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课堂教学改革

2023-03-22

第一篇:如何加强课堂教学改革

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内容摘要: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也是推进党的建设的强大动力。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根本动力在于改革创新,光辉前景同样在于改革创新。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党的建设 改革创新精神 科学发展观

正文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自党执政以来,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一、加强党的建设要统一协调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间的关系 首先,在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党的建设要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发展,是我们党能够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断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和基本经验。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才能统一全党思想,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深刻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不为历史长河中的漩涡和逆流所迷惑,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驾驭全局,掌握主动权;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其次,党的作风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密不可分。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一定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全党发扬光大。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

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这三大作风相互联系,核心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为人民的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一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二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克己奉公,多作贡献;三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四要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我们党如何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如何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何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只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的建设,加快自身的发展。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核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其实质就是促进党的自身发展,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同时还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三、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彰显,是党的建设的力量之源

与时代同步伐,党的先进性就长在;与人民共命运,党的生命力就永存。在面对着四川汶川地震这场特大自然灾害,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义无反顾地进行了一场撼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战斗。在抗震救灾中,中华儿女不

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团结战斗,顽强拼搏,为全世界展现了一个爱国主义、以人为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自强不息、不畏艰险的抗震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彰显,是鼓舞我们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牢记使命,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党

的十七大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就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执政党的客观规律,以改革的思路寻求解决新问题的新途径。新举措;以创新的思路来探索和完善自己的新制度法、

新办法把党建设成为生机蓬勃,无坚不摧的坚实堡垒。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高永元在吴川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7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6.30

第二篇: 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第一,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二,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发展活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财税体系,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微观基础的活力。第三,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第四,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通过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活动蓬勃开展。第五,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全体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第六,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增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完善党内制度体系特别是民主集中制,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新形势下贵州省如何加强对深化改革的领导?

一、何为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实践经验表明,党的领导,必须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的统一。党是政治组织,政治领导是首要的。然而,政治领导必须以思想领导为基础,又必须以组织领导作保证。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思想、政治领导突出体现了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我们党又是执政党,在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组织领导正是执政党作用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领导什么?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把改革开放贯穿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

1.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这就对各领域改革衔接配套、协同联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统筹谋划、统一部署,整体渐进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整体推进和总体设计,协调配套地推进全面制度创新,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避免单兵突进,相互脱节,影响改革整体进程,必须使各项改革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相互协调、形成合力。新一轮深化改革涉及面广、触及层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显然不行,单兵突进、一枝独秀也不宜成为常态,必须讲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必须把周密的顶层设计放到突出的位置。

2.处理好协同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作用更加突出。比如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就要在土地、资金、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上取得重点突破,同时也要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再如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在户籍、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同时也要协同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没有重点突破,改革就会缺乏主攻方向,久拖不进,难以取得实效。同样,没有协同推进,改革就会缺乏统筹协调,顾此失彼,难以形成合力。

3.具体来看,这五大领域的改革应聚焦于以下11个方面:一是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推动全局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二是财税体制改革是新一轮改革的重中之重。三是未来金融体制改革应选准七大突破口。四是加快推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五是加快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六是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七是构建支撑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体制机制。八是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九是完善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和健全社会体制,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建立社会自我完善、自我治理、自我发展的社会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政社分开,合理确定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职能界限,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十是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十一是深化对外开放体制改革。

三、如何加强党的领导?

1.首先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党的执政活动。中国共产党要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坚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样才能做到科学执政。同时为了确保理论的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在理论上不断创新。近几年来,面对我们经济形势的变化,党将促进经济增长改动为“经济发展”,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确保全体人民能共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不断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2.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用五大工程支撑。“富脑工程”—— 加强党性宗旨教育,始终保持思想纯洁;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始终牢记执政为民;推行求真务实理念,始终把握依法行政。“定调工程”——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转变工作作风。“明纪工程”—— 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的各项规定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治吏工程”—— “治权”、“治贪” 。“建制工程”——建立健全党组织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制度。

