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游泳论文

2022-05-16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趣味教学法游泳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游泳教学在我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游泳教学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游泳技能,不仅可以增强学员的身体素质,还能提高学员的心理健康。但是我国的游泳教学中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学员在入学前,游泳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本文就如何有效地提高学员的游泳技术技能进行分析与研究,为人们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篇:趣味教学法游泳论文

游泳教学中提高游泳技能的探究

摘要:游泳作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游泳已经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深得广大学生的喜爱。那么,如何在游泳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游泳技能已经成为游泳教师重要的课题。为此,本文将对游泳教学中提高游泳技能的相关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游泳教学;游泳技能;教学方法;策略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提高的同时,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游泳作为一项深受人们喜爱和重视的运动,是集健身、娱乐、实用与一体的运行项目,越来越多有条件的学校都陆续开设了游泳课程,从而满足学生对公共体育的渴望需求。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游泳教学实践让学生快速掌握游泳技能已经成为游泳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及相关的资料,来对游泳教学中提高游泳技能的相关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快速提高学生的游泳技能,培养学生参与游泳的积极性。

二、游泳教学中提高游泳技能的相关策略

(一)安全教育是游泳教学的前提

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措施是保证游泳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为此,作为游泳教师一定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措施,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到在游泳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和处理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在游泳教学前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准确全面的了解,对于身体有先天性生理疾病的学生,如心脏病、风湿等,应建议这些学生不要参加游泳运用项目,对于有贫血、晕水的学生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必要时也要建议学生退出游泳课程;对于身体不适如发烧、感冒、咳嗽、女生月经期等情况的学生,不安排下水的练习内容,可以适当增加其陆上模仿练习或者安排为池上临时“警戒员”。其次,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方可下水,入水前的热身活动必须按质量完成准备活动,并按场馆要求,入水前需先淋浴然后经涉水池进入游泳教学场地,保证学生的安全及池水的卫生。再次,安全救生器材的配备。教师必备口哨、救生圈或者浮板、长竹竿等,若在经营性的游泳场馆上课,也会有专业的游泳救生员负责教学区域的安全。教师的口哨在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比如短哨音代表引起学生的注意、长哨音兼教师手势代表集合、急促的哨声提示救生员和学生注意有危险情况出现等等。最后,清点学生。教师要在课前、课中、课后及时清点学生人数,提出游泳活动的要求,诸如不能跳水、浅水、在水中嬉戏打闹、光脚在泳边追逐等,同时时刻关注池内安全,课后点评和布置作业。

(二)指导学生熟悉水性

在游泳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淹水、呛水、吸水等问题而导致呼吸困难,这也是游泳初学者不敢下水的主要原因。为此,作为游泳教学的教师要想缓解学生对于游泳的畏惧心理,就必须要加强学生的水感训练,帮助学生熟悉水性。在我国,最常见的水感训练方式有以下几种:(1)双手附在水池边展开呼吸训练,学生将岸上的呼吸方式运用到水下进行练习,练习时保持站立的状态,双手自然伸开并附在泳池边,让学生在水的压力下感受呼吸。(2)靠池边蹲下呼吸训练,学生的双手不触碰池水,将手搭在泳池边缘,用心去感受身体在水的作用下自然产生浮力。(3)在水中行走,水中学生容易出现漂浮和晃动,此时组织学生单手或双手扶池壁行走、两人或者多人手牵手在浅水区行走练习。(4)“抱膝浮体练习”,该训练方式主要是让学习者熟悉水性,要求学员深吸一口气,然后将身体全部没入水中,并以双手保住膝盖呈蜷缩状,让自身在水的作用下自然上浮,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全身浮在水中的感觉。在完成以上训练后,教练可以让学生将双手、双脚自然展开,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身体在水中的平衡,那么就说明学生已经熟悉了水性,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教学了。

(三)明确游泳的学习目标

学生要想提高游泳技能,必须明确自身参与游泳学习的目标,这样才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达成目标,进而促使自身以认真的心态来面对接下来每一环节的训练。如果只是让学生反复的练习,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如当教练在教学蛙泳知识时,应首先讲解蛙泳的动作特点与学习要点,如针对蛙泳教学,教练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蛙泳的动作要领在于先慢收脚再慢翻脚,然后在快速鞭打的同时用力后蹬夹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练必须要对每一个动作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理解这个动作的意义和原因,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快速的掌握游泳动作的要领,进而理解到,要想切实掌握游泳这样特殊技能,除了要克服水中的阻力外,还能反其道而行之来对阻力加以充分利用。学生在明确自己的目标后,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快速的掌握游泳技能。

