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救助工作总结

2023-04-05

无论是刚进职场的我们,还是成长路上的奋斗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吸取他人与自身的教学,优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我们自身的工作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用于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社会救助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社区社会救助工作总结

社区社会救助工作总结

xxx社区位于xxx区东风路北端,辖区面积xx平方公里,有居民xxxx户、xxxx人。驻社区单位有省民政厅。社区成立了社会救助工作服务中心,有专干3人。

一、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1、坚持原则,应保尽保。社区的低保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通过努力,严格按照《长沙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公》长政发〔2011〕16号文件的规定进行操作。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实行无条件申请、有条件审批,并不断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始终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

2、宣传政策,阳光操作。低保工作开展以来,我社区按照上级民政部门的要求,充分利用社区宣传窗、政务公开栏、居民楼道信息栏等宣传阵地,以张贴、分发窗传单(册、开展政策咨询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低保政策,并将低保办法规定的申请、审批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向居民群众公布,做到家喻户晓。落实公益性劳动制度,定期组织低保对象参加社区巡逻、环境整治及社区活动室管理等公益服务活动。为了让低保工作更加公开、公平和公正,增强低保工作的透明度,成立了由社区工作人员,管区户籍,社区党员群众组成的救助工作评议小组,对申请对象进行民主评议,并做好评议记录,低保对象在申请时和批准后,严格按照市、区低保办法要求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每月能按时足额的发放到低保居民手中。

3、程序规范,动态管理。根据《长沙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公》长政发〔2011〕16号文件规定,我社区在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按规范化要求填写低保申请(审批。坚持动态管理,及时进行核查调整和注销,实行无条件申请低保,有条件审批低保,有措施退出低保,并做好思想工作,尽可能把工作做好、做实。对于不符合申办低保条件的对象,社区严格把握政策界限,该保的一个不漏,不该保的“人情保”、“关系保”、“威胁保”坚决不保。对于一些停发低保的居民,我们做到

停低保不停帮助,使一些低保边缘的家庭低保停发后,根据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帮扶。

4、健全档案,分类管理。社区十分重视低保档案管理,建立健全了规范化的低保家庭1户1档,并实行低保信息电脑管理。社区的低保金于每月25日起(如遇到节假日往前推至月底,在社区的一站式办公大厅进行签字认证,由低保对象在低保金认证表上签字。通过这一系列的人性化的服务,社区的低保工作呈现出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医疗救助工作

1、广泛宣传,认真落实。根据《开福区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实施细则》开政办发〔XX〕22号文件,社区全面开展医疗救助帮困工作。根据社区里的低保户,特困户认真开展医疗救助工作,切实解决困难他们的医疗问题。

2、拓宽渠道,分类救助。社区的医疗救助工作严格按照《开福区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实施细则》开政办发〔XX〕22号文件精神,依法申请审批。医疗救助对象提出申请,社区受理后按规定进行公示,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审核(审批。同时,建立规范的社区医疗救助档案,虽然我们根据《开福区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实施细则》开政办发〔XX〕22号文件的规定,给群众解决了大部分的医药费。但是按规定必须其自理的这部分医药费,还是给这靠领取微薄的低保金生活的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的特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社区根据这一情况,积极协调驻社区单位省民政厅,帮助困难群众申请慈善医疗卡,解决了他们的部分困难。

三、其它救助工作

社区在开展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和医疗救助工作的同时,努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根据上级民政部门要求,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保障力度,扎实做好节日的困难慰问、临时救助、慈善助学、困难残疾人救助等其它社会救助工作,安定了民心,稳定了社会。

社区社会救助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本着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为民解困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使我社区的社会救助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社区帮扶救助工作总结

社区社会救助工作总结 xxx社区位于xxx区东风路北端,辖区面积xx平方公里,有居民xxxx户、xxxx人。驻社区单位有省民政厅。社区成立了社会救助工作服务中心,有专干3人。

一、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1、坚持原则,应保尽保。社区的低保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通过努力,严格按照《长沙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公》长政发〔2011〕16号文件的规定进行操作。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实行无条件申请、有条件审批,并不断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始终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

2、宣传政策,阳光操作。低保工作开展以来,我社区按照上级民政部门的要求,充分利用社区宣传窗、政务公开栏、居民楼道信息栏等宣传阵地,以张贴、分发窗传单(册)、开展政策咨询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低保政策,并将低保办法规定的申请、审批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向居民群众公布,做到家喻户晓。落实公益性劳动制度,定期组织低保对象参加社区巡逻、环境整治及社区活动室管理等公益服务活动。为了让低保工作更加公开、公平和公正,增强低保工作的透明度,成立了由社区工作人员,管区户籍,社区党员群众组成的救助工作评议小组,对申请对象进行民主评议,并做好评议记录,低保对象在申请时和批准后,严格按照市、区低保办法要求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每月能按时足额的发放到低保居民手中。

3、程序规范,动态管理。根据《长沙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公》长政发〔2011〕16号文件规定,我社区在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按规范化要求填写低保申请(审批)。坚持动态管理,及时进行核查调整和注销,实行无条件申请低保,有条件审批低保,有措施退出低保,并做好思想工作,尽可能把工作做好、做实。对于不符合申办低保条件的对象,社区严格把握政策界限,该保的一个不漏,不该保的“人情保”、“关系保”、“威胁保”坚决不保。对于一些停发低保的居民,我们做到停低保不停帮助,使一些低保边缘的家庭低保停发后,根据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帮扶。

4、健全档案,分类管理。社区十分重视低保档案管理,建立健全了规范化的低保家庭1户1档,并实行低保信息电脑管理。社区的低保金于每月25日起(如遇到节假日往前推)至月底,在社区的一站式办公大厅进行签字认证,由低保对象在低保金认证表上签字。通过这一系列的人性化的服务,社区的低保工作呈现出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医疗救助工作

1、广泛宣传,认真落实。根据《开福区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实施细则》开政办发〔xx〕22号文件,社区全面开展医疗救助帮困工作。根据社区里的低保户,特困户认真开展医疗救助工作,切实解决困难他们的医疗问题。

2、拓宽渠道,分类救助。社区的医疗救助工作严格按照《开福区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实施细则》开政办发〔xx〕22号文件精神,依法申请审批。医疗救助对象提出申请,社区受理后按规定进行公示,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审核(审批)。同时,建立规范的社区医疗救助档案,虽然我们根据《开福区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实施细则》开政办发〔xx〕22号文件的规定,给群众解决了大部分的医药费。但是按规定必须其自理的这部分医药费,还是给这靠领取微薄的低保金生活的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的特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社区根据这一情况,积极协调驻社区单位省民政厅,帮助困难群众申请慈善医疗卡,解决了他们的部分困难。

