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房地产营销论文

2022-04-2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院校专业房地产营销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造成了高职毕业生结构性失调以致就业困难,同时,也影响了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院校应根据湖南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专业布局与结构,重组教学单位,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主动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变化。

高职院校专业房地产营销论文 篇1:

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

摘 要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服务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通过对粤西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分析显示,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有待提高,专业重复设置、同构化现象普遍存在,专业管理混乱。因此,应加强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优化专业设置,规范专业管理。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产业结构;适应性

一、引言

高职教育要服务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是高职院校最为突出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方向,而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之间的纽带与桥梁。有关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颇为丰富。

魏红光(2007)[1]论述了高职专业的生命周期与产业结 构调整的互相关系。蒋笃运(2008)[2]对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的关系做了比较系统深入的阐述。李雯(2013)[3]、倪永宏等(2014)[4]、李悠(2009)[5]、郑雁(2015)[6]分别对北京、苏中地区、广东省和杭州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付宇胜等(2006)[7]对陕西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八大支柱产业的适应性作了对比分析。蒋德喜(2007)[8]比较了湖南省三大产业所占GDP比重和三大产业对应高职专业的比重这两个因素来衡量两者是否匹配。傅斌(2009)[9]以浙江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和已有的专业布点覆盖三个产业的比例这两个因素,衡量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的适应性情况。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但大多只对一、二、三产业与专业设置进行粗略研究,没有深入到一、二、三产业内部进行研究。本文在调查、收集与整理相关数据,掌握目前粤西地区产业结构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粤西地区高职院校内部各行业的专业设置现状是否与当地产业结构相适应,一、二、三产业内部各专业与行业的适应性,并总结粤西地区高职专业设置的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提高适应性的方法与措施。

二、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招生基本情况

粤西地区包括阳江、湛江、茂名和云浮四市,是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这也必定会对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产生巨大的需求。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主要有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文理职业学院、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和罗定职业技术学院4所。根据各校的官方网站统计的粤西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情况如表1所示。2012-2014年期间,粤西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点总数共有183个,专业设置的门类比较比较齐全。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专业设置均有分布。在19个专业大类中,除了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水利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公安大类以外,其他各大类专业皆有招生。但不同产业大类和专业大类的专业招生人数有着明显的差异。从专业招生人数来看,2012-2014年期间粤西地区高职院校招生总人数排名最前的产业是第三产业(31195人)、其次是第二产业(14794人),第一产业只有625人,相当于第三产业的20.04%、第二产业的42.25%;招生总人数排名前5位的专业大类分别是文化教育大类、财经大类、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土建大类,分别为10325人、9541人、8417人、6344人和3415人;招生总人数后5位的专业大类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水利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公安大类和材料与能源大类,前4类的招生人数均为0,材料与能源大类的招生人数仅80人。

从专业大类开设的学校数来看,2012-2014年期间粤西地区4所高职院校均开设的专业大类为文化教育大类、财经大类、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和旅游大类;4所院校增均未开设的专业大类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水利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和公安大类。从专业大类中的具体专业数(专业点数)来看,专业点分布前5位的是财经大类35个专业、电子信息大类29个专业、文化教育大类26个专业、制造大类26个专业、土建大类17个专业;专业点分布前5位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水利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公安大类和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其中前4类的专业点分布均为0,气象与安全大类的专业点仅有1个。从整体上看,粤西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比较集中于文化教育大类、财经大类、制造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水利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和公安大类,招生人数和专业布点数均为0。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粤西地区高职院校招生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三次产业的专业招生总人数为13966人,至2014年招生总人数上升至17107,上升了22.49%。各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发展态势并不相同,其中第一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趋于下降趋势,第二与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均趋于上升趋势,尤其是后者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2014年第一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由2012年的230人降为195人,降幅达15.22%;而同期第二、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分别由2012年的4617人和9119人上升到5422人和11490人,分别上升了17.44%和26.00%。各专业大类招生人数发展态势也所有不同,上升幅度排前5位的是交通运输大类、旅游大类、土建大类、法律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分别为50.00%、40.54%、36.54%、35.29%和30.55%;材料与能源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的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100%、29.37%、15.22%和5.56%。