(四)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游泳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过于简单且不够科学,很容易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学生在学习游泳时不仅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也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教师必须要加强人文的关爱与教育引导。在实际的创新中,教师首先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训,帮助学员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能够有好的训练心理环境。其次,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来进行教学,如微信、qq等,这样可以提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教师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的训练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制定更具体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最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的训练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快速的掌握游泳技能。

三、小结

综上所述,游泳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学生游泳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游泳教学中,由于游泳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故安全性永远要排在第一位,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合理的组织教学,并采取有效地教学手段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游泳技能。

参考文献:

[1]向吉鹏.浅析游泳教学中提高学员游泳技能的对策[J].才智,2013(10):12-13.

[2]马文超.游泳课堂教学学生技能提升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6(2):112-113.

作者:翟文海

第二篇:游泳教学中提高学员游泳技能的方案初探

摘要:游泳教学在我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游泳教学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游泳技能,不仅可以增强学员的身体素质,还能提高学员的心理健康。但是我国的游泳教学中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学员在入学前,游泳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本文就如何有效地提高学员的游泳技术技能进行分析与研究,为人们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游泳教学;游泳技能;教学方法

游泳这项体育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在我国的史前时代,人们凭借游泳技能度过了江河。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有了泅水运动。近代,有我们伟大的毛主席42次游长江,73岁横渡长江。随着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游泳这项运动也受到了人们的喜欢,游泳教学对于人们也越来越重要。所以,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游泳技能,不断地努力学习。本文将重点讨论游泳教学中提升学员游泳技能的方式与方法。

一、提高学员游泳技能的方法

(一)对学员进行安全教育

为了使游泳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教练必须对学员进行安全教育。首先,在学员准备接受游泳的训练前,教练应该对每个学员的身体素质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然后根据学员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例如,一些学员有昏水,贫血,心脏病和癫痫等情况。其次,在游泳教学中,教练或者管理人员应该对学员进行合理分组,然后指导学员们有序下水。对学员进行合理有序的分组的依据就是学员的不同身体素质,当学员进行水下训练时,教练可以在学员中指定班长或者小组长,其将负责小组内的学员水下安全,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然后,在进行游泳教学时,管理部门应该在游泳池旁边配备一定数量的救生员。其将保证学生的安全。最后,为了预防教学活动中出现意外,安全员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这些安全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急救知识。

(二)在游泳教学中提高学员游泳技能的方法

在游泳教学中,教员需要不断地指导学员定期进行练习。学员只有经过刻苦的练习,才能不断地提高游泳技能。练习是游泳技能养成与提高的根本途径。游泳的距离是游泳的实现途径。对于初学的学员,只有不断地突破游泳距离,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技术动作,学员才能快捷地做出正确的动作,这是学员练习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讓学员了解每次游泳课程的学习目标

学员只有对每次游泳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对每一次的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否则学员将进行重复的机械训练。例如,教练在进行蛙泳的教学时,首先对蛙泳的腿部动作进行充分讲解,讲解内容包括游泳动作的要领和游泳动作的理由。所以,教练要告诉学员蛙泳的动作要领是先慢慢收到位置、再向外翻脚,然后快速鞭打,往后蹬夹水。然后向学员们讲清楚动作的原因,收腿的速度如果小于蹬夹水的移动速度,人才能不断的快速往前游动,相反,人体就会往后游动,若果收腿速度和蹬夹水的速度相差比较大,往前游行的速度将加快。教员通过简单的原理就让学员快速掌握了动作的要领,并根据要领来练习,避免了练习的盲目性。

2.让学员掌握正确练习的方法

只有当学员完全正确掌握有用的方法与技巧,他们才能真正的掌握游泳。教练在进行讲解游泳知识时,需要亲自进行示范动作,并且让学员不断地观察和练习样板动作。教练通过路上动作的分解演练,水下动作的实际练习与完整动作练习指导等一连串的不断循环,让学生充分掌握动作技巧,达到教学效果。

