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二基础写作

2023-02-10

第一篇:汉语言文学二基础写作

写作——汉语言文学专业 - 打印版

写作——汉语言文学专业

写作是作者通过思维运作,凭借语言文字,表达思维成果的一种特殊创造性精神能活动,也就是说写作是把思维、语言、表达联结在一起的一种脑力活动。

就写作活动来看,写作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又不单纯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包含着作者的体验;是一种反应活动,但又不单纯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还包含着作者的创造;是一种创作活动,是作者心智活动的独特硕果。

写作的内容:提高素质、培养能力、掌握规律

第一章 写作准备 第一节 提高素质

一、素质的含义与意义

素质指的是人的先天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发展的条件。 人的素质是指以个体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固的生理、心理特征。其次,要广泛阅读,扩大阅历。写作需要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知识储备越多,阅历越丰富,写起文章来越得心应手。

第三,要勤于内省,严于律己。要注意吸收众家之长,反思自己在写作中的见解、思想认识、写作技巧上的缺点与不足,勇于改正错误,切实提高写作技能。

第二节 培养能力

素质是写作的基础,提高素质中的知识水平是写作的基本条件。知识是从事写作活动的先决条件,而能力则是掌握运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写作任务,使语言物化文字过程的实际技能。

一、写作能力包含的技能

写作能力包括: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稳定性)

一、素质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

二、人的素质是可以稳固在一定的水平上的。

人的素质发展水平:个体拥有的适应、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潜在能动作用的量度。

二、素质的内容

写作人才素质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智能结构方面的素质,二是非智能方面的素质。

(一)智能结构(知识 技能 能力) 知识的获得途径:学历 经历 阅历 学历:在学校受教育所得的资历。

经历:一个人走向社会,独立生活,其间的种种经历和遭遇。

阅历:不仅包括了书本上获得知识,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研究他人的得失,还包括对社会的认识,对社会上各种人的了解,以及个人深入现实的亲身体验。

(二)非智能结构(人的 思想政治品德 兴趣 动机 意志 的一种组合) 导向者 参与者 协调者

1.思想政治品德对写作的导向作用

三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

二、政治观念、信念和态度;

三、人格品质和道德水平 (1)思想素质

思想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体事物的理性认识。思想有正确、错误之分,有先进落后之分,有美好与丑恶之分。 (2)政治素质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同时又为它服务

政治素质主要指的是个人政治信念及其对自己责任、使命的认识与实践的程度。 (3)道德品质素质

道德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品质是指人的品性、品格和个性。

道德品质素质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与倾向。 2.兴趣、动机、意志对写作的协同作用

兴趣: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人的意识中的一种人格化的指向活动,一方面反映着主体对于某种事物或某项工作的特殊喜爱和偏好;另一方面主体表现为轻松愉快地完成某项工作而自愿付出自己的精力。

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原因,常以愿望、兴、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意志指的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往往由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它是人的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三、提高素质的途径:

首先,要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不管是何种文体的文章,都需要有思想深度、广度和力度。

(一)感知能力(目的性、审美性) 感知,即心理学上感觉和知觉的总称。

(二)思维能力(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

思维能力,指的是人们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也是个人的一种心理特征。

抽象思维是指以“抽象”的手段来阐明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类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运用逻辑推演来揭示对象本质与规律,所以又叫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相统一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

形象思维是以“具象”为手段,亦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直接而概括地反映客观世界。它是借助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的一种方式,又叫艺术思维。它用典型的方式进行概括,用形象的材料进行思维,思维的最小单位是形象。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它们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但在理性认识上采取了不同方式:一是抽象显质,一是具象显质,从而达到对事物的本质认识。

形象思维的特征:首先,形象思维始终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其次,想象是形象思维最显著的特点。第三,艺术概括和艺术虚构是形形象思维的主要方式。

灵感思维是指在写作活动中因思想高度集中,情绪极其高涨时因受有关事物的偶然启发,细想顿悟,心胸豁然开朗而突然表现出来的一种创作性思维活动,所以又叫顿悟思维。(迁跃性)

直觉思维是指以感知体验的形式,达到对某一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整体认识与把握的思维过程。科学直觉的终点抛弃了直观对象与具体形态将具体的东西完全转化为抽象的概念,而艺术直觉的终点不仅不放弃直观对象的具体形态,而且充分显示了直观对象的全部丰富性、多样性和内在的深层意蕴。 艺术直觉的特征:整体性: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把握