三、粵西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

近年来,粤西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粤西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达6440.57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23.53%。同时,粤西地区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产业结构已呈现出明显的“二、三、一”排序。与2012年相比较,2014年粤西地区第二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比2012年增长了27.11%,第三产业增长了26.94%,远远超过第一产业的增长率9.34%。在第二产业中,粤西地区工业部门的地区生产总值占主导地位,如2012年工业部门的地区生产总值是建筑业的9倍多;2014年这一倍数值仍然超过了8。在第三产业当中,主要以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为主,2012-2014年其地区生产总值之和分别为粤西地区地区生产总值的46%、49%和41%。

依赖自然地理的优势和多年的发展,粤西地区正逐步形成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粤西地区的名牌农产品各具特色:阳江市是广东省重要的粮食、水果、蔬菜、花卉、南药、水产、禽畜的生产基地;湛江市是广东省最具南亚热带气候特色的地级市,也是广东省甚至华南地区重要的高端农海产品产供地;茂名市特色农产品众多,农业品牌亮点纷呈,粮食、水果、蔬菜、畜牧、水产品等是茂名市的农业主导产业;农业在云浮经济结构中占居重要的地位,如2014年云浮全市产业结构为21.1344.1134.76。

除了第一产业以外,粤西地区的第二、第三产业也具有一定的特色。阳江除了知名的五金刀剪产业以及兴盛的旅游业以外,还有正在大力发展的阳江核电站、华夏阳西电厂等重大电力能源项目。作为我国西南沿海唯一的亿吨大港的湛江市,依托深水港发展物流产业外,还正在打造以钢铁、石油化工产业为龙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而重化工业成为新一轮发展潮的主导产业。茂名市近年来全力打造世界级的石化产业,茂石化公司等石化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但是粤西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有明显的不合理之处。突出地表现在:其一,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占到近二成。其二,第二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以工业为主导,而工业中除了纺织业,食品、饮料、水产品等加工业,石化产业以外,其他行业均较落后,产量少且规模小未能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目前粤西地区的产业以工业为主导,但又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蕴含着粤西地区的产业发展思路不够明确,主攻农业还是工业的思路尚不明晰,缺乏整体功能定位,未能科学规划。其三,是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差,与工业发展相配套的金融、房地产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相对滞后,造成行业关联效应低、对经济的拉动力不强。而一些特色农业缺乏相关产业的发展配套,没有相应轻工业和服务业支撑,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够配套,产前产后服务跟不上,未能形成有效产业链条。

四、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

2012-2014年粤西地区的产业结构呈“二三一”型,其中第一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在17.50%~19.77%之间,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分别为41.09%~42.32%之间和38%~40%之间,详见表2;但是粤西地区高职院校属于第一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所占比重还不到2%,第二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所占比重为30%左右,而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所占比重超过65%,可见,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在总体上明显不适应。

具体地说,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在粤西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2-2014年期间粤西地区的工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37.03%~38.25%之间,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与工业相关的材料与能源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制造大类和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专业的招生人数所占比重为23.39%~25.61%之间,而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与水利大类的专业招生却为0,能基本满足工业的发展所需但无法满足粤西地区的一些特色产业发展所需。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4.25%~4.84%之间,而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交通运输大类专业的招生人数所占比重只有0.72%~0.97%,难以满足该行业的发展所需。与工业发展相配套的金融专业、房地产专业的招生人数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虽然财经大类专业的招生人数较多和所占比重较大,但只有广东文理职业学院设置了与金融行业相关的专业,2012-2014年期间粤西地区的金融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1.53%~2.68%之间,而与金融相关的专业招生人数仅820人,所占比重1.65%~1.93%,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所需。房地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3.48%~4.84%之间,而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中只有茂名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土建大类中的房地产经营与评估、建筑设计技术(室内设计技术)、建筑设计技术(环境艺术设计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室内设计技术或环境艺术设计技术)类专业,2012年罗定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市场营销(房地产营销方向)等与房地产相关的专业,但招生人数所占比重只有1.04%~1.09%,难以满足该行业的发展所需。其他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14.54%~16.26%之间,而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中其他服务业专业中的中医药卫生大类和公安大类的专业招生人数均为0,不能满足这两个行业的发展所需;而粤西地区高职院校第二产业中的土建大类专业招生人数所占比重在6.15%-8.3%之间,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建筑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4.06%~4.48%之间)。在第三产业中,与商业相关的财经大类专业招生人数所占比重在19.93%~21.63%之间,大大超过了商业相关的批发零售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10.19%~11.36%之间);住宿餐饮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1.71%~3.01%之间,而粤西地区高职院校旅游大类专业的招生人数所占比重在2.65%~3.31%,超过了其发展所需。另外,电子信息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公共事业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法律大类的招生人数所占比重40.30%~43.83%,远远超过其发展的所需。

