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审纲计教学大纲

2023-02-21

第一篇:计算机审纲计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导论》是中央开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补修课,该课程力求突出为后续计算机专业课程构建一个基本知识框架的指导思想,使专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开始就能够对自己今后要学习的主要知识、专业方向有一个基本了解。

(二)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计算机导论》是专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入计算机本科专业学习要求补修的一门基础课,没有先修课。

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程序设计语言、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Internet应用基础等内容。

(三) 课程的教材与教学方法 课程使用教材:《计算机导论》 安志远 邓振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课程内容涉及到计算机专业理论与应用的各个方面,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以讲座的形式进行相应指导,并通过一些实例说明计算机各个方面的功能和应用即可。该课程内容重在了解,不要求深入研究和探讨相关问题。

二、大纲本文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 教学内容

1、 概述

2、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二) 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2、掌握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

第二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一) 教学内容

1、概述

2、中央处理器CPU

3、存储器

4、总线与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5、输入输出设备

(二) 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构成

2、了解中央处理器CPU的类型、性能和指标

3、了解存储器的类型、性能和指标

4、了解输入/输出设备的类型、性能和指标

第三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

(一)、教学内容

1、概述

2、常用微机操作系统

3、Windows 2000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操作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2、了解操作系统的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3、掌握Windows 2000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4、掌握Windows 2000控制面板的使用方法

第四章

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

(一)、教学内容

1、概述

2、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0

3、电子表格Excel 2000

4、电子演示文稿Powerpoint2000

5、WPS Office 2003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办公自动化的概念和组成

2、了解Word 2000、Excel 2000、Powerpoint2000、WPS Office 2003的作用。

因为这章内容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要重点学习和参加上机考试,因此不作为考核内容。

第五章

程序设计语言

(一)、教学内容

1、概述

2、面向过程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4、可视化程序设计

(二)、教学要求

1、了解程序设计相关基础知识

2、了解面向过程程序设计的特点及其应用

3、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及其应用

4、了解可视化程序设计的特点及其应用

第六章

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教学内容

1、概述

2、系统分析

3、系统设计

4、系统实施与维护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信息管理系统的分类

2、了解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和各阶段主要任务

第七章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一)、教学内容

1、数据库技术概述

2、常用计算机开发平台

3、典型数据库技术应用实例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信息、数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

2、了解数据模型及其种类

3、了解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和历史

4、了解常用数据库开发平台的特点与使用方法

第八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

(一)、教学内容

1、概述

2、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3、媒体制作软件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以及多媒体关键技术

2、了解数据压缩技术

3、了解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动画制作技术

第九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一)、教学内容

1、概述

2、局域网

3、广域网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基本功能和分类

2、了解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的概念

3、掌握计算机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第十章 Internet应用基础

(一)、教学内容

1、概述

2、IP地址和域名

3、连接Internet

4、网页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5、收发电子邮件—Outlook Express

(二)、教学要求

1、了解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

2、掌握IP地址和域名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3、掌握普通用户接入Internet的方法

关于浏览器IE及OE收发邮件的使用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会详细介绍和考核,我们这门课对这两部分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第十一章

网页设计基础

(一)、教学内容

1、概述

2、静态网页设计

3、动态网页设计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网页的基本要素

2、掌握FrontPage 2000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静态网页设计技术

4、了解动态网页设计的相关技术

第十二章

电子商务

(一)、教学内容

1、概述

2、电子商务的总体设计与实现技术

(二)、教学要求

1、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起源和发展

2、了解电子商务的功能和分类

3、掌握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区别

4、了解电子商务的总体设计与实现技术

第十三章

信息安全

(一)、教学内容

1、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概述

2、网络安全

3、计算机病毒

4、数据加密与解密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2、了解网络安全技术

3、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

4、了解数据加密/解密技术

第二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8251101 学时总数: 32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理论学时: 32

分: 2.0 实验学时: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授课对象为全校各专业本科生,课程类别为通识教育中的计算机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教育部的教学基本要求,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体现以有效知识为主体,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该课程力求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线,尽可能多地阐述计算思维的核心概念,把现有教学内容紧密偶合或串联起来,强调信息素质的培养,侧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特别要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重点。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软件设计与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掌握典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备安装、设置与操作现代典型计算环境的能力,能够“自觉”地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和知识,以达到有兴趣和会用计算机来求解问题。为后继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掌握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相关知识。

3.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方面的基本概念。 4. 掌握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5. 掌握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6. 掌握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在计算机内的存贮形式、计算机中各种硬件的功能及特点、操作系统、软件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方面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计算思维概念信息在计算机内的存贮形式、计算机指令系统、操作系统构成及基本功能、算法的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模型概念、多媒体音频、图像的处理方法及网络体系结构及计算思维概念与本课程内容的联系与应用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以讲授方式为主,对培养综合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可辅以必要的课堂讨论,并充分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科学思维的训练。 2. 教学手段---授课材料及讲义均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课外相关材料和读物,供学生课外选读或自学;结合专业的特色,选取合适的案例和系统进行教学。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

1. 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概述

(1) 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和用途 (2) 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 (3)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3) 计算思维概述 2. 计算机及信息基础

(1) 计算机数据的表示方法与数制转换 (2) 整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3) 二进制运算的物理实现 (4) 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

