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几点思考

2022-09-14

1 我国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当前, 我国一些农业设施较为落后的地区, 水稻栽培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一是在对于优质高产水稻的技术研发上, 往往重视水稻品种的培育和尝试, 而对于水稻栽培的技术则是重视程度不够, 特别是在一些优质高产品种水稻栽培过程中的技术还没有实现根本性的突破。二是我国对水稻技术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认识, 造成水稻栽培技术在开发上受到了限制和束缚, 水稻种植没有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很多的稻农仍然坚持运用以往的栽培技术, 导致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提升收效甚微, 新的技术在推广和应用上也是步履维艰。三是很多地方在进行水稻栽培的过程中, 对于水稻品种是否优质缺乏有效的保证, 造成了水稻栽植中良莠不齐, 影响了水稻种植行业及其延伸链条的发展。

2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革新策略

一要实现信息技术平台的创建, 让技术创新与发展成为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驱动。一方面, 要研究开发新技术, 构建具有完整产业链条的水稻种植体系, 实现水稻质量的有效保障。另一方面, 要提升水稻栽培各个环节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重视程度, 让新的栽培技术和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装备得到更好的应用。首先, 应当对于当地的地理区位、自然环境条件、农业技术水平有着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从而因地制宜地做出种植技术的选择。其次, 要对于水稻种植的生产条件等基本情况有充分掌握, 这样在水稻栽培中就能够以水稻长势为依据, 进行培育措施的科学化选用, 从而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再次, 要强化对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 减少由此造成的水稻减产和品质下降;最后, 要尽可能地选择高质量的水稻种苗, 选择最合理的水稻培育技术措施, 要对种植水稻的地块各种元素的含量进行精准化的测定, 以此为基础进行培育手段的选择, 实现水稻的良好生长。

二要强化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要通过水稻栽培技术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 通过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为农户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 帮助农户更新种植观念、学习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 还可以搞一些新技术试验田, 在收获过程中与传统种植技术的产量进行比较, 让农户直观的感受到新技术所带来的改变。在对于水稻进行栽培与管理过程中, 能够运用更加前沿的技术和更具技术含量的生产加工装备, 这样就能够让水稻栽培技术迅速的普及开来。各政府部门应当对于水稻栽培新技术进行鼓励和推广, 在水稻优良品种的提供上做出更多的工作, 指导农户结合自身的地块情况和种植条件, 充分考虑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抗倒、抗病能力, 进行优质水稻品种的合理化选择。并且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户展示高新品种和高新技术给他们所带来的收益上的改变, 让农民更加自觉主动地进行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三要强化科学化管理手段的运用和实施。当前我国城镇化步伐的持续加速, 造成了水稻种植面积在一定程度上的缩减, 这就为水稻种植的产量以及水稻的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强化科学化管理手段的应用。为有效规范水稻栽培种植、加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就要将水稻种植栽培新技术在应用中的阻力消除开来。一方面, 要强化水稻栽植中的技术管理, 遵循其中的一些基本性的原则和规律, 比如在对水稻进行移栽时要坚持“浅水浅栽”。另一方面, 要强化对水稻施肥的管理,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肥料的添加, 而且应当尽可能地避免水稻受到其他地块农药喷洒所造成的损害, 确保种植的水稻是健康的、绿色的、无公害的。在肥料配置时也要充分结合自然环境、地块基本情况、特别是对土壤进行测定后各种微量元素的指标, 有针对性地进行肥料的选择与配置。

结束语

实现水稻总体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应当是水稻种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基于此, 应当在优质高产水稻栽培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上花气力, 在栽培技术的变革与创新上下功夫, 在稻田科学有效管理上做文章, 让更多的稻田既优质又高产。

摘要:在我国的粮食作物中, 水稻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 2017年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已经突破了3 050万hm2, 而水稻在整个粮食作物的产量中也是占到了45%的比重。当前在很多农业自然条件、生产技术装备较差的地区, 水稻的产量仍然相对较低, 因此, 强化对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 提升水稻栽培过程中的技术性, 对于实现我国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 王锦艳, 张彩清, 杨腊梅, 康洪灿.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提高种植效益[J].北京农业, 2015 (14) .

[2] 奚根金.水稻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 2015 (20)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多媒体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下一篇:基于高校青年教师各成长阶段需求特征的激励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