粤西地区高职专业设置与其特色产业發展匹配性分析显示,粤西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具有发展农业、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等得天独厚的优势。粤西地区处于亚热带,特色农业产业对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容忽视。粤西地区是广东省重要的粮食、蔬菜种植基地和广东省最大的花生、南药、蚕桑、松香、山地养鸡基地。此外,粤西地区也是全国糖蔗、橡胶、剑麻等作物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荔枝、香蕉、龙眼和蔬菜生产和运输基地,其中茂名被誉为“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海洋资源是粤西地区潜在的优势资源,粤西地区的水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其中湛江、阳江市水产品总产量占广东省的26.9%,湛江的国联对虾、阳江的程村蚝、茂名的罗非鱼是粤西地区的知名水产品。但是2012-2014年期间,粤西地区高职院校只有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园林技术专业、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满足不了粤西地区的农、渔业生产和第一产业发展的所需。

粤西地区的一些资源优势已转化为产业优势。如阳江著名的五金刀剪产业;阳江核电站、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海陵岛风能发电是广东省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項目;粤西地区近海原油储藏量丰富,茂名是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之一;而云浮是中国的重要石材生产基地和石材批发集散中心。但粤西地区高职院校的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水利大类的专业招生人数均为0,有关五金加工、石材加工的专业设置也是空白。

湛江逐步形成以湛江港为依托的国际原油、液化氧、液化气、矿石等油类储罐转运中心和矿石、化工等进出口物资交易储运中心。但只有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文理职业学院的财经大类专业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广东文理职业学院设置了交通类专业中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含方向),2012-2014年期间粤西地区这几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共1680人,只占总招生人数(46614人)的3.60%。

阳江拥有“最佳休闲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等称号。云浮有着“中国特色养生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之称。粤西地区4所高职院校均开设了旅游大类的专业,但2012-2014年期间这几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共1405人,只占总招生人数(46614人)的3.01%。

五、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有待提高

从2012-2014年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招生情况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所占比重分别为1.34%、31.74%和66.92%,专业结构呈明显的“三二一”型,与其“二三一”型的产业结构明显不适应 。具体到各个大类专业,其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有待提高。如第二产业中的材料与能源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制造大类和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与水利大类的专业招生不能满足工业的发展所需;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大类专业、金融专业、房地产专业,以及医药卫生大类和公安大类的专业招生均不能满足相应行业的发展所需。第二产业中的土建大类专业,第三产业中的财经大类专业、旅游大类专业,以及电子信息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公共事业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法律大类的招生均超过其相关行业的发展所需。

(二)专业重复设置、同构化现象普遍存在

粤西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设置、同构化现象。如表1所示,院校对于投入少、教学成本低、社会需求热的专业比较热衷。如第二产业中的制造大类、第三产业中的财经大类专业、电子信息大类专业、文化教育大类专业,粤西地区4所高职院校均开设了上述大类专业,专业布点数都表现出明显集中趋势。其中专业布点数最多的是财经大类专业,专业点达35个。院校专业的重复设置与趋同现象的普遍存在,对市场而言容易造成需求饱和。这种在专业设置上贪多求全的做法,不仅没有突出特色与品牌优势,造成有限教育资源的紧张和浪费,而且还使院校间的竞争优势不明显,无法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影响毕业生的就业。

(三)专业管理混乱

一些专业内涵相同,但专业名称却不相同;还有一些专业命名相同,但专业内涵却相差很大。一些热门专业名称后加注多个专业方向,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有电力输送与管理、电力工程管理、电梯应用技术等不同的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有汽车维修与钣金、汽车装配技术、汽车定损与评估等方向,有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方向,还有部分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方向。作为老牌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些院校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需要开设新专业,但由于受到专业申报条件等的限制,将新专业以放入括号的形式加在已有专业名之后,作为已有专业的一个方向,这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设置高重复率现象的一个原因。如果加注方向是为了规避教育行政管理或仅仅是以热门的字眼来吸引眼球,而在实际中缺乏与之相应的内涵培养。这类专业设置尽管一时发展迅速,但长远会对专业建设与发展产生负面效应。

