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践性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14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专业实践性教学艺术设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本文就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作了分析,强调实践性教学在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并以平面构成课程为例提出了实践性教学研究。针对艺术设计专业中平面构成课程特点,大胆地提出了在平面构成课程中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思路和方法。

专业实践性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篇1: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实践性教学研究

摘 要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等职业艺术学校中素描的教学呈现出很多问题,学校应该尝试不断加强学生们在设计中的抽象意识,开展素描材料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特丰富的思维、设计意图的表达能力以及非常准备的造型能力。针对这些教学目的,本文首先分析了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接着进一步研究了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目的,最后提出了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字 中等职业学校 艺术设计 素描 实践性教学

创新意味着未来,它将永远是未来不会淘汰的主题之一,然而现在的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体系暂时不能满足社会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求,所以素描教学体系的改革显得越来越重要,当然改革传统的教学体系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教学的所有经验,准确的说应该是对它们的进一步调整、补充以及完善。

一、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研究发现,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模式相对较为传统,教学目标不太明确,学生们严重缺乏创新意识,学生们难以将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我国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都是采用的工艺美术的教学体系,其中包括工业设计专业、产品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和体系与素描基础教学是不大适应的,就连上课老师也过于偏重艺术、感性思维,导致素描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以及培养目标有所偏差。

第二,缺少与素描基础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评价,甚至可以说目前的教学由于沿用的传统的工艺美术教学模式而与艺术设计的理念相差甚远,在所有的艺术设计专业中,素描是最一门最基础的课程,在这之前也有人尝试着把设计素描和绘画素描相比较,但是没有对实际的授课对象的基础水平做出中肯的评价与分析。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人结合素描和具体设计这两个层面进行实践性的教学研究。

第三,学生们普遍表现出专业思想比较模糊的情形,进而对课程缺乏兴趣和热情。正由于老师们对于素描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们慢慢则会形成素描基础与专业内容没多大关系的误区,因此这门基础课程得不到学生和老师的足够重视。

二、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的目的

在造型艺术中,素描是基础课程,不管是绘画方面的专业还是设计方面的,素描都必须得到重视。所以想要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之内掌握素描这门课程,就要求授课老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更要求他们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做到将理论和技巧巧妙的结合起来。

学习素描的直接任务是在画面上处理好空间、形体以及结构之间的关系、增强对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理解和表达能力,这将使学生在未来的创作中,不管是手绘还是电脑工具造型都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与此同时,素描在设计专业中应该算是研究性的课程,这个不是为了成就画师,而更强调观察、思考这个部分,也是“设计素描”的精髓和目标所在。传统的素描比较看重质感、虚实处理等,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以感性的视觉审美为基础。而“设计素描”强调思维的逻辑性、推理性,是一门表达设计意图的专业基础课,它将形象思维融入到了逻辑思维当中,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拓宽造型的表现力。

三、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的思考

(一)做装饰结构素描训练

在装饰结构素描训练时候,我们要选择结构较强的物体,同时要具备有立体转换到平面的构成形态,使其形成有意味的教学形式。也就是学生要理解物体的透视和投影等一些基本规律,利用装饰的要素表现出来,从而达到装饰要素可以通过程序化的绘制方法绘制出来。

(二)思维定式打破

通常我们绘画时往往习惯了一些事物的组合,要想取得一些新的思维方式,我们必须打破我们观察事物的习惯。例如无关联性事物组合,随机放置组合等。就拿素描手法来说,一般同学们总是习惯于单一地用排线条的方式素描,这种方法固然没错,但是有时我们也需要打破思维定式,要尝试着运用多种素描手法。素描的手法是无穷的,可以轻描、划擦等,不同的手法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美感,同学们不能只拘泥于像与不像,要从思想上去考量视觉效果。

(三)打破严格的焦点透视习惯

学生们需要尝试着抛弃常见的透视法则,打破这种习惯,因为学生们必须知道:标准不一定就美观,美观也不一定就很标准。我们不能形成这种思维定势,有时候也需要一些夸张化、平面化甚至扭曲化的处理,从而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感受。