3.让学员掌握上次课程练习的技巧

在对学员进行完一次教学后,教官应该让学员们知道本次游泳学习的实际效果。其对游泳技能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学员们知道了游泳教学的实际练习效果,教练根据训练的结果帮助学员们总结学员们练习的不足和经验,学员们根据这些集中精力克服自身练习的不足,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此外,从人的生理机制分析,不断肯定某人的优点或者成绩,其将强化神经阳性之间的联系,然后分化过程不断加速,促进了正确技能的不断形成。

二、结束语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游泳运动的健身效果,游泳运动的优点与好处也得到了广泛推广,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学会游泳。掌握游泳的技能,学会游泳,其是每一位游泳学员的希望。在实际的游泳教学中,教练应该为每一位学员进行下水前的安全准备工作,将不同类型的学员区分开,并且在游泳池旁配备安全员与观察员,保证学员们的安全,在进行游泳教学时,应该首先教会学员正确动作的要领,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帮助学员不断地改正不足与总结经验,让学员的游泳技能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黄亚忠.提高游泳技术实效性的方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8):52l-523.

[2]穆飒.启发式教学在大学生游泳课中的运用[J].新世纪论丛,2010(5):390-391.

[3]贺晓萍.浅谈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J].体育科技,2009(5):318-319.

[4]张勇.浅谈高校游泳教学心得体会[J].体音美教学,2009(9):437-438.

[5]张庆华.游泳教学中提高学员游泳技能的对策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6):274-275.

作者:陈聪 邹本旭

第三篇:学前儿童游泳教学探讨

摘 要: 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初学游泳幼儿进行快速而简洁的教学方法探讨,并结合流体力学、生物力学、生理心理学等方面知识及上课水域水位情况,总结深浅水教学这一游泳教学方法。合理进行深浅水交替教学,应根据学习任务、儿童学习过程的实际水平,侧重浅水或深水,或浅、深水并重教学训练,并在教学过程中插入游戏和目标设置等。

关键词: 学前儿童 游泳教学 深浅水教学

1.引言

游泳教学和陆上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教学有明显的差别。人在水中运动,水对人体浮力、压力所产生的身体悬浮、失重感觉、身体位置由直立变为俯卧运动时无固定支撑和呼吸的不随意性等,导致幼儿心理、生理上恐惧和不适应,给游泳教学增加难度。

学前儿童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对他们的游泳教学应有别于其他儿童或是成年人。我选择深浅水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游泳教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游泳教学在不同的目的和教学环境下有不同的教法,深水教学环境可以选择深水教学方法,浅水教学环境可以选择浅水教学方法,同时还可以选择深浅水结合的方法等,但为了安全考虑,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浅水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各有特点,能否把两者结合起来,增强教学效果,关键是能否选择合理的比例结构或合理的结合点。为了证明深浅水教学互换教学法对幼儿的作用,运用深浅水教学互换训练使幼儿快速而简洁地掌握游泳基本动作。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珠海市广科院幼儿游泳兴趣班的幼儿30名。其中,男学员23名,女学员7名,年龄均在5—7岁之间,均为游泳初学者。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和检索大量的有关幼儿游泳教学方法的文献资料,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范围,对本文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2.2.2实验观察法。

2.2.2.1实验设计

采取实验设计,具体实验设计方案:结合游戏和目标设置,运用深浅水交替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教学。

2.2.2.2实验时间

对实验研究对象进行为期30天实验(2010年暑假)。

2.2.2.3实验内容

本实验的实验内容为运用深浅教学方法,结合一些幼儿喜欢的游戏,并在教学中插入目标设置。

2.2.3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2.2.4归纳法。

结合游泳教学,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结果

在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实验后,统计了实验效果,具体的实验效果见表1,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实验效果评价。

在经过了为期30天的实验后发现,全部幼儿都学会了游泳。其中,大部分(22人)都较好地掌握了游泳简单技术,只有小部分在经过游泳教学后,表现一般,这说明此游泳教学方案设计比较成功。

3.2幼儿游泳教学的特点

3.2.1深水教学法的特点。

深水教学法是一种针对有一定游泳基础的幼儿进行的训练方法,它能使具备一定游泳基础的幼儿大大提升游泳的进步幅度。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使用好深水教学法。

3.2.2浅水教学法的特点。

浅水教学法是针对从未下过水、游过泳的幼儿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这种训练方法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安排幼儿在浅水区中进行教学的方法。