六、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思考

(一)加强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

宏观经济结构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根本依据。宏观经济结构决定了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类型和数量。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本地区,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主要服务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因而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要有明显的相关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适应,专业结构设置和调整必须以区域经济的产业、行业发展为基础。在宏观专业结构与宏观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大框架下,还需要提高微观专业结构与产业、行业的具体契合度。

目前粤西地区已经形成了“二三一”型的产业格局。由于要承担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粤西地区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优化第一产业的专业,面向现代农业的产业要求,除了加强已有的园林技术专业、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以外,还应根据粤西地区第一产业的特色,开设一些水稻与水果等现代农产品种植技术、现代兽医、农产品深加工、绿色食品生产、生态农业等具有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相关专业。做强第二产业的专业,一是要增加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水利大类、石材加工这几大类专业的招生;二是要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涵盖的专业面,加强汽车、装备制造等相关专业建设。调整三产专业,要增加医药卫生大类、公安大类等专业的招生,并适当控制财经大类专业和电子信息大类的招生规模。

(二)优化专业设置,提高专业建设质量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与区域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和调整相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往往会引发职业岗位越来越具有复合的发展趋势,专业内涵也会发生变化,专业培养方向也会发生更新和功能拓展。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需要拓宽专业覆盖面,建立复合型新专业,增设专业培养方向;也可以在原有专业基础上,根据产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增加有关新的知识、技术,删除、缩减、更新陈旧的课程内容,使原有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更加科学,专业内涵更加贴合实际;对原有专业进行分化、整合,开发形成新专业;根据市场需要,设置边缘专业,或者与相关专业进行融合,开设新专业。如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追踪、预测市场需求,将“医学专业”和与“机械维修专业”有机结合,开设“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

(三)规范专业管理,引导专业调整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需求驱动模式下,从自身利益出发,追逐建设市场需求量大、低成本的热门专业,短期能达到高职院校的自身利益最大化。长期来看,集中、重复的专业建设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专业定位模糊,品牌特色淡化,对高职教育和院校自身而言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高职院校专业方向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采取指令性的直管方式来进行专业设置,院校缺少专业管理自主权,难以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只好在已有专业后加注专业方向以实质性地调整专业。教育管理部门对专业设置应进行间接管理,如把专业目录的指令性作用转为指导性作用,将专业设置管理的前置性审批转为后置性评估;引导高职院校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依法自主设置、调整专业结构,明确专业名称的内涵和外延,以扩大并规范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做到专业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参 考 文 献

[1]魏红光.论高职专业设置的原则、思路及管理[J].徐州教育学报,2007(3):56-58.

[2]蒋笃运.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关系研究——以中西部地区为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李雯.北京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6):16-18.

[4]倪永宏,王武林,黄兴海.高职专业设置与苏中区域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5):14-17.

[5]李悠.广东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J].高教探索,2009(3):101-104.

[6]郑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契合度研究——以杭州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2):8-12.

[7]付宇胜,张爱香,吕燕,等.陕西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通应性初探[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6(1):37-41.

[8]蒋德喜.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职教论坛,2007(4):32-34.

[9]傅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9(4):51-52.

作者:周启良

高职院校专业房地产营销论文 篇2: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造成了高职毕业生结构性失调以致就业困难,同时,也影响了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院校应根据湖南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专业布局与结构,重组教学单位,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主动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变化。

关键词:湖南;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人力资源;高职院校;专业设置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时期,其产业结构、人才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如何使学校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使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能够与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进行有效对接,最大限度地满足高职学生的择业、就业,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湖南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逐年上升

湖南省作为我国中部的一个大省,近年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湖南省的GDP值2014年达到2.7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比1978年的146.99亿增长了近200倍。GDP的增长速度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近年来,湖南省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断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至2014年,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1.6:46.2:42.2,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已经逐步成为湖南的主导产业。

湖南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新兴业态,推动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互联网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知名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和平台。积极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矿物宝石、汽车和农业等国际博览会办会水平。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住宿餐饮、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技术、文化艺术、中医药等领域的服务出口和国际合作,积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加强以旅游交通、智慧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特色品牌的旅游体系。

