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小学生

2022-07-05

第一篇:传统文化与小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养

班级:工业设计1103 姓名:XXX 学号:20111202031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奠定了中国人的一切文化行为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的存在,能够辨别基本的善恶。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的风风雨雨,年年岁岁的摸打滚爬,它所环绕的,无非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氛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左右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串联着这国人浩瀚历史的点点滴滴。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养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确保了中华文化的绚烂多姿,同时这些也为当代大学生提高自我文化素养提供了一个坚实持久的道路。

任何一个民族只要有其发展的历史,就会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延续下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一个民族的历史愈悠久其传统文化也就愈雄厚。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传统,且不说夏商周,就说我们一般人很熟悉的春秋、三国,“百家争鸣”是思想火花无限迸发的 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的思想流派,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以往的思想伦理带来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孔子创立了儒 家学说,这一学说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的思想学说也广为后世所传播,当然,除了历史大局所蕴含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还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又都是服从于历史发展的大潮流的。

中国古典诗词文章,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尽管当今能看到的只是经过时间的筛选而保存下来的经典,我们依然能从中感受都无比的震撼。它们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们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精髓,无时无刻不在指导人们的生活。中国传统节日,更是由来已久,春节、中秋、端午、清明等节日;这些节日是中国所特有的,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其中的精妙。而中国的传统戏曲、绘画、书法等艺术更是中华民族对美学的卓越贡献。当然,除了上述内容之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除去历史大局所蕴含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其他的诸多方面又都是服从于历史发展的大潮流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先辈们经过历代的继承与发展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和结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的内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价值观念、情趣、思维习惯等;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也以外在的物态的形式来表现,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风习和行为的规范等;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在中华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立特征,这种民族性的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为多元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于特定的“生态”,这种“生态环境”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特征,产生了绚烂多彩的文化特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历史绵延五千年的产物,从未中断,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什么是文化素养呢?文化素养是指人才在思想上、道德上、心理上、文化上必须具备的条件。思想上的必备条件是:有国家民族观念。道德上的必备条件是:有承担各种义务的自觉性和享受权利的正确态度。心理上的必备条件是:有承受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耐力,并有毅力和勇气去加以克服。文化上的必备条件:有较高的文化基础和较渊博的知识。

然而,目前我国的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的就是文化素养缺失的问题。纵观如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学生作为应当最有朝气最富素养的一大团体所遭到的是越来越多的质疑与否定,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行为在一些方面存在严重的脱节。比如,在公交车上积极主动让座的极少能见到大学生的身影,他们或睡觉或听歌,目不斜视,对旁边站着的老人视若无睹。再如在大街上,随手丢弃的纸巾、易拉罐、以及口香糖大多都是出自大学生人群,在公共场合,勾肩搭背旁若无人的情侣是大学生,乘公交、食堂打饭等插队,出口脏话的也是大学生,还有一批又一批的愤青,在网上发布那些过激的言论而在实际生活中浑浑噩噩的也大都是逃了课在寝室蜗居的学生,在那些时候,他们所接受过的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等的思想不自觉地就被忘却了。

那么,怎么来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首先,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生百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大学生应对各种复杂的事情,便会多一些从容,多一些理性。失去这些环节,也将会丧失解决现实生存困境的智慧、能力和方法。其次,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中国传统文化中尚德育、尚德风的传统,使道德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居于显著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气节、操守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强调忧国忧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强调群体意识与团结和谐的人际观,以及修己安人的思想等,形成了一整套教人如何做人的观念和规范。它尤其强调个人的“内省”和“慎独”,强调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