三、其它救助工作

社区在开展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和医疗救助工作的同时,努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根据上级民政部门要求,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保障力度,扎实做好节日的困难慰问、临时救助、慈善助学、困难残疾人救助等其它社会救助工作,安定了民心,稳定了社会。

社区社会救助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本着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为民解困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使我社区的社会救助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篇二:社区2011年社会救助工作总结 渡口社区2011年社会救助工作总结

今年我社区的社会救助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就如何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1、全面核实,应保尽保。社区的低保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进行操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断完善低保制度,对申报对象实行无条件申请,每一户都入户调查,实行有条件审批,始终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2、宣传政策,阳光操作。社区按照上级民政部门的要求,充分利用社区宣传厨窗作为宣传阵地,将低保办法规定的申请、审批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向居民群众公布,做到家喻户晓。落实公益性劳动制度,定期组织低保对象参加社区创建、环境整治等公益服务活动。还成立了由社区干部、社区组长、党员群众组成的社会救助工作评议小组,对申请对象进行民主评议,并做好评议记录,低保对象在申请时和批准后,严格按照市、区低保办法要求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至年底,我社区共有低保对象125户,205人,月发放低保金37140元。

3、程序规范,动态管理。根据相关文件的规定,我社区坚持动态管理,及时进行核查调整和注销,实行无条件申请低保,有条件审批低保,有措施退出低保,并做好思想工作,尽可能把工作做好、做实。对于不符合申办低保条件的对象,社区严格把握政策界限,该保的一个不漏,不该保的“人情保”、“关系保”、“威胁保”坚决不保。

对于一些停发低保的居民,我们做到停低保不停帮助,使一些低保边缘的家庭低保停发后,根据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帮扶。

4、加强微机管理,完善救助档案。社区十分重视低保档案管理,建立健全了规范化的低保家庭1户1档,今年将社区的所有低保对象全部录入全国低保信息系统,实行低保信息电脑管理。通过这一系列的人性化的服务,社区的低保工作呈现出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医疗救助工作

1、广泛宣传,认真落实。根据相关文件,社区全面开展医疗救助帮困工作。根据社区里的低保户,特困户认真开展医疗救助工作,切实解决困绕他们的医疗问题。

2、拓宽渠道,分类救助。社区的医疗救助工作严格依法申请审批。医疗救助对象提出申请,社区受理后按规定进行公示,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审核,并建立规范的社区医疗救助档案。今天来为社区特困家庭申请大病医疗救助15人,发放救助金额6万余元。

三、其它救助 今年为社区特困家庭大学生申报助学救助人,申报金额1000元,为特困学生申报减免学费近百人;为社区特困人群解决临时救助4户,发放临时救助金3000元。

四、住房保障工作

为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要求,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今年来,我社区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住房保障政策方针,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把今年的申报条件张榜公示,使大家做到心中有数,凡符合条件的都可以前来申请。 社区在今年10月份对35户申报对象进行了入户调查,核实其收入、住房情况,通过调查了解,最后确定今年新增租赁补贴11户, 廉租房13户,截止今年底,我社区享受租赁补贴对象86户,发放保障金额184800元,享受廉租房的有40户。

五、残疾人工作

年初经过摸底调查,完善了社区残疾人基本情况和康复需求的资料,上报了报表。

在全国助残日前后大力开展了助残宣传活动。利用发放宣传单和出宣传栏等形式,宣传残疾人的法律法规,在辖区营造了浓厚的扶残助残氛围,今年为三名残疾人申报了腋拐,为一名残疾人申报了盲杖。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社区社会救助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在工作中要本着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学习,努力工作,把为民解困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使我社区的社会救助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篇三:2011街道办扶贫帮困总结

街道办社区“扶贫帮困活动”工作总结

农场街道办社区辖区人口9576人,分为4个居委会管理,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937人,低保户91人,残疾人59人,大病救助16人,客观地讲,我场职工收入比较均衡,贫困户和低收入者所占的比重比较小。在扶贫帮困上,我们有农场优惠政策扶持、有领导与贫困职工“结对子”扶持,还有街道社区党总支党员“一帮一”,“多帮一”扶持做法,一年来社区干部发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把身边的贫困户和低收入人员视为兄弟姐妹,献出爱心,伸出援手,让贫困的社区职工感到党组织的温暖。

街道社区帮扶与农业生产单位不同,农业生产单位可以帮扶贫困户养殖、种地并按农场优惠政策提供贷款等支持条件,而社区面对的是住在场部的各种人群,一般分为个体经营者、下岗工人,退休工人,退休干部,还有低保户、大病救助等贫困人群,社区提供不了养殖致富条件和农业种植条件,同样提供不了工业生产加工场地。社区党组织想方设法从帮困上进行了一系列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分类、分层扶助,帮扶对象覆盖全面。

针对社区弱势群体现状,街道社区扎实开展工作,查民情、体民意、解民忧、办实事,通过上级帮助、社区抚助、帮困结对和载体活动等一系列措施实施社区“关爱工程”,帮扶社区生活贫困家庭, 街道社区组织力量,对贫困户、老年人、残疾人主动上门走访,逐一调查,并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帮扶方案,确定帮扶重点。

1、对于下岗失业困难职工,由于他们年纪大、文化水平

低、又没什么特长,很难找到工作,社区将他们安排在街道办环卫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垃圾捡拾和卫生环境清扫工作,重新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

2、对于病残人员,最重要的给予他们关爱。用爱心、热心、关心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同时积极帮助他们向上级申请困难补助、申请特困低保户,困难慰问金等,帮助解决部分生活资金;

3、对于老年人,由社区掌握第一手资料,重点帮扶照顾,帮扶主要由社区志愿者、社区干部组成,主要服务包括:①经常上门看望、打扫卫生、代买日常用品、陪看病、聊天、过生日及进行一些文娱活动;②对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作必要的文字记录以便社区监促和检查;③老人遇到紧急情况如生病及以外情况社区干部接到电话要及时赶到,第一时间救助。使老同志真正获得精神上的安全感。通过分类帮扶,分层扶助,社区帮扶对象基本覆盖全面,各自有服务重点,保证了帮扶的合理性和针对性。

二、社区为主,多方抚助,帮扶体系架构完善。

社区干部在社区都有扶贫帮困对象,结对户,社区干部结对24户,形式上从节日上门走访慰问、捐资助学到帮助解决就业不等。社区干部真诚服务赢得信任,为百岁老人过生日事迹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新闻媒体的采访。

街道充分发挥社区党、团、妇女组织的作用,号召他们积极参加社区志愿队伍,参与社区组织的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目前社区登记在册的志愿者人数为123人,利用各种节假日开展许多便民服务活动,与贫困家庭形成良好的关系,如党员志愿者陈爱华关心低保户秦

