务转变。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完善市镇村三级文化网络,更好地满足城乡群众文化生活需要。深化“四德”工程建设,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9 各位代表,龙口的发展已站上了新的起点。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从全市人民的根本愿望出发,从龙口的实际着眼,鲜明地提出了巩固扩大领先优势、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打造“实力龙口”、“幸福龙口”正是这个宏伟目标的具体体现和强力支撑。新一届政府将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肩负起这个崇高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为早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三、2012年政府工作

各位代表,当前的形势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率先争先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富民惠民爱民为己任,化矛盾、解难题,履职尽责,积极作为,确保圆满完成、力争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三次产业比例达到3.2:63.2:33.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实际到账外资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出口总额增长12%;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以上;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一)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更大突破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突出工业在县域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中的主体地位,以调大、调强、调高、调优、调新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总量、发展速度、产业层次实现同步大幅提升。以争创省级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实验区为契机,加速信息技术、数字技 10 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一是实施产业层次提升工程。大力推动产品向高端、终端升级,在整车生产上,积极推进瑞诺装载机、航天特种车、轻量化卡车三大系列产品生产,确保年内实现量产。在轨道交通车体型材及模块上,加快大型挤压机的引进安装,力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二是实施产业规模膨胀工程。制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规划,突出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三大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裂变发展。年内,确保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分别突破2840亿元和32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新增1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20亿元,铝及铝制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均突破500亿元,港口及临港产业达到600亿元以上。三是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坚持把引才引智放在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的关键位臵,研究制定人才引进、服务、管理的政策措施,办好宣传推介和人才招聘主题活动,确保全年引进聘用各类人才170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或高级以上职称人才110人。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总抓手,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力度。利用国家铝及铝合金加工产业化基地的技术装备优势和品牌效应,大力开发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高端产品,积极探索高性能镁合金及装备新领域,加紧启动航空学院、飞机场建设,积极实施大飞机部件项目,全力打造南山航空产业板块。年内,确保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取得命名授牌;深入实施科技创新“3〃20”工程,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3%;新认定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院 11 士工作站1家,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总数达到55个;新认定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4件,争创山东名牌2个。四是实施项目带动工程。坚持以优质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以优化投资结构提升产业结构,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大力实施“4〃20”工程,即在全市筛选20个重点在建项目、20户重点企业、20户成长型企业、20个重点在谈项目,健全“一个项目(企业)、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包帮推进责任机制,实行重点项目指挥部制度和重大事项“点对点”销号制度,进行集中帮扶。加大项目储备力度,论证筹划一批引领转型升级、支撑跨越发展的重量级项目。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产出效益与扶持政策挂钩制度,高效推进市级重点项目、亿元以上项目和在建项目,力争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95亿元。

培植壮大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中国最具幸福感休闲城市的品牌效应,精心打造南山、东海、度假区三个重点板块,丰富提升宗教文化、养生休闲、高尔夫、葡萄酒文化、滨海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线路和品牌内涵,高水平搞好黄水河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和徐福文化园景观工程,加快实施徐福海文化商业街、上溪君澜福地、碧海丛林等招商项目,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全力建设一流的休闲度假胜地。全市年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4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2亿元,增长15%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旅游企业达到4家。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抓好龙口临港物流园、屺山母岛临港工业及物流园、龙海煤炭储备基地等项目建设,扶持骨干物流企业和园区拓展业务、提升水平。全力做好保税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和对上争请工作,跟踪落实好荷兰木浆中国总部、 12 三江选煤、北大荒集团二期等在谈项目,引导更多物流企业进驻龙口,构筑四大临港物流体系,确保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600万吨,力争达到7000万吨。繁荣发展商贸流通业。正确把握楼宇经济、人居环境与城市人口之间互动发展和共同升级的内在关系,积极采取改革促进措施,强力吸纳农村人口、外来人口到城市就业和居住;积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和新兴消费热点,激活夜间经济,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抓好五洲国际商贸城、数码科技大厦、东海西区商业街、汽车广场等大型商贸设施建设,积极打造东莱文化街、新源购物广场步行街等特色街区,确保五洲国际商贸城一期工程顺利开工,数码科技大厦完成主体工程的40%;吸引山东银座等知名企业来龙开发大型批零市场和城市综合体;扎实推进“放心早餐”和“放心粮油”工程,形成专业配送中心和营销网络。研究制定规划,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实施主辅业务剥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新型服务业态,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质量、规模和效益。年内,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95.3亿元。

