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藻相影响养殖水产论文

2022-04-2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池塘藻相影响养殖水产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随着池塘养鱼产量的提高,池底泥厚度的增加,养殖水体富营化水平逐渐提高,导致养殖水体中蓝藻大量生长、繁殖,蓝藻的大量生长繁殖给养鱼场户养鱼经济效益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养鱼生产过程中防治蓝藻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笔者在多年的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和养鱼生产实践中对防控蓝藻进行了有益探索。

池塘藻相影响养殖水产论文 篇1:

小檗碱对养殖池塘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 要:为了探讨小檗碱在养殖池塘中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及对环境的影响,选取一蓝藻爆发的养殖池塘为试验地,向全池泼洒小檗碱,监测小檗碱泼洒后192 h内养殖水体的主要水质理化指标、浮游生物组成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檗碱对养殖池塘的溶解氧、亚硝酸态氮、氨态氮,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于COD和硝酸态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蓝藻门生物量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绿藻门及硅藻门生物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小檗碱可以作为抑制铜绿微囊藻大量爆发的生态调节剂,具有改善水质的作用,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小檗碱;生态环境;铜绿微囊藻

Key words: berbe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icrocystis aeruginosa

淡水养殖池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干扰,常常致使池塘水质发生明显的变化[1],其中最为明显的即为营养盐含量的显著上升,很多养殖池塘由于不合理的饲养方式及饲养密度,使水质呈污染状态,且富营养化程度很高[2]。当温度、pH值等其他环境条件适宜时,铜绿微囊藻可以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快速繁殖、生长,且易爆发形成水华。铜绿微囊藻的爆发可以在短时间内破坏养殖水环境的平衡,造成养殖对象不同程度的死亡[3-4]。对于铜绿微囊藻水华的控制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处理等方法来实现,但存在着成本高、作用水体小、易造成二次污染及作用缓慢等缺点[5],不适宜规模化大面积应用,迫切需要提出新的抑藻技术。

近几年兴起的化感物质抑藻的研究受到广大关注,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新型抑藻技术[6-8]。小檗碱又称黄连素、小蘖碱、小檗硷,是一种常见的异喹啉生物碱,可以在中草药黄连、黄柏等植物的根茎中大量提取,由于其具有安全性高、来源性广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养殖水环境的调控中[9-10]。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表明,小檗碱对铜绿微囊藻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检测到其浓度在20 mg·L-1时,抑藻效果明显,且对模拟池塘的生态系统不产生显著影响,这使小檗碱抑制蓝藻的实际运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论支持[11]。本试验拟通过在爆发蓝藻水华的泥鳅养殖池塘中运用小檗碱进行抑藻试验,旨在探讨小檗碱在养殖池塘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池塘及基本条件

试验池塘为位于天津市汉沽区某养殖厂的泥鳅养殖池塘,长58.3 m,宽19 m,深1 m。

1.2 试验设计及方法

试验所需小檗碱为由天津马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标准品,纯度97.89%,制成小檗碱母液,备用。

2014年6月27日铜绿微囊藻大量爆发,全池泼洒浓度为小檗碱,使其浓度达20 mg·L-1,泼洒后每48 h采样1次,共采样5次,对相应水质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浮游生物种类组成进行鉴定分类。

1.2.1 水化学样本的采集及测定 水化学样本的采集及测定均按照《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12]执行。测定的主要指标有pH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硝酸态氮(NO3-N)、亚硝酸态氮(NO2-N)、氨氮(NH4-N)、磷酸盐(PO43-P)。每个指标的测定均重复3次,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1.2.2 浮游生物样本的采集及分析 浮游生物样本的采集及分析均按照《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12]执行。每个样品重复计数3次,每次误差小于15%为有效。在浮游生物计数的基础上采用细胞平均湿重法推算生物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檗碱对泥鳅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主要水化学指标的影响

2.1.1 酸碱度(pH值) 小檗碱对养殖池塘酸碱度(pH值)的影响如图1所示,使用小檗碱后池塘pH值明显降低,96 h后pH值逐渐增大,192 h时pH值达到7.62。

2.1.2 溶解氧(DO) 泼洒小檗碱后,养殖水体DO呈下降趋势(图2),在48 h后下降较为剧烈,192 h水体平均DO含量为2.12 mg·L-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小檗碱作用时间显著影响养殖水体DO含量(P<0.01)。