2.开放性经济发展迅猛,国际商贸产业迎来空前发展机遇

近年来,湖南省深入实施“开放崛起”战略,坚持“促内需”与“扩外需”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放型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近五年来,湖南实际利用外资从2008年的40.1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88亿美元,年均增长17%;外贸进出口额从125.7亿美元增加到246亿美元,年均增长14.4%;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从10.5亿美元增加到29.2亿美元,年均增长22.7%;对外投资连续七年居中部第一。同时,国际商贸产业集群也在不断壮大发展,其中,湖南省物流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物流企业群快速成长,市场规模明显扩大,自1991年至2011年,湖南省全社会物流总产值从40.31亿元上升到1107.46亿元,增长了27.47倍,年均以21.7%的速度递增。在对内商贸方面,会计、审计、法律、经纪、电子商务等得到了迅速发展;科技博览、动漫展览、汽车展览等会展服务也在稳步推进。在对外商贸方面,湖南省与港澳台地区经贸往来与合作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与美、日、韩等国及欧盟、东盟、非洲等区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得到了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得到了大力发展,湖南的国际商贸产业迎来发展大好时期。

3.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

近年来,湖南围绕建设“两型”社会,对旅游业进行了不断探索,旅游业是天生的“两型产业”、“环保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在实现产业转型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009年湖南旅游总收入1099.47亿元,迈入千亿产业行列;2010年,湖南旅游总收入1425.8亿元,跻身“全国十强”;2011年,湖南旅游总收入1782.78亿元,从旅游资源大省跨进旅游产业大省;2012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34亿元,同比增长25.11%,实现了3年翻番的目标;2013年湖南省旅游产业总收入2681.86亿元,同比增长20.04%;2014年湖南省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3046.19亿元,同比增长13.58%,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12亿人次,同比增长14.39%。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1%,旅游产业拉动和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

4.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湖南最具竞争力钓产业

湖南历来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

“十二五”以来,湖南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培育的七大领域之一,文化创意产业今后将成为湖南省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确立了创意设计产业、数字媒体产业、数字出版产业、动漫游戏产业和创意园区七个方面为重点。到2015年,湖南将实现文化产业总产值4300亿元,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以上。

二、湖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还存在差距

虽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呈现明显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但高职院校大部分的专业毕业生人数基本维持不变,这说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并未跟产业结构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我国高职专业目录的制定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使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性有限,导致人才培养规格趋同,不能适应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以湖南外贸职业学院为例,其对接湖南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湖南特色产业,并在结合学校办学条件的基础上确立了4个专业群,每个专业群确立了1个核心专业,确立了若干个专业作为支撑,但4个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对接关系仍然不够清晰,特别是专业与产业岗位群的对应关系不够紧密,一方面产业链中仍然存在空白点,另一方面某些专业找不到明确的产业与之对接,专业群与产业群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仍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专业布局定位与产业群的对接不清晰导致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不能紧贴产业的人才需求变化,学校人才培养服务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的特色彰显仍然不够。

2.高职学院专业设置雷同、重复的现象相当严重,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尽管国家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了持续的改革,2014年又一次对高职专业目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使得专业口径对接产业不准确、社会适应度低的状况得到有效的解决,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雷同、重复的情况仍然大量存在。

以湖南省为例,2015年全省64所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开设会计专业(共有50所院校开设),紧居其后的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商务英语、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分别有36、34、33、33、32所高职院校开设。由于专业设置雷同,使得产业结构调整中人才需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制约着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3.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够完善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每年都会组织专业教学团队深入企业开展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进行专业论证,但大部分学校仍然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中出现的变化,针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波动起伏做出的反应仍然滯后,这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大部分学校没有建立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动态调整的组织机构,缺少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制度,符合学校整体发展的专业统筹发展机制仍然不够完善。

三、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湖南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调整要对接湖南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武陵山片区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四大片区”建设,坚持“专业群对接产业群、专业对接产业”的专业布局理念,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根本任务,淘汰劣势专业、改造升级传统专业、开辟人才市场需求量大的新专业,全面完善学校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打造学校特色鲜明、辐射能力强的示范性特色专业群,更好地服务“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建设。

专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要科学处理好规模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教学与科研、发展与投入、改革与建设的关系,紧紧围绕学校办学定位、服务对象,多专业协调发展,努力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群。二是要坚持专业对接产业的原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学校要对接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形成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专业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深度融合。三是要坚持统筹布局、规划发展的原则,学校要统筹考虑现有专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坚持突出重点、优先建设的前提下,超前谋划,科学规划,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把学校专业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使学校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规划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的基本思路

