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行为教育与引导研究论文

2022-12-02

1 行为教育的概念

要想了解什么是行为教育, 首先必须要了解什么是传统教育。所谓传统教育是指手口相传的教育形式, 其主要方式是单纯地以知识传授, 将累积的各种经验知识传递下去为主要目的。传统教育的主要特点有:第一, 教学方式具有重复性, 主要侧重记忆方式来学习知识, 学生主要通过教师反复口头或手写方式灌输知识。第二, 在传统教育中, 教师地位过于崇高甚至出现专制, 进行的教育一般为填鸭式教育, 学生思考余地较少, 对知识没有深层次的理解。第三, 讲授过于教条主义, 教师专注于“考什么, 学什么”“不考不学”的教学方式。学生对于课本知识没有选择权利, 只能听从指挥。第四, 社会实践活动较少, 教学的时间和地点主要集中在教室中, 很少能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在实践中让学生去检验真理, 理解所学知识。第五, 学生在教学生活中封闭保守, 与老师的互动探讨少。

相对于传统教育, 行为教育克服了上述缺点, 更加注重教学的寓教于乐。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出发点, 以符合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依托, 有计划有目的地给学生传授相应的思想品德与做人做事规范, 塑造学生的良好性格, 从根本上去克服传统教育的不足。行为教育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主要特点有:第一, 教学形式具有启发性和交流性, 让学生从自身思考问题, 认清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取知识。第二, 信息民主化, 尊重、承认和爱护受教育者, 注重学生的参与。第三, 行为教育将学校所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 从生活中学习知识, 又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第四, 学生在学习选择层面具有自主独立性, 更加有利于学习创新, 提高学生自学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将眼光不局限于课本, 能够更好的放眼社会, 放眼未来。

对于学生的学习道路, 传统教育往往使用强制性与责任感去驱使学生被动的学习, 而行为教育是以兴趣为出发点, 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 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去学习知识, 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本文主要阐述对于大学生学习行为教育与引导的研究, 为此本着行为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 要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才能更好的进行行为教育与引导。

2 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共性与特点

当代大学生主要由独生子女构成, 其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上辈人的一些特征, 加之当下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海量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冲击, 使得他们具有更加活跃的思维以及更加宽阔的知识面。从生理年龄上讲, 大学生已经趋于成熟, 而其心理年龄, 正处在发育的关键定性期。由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不平衡性, 使得当代大学生群体多数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特别渴望表现自我, 希望自己能站在人群巅峰, 或者有着强烈的精神需求, 比如通过互联网获得精神刺激来弥补学校给予的课余文化生活的不足。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共性与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 知识面广。第二, 由于从小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 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不太顾忌他人感受。第三, 对自己的情绪克制能力不够强, 且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 喜欢在人多的时候表现自己。第四, 对于长辈或老师的教育, 表现出较为强硬的叛逆性, 这种叛逆性表现在外是桀骜不驯, 但是内心却较为天真, 在同辈之间能够真诚交流。第五, 缺乏恒心毅力, 对事物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忱。第六, 感情世界十分丰富, 同时也有感情方面的脆弱。

每个大学生所经历的环境不同, 行为和习惯也会有所不同, 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或不良习惯。例如, 懒惰和依赖等。这些习惯直接或间接表现在生活行为和学习态度上。特别是在远离父母、面临困难和单调枯燥的学习时, 通常容易表现出胆怯、投机取巧、马虎轻率、浅尝辄止、消极被动、自信心不强甚至自我否定等心理特征。所以, 对他们的教育不能采取简单或传统的说教方法, 而要用符合社会现实需要的教育方式。

学校在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时, 不仅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还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法制环境。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 才能有计划地实现教育和培养目标。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人生观、行为习惯和性格还没有完全定型, 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和性格, 就要了解和掌握学生性格、习惯和心理变化的多样性和多重性, 采用有的放矢的科学教育方法。只有拿准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才能行之有效的实行行为教育。

3 当代大学生学习行为教育与引导应当注意的问题

首先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教育与引导, 应该以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作为起点。要明确划分个例和集体的关系, 不能将个别的极端案例作为大学生共性问题来处理, 比如有极个别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 当情感出现问题时, 采用极端方式如自杀来解决。针对此事件, 教育工作者将事件上升到群体意识, 对全体学生进行不自杀讲座, 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应该做到既要抓住整体问题的关键, 又要对于典型案例细致认真负责的调查研究, 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

其次要摆正行为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 当下对于大学生的行为教育是作为传统教育的辅助性教育, 服从与服务于传统教育目标的要求, 不能降低教育标准。行为教育主要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德行统一, 为大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环境做好铺垫作用。

再次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告诉我们, 人的思想方法对于认知能力以及行为有着直接的指导与约束作用。当下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思想上的误区。在生活中如广泛存在拜金主义, 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不能有清晰的认识, 过于注重个人权利, 法律意识淡薄, 缺少起码的公民素质;追求各种影视歌星, 对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与劳动者却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异性交往中恋爱成风;诚信缺失, 甚至不少高校存在着公开办理英语四六级假证, 以及毕业证明的广告;接人接物缺少基本的文明礼貌, 严重者出现斗殴偷窃等严重违法现象;对于网络言论, 随波逐流, 缺乏判断言论真假的能力, 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言论。这些都说明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指导的必要性。做好思想指导工作是当代大学生行为教育学习引导的重要环节。为此, 学校应该加强对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工作, 领导学生自主学习八荣八耻的精神, 从思想上端正学习态度。

最后要做到知行统一的教育原则, 教师应以身作则, 不仅让学生懂得区分什么是正确的思想行为, 什么是错误的思想行为, 更要通过实践去检验正确的行为方式。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以思想教育来引导学生行为, 以教学规范来管理学生活动, 指定符合大学生生活的制度, 将生活与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有效地将“他律”转变为“自律”。使学生从自身出发, 思考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更好的成长。

总之,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对他们的成长教育是社会的重点, 通过正确的对大学生学习行为教育与引导, 能够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正确的行为教育与引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于当代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摘要:培养教育大学生是一个科学而严谨的过程, 传统教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应该有所转变。行为教育立足于因材施教的培育人才方法, 受到各高校的欢迎。

关键词:大学生,行为教育,引导

参考文献

[1] 张维良.谈体育教学中的行为教育[J].科技视野, 2012, 20 (4) :21-22.

[2] 周孝怀.行为教育:高校品德教育的立足点和侧重点[J].高等农业教育, 2011.

[3] 陈忠, 万洪芳.大学生行为教育调查二则[J].九江学院学报, 2012, (2) :36.

[4] 邵明.当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教育探讨[J].攀登, 2010, 24 (6)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的临床研究下一篇:唐山市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