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论文范文

2022-05-11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通过文献梳理构建理论模型,利用来自于全国30家三甲医院的问卷调查数据,引人组织学习概念对医院科技创新文化与科技创新绩效的关系予以探讨,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文化对组织学习、组织学习对科技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科技创新文化对科技创新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效应,但可通过组织学习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

第一篇:科技创新论文范文

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提升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近年来,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围绕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能源安全和水生态安全,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着力强化“科技创新、产业孵化、科技示范、科普培训”四大功能,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集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服务于一体,为加快南阳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发展机遇,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农业科技创新短板、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夯实基础,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以科技示范基地、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建设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科研基础设施,为科技创新提供平台保障。

研发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根据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依托优势企业,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园区作为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试验示范基地和国家能源局能源作物研发中心试验基地,拥有科技部“星火计划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能源局“国家非粮作物研发中心试验基地”两个国家级研发平台,“河南省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院士工作站”“河南省甘薯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研发平台,“南阳市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南阳市能源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市级研发平台;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创业的众创空间“宛龙农科星创天地”被河南省科技厅认定、科技部备案批准为国家第一批“星创天地”。园区柔性引进了甘薯、食用菌、蔬菜花卉、农产品加工、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等专业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的科研团队,为园区集中力量开展科技协同攻关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增强区域农业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园区先后与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已储备并推广了植物组培,工厂化脱毒快繁,二氧化碳气肥、微灌、光雾工厂化快繁,农机农艺融合等50项技术,引进推广先进农作物品种100多个,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发挥金融创新对创新创业的重要助推作用,壮大创业投资规模,强化资本市场支持,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园区注册成立了南阳新农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着力构建金融创新体系,以资金链引导创业创新链,形成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孵化功能开发,优化园区科技资源配置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主体。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强孵化功能的开发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课题,作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入园高新技術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向企业提供办公研发和生产场所以及市场信息、产品开发、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服务,帮助企业与大学、研发中心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有效地促进了科技企业的创办和发展。

宛龙农科星创天地是一个聚集以现代种业为主导,绿色、有机农业生产为核心,集优良农作物、林果花卉良种繁育、绿色有机种植模式、生态循环、休闲创意、乡村旅游、科普体验等产业于一体的为创客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性创业服务平台。一方面,通过服务于南阳相关企业、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个体农户的创业活动,提升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地方产业的结构升级,形成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通过聚集各类创业资源,为南阳市乃至省内外各类农业创客群体提供全方位创业服务,汇集更多农业创意,孵化更多农业科技企业,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结构升级。

南阳市新天地农业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国有独资企业,承担着园区快繁中心等核心项目的运营服务职能,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种苗生产和示范推广能力。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属国家重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园区联合建立了薯类等能源作物品种引进、技术攻关、基地建设、产品回收及深加工等技术协作体系,为能源作物研发示范推广提供了有力保障。合作建设的能源作物科技园项目正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强化园区孵化功能开发的重大举措。

衡达涌金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是集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的农业高科技公司,拥有丰富的种间育种技术和世界领先的属间远缘杂交技术,成功培育出粮饲兼用、高产抗逆的玉米系列品种。园区还建设有现代生物育种科研基地,开展种业科技创新,与南阳师院建立了产、学、研、教战略合作关系,成为园区产研合作的又一样板。

三、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园区、企业、农民共赢

自建园以来,园区配合燃料乙醇原料基地、林浆纸原料基地、生态防护林等大型项目,推广“107”杨树6.67万hm2,“脱毒红薯”近6.67万hm2,名优果树2万多hm2。园区利用建成的豫西南最大脱毒种苗组培快繁中心完成了红薯、泡桐、生姜、花卉、土豆组织培养,形成了年500万株高淀粉甘薯组培苗和6亿株生产用苗的生产能力。园区引进了20多个果树新品种,10多个速生林新品种,脱毒红薯、脱毒马铃薯、脱毒泡桐、脱毒生姜四大脱毒品系,花卉、绿化苗木40多个品种;引进了文冠果、柳枝稷、黄连木、葛根、香根草等能源作物品种。