1.完善学校顶层设计,明确学校专业群布局

高职学院必须在深刻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特征和本地区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市场调研,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论证,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和教学资源等具体实际,科学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明确学校发展战略、办学方向和服务面向,科学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确定学校的专业群布局。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根据湖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对外贸易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现代金融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确定了把对接国际商贸产业群的国际商务专业群作为学校核心专业群进行建设。并根据湖南省旅游产业成倍增长、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确定了重点建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和文化艺术专业群。湖南省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良好,但相比国际商贸产业、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来说未来竞争力不够.同时考虑到学校学生人数规模逐年减少,据此,学校确定淘汰信息技术专业群。经过调整以后学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2.对接优势产业群,调整优化专业布局

高职学院要在明确了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深刻把握产业群中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办学历史、现状和专业特色,找准对接产业的相应专业。湖南外贸职业学院为了培养更多符合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增设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了适应现代物流产业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和高新技术改造应用的发展,学校增设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为了适应湖南省推进旅游产业开发海外市场、支持跨国合作的发展趋势,学校增设了涉外旅游专业。目前,国际间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贸易活动已成为当今全球服务贸易竞争的重点领域,而湖南作为中国的文化强省,文化贸易在国民经济产值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学校计划增设国际文化贸易专业。由于与学校面向的三个产业群对接不紧密,学校淘汰了粮食工程、物业管理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食品储运与营销、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夕卜包服务共12个专业。

3.深化校企专业合作,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高职学院要成立专业布局与布局结构调整校企合作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委员会成员,该委员会要负责学校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指导,确保学校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方向和具体工作的有效实施。要通过委员会不断完善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新专业申报、劣势专业淘汰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立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市场调研和论证机制,建立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行业、企业与学校的对话机制,建立学校专业结构优化机制,构建适应产业升级调整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4.加强专业內涵建设,打造特色专业群

高职学院要成立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组织机构,组织制订学校特色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按计划稳步推进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学校在师资、经费和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给予特色专业群更多政策倾斜,确保学校特色专业群优先发展、重点培育。要确定特色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并对核心专业加大投入,特别是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共建共享共贏的合作机制。湖南外贸职业学院通过与长沙将旺电子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校企共同对国际商务专业群进行全面的资源优化整合,建立了专业群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全面提升了专业群核心竞争力,打造了特色专业群特色,对引领学校其他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詹花秀

作者:彭铁光

高职院校专业房地产营销论文 篇3:

基于行业对接的高职院校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不够鲜明,大都停留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营销理论知识层面,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行业知识,既可能在不同行业中通过企业的二次行业知识培训上岗工作,也可能面临因为缺乏行业背景知识而被不同的行业拒之门外,从而导致企业招不到需要的营销人才,营销专业应届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的这样一种结构性人才供需不匹配的局面,为此,基于行业对接的角度,探索具有行业背景知识的高职院校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模式。

关键词:行业对接;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据调查显示,企业对有经验的市场营销专业高职毕业生的需求一直都很大,且持续增长。但是企业却往往招不到需要的营销人才,究其原因,很多高职院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应届毕业生要么缺乏行业知识和认知,要么缺乏经验而需要企业进行二次培训后才能上岗使用,导致企业用人成本的增加而减少录用无经验和无行业背景知识的市场营销专业应届高职生,为此,本文基于行业对接的角度探索高职院校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使高职院校能培养出有经验的高技能的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

一、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特点

1.具备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相关专业知识。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与分工相对应的知识结构也越来越細化,高职院校专业也向更具有行业背景的专业方向发展。在当今复合交叉领域内,人才的最终的研究与实现,也主要落实在单一领域,通过社会分工,人才把精力集中于个别的领域,更有利于实现社会价值。因此,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要适应企业的需要,减少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上岗前行业知识培训支出,同样需要具备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相关专业知识。

2.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应届毕业生是否在学校期间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的经验,是否在假期或节假日有企业实习、实训、兼职的经历,是否曾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对就业来讲非常重要,许多企业都表明希望招到实践经历丰富兼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企业实践磨练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让学生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相关能力,提高学生毕业后适应企业需要的能力,以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尽快融入企业,尽快实现自身增值。