2.1.3 化学需氧量(COD) 泼洒小檗碱后,池塘养殖水体COD含量呈上升趋势(图3),且泼洒48 h以后上升十分明显。COD含量在4.24~5.25 mg·L-1之间,平均值为2.69 mg·L-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小檗碱作用时间对养殖水体COD含量有显著影响(P<0.01)。

2.1.4 硝酸态氮(NO3-N) 试验池塘水体NO3-N含量介于0.13~0.15 mg·L-1之间,平均含量为0.14 mg·L-1。随着小檗碱泼洒时间的增加,养殖池塘NO3-N含量逐渐增大,至192 h时NO3-N含量达0.15 mg·L-1(图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小檗碱作用时间显著影响养殖池塘内NO3-N含量(P<0.01)。

2.1.5 亚硝酸态氮(NO2-N) 随着小檗碱作用时间的延长,养殖池塘内NO2-N的含量逐渐减小(图5),在192 h时NO2-N含量为0.015 mg·L-1,并且达到最小值,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小檗碱可以显著降低养殖池塘水体NO2-N含量(P<0.01)。

2.1.6 氨态氮(NH4-N) 泼洒小檗碱后,养殖水体NH4-N含量逐渐降低(图6),在192 h时降到0.20 mg·L-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小檗碱可以显著降低池塘水体的NH4-N含量(P<0.01)。

2.1.7 磷酸盐(PO43--P) 泼洒小檗碱后,养殖池塘水体PO43--P含量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图7),于48 h时达最低,为0.03 mg·L-1,于192 h时达到高,为0.04 mg·L-1。

2.2 小檗碱对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组成的影响

2.2.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 5次采样共鉴定出绿藻门(Chlomphyta)、蓝藻门(Cyanophyta)和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共3门浮游植物。其中绿藻门9个属(种),分别为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纤维藻(Ankistrodesmus spp.)、蹄形藻(Kirchneriella sp.)、四角藻(Teraedrom sp.)、鼓藻(Cosmarium sp.)、十字藻(Crucigenia sp.)、盘星藻(Pediastrum sp.)、集星藻(Actinastrum sp.)、弓形藻(Schroederia sp.);硅藻门4个属(种):有舟形藻(Navicula sp.)、小环藻(Cylotella sp.)菱形藻(Nitzschia sp.)、直链藻(Melosira sp.);蓝藻门有4个属(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平裂藻(Merismopedia sp.)、螺旋藻(Spirulina sp.)、席藻(Phormidium sp.)。优势种为蓝藻门铜绿微囊藻和席藻等。

2.2.2 浮游植物生物量 随着小檗碱作用时间的增加,蓝藻门浮游植物生物量逐渐减小(图8),由泼洒时的26.83 mg·L-1降低至192 h时的14.25 mg·L-1,下降了46.89%;硅藻门浮游植物生物量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48 h时为10.85 mg·L-1,随后逐渐上升至192 h的15.30 mg·L-1;绿藻门浮游植物生物量随小檗碱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至192 h时为17.55 mg·L-1。

2.2.3 小檗碱对泥鳅养殖池塘铜绿微囊藻的影响 小檗碱对池塘铜绿微囊藻生物量的影响见图9,铜绿微囊藻生物量随小檗碱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0 h时生物量为19.75 mg·L-1,192 h后生物量达到最小值为10.37 mg·L-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受到小檗碱作用时间的显著抑制作用(P<0.01)。

2.2.4 浮游动物组成及丰度 试验过程共鉴定浮游动物10属(种),小型浮游动物8属(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idae calycifloru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idae angularis)、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ualga)、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aurceus)、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三肢轮虫(Filinia sp.)、侠盗虫(Halteria sp.)、拟铃壳虫(Tintinnopsis sp.),其中以角突臂尾轮虫为优势种;大型浮游动物2属(种),其中枝角类1属(种),为裸腹溞(Moiia sp.),桡足类1个属(种),为剑水蚤(Mesocyclops sp.)。

随着小檗碱作用时间的增加,浮游动物丰度逐渐减小(图10),变化范围为12.84~29.35 个·L-1,在192 h时丰度达到12.84 个·L-1,为最小值。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小檗碱作用时间显著影响浮游动物的丰度(P<0.01)。

