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论文

2022-05-15

第一篇: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论文

项目课程体系下教学管理体系简说

摘要:要推进项目课程,需要重新构建一个适应项目课程需要的教学管理体系。本文就盐城市高级职业学校近几年项目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的与项目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作了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项目课程;教学管理;运行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

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教学活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以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探究学习为基本学习形式,因而项目课程教学实践必然会对传统的教学管理产生极大的冲击。要推进项目课程,需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重新构建一个基于项目课程需要的教学管理体系。我校作为江苏省较早进行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学校,在近几年项目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与项目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项目课程教学管理面临的挑战

首先,项目课程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大行动步骤展开以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为了便于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提高教学效益,教学活动必须以课堂为中心向课前和课后延伸。资讯、计划、决策环节中的很多工作要安排在课前完成,课后要安排时间和场地让课堂上由于各种因素而没完成任务的学生继续完成任务。要有效地协调好时间、场地、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到课前、课内、课后衔接合理,就必须从全校教学管理层面上进行统筹安排,建立一个适合项目课程需要的教学管理体系。

其次,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每一节专业课都离不开专业实践,从而改变了传统以理论课和实验实训课相叠加的“两张皮”教学组织形式。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使教师备课、上课的方式和要求发生了根本改变。教师备课不再仅仅是备课笔记上的书写,更是实训室大量实物的准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切尽在计划中,而是随时随地的师生互动交流。这些改变大幅度增加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而教师往往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项目课程的实施会产生抵触情绪,这就要求调整校内业绩考核、津贴分配制度,建立一系列适合项目课程特点和要求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再次,传统课程模式下,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是分离的,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硬件条件的影响,专业实践课长期不受重视,以致很少有人关注实践课程的评价。而实验课又一直从属于相应的理论课程,所以实验技能的评价也就一直没能跳出理论课程书面考核的框框,长期以来一直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在相应理论课程的书面试卷中。项目课程是任务引领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相互依存,要求在项目课程体系下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着力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分析和应用,更要客观反映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是单一的书面试卷评价方式无法完成的。所以,项目课程迫切需要建立适合项目课程需要的学业评价体系。

建立基于项目课程的教学管理体系

针对项目课程教学管理中面临的挑战,按照项目课程对教学管理内涵的实际需求,学校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成立了项目课程课题研究小组,全面协调和指导项目课程的教学实施工作。经过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初步建立了适合项目课程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促进了项目课程迅速推进和教学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一)建立与项目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

规范日常教学行为 项目课程与传统学科课程相比,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课程模式,因而其日常教学行为与传统学科课程相比也有十分明显的区别。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课程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积累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根据项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需要,结合学校设备配置、行政体制、人员构成、现有制度、专业特点等实际,学校特制定了《项目课程教学工作规范》、《项目课程体系下任课教师岗位职责》和《实训室专任教师岗位职责》,以示项目课程与传统学科课程之不同,规范项目课程体系下的日常教学行为。《项目课程教学工作规范》立足宏观角度从学校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教师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自权利、职责和义务,加强了项目课程教学管理,提高了项目课程教学质量,规范了学校项目课程教学活动,使之逐步实现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在该规范中,特别明确了实训组的组建要求和实训组在项目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项目课程体系下任课教师岗位职责》和《实训室专任教师岗位职责》明确了项目课程体系下任课教师和实训室专任教师的岗位职责。《项目课程体系下任课教师岗位职责》要求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按照要求组建实训组并任命实训组长,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管理系统,从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角度,认真组织教学活动和相应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活动。同时,要求任课教师要参与课前实训器材的准备,参与实训室的管理与维护,以提高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对教学环境的熟悉程度。《实训室专任教师岗位职责》要求实训室专任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实训设备的准备工作和实训室的管理、维护工作,同时要求实训室专任教师要参与相应任课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指导,与相应的任课教师形成一个教学团队,以提高实训室专任教师参与课堂指导的水平和能力。