另外,在中国现今的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难免淡薄,并且心理素质偏低,难以承受挫折感,常常产生叛逆心理,另外他们在文明礼仪方面的教养缺失严重,情感淡漠,看网上新闻报道,今日某某大学学生因为失恋跳楼自杀、某某大学学生因为与室友矛盾杀死室友等等,动辄就因为一些小事杀人、自残、自杀的现象在各大高校时有发生。虽然整个社会鱼龙混杂,物欲横流,但是就这样的一个受过高端教育的人群,社会文明的传承和拓荒者,我觉得大学生其实应该还是有较强的人文素质发展潜力的。大学生们掌握着各自的专业知识,能有机会参与各种增长素质、增加知识的活动,获得知识的途径也非常广泛多样,导致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巨大,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提高辨别真假、善恶、丑美的能力。学习中,我们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慎学慎思,拥有明辨笃行的学习态度,端正心态,做知书达理的中国人。在为人处事上,要怀有一颗宽大的心去对待他人,对待群体和社会,坚持平等和谐的民生态度。其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许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现在讲继承研究也许言之尚早,但是,至少现在的我们应做好精神以及思想上的准备,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积极调动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学习热情。良好的知识储备才是将来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所必须的首要条件和前提基础。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文化瑰宝,然而现在的人,再难以达到那样的思想高度,不得不引人深思。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是属于华夏儿女,她更属于全人类。而我们,作为龙的传人,有责任,也是有义务的去传承,去发扬。让我泱泱大国流淌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手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让全世界都能够认识了解我们血液中流淌的炎黄血脉,能够感受到在华夏大地传承了五千年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

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时,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将我们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其与时俱进,以此可以让其更具青春的活力和新鲜的血液,让血脉的跳动更具活力和感染力,让这种精神力量得以更长久的保存,让后人能够更好的了解和学习中国五千来的经典传统文化。以此来提升自我本身的人文素养,以至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文素养。

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弘扬与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是一项不可推却的历史任务,并且迫在眉睫任重道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有助于培养我们高尚的情操,树立远大理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强调大学生的廉耻观,有所为有所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会这一代独生子女推己及人,摒除自私的习惯;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说明了自身胸怀的重要性,要严以自律,做最好的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求我们心系天下,学会奉献,以正确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考验的是大学生的毅力与能力。

参考文献:

1、书名: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作者: 教育部高教司 组编,张岱年,方克立主编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关于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调研 豆丁网

3、传统中国文化的弘扬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第二篇: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教育的创新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梅县石坑镇中心小学 罗苑平

摘要: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精神特质和内在价值对一个人的影响很重要。传承和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用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管理和创新小学教育,为小学教育注入活力,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教育模式,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客家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教育 创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各族人民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发展和创新着自己丰富的文化。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体系之一,有着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国家的富强要靠科技,科技的提高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教育要从小学抓起。在小学教育这一领域里,如何继承和发展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用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创新和管理小学教育,特别是山区小学教育,为小学教育注入活力,进一步完善教育模式,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传承和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为小学教育注入活力 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概括为:爱国爱民,追求进步;顽强拼搏,开拓创新;耕读传家,崇文重教;勤俭诚信,团结发展。在这样一种文化环境氛围下,客家文化孕育了各种各样的人才。就梅州而言,出现了像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领袖洪秀全,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和廖仲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叶剑英,广东才子宋湘,近代著名爱国志士丘逢甲,著名诗人黄遵宪,文人志士林风眠,爱国商人曾宪梓、田家炳,国家级院士如李国豪等23人,大学校长200多人,他们都是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知名人士,从小就接受了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传承和弘扬了客家文化精神,为自己的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可见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精神特质和内在价值对一个人的影响力有多大。孩子们在接受基础义务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学习优秀的客家传统文化,学习先辈们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的学生是客家人的后代,他们与客家传统文化的联系从来没有停止和割裂过。环境塑造人,环境影响人。但是,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环境里,人们接触的信息鱼龙混杂,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也渐渐地接触网络了。小学生是非分辨能力弱,有待教育者对他们的引导。如果任其发展,他们会越来越难以接受先辈们遗留下来的文化,当他们的思想与优秀传统客家文化思想引起冲突时, 2

作为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应教会他们如何取舍。因此,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在教育中注入有利于小学教育的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育模式,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教育。

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因此,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们的明天,教育者应该传承和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用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来教育学生、激励学生,为小学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活力。

二、 传承和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小学教育 我们充分发挥山区小学周边客家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形式新颖、风格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和课外教育模式,以形成山区小学独具特色的教育风格。并始终把握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条主线,不断推陈出新,推进小学教育的深入变革。