巩固提升现代农业。坚持走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力度,积极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着力保障粮食安全。以创建国家和省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加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认证工作,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水 13 平。积极开展渔业修复行动,全力推进龙口国家一级渔港建设。抓好全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认真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年内,规范建设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大1万亩,总面积达到7万亩;争取4个农产品通过国家“三品”认证;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8%,达到1900亿元以上。

(二)努力提高经济外向度,在对外开放上实现更大突破 拓展引资融资空间。加大“三个引进”力度,加强与国内外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跨国公司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突出高端化、终端化、链条化、基地化引资方向,搞好项目策划,引导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确保在整车生产、高端铝业、肉制品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大型商贸、总部经济等方面取得更大实效。把招商引资精力更多地集中到招大引强上来,重点抓好丛林集团与日本伊藤忠、ACT株式会社两个合资项目和韩国星宇二期独资项目的外资到位,以及铝合金中厚板、油页岩综合利用、首港矿产开发、特易购大型超市等重点外资项目的跟踪落实,力争早签约、早开工。推进基金招商、内资企业境外上市和外资企业境内上市,不断扩展利用外资的新方式、新领域。力争上市企业达到8家,累计融资额达到100亿元以上。围绕强化金融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的血脉作用,以不断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为目标,实施更加优惠的产业扶持政策,全力推动金融业优先发展,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落户龙口,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争引进商业银行1家以上,新增贷款60亿元以上。大力支持小 14 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以及典当、保险等投融资机构发展,丰富企业、社会的融资渠道。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大力开发商业承兑汇票、贸易商品链融资等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

提升对外贸易质量。本着“保份额、促平衡”的原则,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指导,推动20个出口大户和50个中型出口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实施科技兴贸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新兴市场,扩大“三自三高”产品出口份额;引导企业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紧缺资源进口,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国门设立营销网络、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出口。全年外贸出口突破17亿美元,其中新兴市场份额超过20%。

提高园区发展层次。按照要素集中、配套集约、产业集聚的标准,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开发区要以争创国家级园区为动力,充分发挥区位临港优势,超前配套完善基础设施,高起点规划建设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屺山母岛临港工业及物流园、汽车产业园等专业化区中园,努力在“巩固和扩大全省科学发展领先优势”中当龙头,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站排头。高新区要按照国家级高新区的标准,突出高端项目、高新技术,以东扩为主轴,打造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度假区要从基础设施配套入手,完善功能、塑造形象,加快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诸由工业区要以铝合金高端装备产业园、中际电机成套设备等项目为抓手,突出高端提升、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争做转型升级示范区、东部经济增长极。

(三)全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提升区域经济承载力上实 15 现更大突破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高的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全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重点推行铝业、煤炭、黄金、化工等产业循环经济新模式,着力构建产业间、企业间资源循环利用的良性格局。

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加强水源地生态保护,探索设立不开发区域,实施生态修复和绿化造林工程,全面抓好重点行业及区域性、流域性、结构性污染治理。年内,黄水河、南山世纪花园2处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推进凤凰山垃圾处理场二期扩建和开发区海岱、泳汶河、下丁家3个污水处理厂新建的前期工作,完成泳汶河中段治理和诸由工业区污水主管道、北马镇污水管网一期工程。

