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论文

2022-04-1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介绍了城市居住区中绿色空间的形式,分析了居住区植物景观配置原则和设计原则,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居住区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借鉴。

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论文 篇1: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作用及策略浅析

摘 要 现阶段,环境保护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任务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境健康与自身健康之间的关系。随着城市化建设任务的逐渐推进,大众越来越开始向往自由的生活、自然的生活,希望可以在繁华的大都市内也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基于此,阐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特点,分析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的作用,并提出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城市居住区的整体景观设计质量会直接关系到这一区域的房价和物业费,是该区域价值的直接展现。良好的景观设计,不仅能够为房地产商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为区域内的住户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居住服务。例如,园林绿化可以适当降低燥热天气的温度,可以为大众提供防晒服务、遮阳服务,可以适当屏蔽噪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景观设计能够舒缓大众的身心,满足大众对于美的要求。

1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特点分析

绿色植物具有较强的生态特性。在完整的绿色植物群落中,太阳能能够顺利地完成化学能转化,对于植物自身以及环境来说,都能够形成积极影响。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配置植物的方式,加强园林系统的自净功能,促使其能够在美化环境的基础上,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促使大众能够处于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中。

2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作用

2.1 生态作用

植物对于大众生活所能够形成的影响不言而喻,其可以美化大众的生活环境,可以保护大众的身心健康。合理地展开植物配置,对于大众以及生态环境的发展,会产生极为明显的积极影响。

2.2 经济作用

植物配置并不是不可再生的景观资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植物会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循环以及自我维护,有效降低了养护经费以及管理经费。同时,完整的植物群落能够有效抵抗病虫害的侵蚀,形成良性循环系统[1]。

3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策略

3.1 植物设计与环境结合

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是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进行植物配置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构图意识,保证所设计出的构图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例如,根据不同植物的色彩形态以及制定为其设定不同的位置,根据植物的气味、花期以及树冠形状,为其设定不同的穿插方式。通过简单的调整,极大程度地发挥植物的美学价值以及环保价值。

在设计植物配置的密度时,工作人员需要将种植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错落有致地将植物种植在居住区内,为大众提供有效的景观服务。在进行竖向设计时,工作人员需要提前调查不同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在群落中所起到的价值,借此促使所设计出的植物结构可以更加富有层次感以及美感,增强整体设计价值,增显出整个小区的艺术气息。

在一座完整的生态景观中,植物配置可以增强整个景观的生命力与活力,其所达到的这一作用是其他类型因素无法迄及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当地的季节变化以及植物的适应能力加以适当的参考,尽量选用一些本土树种,有效降低景观设计的成本,真正达到环保与资源节约的目的。

3.2 营造多样化居住景观

在展開植物配置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保证植物的多样化特点。一方面,多样的植物种类可以提高景观的质量以及观赏价值。另一方面,多样的植物可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例如,乔木、灌木的交错就是比较常见的植物配置方式之一。工作人员可以提前分析不同植物的不同用途,并对其做好归类,适当将其穿插种植,安置在整个居住区的不同位置上。以此所打造出的景观会更加完整,也会呈现出错落有序的形象,既提高了小区的景观价值,同时也彰显了城市的景观理念。

在我国当前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很多设计工作者所遵循的主要标准就是将功能不同、品种不同、形象不同的植物,按照合理的标准相互穿插种植,以此展现出小区的独特风貌,既维护了自然资源,也彰显了整项设计工作的经济性、实用性。

在营造多样化居住环境景观时,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加强植物之间的调节关系,做好植物的配置工作。

从植物调节关系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植物会有不同的特性,也会有不同的生存条件。例如,有的植物相邻种植会对对方形成积极影响,但有的植物两者之间会具有较强的相斥作用。所以,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在和谐的环境中,合理调节不同植物之间的特性关系,避免造成恶劣影响。例如,将黑接骨木与云杉根相联种植,黑接骨木可以为云杉根的生长提供养分[2]。但如果将苹果树与胡桃树种在一起,两者之间会产生极为强烈的生长冲突。

在园路植物配置的角度上,针对于不同的园路类型,所配置的植物也需要有一定的差异。例如,比较平坦的景观园路处可以配置一些规则性比较强的植物,让整片景观可以呈现出整齐的魅力;针对于坐落有建筑物的景观园路,则需要种植一些比较密集的植物,对整个建筑物形成更加明显的衬托;针对于比较蜿蜒的景观园路,则可以配置一些比较闲散的植物,并将其以比较自然、随意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整条道路看起来富有自然意味,体现出随性的美感。

