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健康监测发展

2022-07-26

第一篇:桥梁健康监测发展

关于物联网时代桥梁健康监测发展的研究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公路交通网络已成为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设施,桥梁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建成并通车后,经过长期负荷使用,桥梁结构难免会因各种原因发生损伤,从而降低桥梁的安全度。桥梁健康监测技术作为桥梁结构系统一部分,对于评定桥梁结构健康状况,指导桥梁维护管理,延长桥梁寿命有重要意义。

物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将桥梁结构融为一个整体,基于云计算平台,实现桥梁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式计算,应用桥梁评估专家系统,以人工智能推理技术求解和模拟桥梁在运营过程中的复杂问题,及时地获得结构异常的警报、安全评估结论和必要的运营维护建议,进一步提高系统智能化监测水平,必然是新技术时代桥梁安全和健康监测的必然趋势。

国内外智能技术研究现状:自人工智能概念问世以来,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取得了巨大发展,土木工程领域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由西南交通大学研发的铁路桥梁承载力评估及对策专家系统涉及了桥梁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 并且建立了桥梁损伤等级评估和对策专家系统。北京市袁万城、崔飞和张启伟结合桥梁的工作环境与结构特性提出了一种桥梁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的方法。史家钧、陈兆能提出了一种大型拉索桥梁安全性与耐久性评估方法的设计方案,以模糊集合理论和多维决策模型为基础, 实现了对桥梁的现状的评估。Kawamm Kei和Miyamoto Ayaho(2003)利用多层模糊神经网络建立混凝土桥梁综合评估专家系统,在神经网络中进行模糊推理,利用BP算法建立了专家知识库。

云计算是2007年提出的新概念,至今已成为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目前已有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桥梁检测系统的初步探索,有研究人员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基于云平台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方案,但就目前移植的专家系统功能比较简单,测量项目比较单一,数据库补充以及对业务中心结构优化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2013年中铁大桥局桥梁科学研究院实现了对包括长江二桥、白沙洲大桥、军山大桥、阳逻大桥等的全国22座大桥的云计算桥梁健康监测,在数据中心,对不同桥梁的实时状态进行在线监测。尽管监测体系的内容较为单一,但其对完善我国健康监测系统做出了有益探索,为进一步研究积累了经验。

二、项目主要研究开发(产品开发)内容、技术关键以及科研创新的主要方式

研究内容:

云计算及云计算体系架构:

物联网时代,可以实现通过传感器等监测设备将互联网与桥梁结构融合为一个整体,云计算平台能够整合分散的软硬件资源,实现桥梁间的资源共享与分布式计算,建立完善的结构健康监测云,从而对桥梁进行实时在线的监测。

云计算是基于服务器集群提供的虚拟计算资源,将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视为一个资源池,可以利用数据分析软件提供专业需求的解决方案。云计算吸收了传统的效用计算、网格计算、服务计算优点,并有明显区别于传统分布式计算的特点。首先云计算可以提供弹性资源,根据工作负载大小,部署于云计算平台上的应用需要适应资源的变化,并根据变化做出响应。再者,云计算更强调异构资源共享的网格计算,提高资源重复利用率,并利用规模经济降低运行成本。

云计算体系架构分为核心服务、服务管理、用户访问接口3层。云计算核心服务是整个技术的关键,为提供可靠可用的计算,需要从核心服务子层:IaaS、PaaS、SaaS进行研究,保证数据中心管理、虚拟化、海量数据处理、资源管理与调度、QoS保证、安全与隐私保护等若干关键技术加以支持。 桥梁评估专家系统:

桥梁评估专家系统是含有桥梁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和经验的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可以根据多个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判断,模拟专家决策过程,实现对桥梁状态的综合评估。专家系统运用启发式求解方法,能解决桥梁运营中专家才能解决的不确定性问题,并且能不断进行知识的扩充,完成自我学习,从而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与可应用性。

