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改革对策研究论文

2022-04-27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业改革对策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同时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与发展的一种基础支撑。当前信阳市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农产品成本相对较高、农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业产业链有待完善、农业创新发展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制约着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与发展。

农业改革对策研究论文 篇1:

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对策研究

摘  要: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虽然是推动农业产业稳步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这种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仅会出现原有农业技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情况,而且也不利于农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加大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对策分析与研究工作的力度,才能充分发挥先进农业技术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农业技术推广

1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性分析

1.1将农业发展和科学技术相结合

我国农业部门实施的农业技术推广措施经过长期的实践应用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力的紧密结合,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与农户经济收入的有效提升,而且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下农业生产不但耗时耗力且生产效率极其低下。所以加大现代化农业生产中高科技含量农业机械设备推广和应用的力度,在有效节省人力、物力等农业生产资源的前提下,农业生产的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比如,在农作物播种时,农户使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设备即可准确完成农作物的播种工作。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因为省时省力而深受广大农户的青睐。此外,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农业产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所以加强农业落后地区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力度,对于我国农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1.2更好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农业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技术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要求。所以,农民必须积极的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思想观念,积极利用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开展农业生产,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另外,随着高科技农业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以及农户熟悉的其他领域中的迅速推广和应用,不仅带动了更多副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推广资金投入不足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如果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先进農业技术的全面推广和应用。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西方发达国家每年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投入的费用占到了其农业生产总值的0.6%~1.0%,而发展中国家的比例则只有0.5%左右,但是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资金的投入却仅仅占到了农业生产总值的0.2%。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解读可以发现,由于我国存在着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所以政府部门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农业技术推广资金和政策扶持的力度,才能将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动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2.2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接纳能力差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农户新兴农业技术使用动力不足、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以及现代化农业高新技术接受能力差等各方面的问题,是制约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原因。通常,农民在最初应用高新农业生产技术时,往往将该技术使用的风险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只有在看到高新技术使用后带来的好处,农户才愿意加大高新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成本投入。这种过于谨慎的高新农业技术资金投入方式,不仅降低了农户对高新技术的敏感性,而且对高新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3传统农业科技推广不能适应变化中的农户生产需求

现代农业消费需求在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生产的结构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农户生产与经营行为发生改变的同时,其对于先进农业技术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所以,为了确保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有序开展,相关部门必须冲破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束缚,加大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力度,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的建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现代化发展中农业技术推广的路径

3.1加强技术的培训工作

切实加大农业技术应用培训的力度是当前农业技术推广最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建立科学与实效服务为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的方式,对农户进行农业技术的培训,帮助农户掌握并应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开展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在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工作时,应该严格的按照以农民文本的原则和要求,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现代化农业技术发展观念和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出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2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基地

根据各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政府部门可以采取建设规模适中农业生产基地的方式,进行新品种与新技术的试验和推广。通过建设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的方式,扩大农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3.3整合资源,加强推广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出农业技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资源整合与投入的力度,扩宽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渠道,才能在确保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下,使广大农民真正的感受到农业技术推广带来的好处。

3.4加强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和支持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不仅离不开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和组织的创新,同时也需要来自于政府的保障和支持。首先,将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以及培训教育结合在一起,通过开展农业新技术推广讲座、视频等方式,确保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其次,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最后,政府部门应该根据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特点,加大农业技术推广财政资金支持的力度。

结语

总之,虽然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就现代化农业整体发展的趋势而言,我国现代化农业已经逐渐的走向了正规化发展的道路。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在坚定现代化农业发展决心的基础上,加大农业技术推广资金和政策支持的力度,拓宽农业经济发展的渠道,充分发挥多元化农业经济体系的优势,为我国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王春.基于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对策的思考[J].南方农机,2020,4907:91.

[2]  田伟.浅析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下农业技术推广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20,21:5.