独创性:艺术直觉的发生,总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

模糊性:艺术直觉所做的审美判断,是以感性形态直接而不自觉地进行的,因而这种审美判断必然是模糊而朦胧的,不具有科学、理想判断的明晰性。 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

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一种认识的上升运动,也是认识的质变过程,二者都是越过逻辑推理过程刹那间达到对事物的本质领悟。

根本区别:

一、直觉是显意识,来去是有踪的;灵感是潜意识,来去是无踪的。

二、直觉指的是对直觉对象的直接认识与判断;灵感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思考中,突然领悟到对另一事物的理解。

三、直觉的产生必须要有外来刺激,灵感的产生不需要外来的刺激,它是作家长期实践,偶然得之的结果。

(三)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指的是运用语言文字写人记事,状物绘景,表情达意的能力。 1.认字蓄词炼句是表达的基础

2.掌握五种表达方式,提高语感能力

写作活动中,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五种基本表达方式。 (1)记叙

记叙是对人物行为活动和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场景的述说和交代的一种表达方法。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叙述的方法:

顺序: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记叙。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和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记叙。

插叙:在记叙主要事件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插入另一有关事件的叙述,插叙完了,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主线进行叙述,就叫插叙。 记叙的类型:

从详略上:概括记叙(浓缩而简约) 具体记叙(细致而详尽)

(五)说明

说明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事物的性质、形状、特点、成因、关系、功用等做科学介绍和解说。 说明的要求:

一、明确说明的目的,把握读者对象的不同要求。

二、要熟悉被说明的事物,防止片面性的解说。

三、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

二、培养能力的根本途径

培养能力的根本途径是亲身参加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和实践生活,任何能力都无从产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又从抽象思维到社会实践,这就是人们认识真理、认识客观事物的辩证途径,也是培养能力的途径。

按线索分:合叙(将各方面情况加以综合进行记叙) 分叙(对同时发生的两件或多件事实进行分别、平列的记叙,即两朵花开,各表一枝)

记叙的特点:记叙最基本最主要的特点在于陈述过程。 记叙的要求: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生动引人 (2)描写

描写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表达对象的特征、状态做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描写的类型:按对象: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按方法:细描白描按角度: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具体又可分为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们生活的客观环境的描写。(作用:渲染气氛,增强真实性;造成特定的情景,深化主题)

细描:运用细致入微的笔触,对人物或事物的特征进行精雕细刻。

白描:用简练而质朴的笔墨,勾勒出描写对象的鲜明生动的形象,传达出其内在精神。 正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而具体描绘,亦即正面展示的方法,又叫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从侧面烘托出所要表现的人物或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又叫间接描写。描写的要求:目的明确、突出特点、具体真切

(三)抒情

抒情是作者在文章中对缩写的人物和事件的深切感受,用浓烈的感情将其倾诉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的方法: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作者在文章里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

间接抒情:作者在写人记事绘晶状物时,将人事景物所唤起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记叙中抒情 描写中抒情 议论中抒情)

抒情的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要有感而发、抒情要具体生动

(四)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价,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和看法。 议论的要素:论题、论点、论据、论证 论题:指作者在文章中论述的中心问题。

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看法、主张和所持态度。(总论点、分论点) 论据:指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与方法。

一、对论证的要求:论证要深入 论证要全面 论证要严密

二、论证的逻辑与方法:(方法:证明与反驳)

证明:正面论述自己的观点,说明它是正确的。又叫立论。

反驳: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从而驳倒对方,树立自己的正确论点。又叫驳论。反驳常见的论证方法(反驳论点 反驳论据 反驳论证等)

(一)多观察、多实践,培养感知能力

(二)多思索、善分析、巧判断,培养思维能力

(三)多写多练,培养表达能力

第三节掌握规律

一、写作规律理论研究的回顾

二、写作的基本规律

(一)客体主体化

(二)主体客体化

(三)主客体文字化

三、掌握写作规律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反映方式

(二)要根据不同文体的性质与特点,运用合乎文体的语言

(三)要对写作的成败得失进行研究与总结

第二章写作过程

具体过程:采集、立意、谋篇、用语、修改 概括:采集——构思——表达

采集:对生活的感知阶段 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即文章的材料问题。(感知外界事物,搜集有关材料,引发写作动机,明确写作目的)