3 结论与讨论

3.1 小檗碱对养殖池塘主要水化学指标的影响

近年来,小檗碱作为一种新兴的药剂在养殖水体的生态调控中得到一定的应用。鱼虾对pH值的适宜范围是6.5~8.5之间。精养池塘一般控制在7~8.5之间,而此pH值范围恰好是微囊藻属种类大量繁殖的适宜pH值。本研究中泼洒小檗碱后水体的pH值逐渐下降至7.62,仍处在鱼类生长的适宜范围内,降低了微囊藻大量爆发的风险。水体DO含量对养殖对象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含量往往是反映生物生长状况和污染状态的重要指标,而DO含量的多少主要是由池塘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决定。尽管在小檗碱泼洒后期,绿藻门和硅藻门浮游植物生物量有一定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快光合放氧,但降解死亡浮游生物,尤其是大量铜绿微囊藻细胞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泼洒小檗碱后池塘溶氧明显下降,COD含量明显上升。基于此,建议在利用小檗碱控制养殖池塘铜绿微囊藻水华时,需要辅以添加适宜的微生态制剂,降低COD的含量[11]。

亚硝酸态氮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同时也是氨氮的硝化产物,亚硝酸盐对鱼、虾的毒性较强,是养殖水域中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加入小檗碱后,水体的氨态氮和亚硝酸态氮含量明显降低,而硝酸态氮含量明显升高,说明小檗碱的加入使水体内的氮盐向着有益于浮游生物生长的方向变化。毕相东等[11]指出“小檗碱可以较好地降低养殖水体的NO2--N含量,促进水体健康养殖,提高养殖对象免疫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3.2 小檗碱对泥鳅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浮游生物的影响

黄连碱、小檗碱等8种生物碱对有害藻类的抑杀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尤其对于蓝藻及绿藻的有害藻类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3]。20 mg·L-1的小檗碱对于泥鳅养殖池塘内的有害蓝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对于铜绿微囊藻的丰度及生物量抑制效果十分明显,对于硅藻门及绿藻门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利用小檗碱治理或控制铜绿微囊藻的大量爆发对于生态环境的快速修复是十分可行的。蓝藻与细菌一样同属于原核生物,小檗碱通过破坏铜绿微囊藻的细胞超微机构、抑制DNA的转录及复制过程,从而使铜绿微囊藻细胞裂解[14],削弱其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小檗碱对于蓝藻的抑制效果较为明显[9]。在小檗碱作用下,浮游动物丰度逐渐减小,可能与由于养殖水体的DO含量随着小檗碱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使养殖水体DO含量不足,以及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减弱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泼洒小檗碱后应适时增开增氧机,以维持养殖池塘良好的DO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瑞梅,何有缘,傅泽田. 淡水养殖池塘水质预警模型[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1(1):84-88,92.

[2] 杨传萍. 蓝藻水华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和防治措施[J]. 安徽农学通报, 2006(9):132

[3] Pitois S, Jackson M H, Wood B J. Sources of the eutrophication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oxic algae: An overview[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2001, 64(5):25-32.

[4] Anderson D M. Approaches to monitoring,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harmful algal blooms (HABs) [J]. Ocean Coast Management, 2009, 52(7): 342.

[5] Hu H Y, Hong Y. Algal-bloom control by allelopathy of aquatic macrophytes-A review[J].Front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China,2008,2(4):421-438.

[6] 林娟,殷全玉,杨丙钊,等.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 2007(1):68-72.

[7] 鲜啟鸣,陈海东,邹惠仙,等.淡水水生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05(6):664-669.

[8] 彭少麟,邵华.化感作用的研究意义及发展前景[J].应用生态学报, 2001(5):780-786.

[9] Zhang Shulin, Zhang Bo, Xing Kezhi, et al. Inhibitory effects of golden thread (Coptis chinensis) and berberine on Microcystis aeruginosa[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61(3):763-769.

[10] 张波,张树林,陈成勋.微囊藻化学防治研究综述[J].水生态学杂志,2009(4):123-128.

[11] 毕相东,张树林,张波,等. 微宇宙法分析小檗碱对模拟池塘生态系统的影响[J].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58-64.