专家系统的解题程序由数据库、知识库、和推理机三要素构成。桥梁评估专家系统数据库是个桥梁数据信息库,知识库是桥梁方面事实性知识和专业领域经验和启发性知识集合体,推理机进行数据演绎,根据输入数据信息进行协调决策,进而解释最终结论。 基于云计算的专家评估系统发挥分布式协同处理优势,将一项推理工作分配到多个计算器上,极大地提高了处理效率;同时,协同多个领域专家共同解决桥梁领域的问题,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加有效。 创新主要方式:集成创新

三、项目预期目标(经济指标及应用前景)

单纯的一座桥梁很难形成云计算的需求,在多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分析需求形成规模时,专业数据分析中心的云计算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与共享服务将会质优而价廉。基于云计算的动态资源分布能力,通过对大规模集群的统一化标准化管理,可以使得使单位设备的管理成本大幅降低。

云计算将海量数据在数据中心进行集中存放,将大规模的桥梁群体纳入云资源池,可以使桥梁评估专家系统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云计算分布式计算无限强大的计算能力为桥梁评估专家系统进行复杂问题计算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目前国内桥梁多配有传感器监测系统,传感器长时间连续采集与传输的数据量相当庞大,而监控中心很少配备有能够完全应对海量监测数据的专业技术力量,经常会发生面对大量数据却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处理的现象。将云计算技术及桥梁评估专家系统纳入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体系,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计算能力,允许用户在不了解提供服务的技术、没有相关知识以及设备操作能力的情况下,能通过互联网及时获取需要的服务和建议,可以更好地为管理者提供依据和完善桥梁监控体系。

四、项目实施方案及计划进度安排

2014.1-2014.4:准备工作,查找资料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学习 2014.4-2014.8:交流讨论,对研究课题进行深入探究

对现行云计算平台构建方法及专家评估系统发展进行总结分析,对其功能进行完善,以期提出更好的方法

2014.8-2014.10:整理、分析、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五、经费预算

设备费200 资料费:100 材料费:100 其他:100 合计:500

第二篇: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心得体会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学习体会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建设关键还是在桥梁结构专业方向上为主,依托的是相当专业的桥梁专业知识,也是监测方向的和监测手段实现的最根本思路所在,目前来讲,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 数据可靠度的验证,由于监测设备(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本身的误差和不正当使用可能造成数据的不准确性,如何解决底层数据来源的可靠度是系统运行的根本要求

2. 海量数据的存储方式:究竟利用什么形式来存储海量数据,并且有效的实现各项系统功能,便于后期数据挖掘功能开发,这个是系统很关键技术问题,虽然数据存储在大多数程序员看来也就是硬盘大小的问题,其实不然,作为一个系统来讲海量数据存储不仅仅是保存就行那么简单,更多是要为更好的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而服务,无疑是整个系统在开发的基础

3. 数据的处理机制,对于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实时监控桥梁的运营状态和结构的安全性能,各类数据的同步性必然是做整体分析和评估的前提条件,更大程度上讲,数据如果不同步,也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失去了健康监测的意义,例如:梁体统一截面的竖向振动数据反映出来的振动形式,和应变数据变化体现出来的变化形式应该是一致的;同时还有环境量的影响,偶然的超载影响等等偶然情况对整体结构的影响也能同步的反映结构在某时刻的状态,对于整体分析就能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样对于以后完善动态仿真分析,也是必要的技术支持。 4. 关于损伤识别

第三篇:桥梁公路施工的技术监测研究论文

在桥梁高速公路施工当中,一些关键的技术环节是施工过程中监理工作必须重点控制的工作,这其中就包括测量放样等技术工作,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测量放样工作是一样重要的基础性技术工作,保证测量放样工作的准确性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在测量放样工作当中应该先对墩台的结构及墩台中的线进行测量放样,要注意控制墩柱前后、左右边缘中心线尺寸,一般来说应该控制在10mm以内。此外,在做好测量放样的同时应该为墩台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就是说必须要将桩顶冲洗干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将墩台结构线以内的混凝土面凿除浮浆,并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整理连接钢筋。支架搭设工作也是桥梁施工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在搭设的过程中脚手架主要起到的是操作架和垂直运输的作用,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现浇梁变形不会出现质量问题,一方面需要支架