3.3 遵循配置植物的原则

在开展居住区植物配置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意识到,所种植下的植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着季节的不断变化与时间的不断推移而展现出不同的状态。所以,工作人员需要遵循以下3点原则。

3.3.1 生态型原则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态要求,也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工作人员需要遵循植物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不能强行种植,也不能强行更改植物生存的规律。否则,既会伤害到植物本身,也会影响整个景观所呈现出的状态。

3.3.2 景观性原则

工作人员需要遵循美学法则,将美学与生态学相互整合,以此体现出植物的景观性性质。植物本身就是一种具有较强生命力的有机生物体,不论是一株小草还是一棵大树,都会有不同的质感、不同的色彩以及不同的形态。所以,需要全面分析植物的景观价值以及造景功能,将其合理穿插,提高整体的观赏价值。

3.3.3 文化性原则

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所形成的价值不亚于一座雕塑或者一座建筑。合理的植物配置也具有较高的生命力以及艺术感染力。所以,工作人员可以适当参考当地的文化历史,将文化信息、城市信息融入到植物配置工作中,以此增强城市文化的内涵,也可发挥景观自身的文化价值[3]。

3.4 重视审美和使用功能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工作开展的直接作用在于提高整个居住区的形象美感,为大众带来一定的视觉享受。所以,工作人员所需要达到的基础标准就是让整个景观设计看起来具有美感,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例如,在植物配置的中心处,可以安置一些假山、瀑布,增添整个植物配置的活力以及动态感。在不同建筑物的周围可以搭配形象不同、颜色不同的植物,加强整个景观结構的节奏感,也可以带给大众直接的视觉冲击。在植物配置中,工作人员还需要注重调节植物的色彩。随着季节的不同,很多植物的颜色以及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在这循序渐进的环境中,整个景观设计的表现力可以得以增强,其所展现出的价值也会更加立体。

除了审美功能之外,工作人员也需要加强植物配置的使用功能。例如,有的城市居住区周围会有一些工厂。针对于这一类的居住区,工作人员可在其周围种植防护林,借此降低工厂排放气体对于居民身体造成的伤害。再比如,针对于老年公寓一类的城市居住区,则可以安置一些触摸型以及芳香型植物,借助这些植物缓解老年人的身体压力、心理压力,也可以有效消杀病菌,预防疾病。

4 结论

在城市居住区内,调整景观设计以及植物配置的方法,是强化整个小区价值、提高楼盘经济利益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对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加以调节优化时,相关工作者需要落实生态化、自然化以及人性化的理念,并注意加强设计与环境之间的结合、审美与使用功能的结合,在遵循多样化及植物配置原则的前提下,适当调整配置方式以及配置理念,将居家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充分满足大众对居住环境所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任伟伟,李会东.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对环境提升的解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22):204-205.

[2] 焦宇静.城市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的配置设计[J].中华建设,2018(7):96-97.

[3] 佟跃,王殊.城市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设计[J].现代农业科技,2018(6):229-230.

(责任编辑:刘 昀)

作者:孙昕昕

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论文 篇2:

浅析植物景观设计在城市居住区中的应用

摘 要: 介绍了城市居住区中绿色空间的形式, 分析了居住区植物景观配置原则和设计原则, 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为提高居住区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园林植物;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

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光秃的城市, 對城市建设也提出了“园林城市”和“城市森林”等新的概念。城市景观是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烈的景观, 其结构和功能与其他景观有着显著的区别, 而植物景观是柔化城市强硬形象的最好途径。

1 居住区中绿色空间的几种形式

1.1 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指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 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 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居住区公园的服务半径一般为0.5~1.0 km, 是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地点。

1.2 小区游园。

小区游园是指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 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面积较居住区公园略小, 但能满足基本的居民生活和休闲。小区游园的服务半径一般为0.3~0.5 km。

1.3 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是一种特殊的绿化形式, 主要利用各种藤本植物、部分矮小乔灌木对墙面、棚架、阳 (窗) 台、立柱、高架桥等建筑进行绿化美化, 对城市的生态平衡与环境美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垂直绿化占地面积小, 充分利用了空间, 大大提高了城市绿量, 增强了绿化的立体效果。由于攀援植物随着物体外型的变化而变化, 从而软化了建筑的生硬轮廓, 并与城市绿化融为一体, 创造出多种生动的装饰效果。

1.4 屋顶花园。

屋顶结构负重有一定的限度, 屋顶绿化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有意义。这是屋顶绿化与地面绿化的重要区别。因此, 应根据屋顶的不同负荷量制定种植层高度及植物配置。种植土应选用轻质材料, 同时要注意防水、防渗漏。

