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论文

2022-04-14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只有通过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手段,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发展,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及时地更好地接受所学知识。

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论文 篇1:

浅议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主要针对计算机应用课程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具体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 计算机应用课程 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高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和计算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计算机的普及使每个人都必须要会操作并会简单维护计算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中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笔者在长期从事本课程的教学中积累了经验,现就它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改革提出看法。

1 教学形式

以前高职计算机课的教学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以前用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没有直观的演示,学生听课不知老师所云,造成老师在讲台上大讲,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效果非常差。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了同步的演示,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以前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了,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教学方式

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计算机教学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學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越旺,知识迁移也就越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必须做到语言上通俗易懂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 选用合适的教材。选择时宜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在选用教材上高职院校曾经走过弯路,以前曾选用过本科院校的教材,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理论性强,容易产生了枯燥感。由于高职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而高职的培养目标是突出实践和技能训练,市面上适合高职高专的教材非常少,选择余地不大,在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选择由高职学校编写的适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特点的教材。

2.2 实用的教学内容。在内容上以实用为原则,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如: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常见的文件类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应该重点介绍。对于网络方面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计算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非常必要,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2.3 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学的实施以实例教学为模式,在每个章节的开始给出有代表性的实例,使学生一开始就能从“可视化”的实例中对学习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学习这些知识能做什么,大概需要哪些知识,随后,以实例为主介绍相关的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学生所欢迎。

2.4 培养自学能力。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知识更新加快,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就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知识更新,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比如:在文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已掌握文字框的基本属性操作方法时,再把图像属性、表格属性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实践操作

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以实验课为重点,实验题则尽量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际应用相贴切的实验任务之中。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1:1,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为了保障学生在上机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应悉心辅导,学生应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每次上实验课时应该采用实验课记成绩制度,用以激发学生完成实验课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采取每次上机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记成绩能更好的使学生高效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实验操作课应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操作更熟练,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 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 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验作业作为考核依据,成绩为百分制,理论考试占50%,实验成绩考试占50%。

5 小结

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个人结构。结合计算机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要在教学中选择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

作者:魏国青

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论文 篇2:

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 只有通过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手段,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发展,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及时地更好地接受所学知识。

关键词 计算机 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 创新性思维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目前,计算机水平是每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必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它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在高职课程体系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属于通识性课程,在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各环节中处于核心基础地位。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对信息的检索、识别、整理和创造性使用的能力。然而,通过对在校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相关计算机类赛事、顶岗实习学生所在单位的计算机能力回访调研、然后再通过分析企业的用工需求、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及企业反馈信息我们发现学生掌握的技能和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的“鸿沟”。如何让学生能真正熟练应用计算机去解决实际任务,如何提高学生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只有通过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手段,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发展,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及时地更好地接受所学知识。下面就多年来计算机教学的工作总结,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高职学生入学时学习习惯较差,会用计算机的也只是会打游戏,看视频、浏览网页这些带娱乐性的功能,真正让他们使用计算机解决日常办公事务,他又什么都不会,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会玩不会用”。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更像一个游戏机。目前,高职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计算机基础应用层次的教学内容将会逐步下移到中小学。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用人单位对高职的计算机能力要求有增无减,计算机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

二、创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内容

我们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将多媒体教室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调整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通过进一步确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在一些专业中,计算机基础教学将会更加贴近专业,如艺术、建筑、会计、市场营销等。所以,计算机基础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制订不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会计类教学重点应在办公软件的学习,艺术类可能会更注重多媒体处理。

三、计算机教学方式适应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应注重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对于计算机这门应用性、操作性强的学科,如何让学生能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事务的能力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具体的应用当中随时可能都会遇到各种各样书本上没有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巧学活用。即根据理论上的原理,结合自己的实践去研究与探索,而加以解决。同时相对来说,计算机学科比任务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才能为后续计算机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计算机教学应以实际操作为主,在实践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为活动的参与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

四、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质量

教学任务的合理规划,既可提高学习效果,又可以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例如,办公软件的使用文字处理单元,教学任务的安排特点是由易到难,由知识点到实际案例的结构。教师在理论课上主要介绍相关软件的功能和分析实际案例,也就是知识点的介绍;操作课上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课后再布置一个拓展任务,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巧学活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配合者,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反复的强化练习学习这个软件的操作方法,最终达到熟练掌握,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五、多样化教学手段加强相互学习、启发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设计一些不同的授课方法,比如,在任务设计中,专门设计一些学生在操作中会出现的问题,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启发引导学生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并且能够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去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还可以改变教学情境,例如,在演示文稿这个教学单元中,可以把教学情境设计成一次演讲。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演讲主题制作一个PPT文件,通过实际操作应用让学生体会自己的文档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体会PPT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注意的事项,并且通过观摩其他同学的PPT互相学习。通过这些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发扬学生自主钻研、探讨精神,让同学们开心快乐,学东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计算机教学中语言的艺术性

