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22-09-11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也是教师永恒的追求。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谈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举措。

一、提高教师教的有效行为, 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 那么, 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 不能成就大业。

(一) 把情感分给学生

记得以前, 我每次上课都站在讲台上, 从不走到学生中, 可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老师老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听了这几句话, 我恍然大悟。经过反思, 我终于走进了学生中, 和学生成为好朋友,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不仅使学生学习的动机由单纯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 而且使教师工作的动机由职业求生需要上升为事业发展的需要。研究发现, 无论是西方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潮, 还是前苏联的合作教学的探索, 都把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研究和实践的内核。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 也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信息传递与反馈实行最佳控制成为可能。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其要义却显而易见。

(二) 把时间让给学生

每堂课要有不少于一半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 包括思考、操作、练习、讲座等各种方式, 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问题, 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运用知识。例如, 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 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点以后, 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 自己去发现、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这时, 学生人人成为研究者、发现者, 因而个个情绪高涨, 通过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自主探究活动, 在相互合作, 相互讨论中, 发现了长方体的特征, 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 把空间让给学生

首先, 要改变单一的“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这种形式即使教师再增加提问机会, 也难以最大限度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可增加学生个别学习、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等形式。特别是后三种形式, 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它突出了学生间合作学习, 使全体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其次,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要注意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以利于激活学生思维。例如,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 我为学生提供圆形硬纸板、尺子和绳子等物质材料, 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 最终得出:圆的周长都是其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

(四) 合理的作业, 全面开动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设置作业时, 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 这样完成的质量好, 学生的兴趣高。例如, 在教学“除法”时, 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 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 自己设置题目, 自己解答, 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 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 等待着回答, 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同时, 在评价作业时, 也应时常鼓励学生, 也许正是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

一个学习较差的孩子, 在一次作业中, 把一道较难的题目做对了, 我不但在课堂上对他进行了表扬, 还在他的作业本上, 画上一张笑脸。同时, 加上了一句话:“你做得真棒, 继续努力, 老师期盼着你的成功”。就这样, 这位孩子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中, 学习认真刻苦,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引导、导向。

(一)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 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 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 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 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 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 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 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 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 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 (用彩纸代替) ;在活动中, 让学生自扮收银员 (或服务员) , 其他同学扮购物者, 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 积极性高, 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 学生不但不感觉累, 反而学习兴趣高涨, 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 加强动手实践操作, 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 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 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 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 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 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 自己动手实践操作, 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 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 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 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三) 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 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 因而在教学中, 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 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 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 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 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 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 我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及插图等, 让学生整体性的认识角, 再引导学生观察、制作角, 进一步了解角的特点, 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 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如, 在教学“厘米认识”时, 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 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通过观察比较, 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 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 再进一步深化,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 让学生思考, 自己总结结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课改后, 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 自己总结结论,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而教师只是组织者, 辅导者。例如, 在教学“数的比较”中, 我采用游戏及鼓励的言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 我加入了学生的游戏中, 和学生一块进行比较、猜测, 让学生先写一个两位数, 而我写一个三位数, 进行比较;再让学生写一个三位数, 而我写一个四位数, 进行比较……依此类推, 让学生自主合作, 交流讨论, 来寻找规律。这样, 学生不仅兴趣高, 而且也找到比较两个位数不同的大小的初步规律。接着再让学生在游戏“猜数”中进行比较同位数的大小, 从而总结出数的比较规律, 实现了本课的目标, 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学。

总之,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不仅要看教师教, 还要看学生学, 只有将两者结合, 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 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教学效果才更好, 更有效。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 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 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文阐述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M].2006:66-67.

[2] 何云峰.有效: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M].教学与管理2007 (5) :33-35.

[3] 王敏勤.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素质教育大参考[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探究下一篇:案例教学法在财会类专业审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