3. 坚决贯彻民在集中制。即“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是对党委决策程序的科学规范。“集体领导”是民主集中制在党的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制度,是“十六字方针”的前提和基础。“民主集中”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也是集体领导的具体实践过程和根本保证。“个别酝酿”是党委决策的必经程序,是决策的中间环节,是充分进行民主协商的过程。“会议决定”是集体领导的实现形式和必经途径。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紧密结合,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十六字方针”是对党委工作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对党委集体领导的新要求。

4.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党制度,做到民主执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方式,确保党经过人大这个国家权力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或者作出决定,把自己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变成全体人民的共同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同时,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才能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从而使决策更为民主化和科学化。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之间,共同协商,互相监督,听到许多不同的声音,为人民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的民主权利多开辟一些渠道,从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期间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界人士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和建议。这就充分地体现了多党合作制有利于改善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5.坚持依法治国,做到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要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做到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近日强调,坚决反对腐败、依法惩治腐败分子,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党通过法律严惩腐败分子,从而提高党的威信,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6.强调党必须集中力量领导经济建设,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集中力量领导经济建设,是贯彻执政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战略措施。经济建设搞不好,执政党难辞其咎,党的事业就要受到损失,甚至遭到失败。强调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其含义是,党的各项工作包括自身建设,都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但不能简单地、狭隘地理解党的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更不能解释为党组织配合行政领导抓具体业务工作。党的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而是一种高层次、高质量的服务,是指通过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解决单靠经济工作本身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从科学的意义上理解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这一命题,并采取有力措施,党的建设就会成为推动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党的自身建设也会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7.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党的决策正确与否,决定着党的领导是否正确。而只有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才能保证决策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人民的利益,实行正确的领导。所谓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就是要求在制定政策措施、拟定工作计划、决定重大事项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客观实际情况为依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党委内部充分讨论,反复比较、鉴别、论证,然后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作出决定。同时,还要在实践中检验这些决策,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反映,不断调整、完善决策,防止在执行中出现偏差。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改革开放新形势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同一切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及个人决定重大问题等错误倾向相对立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对各级党的领导机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核心是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一整套决策程序,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切实得到制度上的保证。

8. 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提高领导水平。作为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这一要求适用于任何时期,而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更具有极大的迫切性。领导方式和方法的改进,关键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领导方式和方法。这些方式和方法,就其实质来说,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是党的集体智慧和优良传统的宝贵结晶,对党领导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从六个方面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中指出:“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增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完善党内制度体系特别是民主集中制,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邓小平说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关键在党。

执政党要善于领导政治体制改革,首先是要加强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

第三篇:我县如何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调查研究

------平果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

凌金活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当下一个时期政府各部门行政监管的重要改革方向,推进行政监管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合理,统筹推进,重点突破。作为该项工作的堆动者,就我县当下涉及市场主体行政监管工作探究一下该项改革工作如何开展。

一、当前市场主体行政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证合一”改革给传统日常监管带来挑战。几年来,根据各项制度改革,自2015年10月1日起完成“三证合一”(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机构代号证)、“五证合一” (再增加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两个证整合)到将推开的“多证合一”(涉企业的多个证整合)更换为统一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这样的“多证合一”将大大减轻商事负担,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消减行政事务,进一步推进“管放服”工作的开展。但目前部门间协同监管合力没有,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缓慢,使“多证合一”工作难于开展。

(二)经营异常名录管理与处罚脱钩,衔接滞后。由于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使只通过宣传教育难以实现监管到位的目的。部分经营者的思想上不能重视,办理了营业执照,但在日常经营中因经营不善,店面频繁更换,又不懂得注销本人名下执照,导致经营异常户数目庞大。即使监管人员通过三番五次的劝告,也不能及时达到监管中的要求。《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个体工商户报告暂行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报告公示暂行办法》规定的信用信息监管中注重了申请,轻视了审批程序,没有处罚相关法则,给经营异常带来了极大的随意性,使诚信体系建设落不到实处,行政监管不能以合理手段进行监管,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行政处罚原则流于形式,工商部门的日常监管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诚信体系建设产生极大的盲区,服务水平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