1、肯定学生的成果,可提高学生学习关注度

学生每次完成的文档,教师应及时批改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如果没及时把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告诉学生,学生对每次任务的完成态度就会越来越差,由于老师的及时批改,就是对学生课后辛勤劳动的一个肯定,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做得好的作业,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做得差的作业,可以不点名作为示例文档,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批改,即可以让作者本人知道问题所在,又可以做为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富有哲理的幽默语言,可让学生轻松愉快掌握知识

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总是让学生感到抽象、枯燥。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可使沉闷的课堂转化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宋清龙.计算机基础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毕建伟.office 2003中文版实训[M].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王乐红

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论文 篇3: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当前,我国计算机已经大量普及,高职院校有关计算机应用的课程也大量开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该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分析,针对高职院校的自身特色,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着考验。首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社会各行业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的应用,这就要求学生毕业后应该具有更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其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开展,已经为刚进入高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打下过了一定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起点也跟着进一步提高。同时,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也为高校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

很明显,一些高职院校原有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如何动态调整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体系架构,确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而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与本科院校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更加注重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

1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作者通过这些年对高职院校新生的调查和教学,认为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形式存在以下几个变化。

1.1 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已不是“零起点”,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中小学基本都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十年前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高职院校原有的有些课程已经不合时代要求了,需要作出相应调整,避免重复教学。同时应该积极开展一些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以适应当前社会需求。

1.2 新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差异变大

通过这几年对新生的观察,基本上可以说都会用计算机,计算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了,就像现在的手机一样普通。但是,新生计算机知识水平的个体差异却越来越大了,有的学生在中学期间就参加了各种计算机知识竞赛,一般电脑操作更是不在话下,主要原因:

1.2.1地域差异

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的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因为发达地区的学校、家庭计算机更加普及,接觸的多了自然就熟悉。相反,经济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由于受到设备、师资力量的限制,加上思想比较保守,与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计算机操作水平有很大差距。不过这几年农村地区信息技术课程也已普遍开展,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相对以前已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1.2.2 兴趣差异

有的学生天生对计算机感兴趣,在计算机某些方面有了一些知识积累。另外,平均来说男生相对于女生则更加愿意接触计算机,动手能力要强的多。因此,生源的个性化差异逐渐加大,给设计算机应用课程和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

1.3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存在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人才,侧重实际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行业不断涌现,许多高科技行业,不熟悉计算机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多开设一些当下与行业联系紧密的热门软件应用课程。让学生在学校就充分学到一技之长,使其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游刃有余。

2 应对办法

2.1 明确教学目标

1)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去讲解,而那些常用的专业工具软件则应加大教学力度,如PhotoShop、Flash、3D max等,需要的时候拿起来就会用。

2) 除了高校都有的操作系统、Office以及PhotoShop等课程外,高职院校要有自己特色计算机应用课程,才能更有竞争力。

2.2 转变教学模式和手段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教学模式和手段的不断改革。否则,学生会因为课程缺少新意和收获不大而失去耐心。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另外,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来适应不同的学生。

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要进行细致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应该加大平时成绩在最终考核成绩的占例,看重学生平时完成任务的情况及综合表现,而不仅仅是期末的考试成绩。

2.3 改善授课环境

在改进教学手段的同时,教学环境和设备也应跟得上。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应尽量在机房进行,做到一人一机。既避免了在普通教室后排学生因为看不到、听不清从而不认真听课的问题,又可以在讲完课后立即进行上机操作,避免上完课过几天才上机实践而造成的知识遗忘。

在机房授课,教师可以灵活分配讲授与学生上机的时间,通过教师对所讲内容进行精选多练,以任务为主线尽可能多的留出时间让学生上机练习。

当然,由于学生水平的差异,这给实验指导也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加强实验环节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需要加强人力,更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考验,只有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2.4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当今社会计算机软硬件发展异常迅速,短短二三年时间不可能什么都能学到。当学生走上了工作岗位,会发现在学校所学的有些知识已经落伍了,会产生失落感。因此,在校时就要培养学生一种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另外,学校要经常组织计算机知识竞赛,举办行家讲座,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5 改进考核方法

鉴于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内容丰富、灵活等特点,考试模式宜采用卷考和机试相结合的方式。卷考以选择题、判断题为主,用来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概念的掌握情况。试卷题量要大,考试范围覆盖面要广,这样才能测试出学生对某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机试则主要以考核实际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要考察学生能不能将平时所学的应用到实际任务中。考试任务要难易结合,不必追求完美、一致,注重实际效果。通过卷考与机试的结合,既考核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又全面检查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涉及的内容也较广,这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也是教育理念的问题。社会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高职院校只有不断的自我改进,才能不被社会淘汰,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夏其表,王洁,张广群,计智伟.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24):82-85.

[2]胡佳.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9(24):367-368.

作者:陶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网络安全计算机信息论文下一篇:所得税会计处理有关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