园区实施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新型微生态有机肥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多摄像头的吸虫机绿色控害技术研究”“基于沼渣基质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省、市科研项目“乙醇沼液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纤维乙醇下脚料代料栽培双孢菇技术示范与产业化”“小麦玉米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楸树优良种质资源采集圃建设”“美国悬铃木新品种繁育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香根草茎叶转化食用菌料技术研究与示范”“袋栽食用菌接种机械化技术示范与推广”及薯类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等。自主开展了春生田头菇驯化及菌种制备技术研究、香根草种植及代木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等项目。我们以园区的农作物新品种展示中心为平台,引进、示范、推广小麦、玉米新品种3.33万hm2,徐薯、豫薯等高淀粉脱毒红薯面积6.67万hm2,豫花、宛花等花生品种0.2万hm2,红叶石楠、北美海棠、美国红枫等花卉绿化苗木0.33万hm2,名优果蔬品种20多个、示范0.33万 hm2、推广应用0.53万hm2。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实现了园区、企业、农民的共赢。

四、突出科普培训功能,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在广泛引进开发科技成果的同时,园区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加强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做好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的技能培训。园区装备了电化教学设备,开办了图书阅览室,开通了互联网,园区与市(区)科技局联合创办了农民科技业校,同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市农科院、南阳市林科所等联合建立了教学试验基地,聘请高层科研院所专家、农业高校教授30多人不定期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

我们以园区为平台,开展区域生态养护、能源植物、优质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名优林果花卉蔬菜等的试验示范展示田的观摩、展示、示范操作和农事体验等,常年进行以农民、农技干部和青少年等为主要对象的科普教育培训活动,同时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等,示范与普及农业高新技术,扩大园区技术辐射面和影响力,成为农业高新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信息的集散中心、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以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多年来,园区通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践,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是园区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与源泉,高效的园区管理和运行机制、灵活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机制、良好的人才吸引和激励机制等灵活的富有柔性的创新机制的形成,对于高新技术的开发和高科技产品的生产,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激励和推动作用。

作者:龚如斌

第二篇:医院科技创新文化组织学习与科技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摘要:通过文献梳理构建理论模型,利用来自于全国30家三甲医院的问卷调查数据,引人组织学习概念对医院科技创新文化与科技创新绩效的关系予以探讨,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文化对组织学习、组织学习对科技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科技创新文化对科技创新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效应,但可通过组织学习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医院;科技创新文化;组织学习;科技创新绩效

文献标识码:A

科技创新是医院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灵魂,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医学科技竞争的白热化,医院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已不适应新的科技创新要求,如何重新建构医院的科技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关注的焦点,而科技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创新文化”、“组织学习”休戚相关,近年来,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创新文化、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我国已逐渐引起重视,但目前国内外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工商企业,对于医疗机构这种特殊组织却很少涉及;另外,绝大部分研究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定性分析的阶段,鲜有通过典型调研和大量问卷调查,定量化地研究创新文化是否以及如何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本文将以医院为对象,把科技创新文化、组织学习和科技创新绩效整合于同一个模型中,通过实证调查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1、理论基础

1.1 医院科技创新文化

科技创新文化作为组织文化的一种类型,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赋予其不同的内涵,①功能角度:科技创新文化是一种渗透到组织骨髓中鼓励创新和冒险的文化,它能根据快速变化的环境和危机作出迅速反应,并且没有终结;是能激发和促进组织内创新思想、创新行为的产生,有利于创新实施的一种组织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相统一的综合体,②文化要素角度:创新文化是由鼓励冒险、开放性和思想共享等要素构成的价值理念;是与科研创新相适应的科研文化,其核心是研究人员在科研创新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态度、共同科研理念和价值观;是与创新实践相关、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文化形态,它以创新价值观为核心,包括主体创新文化、制度创新文化、环境创新文化三个层次。

由此可见,对于科技创新文化的内涵,目前国内外还未形成共识,研究者单纯从创新文化的功能或要素对其进行概述,存在一定的局限,忽略了科技创新文化的历史条件性,同时,医学科技创新有其特殊性,它是一种以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公益性的、极其复杂的、具有极大风险和浓厚的人文伦理特征的创造活动,本研究将医院科技创新文化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医院以维护人们身心健康为目标,在科技创新及科技创新管理活动中创造和形成的,能够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和行为、保障创新实施的具有医院特色的创新精神和外在表现形式的总和,主要包括价值理念、机制与行为、环境与条件等三个层面。

