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的引入策略

2022-09-11

1 析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内容的核心和基石, 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它是学习物理学、理解物理公式含意、掌握其法则、规律等知识的基础, 同时也是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掌握的一个关键。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法, 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能效的重要手段。

2 析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

物理学是一门基本概念和规律性都很强, 同时又能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的自然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质, 以及这些物质的变化规律。物理概念的教学实际上也就是从这4方面来进行的。

2.1 反映物质属性的

这类概念的特点是其含义深刻, 富有哲理性。如质量、惯性、能量等。教学中应当逐渐由浅人深, 由表及里, 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类概念, 学生在初中阶段不可能完全搞清楚, 概念的“真谛”只能靠学生不断地通过学习而领悟, 而不能靠教师一时的“灌输”。例如初二讲到的质量, 定义很简单,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但这“物质的多少”究竟是什么意思, 一下子说不清。对于初中生, 就只要让他们停留在“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这一认识水平, 至于为什么说, 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是因为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1]。这点学生是容易理解的。这样, 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才能使学生从各个不同的方面逐渐加深对这一概念的认识。

2.2 反映物质及其运动性质的

这类概念的一个共同特点是, 它们都反映了物质或物质运动的某种“率” (快慢、“本领”) 以及特性, 在定义上, 一般都是以其它二个物理量的比值来表示, 但它们本身的大小又不依赖于这些相关物理量的大小。如速度、密度、功率、比热容、电阻等, 定义公式一般可写成X=A/B的形式。教学要求是:使学生理解: (1) 概念反映了物质 (或物体运动) 的一种什么特性; (2) 为什么可以用二个量的比值来定义它? (3) 它的大小取决于什么?在教学中一是要防止简单地给出定义了事, 使学生误以为概念的定义完全是人为的, 以致于产生物理概念枯燥无味的感觉;二是特别要注意纠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用纯数学的观点来对待物理公式, 得出“既然X=A/B, 那么X就与A成正比, 与B成反比”的错误结论。况且这类概念间的相似性极强, 因此教学中要抓住“启蒙”概念讲深讲透, 在讲后续概念时, 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正迁移, 这样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关系的

如力、压强、功、热传递等, 这类概念的特点是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对于单个物体是毫无意义的, 这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强调, 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愈, 防止产生“无的放矢”的现象。例如学生在解答这样一道题, “运动员将铅球推出, 问铅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往往将推力也算在内, 就是不清楚铅球在空中飞行时, 推力的施力物体已经不存在了, 因而铅球在空中受到推力之说必定是错误的。另外, 必须使学生注意, 在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时, 一定要认定研究对象, 分清“受”与“施”, 避免“张冠李戴”。如有这样一道填空题“足球比赛中, 守门员接住了对方射来的球, 这接球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不少学生填上了“足球”, 这里就是没有弄清题中研究的是“接球的力”, 即“足球受到的力”, 认清了这一点, 就不会再把足球当作施力物体了。同时这类概念的内涵的揭示也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

2.4 一些物理现象的名称

如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熔化、液化、凝华、反射、折射、电磁感应等, 这类概念的特点是, 就概念本身而言, 不存在理哗上的困难, 即概念的定义是明白易懂的, 难理解的是这些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条件及规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 分析现象发生的条件, 尽量使学生不但“知其然”, 还“知其所以然”。如电磁感应, 要在认真分析演示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 产生不产生感应电流, 其主要条件: (l) 电路是否闭合; (2) 回路的一部分导体是否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但如果闭合回路不动, 磁场运动, 则照样可能产生感应电流, 关键是同时符合以上二个条件。再如, 液化、凝华都是气态物质遇冷放热以后完成的物态变化过程, 但究竟什么情况下产生液化, 什么情况下才出现凝华, 关键在于温度, 例如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它就液化成小水珠, 附在窗玻璃上形成雾, 但如果外界温度在0℃以下, 水蒸气遇冷就会直接变成冰花附在窗玻璃的内表面上, 这时就出现了凝华。冬天早晨, 气温在0℃以下, 草地上、房顶上出现霜也是凝华[2]。总之在教学中, 要使学生明白这些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3 析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应用

3.1 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

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 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同时,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强烈欲望,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演示实验的作用。对初中学生, 尤其要讲究实验形象、鲜明、生动。例如讲磨擦起电这一课, 当教师手托一块事先使之带电的泡沫塑料块走进课堂, 将它放在一个同学头上磨擦后吸引该同学头发, 一定可以很快地吸引住学生, 促使他继续了解磨擦起电的原因。在讲授新概念之前, 教师千方百计要从形象入手[3]。

3.2 通过应用, 对物理概念加深认识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 深入不下去。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从正面、反面、侧面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使他们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 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 而且要发现特征间的联系,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沸腾概念的学习为例, 对于水烧开的过程, 学生往往只注意冒气泡这一现象, 而忽略了其变化, 这样不利于形成完整的沸腾、汽化的概念。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水开的全过程:加热前有无气泡?加热过程中, 气泡的部位如何?气泡怎么变化?剧烈程度如何?温度是否继续上升等, 从而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上正确的轨道。

3.3 合理运用概念, 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 既是深化认识的过程, 也是检验学生对概念认识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志。必须对概念规律的内在联系加以挖掘。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前后都有联系, 只要教师精心设计, 即可收到一石数鸟之效。[4]如复习“电功电功率”这一章时, 学生比较电功和电热计算公式时, 发现有时公式形式是相同的, 这时就应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两个物理量形式上达到统一蕴藏着一条什么规律?使学生联想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并由此进一步分析, 何时Q=W, 何时Q≠W。这样, 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化。

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在教学中选择好恰当的教法, 或者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综合应用必然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经验, 总结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的引入策略和促进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概念教学,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波.基础物理中的物理概念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3.

[2] 王书芹, 王青玉.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J].山东教育, 2000 (8) .

[3] 毛立新.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运用初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2 (12) .

[4] 王燕莉.谈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1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组社会工作介入进食障碍患者的对策分析下一篇:“医改”“税改”背景下医药企业税务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