构思:包括立意和谋篇两个重要环节,解决“言之有理”和“言之有序”的问题。也就是文章的主题与结构的问题、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在这个阶段,作者按照写作目的与要求,充分调动想象与思维能力,对采集到的材料进行提炼、加工和改造,初步形成文章的主题,构思文章的布局,孕育文章的雏形。 表述:包括用语和修改两个环节。解决“言之有文”的问题。作者选择适当的表现方式,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头脑中构思的结果具体地呈现出来,使构思阶段形成的文章蓝图,外化为独立于作者头脑之外的书面语言形态。写作训练的方法:

自由训练:不限内容,不拘形式,只要是自己发现的新鲜事物,自己感受到的独特情思,长则几百字,短则两三句,都可以随手记录下来。

系统训练:一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避免随意性。二是要扬长短补短,避免千篇一律。

三是应当循序渐进,相当完整,避免零敲碎打,顾此失彼。四是应当长期坚持,经常执笔,避免一曝十寒,半途而废。

第一节采集

一、采集材料的意义

采集是指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搜集和选取写作材料的活动。

材料是指作者为了写作的需要而从生活中摄取以及写进文章中的一系列生活现象和理论依据。它包括各类文章写作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

素材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零散的原始材料。

题材是指作者从大量素材中经过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而写进作品中的材料,它是构成一部文学作品内容的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人物 情节 环境)

资料是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的材料,它主要是指书面文字材料以及图片音像材料。 采集材料的意义:1.确保言之有物2.触发写作冲动3.促进主题形成4.疏通写作障碍

二、采集材料的要求:

(一)光采博取

(二)定向积累

三、采集材料的途径:观察、调查、阅读

(一)标题和主题的关系

标题不等于主题,但它和主题关系极为密切。 1.直接揭示文章主题2.形象地暗示主题

3.以提问的形式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

4.概括文章内容和写作规范,点出主题赖以产生的基础。5.借题发挥,正题反写,从反面指点文章主题。

(二)标题参与提炼主题

(三)拟制标题的要求:贴切 简明 醒目

第三节谋篇

(一)观察

观察,是人们运用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直接考察的一种活动。 观察的方法:定点观察、移位观察、比较观察

观察的要求:1..要全面 2.要精细 3.要抓特征 4.多思勤记

(二)调查

调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客观事物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研究而获取材料的方法。 调查的方法:(1)开调查会 (2)个别放问 (3)现场查访 (4)问卷调查 调查的要求:(1)选好调查对象 (2)抓住事物本质 (3)坚持实事求是

(三)阅读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智能活动,也是采集材料的主要途径之一。 阅读的方法:(1)博专结合 (2)精粗兼用 (3)快慢相济阅读的要求:(1)要有计划 (2)要有疑问 (3)要有笔记

第二节立意

一、立意的含义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

主题,就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思想。

(一)主题是材料的统帅主题的要求:正确 集中 深刻

(二)材料是主题的支柱材料的要求:真实 典型 新颖

三、主题的形成

(一)从生活经验中萌芽

(二)从调查研究中产生

(三)“意在笔先”

四、主题的提炼

主题的提炼就是对初步形成的主题进行加工完善,开掘深化,以期提取出“最佳主题”的过程。

(一)归纳概括法

归纳概括,就是作者围绕一个问题,一件事情搜集到一大堆材料后,从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出发,经过分析、比较和综合,得出有关事物的一般性的结论。

(二)追根溯源法

追根溯源,是使文章主题深刻直达本质的重要方法。

(三)纵横联系法

纵横联系法,就是不就事论事,而把写作对象放在历史与现实的宏观背景中,通过古往今来、上下左右的联系对比来探求其独特意义和价值的方法。

(四)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是与习惯思维相反的,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要使文章立意新颖,主要有两条途 径:一是材料要新,二是角度要新。

五、主题与标题

一、谋篇的含义

谋篇,就是谋划文章的结构,把文章的各个部分组织成一个严密有序的有机整体。

二、理清思路

思路,就是作者思维过程的路线,是作者从构思成文的写作全过程的思想轨迹。

(一)思路和结构的关系

1.思路是思维活动的路线,是没有表现出来的,它的活动范围是在头脑中,是内在的“路”; 结构是文章形成的路线,是固定在文字上的,是外在的“路”。 2.思路是文章结构的基础,结构是作者思路的表现。