1.5 室内花园。

室内花园,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室内植物布置室内空间, 增加植物, 这适用于小区的会所、管理用房等, 以创造良好的室内景观。

2 居住区植物选择原则

居住区的植物配置, 以充分发挥植物特性的功能为目标, 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 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 以达到合理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同时, 兼顾视觉环境景观, 使人口密集的居住建筑区成为舒适、优美、健康的绿色环境。

2.1 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要使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培条件基本适应, 以保证植物的成活和正常生长。植物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引种成功的外地优良植物为辅, 根据功能与造景要求合理配置其他经济且成活率高、并能充分显示地方特色的植物。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还可在体现城市特色的基础上, 体现小区特点, 利用较统一的植物, 营造出区别于其他小区的独特之处。

2.2 充分考虑季相和景观的变化。

生活在现代化都市和相对固定室外空间的人们, 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四季变化常常是人们最直接感受自然的方式。因此, 居住区内一般应多配置具有春花、夏荫和秋叶的植物, 搭配少量常绿树, 以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效果。现在一些地区的居住区为了追求四季常绿的效果, 往往多种常绿树, 而忽视四季植物景观的变化, 使植物景观变得单调, 更使居住区内的植物群落变得单一化。

2.3 乔、灌、草、藤、花结合, 提倡垂直绿化。

城市中用地紧张, 居住区绿地面积有限, 但相关标准要求新建居住区绿地面积在30%以上, 旧区改造应达到25%。因此, 绿化设计要注重乔、灌、草、藤、花结合, 特别提倡垂直绿化, 注重立体效果。利用一些藤本、攀援植物, 结合花架、景墙等园林建筑, 既能遮挡不雅物件, 又可形成遮荫棚, 为居民提供休息、纳凉处。

3 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

近年来, 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人—建筑—环境”的学说, 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这种生态化的现代居住观, 给小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 也向小区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园林设计师开拓新思路, 在设计中注重环境的生态性及景观效果, 力求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绿化空间。

3.1 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城市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应体现生态性, 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景观, 达到好的效果。首先, 植物景观应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 在美化环境的同时, 创造出宜人的自然景观;其次, 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活动, 充分发挥植物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和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最后, 植物的配置要充分科学, 建立具有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 为人们提供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3.2 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是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备的特性。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应重点考虑人们的审美要求, 在强调景观环境形象时首先需要的是鲜明而优美的视觉感受, 突出建筑与外部空间的有机联系, 以多种处理手法, 塑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外部空间。植物丰富的色彩季相变化和外形的不确定性是建筑物所无法比拟的。

4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住区建设数十年来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规划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 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详细的居住区绿化用地指标体系, 绿地率最低为30%, 小区人均公共绿地最低为1 m2。由于国家标准中对于绿地率的统计并未按实际的植物种植面积来计算, 而是沿用了城市规划中的统计方法, 所以造成执行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求立竿见影的景观效果, 追求大树, 忽视实生苗的使用, 反生态的过密种植, 这种急功近利、违反生态规律的做法为日后管理埋下隐患, 那些由于断根截枝处理而深受重创的苗木很难恢复, 初期高密度种植的植物群落数年后便会因物种间的相互作用而衰退, 造成浪费。著名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国家银行公园案例———出自风景园林设计大师丹·凯利的名作, 就由于反生态的高密度种植设计直接导致其从一个获奖名作到面临被拆除的境地。

5 小结

居住区的环境是人们日常感受最直接的环境, 它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居住情况, 现在很多楼盘都非常重视园林效果, 以园林景观作为小区的卖点来销售宣传, 而植物的景观状况往往直接决定其效果。

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以充分发挥植物特性的功能为目标, 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 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 融合生态理念以达到合理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 为人们创造出美丽的自然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昌笃, 鲍世行.中国城市化及其发展趋势[J].生态学报,2016, 4 (1) :84-90.

[2] 刘少宗.景观设计纵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3.

[3] 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4.