(5) 信息编码(ASCII码和汉字编码的基本知识) (6) 编码运算

(7) 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 3. 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

(1) 计算机硬件系统及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结构

(2) CPU、控制器、运算器的组成与功能、指令与指令系统概念 (3) 内存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特点 (4) 总线的定义及分类

(5) 接口的组成与功能、主板的功能及特点 (6) 系统总线与外部总线的标准

(7) 硬盘、光盘的工作原理、内存与外存的关系 (8) 硬盘的特点与格式化 (9) 光盘的分类 (11) 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12)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性能指标

(14) 微型计算机选型、初始设置、故障排除 4. 计算机操作系统 (1) 操作系统概述 (2) 操作系统存在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 (学习层次) (32学时)

2 了解

了解

了解

理解

4 掌握

掌握

了解

掌握

理解

理解

了解

6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理解

理解

了解

了解

掌握

了解

4 掌握

了解

(3) 进程的概念 (4) 多道程序设计的概念

(5) 进程的状态及状态转移、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死锁及处理方法 (6) 内存的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地址映射 (7) 内存的分配 (8) 虚拟内存的基本思想 (9) 设备驱动程序、缓冲区管理 (10) 文件概念、文件的目录结构 (11) 用户接口

5.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1) 软件的概念与特点 (2) 软件的分类

(3) 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及特点 (4) 程序设计语言的构成 (5) 算法 6. 数据库技术

(1) 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概念 (2)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3) 数据模型 (4) 关系数据库设计

(5) 数据库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数据挖掘 7. 多媒体技术

(1) 媒体的分类、多媒体的及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及特点 (2) 多媒体硬件系统 (3) 多媒体软件的分类

(4) 音频信号的数字化及音频文件格式 (5) 数字声音的采集和编辑 (6) 图像与图形的区别 (7) 颜色的基本概念 (8) 图像信息的数字化 (9) 图像的属性

(10 数字图像的文件格式,图像信息获取方法 (10) 动画与视频的概念、文件格式

(11) 多媒体数据压缩的概念、压缩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12) 多媒体数据压缩的主要方法,多媒体的主要压缩标准

掌握

理解

了解

掌握

理解

掌握

掌握

理解

了解

1 了解

理解

掌握

理解

理解

1 掌握

了解

理解

了解

了解

4 掌握

了解

了解

理解

了解

掌握

了解

理解

掌握

了解

了解

理解

了解

8. 计算机网络技术 (1) 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 (2)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ISO/OSI模型与TCP/IP模型 (4)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介质

(5) 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客户、机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特点及功能 (6) 计算机网络软件 (7) 网络IP地址、域名系统 (8) Internet接入方式 (9) Internet常见服务

(10) 网络发展的趋势(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 9. 信息安全 (1) 信息安全技术 (2) 数据加密基本概念 (3) 黑客与黑客工具 (4) 网络攻击及应对策略 (5)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6)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7)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与危害,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8) 恶意软件及防治 12. 总复习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1、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

(1) 基本概念

70% (2) 应用与分析

30% 2.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

(1) 判断题

20~30% (2) 单选题

20~30% (3) 填空题

0~10% (4) 应用题

30~4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徐东风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2. 参考资料:

(1) 陈国良.计算思维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

6 掌握

掌握

理解

了解

掌握

了解

掌握

了解

了解

了解

2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理解

掌握

了解

了解

2 (2) 唐培和,徐奕奕,王日凤. 计算思维导论[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3) 陈跃新.大学计算机基础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8 (4) 王移芝.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版)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 (5) 顾刚.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 (6) 张丽,李晓明.计算机系统平台[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 (7) 李忠.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 (8) Tim Bell著, 孙俊峰,杨帆译. 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 [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1 (9) 谭浩强. C程序设计(第四版)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6 (10)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 [M]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 (11) 张乃孝. 算法与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二版)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2 (12) 高阳.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第二版)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9 (13) 阮文江.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8 (14) 高敬阳.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 (15) [美] Abraham Silberschatz, Henry F.Korth, S. Sudarshan著, 杨冬青,唐世渭 等译. 数据库系统概念(翻译版)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16) 杨青,郑世珏.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1 (17) 张艳,姜薇. 大学计算机基础[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9 (18) 鄂大伟.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第3版)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20) 吴功宜.计算机网络(第2版)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 (21) 蒋加伏,沈岳.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6 (22) [美] J.Glenn Brookshear著,刘艺,肖成海,马小会译. 计算机科学技术概论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9 (23) [美]William Stallings著,陈向群,陈渝译.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六版)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9

撰写人:徐东风

审核人:

第三篇: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22

一、课程任务与目的

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对专业英语的学习,能够正确理解计算机屏幕上出现的英文信息,掌握计算机构件相关的英语词汇,以便能及时的处理计算机上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课题:

1、计算机简介及发展

知识: ⑴计算机历史、基本原理、发展知识的英文理解,以及相关的基本专业词汇;

⑵英语语法:定语从句。

能力: ⑴了解计算机最基本知识与专业词汇;

⑵学生通过不同的阅读形式提高用英语思考和理解问题与掌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评价标准:⑴能正确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的文章与词汇,正确回答问题;

⑵理解科技英语中的定语从句。

学时:4

课题:

2、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知识:⑴计算机的组成与结构的基本知识的英文理解,以及相关的基本专业词汇;