1.2 医院组织学习

对医院学习的界定,可从一般组织学习的概念人手,组织学习是个体学习的结合,并且能够增进创造未来的能力,强调注重个人心智的改变;是包括团队导向、学习导向、系统导向及记忆导向的一个系统过程,组织学习是当组织成员在遭遇共同问题时,以“共同学习”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模式,包括学习承诺、分享愿景以及开放心智三个核心要素,组织学习作为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组织过程,能够获得、存取和改进组织记忆,从而指明组织行为的方向。

众多学者已分别从心理学、组织理论等角度对“组织学习”加以诠释,有的将其视为一种活动,有的将其看成一种系统,有的强调认知的改变,有的强调行为的改变,医院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科技和知识高度密集型的特殊组织,把握医院学习的内涵应注意三点:①学习主体不是个人而是指整个医院;②学习内容是围绕医学相关知识和信息展开的;③应该包括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利用的行为,我们将医院学习定义为:医院整个组织将学习作为最主要的基本价值观,积极主动地获取并利用医学相关知识和信息来调整和规划自身医、教、研行为,以提高医院持续核心能力的过程,包括学习承诺、系统导向、开放心智、知识整合四个核心要素。

1.3 医学科技创新绩效

绩效是指完成某种任务或达到某种目标,或者是组织目标的达成度,在不同领域、不同组织有其特定的内涵,科技创新绩效是科技投入、经济财务、文献计量、专利、组织战略和管理等要素的统一体,赵红专认为科技创新绩效主要表现为论文、奖励、成果、开发经营等形式,医学科研是一项极具探索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的创造活动,投入与产出是非线性关系,其绩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组织绩效,其实质和灵魂是创新,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滞后性,因此,罗长坤教授将医学科技创新绩效定义为科技人员在科研活动中所取得的业绩和效果,包括科研投入相关要素的运作、科研活动过程相关要素和科研产出相关要素。

2、研究假设

2.1 医院科技创新文化与医院学习的关系

创新文化是根植于组织之内的特定的价值观和基本信念,它能影响员工的心智模式和行为,如何激励并吸引员工学习,通常和组织所建立的文化有很大的关系,组织要提升其学习的能力及功效,就应该鼓励沟通与合作,培养回馈与坦诚、鼓励创新、能原谅员工尝试性错误的创新文化,以增强组织学习的文化动力,学习型组织的构建需要拥有鼓励组织改变和适应的创新文化,创新文化直接决定着学习的类型以及学习过程中合作的程度,刘颖认为学习意味着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如果组织能让员工放下包袱去学习、积极创新,允许一定限度的失败,就能大大激发员工的学习潜能,为了让学习更有效率,组织成员必须拥有正确的知识价值观,而创新文化对知识价值观起着基础和先导的作用,

H1 医院科技创新文化对医院学习有显著的直接正效应。

2.2 医院学习和科技创新绩效的关系

Ch0n研究发现当组织能很好地利用促进组织学习的有利条件时,信息处理与有效的学习将会联系更紧密,从而最终改进绩效,Daniel和Maria认为组织学习和市场导向均能促进组织绩效,组织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员工和顾客的信任和情感忠诚,M0ntes和M0ren0研究证实了组织绩效能通过组织学习、团队协作和技术、管理创新得到改进,组织学习可以促进知识积累和知识应用,而知识的积累和应用这两个子过程的协同发展可以实现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并最终转化为竞争优势,陈国权认为通过学习能使组织获取和创造新知识,而知识作为组织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组织获取和维持科技竞争优势的基础。

H2 医院学习对科技创新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效应,

2.3 医院科技创新文化与科技创新绩效的关系

Camer0n和Freeman通过研究得出了文化与组织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张扬回顾了人类科技创新史,发现文化对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文化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科技创新的绩效,林洁梅认为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凝聚剂和催化剂,它对科技人员具有明显的导向、凝聚和激