与实践相结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项目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项目课程体系下学习的方式也应随之发生改变,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项目课程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的必然选择。《项目课程体系下学生学习行为规范》立足于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环节,从课前的信息收集、资料查阅整理、制定初步计划,到课堂分析整理、完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估,再到课后总结反思,都作了明确的要求。该规范还就班、组两级自主学习管理系统下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该行为与班、组集体的关系,学生个体、班组集体如何接受教师的监控和管理作了具体的要求。我校还引入了企业生产管理的成功经验,融入了很多企业管理模式,以期教学活动适应项目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团队意识。

(二)建立与项目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根据项目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学校采取措施,建立了一系列适合项目课程需要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确保项目课程实践的顺利推进。

建立一支适应项目课程需要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为满足项目课程对教学团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根据“理实一体”、“一专多能”的原则,学校修订了《“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从多方面入手,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适应项目课程的能力。首先,调整了专业课教师结构,淡化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界限,所有专业教师都必须成为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的理实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其次,根据各位教师的自身特点和本人意愿,进行适当的目标定位,设定每位教师主教一门课程,同时,兼教本专业其他课程,通过数年循环,力争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某一门课程的专家和本专业其他课程的行家,使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应的权威,同时,这些权威又十分熟悉本专业其他课程的结构和教学要求,实现专业教师的“一专多能”,以适应项目课程综合化的要求。

完善各类保障制度 为了满足项目课程对设备与人员的要求,我们修订了《实训室管理规范》,并制定了《实训室开放细则》、《自修时段学生管理实施办法》和《项目课程体系下教师配置标准》。《实训室管理规范》从项目课程需要出发,明确了实训室的使用、维护、调度等环节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明确了课余时间和自修时段实训室必须对学生开放,以解决课前“资讯、计划”的“纸上谈兵”之苦和课堂延续至课后的“无米之炊”之急。《实训室开放细则》明确要求实训室在课余时间和自修时段向学生开放时必须配备有教师指导和管理,并要求向课后继续完成项目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器材设备、向处于课前“资讯、计划”阶段的学生提供学生要求的器材设备信息和适量的实物。《自修时段学生管理试行办法》明确了实训室开放时段学生管理的方法和规范,明确了指导教师承担对本实训室学生的管理职责,并充分利用现代校园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跟踪定位,保证不留一个死角、不漏一个学生。

修订教师配置标准和津贴分配方案,确保项目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在充分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项目课程体系下教师配置标准》,就项目课程体系下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教学内容对应的教师配置进行适度区分和明确规定,并根据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原则,对与项目课程有关的岗位予以优先保证,为项目课程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人员保障。学校还通过修订《校内津贴分配实施细则》,强化激励机制,把是否有力推进项目课程及其成效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保证项目课程各教学环节的津贴优于传统的学科课程。

(三)建立适合项目课程需要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体系

调整期中、期末和平时成绩比例 为了解决项目课程期中、期末考试信度和效度低的问题,贯彻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原则,我校制定了《项目课程体系下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办法》,大幅度调整了平时成绩、期中、期末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

完善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中职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并结合当前教学工作的实际,制定了项目课程体系下《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标准》。该标准从知识和技能、态度与情感、方法与能力、品质与习惯四个方面(一级指标)对学生实施评价,力求通过评价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评价采取“技能展示、理论陈述、反思提高”形式,让被评价学生逐项过关。“技能展示”着重考查学生对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和规范程度,检测“怎样做”的问题;“理论陈述”着重考查学生对操作步骤的掌握以及相关支撑理论的了解情况,检测“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反思提高”着重考查学生对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的思考,检测“怎样做得更好”的问题;同时“反思提高”环节还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能力拓展的空间,让他们通过反思,寻求完成同一目标的更多途径和方法,检测“还可以怎样做”的问题。

简化期中、期末考试 期中、期末考试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期中期末考试要依据评价标准,以项目为载体,但为了提高实施的可行性,期中期末考试的考试项目应精心设计,既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覆盖面,又要尽可能短小精致,便于实施。