⑵英语语法:分词。

能力:⑴了解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最基本知识与专业词汇;

⑵学生通过不同的阅读形式提高用英语思考和理解问题,掌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评价标准:⑴能正确理解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⑵理解科技英语中的分词。

学时: 4

课题:

3、 数据库原理与发展简介

知识:⑴数据库基本知识的英文理解,以及相关的基本专业词汇;

⑵英语语法:不定式。

能力:⑴了解数据库最基本知识与专业词汇;

⑵具有掌握计算机常用英语词汇的类别及其构成规律的能力。 评价标准:⑴能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⑵能熟悉常用词的分类,正确使用合成法、转换法、派生法。理解科技英语中的不定式。 学时: 4

课题:

4、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知识:⑴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的英文理解,以及相关的基本专业词汇;

⑵英语语法:倒装。

能力:⑴具有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软件常见英语信息的能力;

⑵学生通过不同的阅读形式提高用英语思考和理解问题,掌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评价标准:⑴能正确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软件常出现的英文信息;

⑵理解科技英语中的倒装。

学时: 4

课题:

5、 多媒体基础知识介绍

知识:⑴多媒体基础知识的英文理解,以及相关的基本专业词汇;

⑵英语语法:虚拟语气

能力:⑴具有识别多媒体设备极其英语信息的能力;

⑵学生通过不同的阅读形式提高用英语思考和理解问题,掌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评价标准:⑴能正确识别多媒体设备出现英文信息;

⑵理解科技英语中的虚拟语气。

学时: 4

三、有关说明

本课程是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应适当安排口语练习及提问,保证一定作业量。本大纲的内容和课时可按照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中应采用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与要求

1.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核方式采用翻译为主的考试方式,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专业词汇以及理解计算机文献。

2.课程考核:平时(30%)+期末理论考试(70%)。

3.平时成绩依据考勤、作业、课堂提问情况以及学习态度进行评定。

五、教材与参考书

1.建议教材 《计算机专业英语》 2.教学参考书

《计算机专业英语》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自编教材 《计算机专业英语》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专业英语》 南开大学

第四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1999年制订,2005年修订) 课程编号:210001

英 文 名:Found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 前 置 课:无

后 置 课: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或程序设计基础 学 分:4学分

课 时:60课时(其中实验课30课时)

主讲教师:周松,王维民,周晓飞,汤晖,刘凌波,吕捷,徐旭,丁元明,赵明,刘春玉,张文杰,黄波,朱小英等 选定教材:张福炎等.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公共教研室.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指导与习题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课程概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必修课。本课程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理论知识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主要内容为: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剖析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介绍数值、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处理与应用;分析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和原理;介绍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的基本知识;讲解数据库及其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是实践部分,重点介绍计算机的操作及常用软件的使用,采用实习或实验课的形式,实验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力求通过自学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信息浏览、Windows操作系统、电子邮件、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网页编写与发布、演示文稿制作和多媒体创作工具等内容。 教学目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及应用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国家教育部规定“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教育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关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和信息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和知识,了解最普遍和最重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拓宽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对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结合实际及本科生教学特点,加大网络和多媒体应用技术的内容。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为主、上机辅导为辅,结合作业、测试、讨论、答疑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可重复性、大信息量和图文声像并茂等特点来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上机实验时一人一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理解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概念。对于没有学过计算机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实验次序,例如,可先做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文件及文件夹管理实验。一般可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操作步骤逐条练习,也可按教材的提示,先运行配套的辅助学习软件,然后再独立练习;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选做有关内容,重点学习每个实验的“思考与实践”部分。

每章都布置书面作业、上机作业和思考题。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篇

第一章 信息技术概述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处理,什么是信息技术;了解什么是微电子技术,它的作用和意义;描述通信技术的分类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描述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解释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建设有哪些主要内容;了解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内容与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与信息处理

二、信息技术

三、信息处理系统

第二节 电子信息技术简介

一、微电子技术

1.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 2.集成电路的制造 3.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

二、通信技术

1.概述 2.有线载波通信 3.光纤通信 4.微波通信 5.卫星通信 6.移动通信

三、计算机技术

1.计算机的发展 2.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 3.计算机的巨大作用

第三节 信息化与信息社会

一、什么是信息化

二、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三、信息化推动工业化

四、信息化指标体系 思考题:

1. 什么是信息技术,它包括哪些方面?你所学的专业与信息技术有什么联系?

2. 什么是集成电路?什么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列举出常用电子设备中的一些集成电路。 3. 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如何?微电子技术会达到极限吗?

4. 目前的公用电信网络有多种,有线载波通信、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各有什么特点?你估计移动通信的下一步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

5. 信息化建设有哪些主要内容?你认为当前我国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6.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如何衡量?信息化指标体系包含哪些内容?