[12] 农业部.SC/T 9102.3—2007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3部分: 淡水): 渔业生态调查[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13] 张树林. 中草药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14] Bi Xiangdong, Dai Wei, Zhang Shulin, et al. Inhibition of photosynthesis-related gene expression by berberine in Microcystis aeruginosa[J]. Allelopathy Journal, 2014, 34 (2): 335-343.

作者:胡雪 姬玉 李唯民 张树林 张达娟

池塘藻相影响养殖水产论文 篇2:

蓝藻对池塘养鱼生产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随着池塘养鱼产量的提高,池底泥厚度的增加,养殖水体富营化水平逐渐提高,导致养殖水体中蓝藻大量生长、繁殖,蓝藻的大量生长繁殖给养鱼场户养鱼经济效益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养鱼生产过程中防治蓝藻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笔者在多年的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和养鱼生产实践中对防控蓝藻进行了有益探索。

1 蓝藻的生活习性

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或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又叫粘藻。在藻类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如蓝球藻、螺旋藻、微囊藻、念珠藻、鱼腥藻、颤藻、项圈藻等。蓝藻本身无鞭毛,比重轻,多漂浮在水面上或悬浮于水中,鉴别池塘蓝藻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蓝藻水整体显浑浊、不清爽且晴天早中晚水色无变化。这个特征是辨别蓝藻水、裸藻水以及绿藻水的主要特征,裸藻、绿藻大量繁殖的时候也会使水色浓绿,但裸藻本身是鞭毛藻,其大量繁殖时,水体会在日照条件好的情况下出现和蓝藻类似的水色(如浓绿、浑浊),但在早晨太阳未出现之前呈现表面清,底部浊的现象,且早中晚有明显的水色变化;绿藻大量繁殖,其藻相结构中多含有大量衣藻,衣藻也是鞭毛藻类,其特征和裸藻水相似,但绿藻水相对颜色亮,裸藻水颜色暗。

2 蓝藻的爆发的原因

2.1 温度

蓝藻大量繁殖的首要条件是温度,多在水温25-35℃时高发。

2.2 水体富营养化

这里说的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指过量投肥或者大量投喂引起的水体富氮或者说水体中碳氮比失衡,氮磷比失衡。

2.3 水色多变,藻相抗逆性差

实践证明,池塘蓝藻爆发前都存在水色多变,藻相不稳定的情况。由于藻相的不稳定,出现的倒藻、恶性转水现象为蓝藻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机会。

3 蓝藻对水产养殖生产的危害

3.1 微囊藻细胞内含有微囊藻毒素,死亡后释放到水体中,被浮游动物或鱼类摄食后会出现明显的肝脏中毒现象,或是体液循环代谢中毒现象。

3.2 项圈藻会产生神经毒素,直接破坏鱼虾的鳃组织,池塘中蓝藻爆发引起的缺氧、浮头现象,多是由于此原因导致。

3.3 鱼腥藻具有很强的生物固氮功能,可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合成自身蛋白质,这种藻类衰败后,藻体代谢会产生大量的氨氮,会直接引起pH较高情况下的氨氮中毒。

4 蓝藻的防治措施

本质上来说,大量繁殖蓝藻的池塘是有益藻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而失去竞争优势,才导致蓝藻泛滥。在池塘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水体中菌相复杂,各类有机质会被充分分解,池塘营养元素丰富,相应藻类的多样性也比较丰富,藻相稳定,基本不会出现某一藻类剧烈繁殖的现象。所以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防控蓝藻:

4.1 使用“鱼悦1号”持续提升水体活性,增强藻类的抗逆性,使藻相稳定。

4.2 自放苗开始投喂后应定期(7-15天)施用EM菌,保持池塘微生物的多样性,稳定菌相,减少pH的剧烈变化,并持续分解池塘有机质,减少有机质的积累,或者使用发活微3号自制发酵料,挂袋使用。

4.3 养殖中后期,尤其是水温25℃以后,应定期补肥(主要以碳源或低氮发酵料、磷肥、微量元素为主,如磷巧1号、农匠微力),保证池塘营养元素的多样性,从而保证藻相多样、稳定。