3.2.3深浅水结合教学法的特点。

深浅水结合的教学法是指,针对幼儿进行教学时,在深水区和浅水区同时进行教学的方法。深浅水教学方法能够较理想地提高幼儿的游泳水平。深浅水教学法是一种专门针对幼儿而设计的教学方法,能根据幼儿初学游泳的这种特征,一步步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水平。深浅水教学方法循序渐进,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深浅水教学法讲究循序渐进,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使幼儿从不会到会的一种教学方法。

3.3深浅水教学的课程设计

深浅水互换教学课程设计可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熟悉水性,深、浅水的比例1:8;第二,学习与改进技术,深浅水比例为1:1;第三,巩固与提高,深、浅水比例为8:1。深浅水互换教学课程设计见表2:第一阶段1-3课次;第二阶段4-7课次;第三阶段8-10课次。详细的设计如下:

3.3.1深浅水互换教学课程设计的第一阶段。

在第1—3次课中幼儿的主要任务是熟悉水性,提高对水的感知度。这一阶段先进行45min的浅水教学,要求幼儿基本上能完成漂浮、蹬边滑行;抓边呼吸,要求连续10次以上有节奏感;蹬边滑行后蹬蛙泳腿连续2—5个,臂与腿配合憋气游3—5个;再进行15min的深水教学,幼儿进行25m蹬蛙泳腿训练基本上能由带腰板、臂充气圈到递减脱漂。通过该项目的基本训练,幼儿熟悉水性,体会水的浮力,控制身体平衡,进一步克服对水的恐惧心理。实践表明,这一安排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首先,恐水心理是幼儿学习游泳的一大障碍,幼儿到陌生环境,或因从小耳闻目睹溺水事件而不敢下水;其次,人体进入水后,当水的深度超过人体重心所在的脐部位置时,由于水的浮力作用,身体会感到一种向上升起的力,使人站立不稳失去控制,以致喝水、呛水。因此,在幼儿开始学习游泳时,教师除了要求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外,选择45min的浅水区到15min深水区的过渡练习,可以帮助他们逐步消除紧张心理,逐渐习惯和自在,不但可以尽快熟悉水性,还可以为掌握技术动作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3.3.2深浅水互换教学课程设计的第二阶段。

教学的第2阶段安排4—7次课,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和改进技术动作,按照深、浅水并重的时间分配,30min浅水区教学,游泳基本能掌握短距离的浮板蹬腿和蛙泳配合游,实现由两次动作一次换气到一次动作一次换气的转变,30min的深水区练习,幼儿浮板蹬腿,配合游的距离不断加长,踩水技术也由带漂转变到脱漂。实践证明,这一阶段采用浅、深水并重的交替教学,符合少年幼儿的生理特点,因为少年幼儿的神经活动过程不太稳定,兴奋和抑制易扩散,神经活动的强度和集中能力较弱。有资料表明,年龄越小,兴奋性集中时间越短,如6、7岁的幼儿,其兴奋性集体时间只有20min左右,10—l2岁则为25min左右。所以,长时间在一个教学位置练习,会使少儿神经兴奋性降低,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浅、深水交替教学,水的浮力、阻力、环境不断变化,不断地给幼儿以新异的刺激,使其保持较高的神经兴奋性,激发兴趣,促进学习水平提高。进行深、浅水并重的教学,还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形成互帮互助和竞争的意识。例如,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有个别胆量大的学生,在浅水区学会短距离的配合游,转到深水区就能25m畅游无阻,这对个别胆小的学生能起到带动作用。另外,这种训练安排是突破呼吸关和技术动作产生质变的关键,抓住时机进行合理交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上课时通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在浅水区能换气游l0m以后,在浅水区加长距离,经常是游一段就站起来,但是,如果教师及时把他带到深水区陪游,他很快就能游25m,甚至50m,不但突破呼吸关、距离关,而且动作的协调性大幅度地提高。据统计,—般到第6次课,80%的学生才能漂游25m。