(四)用多种形态表现同一主题的训练

这个要求学会们能够跟随社会的发展充分理解并且能够体现一些现代意识和新颖的观念,根据作品的形式不同做出相应的训练。我们所说的现代意识其实是建立在良好的审美观和充分理解作品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的,能够准确抓住它想要表现的理念,全面品味其所属的艺术风格,最后灵活的采用多种恰当的方法进行表达。在注重理论的同时也要兼顾其技能,力争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学习的灵活性。

(五)将对材质媒介创造性地尝试及综合运用引入到素描的教学中,尽可能地拓展素描创作语言的空间

有可能的话,我们可以在素描的教学中引入材料实践素描这个内容,学生们对各种媒介材料进行各种大胆夸张的尝试并加以灵活的运用,追求材料中的偶然肌理可能会获得材料在表现中的新发现、新突破。

总之,素描是一项基础训练,是一项直接影响学生设计思维和造型能力的基础课程,因此在各个艺术设计专业院校中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而授课的教师也应该大胆尝试新的素描实践性教学模式,建立起一个主体性和表现性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相信这将是中等职业艺术设计类学校专业教育中素描课程急需解决的一项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华;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实践性教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04

[2]李玉华;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2011.08

[3]杨旭;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之我见[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2011.11

作者简介:

彭江(1970—),男,汉族,籍贯:四川中江县人,单位:新疆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作者:彭江

专业实践性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篇2: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个案研究

摘 要:本文就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作了分析,强调实践性教学在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并以平面构成课程为例提出了实践性教学研究。针对艺术设计专业中平面构成课程特点,大胆地提出了在平面构成课程中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独立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 平面构成 实践性教学 教学模式

独立学院是20世纪90年代末产生的一股新的教育力量,是当下高等教育的强有力的补充。但是,在当前高校招生竞争激烈和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新形势下,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紧紧围绕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艺术设计专业是服务性行业,它的特点是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艺术人才,所以,实践性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设计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与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相契合的。

一、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所谓实践性教学,学术界对实践性教学的阐述在《教育大词典》中的解释为:“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有学者指出:“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专业,实践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是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当今的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服务的行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发挥其专业特色,推动社会和设计行业的发展。可是,很多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恰恰就是因为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而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企业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很多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何在?原因是多重的,有来自学校的软硬件,学生自身、社会等原因。然而,学校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载体,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起到了主导作用,因此,在影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众多因素中,学校方面是主因。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走向市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艺术设计的教学更需要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近几年来,很多艺术院校纷纷提倡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人才。那么,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平培养上,更应该走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之路。

二、 平面构成课程的特点

平面构成作为造型训练的一种手法,打破传统的美术设计的具象的描写手法,而是从抽象形态入手,通过点、线、面在二维空间中排列组合,将不同形态的多个元素经过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视觉形象,来体现形式美法则。平构就是以这种造型艺术的训练来培养设计者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它不是设计的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开始进入设计状态的准备过程。构成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模式,指的就是构成是有模式(一些方法和规律)可寻的,而且这个模式是富有弹性的,越会用,越理解,这个弹性就越大。构成作为设计基础,主要在于设计语言和设计思维两方面的训练,首先就是设计者形式感的训练,也就是视觉感知能力,感知能力体现在对视觉和表现形式有敏锐的感觉和构思判断能力,通过构成的学习,我们可以从构成的角度分析理解设计作品,也可以把构成的分析方法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随时在我们的生活中寻找构成的美,如看到黑夜远处的高楼大厦的点点星光,这就是构成的美,看到自然中昆虫身上的花纹,看到一片树叶上的文脉,看到河边的碎石子等等,你也会在生活和自然界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更理解和感受自然界中的美的形式,如果是个有心人,可以多多的收集这样的美,这样就为设计和创意打下基础。这些是视觉感受,形式感的训练,构成除了形式感的训练之外,更重要的目的还是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的训练,让我们有不一样的思维,发散性思维,上面提到的模式,也就是设计的共性的部分,除此之外,重要的是寻找新的设计形态、挖掘新的形式感受、把我们学过的“字”和“词”、“词语”以新的方式呈现和组合起来,形成新的视觉感受,这才是设计创意的开始,这个过程的训练就是设计思维的训练,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和思考,那便不会创造出新的东西。