4.4 尽量减少池塘消毒、杀毒次数,以使池塘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运转状态,这些消杀行为除了会破坏生态系统运转外,也会侵蚀藻类的抗逆性,使有益藻类变得脆弱,容易转藻和倒藻。即使迫不得已要消杀,也应在消杀后解毒并补菌等修復生态系统。

5 蓝藻出现后的处理措施

针对蓝藻已经爆发的情况,一味消杀肯定是不可取的,消杀以后,后续藻相难以培养,且藻类抗逆性差,很容易出现氨氮、亚硝酸盐指标升高以及后续的蓝藻反复。我们推荐以抑制蓝藻,同时培养其他藻类,引导藻相转变的一个思路。具体操作如下:

5.1 使用有机酸产品缓冲池塘pH,减少池塘由于pH过高引起的氨氮中毒现象。

5.2 使用光合细菌抑制藻类发育,光合细菌和蓝藻存在营养竞争关系,光合细菌的繁殖可有效抑制蓝藻的繁殖。

5.3 每隔3-5天连续补充EM菌3-4次,持续分解池塘中各类有机质,降低池塘中有机质的总量,同时为其他藻类的繁殖提供多样性的无机盐,促进其他藻类繁殖。EM菌作为一个多元化的菌群,进入水体后可稳定繁殖,并为水体提供多元化的无机盐。

5.4 以上操作,蓝藻水多会在7-10天内平稳转化为稳定的正常藻相,后期持续使用EM菌,每7天一次,可持续稳定水质,防止蓝藻复发。

(责任编辑:柴方营)

作者: 刘福会

池塘藻相影响养殖水产论文 篇3:

应用肥水素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类群结构特征

摘 要:通过开展肥水素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试验,对水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多样性以及浮游动物密度进行分析,明确其对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群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试验池塘浮游植物共6门56属,其中优势种13种;对照池塘共6门54属藻类,其中优势种15种。试验池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74~2.77,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56~0.79,丰富度变化范围为2.64~3.94。中前期使用肥水素,试验池藻类种类多以绿藻、硅藻为主,且使用9 d以后藻类多样性、均匀度及丰富度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后期随着水温升高,池塘有机质增加,试验池和对照池均以绿藻、蓝藻、硅藻为主。总体说来,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的类群结构及变化受多种理化等因素的影响,肥水素对水体良好藻相的形成与保持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同时增加对虾养殖单产、降低投入成本。

关键词:对虾养殖;浮游生物;优势种;密度;多样性

水质调控是水产养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今很多地区养殖水源紧张,养殖中后期池塘水质条件不佳,病害频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养殖成功率和效益。正确合理使用水质调节剂等产品,能够对养殖水体藻相或菌相产生影响,进而起到改善水质,减轻养殖水体有机物污染,降解氨氮、亚硝态氮等积极效果[1-3]。水质调控得当,水体稳定,养殖动物受胁迫影响小,降低疾病发生率,才能提高养殖效率与效益,同时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2018年,结合本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实际,我们开展了肥水素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试验,主要分析其对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点:天津市益多利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试验池位于滨海新区塘沽宁车沽村。

1.2 试验材料

肥水营养素:试验产品是基于国家发明专利“动物营养素”研制而成的水质调控专利产品。肥水营养素为浅黄色或微绿色粉状,采用20余种有機、无机营养成分和部分中草药配制而成,营养全面,主要成分为锰、铜、铁、锌、钙等元素及部分中草药和氨基酸(见表1),具有广谱高效肥水、调水及稳定水质的功能。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1.3.1 池塘选择

选择临近的3个池塘,设对照池1个和试验池2个,池塘面积均为0.467 hm2,且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均为多年养殖池塘,池塘面积大小相当、投放品种、密度及养殖管理方式一致。

肥水素使用方法为:1~2 m深的水面,幼虾阶段泼洒7.5 kg/hm2;一月后每月用1次,一次15 kg/hm2。其间根据监测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水质调控,增加溶氧。根据对虾健康状况,出虾前半个月,加量使用一次,30 kg/hm2。试验池塘按照肥水素使用方法、用量要求等,结合池塘水质理化指标测定情况进行使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浮游植物的组成与优势种