(三)信用监管缺乏刚性约束导致后续监管乏力。目前,年报公示制度是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内容。但是,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信用信息的褒奖惩戒作用发挥还不充分。对未按时公示信息的企业,除了在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公布并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外,并无其他惩罚性规定,即使在规定时间内未公示信息而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也可以通过补录公示信息后,将其从经营异常名录中移出。

(四)理清日常监管职责。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工商部门放宽了市场主体的准入,给事中事后的监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虽已确定了市场主体,但事中事后的审批出现迟缓现象,部分经营者虽已确定了经营主体,但有些小型行业的审批机关盲目,甚至出现无人审批无人监管的现象。这些小型行业又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行业,可能给安全体系建设带来影响,部分行业没有明确监管主体,即可归一个部门审批监管,也可归到另一个部门审批监管,模棱两可。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现象,无照经营行为逐渐增加。一些部门违背“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即不审批也不监管,忽视在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工作中的职责,给日常事中事后监管造成极大影响,政府服务水平、服务能力达不到群众的满意。

(五)市场监管、消费维权存在问题。

1.对投诉举报的处理过于放松,鼓励协商和解但各自处理结果的优劣未予以体现,投诉举报的案件转化率低,缺乏系统性的分析和防范风险。

2.监管信息沉睡,信息不公开,信息不应用,替违法者“藏着掖着”,经营者难以从监管部门得到关乎其合法经营的全面的信息,消费者难以得到商品服务及其经营者客观、全面、清晰的信息。其他社会组织难以获得信息有效参与社会监督。结果是失信得不到惩处,守信得不到益处,没有发挥信用信息引导公序良俗的作用。

(六)执法办案方面。一是缺少法律方面支撑,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未能及时依照“多证合一”的要求进行修改,目前行政执法主体仍是工商监管、食品药品监督,导致了市场监管执法暂时处于无法可依的情况。二是办案能手不足,下划地方后,基层编制数不同程度受到削减,加上补充的骨干无执法资格,出现办案人员紧张,尤其是办案能手青黄不接的现象。

(七)网络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法制体系有待健全,随着形势发展,特别是《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更加需要在法制建设与顶层设计层面对网络市场监管综合协作进一步进行统筹安排与部署。

2、内部分工有待明晰,网络市场监管内部协调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使得网络监管部门工作任务压力骤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市场监管工作成效。

3、区域协作,部门合作有待加强完善。工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不够,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数据交接与案件移送机制,网络交易违法案件处理效率低,难度大。工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合作力度不够,缺乏统一有效协调。工商部门在查处网络交易违法案件时往往单打独斗,很难形成监管合力。

二、对涉及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措施。

(一)推进部门协同监管。

1、建立监管职责清单,制定监管方法,适应“先照后证”改革,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制定公布市场主体监管职责目录。以清单的方式明确行政审批事项监管主体,以其他需要实施行业监管的市场部门,厘清政府部门监管职责,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行业监管与后续监管相一致的市场监管责任机制。实行监管职责清单管理,根据法律法规和机构调整及时更新。依据市场主体监管职责目录,制定各监管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办法,明确各部门之间的监管职责、法律依据、监管措施、工作机制。

2、严格监管职责落实,形成部门监管合力。对涉及行政审批的市场主体经营事项,以及不涉及行政审批但需要实施行业监管的市场主体、经营事项、审批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依据职责目录和实施办法,履行主要监管职责,其他部门按照各自监管职责予以配合,对涉及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未取得审批文件、证件,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审批部门依法查处。对已取得审批文件、证件,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工商部门依法查处,有关审批部门予以配合。对涉及后置审批的事项,已取得营业执照,但未取得审批文件、证件,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审批部门查处。涉及两个以上审批部门的审批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进行查处,并互相配合。对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即可从事经营活动,但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工商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依法查处。同时要加强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监管。其他行政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处理查处市场主体违法经营行为,形成监管合力,工商部门和其他部门要强化协同配合,查处违法经营行为时,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及时移交、移送。