第二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时分配:5课时 教学要求: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了解计算机的类型及它们的用途;了解微处理器的特点、功能、应用及大概的发展情况;能描述CPU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理解指令的大体执行过程;熟悉PC机的物理组成、芯片组与其他部件的关系;了解CACHE存储器和主存储器的功能与关系;理解I/O总线、I/O控制器、I/O接口及I/O设备的功能与相互关系;掌握常用输入设备的功能,了解其结构与原理;掌握常用输出设备的功能,了解其结构与原理;理解磁盘、光盘的类型、结构与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计算机的组成与分类

一、计算机的组成

1.输入设备

2.中央处理器(CPU) 3.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4.输出设备

5.系统总线与I/O端口

二、计算机的分类

1.巨型计算机 2.大型计算机 3.小型计算机 4.个人计算机

三、微处理器和PC机

第二节 CPU的结构与原理

一、CPU的结构

二、指令与指令系统

三、指令的执行过程

四、CPU的性能

一、主板、芯片组与BIOS 1.主板 2.芯片组 3.BIOS

二、内存储器

1.概述

2.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3.主存储器

三、I/O总线与I/O接口

1.I/O操作 2.I/O总线 3.I/O设备接口

一、键盘

二、鼠标器

三、笔输入设备

四、扫描仪

五、数码相机

一、显示器

1.显示器的分类 2.显示控制器(显示卡)

二、打印机

第三节 PC机的组成

第四节 常用输入设备

第五节 常用输出设备

1.针式打印机 2.激光打印机 3.喷墨打印机 4.打印机的性能指标

第六节 外存储器

一、软盘存储器

二、硬盘存储器

1.组成与原理 2.主要性能指标 3.移动存储器 4.使用硬盘的注意事项

三、光盘存储器

1.光盘存储器的分类 2.CD-ROM 3.CD-R 4.CD-RW 5.DVD 思考题:

1. 计算机在逻辑上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 个人计算机(PC)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品种?你估计它们的发展趋势如何? 3. 什么是微处理器?它与CPU是什么关系?与PC机是什么关系?

4.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PC机产品使用的CPU型号是什么?你知道它们的主要性能和技术参数吗?

5. Pentium处理器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了提高处理器速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6. 什么是指令?什么是指令系统?你知道Pentium4处理器有些什么样的指令吗? 7. 计算机是怎样执行一条指令的?指令流水线的作用是什么?

8. 台式PC机的机箱内安装了哪些部件?主板上安装了哪些部件和器件?你认识这些部件和器件吗?

9. 什么是芯片组?它与CPU、内存、显示器、各种外部设备的关系是怎样的? 10. 什么是BIOS?它有哪些功能?

11. 主板上的CMOS芯片有什么作用?你知道怎样修改它的设置吗? 12. 什么是内存条?目前常用的内存条有哪些品种?

13. 什么是I/O总线?目前台式PC机采用的I/O总线标准是什么? 14. 鼠标器是如何控制光标在屏幕上移动的?使用鼠标器的右键和滚轮有什么好处? 15. 试分析笔输入设备的优点与缺点。

16. 简述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扫描仪向计算机输入一张图片时,应该设置哪些参数? 17. 数码相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一台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可以拍摄多高分辨率的图像?

18. 计算机使用的显示器有哪些重要的性能参数?比较CRT显示器与液晶显示器的优缺点。 19. 显示卡有哪三个组成部分?显示存储器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与主机的接口要采用AGP接口?

20. 简述激光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它可以采用哪些接口与主机的连接? 21. 分析喷墨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它的主要优缺点。 22. 硬盘存储器有哪些主要的性能指标?怎样提高硬盘的数据传输速率?

23. 目前广泛使用的移动存储器有哪几种?闪存盘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优缺点?移动硬盘是如何做成的,有哪些优缺点?

24. CD光盘是怎样记录数据的?它的存储容量是多少?CD-R光盘刻录机使用的光盘与普通的CD光盘有什么区别?CD-RW光盘刻录机有什么特点?

25. DVD光盘有哪些类型?单面单层的DVD光盘容量有多大,为什么比CD盘片的容量大得多?

第三章 数字媒体及应用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熟悉二进制的特点,掌握整数和实数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值计算的应用;理解GB2

312、GBK和GB18030三种汉字编码标准的内容、关系与应用,掌握常用文本编辑与处理软件的功能与应用;懂得数字图像获取的原理与方法,熟悉图像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初步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与应用,大体明白计算机图形的生成过程及应用;掌握声音获取的方法与设备,熟悉波形声音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标准与应用,初步了解语音合成和音乐合成的过程与应用;了解数字视频的获取方法与设备,熟悉视频压缩编码的几种标准及其应用,初步懂得计算机动画的制作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值信息与数值计算