作者:周希

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论文 篇3: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

摘 要:介绍了生态学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环境景观规划的内涵,以及我国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存在的现状及问题。简要分析了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对我国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居民;景观环境;设计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1.1 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近代生态学研究的范围,除生物个体、种群和生物群落外,已扩大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几大问题都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2 景观环境规划的内涵

1.2.1 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如各種园境小品等),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因此,景观设计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求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此作为设计的原则。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1.2.2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

生态思想的融入,赋予了居住区景观设计更为深刻的内涵,使居住区景观设计走出了狭义的视觉美学的概念范畴,使其研究对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环境走向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层面。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学效益,贯彻“3R”原则。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中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就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总体而言,视觉美学层次的景观环境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但在生态技术的应用方面尚有待更进一步的加强。

1.2.3 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味,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1.2.4 对艺术意境更高的追求

艺术之于人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物质层面的规划设计,只有升华至艺术才能使人们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城市之中,这也是居住区环境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从单纯的功能性需求提升至更高的艺术层面,并且呈多元化倾向。就居住区环境艺术的表达方式而言,主要是体现在园林、小品设施、植物配置以及空间氛围等环境构成要素的景观效果上。就艺术风格而言,则不拘一格,或表达都市现代抽象艺术,或追寻乡土气息,均依据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总体构思而定。

2 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2.1 现状

景观设计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教授在《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未采》的主题报告中认为:广义的建筑应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

著名建筑评论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弗兰普顿(Kenenth Frampton)教授在另一场主题报告《千年七题:一个不适时的宣言》中也认为:总体应用地景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整个城市化地区的社会的文化及生态特征。上述两个报告提到的地景,笔者认为即景观设计。可以看出,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文化及生态环境将是必然的趋势。

景观设计师Sheila Wertimer说过,有时候,一个人会偶然来到一个显然不是某个景观设计师创作的最佳花园,而那些花园经常随着时间的过去而变得面目全非以至于和原来的设计几乎没有任何类同之处。它们的功能已不再适合当地,或者因为太过荒芜和杂乱而不得不重新组建。

2.2 问题

2.2.1 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记得几年前一个内河两侧绿地的规划会议上,某领导指示要建成“法国的塞纳河”,两侧平均不到10m宽的绿带以及积污严重的河道,如何体现塞纳河风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2.2.2 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及对人性的关注不够

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本人要负很大的责任。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

2.2.3 模仿之风盛行

我们中的不少人重“榜样”不重创新。创新常常被当作异类加以排斥。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习惯被当作容器拼命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看似满腹经纶却毫无创意。景观设计虽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专业,但它最终将以空间景观的视觉形式展现给人们,是人可以享受其中的艺术产品。同所有门类的艺术一样,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

2.2.4 设计与施工脱节

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就拿树种的配置来讲,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从选苗到现场施工,设计师均须亲临指导。至于自然山水园的放样、施工,没有景观设计师的现场把关,更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复杂地形的施工,现场出现问题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置身于现场,景观设计师更容易把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可以说,擅于处理现场是一个优秀景观设计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可是,不少景观设计师并不乐于下工地,至少是缺乏主动性,而越是施工水平差的队伍越少与设计人员沟通,最终的结果往往留下诸多遗憾。

3 原因分析

3.1 决策者

首先是决策者因为担心资金投入过大但最终受益却是不如人意,而决定减少资金投入,从而以建筑材料所需低质产品代替高质产品甚至偷工减料,或者建筑工程受到政府的干预,无法按照原先的设计进行建造等原因,从而无法达到最初预定的效果。

3.2 规划设计师

其次是规划设计师的原因,规划设计师们可能会受到外界影响,比如,人为因素、地理因素、天气因素等方面的限制从而无法按照他们自己最初的想法进行规划设计。

3.3 施工单位

最后施工单位与开发商缺少必要的沟通,导致施工单位施工时往往会与开发商的初衷背道而驰。

4 我国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的建议

4.1 建议

我通过对杭州市桂花城景观环境规划的研究,发现当代景观环境规划不是一锤定音的,必须结合居民行为活动规律的特点,在充分研究景观环境对居民可造成什么样影响的基础上,不断地修正和改进。同时,也可以适当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案例进行设计,而不是单凭设计师的构思或者领导意志来随意规划。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必须尽可能地满足居民的游憩、休闲、娱乐等需求,因此必须要不时对居住区居民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规划经验,进而修改原本的规划,这是一个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

4.1.1 个性鲜明的建筑设计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追求整体的统一性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通过對桂花城建筑设计的分析,我们发现,每栋建筑单体如果看起来千篇一律,个性特征不强,会让大部分居民觉得缺少活力。同时,一味的单一模仿西方古典建筑风格会使原本的设计效果大打折扣。桂花城的建筑很好地体现了整体的一致性,色彩调理上,绿城•桂花城以赭红、淡黄、青灰为主色调,使其如同一个自然形成的江南聚落小镇,整个园区清新典雅、温馨秀丽。另外,适当加入些国外建筑的传统风格,可以使整个园区看上去庄重,大方。大大激发居民对居住区审美体验感。