励作用,许合先认为与创新相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文化形态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提高创新能力,有利于科技人员之间的知识转移、信息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整体创新网络的形成,柯丽敏通过研究发现文化和科技创新绩效的相关系数是0.987,文化对科技创新绩效具有强烈的推动力,可见,创新文化对科技创新绩效的确具有重大的驱动力,但这种作用是直接还是间接的,目前还没有学者从实证角度给予解释。

H3 医院科技创新文化对科技创新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效应,

3、研究设计

3.1 变量的衡量

医院科技创新文化的量表主要参考孙建国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医院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修订而成,任何科技创新都具有风险性,但其他创新失败只会带来物质财富甚至只是潜在的物质利益的损失,而并不像医学技术创新这样因为失败而带来巨大的社会压力,因为社会总是用科学性、可靠性、安全性、费用合理性等无数的甚至较为苛刻的条件来要求医学,否则就是拿生命开玩笑,同时,医务人员既要从事科研又要承担繁重的医疗工作,面临着沉重的心理压力,正如张孝骞教授所言:“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对病人须‘戒、慎、恐、惧’”,所以,医院科技创新文化的量表应该能充分体现医学科技活动的特殊性,原问卷主要基于企业,我们在对医学专家和实践人员调研访谈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了修订,删除了“注重成本效益”、“重视顾客与供应商的需求”等条目,增加了“以病人为中心,尊重患者权益”、“宽容创新失败”和“勇于承担风险”等条目,问卷主要包括价值观念、机制与行为、环境与条件等三个层面和六个指标要素(包括18个项目),即基本价值观(BV)、持续发展理念(S0)、风险态度(RA)、激励机制(MS)、行为模式(BM)、环境与条件(EC)。

医院学习量表主要来自于Pilar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医院的特征性,对言辞进行了局部修改,问卷包括学习承诺(LC)、系统导向(SD)、开放心智(0M)和知识整合(KF)4个因素,共12个项目,

医学科技创新绩效量表主要来自于罗长坤的研究,该研究认为科技创新绩效主要包括:科研投入相关要素的运作(研究所、学科建设、经费、设备等);科研活动过程相关要素(科研课题、科技开发、交流合作等);科研产出相关要素(科研成果、论文、人才和基地等),为了便于操作,我们结合医院实际分别从投入、过程、产出中遴选出三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形成问卷,包括科技投入(SI)、科技过程(Sc)、科技产出(SA)3个因素,9个项目,

3.2 研究样本

根据全国三甲医院黄页随机抽取样本医院,然后派人进行调查,研究对象为北京、上海、广东、陕西、湖北、重庆、四川、湖南、贵州等9个地区30家三甲医院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50份,其中有效问卷234份,占93.6%,每家医院平均约8份,有效问卷中,科技人员200人(占85.50%),管理人员34名(占14.50%);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210人(占89.74%),中级职称或硕士24人(占10.26%),无论从医院的地区分布、规模还是被试人员的情况来看,样本都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3.3 样本的信度和效度

研究以Cr0nbaeh系数作为问卷信度的测量指标,见表1,各因素及变量的Cr0nbaeh d值均高于管理学研究中所推荐的值0.70,在可接受的范围,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在效度检验方面,研究使用的量表来自于国内外学者曾使用过并且经证明具有可靠效度的量表,而且在使用前,通过咨询专家、预试并结合医学科研的特点修正了问卷的部分内容,因此问卷具有相当的内容效度,也应该符合构建效度的要求,但考虑跨文化因素的影响,仍以验证性因素来验证各量表的建构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指标见表1,总体上各指标均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由以上检验可知,研究样本中各变量的信度、收敛效度及区别效度均达到可接受的水平,所以以单一衡量指标取代多重衡量指标应是可行的,本文在医院科技创新文化、医院学习及科技创新绩效的衡量模式上,以第一级各因素的衡量题项得分的均值作为该因素的值,再由第一级因素作为第二级变量的多重衡量指标,这样可以有效地缩减衡量指标的数目。

4、研究结果

在理论综述的基础上,运用AM0S构建了医院科技创新文化(CT)、医院学习(LN)与科技创新绩效(PM)的关系的初始理论模型(见图1),首先对初始理论模型的适配度进行验证,然后做假设检验和路径分析并对模型进行修正,形成最终模型,