2.1.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 本次试验池塘共包括6门56属藻类,其中:硅藻门10属,绿藻门27属,隐藻门2属,蓝藻门14属,裸藻门2属,甲藻门1属。其中优势种13种。对照池塘共包括6门54属藻类,其中:硅藻门11属,绿藻门26属,隐藻门2属,蓝藻门12属,裸藻门2属,甲藻门1属。其中优势种15种。详见表2、表3。

根据表2和表3,试验池塘在使用肥水素后,浮游植物种类多以绿藻、硅藻为主优势种,蓝藻等为次优势种,对照池以绿藻、蓝藻为主优势种,硅藻、裸藻等为次优势种。7月下旬进入高温期,试验池与对照池藻类优势种主要都是绿藻、蓝藻、硅藻,藻类组成相对稳定。

2.1.2 对照池与试验池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对照池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74~2.90,试验池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74~2.77。对照池和试验池塘呈现平稳上升趋势,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及趋势相近。见图1。

2.1.3 对照池与试验池浮游植物种类均匀度 示范点对照池浮游植物种类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60~0.86,试验池浮游植物种类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56~0.79;示范点浮游植物均匀度变化趋势情况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情况相近。见图2。

2.1.4 示范点对照池与试验池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度 示范点对照池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度变化范围为2.56~3.88,试验池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度变化范围为2.64~3.94。对照池呈上下波动变化,试验池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度呈平稳上升趋势,试验池与对照池丰富度总体平稳。见图3。

2.2 池塘浮游动物的组成与优势种

本次鉴定过程中,浮游动物只统计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大类,并未细分。

2.2.1 轮虫平均密度 轮虫平均密度见图4。

2.2.2 枝角类平均密度 枝角类平均密度见图5。

2.2.3 桡足类平均密度 桡足类平均密度见图6。

上述三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变化显示,对照池与试验池均无明显变化规律,表明养殖池塘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变化非单一条件改变(肥水素应用)而产生规律性变化。

2.3 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情况

试验点5月25日投苗进行养殖,投苗密度为45万尾/hm2。9月下旬,池塘完成对虾收获,试验池塘平均产量7 020 kg/hm2,对照池塘平均产量6 000 kg/hm2;试验池塘平均养殖成本14.38元/kg,对照池塘平均养殖成本15.36元/kg。结果显示,相较对照池塘试验池塘平均产量增加1 020 kg/hm2,投入降低成本0.98元/kg。

2.4 分析讨论

浮游植物作为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能为大多数养殖的水生动物提供食物,也是水体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之一。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丰度和分布,甚至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8]。池塘养殖中适宜的藻类组成与数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肥水素含有锰、铜、铁、锌、钙等多种元素,从理论上具有肥水、调水作用,利于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的生长。其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中应用试验也表明,中前期使用肥水素,试验池藻类种类多以绿藻、硅藻为主,且使用9 d以后藻类多样性、均匀度及丰富度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后期随着水温升高,且池塘有机质增加,试验池和对照池均以绿藻、蓝藻、硅藻为主,池塘藻类组成符合高温期生产特点。另外,从养殖生产情况分析来看,池塘应用肥水素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增加了单产,降低了投入成本,節本增效作用显著。

总体说来,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的类群结构及变化受多种理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生产中我们要综合分析,加以研判,适时选择针对不同水质情况的调控产品才能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骏.健康养殖池塘水质的调控原理与技术[J].中国水产,2010,(6):54-56.

[2] 张汉华,李卓佳,郭志勋,等.益生菌对海水虾池浮游生物的生态调控效果研究[J].海洋科学,2009,33(1):12-20.

[3] 李云梦.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的微生物调控作用及机制[D].杭州:浙江大学,2018.

[4]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第3部分:淡水:SC/T 9102.3-2007[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 张勤,李贺密,孙成渤,等.天津地区浮游生物彩色图谱[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3-297

[6] 胡鸿钧,魏印心.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3-650

[7] 王旭娜,江敏,钟锐,等.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因子的关系[J].水产学报,2018.42(11):1787-1803.

[8] 胡韧,林秋奇,段舜山,等.热带亚热带水库浮游植物叶绿素a与磷分布的特征[J].生态科学,2002,21(4):310-315.

(收稿日期:2021-03-25;修回日期:2021-07-01)

作者:钟文慧 叶红梅 蔡琰 郝俊 徐林通 徐晓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商管理企业信用管理论文下一篇:移动网络学习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