加强平时成绩考核 为了应对形成性评价中教师精力不足、工作量过大的问题,贯彻“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将学生分为若干实训组,每组内部各成员的成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每一个实训组由3~4个以实训台为单位的小组组成。将一个实训组的学生捆绑在一起,组成一个集体,形成一个团队,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关心、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荣辱与共、相互监督,让能力差的学生在实训组的成功中找到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让能力强的学生在实训组内的互帮互助中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为他们展示自我搭建一个平台,更让实训组内各成员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为自评和互评创设良好的运作氛围。同时,将每一个学习项目分解成几个考核单元,每一个考核单元的完成时间一般在45分钟左右。同一实训组的学生由一个考核单元进入另一考核单元的步调必须保持一致;但同一实训组的学生完成同一考核单元的快慢可各不相同。这就使得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某一考核单元的任务后必然会停下来帮助指导其他学生,待本实训组的所有学生都完成该考核单元的操作后才能接受教师对本考核单元的考核,并一同进入下一考核单元。考核单元小了,能力差的学生就不会因问题积累而失去完成任务的信心,能力强的学生也不会因为帮教量过大而失去帮助其他学生的耐心。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有效地减轻教师课堂指导的工作量,为教师现场评价提供时间上的保障。

项目课程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支撑,该体系需要我们在项目课程教学实践中探究摸索并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46-50.

[2]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1-4.

[3]徐国庆.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职教课程模式探析[J].职教通讯,2003(9):10-13.

作者简介:

刘克军(1963—),男,江苏阜宁人,江苏省盐城市高级职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工电子教学,项目课程课堂教学实践。

作者:刘克军

第二篇: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探析

◆基金项目:2013年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基于项目式教学的专业课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3jyxm089);安徽财经大学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大数据时代下‘财务分析’课程改革建设”(项目编号:acjyzd201525)

摘要:我国经济与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特别是高级财务管理的地位日趋重要。高级财务管理的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现状梳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并从理论、专题和综合案例三个方面构建了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

关键词:高级财务管理 课程内容体系 综合案例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构成企业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财务管理专业在各高等财经院校普遍开设,一些综合性大学的商学院或者管理学院等也以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为时尚。会计学专业普遍开设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与之对照,财务管理专业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开设方面差异较大,大多数院校开设了财务管理学、高级财务管理,还有少数院校开设了三门财务管理课程即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管理与高级财务管理。可以看出不同的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课程特别是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开设方面存在分歧,在课程内容与体系方面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不仅如此,有些高等院校开设的管理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理论与方法、财务理论与案例等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在内容方面也存在较多的重叠。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对高级财务管理课题体系设计与构建在高级财务管理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现状与分析

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理念差异较大,从而造成了教材内容安排的差异也非常大。例如,陆正飞教授等编著的《高级财务管理》以介绍财务理论、经验证据以及购并专题为主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重点介绍和讨论财务管理的核心理论和实务问题,主要内容包括:风险报酬原理与资本成本、资本结构、融资行为与融资战略、股利理论与政策、资本预算与投资战略、内部财务理论与营运资金战略、内部资本市场与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下篇重点介绍和讨论公司购并和重组中的财务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购并的基本理论、购并的财务战略、购并的价值评估、购并的交易结构设计、杠杆收购、公司重组与反购并。

王化成教授等编著的《高级财务管理学》从财务管理假设入手,通过财务管理假设将高级财务管理同初级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划分。凡是符合财务管理假设内容的都放入初级与中级财务管理中,凡是对财务管理假设有突破的内容,都放入高级财务管理中。因此,本书主要讲述一些专门性的问题,内容包括:企业并购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以及企业破产、重组与清算等内容。

汤谷良教授等编著的《高级财务管理学》的内容设计吸收了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体现了财务理论发展和实际创新。刘志远教授编著的《高级财务管理》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流程与企业的生命周期为线索,即按照“基本理论→投资管理→融资管理→价值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扩张与重组”安排章节。同时,每一主要问题都讲述其理论基础、相关实证(经验)研究成果和政策涵义,并且,围绕我国财务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作深入的剖析与探讨。张先治教授等编著的《高级财务管理》定位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即培养财务总监;突出了基于价值的资本经营与管理控制的主线,明确了治理与财务战略是高级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要构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体系,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高级性如何界定。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看看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开设的主要内容,国内高等学校开设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对原有财务会计内容进行横向补充与纵向延伸的一种以新出现的特殊业务为主的财务会计,主要内容包括合并会计、租赁会计、外币业务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生物资产会计、油气开采会计、保险合同会计、重组清算会计、股利支付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等。那么高级财务管理是否也按照上述思路进行特殊业务与专门问题罗列的体系建设呢?我们的观点是,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课程内容有本质的区别,财务会计本质是为投资者、债券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会计,其工作核心是编制财务报告,而财务管理本质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财务会计应用性强,而财务管理不仅应用性强,而且理论性也强,因此,在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上不能也不应该相同。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既要体现出理论性,又要体现出实务性;既要体现出系统性,又要体现出专题性。