(二)健全信息统一公示的负责制度。由于经营者接受能力差,经营异常率过于庞大,加之改革前对经营者办理注册登记后领取的营业执照在停业后没有强制注销,或对不履行注销义务没有相关规定。大多数经营者已停业,但网络信息显示在册经营的现象。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制定较为合理的注销程序负责制度,弥补改革前的不足,保证信用信息体系建设的完善。建立透明诚信市场秩序来规范经营行为,营造诚信自律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守法经营,健康发展。

(三)扩大信息公示制度追究责任的范围。《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企业列入异常经营名录性行为:一是企业未按照规定期限公示报告或未按工商部门责令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的;二是企业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两种情形,经营者只要按时公示、如实公示就不会受到工商部门的责任追究。从而忽视了信用信息监管体系在消费维权、动产抵押等方面的作用。经营者不按时履行经营者义务,本质就是一种失信,这样的失信是较为严重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中未对这样的失信作出规定。信用体系建设是市场监管的“顶层设计”,是社会健康运行的根基,因此,市场主体信用、个人信用标准要建立,信息采集的来源、方式要确定,信用信息的加工利用要有章可循。将监管执法中的信息纳入到信息系统,开放给第三者参考,来约束和激励市场参与者培养守信的习惯,监管执法才能事半功倍,从源头上减少违法违规现象,消费维权才能轻松快捷。

(四)完善网络监管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网络市场的法制建设,推动电子商务立法进程。网络市场监管非工商部门独有工作,涉及政府部门众多,工商部门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做好网络市场监管工作。要加强对专门人才培训与培养力度,建立高素质的监管执法队伍。建立全国统一的网络市场信用评价与监管体系,充分发挥信用监管的作用,提高网络市场的信用水平。并建立网络市场监管工作经验的定期交流渠道和机制,进一步总结交流各地网络市场监管的优秀经验及做法,带动网络市场监管工作水平共同提高,来确保信用信息体系的常态化建设。

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建议 一是加快顶层设计,推动“一站式”市场监管信息平台的尽快畅通运行。构建全县统一的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将碎片化、分散化、区域化的企业许可监管信息归集整合,实现信息横纵向共享。同时,依托市场监管平台推送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及许可证办理信息反馈,实现部门数据双向推送、互通共享,为“先照后证”的后续监管打好基础。

二是紧跟改革形势,推动“协同化”监管模式常态化运行。协同监管是强化市场监管、提高监管效能的有效手段。要从证照联动、执法办案、失信惩戒等方面入手,建立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联动响应机制。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各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依据、执法层级和执法责任,逐步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调查证据和处理结果互认,消除执法盲区。

三是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是监管体系的一个完整链条,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都是监管机构履行法定职责的体现。事前审批的许可条件要靠事中监管及时矫正,事前准入、事中监管的效果最终要靠事后惩罚威慑来保障。无论事前审批,还是事中事后监管,都要于法有据、程序正当。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有利于明确各类市场主体的责任边界,改变中国资本市场中以往存在的“严进宽出”现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商部门从重审批向重监管的转型要求更为迫切。商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简政放权,放是措施,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所以不是一味的放,而是“放管结合”,实现工作重心从以事前审批为主向以事中事后监管为主的根本转变。工商执法干部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提高思想境界,转变监管思路,创新监管机制,构建以企业信息公示制度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模式。

四是要不断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通过公示市场主体的注册登记、许可审批、报告、行政处罚、抽查结果、经营异常状态等信息,促进企业自律;要普遍推广“双随机”抽查机制,通过抽查、抽检等方式,综合运用提醒、约谈、告诫等手段,强化对市场主体及有关人员的事中监管,及时化解市场风险。要使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工作常态化,同时还按要求,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监管警示系统,先在少数部门作试点,以工商系统信息为基础,归集共享法院、税务等几个部门的相关信息,有效对接总局“全国一张网”系统,建成企业监管大数据中心,推动实现全县各行政部门间的企业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建立“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达到对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协同监管目标,打造市场主体的诚信体系;开发政府部门间协同监管系统,初步实现工商部门、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实现各行政部门对企业的协同监管,实现联动监管功能。