3.3.3深浅水互换教学课程设计的第三阶段。

教学的第3阶段安排8—10次课,幼儿学习的任务主要是巩固和提高,先是浅水区进行一组长距离的配合游,重点训练幼儿动作协调性,纠正错误动作,然后主要的练习都在深水区,主要进行长距离浮板蹬腿练习与配合游,蹬腿练习贯穿教学训练整个过程,这是因为在技术训练中,腿的技术是训练的关键,先练好腿的技术要比先练习配合技术好处多。首先,腿部动作在游进中增加身体稳定性,保持身体平衡,减少身体的左右摇摆,使身体形成良好的流线型;其次,可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心血管耐力,良好的蹬腿抬高身体位置,便于配合技术更好地掌握。实践证明,注重培养幼儿节奏强和有力的蹬腿风格,对于基本技术训练有极大帮助,可使运动员在幼儿阶段就形成快速技术的动力定型,对于提高速度素质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练要根据幼儿个人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视幼儿具体情况规定练习的距离与组数。在深水区练习前,首先让幼儿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水中训练想象,因为在训练前,幼儿大脑兴奋性还不高,这样做有利于将幼儿的已有表象在大脑皮层重现出来,解除幼儿心理上的某些消极因素,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激发情绪;有利于正确技术概念的形成,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见表3),80%的幼儿都能游200—300m,优秀的甚至游到500—600m,20%的能游到50—100m,几乎所有学生都基本掌握游泳技术动作。

3.4幼儿教学法注意事项

3.4.1了解熟悉幼儿心理及各阶段的游泳水平,合理进行浅、深交替的时间分配。

在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切忌拔苗助长;每堂课结束后及时进行讲评,对幼儿学员的进步和错误予以及时的表扬和纠正。

3.4.2总体上注意多深水练习、少浅水练习。

幼儿学习游泳,多年来都遵循由浅水到深水的规律。但是,如果在浅水中待的时间过长,就必定会影响幼儿学游泳的进程。人人都有危机意识,幼儿的游泳学习只有不断处在危机中,才会更大地激发潜能,深水相对浅水练习更能激发幼儿的潜能,也更能让幼儿适应更加恶劣的环境。

实践证明:对游泳馆学游泳的幼儿与天然水域学游泳的两者进行比较,后者能够很快地学会浮水,在浮水的基础上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适应性较游泳馆学游泳的幼儿强。同龄农村幼儿较城市幼儿能够游泳的比例要大,这是因为他们学游泳的水域存在差异。在游泳馆学会游泳的,一到天然的水域,特别是深水水域,明显地表现出胆怯性。这些都充分说明深水练习对幼儿学游泳的重要性。

3.4.3在幼儿教学中运用游戏。

熟悉水性教学是游泳深浅水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幼儿必经的阶段,其目的是让幼儿体会水的特征,逐步适应水的环境,消除怕水心理,培养对水的兴趣,并掌握游泳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动作,如呼吸、浮体、滑行和站立等动作,为以后学习和掌握各种游泳技术打下基础。在游泳深浅水教学中,辅以游戏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感,使幼儿更容易掌握游泳动作,这就使得教学变得更加简单和容易。如在深浅水教学中,可以运用“抓鱼”、“吹乒乓球比赛”等游戏。

3.4.4幼儿游泳教学中插入目标设置,增强教学效果。

目标设置是激励动机的方法之一,它通过设置具体的活动目标,使之成为激励个人努力的动机,从而提高活动成绩。多年来,目标设置与行为或心理的关系在工业或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在幼儿游泳中,可以适当插入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设置,增强教学效果。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4.1.1运用深水浅的游泳教学方法进行幼儿游泳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1.2幼儿游泳教学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拔苗助长。

4.2建议

4.2.1安全教育要贯穿整个幼儿游泳教学过程。

4.2.2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插入游戏和目标设置,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力为,任未多主编.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7-83.

[2]《运动训练学》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4]冯真.浅谈少年游泳的基础训练[J].游泳季刊,1993.

[5]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编.游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吴琼.游戏对幼儿游泳教学作用的研究[J].游泳季刊,2005.

[7]袁艳春.游泳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5.

[8]安柠.快速学会游泳的教学方法[J].游泳季刊,2005.

[9]左红卫.克服恐惧心理,优化游泳教学[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10]佚名.消除幼儿游泳教学恐惧心理的有效方法[J].游泳季刊,2006.

[11]黄毅.游泳教学及其速成方法探讨[J].内江科技,2006.

[12]杨俊.少儿游泳教学法游[J].游泳季刊,2006.

[13]陈岳祥,刘仕华.初级游泳教学四注意[J].中国学校体育,200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瞿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计学学科导论论文下一篇:保护野生动物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