三、平面构成课程实践性教学思路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通过教师设置的多个具有启发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方式,主动完成任务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教学质量。平面构成注重学生创造思维的开发,运用启发性的教学模式很重要。具体而言,首先是划分任务。教师要按照由总到分的原则,先将总任务划分为分任务,再将分任务细化为一个个具有中等难度的小任务,通过小任务的完成实现分任务和总任务的完成。平面构成的教学中,平面构成的设计应用就是总任务,构成的形式设计就是分任务,而构成的形式是有点、线、面这些设计要素组成的,那么点、线、面的设计就是小任务。每节课所要完成的小任务数量则由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其次是讲解任务。在对任务进行了明确划分之后,教师则要对完成任务所用到各种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比如设计形式就要用到设计法则和形式美法则,就需要教师对形式美的法则进行讲述,使之作为学生完成任务的必备知识。而且在任务划分之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初步的激发,能够高效的完成相关学习。再次是完成任务。讲解完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后,则是任务的完成阶段。根据任务难度的不同,通常有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两种方式,无论是何种方式,也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教师都要对该过程予以全程关注,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最后是任务评价。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肯定和赞扬,能够获得教师和其它同学的鼓励,将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推动力。所以教师的评价要以鼓励和支持为主,对不足之处的指出,也要使用委婉的方式。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使他们的探索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实验性课题教学模式,即为一种通过老师引导,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性课题进行自主学习的新型教育形式。在国外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大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一些艺术院校艺术专业中的课题式实践教学也开始备受关注,实验性课题教学的基本模式是:课题的提出——确定实验目的——实验过程——结论——总结和评价。具体而言,就是老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结合,确定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的课题,再引导学生和示范性的指导,让学生围绕课题目标,开展各项实验的实践过程,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模式,将课程知识点融入在教学课题的各环节里,让学生边做边学,更容易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设计技能,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重在训练与培育学生挖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达到让学生能主动思考的目的。实验性课题教学通常分成以下阶段: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和提出课题阶段,通常由老师进行讲授,让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较为完整、系统的理解。第二阶段,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重点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确定课题的实验目的。第三阶段,构思创意和设计草案阶段,基于学生搜集大量的平面构成在各类设计中应用的资料,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想象课题的相关内容,及时抓住出现在脑海里的创意和想法,用文字写下来或者用草图画下来,之后开展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分别叙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在老师的指引下,对信息进行整合,找出最合适的设计方案。此环节主要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第四阶段,制作完稿和总结学习阶段。

四、总结

平面构成课程是一门艺术设计专业中基础理论课程,它在整个专业的学习中起着“启下”的作用。所谓“启下”是指本课程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共性问题,是应用到专业课学习的全过程。本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较为偏重于抽象的理性思辨,较少涉及到具体的专业设计项目或课题。所以,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改革,加强实践性的一些操作,并适当加强应用实例的分析讲解和实践。通过实用的、有趣的、对不同专业课程有较强针对性的多种应用实例,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也要求授课教师对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特点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罗雅南.新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4(4).

[2]罗亮刚.艺术设计专业课题式教学的探讨[J].文学教育(中),2014(8).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作者:王春霞

专业实践性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篇3: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的教学改革

[摘要]文章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结合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评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重点总结。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 工学结合 课程模式 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郑兴我(1978- ),男,河北泊头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河北 唐山 063020)马秀贤(1979-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河北 唐山 06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2011年度科研规划项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如何根据区域特色调整专业设置及推进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311223)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教学也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适应新时期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在高等职业院校中,课程教学工作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为此,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艺术设计系进行了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指导思想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下简称“16号文”)是中央对改革的重要指导精神。第一是要认真学习,吃透16号文精神,在教学改革中把握好三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认真做好工学结合工作。第二是按照16号文要求进行教学改革,这也是开展“工学结合”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改革目标

依托本地区支柱产业,继续深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创建 “工学结合、产学合一”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企业岗位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来自岗位实际,教学过程贴近岗位实际,教学案例源于岗位实际;进一步提升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水平,把本专业建成优质品牌专业,使其在国内同类艺术设计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