4.1 理论模型的验证

根据易丹辉教授的建议,我们从基本适配度、模型内在结构适配度以及整体模型适配度三个方面对初始模型进行验证(见表2),

基本适配度:要求测量指标的测量误差不能为负值,因素负荷量大于0.5且小于0.95,并达到显著水平,表2中,各个潜在变量的衡量指标的因素负荷量均位于0.5到0.95之间的标准状态,达显著水平,测量误差均为正值,模型内在结构适配度:要求潜在变量的组合信度大于0.7,萃取变异量大于0.5,由表2可知,医院科技创新文化、医院学习与科技创新绩效的组合信度分别为0.86、0.80、0.82,萃取变异量分别为0.81、0.85、0.76,均达到可接受的标准,整体模型适配度:根据侯杰泰等学者的建议,采用如下拟合指数:x/df(大于2.0,小于5.0),NFI(大于0.9),GFI(大于0.9),AGFI(大于0.9),NNFI(大于0.9),CFI(大于0.8),RMSEA(小于0.1),由表2可知,除x/df略大于5.0及AGFI略低于0.9的标准以外,其他指数均处于可接受的范围,综上所述,本理论模型具有较好的适配拟合度,可用于检验相应的假设。

4.2 假设检验

表3为AM0S关于理论模型路径系数的运行结果,根据路径系数可以分析潜变量之间的影响效应,由表3可知:①科技创新文化对组织学习的路径系数y=0.89,p<0.001,表示科技创新文化越强,组织学习的程度越高,即科技创新文化对组织学习确有显著的直接正面影响效应,假设1可获得支持;②组织学习对科技创新绩效的路径系数β21=0.76,p<0.001,表示组织学习越强烈,科技创新绩效越显著,即组织学习对科技创新绩效确有显著的直接正面影响效应,假设2可获得支持;③科技创新文化对科技创新绩效的路径系数y21=0.31,p=0.057>0.05,未达显著水平,表示科技创新文化对科技创新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正面影响效应,科技创新文化不会直接导致科技创新绩效的提高,假设3未获得支持,但是如图1和表3所示,科技创新文化对科技创新绩效的间接效应值为0.68(0.89×0.76),在0.01的水平上达到显著,可见,科技创新文化通过路径。对科技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面间接影响效果,根据以上假设检验结果,修正理论模型,见图2,

5、结论与讨论

通过文献探讨及个案访谈构建理论模型,以全国30家大型综合医院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医院科技创新文化、学习与科技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果。

(1)医院科技创新文化对医院学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这与文献[14,16,17]中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医院科技创新文化的指导功能使科研人员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改变自己不合时宜的行为和观念,引导他们改变心智模式,进行系统思考,而适应的心智模式、系统的思考,则是提高学习的有效方法和必要修炼,医院科技创新文化的激励功能激发科研人员高层次需求,使他们树立起奋斗目标,并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情绪努力学习以提高自身知识信息的储蓄,医院科技创新文化的凝聚功能既提倡借助外部资源,还提倡内部共享资源,能增强科研人员共享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共享可以使知识产生增殖效应,提高知识的利用价值,科技创新文化还能整合并形成医院科研的共有思维模式(包括科研价值观和组织规范),共有思维模式对形成科研人员的共同愿景具有重要作用,没有共同愿景,科研人员的学习意义不大,很多创造性思想很难付诸实施,因此,只有清晰理解医院组织学习的方向,才能有效地形成医院的力量和核心能力。

(2)医院学习对科技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这一结论再次验证了Daniel等以及陈国权和郑红平学者的研究结果,医院学习有利于促进医学科技创新系统内部结构的改善,提高创新系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能力,它不仅为科技创新构建知识平台,而且还构建了知识、认知等向前的动力,把创新精神融入到人们的观念和行动之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所以医院创新学习是提升创新能力的捷径,医学科技创新是新思想、新概念和新知识从提出、发展到有效应用的过程或阶段,知识和信息的获取、传播和使用是创新的关键,因此,随着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知识积聚的医学科技和瞬息万变的医疗市场,医院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学习、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的信息资源才能重新构建并提升其科技竞争力。