五是建构市场监管社会共治格局,运用社会共治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共治,既包括执法部门的监管引导、行业自律又包括社会监督。工商部门在办理登记注册时和办理登记注册后,要履行好“双告知”职责。在日常监管中,要通过在市场主体中开展文明经营等活动,采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等措施,促使市场主体强化主体责任,在安全生产、质量管理、营销宣传、售后服务、信息公示等方面履行法定义务,引导市场主体自治,推进行业自律。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权益保护、资质认定、纠纷处理、失信惩戒等方面的作用,推进监管执法与行业自律的互动。另外,要鼓励社会监督,发挥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的监督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信用评价机构,健全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机制。

六是要组织专项行动,运用市场监管执法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市场监管执法,是市场监管体系的基础,是终止市场主体违法行为,提高事后惩戒威胁力的最后手段,也是社会感知执法形象好坏、政府公信力高低的重要方面。要在日常监管执法中,注重向政府汇报,根据各部门职能,和公安、质监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有效形成各负其责、齐打共管的综合执法机制,比如由政府牵头,工商、公安、综治部门、县委宣传部为主要成员,成立打击传销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由政府牵头,农业部门、工商、公安、畜牧局、质监局、供销社等部门成立农资打假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由工商局牵头,县委宣传部、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局、食药局等为主要成员,成立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办公室。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反不正当竞争、红盾护农、商业贿赂专项治理行动、“双打”、整治虚假违法广告等专项执法行动。通过信用约束和行政处罚联动的方式,对违法市场主体加大行政处罚和信用约束力度,依法实施吊销营业执照、吊销撤销许可证、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等惩戒措施,严厉打击和治理扰乱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改革进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来保证商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2017年6月20日

第四篇: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通过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精心备课、加强师生情感及先进的教学手段,做到课堂上精讲多练,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关键词:改革、课堂效率、精讲、多练

正文:曾经有幸聆听教育专家刘京海校长的讲座,他给一线教师的分类让我感触颇深:“精讲精练——精英教师,占0%;精讲多练——优秀教师,占10%;多讲多练——劳动模范,占80%;乱讲乱练——不合格,占10%”。让所有的老师成为精英教师,这不太现实。但让更多的老师成为优秀教师则完全有可能。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切切实实地做到——精讲多练。

虽然教学改革搞了这么多年,但目前的教育现状仍令人担忧:一位德国博士生这样说:中国的教师是全世界最能讲的,中国的学生是全世界最能考的。的确如此,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一讲到底,这是常有的事。就是公开课,偶尔提几个问题,没等学生讲完,教师就急着接过话题讲下去了,即使有耐心让学生讲完了,教师还要重复学生的回答再讲一遍,总以为只要教师讲得多,讲得细,学生就能学得快,学得好。

中国的学生能考,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位带队参加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比赛的老师曾感慨地讲,到了国外,中国学生在会议交流、自由讨论时,大多低着头,沉默不语;勉强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胆怯畏缩,缺少西方学生的自信和活泼。

肯定地说,我们不能否认中国教育取得的伟大成绩。那问题出在

哪里呢?我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教学讲风太盛,老师的讲取代了学生的学,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不同的质量观会有不同的效率观。什么样的课堂是高质量的课堂?我们应该明确,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联系教材。

二、要功夫用在课外,精心备课。我们应在备课时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这样做才会使时间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于产生大于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果。

三、要珍惜课堂每一分钟,善于把握最佳时间。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珍惜时间不是教师急不可待地把课堂内容讲完,而是要多给学生时间思考。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

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通常我在上课前会制定一个时间表,标明每一个教学环节大约所需时间,努力控制好节奏,做到课堂尽量无废话,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让学生主动探索,提高效率。时间是有限的,但我坚持在每次提问之后都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解决问题作出自身努力。经过这一点时间的思考,他们也许就能恍然大悟,不仅省去教师讲的时间,而且有利于面向全体,提高课堂效率。最后我还规定自己每节课必须至少留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四、要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爱”是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在给优生“锦上添花”时,一定要注意为中间生和后进生“雪中送炭”,使其向优生转化。教师在关注知识复习的同时,往往会忽略学生学习的欲望。我想在复习时,更应关注课的内容和学生学的效果,要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才会有信心和动力再次出击。我们在复习时,课堂上,我会根据问题的难易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让学习能力最弱的学生来背诵,还对他们提出表扬和肯定,激起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求比一比、赛一赛,谁背得既准确又熟练,而且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可以得到一颗星并贴上墙。如发现胆小的学生也举手发言时,我会及时