1.根据行业企业需求选取教学内容。根据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本地设计与制作行业,对设计员、制作员等典型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实际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并考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要求,通过归纳、整理,确定其行动领域,并转换为学习领域,按照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学习情境,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课程所选取的每个工作任务中的内容都是企业生产中常用的实用性强的技术,工作内容来自企业,而且伴随企业的发展不断改进,使之能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同时,给予学生可拓展的空间,学生有了完成某个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还可以拓展到其他项目中去应用,为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实施进行整体设计。根据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课程教学中能力培养要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载体进行整合,反复序化教学内容,尽可能地科学设计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实行教、学、做相结合。教学整体设计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依据,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施模式,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将工学结合的思想贯穿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并根据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职业工作过程构建课程学习领域,将工作任务按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依托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按实际工作过程组织和实施教学。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见图1。

(二)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1.按照工作流程组织教学。通过对课程的特点和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企业工艺流程与学校教学流程对应的原则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流程的实施中,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互为补充,对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关键的保障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特点,除了完成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外,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作品展以及自主创业。具体的教学流程实施情况见下表。

2.采用校企双教师共同授课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时学院派1名专任教师,企业派1名兼职教师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授课任务。(1)在授课前,校企双教师共同备课,根据教学大纲,结合现有设备情况,制订新的授课计划,增加生产性实践内容,对理论性太强、岗位实用性较低的内容进行删减,突出实践技能性较强的教学内容。(2)教学实施中,双教师有明确的授课分工:专任教师通过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课程教学内容、分类与绘制步骤,通过图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课程的范畴,并进行校外参观学习的介绍及教学管理;兼职教师负责工艺流程的介绍及绘画方法步骤的示范。(3)在实训环节中,几位同学组成实训小组完成指定的实训任务并完成实训总结。实训的教学方式采用传、帮、带的形式,开始,由企业兼职老师讲解并演示,然后,让同学们自己进行加工,双教师在一旁作指导,通过独立完成生产加工任务,学生能系统地掌握了操作和加工知识。另外,在实训的同时要强调安全知识及安全的重要性,避免事故的发生。(4)课程结束后学生作品进行展览,双教师、学生、企业专家、校内专家共同进行评价,尽量做到公平公证全面地评价。

3.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并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艺术设计思维能力、创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构建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头脑风暴式等教学方法。对于在学院教室与实习工厂难以完成的教学项目,采取参观学习的方式在校外组织教学。开发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使学生在课下能用课件、视频等手段反复学习课程教学内容与相关知识,达到强化学习训练的目的。

(三)创新和建立考评体系

在艺术设计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规范、优化专业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与考评结果的监督检查机制,实施更加灵活的考评制度,实施学生自评、教师考评,企业专家(外考官)考评三位一体的动态考核方式。将实践成果的实际应用效益纳入考核评价的内容之中,保证教学结果考核评价的规范性、灵活性和应用性,对教学过程起到促进和引导的作用。专业教学考核评价标准体系见图2。

(四)优化和深化教学模式

为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将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分为三个专门的实践教学阶段,即走岗实习阶段、贴岗实习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建立和完善艺术设计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学习目标,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负责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顶岗实习与毕业创作同时进行;顶岗实习结束时,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学院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共同填写《校外实习鉴定表》,作为评定学生毕业创作成绩的重要依据。

(五)全面提高教学综合水平

1.提高教师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在课程教学中,将教师的课题研究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能力与课题研究水平,从而内化到艺术设计专业各门专业课程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与教学质量,同时,教师也可在工作室进行技能学习与培训,通过专门的技能培训,丰富教师的职业技能与教学技能,提高课程质量,并且每年均设立课程教学比赛,通过奖励和研讨等形式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

2.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充分发挥基地实训作用,由专兼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走、贴、顶”系统的综合实践与学习,不断强化其职业技能与素养,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产品设计能力,在此基础上,承办省内(市内、校内)技能比赛,如河北省陶瓷艺术大师评选竞赛等,通过搭建此类竞赛平台,开发技能竞赛项目与评判标准,并将学生的产品设计推向市场,转化成市场商品,从而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学生“有知识可学,有项目可做,有成果可享”,真正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3.加强管理,为教学改革提供保障。加强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的组织管理,规范校内生产性实训,制定管理规定、运行办法和考核办法,开发制定实习标准、实训大纲、技能试题库和实训考核标准等;开展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建成保障工学结合要求的实训基地配套管理体系;扩大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工作,充实实践教学设备,在校内专业实习工厂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将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7(10).

[2]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郑兴我 马秀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中心信息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物资电子采购必要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