作者:张艳华

农业改革对策研究论文 篇2:

信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研究

摘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同时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与发展的一种基础支撑。当前信阳市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农产品成本相对较高、农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业产业链有待完善、农业创新发展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制约着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与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从探索“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路径、培育自身农产品品牌、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与发展四个方面进行解决策略的探讨。

关键词:信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与对策

2015年以来,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国农业的转型发展,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有效将农业、农村和农民联系起来,为我国补齐“三农”短板提供解决思路。信阳市在国家相应政策的指导下,也不断探索自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如通过发展农村电商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能力的提升等。但是,信阳市就目前来说,仍然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制约着其改革与发展,本研究基于当前信阳市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

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充分调动农业发展的活力,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为农民的增收与农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同时也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市场化的发展,充分满足我国市场当前的需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通過自身的努力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将过去卖不掉的东西,变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股活力。

信阳市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通过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自身的农产品等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依托“信阳毛尖”“信阳板栗”“信阳黑猪”等产品进行自身特色产品的培育,促进特色农业、养殖业等的“服务性”发展,从而推动了自身新农村的建设,不仅富了农民的腰包,也调动了整体农业发展的活力。

二、信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存在问题

(一)农产品成本相对较高

就信阳市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主要存在的以下问题就是农产品的成本相对较高,这直接影响着信阳市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该市农产品成本相对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农产品本身的成本相对较高;其次,农产品在运输、保存和营销过程中带来的成本投入相对较大,尤其对一些山区的农村来说,其运输成本占据了农产品成本的绝大部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信阳市农产品精细化生产和现代化生产水平相对不足,导致在农产品种植的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相对较高,从而影响到其农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当前在农产品的库存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相对有待完善,尤其是对一些果蔬类的农产品,其在积压过程中会直接导致产品的减值,甚至导致农产品本身价值完全消耗,直接影响到当前的市场定价。

(二)农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

就信阳市的农业发展来说,其也存在着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的问题,这直接影响着农业集群发展以及整体农业品牌打造的推进。信阳市农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主要体现在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满足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低、农产品种植与养殖过程中缺乏市场导向能力等方面。

首先,对信阳市农业发展虽然有着引导和规划,但是主要集中在对产业集聚区农业发展的引导上,对于一些非产业集聚区的农村来说,其在发展过程中依旧是按照传统的种植与养殖方法和理念来进行,导致生产出的农产品与市场上的需求不相符合,进而凸显出对市场需求满足能力较差的问题。

其次,在当前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虽然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推动和培育了一批特色品牌和龙头企业,但是在总体的发展上,特色品牌和龙头企业相对较少,农业市场集约程度相对较低,导致总体的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低。

最后,信阳市多数农村在农业的种植与养殖上缺乏规划性,由于相关引导的不到位,加上农民本身对市场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不能够及时地抓住市场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相关农产品的种植与养殖,进而导致了上述农产品对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甚至进一步影响到信阳市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农业产业链有待完善

信阳市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农业产业链的不健全也直接影响着整个改革的推进。很大程度上,产业融合能够形成健全的产业链,在带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农产品的整体盈利能力。但是,就当前的情况来说,信阳市总体农业的产业链相对不完善,即特色产业和集聚区农业形成较为健全的上下游产业链,但是多数闲散农业的组合能力相对较差,只是对农产品进行单纯的种植和养殖,而进一步加工的能力相对不足,导致农业的收益仅仅是集中在最基础环节上,甚至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以信阳市在稻米和小麦的种植为例,农民在进行收成以后,直接将其进行销售,而不是通过村集体或者单个的加工厂进行产业链式的加工,这就导致农民的收益上,仅是集中在农产品本身,而不是其他加工环节带来的收益。

(四)农业创新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对于信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农业创新发展的能力也直接影响着改革的进行。就信阳市来说,农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包括农产品规划上的创新能力、农产品种植上的创新能力以及农产品营销上的创新能力。虽然该市当前也围绕农产品的发展进行了创新性的规划,但是总体执行规划的能力相对不足,主要原因在于信阳市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多数农村支撑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基础设施不足,同时存在农村劳动力回流较慢的问题。在农产品种植结构和农产品营销上的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上,信阳市对农业种植的引导能力以及农民的培训能力相对不足,而农民本身的知识素养相对较低,在对市场融合度以及对市场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下,很难调动其创新发展的能力和创新发展的意识。