鼓励他:“你今天的表现真棒!明天能更大胆吗?”等。我们知道教师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这些方式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快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探索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五、要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欢迎,它带来了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变革。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是极为有效的手段。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使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象信息,为他们实现信息重组、进行“再发现、再创造”打下基础,但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一定要有“度”,否则将达不到目标,得不到效果。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师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就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今后我会不断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精讲与多练相结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题目: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单位:舞阳县侯集乡第一初级中学

姓名:齐广旭

第五篇:加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实践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西学术交流的不断加强,我国高校对实验室的管理也日趋国际化。实验室水平的高低、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学校实验教学和科研水平。

1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对于科研的重要作用

高校实验室是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展开科研的重要场所,对我国高校科研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2]。一方面,高校实验室能给大学生的科研提供物质基础,促进大学生科研兴趣的提高,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和锻炼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科研,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积极性,对大学生个人科研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也将极大带动高校实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3]。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利用率的提高,势必会引起管理部门对高校实验管理的重视,从而可以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并在教学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实现大学生科研和实验室建设同时进行,推动高校的发展与进步。

2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总体情况,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教育理念和方式上,具体表现在:2.1实验室教学管理方式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化科研需求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无论是在人们的生产领域还是在生活领域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的科研领域更是如此。但事实上,在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领域,大部分高校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管理办法上。采取人工登记、人工管理的层面,难以满足现代科研的发展需求。以吉林大学药学院实验室为例,目前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互联网信息资源,但是应用范围十分狭窄,应用率不高,大部分时间还是采用传统的登记方式,在时间上限制了大学生参与科研。另外,传统人工登记方式也与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相违背。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既是广大师生的实践需求,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方面与高校管理者尚未重视实验室管理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有关;另一方面业余实验室管理者的人员素质有关。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者普遍存在学历层次较低、待遇较差的情况,妨碍了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主观积极性的发挥。在科研过程中,高校实验室管理者难以解决在实验教学及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有关设备等方面的问题,难以使实验器材发挥到它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高端技术性设备,对操作者的知识和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要求以及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交流学习是提高其能力的两个重要途径,以吉林大学药学院实验室为例,从2007年以后新晋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以上,目前在岗具有博士学位的实验技术人员4人,同时学院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派出实验技术人员到校内外相关实验室观摩学习,这两项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及仪器开发使用,从根本上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及教学能力,更好的发挥了实验室服务教学和科研的作用。2.2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到位近年来,大学生从实验室偷拿药品毒害他人的事件屡见报端,一方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高校实验室在管理上的漏洞。特别是医药、化学实验室,里面涉及到大量的化学药品,一旦管理不严格,流露出去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2.3实验室利用率低,难以发挥其对科研的重要作用高校实验室是高校主要的教学资源与技术设备,是科学研究与实验室教学场所,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科研能力的重要场所,高校实验室利用率低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对科研的热情。高校实验室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存在问题,难以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的思维,教学理念和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以上是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面临的普遍问题,我国高校也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以提高在校师生总体的科研能力。以吉林大学药学院实验室为例,其在人员管理、管理理念、设备更新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极大提高了在校师生的科研热情。