4.1.2 布局恰当的景观规划

在进行居住区的景观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景观环境对于居住区居民行为的影响。运用好植物在庭院中的造景功能来创造出一份“光、色彩、线条”与“功能、美观、比例”取得平衡的庭院植物规划设计。并适当的将传统庭园植物景观融入到城市小区景观设计。达到循环往复,无穷无尽,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营造出无限的意趣;在审美情趣上,则追求神似,不追求形似,特别讲究因地制宜,因势随形。主要做到:

(1)线条与比例的平衡。植物自身就是一个三维定位,在庭园中是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障景作用。

许多人往往会有这样的想法,即把花园孤立起来看。用设计专业的术语来说,这是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其实,道理很简单。其一,花园与房屋是不可分的。其二,花园边界外边的区域跟花园也是不可割裂来看的。

(2)光与功能的平衡。现今很多庭院没有根据本地的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就直接把国外的庭院(例如日本庭院)直接照搬照抄。却未想过日本园林中两种重要的标志性元素就是水和石头,这个庭院或许是供冥思和静静欣赏的,而不是供孩子们游玩的家庭式庭园。它不一定会满足园主的功能需求。

其次,“把握一天中阳光的走向是至关重要的,它将决定你的坐椅、用餐区和庭院活动的位置。”而气候因素也确实是最重要,因为它还决定了你所能够栽培植物的种类,并且对设计也有巨大的影响。而同时,植物也是会影响着气候。庭院的植物亦会影响着这块小区域气候。

(3)色彩与美观的平衡。在现代庭园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如庭园中各类植物色彩的配植、高低搭配、质感等等。不同的园林植物形态各异,有不同的观赏性,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采用观花、观果、观叶等各种乔灌木、藤本、宿根花卉与草本植物,利用它们的色彩美、形体美、线条美,则景色万千。既可孤植以示个体之美,又能按一定的方式配植,体现群体美。或是种植诸如黄玫瑰一类的芳香植物,又使整个花园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并增添了浓郁的感觉。一年四季,植物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撩拨起人们不同的兴趣。植物给花园带来了生气,也使园内坚硬的经管建筑变得柔和起来。如果说硬质景观就像骨骼一样,那么正确的植物配置会使你的庭园在一年四季都充满了生机。

4.2 人本色彩的运动健身休闲设施规划

休闲是居民在居住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居民景观欣赏要达到的目的。居住区休闲设施规划必须体现人本关怀,居住区运动休闲设施最好能和景观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一种自然的意境。但是,要体现对人的尊重,为人提供舒适、方便的休闲活动空间,在规划中,必须全面考虑居住区居民的行为心理,使休闲设施的功能与人们的行为相一致,尽可能的满足人们在使用方便、心理平衡、社会交往和视觉舒适等诸多方而的需求。让“以人为中心”成为桂花城运动健身休闲设施规划设计理念的核心。在街道照明、公厕、公共电话亭及必要的休息空间等休闲设施进行系列化,配套完善相关辅助设施,以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为残疾人、老人、推儿童车的妈妈等提供方便的无障碍设计。在设计中全面体现人性化特点。

4.3 协调统一的周边交通规划

居住区可以看作是一个孤立的区域,但是它与其周边的城市交通、城市文化、城市商业、城市景观和资源紧密联系,有其一定的开放性。在对桂花城的周边交通规划研究中,我们发现周边交通因素成为影响桂花城居民生活、工作、休息的主导因素。因此,处理规划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居住区居民行为的关键,也是做好其他方面规划的关键。

5 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个性鲜明的建筑设计、布局恰当的景观规划、人本色彩的休闲设施规划、协调统一的周边交通规划是现代城市居住区发展的首要考虑要素。其中布局恰当的环境景观规划更是现代居住区发展与建筑首要考虑的重中之重。因为他不仅体现了一个居住区的整体面貌,还对居民的生活、工作休息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从根本上看,环境景观是决定居民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性的根本。但是,城市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规划也要从体现人本关怀、尊重人本需求的角度出发,同时根据每一个城市的特色与优势,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合理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关蓓,何蔚.植物在庭园景观中的造景功能[J].资源与环境,2006,(9):185-186.

[2]王庭熙主编.住宅庭院设计图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5.

[3]彼特•麦霍伊编著,姬文桂译.小庭院规划指南(百通集团)[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69-197.

[4]Suzanne McDaniel VanDeMark.What to retain, What to emulate, What to toss[J].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6,(4):38-45.

作者:周昌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农村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下一篇:智能化系统集成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