玉英母女二人,经常上门送上日常用品,为她的年幼女儿牛佳玉送上学习用品和衣服等,党员志愿者戴日江、蒋梅芳为孤寡老人冯桂兰定期送柴火和燃煤、自费为张学春家房子维修免除漏雨之患等等,党员志愿者谭玉娟、武装、张斌等冒雨为低保户住的廉租房区域修路、疏通下水道等,党员志愿者刘艳辉、刘海经常为孤寡老人擦玻璃打扫卫生等, 社区贫困户是社区干部重点服务对象,社区编制困难群众名册,掌握困难户情况,把印制有社区的电话、名单及负责项目服务卡发放到困难户手中,方便他们随时进行联络。社区同时还经常征求困难家庭意见,把他们的具体情况向街道以及社区志愿者反映,有针对性地帮助享受各类补助及一系列优惠政策。

三、活动丰富,亮点突出,帮扶形式多样有效。

1、设立“党员爱心基金”由街道社区党总支首先在在职党员之间开展了募捐,并成立“党员爱心基金”,帮助社区困难家庭。目前4个居委会均设立了“党员爱心基金”。在职党员的捐款活动同时带动了社区的在册党员,4个党支部捐款达2000多元,帮扶了社区特困户。

2、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对于生活困难居民家庭,我们在扶贫帮困给予物质帮助的同时给予精神帮扶,非常重视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确立弱势并不等于弱者的思想观念,社区在开展工作时注重沟通、交流、鼓励。第三居委会社区南宇辰从小患小儿麻痹症,一直由姑姑养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已到了20岁年纪,心里疾病非常严重,

多次想自杀等过激行为,社区干部陈爱华、武装经常性的上门进行劝慰开导,并多次帮助他寻找工作,帮助办理低保手续,让他重拾信心,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些自立自强的典型事例都是建立在解决思想与实际问题融为一体的工作方式之上的。

四、出人出力,帮助贫困户脱贫

根据农场要求,街道办主任、书记分别与农场第四管理区薛长宝、董仲田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街道办领导多次到第四管理区薛长宝、董仲田家了解困难情况,并积极与管理区领导共同研究扶贫有效办法。

1、通过街道办领导协调按薛长宝本人想法,管理区从其他土地承租户“挤出”110亩土地给薛长宝种植水稻田,从大棚育秧到水稻田插秧以及以后的技术管理阶段,街道办党员志愿者放弃休息时间免费出人出力为薛长宝家育秧、摆秧盘,插秧直至插秧结束,在秧苗的成长阶段,街道办领导协调技术人员跟踪技术指导,使水稻成长阶段施肥、喷药都有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水稻长势非常不错,秋收开始街道办为薛长宝家联系机械收割水稻事宜,并协调管理区领导粮食入场院晾晒降低水分,达到农场粮库储存标准。薛长宝本人看到自己稻田喜获丰收非常激动,感谢街道办义务帮助,感谢农场惠农政策。

2、董仲田身体前期不太好,家庭的贫困主要原因是长期治病造成的,今年春天街道办领导多次登门与其商量如何脱贫致富,并出谋划策提供了些他本人能力所能及的项目的建议,街道办义务免费出人出力、协调贷款资金等条件,而且街道办提供环卫工人岗位,董仲田

非常激动一再表示感谢农场、感谢街道办,但董仲田本人主意已决今年以打零工为主,为此街道办领导多次与管理区领导协商,得到管理区领导大力支持,管理区在浸种催芽、路边打草、大通道除草等一切符合董仲田身体力行的工作都安排给他来做,并及时兑现其劳动费用,今年一年中街道领导办经常性的去董仲田家看望他,了解他的工作情况和劳动强度,看到董仲田一直有活干,心情非常好的情况下继续与其商量和提供明年致富项目资料和建议,董仲田表示今年管理区很关照而且收入不错,不在为吃喝发愁了还能存些款,明年和街道办领导商量如何致富,并感谢街道办领导一年来的帮助。 2011年街道办把开展职工共同富裕行动和扶贫帮困活动等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指路子、出点子,牵线搭桥、协调相关部门合理运用针对性强的有效方法收到良好效果,在实施扶贫帮困和职工共同富裕行动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保持与困难户经常总结交流、密切跟踪,不断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贫困户的拥护和支持。

街道办

2011-10-5篇四:帮扶工作总结

帮扶工作总结

贵州财经学院mba09级秋季周末班帮扶活动已圆满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现将第一阶段的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在总结前首先得感谢mba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

感谢吴老师的亲自参与

感谢班委的精心策划

感谢同学们不持辛苦来回奔波没有怨言

一、同学们的艰辛付出是值得继续发扬的 2010年4月24日早上8:30, 贵州财经学院mba09级秋季周末班师生一行45人从mba中心楼脚准时出发,经过近三个小时的长途奔波,于11:30到达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断桥中学,在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断桥中学举行捐赠仪式近1个小时,同学们到中午1:30才得以用餐,来回期间没有任何同学有怨言,我们大家同学一直团结在一起。同学们的这种集体主义精神是值得大家继续发扬的。 本次“扶贫济困”活动同学们共捐赠物资达5000多元,现金800元,mba中心也捐赠1000多元的物资。所谓“爱心无价”,不管捐助多少,最主要的还是我们同学的一份心意。这次捐助活动充分贯彻了贵州财经学院mba的培养目标“品格高尚、关注贫困、负重致远”,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让需要关心帮助的人感受到爱的温暖,是一种难得的快乐。

二、活动的社会效应

1、断桥中学学生的反应 启动仪式完成后,受帮扶的学生非常感谢我们,因为我们给部分学生送去了温暖,这次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社会是处处充满爱。活动过后有个孤儿学生讲:“什么是温暖,什么是关怀? 通过今天的帮扶启动仪式时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感谢贵州财经学院09级mba秋季班学员对我们这些贫困学生的关注和给予我们实际的帮助。 我们虽然没有温暖的双亲家庭,而我则是个孤儿。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您们就是我们的亲人。当您们将来要为我们送上大学而付出努力和心血时,我就已经体会到了您们的温暖和关怀。” 有的学生讲您们的帮助,让我看到了您们对于我们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的关心,让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

学生最需要的并不是钱物,我们有些人贫困的同学存在封闭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导致我们贫困生将自己的心灵世界与外界隔离,自怨自艾甚至怨天尤人,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健康,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我们贫困生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教师在精神上的关心。现在我们的帮扶活动,会给贫困学生带来很多的安慰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

有我们的帮助,他们面对贫困,不会自卑,我们的关爱将会抚平他们曾经的伤痛,我们坚信:“生命,因坚强而美丽;生命,因爱而阳光!只要永不言弃,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向他们提供帮助,相信他们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更可喜的是他们学会了感恩,他们写了感谢信。