推进集约用地和节能减排。在大幅度提高单位土地投入产出效率的同时,抓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力度。严格抓好项目审批,坚决不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年内重点实施10个过亿元的节能技改项目,抓好龙矿、丛林、嘉元3处热电厂脱硫运行和南山热电、百年电力部分老机组的关停,确保圆满完成任务目标。

(四)重力推进城乡一体建设,在统筹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 高起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乡规划设计水平。年内,批复实施新区和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东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新开工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建成区新增5.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1%。加快新区建设步伐。在抓好龙族峰景、幸福 16 里等续建工程的同时,加快推进新人民医院、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明德学校等工程,科学规划并适时启动市民文化中心建设。开工建设区内关键路段,确保府西四路全线通车,完成府北一路东段绿化工程。继续大力引进餐饮、商贸、文体等大型设施和城市开发项目,集聚人口,加速完善新区功能。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对设施和环境较差的城中村、老旧小区逐步实施改建,重点推进东城区南山路两侧、西城区和平路两侧、新区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工作,严格按城市社区管理标准进行规范完善配套。搞好城区照明、防汛、排污、环卫等市政公用设施新建、维护、更新。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在重要路段、节点增设交通信号灯、交通监控系统、交通标识和信号系统。扩大城市供热和供气覆盖范围,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0万平方米、管道天然气用户6000户。扎实做好车辆撒漏、路域和城区环境集中整治及创城工作,确保国家园林城市顺利取得命名,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检。 高水平打造生态文明乡村。按照上级要求,积极推进黄水河流域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打造资源利用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的示范区。健全长效机制,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全覆盖。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年内铺设供水主管道15.3公里,辐射30个村、2.4万人,使75%以上的村庄实现一体供水网络覆盖。

高质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保证建筑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已开工的社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如期竣工、群众如期回迁、旧村如期拆除、土地如期复垦。年内新开工社区9个,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开发区、高新区两个园区和东莱、东江、 17 新嘉三个街道要至少启动1个社区建设项目。对群众已回迁的社区,要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进行理顺,做到管理规范、群众满意。对暂不具备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村居,要通过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功能,为更多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生产生活服务。 高标准实施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完成3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及其配套铁路建设,推进10万吨级航道拓宽、航运中心、公用锚地以及屺山母岛港区15万吨级深水泊位等建设工程,提升港口服务功能和运营能力。扎实做好龙烟铁路、大莱龙铁路龙口段和通港铁路扩能改造、龙青高速龙口段前期工作,争取及早开工。加快疏港高速建设步伐,年内总工程量完成90%;确保省道264线西段路面大修改造和疏港高速与滨海大道连接线工程年底前完工;完成石黄路、五迟路、通海路、北大街以及西城区5个路段的新建和改造。做好引黄调水龙口段工程续建配套前期准备工作,启动王屋水库、迟家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8座5万立方以上塘坝除险加固和北邢家至迟家沟水库调水干渠改造工程,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需求。全面抓好农网电力升级改造,新建3处变电站,加快推进百年电力6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开工建设相关工作,进一步提升区域供电能力。