1、 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结合

小学教育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将 3

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多种方法促进课堂教学与客家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适当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科目,如音乐课,在课堂上教学生唱通俗易懂的客家山歌,客家童谣如《月光光》,诵读客家谚语等;或者是以故事引路,诵读一些诸如才子宋湘、著名诗人黄遵宪的诗句文章,用客家优秀文化来熏陶感染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并有所创新,加入一些现代生活气息,使客家文化得到传播与发展,丰富客家文化的时代内涵,丰富中华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把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寓于学科教学之中。教育者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使他们获得对科学文化的认识,还应该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学科教育是传承和弘扬客家传统文化的良好载体,尤其是语文教学,将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当地山区文化跟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课文《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等时,可以让学生去了解当地有没有这样的先辈曾经是抗日英雄,让他们的祖父辈讲讲当年抗日战争时身边发生的英雄事迹,让他们感受原来这样的伟人就曾经出现在我们身边,让他们感受到家乡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高贵品质,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励他们向先进人物学习,从小立志报效国家,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贡献,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2、 开展课外形式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缺少活力,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是课本上的知识,这样的课堂内容单调乏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课本。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寓知识性与娱乐性与一体的课外教学活动,这样的活动学生比较感兴趣。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如:“走进客家文化”、“寻找客家文化的足迹”、“讲客家名人故事比赛”、“客家手抄报比赛”等。小学生好奇心强烈,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采取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能够让学生充分融入集体,融入到学习客家优秀文化的氛围中去。

让学生收集自己欣赏的客家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成就,以及与客家传统相关的文化,对他们进行整理,制作出自己的班级班报,在学生中互相传阅,以加深对客家精神的认识。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提出自己对客家文化精神的认识,在学生中进行交流,表达自己对客家文化的认识与体会。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适当的要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客家文化价值的认同感。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精神要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相结合;与正确区分真善美、假恶丑相结合;与强健体魄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与建设美好家园相结合;与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相结合。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感情,培养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勇于进取、坚强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把客家优秀传统 5

文化的美德内化为学生自觉遵守行为的规范。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时,他总是能用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在学习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时,通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渴求的欲望,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行积极探究。客家文化内涵丰富,有很多值得学生去探索和发现的地方,如客家婚宴、客家酿酒、客家饮食等等,小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增加学习这些家乡文化知识,产生对客家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学生从小接触欣赏,加强对客家文化的认同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然而,学生的这些倾向或心理素质, 最初只具有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性质, 还没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的意识。

三、 结语

传承和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用客家优秀文化教育后代,培养吃苦耐劳、勇于进取、勤俭质朴、爱国爱乡、自立自强的一 6

代人。在小学教育中引入对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为小学教育注入活力,创新小学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把握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条主线,不断推陈出新,推进小学教育教学的创新。

年11月3日

2011

第三篇:农村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本文从增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出发,介绍了作者所在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做法,提出了优化教育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形成学生爱阅读的热潮,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方法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拥有培养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宝贵资源。近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尝试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收到了较好效果。通过有的放矢地教育和渗透,学生的人文素质明显提高,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改善。

一、从学生最熟悉的传统节日切入进行教育

小学生都喜欢过节,但他们不知道我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每年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我有意识地查找了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演变的有关知识,讲给学生听。当他们了解到我国传统节日的知识后,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清明节期间,我不仅给学生讲解清明节的来历和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且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凭吊先烈的光辉业绩,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郭化如、张雨僧、何处、张保英是甘肃著名的革命先烈,我在清明前夕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这些出生、成长在陇原大地的英雄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了学生的爱国情怀。端午节前夕,我给学生介绍了包粽子、敲扇鼓的习俗;同时,给学生讲述了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以及与端午节的关系。中秋节前夕,我给学生介绍了中秋节举家团圆的历史沿革,给学生灌输了中华民族重视亲情和家庭和睦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热爱父母、热爱家庭、热爱家乡。在重阳节期间,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灌输尊敬和爱戴老人的意识。每年寒假前夕,我总会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假期作业,就是参加村庄或社区的春节文艺演出,在演出中体验我国传统的秧歌、武术等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家乡的亲近感。