3.文章结构反映思路的结果,是思路的外化形式。思路清晰,表达才可能清楚;思路严密,结构才可能严谨。

文章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作者的思路:

首先,理清思路必须遵循结构基本原则,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而不是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

其次,各类文体均有其自身大体的形式规范,尤其是实用文体,其结构形式比较固定,必须按照约定俗成的结构模式来理清思路。

(二)理清思路的要求1.讲求事物顺序 2.搞好材料梳理 3.注意逻辑关系 4.编制写作提纲

三、选定体裁

体裁,是文章的整体外部表现形式及存在形式。

(一)根据材料特点来选择体裁

一般来说,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真实性、形象性、典型性、新颖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来选择与之相应的体裁。

(二)根据写作意图来选择体裁

不同体裁的文章,其性质作用也是不同的。选择体裁时,必须考虑各类文体的性质作用和自己的写作意图。

(三)根据作者专长来选择体裁

写作是一种个性很强的精神创造活动,不同的作者具有不同的素质修养和语言运用能力。题材的选择也应遵循充分发挥作者优势条件的原则,以便使精神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

四、重视开篇

(一)定好基调

基调,就是贯穿全文的情感倾向和语言色调

第一,要考虑文章的全局第二,要考虑文章的体裁

(二)选好视点

视点,就是作者观察事物的着眼点,运笔行文的着力点。 选择试点的原则:视点要小 视点要近 视点要新

(三)写好开头开头对全文有着控制、引导和领起的作用。

五、谋划结构

(一)关于“起、承、转、合”

起,就是文章的开端;承,就是承接开头加以发挥;转,就是换一个角度去叙述,或换一种方式去论证;合,就是说明事件的结构,指出解决问题的结论。

(二)结构的主要环节

文章的结构有内外之分。内部结构是指文章材料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为线索的贯穿;外部结构是指文章外在存在形式,主要表现为层次的组合。 1.线索要清楚(单线 复线)

线索,就是贯穿在文章中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它是把全部内容材料串联起来的链条,是把文章各部分组成一个严密有序的整体的纽带。 设置线索的方式:(1)以物为线索 (2)以事为线索 (3)以理为线索即改动文章的结构布局。结构的调整包括六个方面: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

根据写作的经验,修改词句,锤炼语言,概括起来,是删、增、理、换四个字。 1.删就是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或语段。

2.增就是适当地加字、词、句,使内容有所扩展。 3.理就是调整词的次序,使语言通顺,表意准确。

4.换就是换个词,换个句子,使原来的语句更合理、更准确、更有力。

应用文体

一、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处理(公务、私事)时经常使用的一种具有(固定或惯用)格式的文体。应用文的特点:实用性、规范性、时限性

2.组合要有序:符合生活规律和认识规律

(1)以时间进程为序 (2)以空间转换为序 (3)以时空交错为序 (4)以材料性质为序

(三)结构的常用技法 1.抑扬法 2.张弛法 3.断续法 4.婉曲法

第四节用语

用语,就是对语言进行精心的选择与运用。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与思想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有人把思想称为“内语言”,它具有开阔性、生动性、流动性、朦胧性的特点。

二、用语的基本要求: 准确 简明 生动 朴实

三、用语应遵循的原则

(一)合乎语法和逻辑

(二)符合文体特点

语体,是指语言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长期形成的体式特征。按照表达方式,可分为:叙述型、描写型、议论型、说明型、实用型五种基本类型。

(三)风格和内容的和谐统一

语言风格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

四、用语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思维训练

(二)精心辨析词句

(三)善于学习借鉴 1.向群众学习语言2.向名家名篇学习语言 3.在实践中摸索学习

第五节修改

一、修改的含义

修改,指的是修改文章的错误观点,使之尽善尽美。

广义的修改指从构思到定稿前对文章的修正,贯穿于写作活动的全过程。

二、修改的重要意义

首先,修改是为了更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

第二,从文章具有广泛社会影响来看,修改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从文章复杂的产生过程来看,也必须重视修改。

三、修改的步骤、范围和方法

(一)修正观点

主题思想与观点不确切的、片面的、模糊的、肤浅的,要进行修改,是文章能正确、鲜明地反映客观规律,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