2、社会各界的认同

我们的帮扶活动得到了学院领导的认可,我们的帮扶活动在贵州财经学院第251期新闻中播出;同时也得到安顺市关岭自治县的政府领导赞赏,安顺市关岭自治县宣传部部长皮颖芳亲自打电话向我们的班主任吴老师致谢;并且我们的帮扶活动在当地的老百姓心中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我们活动产生了良性的社会效应。

3、活动的社会意义——“扶贫济困”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震器”。

弱势群体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社会安全风险最易在社会承受力最低的弱势群体身上爆发。如果我们不能在消除社会绝对贫困的同时,逐步缩小贫富差距,那么,弱势群体边缘化和贫困化的生存状态,容易使他们产生相对被剥夺感和对抗情绪,从而使得这一队伍中蕴藏着巨大的社会安全风险隐患。救助弱势群体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反映社会文明和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个弱势群体得到保障的社会,才是一个稳定、协调发展的社会。民生问题不解决,社会不会安宁。而民生问题的解决又离不开“扶贫济困”的投入。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体的生活,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生命,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扶贫济困”。人与人应当是平等的。不平则鸣。落差拉大,必然带来高低之间的张力加大。社会张力加大是社会冲突的前兆。因此,各国都很着力缩小城乡间、地区间、阶层间的收入差距。二十多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在拉大。邓小平在1993年9月16日指出:“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慈善机制灵活,是化解矛盾的轻骑。“春江水暖鸭先知”。慈善是社会的触觉。在社会矛盾处于萌芽状态时,“扶贫济困”往往会首先觉察到,并能贴近需求提供救助。社会学家邓伟志说:“一次救助胜过三天三夜的规劝。一次救助加上三天三夜的规劝,胜过八天八夜的说教”。所以说,“扶贫济困”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震器”。我们实施“扶贫济困”活动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活动的下一步打算

1、继续发展壮大“扶贫济困”事业,尽力帮助我们能帮助又需要帮助的人。

2、实施“一帮一”、“多帮一”方案,固定帮助未来对社会有用而又急需帮助的贫困学生。

3、坚持贯彻贵州财经学院mba的培养目标“品格高尚、关注贫困、负重致远”。为国家、为社会尽我们的微薄之力。

总之,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经济日益发达而贫富悬殊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我们经济学专业的学子应该从研究减少贫富悬殊的有效途径作手,多关心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我们应有的力量。篇五:湖光社区帮扶情况汇报

湖光社区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桂林街道湖光社区位于风景秀丽的长春南湖之滨,辖区面积0.24平方公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文地理条件优越。区内科研院所,学校及商业企业繁华覆盖。常住居民共有2268户,6652人。社区现有党员79人。退休人员487人,其中离退休干部12人。长春应化所,光机所,省外贸等家属区所含其中。居民知识层次高,文化素质好,邻里之间和谐相处。和谐文化,和谐社区环境基本形成。

湖光社区根据上级“三帮扶”工作相关要求,在省、市“三帮扶”专家服务队的帮助下,结合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平台,以行政推动,居民互助,志愿主动,支部指导的指导思想行之有效的开展“三帮扶”工作。初显效果,受到上级机关的肯定。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心组织,确保帮扶对象的准确性

省委部署在全社会开展“三帮扶”工作启动以来,社区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在第一时间对辖区内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进行认真的调查摸底,共建立起4名困难党员、6名困难群众档案,有效地保证帮扶工作的开展。

二、充分调动,凸显帮扶工作典型

我社区充分调动离退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动他们的余热,对辖区内困难党员、困难群众进行帮扶。大家开展形式各异的帮扶活动,凸显出许多典型事迹。

(一)百姓心中的多面老书记于宝明

于宝明同志退休前是长春市政府的一名老干部。退休后74岁高龄的于宝明同志一直坚持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协助社区党委开展帮扶工作。充分发挥退休人员,退休党员,退岗不退业,老有爱心,老有信心,老有忠心,让百姓放心,是我们湖光社区百姓心中的多面书记。

1、楼栋书记 2008年市委组织部要求各社区党组织成立楼栋党支部,湖光社区党委结合社区实际成立楼栋党支部,党支部就设在于宝明老人的家里,在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推选下,它担任了支部书记,并把以他家为中心的9栋居民楼内居住的党员吸纳进党支部,分成3个党小组,分别选出身体好、有热情、有责任感、有能力的党员担任小组长。在老伴的支持下,于书记一边组织开展走访党员,一边以自家单元为试点,在楼道内宣传环保、科普、治安、防火、防盗、绿化、交通、国防知识的宣传。他住的单元共计12户居民,在他的带动下大家都能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2、扫雪书记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于书记不畏严寒,将近80岁的高龄带领大家扫雪,五年如一日。五年前,于书记来到我们社区,下雪了,没有人清扫,很多老人出行非常不便,出入的车辆因积雪也看不清路况,存在着极大地安全隐患,于书记看到这些记在心里。第二年刚开始下雪,他顾不上吃饭,拿着扫把第一个出来扫雪,将近80岁的他虽然扫起来很吃力,但还是坚持把院子里的雪都清扫干净了,从那以后,在于书记的带动下,院子里扫雪的人越来越多了,不仅有赋闲在家的老人,更有年轻力壮的年轻人,遇上周末还有孩子们,大家一边扫雪一边谈笑,真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在于书记的感召下,有一位叫李家乃的老人已经70岁了,患胰腺癌5年,也加入了扫雪的队伍,不仅仅小区里的雪,还一直从小区门口扫到南湖湖心岛,为那些在南湖锻炼身体的人们提供了出行的方便。

3、种花书记

于书记居住的小区是个老楼,没有物业管理,也没有人养花种草,院子里光秃秃的,看到这种情况,他发动支部党员将院子里的砖起下来,在砖缝中撒上花草种子,再把砖铺上,下雨了,他把多余的水清走,旱了,就从自己家里

提水浇花浇草,自己除杂草,搭花架,忙的不亦乐乎,于书记带领支部党员平均每天花在这件事上的时间就有2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夏天到了,人们看到了满园盛开的鲜花,满眼的绿草,大家都说于书记是小院的功臣,他自己却说这只是为了让小区有个好的环境,能让大家回到家里就能感受到美丽,更爱我们这个大家庭。

4、爱管闲事的书记

于书记居住的小区开车的人较多,院子里和院周围的空地经常有汽车停放,可是并没有人来管理这些车辆,院里院外的方砖地、下水井盖甚至下水管道经常被这些无序停放的车辆轧坏,于书记组织党员志愿者以及周围商户一起来管理这些停放的车辆,让本楼居民平时留心,只要看见有车停在井盖、方砖上就找到车主让他开走,并告诉车主要将车停在路边停车位,以保障安全。刚开始,有些车主不理解他们的做法,也不听他们的指挥,还是乱停乱放,于书记就多做这些车主的思想工作,给他们讲道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车停的有序了,方砖、井盖也不坏了,减少了很多损失。因为劝停车这事,于书记还曾被一位车主误认为是他扎坏了车胎,在经过派出所调查和社区领导的细致工作后,这位车主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真诚的向于书记道歉,并主动帮助维护停车秩序,面对这样的事情,于书记说只要是为老百姓好,为大家办好事,被人误解也没什么,党组织和群众会还我清白的。