在钢筋工程施工之前,监理工程师应该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审核施工方案,审核通过以后施工单位方能组织施工。钢筋施工一般是在支架搭设完毕以后进行,为了保证钢筋质量需要搭建专门加工棚下料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严格按照调直———切断———除锈———弯曲———焊接或者绑扎等工序进行,要特别注意钢筋的调直、切断及弯曲等情况,确保其符合钢筋施工的技术规范要求。钢筋加工完毕以后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施工方案对其进行编号分类储藏,根据施工进度和现场市场的需要运到现场以后再进行绑扎或焊接。在焊接的过程中,必须将墩台主筋焊接街头错开,将接头钢筋的面积控制在总面积的25%左右,箍筋街头及弯钩长度要符合设计及抗震要求,要控制好中心点的误差,确保钢筋施工符合标准要求。模板工程应该根据已经制定好的施工方案进行,一般来说需要根据墩台结构制定符合施工需要的特制定型钢模板,常见的模板一般是由两个半圆形的模板拼装而成的,模板的高度一般在1.5m左右。在这里施工单位要选择资质良好的单位加工,确保加工好的模板板面平整,尺寸准确,能够比较容易的进行拆装,拼装以后两块模板直接接缝紧密,反复使用以后模板不容易变形。在模板施工的时候一般要选择接卸吊装的方法,在施工之前监理及施工技术人员要检查模板规格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模板施工牢固,避免振捣过程中模板接缝不紧密或脱落出现泡模漏浆的现象。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当中,要重点做好混凝土搅拌质量控制,首先要检测电子称的准确性,对每一批次的施工材料在使用之前都应该做好质量检查及配比实验,确保混凝土配比达到最佳。在这一过程中要测定骨料当中的含水量,如果是雨天施工或者高温天气施工要增加估量含水量测定系数,适当的调整骨料及水的铜梁。搅拌机械一般要选择大型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必要的情况下要对搅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机械操作规程及质量控制要点。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一般在1.5min,搅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是否搅拌均匀、颜色一致,不能出现离析或沁水的现象。由于现在桥梁墩台一次成型难度越来越大,且不利于控制浇筑质量,因此分层浇筑成为混凝土浇筑的首选,在浇注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工作缝,保证接缝的严密与平整,浇筑之前要检查支架等工作平台的载荷及稳定相,要派专人负检查支架、拉杆、模板、钢筋及锚杆螺栓等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确保浇筑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

第四篇:构建“幼小衔接”桥梁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小衔接的工作是教师与家长一直关注的一个话题,它直接影响到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一大转折,孩子从幼儿园做小朋友,变为上小学做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老师的期望值也变了,孩子就会有诸多的不适应。

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在幼小衔接把工作做做得更好?经过几年的大班教学总结的经验,在这里我们浅谈一下在幼小衔接中的策略。

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 增加实效上的衔接

案例1

记大班组的教研活动:

主持人:请我们大班老师谈谈在班级工作中的一些困惑和急需解决和衔接的问题?

许老师:孩子能力悬殊比较大,怎样提高能力较弱的孩子的能力?

陆老师:孩子之间的差距:让家长知道自己孩子的实际能力水平,教师要分层次分手段进行指导。

吕老师:对,应该让家长知道自己孩子在班级中的水平,及时进行交流,对孩子进行分层指导有一定难度,只有放到区域活动中进行。

徐老师: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完整讲述方面需要来着重培养,特别是看图讲话方面。

李老师:多进行看图讲述,幼儿园要配备图片,平时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孩子说完整话。

胡老师:在组织大班的数学活动方面,应该让孩子多练习一些与小学衔接方面的题目。

吕老师:在发散性、空间思维方面应该多培养。

吴老师:我觉得大班的衔接应该着重在习惯方面的衔接,所以,这个衔接应该从孩子入园就开始。

吴老师: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因为做所有的事情,习惯都是第一的,习惯觉得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主持人小结:大班幼儿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在活动中,提供的材料可由实物向符号、数字等抽象的东西过渡。要重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探索能力,根据幼小衔接的要求,可适当以竞赛的形式开展活动,或根据活动需要,适当选择集体、分组的形式开展教学。介绍游戏的时候,幼儿玩过的、熟悉的游戏,可以请幼儿介绍,游戏结束可请幼儿阐述自己游戏的过程、方法和结论,便于教师掌握幼儿的思维过程,也可使幼儿巩固所学经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解读: 对于幼小衔接工作,许多幼儿园与小学都采用了外部环境及学习方式改变的这一形式,如桌椅摆放形式的变换,课时数量、课节时间、午睡时间、游戏时间的增减等上下功夫,而这些改变的真正目的(如培养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往往被忽略。而对于幼儿而言,必要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责任感和独立交往能力的培养为他们进入小学生活和以后的成长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要加强幼儿的社会性适应