(五)倾力推进“幸福龙口”建设,在民生保障上实现更大突破

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大力实施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在积极拓展就业增收、投资增收、帮扶增收“三大渠道”的同时,全面实施全民创业行动,降低创业门槛,落实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支持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让更多 18 的群众通过创业致富,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确保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提标扩面,让更多群众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年内,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当年投保人数达到8万人以上;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城乡低保、五保、残疾人和孤儿保障标准正常增长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困难群众“一站式”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惠及面和补助水平。做好老年人长寿津贴发放和优抚工作。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突出抓好文化兴市,重点打造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和职业教育三大文化产业板块,充分发挥市镇村三级文化阵地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城乡文化活动,举办全市性大型文化活动80场次以上,送戏下乡100场次以上,深入镇村放映电影7500场次以上,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落实好“教育优先”战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理顺办学体制,确保适龄儿童接受良好教育;规范优化义务教育,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全面培养新时期的“四有”新人;巩固提升高中教育,不断提高优生率;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不断提高南山学院以及中高级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基本完成教育布局调整及校舍安全工程;总结校车试管理运行经验,根据布局调整情况添臵新车并扩大接送范围; 19 继续开展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村卫生室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新人民医院、齐鲁医院南山分院建设,完成4处卫生院主体工程改造,确保下丁家等2处卫生院投入使用。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高度重视妇女、青年、关心下一代、残疾人和老龄事业,推动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气象地震、史志档案等事业稳步发展,扎实做好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共建工作,全面推进创先争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畅通“在线民声”、“市长公开电话”等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积极做好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形成源头防范、受理疏导、帮助解决的信访工作新格局。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重视应急和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搞好应急预案演练,加强物资储备,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规范化管理为主线,切实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等领域和行业的重点监管和专项整治,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安全生产事件。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监督制度和管理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四、政府自身建设要务求新成效

新一届政府将牢记发展使命、不负人民重托,以奋发有为的状态、踏实苦干的劲头,担当起巩固和扩大全省科学发展领先优势、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努力建设民本政府。扎实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坚持民生为重,全力搞好“基 20 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关注“热点民生”。认真落实《为民办实事立项承诺制度》,不断拓展反映民情、征集民意、倾听民声的渠道和途径,促进公共财政民生投入从“舍得花”向“花得好”转变,促进民生项目从“事务型”向“服务型”转变,努力使民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年内,市级层面要扎扎实实办好10件惠民利群实事,各镇街区、市直部门和村一级也要公开承诺并办好一批贴近民需的实事,确保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努力建设服务政府。从便民的角度出发,对分散的民生服务事项进行集中管理,逐步组建起市级层面的“便民服务大厅”,同时,充分发挥企业服务局行政审批大厅部门联合、窗口集中的优势,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一条龙”、“一站式”的优质高效服务,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投资兴业环境。积极推动行政事业性收费“一票制”改革,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涉企部门要继续印发《服务企业政策资料信息汇编》,并搞好相关培训和辅导。全市政府系统要深入组织开展“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本领、提高服务质量”主题实践活动,做好“主动服务、超前服务、感动服务”,使“服务是天职、服务是本职”真正内化为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

努力建设阳光政府。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着重抓好政府文件、决策过程、政务活动、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处理结果等六个“公开”;完善土地储备交易、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工作的监督制度,推进“阳光操作”;健全重大问题调查研究、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保证决策科学民主、依法合规、切实可行。

21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切实增强法制意识,努力提高广大领导干部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贯彻《有错无为问责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诚恳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党代表议题的办理质量。

努力建设廉洁政府。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政府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在关系人、财、物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完善制度、强化监管、规范行为,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坚持勤俭办事,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每一名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把清正廉洁作为底线,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各位代表,科学引领发展,和谐成就伟业。让我们在中共龙口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励精图治,激情奋斗,打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22

第四篇:周口市党代会报告

科学发展 务实重干 为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周口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8月28日)

毛 超 峰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周口市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周口市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我市积极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科学发展,突出务实重干,加快追赶步伐,为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加快周口追赶步伐,奋力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是省委的要求,是发展的必然,是周口千万人民的殷切期盼,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庄严使命。

一、市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追赶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加快“三大转变”,推进“两大建设”,圆满完成了市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市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追赶跨越发展的崭新篇章。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发展基础更加坚实。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228.3亿元,年均增长11.7%,人均生产总值12930元,年均增长11.5%,实现经济总量超千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万元的双突破。财政收支大幅增加,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3亿元,增加1.9倍,年均增长23.5%,一般预算支出接近200亿元,税收和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二三产业比重达到70.2%。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3.9亿元,增加1.6倍,年均增长21.3%;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均实现翻一番;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三大支柱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43.9%。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粮食生产连创历史新高,总产量稳居全省第一位,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县域经济蓬勃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县市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在2亿元以上,其中4个县市突破3亿元。

