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与i-gel喉罩用于神经介入患者麻醉的比较

2023-02-2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择期行神经介入手术患者40例, ASAⅠ~Ⅲ级, 年龄20~70岁, 体重45~80kg, 无张口度和颈部活动受限, 未见咽部炎症和呼吸功能异常, 无饱胃及用药过敏史。随机分为2组 (n=20) :气管插管组 (G组) 和i-gel喉罩组 (I组) 。

1.2 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 常规监测E C G、B P、H R和SPO2, 面罩吸氧。根据体重选择合适的喉罩型号, I组45~60kg选3号, 61~80kg选4号;G组用7.0~8.0号气管导管。麻醉诱导:静注舒芬太尼2ug/kg、丙泊酚2~2.5mg/kg、顺式阿曲库铵0.3mg/kg。I组置入i-gel喉罩 (Intersurgical公司, 英国) 。喉罩置入后I组喉罩直接接螺纹管进行手控通气, 观察PETCO2曲线及听诊双肺呼吸音确认喉罩位置是否正确, 否则拔出准备下次置入, 连续3次置入不成功则认为失败, 改行气管插管。本研究将机械通气潮气量定为8~10mL/Kg, 并通过调整呼吸次数维持SPO2≥98%, PETCO235~45mmHg。麻醉维持: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 按需给予顺式阿曲库铵。术毕待患者呼吸恢复后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

于入室时 (T0) 、诱导后 (T1) 、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后即刻 (T2) 和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后3min (T3) 、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即刻 (T4) 、拔除后1min (T5) 记录MAP和HR。记录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后反流和误吸的发生情况、麻醉恢复期患者对喉罩或气管导管的耐受情况、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沾血的发生情况及术毕和术后24h内咽痛的发生情况。

注:与L组比较, a P<0.0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入室 (T0) 时比较, 2组T 1时S B P、D B P均下降, H R减慢 (P<0.0 5) , 与T1时比较, T2时G组S B P、D B P均显著升高, H R明显增快 (P<0.0 5) , 与T2时比较, T3时G组S B P、D B P显著减慢 (P<0.0 1) , 与T4时比较, T5时G组S B P、D B P均显著升高, H R明显增快 (P<0.0 5) , 见表1。

2 组患者均未发生反流和误吸。麻醉恢复期I组患者能较好的耐受喉罩, G组患者有13例发生呛咳、躁动。与I组比较, G组沾血和术毕咽痛发生率升高 (P<0.05) , 术后24h内咽痛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神经介入手术一般要求要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 本研究表明置入气管导管前后病人血压心率变化有显著差异, 而置入igel喉罩前后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 说明置入i-gel喉罩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原因可能和i-gel喉罩的前端由一种柔软的类硅胶样热塑性合成橡胶构成, 不用喉镜挑起会厌置入对咽部刺激轻有关。I-gel喉罩根据咽喉部解剖结构设计出了会厌的压迹, 使喉罩在置入咽喉之后固定良好, 减少咽周压迫[1,2,3]。并且为了防止胃内容物返流, i-gel喉罩同样保留了引流型喉罩的设计特点, 与通气道平行有一引流管腔。另外i-gel喉罩罩体形似碗状, 由聚苯乙烯材料制成, 为温度热塑性弹性体, 置入后与喉周组织成镜像吻合所以并无漏气发生, 提示i-gel喉罩可满足神经介入手术中气道压力的变化要求[4]。

注:与前一时点比较, a P<0.05, b P<0.01

本研究表明, I组拔除喉罩后, 血迹残留发生率和术后咽痛发生率较G组低, 可能与i-gel喉罩前部采用柔软的硅胶材料制成, 而且没有充气囊, 对口咽部与喉周组织粘膜压迫降低有关[5,6]。

综上所述, i-gel喉罩易于置入, 气道密封性可靠, 通气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 中短时间可以像气管导管一样安全的用于神经介入手术患者的麻醉。

摘要:行神经介入的患者常合并高血压、脑出血、心电图异常等严重合并症, 所以要求在麻醉中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过去一般行气管插管全麻。喉罩作为声门上气道管理的一种新型装置, 由于它操作方便, 能在较短时间内顺利置入, 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 目前已在临床麻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I-gel喉罩是一种新型的非充气型喉罩, 临床刚开始应用, 本研究拟评价气管插管与i-gel喉罩用于神经介入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比较, 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神经介入,合并症

参考文献

[1] Jindal, rizri A, Sharma JP.Is Igel a new revolation among supraglot-tic airway devices, a comparative eualuation[J].middel East J anesthesiol, 2009, 20 (1) :53~58.

[2] Schmidbauer W, Bercker S, Volk T, et al.Oesophageal seal of the novel supalaryngel airway device I-Gel in Comparison with the laryngeal mask airways Classic and Proseal using a Cadaver model[J].BrJ Anaesth, 2009, 102 (1) :135~139.

[3] Bamgbade OA, Macnab WR, Khalaf WM.Evaluation of the igel air-way in300patients[J].Ear J Anaesthesiol, 2008, 25 (10) :865~866.

[4] Uppal V, Kinsella J, Fletcher G.Comparison of the i-gel with the cuffed tracheal tube during 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J].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2009, 102 (2) :264~268.

[5] Levitan RM, Kinkle WC.Initial anatomic investigations of the Igel airway:a novel supraglottic airway without inflatable cuff[J].Anaesthesia, 2005, 60 (10) :1022~1026.

[6] Keijzer, Buitelaar DR, Efthymiou KM, et al.A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throat and neck complaints after the use of the i-gel and the La premiere disposable Laryngeal mask:a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nesthAnalq, 2009, 109 (4) :1092~109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化工设备故障分析及预防维修措施下一篇:应用型高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三维立体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