(3)医院科技创新文化对科技创新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医院学习间接影响创新绩效,这正是诸多学者如林洁梅、柯丽敏等在探讨创新文化与组织绩效之间关系时尚未考虑的,医院科技创新文化对科技创新绩效有着重要的先导和促进作用,但是这一作用是间接的,它必须通过医院组织学习才能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医院科技创新文化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医学创新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套模式,模式中的成员群集互应,有着共同的思维定式、科研态度等,以价值观念为核心,而价值观念则局限在意义上,着落于象征,只有通过学习、认知等行为,使人们彼此沟通和融合,才能将优秀的文化承继和延续下去,才能发挥文化对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同时,医院科技创新文化具有动态性,它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变革、发展才能永葆活力,即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医院只有积极主动地与外界进行养分交换,不断地汲取新的养分,才能使科技创新的文化土壤越来越肥沃,才能培育出更多的科技之花,因此,医院在科技管理中既要加强科研文化的培育又要重视学习型医院的建设,要充分发挥组织学习在科研文化与科技创新绩效间的枢纽作用。

本研究将医院组织学习引入到医院科技创新文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探讨中,不仅是组织学习与创新文化理论在理论架构上的交叉与融合,而且由于增加了新的构面使现有的“创新文化一创新绩效”分析框架进一步引向深入,既丰富、充实了创新文化和科技管理的相关理论体系,也在实践上为医院或其他组织创新文化的践行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然而,由于各省(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所获得的调研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应尝试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对本模型进行验证,另外,由于科技创新文化本身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本研究只从横向的样本数据中获得模型的验证依据,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行纵向跟踪研究的补充。

作者:何含兵 罗长坤 孙兆林 赵 莉 陈 辉 吴 强 吴海丽

第三篇: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获奖学校介绍:发展“小众+大众”的科技创新教育

“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个重要奖项,旨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和奖励在科学教育中勇于创新并有突出成绩的中小学校。奖项自2010年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始设立以来,全国每年有10所中小学校获奖,并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期間颁奖。这些获奖学校的创新实践经验,为促进各地中小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普及和开展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本期介绍的是2019年荣获此奖项的北京市第171中学。

北京市第171中学创办于1958年,至今已有62年发展历史。年过甲子的171,历经一代又一代171人上下求索、锐意进取,从东城区重点中学、北京市示范高中逐步成长为北京市171教育集团。集团目前有8个教学点,教职工1120余名,学生8000余名。171中学遵循区域要求,倡导把“科技素养作为171学生的第一素养”,由此确立科技教育培养目标。

为什么学校要将科技素养作为学生的第一素养呢?作为示范高中,承担着培养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科学家、领军人才、科技精英的责任和使命。而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需要有造福社会的抱负,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需要有忍受寂寞的探究精神,需要有能够抵御不断失败的艰苦卓绝的心性修为。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精神就是带有人格光环的精神。因此,171中学把科技素养作为学生培养的第一素养,就是要从学生终身发展、完善人格的角度出发,进行科技素养的培育。

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投入科技教育的资金与资源越来越多,从培养小众群体的阶段逐渐向让更多学生参与科技教育的方向迈进,实现“小众+大众”双线并行培养,带动以点到面的科技人才培养,是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可以大有作为的一件事。近几年,171中学对科技创新教育的探索实践,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小众的科技创新教育,第2阶段则是大众的科技创新教育。

小众的科技创新教育——助力科技精英发展

投入物力、财力、人力,创造时间和空间

学校先后投入千余万元,建设机器人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地球与空间科学实验室,以及超过400平方米的创客空间等。同时采用多种途径吸纳人才,特别是饱含激情、具有深厚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团队和专家团队,采用自培、他培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了有人可用。

建立课程平台、重要科技创新教育平台,进行科技创新培养

学校建立了学森课程、金鹏科技培养平台、后备人才培养平台、翱翔计划平台、化海起航平台等,为不同基础、特长和潜质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课程。其中,学森课程是打造科技精英的重要举措和超级平台,在高中的每个年级,学校都开设了涵盖文、理、技术等7个方向的19门学森课程。金鹏科技、后备人才培养、英才计划等平台引领学生在中学阶段走进实验室、走进社会,接受专家学者的指导,让学生通过科研氛围熏陶,形成持久的科研兴趣,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体验过程。