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基础设施建设长足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732.5亿元,年均增长29.7%。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率达到31%,比“十五”末提高12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区面积60.8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61万人,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贾鲁河桥、大庆路桥、周口大道、周口公园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小街小巷全部硬化亮化;建成八一路110千伏中心变电站、110千伏东郊变电站、220千伏谷庄变电站,实现双环网供电,供电可靠性得到提升;累计发展天然气用户3.5万户,普及率达到45%;改造低压供水区28处,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公路总里程达到2.3万公里,净增1.08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1公里;完成涡河航运开发一期工程;漯阜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加快推进,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民生改善成效显著。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6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509元,均增加近1倍,年均增长14%以上。 1 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逐年增长,连续三年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超过50%。五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万人。完成投资7.5亿元,累计解决162万人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85%和23%;完成中心城区“一建五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班额”问题;市职业教育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建成市中心医院综合楼、市中医院病房楼、市疾控中心、市血液中心;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4846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7%。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新农保参保率达96.6%。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7%。土地资源有效保护,新增耕地12399公顷,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加强,涌现了杨正超、李灵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形成了“周口英模群体”。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市文化艺术中心、市体育馆、市科技馆等文化项目建成投用,填补了我市历史空白。“周末一元剧场”获全国社会文化活动政府最高奖“群星奖”,中宣部在全国推广;新编历史剧《老子》荣获全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奖”;太昊陵公祭大典、越调、官会响锣等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淮阳县成为全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周口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实现翻一番。外部形象发生显著变化,弘扬了团结向上的新风正气,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打造了开放开明的发展环境,塑造了文明进步的良好形象,周口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发展活力明显增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行政审批、政府机构、医疗卫生、财税金融、农村综合改革等积极稳妥推进。创新投融资机制,成立市政府综合投资公司、市财政信用投资担保公司等五大公司;县市区全部建成投融资平台,在全省率先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把金融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市城市信用社成功组建为周口银行,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以建设、移交方式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办成了多年来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突破,五年累计新批外资企业73家,大用集团、五得利集团、雨润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周口,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9亿美元,年均增长21.8%;外贸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6.9亿美元,年均增长25.5%。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成功引进西华凯鸿、扶沟宝昌等19家制鞋企业。我市被评为“全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市”,被命名为“河南省制鞋产业出口基地”。

和谐稳定开创新局面,民主法制日益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坚持和加强,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取得新成效。平安周口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得到全面加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被评为“全省农村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市”。依法治市有序推进,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军民共建深入开展,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全市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民主团结的生动局面,凝聚了追赶跨越的强大合力。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持续提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深化,县乡党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领导方式进一步转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探索创新“量化比选”办法选拔干部,得到中组部的充分肯定。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县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年度考核评价办法》。精心组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放开明”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倡导“三少三多”、 2 “五要五不要”、“七坚持七反对”等,积极开展“三走进三走遍”活动,全市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愿干肯干、会干能干、干成干好的良好风气,为今后发展奠定了思想作风基础。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惩防腐败体系逐步完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断好转。