二、利用古诗词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精华,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历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社会的深刻认识,是我们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在语文课中学到了许多古诗词,许多家长也习惯于利用古诗词作为孩子的启蒙读物和陶冶情操的载体。为此,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古诗朗诵比赛,给优胜者颁发奖品。学生从耳熟能详的诗词中,体会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同时,我还利用第二课堂,教学生根据古诗词的意境,创作美术作品,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丰富了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

三、挖掘本地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甘肃省武山县有着悠久的历史,辖区内有大量的古迹遗存,也有动人的传说和故事,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绝好教材。早在东汉时期,就产生了与华佗齐名的名医封衡,三国时期,又诞生了驰骋疆场、名震三军的白马将军庞德,此后又有陈青选等武山人引以为豪的人物。武山有世界第一摩崖大佛――拉梢寺,有国家4A景区水帘洞和木梯寺,有蜚声陇原的旋鼓舞。学生对这些家乡的人物、古迹和故事很有兴趣。我常常利用班会、第二课堂等机会,给学生介绍先贤圣杰的故事,介绍境内的文物古迹,增强了学生向先贤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

四、发挥学生家长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现在许多家长都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调动和发挥学生家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积极性,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的有效尝试。为此,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给家长发短信、走访家长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可、赞同和积极参与。家长对我们的倡导反应积极,他们有的给孩子购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有的利用周日、节假日带孩子到县内外的名胜古迹参观游览,有的给孩子讲述当地民风民俗的起源和意义,有的带领孩子参加民俗活动。家长的参与和配合,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为了吸引家长的参与热情,我们还举办了传统文化知识讲坛,邀请有条件的家长聆听专家的讲座,参加学校举办的亲子互动节目等。

五、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我们在校园围墙上制作了《二十四孝图》《二十四节气歌》《家乡名人事迹展》,介绍传统文化知识;还利用校园广播《每周一歌》栏目,在课外活动时间播放中华名曲、名歌;还成功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向学生推荐优秀传统文化读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本优秀作品,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写读书笔记和阅读心得,形成了“人人争当读书标兵”的热潮。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J].人民教育,2014(24).

[2]李学兰.从心里发出来的力量[J].人民教育,2014(24).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龙台乡杨咀小学)

第四篇:论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

人力资源管理07—

1黄笑扬070569013

5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人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宝贵的精神文明和思想内涵,影响和规范了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几千年的辉煌与磨难,让中华民族练就了自强不息的灵魂,一次次的王朝更替依然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历史中那一串串记忆谱写了中华民族的壮歌,这些精神在现代社会仍然不可或缺,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养料,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力量,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对建设未来社会有重要的意义,应从传统文化汲取精华 ,以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当今社会遭遇着多方面的考验,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对来自传统文化的熏陶甚少,传统文化根基的缺失,导致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令人堪忧。我们应当了解传统文化,这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即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正视挑战、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偏重于怎样做人的文化,对于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有重大的现代价值和不可低估的作用。总之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而且应开拓视野,具备良好的人文品格、健康的思想情怀和向往真理的科学精神。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不屈不挠的的精神,这种精神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坚持不懈,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抓紧时间完善自己,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将来为社会做最大的贡献。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等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创造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的生活,这样的科学方式在几千年前的社会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孔子自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儒家思想影响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更成为多个朝代的治国方针,我国古代多以孝治国,这也是深受孔子的影响,而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一直受国人推崇。甚至很多外国学者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兴趣颇深,可以说,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受了岁月和国界的考验依然熠熠生辉。虽然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有着局限性,但更多的是教会我们用真诚善良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比如论语当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告诉了我们要学习身边人的优点,传统文化当中很多思想都涉及伦理道德,也许在某些方面我们觉得很封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礼教值得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翩翩的礼仪和优雅的谈吐依旧是人际交往应该注重的部分。我们大学生所应该学会的就是向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那样,以礼待人,深度思考,弃恶从善。孔孟之道自然是沿用至今,而其他圣贤的学说也非常受后人推崇,老子的无为而治,庄子的豁达等也是后人生活甚至古代君主的治国态度。总之,我国的优秀古典文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勇向前,不断发展,我们大学生应从这些优秀的文化中汲取营养,改进自我,努力创造自己的人生和祖国的未来。