为保障最优秀的学生获得最优质资源,利用英才计划、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学校每年选送20名左右高中精英学生进入高校做科研项目。学生走出去,高校导师专家请进来,多措并举,保证学校科技教育处于高水平状态。过去3年,在各类全国科技竞赛中,有13名同学获一等奖,19名同学获二等奖,在各类北京市学科比赛中获一等奖500余人次。

新的时代背景下科技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171教育集团现有8000余名学生,学校在做科技教育的时候,要让眼光移动起来,项目移动起来,人才移动起来,创新人才评分移动起来,并希望通过“移动”组群将“小众+大众”的创新科技教育打造成为171中学科技教育的特质。

据此,学校将“科技素养作为171学生的第一素养”这一培养目标进行深化,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明确科技教育在学生全面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挖掘学生潜质,普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三是实现“优秀基础加特长”的培养目标,在大范围提升学生科技素养的基础上为高端学生发展奠基,打造有特色的高品质教育。

要做大科技创新教育,需由点到面,由大变强,通过科技教育,让171中学这种大体量、学生人数众多的学习平台上走出一批又一批具有未来科技素养的创新人才。

大众的科技创新教育——使更多学生掌握适应未来的能力

在做好小众科技创新教育的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大众科技创新教育,这一目标对学校提出了挑战。为此,学校要“用实力形成科技教育的势,用队伍生成科技教育的智,用实践促成科技教育的能,用创新完成科技教育的魂”,要以更加丰富充盈的科技元素,更加盎然浓厚的科技氛围,更为扎实地推进科技教育,将科技教育立体化、常态化、系列化,在人、财、物、时、空各方面充分保障,全力打造,扩大受众面,让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科技,体验创新。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科技环境,以境育才 171中学地处国家人事部、劳动部、林业局、交通部,原煤炭部化工部、航空科工委等几大部委的中心地带,为学校提供了专家和课题指导支持。

打造如虎添翼的校园硬件条件,以物育才 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软硬件建设的双向突破,尤其是171教育集团的成立,更为科技教育提供了雄厚的条件支持。

建设德业双馨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以人育才 经过多年的科技教育探索,已经形成了一支职业素养过硬的科技创新教育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的锻造和扩大是学校科技创新发展最核心的依靠。

大力开展与时俱进的科普教育活动,文化育才 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经费,确保科普教育和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提升立体系统的科技课程,课程育人 课程始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依托地球与空间科学实验室,开设地球与空间科学课程;依托微生物实验室、生化测量室、数理实验室,开设生命科学、生物化学、物理学等学科课程;依托汽车拆装教室、金工木工实验室、创客空间,开设技术工程类课程;依托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开设机器人系列课程。

将科学知识与理论实践化,课题育人 以课题项目为抓手将所学科学知识与理论的运用深化,形成重实验、重操作、重应用、重探究、重创新、重交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究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全面辐射,努力成为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技教育实践基地作为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北京市科技示范校、北京市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基地校、北京青少年机器人教育基地、北师大国家重点机器人课题项目实验校,学校要不断处理好科技创新教育“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不断促进校本化科技集合力的发展与壮大。

小结

发展“小众+大众”的科技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其中,大众是面对更多学生,是基础,是基本;小众是针对潜质突出的部分学生,是提升和引领,是金字塔尖顶。在北京市、东城区这个重视科技教育的平台上,171中学要借力、助力、合力,为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做出更好的科技创新教育!

“北京市第171中学秉持‘有层次无淘汰’的教育理念,将科技素养确立为学生学习力的第一素养,凸显科技教育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学校建有完善的高端自然科学类实验室,如微生物实验室、生化测量室、数理实验室等,还有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汽车拆装教室、木工实验室、创客空间等通用技术类实验室。学校教师研发了大量校本课程,机器人课程是学校最有特色的课程,其他还包括拆装汽车、厨艺、3D打印课程等,丰富的课程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学校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比如北京市的各类人才计划和国家英才计划等资源,以及北京市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为学生创设发展空间。”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评委会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评委会供稿)

作者:陈爱玉 潘忠泉 李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科普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发表教改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