(二)增删材料

指的是文章材料的改变。

(三)调整结构应用文写作的原则:1.明确读者对象 2.熟悉政策业务 3.理论联系实际

二、应用文写作是渗透与文理科领域中的一门既古老而又新兴的(边缘学科)。

三、甲骨文系古人为占卜而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以甲骨文组成的章句称为(卜辞)。卜辞记录了商代王室中当时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卜辞是我国最早的记录性应用文的原始状态或萌芽状态,稍后的钟鼎文是铸刻在殷周铜器上的铭文,其内容多是歌功颂德,可视为我国赞颂体应用文的最早(雏形)。

四、《尚书》是我国最早一部以应用文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献总集。

五、春秋战国之时,诸侯纷争,(文体)不一。

六、日常应用文按适用范围可划分为:书表类、信电类、礼仪类、契据类、告启类、笔记类。

七、应用文的特点:1.内容表达具体明确。2.具有固定或惯用的文面格式。3.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特定的读者对象。4。具有语言的准确性、纪实性、简明性和规范性。

八、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意义:1.深入进行改革开放的需要2. 适应新技术革命的需要3.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的需要

九、日常应用文:使人们在处理(日常事务)和进行(社会交往)时经常使用的具有(惯用格式)的一种应用文体。

十、日常应用文的特点:1.严格的惯用格式2.特殊的语言要求3.固定的习惯用语4.适应环境的变化 十

一、日常应用文分为:条据类、书信类、告启类、公关礼仪类、笔记记录类

事务文书

事务文书:指公务活动中专为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的文书。

事务文书的种类:计划总结、调查研究、规章制度、会议材料、信息简报、记录凭证

事务文书的特点:1.辅助性。事务文书不是法定的行政公文,它因事而制,没有法定的权威性,但在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任务目的、沟通住处情况、协调规范行动等方向,对行政公文有着必要的辅助作用。2.灵活性。事务文书时机关最常用的一种公务文书,适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灵活方便。

3.指导性。事务文书虽不像行政公文那样具有严肃的权威性和典型的指挥性,却是为了加强管理、处理公务而制发的,必须遵循并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仍然有一定的政策性和指导性。 第一节 计划

计划是对目前和今后一定时期的生产、工作和学习等预先拟定目的、任务、要求、实施方法和步骤的一种文书。作为公务事务文书,它必须是一种书面化的文字材料。 计划的特点:科学的预见性 明确的目的性 实践的可行性 灵活的调整性 计划的写作:计划一般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第二节 总结

一、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实践活动进行回顾、检查和评价,从中找出经验教训,得出规律性认识,以明确今后方向的一种事务文书。

二、总结的特点:行文的报告性 内容的客观性 主观的自觉性 认识的理论性

三、总结的种类:综合性总结 专题性总结

四、总结的写作(怎样才能写好总结):

1.要写好总结,必须充分掌握材料,并对其进行筛选,了解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供经验教训。

2.写作态度实事求是,既不夸大成绩,也不忽略缺点。

3.写作时要从理性出发,把对工作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本质上认识到工作的成败得失,以达到总结的目的。 第三节 简报

一、简报就是简要情况的报道,是机关、团体、单位沟通情况、交流信息所使用的,具有新闻性质的事物文书。

二、简报的特点:简要(文字简明扼要) 真实(承载的信息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不能有任何虚假和差错) 新颖(内容、选材要新) 快捷(及时迅速)

三、简报有独特的报头

应用文书

三、行政公文的作用:1.统一思想 2.组织领导 3.强制约束 4.依据凭借 5.联系沟通 第四节 通知

一、通知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向特定的受文对象告知有关事项的晓谕性公文。 通知的特点:1.适用范围的广泛性 2.文体功用的晓谕性 3.办理事项的时间性 通知的作用:1.知照作用 2.布置工作作用 3.指示作用

二、通知的分类:1.一般性工作通知 2.指示性通知 3.批转性通知 4.会议通知 第五节 通报

一、通报是用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公文。 通报的特点:知照性 针对性 政策性

二、通报的分类:表彰性通报 批评性通报 情况通报 专题通报

通报与通知的区别:通知与通报虽然同属于告知性、指导性的下行文件,都具有告知下级机关某种信息第一节 经济合同

一、经济合同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社团、企业或个人,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