3未来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发展方向

3.1实施开放性管理,增强高校科研的实践性开放性是现代高校实验室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实验室建立的宗旨就是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优势,推动高校课程改革向综合性和实践性方向发展,同时,助力高校广大师生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要想实现高效实验室开放式管理,就必须加强网络化建设,为教学搭建可以进行实践的平台,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室教学网络化管理是今后实验室管理必然的发展方向。采取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高校实验室人工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时效性及准确性,提高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效率[4]。通过建立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建立实验设备可查询数据库并实现数据共享,科研人员都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实现实验时间自主化、实验内容个性化,实验项目菜单化,以满足广大师生自主学习的需求[5]。建立网络平台,还将为高校的教学实验提供大量的有意义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也将为高校未来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基础。高校实验室服务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集中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为学生实训实验提供服务;二是为教师的科研活动提供技术服务;三是为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和毕业设计提供服务;四是为企业提供技术合作开发服务。这种实验教学方式的转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效益,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3.2加强管理人员素质,提高高校实验室的利用率管理人员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反映了一个高校实验室的总体水平。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在实践中积极调动起广大师生的科研热情,才能真正发挥出实验室对科研的强大推动力。高校建立实验室,首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学习能力,因此,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大学生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答疑解惑,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其次,高校实验室管理者也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管理过程中既要让学生遵守实验室中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科研正常、有序、安全的开展;又要在时间上尽量方便广大在校师生进行科学研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水平。为此,我国高校一方面要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待遇,从制度上保证和鼓励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施展其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让实验室管理人员参与到高校实验课程当中,和教学秘书等管共同完成实验课表的制定。以方便管理者安排好时间,做好计划。第三,高校还应结合各实验室专业特点,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对实验室管理者采取有力的培训措施,如,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如防火、安全等,培训时间可以长短结合,可采取考察学习、研究讨论班、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6]。切实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吉林大学药学院实验室来说,其管理者不仅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还需具有相应的学术背景,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给予大学生以相应的指导。3.3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高校实验室科研水平不仅要加大在实验器材方面的投入,更要在教学管理上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管理从设备的日常管理、维修、到实验室使用、登记全过程管理。同时,还可以将实验室网络系统打造成科学共享的平台。通过实验室网络系统,可以对一些实验室进行合并,不同教研室、甚至不同院系可以共享实验室资源,共享人才,建立一批高档次、高精度的实验室。共享平台的建立,一方面提高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仪器闲置产生的自然磨损和维护的费用;另一方面,共享平台的建立能够有效突破仪器设备的限制,更容易激发出新的火花,从而有利于形成科研创新合力。3.4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抓好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以人为本是西方教育发达国家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把人作为教育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而我国高校教学虽然目前都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比较认同,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真正做到这一点。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我国高校教育理念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了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思想,这导致了部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实验重视不够,专业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在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上,要想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在管理者和高校广大师生身上做文章[7]。一是要在管理者身上投入成本,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和专业教育,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便更好的服务广大高校师生。二是要在高校大学生中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在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管理改革中,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从大学生角度出发,把大学生参与实验室开放的热情调动起来,形成高校实验室开放的内在动力,完善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改革,真正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三是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8]。高校实验室的开放不是针对一个两个学生,而是针对所有在科研方面有热情、有想法的大学生,因而高校的实验室往往供不应求。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就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一方面是为了能够合理摆布开实验室使用的时间,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同时,以培养科研人才为根本,才能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起到推动高校科研水平提高的目的。

4结语

创新能力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也是广泛的社会需求,在培养广大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具有特殊的地位,负有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只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到目前我国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高校教学改革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道路上,不仅需要学校的经营管理者对实验对科研的重要作用引起重视,在管理理念上与时俱进,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更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在管理和设备的更新上。只有抓好教学改革,将教学重点从书本转移到实践中来,才能真正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才能真正达到高校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珠勇.关于实验室管理的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6,29:40.

[2]李珊,宋枝艳.高校实验管理创新发展初探[J].考试周刊,2017,4:166.

[3]张跃.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及对大学生科研的重要性[J].知识窗口教师版,2016,2:25.

[4]李欣,何敏,戴远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公共实验室建设探析[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6,6:33.

[5]巩晓慧,阮慧,李五一.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96.

[6]张敏,樊强,党亚爱.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全面推进高校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6,12:13.

[7]柳洪洁,刘美,徐瑞雪,等.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14,1:147.

[8]任真慧,李东明,张莉,等.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科教文化,2011,24:194

作者:王浩天 李实 马杰 单位:吉林大学药学院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对员额检察官评价下一篇:让感情真情在笔端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