5、温暖书记

春天的时候,于书记带领党支部成员在党员绿化园种下几颗丝瓜,丝瓜苗在大家精心的照料下,结出了又大又绿的丝瓜,于书记把丝瓜摘下来,用红纸精心包好,送给了小区里几个八十多岁的老党员,老人们收到丝瓜有的说:这是绿色丝瓜,我吃了还能长寿,也有的说:能吃到这么好的丝瓜,真要感谢党支部的关心啊,党还能想着我们这些老人。送丝瓜的事虽小,却彰显出老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体现了党的温暖。 在社区里有一位老人牵着狗去捡破烂,被大家称作“狗奶奶”,每天在小区里溜达,把看到的大事小事都反映到于书记那里,谁家漏水了,谁家管道坏了,邻里之间谁和谁有矛盾了等等,大家都说她爱管闲事,但是于书记并没有把这些当做闲事,而是一件件细心的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就带领党支部成员配合社区共同解决,一件件的小事感动了社区的群众,让大家无时无刻地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二)拓宽帮扶领域,注重精神食粮

董文荣,1956年出生,曾在市物回公司担任领导职务,1989年被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在经济改革大潮中,企业改制并轨,她离开了自己奋斗了33年的工作岗位,下岗了。当时家里孩子要上高中,丈夫也下了岗,全家没有了生活来源,三口人的生活都是问题,孩子的学费更是难上加难。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找到了社区党组织,说明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党组织鼓励它自谋职业,知道她以前在商店工作过,有经营方面的经验,婆婆有房子,于是在亲属们的帮助下,在社区党组织的关心下,她的食杂店开业了,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信誉,食杂店的生意很好,每天都有50—100元的收入,一个月下来收入近1500元,比上班时的工资高出近一倍,全家的生活得到了好转,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自己条件好了,她没忘记是党组织帮助了她,更没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她主动加入社区志愿者协会,经常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在发现社区有些网吧经常有未成年人出入的时候,她就在自己的食杂店门前安放了桌椅,组织未成年人在休息时下象棋、读书,并自己掏钱为孩子们买学习用品。社区举办象棋比赛,她就鼓励孩子们参加,孩子们在玩中找到了乐趣,告别了网吧,社区孩子们的家长非常感谢董文荣同志,是她的爱心和责任心让孩子们重新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家长们也可以安心在单位上班,在小事中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

三、整合资源,确保帮扶工作的长效性

在省“三帮扶”服务队的指导下,社区党组织深入研究,总结帮扶工作的典型经验,周密计划,不断拓宽帮扶渠道,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

1、社区党委领导组织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原来帮扶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三帮扶”活动,送温暖,献爱心,建立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2、社区党委在省“三帮扶” 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下,组织社区有创业愿望的群体开理想创业探讨会,靠自身打开创业思路,专家指导,科学、实际、量体、有序、有效的方法,结合行政推动,群众互助,发展就业、创业。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达到和谐、稳定、文明的新社区标准。

3、元旦、春节社区党组织组织党员、群众、退休人员献爱心,助困活动,很多党员、群众、退休人员积极捐款、捐物,在社区党组织和“三帮扶”专家服务队的共同组织下,为社区内4名困难党员,6名特困群众送去了节日用品和慰问金。使授慰群体深感社会的温暖,爱心的真诚。真正体现胡锦涛总书记所倡导的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文明社区而流泪。

4、以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进社区服务承诺为重点,建立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帮扶工作体系,积极开展帮扶工作。

5、充分利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社区这一有利条件,加大服务民生力量。

6、充分利用辖区有效资源,借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代表大会为契机,结合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五有一创”工程,加强社区文化基地建设,提高社区干部综合素质,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就业、教育、文化、医疗、救助、家政、法律等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建成良好、有序的和谐社区,使“三帮扶“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篇: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总结报告

成都心家园“心成长”青少年社区发展项目年度报告

(2012年7-12月) (此报告由社区社会工作者撰写,提交给有关社区、主管部门及社工机构,用于总结年度在此社区推行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情况,并计划下一季度的工作重点及方向;转用请注明出处,否则侵权必究。) 总结日期:2012年12月11日 社区名称:成都市锦江区皇经嘉苑社区 社区人数:约4155人

服务年期:2012年7月1日——2012年12月31日(6个月) 项目主管:马淑华

社工姓名:刘德梅 、龚熤杉

一、项目名称:“心成长”青少年社区发展项目

二、组织机构:

成都心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Chengdu Spirit Home Social Work Service Center ),是5·12地震后长期坚持为灾区服务的志愿者自发结合组成的民间公益团队,主要从事心理援助、社区服务、培训教育、助学帮困等工作。团队成员充满激情,具执行力和创造力。从地震后到现在一直在灾区多所学校和多个社区坚持开展专业社工服务,并在成都市区相关社区专业化运作社会服务项目,有较丰富的相关领域实际经验,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资源整合能力。“成都心家园”长期规范化、专业化的工作得到社会和政府部门认可。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社工杂志、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成都日报和海外国际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了“心家园”的事迹。中心于2011年4月13日在成都市民政局正式注册登记为非营利性民办非企业单位。成都心家园志愿服务队为共青团成都市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直属服务队。2012年荣获“全国先进民办社工服务机构”,第五届“四川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

本机构使命旨在关爱弱势群体,为有需求的妇女、儿童和老人提供精神抚慰和生活帮助。秉承“给心一个温暖的家”的组织愿景,我们坚持“用心做事,快

1

乐做人”。本机构的特色在于专业NGO与志愿团队服务相结合,发展本地领袖、把接受服务的对象发展为志愿者,由点到面,少变多,带动社区的内在的变化。 成都心家园博客欢迎您:

http://blog.sina.com.cn/xinjiayuan512 邮箱:Xinjiayuan512@163.com

三、项目背景:

青少年肩负着将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随着城市社区的发展,在社区内开展教育和青少年成长活动能有机结合学校和家庭,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精神文化、教育学习等需求。

锦江区的学校教育在全市一直保持领先,社区教育也在锦江区社会创新的大潮下得到了良好的推进。根据调查发现,锦江区的保障住房小区有大量留守青少年,而保障房社区的公共资源整合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成都心家园将依托社工、义工和专业心理咨询师团队的力量,开展适合保障住房社区青少年有益的活动,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活动,并为其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青少年的能力素质,丰富他们校外生活,帮助其成长。