三、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由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特殊性,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可以从理论、专题和综合案例三个层面入手。在理论与专题篇里面既有理论及分析、又有实证研究以及相对应的小型案例与中型案例,在综合案例篇中的案例要有跨章节内容的综合性案例。

(一)理论篇内容设计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理论博大精深。1958年,美国的两位教授Modigliani和Miller合作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价值和投资理论》的文章,开创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同时也奠定了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基础。两位学者也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从此以后,学者们在以上两位教授的研究基础上,展开了对公司融资、投资等理论的研究,使得财务管理理论日益成熟、系统与完善。

财务管理理论涵盖的内容很丰富,笔者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构建了财务管理理论篇。理论篇的内容包括融资与资本结构理论、资本预算与投资理论、营运资本与内部财务理论、股利理论、并购与反并购理论、行为公司财务理论、资产定价与组合理论、期权定价理论、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对于理论篇中的每一种理论都进行阐述其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每一章的内容包括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论发展、实证研究、贡献与不足之处、中型案例与分析。另外,小型案例嵌入章节之中与其相关的知识点对应。理论发展与实证研究内容包括中外专家与学者对理论深入与拓展的研究,以及包括专家学者与笔者最新的研究成果。

(二)专题篇内容设计

财务管理不仅理论博大精深,而且实践性也非常强。专题篇的内容借鉴王化成教授的观点,从财务管理假设入手,凡是对财务管理假设有突破的内容,都放入高级财务管理专题篇中进行论述。专题篇的内容包括企业并购运作与估值、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公司清算与重组、国际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财务预警与风险管理、财务造假与甄别。对于每个专题的知识点和相应内容进行阐述,并配备小型案例;每章结尾配有中型案例及其分析。

(三)综合案例篇内容设计

案例分析法,是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首先提出并开发,用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培养企业高层管理者。案例分析法后来被许多公司借鉴用于培养企业的员工,明显地提高了员工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案例分析法结合文献资料对单一或者多个对象进行分析,得出一般性和普遍性规律的方法。案例分析法具有系统性,把研究对象视作一个系统,或者是系统的一部分,来发现其中的因果关系;案例分析法能够给研究者提供系统的观点,通过对研究对象尽可能地完全直接地考察与思考,从而能够建立起比较深入和全面的理解。现在被普遍应用到财务管理的教学与研究之中,在高级财务管理的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在理论篇和专题篇中的每一章都配有与章节内容对应的小型案例和中型案例。但是,这里的综合案例是跨章节内容的大型案例,例如案例内容涉及企业融资、企业投资与公司治理等综合型的案例。综合大型案例综合性强、知识点多,可以把理论篇与专题篇中的内容整合起来,方便学生进行前后知识点的贯通学习,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将理论、专题和综合案例的内容结合起来,构建的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如下图所示。

财务管理及其相关理论是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基础。我们构建的内容体系中,既包括经典的财务管理理论,也包括与财务管理相关的金融理论。在此基础上,对财务管理的各个专题进行阐述。最后,综合案例贯穿理论篇与专题篇的相关内容。Z

参考文献:

[1]陆正飞,朱凯,童盼.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王化成,程小可,刘亭立,裘益政.高级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汤谷良,韩慧博.高级财务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刘志远.高级财务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张先治.高级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6]汤谷良,高晨,于彩珍.高级财务管理学的理论框架——管理过程的财务实现[J].会计研究,2001,(06).