我们需要努力创设条件,在各项活动中有机渗透,使幼儿能够自然地理解、接受。如:运动中加强孩子的交往能力,班级集体中加强责任意识,具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等。每一环节的有意识引导,使我班孩子在只有这些能力的同时,真的有了一份长大的感觉。

(二)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为此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如组织本班幼儿开展“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还在常规上还需要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三)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学习的能力的发展

学习的能力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班级中可以开展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幼儿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们班里有这样的情形,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他们的学习能力就要比一般幼儿要强一些。

增加与小学老师进行和谐的互动对话

案例2

学前部老师把即将进入小学孩子的情况与小学部的老师进行交流,让小学教师作出分析、评价,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使学前部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我们也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儿童的教育教学建议,使小学部老师也能多关注这些孩子。此外,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如:到小学部听老师上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学前部现场指导等。学期末,学前部的老师应把孩子的一些学习档案(包括孩子的身体医疗情况、家庭情况、优势、劣势、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孩子的喜好等情况)交给小学的老师,让小学老师对孩子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以促进孩子的学习等各方面更好地发展。

解读:

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目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都存在一定差距,《纲要》指出“要与小学做好衔接工作,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所以,增加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业务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学、幼儿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机构,工作中极少往来,老师间的教学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了解。因此,幼小双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台。近来,幼儿园、小学老师都在学习、培训《纲要》及新课标,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老师可借此机会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交流对新课程观的看法、问题。从教学实践层面深入了解小学或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以便双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

为进一步加大与小学教师的沟通密度, 幼儿园多次组织大班教师与小学老师进行密切的合作, 在观念、活动、教育策略等多个层面上展开对话。开学前, 我们召开了“幼小衔接答疑会”, 让双方教师各自带着自己的疑问参与交流, 围绕“幼儿升入小学后最困难的地方是什么”“每名幼儿来到小学前的学习水平和特点是什么”等问题展开讨论, 获取各自所需要的信息, 并就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做深入的交流, 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幼儿园学期班务计划。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前, 请小学老师参加我们的“幼儿参访小学计划会”, 共同拟定参访方案, 明确参访目的, 丰富参访的内容, 例如:“哥哥姐姐教我整理小书包”“与哥哥姐姐一起上数学课、做早操”等。活动增进了幼儿与小学生之间的密切互动。之后, 我们还开展了专门的“幼小衔接教育案例剖析”活动, 重点针对我国幼儿升入小学后的表现开展交流讨论。由于双方教师都熟悉这些幼儿的不同特性, 通过深入探讨在幼、小不同的教育情境下, 小学教师实施的教育策略, 使我们更加了解了过渡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 分享了小学老师部分先进的教育方法, 解决了幼小衔接中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

增加家园联系,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案例3

随着五一长假、暑假的临近,幼儿十分开心,而家长们则开始烦恼。假期生活如何合理安排,是许多家长感到头疼的问题。而老师也考虑到,经过一个宽松的假日,幼儿的生活、学习都会打乱,给幼儿身心都会带来更多的不利。基于这些焦虑和担心,家园双方都对幼儿的假日生活的合理安排产生了共同的想法和兴趣。如何让幼儿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假日呢?在老师和家委会成员共同探讨下,达成了“不能只关心家长自己的需要而忽视幼儿兴趣”的共识。之后,利用家长开放日,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来“制定假期计划书”,在计划书中,老师设计了三部分:自己的想法、老师的任务和爸爸妈妈的要求。幼儿用画图等多种方法来表现自己的计划,老师则通过“温馨提醒”的方法来帮助家长清晰了解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提醒、督促幼儿有效地完成这一延续性的任务,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此活动受到家长的好评与幼儿的喜爱。