三、强化信阳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对策

(一)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互联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更大的支撑手段。信阳市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也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支撑作用,探索自身的“互联网+现代农业”發展路径。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上去针对性的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

首先,信阳市可以在互联网智能终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引导农民提高自身的互联网意识和互联网使用能力,利用互联网去充分掌握当前农产品市场上的信息,从而把握住农产品市场的总体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针对性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从而契合市场的需求。此外,互联网中的海量资源也为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提升提供保障。

其次,信阳市可以引导各乡镇政府构建自身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通过互联网平台扩大自身的农产品营销路径,从而使农产品能更好地营销。

(二)培育自身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培育自身的农产品品牌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够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加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提高农民收益。在有关品牌的培育上,需要发挥出政府的支持作用来打造自身的互联网营销宣传体系。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税收、财政扶持等政策,为农产品特色品牌的培育提供保障,同时在特色品牌培育过程中进行相关的引导;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要引导村集体、农产品企业等提高自身的网络宣传能力,通过日常的网络宣传,提高消费者和客户群体对农产品企业等认识,从而促进相关农产品企业和农业品牌化发展。

(三)出台相应政策,促进农民返乡创业积极性

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关键的是要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作保障。外出务工的农民不仅对市场有着更高的认知,而且对相关技术的掌握上也相对较为熟练,同时拥有着自身的专长,吸引在外来务工人员回流,不仅能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和人才支持,也能够促进乡镇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要通过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加大政策支持等,来吸引在外务工人员的回流。

(四)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与发展

从信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与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市场化和集约化发展。就信阳市的目前状况来说,最为关键的就是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来促进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升级转型。信阳市要在吸引投资的基础上,引导本市的相关企业加强与农业的合作,结合农村资源特色,开设相关的工厂,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升级和健全农业产业链。

四、结语

信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关键上要发挥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为改革的推进提供政策的扶持,促进改革深入化。信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具有当地特色的问题,也有着整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要充分发挥出政府、农民、企业等多方的作用,在多力融合的基础上,促进农业更好地发展,推动农业市场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活力和动力,不仅对整个农业发展有利,更对整个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有利,因此,信阳市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围绕自身因素进行创新探索.进而促进自身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黄绍祝.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讨[J].农家参谋,2019(11):10.

[2]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乡村科技,2019(14):1.

[3]闫玉信.强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新乡日报,2019-04-01(2).

作者简介:

陈国宏,信阳农林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河南信阳。

基金项目;2019年度信阳市社科规划课题:推进信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9JJ038。

作者:陈国宏

农业改革对策研究论文 篇3: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十三五”以来,中央及各界政府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文章从农业当前发展情势以及当前各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现实状况着手,提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呈现的问题,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可以从三大调整、围绕六个重点、体现五个突出方面进行,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改革;现状;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1.061

从现在到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对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至关重要。

1 农业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1.1 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家经济基础,是我国经济自立、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石。国民经济中物质生产主力是农业,农业得不到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布局,农业的发展除了直接关乎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安定,还影响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角色。

1.2 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变化要求必须进行农业改革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非常广泛,在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50.32%,他们对这种矛盾的解决更迫切。

1.3 农业改革具有必然性

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比改革开放时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目前仍要继续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内在要求。伴随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以前简单的资源约束转变为需求和资源的双因素约束,从而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表现为农业产品结构和自身质量问题。城镇居民收入和购买力的提高,消费结构上,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比率显著提高,同时需求呈现多样化态势。随着市场需求的这种变化,农业生产迫切要求其从满足消费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向适应品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转变,从数量需求为主向数量、质量并以质量为重转变。