作者:李广

第三篇:《财务管理与分析》高职课程体系研究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人们对于学生的教育实效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高职课程体系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在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财务管理与分析》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时期高职学校的《财务管理与分析》教学,要注意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应用,实现对学生教育的实效性,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本文对高职课程体系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指出了高职课程体系中的问题,并提出了高职课程体系的相关改革策略。希望能够对我国高职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财务管理;高职;课程体系;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然而尽管如此,我国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员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仍然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我国的大多高职学校《财务管理与分析》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长此以往,将不利于高职学校毕业生在就业择业能力的培养,大大降低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人才的利用率。基于此,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高职《财务管理与分析》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讨势在必行。

一、《财务管理与分析》高职课程体系概述

高职教育是在完成高中教育的基础上在职业学校开展的教育,它的针对性强,实用性佳。《财务管理与分析》课程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解读财务报表,增强分析利用财务信息的意识,掌握财务报表分析内容,学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

《财务管理与分析》高职课程体系的高效规划和实施对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职学生的就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我国高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及专业技术水平,让高职《财务管理与分析》课程体系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二、《财务管理与分析》高职课程体系中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能力较低

目前,现在很多高职学校《财务管理与分析》的教师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较低的情况,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低,实际教学能力较差,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低,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差能情况。对新时代下的高职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限制了高职人才的培养,不利于高职《财务管理与分析》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二)职业化教学力度不够

目前,很多的高职学校在进行《财务管理与分析》教学活动中,往往都是沿用高中“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只是按照《财务管理与分析》中的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单一的授课,并没有真正的关注到学生的实际知识需求,对学生的职业化教学力度不够,与社会的联系度不够,校企合作力度缺乏,致使高职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要的人才不符,大大制约了高职学校毕业生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缺乏特色

目前,在《财务管理与分析》课程教学中,很多高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均是停留在表面,教育的层面较浅,教学的知识面较窄,也没有自己独有的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课程内容设计,缺乏专业特色,致使《财务管理与分析》的教学不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造成大量教学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2]。

三、《财务管理与分析》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策略

(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对于《财务管理与分析》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学校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与分析》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适时的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不断学习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要注意建立《财务管理与分析》实践活动科组,让教师之间对教育、教学进行相互探讨与研究,加深教师对《财务管理与分析》课程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学校要积极的举办现场教研活动,让教师们相互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教师在交流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进而推动《财务管理与分析》课程内涵的实施,提升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高教学的效率[3]。

(二)进行实践教学,增强产学研三方的合作

在《财务管理与分析》高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起符合新时代教学的思维方式,改革以往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运用更符合高职学校学生职业需求的教学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学校和教师要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与分析》的教学中,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创业实习等形式的实践活动,把实践教学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校的教学更好符合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校方应密切与社会的交流,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建立实习基地,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地得到锻炼,以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学生职业素质,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走入职场、走入社会[4]。

(三)增强《财务管理与分析》课程的考核和评价

在《财务管理与分析》高职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学校和教师要注意增强《财务管理与分析》课程的考核和评价。在《财务管理与分析》高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秉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角度去设计考核和评价系统,根据专业特色严格规范考核內容和考核标准,使课程考核的内容更好的符合高职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增进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将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非“技能性”人才,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5〕。

结束语:

高职《财务管理与分析》课程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对国家和社会意义重大。在《财务管理与分析》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发现高职《财务管理与分析》教学体系中的各种问题,并予以正确的解决策略,要对高职《财务管理与分析》教学体系在多个方面,进行多角度的改革,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增强与社会的联系,增强《财务管理与分析》课程的考核和评价,增强教学特色,最终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更好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天蔚.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高本”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9):191-192.

[2]陈洁.新经济背景下财会专业知识实训创新问题探析——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山西农经,2019(23):133-134.

[3]阳征保,毛玲.基于课程体系分析的高职财会专业教育问题思考——以HS职院会计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会计,2016(17):127-129.

[4]付永利.财务共享中心背景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西京学院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9(13):455.

[5]甄国红,张天蔚,睢忠林.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3+2”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4):30-32.

作者:赵靖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会学与生活论文下一篇:音乐教育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