我现在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了,虽然不像大四的学长那样已经开始面对就业,但就业的压力也触动到了我们的神经。2年多的大学生活使我们迅速成长,在校期间我们学到了很多也感觉到自身有很多的不足,大学是准备接触社会的阶段也是储备能量的阶段,在这期间,我们应该多为自己充电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面对

将来的挑战。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由于高考的压力我们总是在题海世界里生活,而到了大学,大量的课余时间供我们自己去安排,我们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接触课本以外的东西,而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能够提高我们文化素养的养料。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提升自己对古代哲学等方面的认识,毕竟这些都是经历了成百上千年洗礼的精华。多了解一些传统优质的思想,就多一分面对生活的经验。古人提出人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大学生现在应该做的就是修身,也就是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情怀,将来才有可能为国家做贡献。

第五篇:浅论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一、在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传统文化专指中华民族的精神创造,指的是具有稳定的价值追求、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教育是传承传统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学校的教育更是乘机传统,塑造民族精神的主阵地。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某个时期曾经全盘否定传统,给传统文化的承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对于中国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代。直至今日还存在一些高校漠视对传统文化教育。使得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我们看到在大学生中,不会上网不会外语的“现代文盲”越来越少,对中外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甚了解、缺乏人文素质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让许多学者感到揪心和无奈。

在 “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中就强调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教育提出了“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的具体要求。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高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在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完善人格和优秀的的道德品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大学生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我们高校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把高等教育在复归于“育人”这一本位,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提高道德素质,使学校培养的各类高级人才具有高尚的道德情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品格,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诱导,才有能力分析鉴别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增强民族荣誉感和中华民族的国际竞争力。我们融入国际社会,自然要尊重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亦应更尊重本国文化,爱护民族语言文字。大学生要读点历史,学习传统文化,这是百年大计。没有自己传统历史文化的武装,是无法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因为越是国际化,越要民族化。此外在学术层面,要强调中西融会。张岂之断言,将来的人文学术的高峰,也必然在中西融会中产生。科技愈是进步,社会对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需求也将更加强烈。他解释说,科技也有科技伦理,环境也有环境伦理,自然与人类是密不可分的,要尊重自然,唤起人文精神。

(三)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传统文化教育博大精深,几乎涵盖了文、史、哲的内容。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哲学思想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具人文情怀。传统文化教育还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方面的知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

近年来天津市各高校也普遍认识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采取了很多方式在大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普通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以天津市高校为例

天津市历来有着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这里有着多所高等院校如天津大学、南开大学、 1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等。这些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这些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方式。

(一)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必修课和通识课。在学校里对否一方面的知识加强教育最主流最直接的方式当然是开设课程。大学里的课程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分为必修课和通识课两类。

在高校中与传统文化直接相关的必修课程主要是大学语文课程。目前,天津市高校中,只有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将大学语文列为不分文理的全校基础必修课,讲授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等内容的人文、历史类课程。其它院校都将大学语文列为文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对于理工类学生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当然在一些思政课中对于传统文化也有所渗透,但篇幅十分有限。

绝大多数都开设了传统文化方面的通识课或称选修课。这些公选课一般都集中在人文通识课板块。课程名称类型都是五花八门。有总论式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也有某一具体方面的如《中国哲学智慧》、《中国古代文学欣赏》、《中国古代史研究》,还有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开设的课程如《中西文化比较》、,《儒家文化与当今世界融和》,更多的是从传统文化与当今问题结合的应用价值角度开设的课程如《儒家文明与现代社会管理》、《孙子军事哲学思想与应用》等。