二、经济合同中的“法人”,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成立的或经过国家有关机关登记、批准的社会组织,有独立支配和依法经营管理财产的权利和偿还债务义务,并能以自己的名义在法院或调解仲裁机关起诉应诉。简言之,法人就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三、签订经济合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坚持合法性原则 2.坚持平等互利、等价有偿的原则 3.坚持经济合同内容的真实性、可行性原则 第二节 起诉状

一、起诉状是民事案件的原告人或法定代理人,为维护自己的民事权益就有关民事权利和义务的纠纷,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时所制作使用的一种法律文书,也称为“民事诉状”。

二、起诉状的内容和结构

1.首部 2.请求事项 3.事实与理由 4.结尾 5.附项 第三节 答辩状

一、在诉讼活动中,被告人、被上诉人或申诉人针对原告人、上诉人或申诉人的诉状、上诉状或申诉状的内容,而作出的对诉讼答复和辩护的书状,就叫答辩状。

二、分类:

案件性质:刑事答辩状 民事答辩状

诉讼程序:一审程序中的答辩状 二审程序中的被上诉答辩状

三、答辩状的内容和结构:1.首部 2.答辩理由和答辩意见 3.结尾

行政公文

文书,是各种文字材料的总称,凡是记录信息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只要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即可形成文书,包括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两大类。

公务文书,就是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材料,也包括内部使用的非正式的文字或其他材料。 公文,也称文件,是法定的作者在公务活动中形成并使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

行政公文:广义指一切公务文书;狭义特指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规定的党政机关使用的公务文书,即通常所说的公文。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行政机关公文分为12类13种:(命令、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一、公文的分类:

上行文:有直接上下级组织关系的下级向上级的行文。 平行文:同级或相互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部门间的行文。 下行文:与上行文相反,指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行文。

按秘密等级或阅读范围:绝密件、机密件、秘密件、普通件、公布件 按公文的来源:自制公文 外来公文

二、行政公文的特征:1.政策性与权威性 2.工具性与实用性 3.程式性与时效性 或要求执行某事项、任务。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

(一)内容性质有所不同。通知的内容,可以对某一事项具有直接指导意义,也可以知识一般的事务性的工作部署;而通报要告知的内容往往是对下级的工作带有指导意义的事项,或者要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时才使用。

(二)写法上也有所不同。写通知只要把告知的事项叙说清楚即可;而通报则需叙议结合,以叙为主,辅以精当的分析议论,以强调告知事项的重要性,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三、撰写通报的基本要求:

1.要注意通报内容的典型性 2.要注意事情的准确性 3.要讲求行文的时效性 第六节 报告与请示

一、报告时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或要求的一种陈述性上行公文。

请示是下级机关或业务部门提请上级机关答复疑问、审核或批准某项请求时使用的呈请性上行公文,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

二、报告的种类:工作报告、情况报告、建议报告、回复报告

三、报告与请示的区别:

首先,二者的性质不同。报告是陈述性的呈报公文,目的是让上级了解情况,沟通联系;请示则是呈请性的公文,目的是让上级给予批复回答。 其次,承办方式不同。报告多为“阅知”,未必有回答;请示的承办方式只能是“批复”,且必须有批复。再次,内容含量不同。报告可以是综合性的一文多事,也可以是专题性的一文一事;请示必须是一文一事。

最后,行文时间不同。报告即可在事先行文,也可在事中、事后行文;请示必须事先行文,不能先斩后奏。

第七节 函

一、函是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时所形成的一种公文。

二、函的种类:根据行文的主从关系,可分为去函和复函。去函,亦称发函,是主动发文的,包括商洽函、询问函、告知函、请批函;复函则是被动发文的。 第八节 会议纪要

一、会议纪要是一种择要反映会议精神,记录和传达会议情况与议定事项的纪实性公文,它必然是会议的产物。它适用于各级机关的各类会议,既可作上行文,也可作平行文和下行文。

二、会议纪要的写作:会议纪要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三、会议纪要的写作注意问题:

首先,明确会议意图,提炼会议主题,以便准确、全面、突出地反映会议主要精神和基本情况。 其次,要客观事实,不能走样,绝对不能有主观性因素。 再次,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则要记录。

最后,要注意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能让受文者把握其内在联系,更好地发挥起作用。

第二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求职信写作范本

尊敬的xxx公司领导:

您好!