一、二进制

1.什么是二进制 2.二进制数的运算 3.二进制信息的计量单位

二、数值信息的表示

1.整数(定点数)的表示 2.实数(浮点数)的表示

三、数值计算

第二节 文本与文本处理

一、字符的编码

1.西文字符的编码 2.汉字的编码

3.UCS/Unicode与GB18030汉字编码标准

二、文本的准备

1.汉字键盘输入

2.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笔输入) 3.汉语语音识别

4.印刷体汉字识别(汉字OCR) 5.脱机手写汉字识别

三、文本的类型

1.简单文本(纯文本) 2.丰富格式文本 3.超文本

四、文本处理

1.文本编辑与文本处理 2.常用文本处理软件 3.文本的输出

第三节 图像与图形

一、图像的获取

1.图像的数字化 2.数字图像获取设备

二、图像的表示与压缩编码

1.图像的表示方法与主要参数 2.图像的压缩编码 3.常用图像文件格式

三、数字图像处理与应用

1.数字图像处理 2.图像处理软件 3.数字图像的应用

四、计算机图形

1.景物形状的计算机表示 2.计算机合成图像的绘制 3.计算机合成图像的应用 4.矢量绘图软件

第四节 数字声音及应用

一、波形声音的获取与播放

1.声音信号的数字化 2.波形声音的获取设备 3.声音的播放

二、波形声音的表示与压缩编码

1.波形声音的主要参数 2.全频带声音的压缩编码 3.数字语音的压缩编码

三、波形声音的编辑

四、计算机合成声音

1.语音合成 2.音乐合成

第五节 数字视频及应用

一、数字视频基础

1.电视基本知识 2.视频信号的数字化 3.视频卡与视频获取设备

二、数字视频的压缩编码

三、数字视频的编辑

四、合成视频——计算机动画

五、数字视频的应用

1.MPEG-1与VCD 2.MPEG-2与DVD 3.数字电视

4.点播电视(VOD)

思考题: 1. 计算机中存储容量的单位有哪些?传输速率的单位有哪些?它们的含义是什么? 2. 除了编辑排版功能之外,中文版Word还具有哪些中文文字处理功能? 3. 常用的图像文件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适合哪些应用?

4. 声卡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哪些功能?在PC机上使用哪些软件可以播放波形声音和MIDI声音?

5. 数字视频是怎样获取的?需要哪些硬件设备?视频卡的作用是什么? 6. 计算机动画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你会使用哪一种软件制作计算机动画?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课时分配:5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如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多路复用和交换技术,传输介质的种类与特性等;掌握局域网的特点与组成,了解几种常用的局域网,熟悉局域网提供的功能与服务,初步理解网络的两种工作模式;了解构成广域网的远程数字通信线路的性能及几种常用的接入技术,懂得广域网的构成和分组交换机的功能,理解广域网的通信过程与路由表的作用;初步了解TCP/IP协议的作用,熟悉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初步懂得路由器的功能与通信过程;熟悉域名与IP地址的关系,理解域名系统的作用和工作过程;了解电子邮件系统和远程文件传输系统(FTP)的大体原理与工作过程;了解WWW的功能、组成及其应用,掌握HTML、URL、http和Web浏览器等的作用与原理;初步理解网络信息安全措施如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字签名、防火墙、病毒防范等的原理与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基础

一、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2.计算机组网的目的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二、数据通信基础

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多路复用技术 3.交换技术

三、传输介质

1.有线信道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 2.无线信道(无线电波、卫星、微波、红外线、激光)

第二节 计算机局域网

一、局域网的特点与组成

二、常用局域网

1.以太网

2.光纤分布式数字接口网、交换式局域网 3.无线局域网

三、局域网服务与软件

1.局域网服务(文件服务、打印服务、消息服务、应用服务) 2.网络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软件)

四、局域网的扩展

1.使用中继器进行互连 2.使用网桥进行互连

第三节 计算机广域网

一、远程数字通信基础

1.数字电话线路 2.光纤高速传输干线

二、广域网接入技术

1.电话拨号接入 2.ISDN 3.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 4.电缆调制解调技术 5.光纤接入网

三、分组交换与路由

1.分组交换与存储转发 2.广域网的物理编址

3.常用广域网(X.25网、帧中继网、SMDS、ATM)

第四节 因特网及其应用

一、网络互连与TCP/IP协议

1.TCP/IP协议标准 2.IP地址 3.IP数据报 4.路由器

二、因特网

1.因特网的发展与组成 2.主机地址和域名系统 3.因特网的接入

三、因特网提供的服务

1.电子邮件 2.远程文件传输 3.远程登录 4.WWW 5.Web文档的类型

第五节 网络信息安全

一、概述

二、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三、数据加密

四、数字签名

五、包过滤与防火墙

六、计算机病毒防范 思考题:

1. 为什么要将计算机互连成网?计算机网络有哪些类型?

2. 局域网有哪些特点?一个典型的局域网是由哪些硬件和软件组成的? 3. 计算机用户接入广域网的技术有哪几种?分析它们的性能、特点及应用情况?

4. 连接在广域网上的计算机的地址是如何表示的?什么是分组交换机的路由表?它在通信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5. 什么是IP地址?IP地址分成哪几类?你上网使用的IP地址是什么,属于哪一类? 6. 电子邮件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它是如何工作的?采用哪些协议? 7. 什么是对称密钥加密?什么是公共密钥加密?它们有什么应用?

8. 如何防止你的计算机受到病毒的侵害?计算机受到病毒侵害后如何不受或少受损失?

第五章 计算机软件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什么是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功能、常用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描述计算机语言程序及它们的执行过程;了解计算机软件基础理论所包含的内容、算法和数据结构的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软件技术

一、计算机软件

1.什么是计算机软件

2.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

二、计算机软件的发展

三、计算机软件技术

1.软件工程技术 2.程序设计技术 3.软件工具环境技术 4.系统软件技术

5.数据库技术 6.网络软件技术

7.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软件技术

第二节 操作系统

一、操作系统的作用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

1.任务管理(进程管理、分时、并行处理) 2.存储管理 3.文件管理 4.设备管理 5.作业管理

三、操作系统的类型

1.批处理系统 2.分时处理系统 3.实时系统

4.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5.高性能计算机操作系统 6.网络操作系统 7.分布式操作系统