四、项目愿景:

总目标:协助改善锦江区皇经嘉苑社区人际关系与家庭关系和青少年成长环境, 达成每一个社区家庭的“孩子全面成长、家庭幸福和睦”的心愿,进一步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推动社区和睦、社会和谐。 具体目标:

1、 促进农村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更客观的看待社会;

2、 帮助学习不得法的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3、 根据社区青少年的兴趣和需求,开展适合社区青少年儿童有益的活动,鼓励 他们参与社区活动,为其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青少年的能力素质,丰 富他们校外生活,帮助其成长;

4、 通过社区项目帮助有需求的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2

5、 建立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校外辅导站。

五、项目内容:

项目相关活动主要围绕保障房社区中青少年儿童群体开展,并将发掘并运用正式与非正式的小区资源,推动小区居民互相帮助、邻里守望相助,在自助助人中,提升居民整体生活质量。

工作主要模式是“社会工作+心理辅导”、“社工+义工”两工联动的模式。 项目实施地:成都市锦江区皇经楼村3 组(经天西路69 号)皇经嘉苑小区;针对学生群体(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群体)设计的特色活动有“心家园青少年成长俱乐部”,通过“心家园青少年成长俱乐部”活动的开展,对特殊群体(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留守青少年儿童)实行一种全新的精神层面的关爱模式,促进和谐社区的构建。根据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具体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成长的小组活动、开发与实施,总结方法、途径,形成特色,组织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参与青少年成长俱乐部,以此为突破口,深入家庭,努力为社区居民营造相互关爱的温暖环境,使社区居民与青少年儿童互动,结成社区内联网,促进社区居民参与意识的提高,倡导社区邻里关爱的氛围,促进社区融合,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助互助的社区共同体。通过“心家园心成长”系列活动,对社区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学业辅导、注意力训练和汇报演出,在训练时注重鼓励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展示、互相帮助;充分利用夏令营课间和课后的时间有意识的引导社区参与夏令营的中、小学的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成长、学会适应;通过专门组织团体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们从中体会和提高交流沟通、团体协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

六、项目开展情况:

(一) 工作概述

1、社区概述

成都市锦江区皇经嘉苑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皇经楼村3组(经天西路69 号),四至大体范围:东至规划道路;西至规划道路;南至三环路;北至规划道路。具体位于成都市琉璃立交侧,紧邻三环路。社区始建于2010年4月。是政府出于帮

3

助城市中住房困难的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的目的而建立的保障性小区。该小区融合了来自城市各个角落,各个社区的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成员,并且以经济适用房住户为主,同时拥有少部分廉租房居民。总建筑面积约130854 平方米,住宅总套数1576 套,廉租住房套数有200 套,约有居民440人,经适房套数共1376 套,约有居民3715人。总人口4100人左右,1576户左右。

小区未成年人口情况:男性未成年人有357人,女性340人,共有697人,比例相等。住在经济适用房的未成年人有649人,住在廉租房中的未成年人有48人,经济适用房中的未成年人远大于廉租房中的。0-14岁儿童有553人,廉租房中共有24人,经济适用房中有529人;15-18岁青少年有144人,廉租房的有24人,经济适用房有120人,0-14岁儿童约占未成年人80%。

小区环境优美,绿化面积广阔,公共设施齐全。包括小区活动室、“心家园 心成长”助力站青少年活动中心、志愿者之家、小区便民卫生服务站等;小区内设有公共健身器材、凉亭等。绿化地带较为集中便于老年人饭后散步;健身器材齐全,内容多样;建有较大的地下停车场;社区内铺设的盲道和部分行路标示比较规范准确公共建设完备。小区外围生活服务资源丰富,有舞东风超市、红旗连锁超市、法律事务所、小型便民门市等。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市中心、社区周边城镇很近,交通便利,利于居民出行。 需求评估

“皇经嘉苑”小区上千户当中,人户分离占到95.32%。人户分离是普遍现象,教育助学金等补助的发放以及《残疾证》、《准生证》、《就业失业登记证》等证件的办理,均需由户籍地街道办事处、社区具体负责承办。由于人户分离,户籍地社区未能经常性入户调查并进行跟踪管理,加之信息互动不畅,造成管理“脱节”。居住地社区普遍认为保障对象户籍不在本辖区,不属于其管辖范围。加之来自不同社区的保障对象在同一社区集中居住,使社区工作压力加大,而人财物却未予以保障,因此,居住地社区不愿主动接手管理。加之由于社会资源分配的区域性差异,使保障对象担心原享有的政策福利不能持续,或者考虑子女上学等客观因素,往往不愿意迁移户籍。社区内购买经适房以中年家庭居多,有青少年的家庭

4

不少,但以上这些问题和因素造成社区内大量的青少年未能享受到应有的教育和服务。因此,根据社区受益群体需求,设计本青少年社区发展项目。

服务中心简介

“心家园 心成长”助力站成立于2012年7月初,于成都市心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点服务。中心占地面积约30平米,设有图书一角、办公区域、青少年活动片区,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到目前为止有两名专业社会工作者,一名实习生,一支大约二十人的社区青少年志愿者队伍、和一支10人左右的社区老年志愿者团队。

活动情况汇报:

2012年7月21日:开展机构督导会议。会议对中心的运行情况作了的分享、项目前期中心工作重心的探讨、专业技巧上的请教等。

2012年7月24日社区户外羽毛球比赛,参与青少年和社区居民大概50位,孩子们很喜欢,社区老人也加入到跳绳中,而且自觉的充当其自愿者,维护现场,协助社工开展活动。

2012年7月28日:“亲子手牵手,社区心连心”——健康户外活动,参与人数45人。以亲子家庭为主,带动居民参与积极性,促进社区居民间、居民与社工、亲子间的信任良好关系。

2012年8月24日:欢乐全民趣味运动会,参与人数120人左右。丰富社区青少年暑假生活,为本社区青少年构建更加更广阔的交际平台,并以青少年活动为平台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的社区氛围,增加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

2012 年9月27日:“庆中秋·迎国庆”精彩坝坝电影,直接参与人数150人左右。在中秋、国庆双节到来之际创造和谐欢乐的社区氛围;激发社区居民的爱国情怀;增强社区居民间的凝聚力、对社区的归属感。

2012年10月22日:开展机构督导培训。会议对中心的运行情况作了的分享、十月中心工作重心的探讨、专业技巧上的请教等。

5

2012年10月25日:“暖巢人家,岁岁重阳”活动,参与人数150人左右。本次活动是用“晚会”形式进行的,以节目表演和社工游戏表演为主要内容,带动居民参与积极性,促进社区居民间、居民与社工信任良好关系,并且也通过社工游戏增进了亲子家庭的亲密关系。

2012年10月28日:“一同成长”家长讲座——《现在我们应该怎样做家长》; 参与家庭30户左右。讲座聘请了教育专家为家长讲解儿童成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帮助家长成长为优秀的老爸老妈。

2012年11月24日:链接成都市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队的人员到社区开展大型社区活动——社区减防灾知识讲座与演练,参与活动的社区居民有50人(含青少年)左右。

2012年11月29日:成都心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11月督导会议。

2012年12月23日:“幼儿成长联谊会”。参与家庭10个。与爱达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开展,展示前期学龄前与社区幼儿活动成果,搭建家长沟通平台,为后期发动社区家长自我管理、自我参与理念建立基础。

2012年12月29日:“辞旧迎新庆元旦 缤纷活动贺新年”之冬季运动。参与人数在300人以上。寒冷的岁末一场别开生面的全民互动带给居民彼此的温暖,老人、小孩都玩儿得乐此不彼,很开心,小小礼物给了居民新一年的祝福,愿彼此幸福!

