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特点及其改革

2022-09-11

1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以下简称基本要求) , 针对专科英语教学, 提出了明确要求, 指明了教学改革方向。

(1) 教学定位与培养目标。高职高专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 知识学习以实用为主, 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基本要求》对其英语教学定位而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大学英语课程作为所有非英语专业的公共基础课, 应紧紧围绕学院主要专业目标服务, 以打好英语基础, 特别突出听说技能培养, 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突出为专业服务的功能。优化整合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突出英语实用性, 与专业结合, 体现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任课教师应坚持学习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 充分领会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定位, 积极转变观念, 大力改革, 认真贯彻“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 把培养应用能力, 特别是实用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逐步加强与专业结合, 突出英语实用性。

把交际能力 (包括日常交际与涉外业务活动中的交际, 并且后者占较大比重) 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 但交际能力要以语言基础为前提, 所以要注意打好语言基本功。由于高职学生生源英语基础普遍较弱,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夯实基础知识, 为学生的后续课程—专业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英语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虽然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 但因涉及各专业, 课程比例大, 学生面广, 所以仍无法形成主导优势。由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几乎和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没有任何联系, 从而导致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几乎为零。

2 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2.1 课程设置

依照《基本要求》改革课程内容, 重新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减少基础性知识课时, 增加实用性知识课时。将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基础英语和应用型英语两大模块, 与培养目标有机衔接, 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基础。基础英语教学集中对学生进行英语应用能力专项训练, 按照英语学习中各项能力 (听、说、读、写、译) 进行模块教学, 分别为语法词汇、阅读理解、翻译、写作、听力理解五大模块。应用型英语教学则侧重训练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并辅之以行业英语的熟悉与掌握, 主要教学内容由两大模块组成:日常交际英语+行业英语。日常交际英语的教学在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出发, 向学生介绍相关文化背景以及常用句型的同时, 使学生熟悉不同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的用语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行业英语的教学从不同专业相关的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出发, 对学生进行英语听说、阅读书面材料、书写相关材料等能力的训练。

2.2 教学过程

主要采用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方式进行教学, 加强听说训练、写作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 开展互动式语言教学。

(1) 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教学目的, 围绕任务制定教学计划, 组织教学活动, 将目的与任务结合起来。在任务教学法中, 主要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注重师生交流, 教师布置任务, 提供教学资源、创造学习环境与机会, 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任务型教学法中, 教师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教师需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出很多不同的任务来。在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时多采用这种方法, 任务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生学习之前, 让他们自己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查相关的资料, 这样, 学生不仅扩大了知识面, 对课文理解得也更深入。

(2) 交际教学法。英语交际教学法是区别于传统的“重形式轻内容、重语言系统学习成分而轻语言交际功能”的一种较新的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注重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交际能力包括:语言知识、社会语言能力、篇章能力和对应能力。交际教学法更多的强调互动, 它既能训练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气氛中学有所获。交际教学法多用于英语口语的教学中, 教师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一些交际环境, 提供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型, 具体操作由学生执行。主要有情境对话、角色扮演、辩论比赛等形式。

(3) 研讨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也是教师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方法, 它能更好地实施“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 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实践中, 可以将课程单元当中的一些主题设置成学生思考讨论的主题, 设置创新意境, 诱导创新思维。教师在研讨中的角色主要是管理者和顾问。实践证明, 交际教学法和研讨式教学法都是简单易行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3 评价体系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谈到学生自我评价时说:“教师不承担全部评价的责任, 而是鼓励儿童逐渐参与对他自己的实践成果作自我评价。”《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 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 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把握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的水平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力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再只是关注结果, 而是更关注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改进考试方法, 改变单一的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择的英语评价方式, 建立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取消纯粹以考分评估学习状况的做法, 从学习态度、完成学习任务、方法和成绩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由于涉及的面广, 各系、各专业的学生基础都不同, 英语学习的需要与目标也不相同, 这些都给整个课程改革增加了难度;另外, 从以上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可以看出, 课程改革对大学英语的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块教学就要教师必须整合教学内容;行业英语教学就需要教师自身对所教学生的就业岗位群有所了解, 对他们的专业有所认识, 这也促使教师必须努力向“双师型”转变, 适应新的形式要求。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如今一直是讨论的热点, 其中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更具有其特殊性。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定位与培养目标, 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探讨其改革的内容及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郑菊秀.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特点分析及课程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 2008 (36) .

[2] 于红颖, 舒丹, 龚丽萍.高专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 2007 (4) .

[3] 赵爱萍, 丁桂红.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新探[J].教育探索, 2007 (3) .

[4] 李月, 易永忠.新概念下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路[J].柳州师专学报, 2004 (3) .

[5] 申厚坤.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 2002 (5) .

[6] 刘志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 2007 (49)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英语课堂教学片段采撷——浅谈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下一篇:重烷基苯磺酸盐的界面性质和驱油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