调整农业结构是增强农业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的国际化态势越发显著。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的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需求来安排农产品的生产,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生产资源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当前,供求已发生变化,单依赖提高农业产品数量或者提升农业产品的价格从而增加收入的效用不高。但是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塑造优质新产品,不但可以满足市场品质化、多样化的需求,还能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让农民创收增收。

农业结构调整是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我国农业资源相对稀缺,但开发过度,在配置上有失合理性,利用效率低下,有严重浪费现象。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充分挖掘区域内相对优势,发挥区域资源潜力,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在广度和深度上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率,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农业供给侧改革

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向社会发布,首次提出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从供给侧的角度对农业改革的核心目标予以确立,就是解决农业优质农产品供给问题,发展农业新业态。一号文件要求:要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不断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不光要让大家吃饱、吃好,而且要吃得健康、吃出个性;不光要满足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同时满足对农业农村的观光休闲等服务性需求,满足人们对绿水青山的生态化、绿色化、人文化需求。

2.1 农业供给侧改革現状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高;二是农产品品牌建设逐渐加强;三是农业发展呈现新业态;四是农业改革有序推进。

2.2 农业供给侧改革呈现的问题

一是农产品结构不优,农业主导产业不强。中低端农产品占比较大,优质、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不大、产量不高,生产能力不足。

二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适度规模经营存在困难。近年来,虽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但是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仍占主导,且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85%以上都是中老年人和妇女,对农业发展新技术、新模式的接受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进行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一直在低位徘徊。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没有完全打通,乡镇技术干部从事专业的不多,农技推广还是沿用老办法、老传统,缺乏创新,效果不好。

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产业融合不紧密。农业细分品类多、分布散,农业上下游各类经营主体联合不紧密,产业链条短,尚未形成一条配套完整、关系紧密、特色突出的产业链。农业企业“小、散、杂”,龙头企业大多处于成长阶段,规模不大,企业、基地与农户关联度低,对农户带动力不强。多数农产品还处于原始产品销售阶段,即使加工,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产品流通上,还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地营销,流通渠道不是很畅通。

四是农业政策用得不活,农业发展内生动力没有完全释放。涉农资金整合不到位,政府投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没有发挥出来,农村金融发展迟缓,农户融资渠道狭窄,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的不多。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进展较慢,土地流转不规范,依然存在弃田抛荒的现象。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农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三块地”尚未完全盘活,制约了乡村旅游、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

3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策

针对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供给侧改革理论,农业供给侧改革须依据“365”改革策略结合区域实际进行,即进行三大调整、围绕六个重点、强调五个突出。

3.1 进行三大调整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侧角度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结构性问题。即从三个方面对农业生产方式的结构性调整以及农业产业体系的结构性调整。一是调产品结构,剔除无效供给,提升有效供给,降低低档供给,提高高档供给;二是调生产方式,以绿色生产为标准,修护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环境提高产品品质,为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健康提供保障;三是调产业体系,着重提倡和建立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

3.2 围绕六个重点

以区域主要农作物、畜牧业为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资源维护和增效减量为重点,降低污染促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以帮扶农民和返回原地大学生返创业为重点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为重点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以推进产品、产业标准化和可追溯为重点,确保农业产品品质安全和品牌形象;以发展形式多种化经营规模适度化为重点推动经营方式的转变;以节本增效为重点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3.3 强调五个“突出”

即“突出”规模经营,确保区域内农产品有效供给;“突出”优化升级,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突出”融合发展,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突出改革创新,进一步释放发展动能;“突出”以市場需求为导向,提高农业产品营销力。

参考文献:

[1] 陈锡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J].农业工程技术,2016(15).

[2] 张周烨,周成名.深入推进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0).

[3] 罗必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难点与方向[J].农村经济,2017(1).

[4] 孔祥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J].改革,2016(2).

[基金项目]课题项目成果: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计划项目(项目编号:J17RA116),课题名称:“社会营销视域下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农村脱贫致富的政策研究”,主持人:凌利。

[作者简介]凌利(1981—),汉族,安徽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市场营销方向研究。

作者:凌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热带农业学科建设论文下一篇:造价控制地铁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