首先对占用您的宝贵时间深表歉意。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所学专业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 现得知贵单位招聘,特在此自我推荐。

经过长期努力拼搏,今天我怀着满腔热血站在了人生的又一个起点。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强手如林,然而我坚信我自己不是弱者。竞争时代,实力为先,学历不等于能力,努力才会有成绩。

在大学期间,我以做一名新世纪的建设者为目标,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学习上我刻苦认真,成绩优异,所学主要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在优良以上,平均成绩80分以上,除了专业课学习外,我还注意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人才要求,考取了计算机国家二级证书以及普通话等级证书。在英语学习方面,我在学习大学英语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翻译、阅读、口语及写作能力,现在正向更高目标努力。同时我自学并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

此外,我还积极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今年

八、九月份教育实习中,我获得了宝贵的教学管理经验,这将使我受益终生。诚然,我不具备最高的学历,但我有达到最高学力的好学勤奋与务实,“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匣内待时飞”渴望学成之后的大手施展,更急盼有伯乐的赏识与信任。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回报您对我的选择,用我的青春与才智为贵单位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面临择业,我对社会和自己都充满信心,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社会有所贡献。我真诚地希望能融入贵单位奋发进取的激流中去。最后,祝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20XX年X月X日

第三篇: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汉语言文学专业详情介绍

大学生电脑主页 —— dxsdianna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毕业生还应符合以下规格要求:

1.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

2.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在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开创精神。

3.了解本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具有相关学科素养。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普查、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开辟新的领域。

4.熟悉教育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5.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达到四级标准;能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达到规定的等级。

6.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7.具有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和自我发展的潜在能力。经过较短时间的学习、培训或实践,基本能适应职业岗位和社会角色转换的需要。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熟练掌握系统、全面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好的汉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宣传部门、司法部门、社会团体以及社区需要的优秀专门人才。

大学生电脑主页dxsdiannao.com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

第四篇:汉语言文学

南屏镇曹家湾小学营养餐自查报告

为确保“营养餐工程”能够安全、平稳实施,我校根据上级通知精神,认真开展了营养餐工程管理自查工作,现就我校实施“营养餐工程”管理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 认真制定了实施方案,完善了“营养餐工程”管理机制。

1、我校有学生82人,六个教学班。学校认真制定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学校安排了营养餐工作领导小组、营养餐发放组、数据统计和档案管理人员,并与班主任签订责任书。由曹祥专管营养餐。学校具备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有学生用餐台账、接收台账。学校明确了专人保管和验收人员,对每次采购的食品进行验收登记后由保管人员保管,发现异常食品拒绝接收。

2、每周对营养餐工程的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学生的领取使用情况开展自查,并对存在的问题做到了及时整改。发放牛奶前检查保质期和外包装。学生每天食用营养餐30分钟前由发放人员先尝当日所发营养餐食品,确认无异常现象后再由各班主任领取到班级发放,并由班主任监护、指导学生食用,并做到:一看、二摸、三嗅、四尝,学生用餐后1小时内严禁在外买零食吃,以免造成营养餐和零食混吃造成身体不适。

3、“营养餐工程”分管人员每天营养餐时间到各班巡视、检查学生食用情况和班主任对食用的记录情况。当日营养餐成品当日用完,严禁发放隔日营养餐。储藏室有防鼠、防蝇、防盗设施。

4、每周向学生公示一周的营养餐品种、数量、价格和学生领食用人次。做到专帐管理,每天对营养餐实行实名制发放,并由学生签字,每周汇集成册入档,真正做到日清,月结,配合做好上级的检查、审计工作和校务公开。

5、切实加强质量监管,严格实行责任追究。校长为营养餐安全第一责任人,严格把好食品质量关;营养餐管理人员曹祥做好食品安全的监督,严禁变质、腐烂、被污染、过期,把好质量关,因管理不善或工作失职,班主任不按要求发放营养餐,造成集体卫生事件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当事人负主要责任,同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曹家湾小学

2012年9月29日

第五篇:汉语言文学

成人高等教育 本科生论文

浅谈有关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院 系

许昌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2011级

学 号

201143435 学 生 姓 名

宋晓燕

联 系 方 式 18739707048 指 导 教 师

职称:

2013年 5月

目 录

论文摘要及关键词…………………….………………………3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4(一)教学模式因循守旧..............................4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4