3.具备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高职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大都进入企业某个部门,如市场部或销售部,每一个部门都是一个大的团队,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这个团队成员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得以高效的完成。比如一次节假日的促销活动策划,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协商,共同出谋划策,制定出最终方案,接着就要进行分工,活动执行、活动宣传、宣传品设计、媒体负责等,都需要团队成员的频繁交流和沟通才能让促销活动完美落幕。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不鲜明,课程体系设置内容重复多。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没有突出高职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特色,在专业发展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没有取得建设性进展。课程体系设置内容重复现象多,如市场营销学、国际市场营销学、服务营销学等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偏离课程标准现象多,主要还是讲授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导致学生上课缺乏足够的热情和积极性。

2.注重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缺乏行业背景知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普遍注重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灌输,很多学生反映学习的知识太空、太虚,跟市场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只掌握了营销的系统理论知识,对不同行业的营销技能缺乏足够的了解,对投身哪个领域哪个行业的职业门路缺乏到位的规划,目前市场上许多理工科领域比如工程建设、机械制造、化工制造、电子数字产品、医疗器械等行业的市场营销人才多半来自于具备相关的理工科专业知识的高职生经过企业的短期培训而来,而系统学习过市场营销知识的学生由于缺乏行业专业知识反而被拒之门外。

3.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实践环节不足。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和简单,注重内容的讲授,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都对教学方法做了改良,开始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但是往往换汤不换药,改良不够深入彻底,主要还是停留在案例教学,带学生下企业参观,学生分小组模拟实操等,案例教学注重案例本身,学生缺乏探索反思热情;带学生下企业参观注重形式,走马观花,学生收获不多;学生分小组模拟实操,教师管理不到位,学生应付心态居多,甚至出现搭便车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现象,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目前的营销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不足,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企业的需要。

三、基于行业对接的高职院校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准确定位具有行业背景知识的高职院校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要培养出具有某一行业背景知识的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首先要从教学理念着手,要对笼统营销理论的培养理念进行修正。以目前社会经济转型和升级发展对营销人才的需要为参照标准,需要准确定位高职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具体可以表述为:培养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适应制造、流通、服务等行业营销业务的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基本的营销理论及某个行业(如家居、美容、房地产、汽车、金融等行业)的基础专业知识,具有营销调研、市场分析、产品推销、营销策划与销售管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基层营销专门人才,将来能从事某个行业的营销领域工作。

2.构建具有行业背景知识的高职院校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培养具有行业背景知识的高职院校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要构建宽基础,强技能,应用型通才与具有某行业背景知识的专才的课程体系。具体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设置由基本素质与能力必修课和选修课模块、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专门能力模块、职业综合能力模块及4个系列的专业选修课等模块构成。一是基本素质与能力必修课和选修课模块,也称全院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模块。主要培养学生为达到专科层次的综合素质而设立的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理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高职综合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及为培养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兴趣爱好而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二是职业通用能力课程,为培养经济管理类领域的通用型人才而开设,如职业规划与成功素质训练、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会计基础、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经济法等课程。三是职业专门能力课程,为培养营销领域的专业人才而开设,如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实务、消费行为分析、终端营销实战、广告策划实务、营销策划等课程。四是职业综合能力课程,为提高营销专业人才的综合营销能力而开设,如工商模拟市场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助理营销师考证等课程。

以上四个模块的课程基本上在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完成,到第五學期,学生面临4个系列的专业选修课可选,包括专业纵深发展系列、专业拓展发展系列、学生自主创业系列及订单培养系列。其中专业纵深发展系列是为学生在市场营销领域进一步掌握专、精、深的课程而开设,如服务营销、国际市场营销、会展营销、连锁经营管理等课程。专业拓展发展系列是为学生在相关的专业群里夸专业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如网络营销、证券投资实务、物流管理、创业管理等课程。自主创业系列如网店经营管理、跳蚤市场实训、商业计划书等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真正能让学生掌握不同行业背景知识,实现市场营销专业与行业的有效对接的课程系列是订单培养系列。此系列课程由市场营销专业所在系部与校外合作的实训基地共同开设,通过系部、企业和选择了此系列课程的学生共同签订订单培养三方协议并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订单培养教学计划,由专门的校方教师和企业方负责人共同对订单培养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让选择了此系列课程的学生在第六学期的顶岗实训之前提前进入企业顶岗工作和参与企业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而了解某行业或某领域的专业知识。通常此订单培养课程由企业名称命名,如与中国联通公司共同开办的订单班可命名为“联通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经济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营销人才,必须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培养具有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专业知识的营销人才,让应届毕业的营销人才能快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快速上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作者:张丽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消费及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论文下一篇: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