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育

2023-02-18

数学知识是博大精深, 学之不尽的。小学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中最基础的部分,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方式方法, 让学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数学的基础知识, 激发学习热情, 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解题能力、创新能力, 让学生自主并有兴趣的进行学习。接下来, 我将谈几点我的体会。

1 通过多种方式, 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 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 并产生兴趣。有了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 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念: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 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 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既然这样, 在教学中应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环境, 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动力,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 教师可通过游戏、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等方式来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给学生创设这些方式,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 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被有力地激发出来, 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2 消除学生学习时的心理障碍, 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在许多课堂教学中都是教师讲得多, 学生练得少, 说得少, 难题由教师讲清楚后才让学生练习, 从而忽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生眼中, 老师的话, 做的事都是正确的, 从而产生了畏惧心理、畏难心理和崇师心理, 这些心理障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出问题。因此,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 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鼓励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敢于提问。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诱导, 采取竞赛或游戏的方式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 大胆提问。

3 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

要提高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智力, 发展他们的思维。心理学认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实际上, 现在的学生难以养成思维习惯, 解题不灵活, 常常错误百出, 我们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和学生的解题实际出发, 来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只强调怎样解题, 而忽视了把题意、思路, 解法和检验说出来, 从而忽略了解题的思维能力培养, 从学生解题的实际看, 学生解题的错误, 主要是由于缺乏细致、周密的逻辑思考和分析。教师应在能力上对学生进行有意的培养, 而不是只停留在知识传授上,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得出结论, 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

4 以学生为本,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 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 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 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 敢于质疑问难, 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2 1世纪的需要。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 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第一, 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 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 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 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第二, 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 对学生的学习来说, 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 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第三, 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是在学习过程中, 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 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 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 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 按儿童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 该放当放。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5.1 在教学目标上, 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 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 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 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 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 敢于突破教材, 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思维越活越好, 思路越宽越好, 质疑越多越好, 方法越奇越好, 速度越快越好, 争论得越激烈越好, 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 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2 在教学过程中, 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 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 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 积累知识, 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 主动探求知识, 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 提出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 “会学”是“学会”的创造。

5.3 在教学练习中, 使学生“跳一跳, 摘果子”

学生的创新意识, 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 而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 则是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的。因此, 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题的设计, 我的做法是:一是层次分明, 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 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二是形式要新颖有趣, 就是说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 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乐学善思;三是条件要发散多变, 使学生认识到, 结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 反复实践才能解决;四是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等。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总之, 我们数学教师就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 从实际出发, 采取科学的手段,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大胆创新的精神, 才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 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自主学习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心里障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努力营造教学文化氛围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下一篇:通用技术教师的抗拒行为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