(三)教师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5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5

(一)完善课程结构 …………………………………………..5

(二)改革教学方法 ………………………………………….6

(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7

(四)渗透德育教学 ……………………………………………8

(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8

参考文献…………………………………………………………10

浅谈有关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摘要: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推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以满足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高要求。基于此点,本文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现状入手,对汉语言文学改革的策略进行深入思考。

汉语言文学是构建文明社会的人文基础,在提高国民人文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教学模式因循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

一、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教学作用的发挥。因此,针对汉语言教学现状,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已经势在必行。

关键词:汉语言 文学教学 改革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因循守旧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许多学校的教师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

3

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教”与“学”的效率难以提高。久而久之,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逐步削弱,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同时,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结构尚未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致使知识老化严重,与现实社会相脱节。在这种“学术型”的教育模式中,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往往定位于理论性人才的培养,而忽视对汉语言文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汉语言文学教学也应如此。以往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时,基本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加之教学中欠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质量一般。

(三)教师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由于汉语言文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言魅力的缺失,致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从而使得学生配合教学的积极性较差,思维也被严重抑制。教师总是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汉语言教学,由于没有给学生足够地自我发挥空间,造成学生仅能单纯地模仿,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在这一过程中,教材成了束缚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的枷锁,诸多的语法、课文、词汇、阅读和写作等课程,使学生对汉

4

语言学习产生出一种乏味和厌烦的感觉,这样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造成的。为此,必须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完善课程结构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渗透到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并对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改革。应按照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加大汉语言文学选修课的比重,并在为学生打下扎实专业功底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拓展学科范围,将一些与之相关专业的知识融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当中,如哲学、史学、新闻学、公共关系学、美学、艺术、秘书学、国学以及影视等等。通过知识范围的不断扩大,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有所提高,进而具备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这样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以汉语言学科性质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特点为根本出点,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挖掘深层语言规律。教师不

5

应过于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和全面性,而应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疑点,笔者建议应当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其一,互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强化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在互动学习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其二,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在师生共同质疑、相互质疑的过程中不断探求问题的答案,最终达到解疑的目的;其三,自主式教学法。学校应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现代汉语资料库,为学生提供课件、讲义、考试试题、学生优秀作品以及研究成果等资源,使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自主开展个性化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各个学校应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此来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汉语言文学首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是利用汉语言知识使学生掌握文学的运用方法以及培养其良好的文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助推作用,促进汉语言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和创新,并推进汉语言文学发展与时代发展同步。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图文并貌的特点,将汉语言教材中的文字内容与多媒体中的图像、声音结合到一起,并将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场景在多媒体上显示出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容易体会作者的思想,并且还能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

6

悟,进而获得最佳的成效;另一方面则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在汉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先确定好某一个课堂主题所需的信息资源,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上网检索和讨论,然后在课堂上同学生之间交流经验和成果,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展示自我能力的空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使教学方法不断创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当前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只要合理将现代化科学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就能够尽显其独特的魅力,进而使汉语言文学教学手段和方法始终趋于领先地位。

(四)渗透德育教学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应将德育教学渗透于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成效,还有利于加快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师应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握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汉语言文学是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中华民族意识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中国精神文明和新时期人文关怀建设的重任。所以,汉语言文学教学更应当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立足于健全学生道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判断力。

(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可以说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际教学

7

水平。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重点应从教学理论和实践这两方面与当前教育形式接轨。只有教师具备过硬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才能使教学境界不断提高,进而实现知识传授、答疑解惑的教学目的,最终确保教学改革的成功。就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而言,其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培养掌握知识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通过系统专业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浓厚的文化底蕴,这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汉语言文学教师应抛弃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并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以此来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教师的专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其一,应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掌握多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如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以及古代汉语等等,并熟练掌握一些与汉语言文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新闻专业、文秘专业等;其二,应了解一些与教育科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如心理学、教育学等;其三,应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学习型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应树立研究性的学习思想和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更新专业理论、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的教育动态,并以现有的知识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借此来产生出新的教学成果。

8

参考文献:

[1]王晓欢.浅谈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途径[J].科学与财富.2011(10). [2]石慧.论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 [3]田玲.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 [4]张德礼.徐亚东.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5]金璐璐.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教学模式探微——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6]李彩玲.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后庄联小学校工作计划下一篇:会展公司营销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