(二)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人文讲座。文化讲座的形式更轻松随意利于学生接受,著名的专家学者有着很高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天津市各高校近年来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人文讲座也蔚然成风。比如相声大师姜宝林现在是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音乐学院以及天津老年人大学的教授,在天津各高校开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并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很多高校都推出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系列讲座,形成了宣传传统文化的高潮,也大大地开阔了大学生们的眼界,补充了学生们传统文化知识,使大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更加热爱。

(三)课下阅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书资料,观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音像资料。大学教育相比中小学教育而言,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充裕,学习的主动性更强,高校提供给学生的图书资源更丰富。最近几年,天津市高校出版社出版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书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群体出版了一些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系列的图书。高校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可以很容易地观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各种类型的音像资料。我们看到这三种方式涵盖了大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些方式之间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这三种方式的传播和影响,天津各高校学生大多数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传统文化教育在天津高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些高校的做法更是可圈可点,受到了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例如人民网·天津视窗报道的:“最近一段时间,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在校学生每天都能收到老师发来的“国学短信”,许多学生的手机里甚至已经储存了近百条经典的语句。据了解,从三个月前开始,该学院的辅导员每天都会通过手机短信,给每个学生发送一条经典的国学语句,提醒学生牢记中华传统的美德。”生物工程学院书记文峰表示,这种新颖的形式让学生们更愿意接受国学文化经典,同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而且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所有的学生

2都表示欢迎并且从中受益。

据了解,自这个短信平台创办以来,该院共向学生发送国学语录300多条,让理科学生也喜欢上了中国传统文学,并提高了个人道德水平。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天津高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天津市近九成高校都有以讲授中华传统文化的必修或选修课,但仍不能满足大学生需求。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学生学习国学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学校提供的资源明显不足。 日前,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通过网络进行了一项题为“国学,你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的调查,抽样调查了天津市1500多名大学生。统计显示,82.9%的调查对象认为开设国学课是有必要的。建议开设选修课、公开课、定时讲座的分别占36.2%,33.5%和27.9%。面对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很多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开设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选修课还存在课程少的问题。很多学生反应这方面的课程供不应求。一般每学期只有一两门相关课程,很多学生有兴趣,却由于选课系统内的名额已满,而被拒之门外,既遗憾又无奈。

第二、无论开设相关课程还是举办讲座都存在着系统性不强的问题。各高校开设相关公选课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性规划,所以存在着涉及知识面不够广,各课程之间相关性差等问题。举办相关的讲座也存在着没有形成统一的、固定的制度,内容零散、杂乱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高校传统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努力提高传统教育的实效性,使其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修养产生切实作用。

本人认为要提高实效性,在开设课程和举办讲座时要注意做到三结合:

第一、要把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撰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的大地上迅速传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与中国人天然所具有的大同理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思想密切相关,而这些思想本身就具有原始的、朴素的、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使中国人能够在心理和感情上接受科学社会主义。鉴于此,我们在大学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也要和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以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第二、要把传统教育与新时代学生的特点相结合。现在我们面对的大学生多是80后、90后,这一代人有着他们独特的生存背景,也形成了一定的性格,他们在成长中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很深,眼界和知识面更广。针对这样的一代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更有必要,同时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也必须把传统文化与他们的性格特征、自身需求联系起来。

第三、传统教育要与今天的社会现实相结合。脱离开现实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很难找到价值归宿,也必然让学生丧失兴趣。所以要注意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现实中的新问题,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二)创造学习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一味依赖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和丰富的图书音像资源才能使得学生更好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

3步热爱传统文化。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专业设置的特点,采取一些具体举措,如成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生社团,定期举办宣传传统文化的讲座,在图书馆开设专门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书角图书区等等。只有把课堂讲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学生的课余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断的利用新资源新技术新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图书资料三种方式都属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在目前的高校里,一些利用计算机网络、电子通讯技术等新形式的教育手段更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比如在校园网中开设专门的领域提供给学生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鼓励相关教师开设博客,提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传统文化知识的平台等等。

总之,就像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所说,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我们各高校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发挥其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认识到加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者:天津科技大学法政学院 黄亚青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财务部总结和计划下一篇:餐厅餐饮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