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大变化、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周口形象改善、人气提升的五年,是周口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正确领导、关怀支持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驻周部队、武警官兵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周口二届市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周口经济社会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遵循经济规律,尊重群众意愿,不能急、不能慢、不能乱、不来回变,持续不断地创造积累;必须坚持统筹推进,按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抓住党的建设核心、把握和谐稳定重心、紧贴民心的工作布局,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不偏颇;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放开明,靠改革完善机制,靠创新破难解缚,靠开明聚集人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尽心竭力改善民生、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必须坚持扭住作风建设不放松,抓深入、抓具体、抓落实,务实重干、求实求效,营造心无旁骛抓发展、心齐风正不折腾的浓厚氛围;必须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各项建设统筹安排、统一部署,以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为追赶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五年的实践,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低,尤其是人均财力低,仅及全省平均水平的1/3;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产业层次低、链条短,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特别是中心城市实力较弱、发展缓慢;“三农”问题仍然突出,粮食持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不高,历史欠账较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任务繁重;一些干部思想观念、工作理念还不能适应转变领导方式的需要,党风廉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总体上,我市仍然是一个综合竞争力不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公共服务水平较低、需要加快追赶跨越的欠发达地区。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第五篇:关于营口市文化广场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关于开展辽宁省“七个一百”基层群众文化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13年开始,三年内在全省建成百个基层文化活动“示范广场”的布署,结合我市目前“文化广场”情况,我们做了初步地调查研究报告如下:

一、营口市内广场自然情况

营口市城区内(站前、西市)现有广场6处、希望广场(青少年宫门前)、辽河广场(市委、市人大门前)、辽滨广场(辽滨公园东)、平安广场(辽河边平安路北);还有新建的奥体广场(新体育场门前)、两湖广场(产业基地文化艺术中心门前)。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市文化局统计数字是10个广场,随着城市发展的变化,许多广场已失去文化活动的作用。如邮电大厦广场曾被省文化厅命名过“优秀文化广场”,1997年营口市最初启动群众广场文化活动,在此举行。近年该广场已变成停车场。还有一些广场,如大商新玛特、东盛广场、本来就不够规模,而且归属企业,也失去了文化活动的作用。所以这次调研没统计在内。

我们这次调研统计的广场,是指在群众日常进行文化活动的广场,除新建的两个广场外,四个广场日常都有不同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对这些广场的规模,我们没有全面进行测量,仅以希望广场为例。

希望广场建于1998年,位于营口市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的中心地带,广场面积为一万三千五百多平方米,北靠少年宫、博物馆;东靠营口工业大厦;南临营口市主街――渤海大街;西侧是贯通营口工业南北的永红路。广场东侧设有健身器材和交际舞池。广场每天早晚都有群众自发的健身和娱乐活动。文化广场演出日由营口市群众艺术馆组织。

二、广场活动情况

1.自发的群众文化活动独具特色

文化广场是最能体现群众文化特点的一种活动形式。广大群众自发的、自愿组合,以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健身操、群众合唱队、中老年秧歌队、轮滑、放风筝、交际舞、排舞、民乐队、票友清唱等形式,四个广场每日晨昏都有自愿组合群众团队在这里活动,日参加活动达千人次。

2.有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广场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以及鲜明的时代特征,遍及我市城乡各个角落,迎来文化大发展的春天。它已成为群艺馆每年业务工作的“重头戏”,纳入政府业务管理目标,许多文化活动都在广场举办,全市每年在百场以上。希望广场对全市其他几个广场起到引领和带头作用。例如约定俗成的春节、元宵节广场秧歌展演;每年“营口望儿山母亲节”的群众文化活动;营口市“艺术节”群众文艺晚会;因为设有公益性剧场,每年举办的文艺赛事的综合场颁奖晚会等重大节庆活动都在“希望广场”举办。

广场文化活动除演出外,还有风筝放飞比赛展览,秧歌、健身舞比赛“非遗项目宣传展示”等。05年我们把“新秧歌”骨干培训班办到广场。还开辟了“露天影院”等服务内容。

3.适应市民需求,注重广泛的参与性,让群众成为文化广场的主角

让广大市民唱起来,跳起来,乐起来,他们既是热心的观众,又是积极的参与者,成为文化广场的主人。文化广场使文化艺术从剧场走向广场,走向开放的空间和人民群众之中,形成了一道异彩纷呈,参与广泛的都市人文景观。