小组活动:

音乐小组、美工小组、信息技术小组各两期,一个月为一期,每周1次。共开展24次,每次小组参与人数8—12人左右。

生命教育小组活动8次,每次小组参与人数5—8人。

天使小志愿者活动,12次,7月每周2次,八月每周1次,时长2个月,并在继续进行。每月大型活动和亲子活动中,我们的社区老年志愿者和青少年志愿者都参与了其中。

“童心·同心”儿童成长小组两期,每期四次。每次分为两个分小组,每组人数在6到13人不等。共开展了16次小组活动。

6

老爸老妈团”家长沙龙——亲子手工活动5次。每次参与家庭在5到7组左右。 个案及个案咨询:

个案家访,3次,单独交流2次,九月中旬自然结案。

个案咨询并记录6个。 常规服务:

1、“主题早读会”,7—8月,每天早上9:00—10:00,一个小时;

2、自由活动时间:7—8月,每天上午10:00—11:30和每天下午14:00—15:00和17:00—17:30。9—12月,每天上午10:00—10:30下午14:00—16:00。

3、“四点半学校”课业辅导,下午16:00—18:30,2—3个小时。

4、“学龄前儿童成长活动” ,每天上午10:30—11:30。 其他:

驻点服务社工外出培训和参与项目相关会议:5次

接待:共22次。

七、效果评估:

从2012年7月5日到2012年12月31日。开展大型社区活动8次,机构督导会议6次,小组活动65次。接待来自各个地区、各个阶层、各个组织的领导和参与人员22次以上(见附表)。

七八月每天中心人流量约40—45人次;9月以后每天中心人流量约30—35人次,月人流量为800人次左右;年度人流量4224人次左右(一周五天,每天35人次算起,不含参观人员和其他)。

小组活动和大型社区活动直接服务人数1575人以上。个案和个案咨询直接服务7人,不包括对其家庭和社区社会人群的间接服务和影响。

效果评估通过随机访谈法、资料收集与分析、问卷法、观察法、活动参与人数和活动反馈以及其他多种多样的社会工作方法进行:

7

随着项目的进程,活动的开展,逐步带给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青少年改变。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关系,逐渐增强社区青少年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将陌生社区转变为熟人社区。通过每个月的大型社区活动、节假日联谊活动等,促进文化团队的规范化自我管理和有序化自我发展。并且协助青少年在游戏互动中发展新的人际关系,获得价值感,增进社会能力建设。

在每天、每周的各色专业社会工作小组活动的开展中,逐步发掘并运用正是和非正式的社区资源,推动了社区居民互帮互助、邻里守望互动。组建了我们自己的社区青少年志愿者团队——天使小志愿团队,通过家访等服务形式,走进社区,走进孩子的内心,从而建立了良好的专业服务关系。

在社区中树立了良好的志愿精神,促进了社区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在助人自助中,提升居民整体生活质量。并在随着工作的进展,我们还从中发动了一批社区骨干老人参与本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利用同老年人容易沟通的优势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

八、项目感受及经验:

项目进入社区时间正好为暑假初期,通过陌生人拜访,社区走访,观察法进行了前期需求调研,以暑假兴趣小组活动吸引了社区很多青少年,但多为十二岁以下青少年;为接触、了解、以及宣传项目进入社区我们开始针对10到16岁较高龄段青少年进行家访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反映,大多数12岁以上青少年基本在家上网、睡觉和看书、上辅导班,忙于补习和课业,初期很难吸引这一部分青少年下来,所以在七八月项目工作重心以3到12岁青少年为中心开展活动,并且借助这一部分服务对象与社区居民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也很好的进行了项目和服务宣传,并且组建了社区自己的一支青少年志愿者团队和老年志愿者团队,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随着九月份社区青少年开学,工作重心以0到6岁学龄前儿童为主,尤其是0到3岁的幼儿结合早教内容,满足社区居民前期一直提出需要针对他们进行服务的需求。在常规化的学龄前儿童成长服务活动中,社工以引导者的角色介入,培

8

养幼儿社会发展性行为习惯为主,辅助贯穿家长骨干的培养,社工逐步退出主导服务内容,让家长们积极参与、自我管理、服务大家的意识,这也紧扣项目:增进社区邻里关爱的氛围,促进社区融合,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助互助的社区共同体主旨。

而6岁以上的青少年我们以“四点半学校”、每周六的专业小组活动、以及个案和个案咨询为主,在他们繁重的课业压力的空隙,服务他们,缓解压力,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城市社区青少年和农村社区青少年社工以及学校社工的对比:

城市社区青少年以学业压力为主,补习班、辅导班、兴趣班很多,所以社区社工针对其服务的时间比较少,基本集中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段,而且介入社区的时候不能单单以青少年为对象,潜在的还有其家长和家庭环境的需求调研,如果忽略了家长这一部分工作,在后期活动的开展中很难从学业压力中“解救”出青少年,参与活动。随着项目的深入,高龄段青少年会以聊天的方式寻求其压力的释放、青春期问题的解答等,这就产生了个案衍生出来的个案咨询等服务方式。 在零散的服务时间里、服务空间狭小、工作和活动地点未明确分开的现状下,很好的弥补了高龄段青少年的需求。

农村社区青少年以留守为主,亲情、家庭的情感上空缺是他们的主要需求,学习压力次之。在活动的设计更多的是情感的弥补。

学校社工的最大优点是青少年的需求能很集中的表现出来,而且服务时间较社区青少年相对集中和密集。服务效果的产出明显和及时。

九、面临困难及对策:

1、场地问题。没有独立的个案、小组活动室。一个房间既包含办公区域、图书区域、小组活动区域、自由活动区域、物资储藏区域等,在各色活动开展上存在一定的场地问题。但是通过一定的分区角,有意识引导幼儿和青少年在活动中在划定区域里互动,或者分时间段提供不同的服务,比如每周二到周五上午属于学龄前儿童活动的开展,每天两点到四点属于专业活动的开展,四点到六点属于半