解读:

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家长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和应为孩子选择怎样的教育。从“共同制定假期计划书”中可以感受到幼儿是一个积极、自主发展的个体,而家长是幼儿教育中的同行者。老师在整个活动中起到了活动综合价值的引领,注重了幼儿主体意识的激发,注重了活动过程的体验,改变了幼儿一般的学习方式和家长的指导方式,在三方互动中彰显了幼儿和家长的主体作用,这是一次家园携手共育的有意义的尝试。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也要非常重视家长工作。

1、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

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学前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2、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

“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在学前班可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切勿拔苗助长,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共同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各项准备。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幼儿、家长的共同努力。为了更好地让盲幼儿顺利完成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把幼小衔接工作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发展,为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体质健康监测制度

中 心 小 学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及实施,是党中央关心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及发育状况,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落实 “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快乐生活一辈子 ” 精神,从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抓起的一个具体行动。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一个阶段性诊断、分析评价。我校专门召开会议制定本制度,并依据本制度布置检测及数据上报工作,力求测准数据,认真填报,确保按照上级要求完成检测及数据上报工作。

一、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宣传教育工作

为确保本制度的全面落实,我校组织了以校长为首,以专职体育老师为主的“学生体质健康”实施领导小组,在开学初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二、实施方案

1、认真学习《标准》,并参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手册严格组织实施。

2、搞好实施《标准》的师资培训工作。我校安排专人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实施《标准》的骨干教师培训,为全面实施《标准》奠定坚实的基础。

3、各年级在规定时间内,都必须根据《标准》的要求完成对每一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的测试。其中,身高与体重、肺活量指标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学生体检机构负责检测。于每年的6月1日前将检测结果提供给学校,作为每名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的基本数据。其它各项指标由学校负责组织行。

4、学校每年根据《标准》测试的数据,由教务处使用统一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软件”,由计算机专职人员配合体育教师进行数据录入和汇总,于6月15日前以乡镇为单位报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标准》成绩即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成绩。

5、充分运用《标准》的测试结果,促进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质的提高。学生达到《标准》良好等级以上者,方可评为三好学生。对《标准》测试成绩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学校要及时对《标准》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有关情况按规定向学生、家长反馈及向社会公布,并依此制定出改进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工作的措施和意见。

6、学校要开足、上好学校体育课程,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各班级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必须安排4节体育课;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必

须安排3节体育课。同时,每天安排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在无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确保学生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集体体育锻炼时间。体育课、体育活动课、课间操和眼保健操都应列入课表,任何年级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削减、挤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

7、建立科学的学校作息制度,保障学生足够的休息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学校制订的作息时间表,应向学生及家长、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

8、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普遍推行学生健康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并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条件。

9、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运动会以及体育夏令营、冬令营、俱乐部活动;今年下半年,要组织全省“百万学生体育大联赛”活动,以形成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

10、大力加强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禁毒控烟等青少年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健康的生活知识和方法,努力降低青少年近视率、肥胖率等。

三、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学校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有关人员参加的实施《标准》领导小组,负责《标准》实施的组织、计划、协调、测试、管理、督导等项工作。

(二)加强宣传。学校要通过体育(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内广播站、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广泛宣传实施《标准》的意义,让每一位学生明确测试要求,掌握测试方法,积极参加锻炼,按规定参加测试。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和完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切实做好卫生医务监督工作。

(三)加大投入。学校根据实施《标准》的要求,保证实施《标准》所需经费的投入、测试仪器的配备。要使《标准》测试与学生体检有机结合,避免重复测试。

(四)精心组织。必须严格按《标准》要求,统一组织好每学期的体育考试,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并按规定计入总成绩。

(五)加强监督。学校定期组织检查验收,保证《标准》的实施质量,把好质量关。 最后,要建立学生体育和作息时间的专项检查制度。对学校落实国家课改情况,以及学生作息时间等情况开展专项督导;将各类课程开设的情况列入对市、县教育部门的考核之中,对不按照课程开设要求和违反学生作息时间规定的班级,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秋季开学典礼简报下一篇:去敬老院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