四、常用操作系统介绍

1.Windows操作系统 2.UNIX操作系统 3.Linux操作系统 4.OS/2操作系统

五、实用程序

第三节 程序设计语言及语言处理程序

一、程序设计语言分类

1.机器语言 2.汇编语言 3.高级语言

二、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数据成分和控制成分

1.数据成分 2.控制成分

三、语言处理系统

1.解释程序 2.编译程序

四、主要程序语言介绍

1.FORTRAN语言 2.ALGOL语言 3.Java语言 4.C语言和C++语言

思考题:

1. 什么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 试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和主要功能。

3. 说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的不同特点和使用场合。 4. 什么是数据结构?对数据结构研究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5. 说出自己对“数据结构+算法=程序”这一说法的理解。

第二部分 实验篇

实验理论课时分配:10课时 教学内容:

实验部分课堂讲授10课时(其中“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2课时,“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2课时,“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使用”2课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2课时,“信息检索、电子邮件操作及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的使用”2课时)。

实验一 利用IE网上信息检索

课时分配:2课时 实验要求:

掌握信息浏览及保存的方法;掌握网上信息检索的方法;掌握软件下载的一般方法;掌握FTP下载软件的方法。 实验内容:

浏览搜狐网站,保存网页及图片文件至本地硬盘。根据关键词进行网上信息检索,搜索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研究生招生情况。搜索提供Winzip软件的网站,并下载该软件。搜索FTP服务器,下载Winzip软件。

实验二 连接Internet及网络常用工具的使用

课时分配:2课时 实验要求:

掌握Internet的接入方法;掌握网络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上网计算机安全保护的一般方法。 实验内容:

建立和设置利用局域网和电话线连接Internet网,下载并安装Flashget网际快车软件,利用其下载Winzip软件、金山毒霸等软件,安装金山毒霸、网络防火墙软件。

实验三 Windows的基本操作

课时分配:2课时 实验要求:

掌握Windows的启动与关闭;掌握Windows桌面的组成;掌握鼠标器的操作方法;掌握汉字输入法的选用;了解使用帮助系统的基本方法;掌握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设置与使用;使用“我的电脑”浏览计算机;掌握桌面对象、快捷方式的建立、删除。 实验内容:

输入唐诗两首,将其存入C盘My Documents文件夹中,文件名为tshi,文件类型为文本文件。

实验四 文件和文件夹管理 课时分配:2课时 实验要求:

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掌握文件夹的建立和删除;掌握文件和文件夹属性的设置;掌握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和重命名;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查找方法;掌握磁盘格式化的方法;掌握快捷方式的建立与使用;掌握回收站的管理。 实验内容:

文件夹的建立和删除;文件和文件夹属性的设置;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和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的查找;磁盘格式化;快捷方式的建立与使用;回收站的管理。

实验五 网络资源共享

课时分配:2课时 实验要求:

掌握网上邻居的使用;掌握文件夹共享的操作方法;了解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知识;掌握共享光驱的设置方法。 实验内容:

将C盘某一文件夹(如My Documents文件夹)设置为共享文件夹;利用网上邻居浏览其他计算机上的共享文件夹与文件,并将其他计算机上的共享文件或文件夹复制到D盘test文件夹中;设置共享文件夹的访问权限;设置网络共享光驱。

实验六 电子邮件的使用

课时分配:2课时 实验要求:

掌握在网络中申请免费邮箱的方法;掌握Outlook Express的运行与帐号的设置;掌握电子邮件的接收和发送;了解通讯簿的使用,掌握添加/更改条目的方法;掌握邮件管理及设置邮件文件夹的方法。 实验内容:

在Internet网上申请一个免费邮箱;利用Web E-mail收发电子邮件;利用Outlook 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建立、编辑通讯簿,并利用通讯簿发送电子邮件;利用Outlook Express收发带附件的电子邮件、转寄邮件,回复邮件,发送新邮件;利用数字签名和加密收发安全邮件。

实验七 编辑排版论文

课时分配:2课时 实验要求: 掌握中英文文字编辑、英文文本的校对;掌握利用绘图工具绘制插图的方法;掌握数学公式的编辑;掌握页面设置,页眉、页脚设置;掌握文字、段落的排版。 实验内容:

根据范文的要求,编辑排版论文。

实验八 制作电子板报

课时分配:2课时 实验要求:

掌握文档合并的方法;掌握图文混排的编辑;掌握文本框的应用;掌握艺术字的插入及数学公式的输入;掌握分栏操作的使用;掌握特殊格式首字下沉的编排。 实验内容:

根据提供的素材,参考范文,制作电子板报。

实验九 制作特殊格式传真文档

课时分配:2课时 实验要求:

掌握系统及用户模版的使用;掌握域的概念及使用方法;掌握表格的使用;掌握邮件合并功能的应用。 实验内容:

利用系统模板制作特殊格式传真文档,并利用邮件合并功能,生成公司所有客户的传真。

实验十 人均收入分析

课时分配:2课时 实验要求:

掌握文字、日期、数值的输入编辑;掌握利用填充柄自动填入数据;掌握利用函数公式进行统计计算;掌握工作表的格式设置;掌握工作表的保护;掌握图表的创建及修改。 实验内容:

文字、日期、数值的输入编辑;利用填充柄自动填入数据;利用函数公式进行统计计算;工作表的格式设置;工作表的保护;图表的创建及修改。

实验十一 利用Excel对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

课时分配:2课时 实验要求:

掌握访问DBF文件的方法;掌握对数据进行常规排序及按自定义序列排序的方法;掌握数据的筛选和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掌握工作表的复制、重命名及工作表保护的方法;掌握数据透视表的应用。 实验内容:

访问DBF文件;对数据进行常规排序及按自定义序列排序;数据的筛选和分类汇总的操作;工作表的复制、重命名及工作表保护;数据透视表的应用。

实验十二 利用HTML标记语言制作网页

课时分配:2课时 实验要求:

掌握HTML标记语言的基本语法;掌握表格在网页中的应用;掌握图片的设置;掌握超级链接的应用。 实验内容:

参照样页,根据要求制作网页。

实验十三 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

课时分配:2课时 实验要求:

掌握利用FrontPage建立网站;掌握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掌握框架网页的制作;掌握超级链接的设置;掌握页面动态效果的设置。 实验内容:

在本地硬盘上建立FrontPage站点,制作介绍网页制作工具的主页。

实验十四 演示文稿的制作

课时分配:2课时 实验要求:

掌握PowerPoint运行方式和幻灯片制作的基本知识;掌握PowerPoint 基本操作界面的组成、工作区的组成以及状态栏的作用,熟悉常用工具、格式工具和绘图工具使用方法;掌握插入图片对象、插入日期时间和页码的方法;掌握选择“应用设计模板”的方法;掌握幻灯片制作放映过程。 实验内容:

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演示文稿,题材为:锦绣山河――中国十大名胜。

实验十五 演示文稿的个性化

课时分配:2课时 实验要求:

掌握幻灯片版式、背景、母板的使用;掌握幻灯片配色方案的设置;掌握影片、声音多媒体对象的插入;掌握备注页、讲义和大纲页的制作和打印方法;掌握预设动画及幻灯片的图形功能;掌握超文本链接及幻灯片放映的高级技巧。 实验内容:

对实验十四所制作的幻灯片,按下列要求进行美化: (1)设置首页幻灯片的背景。

(2)应用幻灯片母板功能,在母板上放置一个标志性小图标。 (3)对第2张幻灯片设置配色方案。 (4)对第4张幻灯片预设动画。 (5)为第2张幻灯片建立超级链接。 (6)将最后一张幻灯片配上背景音乐。 (7)幻灯片打包。

附 录:参考书目

1. 张福炎.新编计算机应用基础[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 2. 钱培德.新编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书[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 3. 钱培德,朱巧明.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导书[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 4. 钱汉臣.办公自动化教程[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 5. 蔡绍稷.计算机基础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 何光明.跟我学Windows XP[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7. 东方人华.Windows 2000 + Office 2000 中文版入门与提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 Gary B. Shelly,Thomas J. Cashman,Misty E. Vermaat, Discovering Computers 2002, Complete Concepts for a Digital World, Course Technology,2001. 9. June Jamrich Parsons and Dan Oja.计算机文化(New Perspectives on Computer Concepts,4th Edition),Course Technology 出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2002. 10. Douglas E. Comer原著.徐良贤,唐英,王勋等译.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Computer Networks and Internet,Prentice Hall,Inc.)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0. 11. Steven L.Mandell,Sachi Sakthivel.计算机信息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2. 陈佳.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3. 朱三元.软件工程技术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4. 宾锋.信息系统[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1.

执笔人: 赵明 2005年4月 审定人: 周松 2005年4月 院(系、部)负责人:韩忠愿 2005年4月

第五篇:8251014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8251014

学时总数: 56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理论学时: 32 学分: 3.5 实验学时: 24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授课对象为全校各专业本科生,课程类别为通识教育中的计算机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教育部的教学基本要求,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体现以有效知识为主体,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特别要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重点,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软件设计与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掌握典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备安装、设置与操作现代典型计算环境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为后继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掌握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相关知识。

3.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方面的基本概念。

4.

5.

6.

7. 掌握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了解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的使用。 了解信息安全方面的有关知识。 了解常用软件的使用。

8. 掌握在WINDOWS环境下操作使用应用软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在计算机内的存贮形式、计算机中各种硬件的功能及特点、操作系统、软件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方面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信息在计算机内的存贮形式、计算机指令系统、操作系统构成及基本功能、数据结构、算法的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模型概念、多媒体音频、图像的处理方法及网络体系结构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以讲授理论为主,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教学内容;实验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

1.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1) 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和用途 (2) 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 2. 计算机及信息基础

(1) 计算机数据的表示方法与数制转换 (2) 整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3) 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

(4) 信息编码(ASCII码和汉字编码的基本知识)3. 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

(1) 计算机的硬件五个基本组成部分 (2) CPU、控制器、运算器的组成与功能 (3) 主板的功能及特点

(4) 内存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特点 (5) 总线的定义及分类

(6) 系统总线与外部总线的标准 (7) 接口的组成与功能

(8) 软盘、硬盘、光盘的工作原理 (9) 硬盘的特点与格式化 (10) 光盘的分类 (11) 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12) 指令与指令系统概念 (13) 指令的执行过程

(14)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性能指标 4. 计算机操作系统 (1) 操作系统概念及构成 (2) 进程的概念