4.培育地域文化,创建城市文明窗口

每年的广场文化活动,从5月启动到10月末结束历时五个多月,充满欢歌笑语的广场文化,成为城市一张亮丽的名片,给来营口的中外客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文化广场独特的露天开放形式,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成为没有围墙的剧场,市民大众展演的舞台。广场文化充分体现了自娱自乐性、欣赏性、公益性、参与性为一体,大范围的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陶冶了人们情操,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也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开创了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催生了文明风尚,文化广场活动的示范性、导向性引导基层群众开展高质量的文化活动。从2001年开始我们在一些群众相对集中的广场开展群众自娱自乐专场。把事先策划编排好的节目穿插其中,很受群众欢迎。例如在辽滨广场,台上唱歌,台下是自由组合的舞会,上下一体配合的自然和谐,演出超过了预定时间,直到午夜,群众还留恋在广场不愿离去。

文化广场催生出高素质的业余文化骨干队伍,高素质的文艺节目,有力的推动了群众文化创作和表现水平的提高。不完全统计营口市现有知名度的业余文艺团队10个,约计有600余人,近十年来,经过广场演出锤炼出来的节目多项在省里获奖。如营口市西市区建新社区的老年合唱队,参加辽宁省“蓝翎杯”广场文化大赛《文明之花遍地开》获“银奖”;西市区永强社区艺术表演团表演的健身球舞《爱我中华》获“金奖”;枫叶红艺术团表演的秧歌舞《庆丰收》在省里比赛获“群星奖”金奖;2008年永强社区国防艺术团参加全国第十届合唱比赛,获“骏马奖”三等奖;2009年辽宁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秧歌舞《强劲东北风》获省文化厅创作、表演“一等奖”。

目前,广场文化已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形成了以市区为“龙头”,市、县(区)、乡镇、社?^一起办文化广场的新格局。一些大的乡镇、如高坎、万福、建

一、水源、高屯等也建起了文化广场,广场文化活动呈上升趋势。广场文化以固定的广场空间展示、宣传,以强大的辐射性,正确的导向性带动了全市的农村文化、社区文化、军营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的发展和提高。广场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凝聚力和轰动效应是其他文化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三、目前市内文化广场活动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开展群众性的广场文化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

(1)从总体看、从城市发展看,我市的文化广场在数量上、布局上还不够完善。数量少,布局集中在城市中部,东部、西部偏少。新建的两个广场偏南,近年还形不成居民区,不能为广大群众所利用。

(2)“文化广场”做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要有公共文化设备,营造文化氛围,要有部门管理,使它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3)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撑,特别是组织大型群众性的广场文化活动,群众艺术馆是公益性单位,民间群众文艺团队多是自愿组合的群众自娱自乐组成,都没有可靠的经费来源。

四、对建设“示范广场”的几点建设

(1)按照省关于建设“示范广场”文件要求,建议市、县、区政府。在行政区划所在地、各选一处广场,作出规划进行建设、经营、管理,三年内各建一处“示范广场”,引领带动全地区文化广场建设,以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要求。

(2)“文化广场”就应当有文化设施、文化氛围和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希望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列入计划投资。完善广场文化设施,营造广场文化氛围。特别是对广场的公共艺术雕塑,一定要精心设计,使其具有地域特色,并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示范广场”的布局要选定方便群众活动的广场,广聚人气,吸引群众参与文化活动。

(3)广场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工程,标志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化水平。我市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还在进行中,希望多建造一些有时代特色的广场。

(4)对“文化广场”开展文化活动用的附属设备,如组合舞台、灯光、音响等,建议政府给予应有的投入,并落实好管理和使用的责任制。保证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运作。

(5)制定示范广场管理责任制和管理办法。落实到负责单位,对广场的环卫、安全,使用管理要一一落实。

回顾总结近十年的广场文化活动,我们感到省提出建设“百个基层文化活动示范广场”的决定是正确的,通过市里文化广场的“示范作用”引领,带动城乡文化活动,对营口的文化建设将起到推进作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秘书人员的素质要求下一篇:廉洁文化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