9

封闭式课业辅导时间段。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此困难。

2、社工服务时间与服务对象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异。项目以社区青少年服务对象为主导,一到星期五全天,他们基本在学校,只有放学时间段和周末,以及寒暑假时间。针对此,社工调整服务时间段,比如下午六七点下班;主要活动放在周末;充分利用寒暑假这样的长段时间等,或者利用青少年零散休息时间,比如放学后的“四点半学校”,主动寻求压力缓解的个案咨询等,满足、服务社区青少年需求。另外,通过拓展活动深度,也能很好的为城市社区青少年进行服务。

3、活动深度的拓展。寻求督导和同工支持,扩展思路,有效设计、开展活动。

成都心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皇经嘉苑站点

2012年12月12日

附年度接待统计表:

201

2年接待单位汇总

——7月到12月

7月18日:成都市房管局汤科长来访

7月19日:迅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3名工作人员来心家园成长助力站参观 7月26日:房管局汤科长协同成都团市委颜明部长来中心考察 7月27日:房管局的相关人员来中心参观 8月2日:崇州领导来中心参观

8月13日:四川尚明公益发展研究中心工作者齐先熊到中心针对机构内团队建设、

10

专业价值和理论的融合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8月15日:广元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来中心进行参观 8月23日:成都电视台来中心采访

8月24日: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社区发展中心主任乔栋来中心参访 8月27日: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的高校志愿者团队来中心参观、交流和学习,共20余人

8月28日:成都市团省委权益部工作人员来中心考察工作 8月31日:成都市团省委权益部3名工作人员来中心考察工作

9月5日:接待来自成都理工大学的教授和市人大代表组成的参观团、自贡房管局团队来访、成都市锦江区基金会工作人员到访中心

9月6日:武汉市房管局团队来中心参访、成都市团委权益部工作人员到中心视察工作

9月7日:接待了来自四川省各地(市)州团委副书记、权益部长、综治办负责人等组成的参观团队,参观人数60人左右

9月19日:新华社两名记者到社区采访、参观助力站 9月25日:房管局到机构来参观

10月11日:接待来自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的参观

11月4日:接待了来自北京住房建筑部的张雪勤司长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助力站参观

11月6日:接待来至安徽、河北、浙江等12个省市建设厅、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等领导组成的学习考察参观团队到助力站参观,参观人数150人左右

11月19日:接待了来自共青团成都市委党组成员刁元员、权益部主持工作副部长刘洪江,天津市滨海新区团委副书记卢盈等一行9人组成的参观团来访 11月21日:接待了来至金堂房管局到助力站参观

注: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接待各省各地各级领导二十二次。

11

第四篇:如何做好社区社会组织工作

如何做好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与管理工作

近期,突然觉得社区社会组织的话题变得十分的火热。不仅是政府在讨论这个问题,甚至居民都开始关心北京社区社会组织的建设,这与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居民的精神文明水准日益提高密切相关。

社区社会组织与一般的社会组织不同,它的地域性更强而且规模相对更小。本次的研讨会,听取了很多前辈和专家的发言,学习了很多。在这里,提出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以求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的更好更快发展。

一、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政府经费逐年投入有一定差距。目前,大部分社区社会组织基本没有固定的经费投入,而且社区工作自筹经费十分有限,也抑制了社区为民服务的范围,影响了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更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

2、社区发展不平衡,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社区办公条件虽有改善,但社区活动用房严重不足,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开展较大的活动往往受到限制。影响了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

3、社区社会组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社区的社区组织大多数为社区内的中老年人,年轻人较少,因此根据我国教育水平,大多数社会组织成员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二是社区服务项目较少,难以对居民群众形成吸引力。

二、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1、加大宣传,进一步提高对建设社区社会组织重要性的认识。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医疗环境的改善,居民平均寿命越来越高,因此,社区内老年人群逐渐增多,。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社会组织年轻化是更好更快发展的前提

2、加强领导,逐步建立良好的社区社会组织机制。社区社会组织建设是一项繁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要切实加强社区居委会对社区社会组织改制的领导,认真研究解决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整合社区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赋予社区社会组织一定的自主权、协管权、监督权,为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3、加强管理,进一步优化社区社会组织的力量。一是要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人员素质,鼓励有特长的居民加入行列当中,改善社区社会组织人员的结构。二是要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每年至少一次的集中培训,适当地聘请一些专业人士讲课等。

4、理清社区资源,实行资源共享。搞好社区与驻区单位的关系,实行资源共享,是双赢的项目。这样也能减轻社区的行政负担,为和谐建设的顺利推进创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浅薄讲解,不足之处,希望领导和各位同事指正。

第五篇:**社区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方案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精神要求,为了有效地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的工作目标。特提出**社区治安重点整治方案如下:

一、加强领导,集中整治

为切实加强建设和谐平安**社区工作,社区党总支成立了“治安重点整治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社区民警***担任副组长,成员由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社区民警、综治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排查重点整治日常工作,对社区的入室盗窃、盗窃电动车等多发性案件进行认真的研究,制定整治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

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通过治安重点整治工作,着力解决辖区突发性治安与稳定问题。一是对本辖区治安较差的路段开展集中整治,主要以打击路面抢,盗窃电动车和入室盗窃三类可防性案件;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整治,二是安全防范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保安队伍健全并发挥作用。辖区实现了社会安全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整治重点

经社区民警、社区书记、巡逻队、社区中心户长等共同进行认真摸底排查,针对摸排重点,尽快解决突出问题,确

保重点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四、强化措施

1、加强宣传

(1)召开重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由社区党总支书记***主持,如何开展整治乱点活动,治安整治的意义和作用等等,使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和谐平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2)利用各社区的宣传栏,出专刊、挂横幅、贴标语大力宣传治安问题重点整治工作。

(3)辖区内的义务消防员带上小喇叭,佩带袖标,在辖区内宣传。

2、采取措施

(1)制定我社区重点整治方案,与辖区单位协商出人定点定位蹲守,共同做好盗窃警情,将案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建立了例会制度,每月一次的例会,由社区干部、辖区单位的保安、社区的治安协管员、巡逻队员、中心户长等参加,汇报本月治安整治的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布置下月治安整治的工作任务以及采取的有关措施。

(3)建立了治安整治制度,每月排查,并把排查的内容做好记录。

(4)建立实行责任捆绑制度。

五、工作要求

1.加强对社区治安重点整治工作的领导,明确整治工

作目标责任制,把整治工作每项分解,确保各阶段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进一步加大检查督促和责任制追究工作。

2.建立健全每月重点整治工作情况汇报,并形成制度,定期分析研究不同时期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任务,督促工作的开展。

**社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区体育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社区文明创建工作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