(3) 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概念 (4) 进程的死锁概念及处理方法

(5) 内存的物理地址空间与逻辑地址空间概念 (6) 分页内存的基本思想 (9) 虚拟内存的基本思想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 (学习层次) (56学时)

2 了解了解4 掌握掌握掌握理解5 掌握掌握了解掌握掌握了解掌握了解了解了解了解掌握理解掌握5 掌握掌握掌握掌握掌握理解掌握

(10) 文件概念、文件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 (11) 文件的访问方式,目录结构 (12) I/O控制方式,设备驱动程序 5.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1) 软件的概念与特点 (2) 软件的分类

(3) 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及特点 (4) 程序设计语言的构成 (5) 数据结构与算法 (6) 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6. 数据库技术

(1) 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概念 (2)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3) 数据模型 (4) 关系数据库设计

(5) 数据库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7. 多媒体技术

(1) 媒体的分类、多媒体的及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及特点 (2) 多媒体扩展设备的特点及功能 (3) 多媒体软件的分类

(4) 音频信号的数字化及音频文件格式 (5) 图像与图形的区别 (6) 颜色的基本概念 (7) 图像信息的数字化 (8) 图像的属性

(9) 数字图像的文件格式,图像信息获取方法 (10) 动画与视频信息

(11) 多媒体数据压缩的概念、压缩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12) 多媒体数据压缩的主要方法,多媒体的主要压缩标准 8. 计算机网络技术 (1) 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 (2)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ISO/OSI模型与TCP/IP模型 (4)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介质

(5) 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客户、机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特点及功能

理解理解理解2 了解理解掌握理解了解了解2 掌握了解理解了解了解4 掌握了解了解理解掌握了解理解掌握了解了解理解了解4 掌握掌握理解了解掌握

(6) 计算机网络软件 了解 (7) 网络IP地址 掌握 (8) Internet接入方式 了解 (9) Internet常见服务 了解 9. 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1) 信息安全技术 了解 (2) 数据加密基本概念 了解 (3) 黑客与黑客工具 了解 (4) 网络攻击及应对策略 了解 (5)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理解 (6)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掌握 (7)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与危害,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了解 (8) 恶意软件及防治

了解 (10) 网络道德建设与社会责任 了解 10.常用的应用软件介绍 了解 12. 总复习13. 实验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1、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

(1) 基本概念70% (2) 应用与分析30% 2.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

(1) 判断题20~30% (2) 单选题20~30% (3) 填空题0~10% (4) 应用题30~4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徐东风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2. 参考资料:

(1) 顾刚主编. 大学计算机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2) 高敬阳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

(3) 阮文江编著.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安排

21 1 24

撰写人:徐东风

上课学时数:32实验学时数:24 教材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适用范围: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

一、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下面是教学学时的参考建议,具体学时分配各位老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度调节。

第5章和第6章暂不列入考试范围,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介绍.

第1章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课堂教学2学时)

本章从信息与计算机文化角度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定义、分类、基本组成及计算机的应用。总之,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2章计算机及信息基础(课堂教学4学时)

主要介绍计算机内部信息的描述,计算机所使用的数制及数制转换、信息表示与编码、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等,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中信息表达方面的基础知识。

第3章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课堂教学6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结构,另外还着重介绍了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微处理器、内存储器、主板、总线、接口和常用的外部设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构造、计算机工作原理、核心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计算机指令的基本概念,熟悉和掌握微型机硬件方面的有关知识。

第4章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堂教学6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操作系统概念、构成及分类及操作系统的各项管理功能,了解典型操作系统的特点与使用。重点掌握操作系统各项管理功能涉及的基本概念,

第5章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堂教学2学时) (暂不列入考试)

本章学习重点是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特点及构成,了解基本数据结构与常用算法、软件开发方法。

第6章数据库技术(课堂教学2学时) (暂不列入考试)

本章主要介绍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重点掌握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模型等相关概念、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方法。

第7章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4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音频、图像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动画与视频信息、多媒体数据压缩原理与方法,重点掌握媒体的分类、多媒体的及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及特点、声卡功能及特点、数字音频处理、图像处理及多媒体数据压缩的概念、压缩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第8章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堂教学6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组成、网络拓扑结构与体系结构、网络硬件与软件,以及Internet技术的基本概念、典型应用、接入方式等。重点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

第9章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课堂教学2学时)

本章主要了解信息安全、网络安全、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等相关知识。重点掌握网络安全、网络黑客、计算机犯罪、防火墙、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定义。

第10章常用的应用软件介绍(课堂教学1学时) 该章由老师自行安排讲解,不做考核内容。 课程总结(课堂教学1学时)

二、实验课教学安排

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教学开始后的第三周进行。

实验教学以实验指导书提供的实验为主。 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书上填写实验报告;

具体实验内容可由教学任课老师和实验指导老师酌情安排。学生学期结束前将实验指导书 “实验篇”中的“实验报告”上交实验指导老师(自定)。

四、课程的考核

评分标准:笔试70%+平时(实验)30%= 100%

注:部分笔试内容采用填涂标准答题卡方式。试卷样式可参考实验指导书。

考试试题基本来自实验指导书“习题篇”部分,题型可能略有变化,但不会超出范围。应用题部分的内容不超出教材每章最后的习题(部分习题在实验指导书中有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参考习题内容,以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与取舍。

审核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师教学教研工作总结下一篇:脚手架的安全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