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技术培训方案

2022-08-06

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项目技术培训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项目技术培训方案

项目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与目标

1、培训需求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本项目的培训对象为XX旅游局、各地旅游局的管理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应用人员等,培训的内容应包括对本项目的管理、操作、运维,主要侧重于对该系统的使用及系统的基本维护、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并提供实践性的操作,旨在使受训者熟悉系统设计的思路,掌握系统的操作和维护等。

按培训的目的和对象不同,本项目中主要包括的培训,可分为两个类别的培训,依次为:系统操作及管理培训、系统技术及管理培训。

系统操作及管理培训:对管理人员、系统应用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分功能、分步骤地完成本系统的全部管理、应用的培训,使相关人员能独立、熟练地操作系统完成相关业务。

系统技术及管理培训:对管理人员、系统维护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包括数据处理平台、虚拟化平台的安装调试、配置、升级、使用系统的初始化和操作应用、人员角色基础信息的录入和功能权限配置、系统监控分析优化、系统日常运维、系统紧急故障处理和系统灾备及恢复、系统接口交互等。

2、培训目标

为XX旅游局、各地旅游局的业务管理人员、系统技术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提供所需要的操作类、技术类、管理类、操作类的培训。一方面,让各级操作人员能够熟练的应用本项目支撑环境顺利的完成各项日常工作,另一方面,让业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业务需要,灵活运用系统,并能为业务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业务指导他们熟悉该系统的操作,同时,系统管理人员和系统技术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本项目支撑环境的日常管理、运行维护等。

具体本项目的培训对象为:

Ø

本项目的管理人员

Ø

系统维护人员

Ø

各项目责任单位的系统应用人员

二、培训策略

XXXX有限公司针对本项目采用如下培训策略:

Ø

培训过程全程跟踪与监控

每一期培训都会安排培训负责人对培训的过程进行跟踪,包括前期的培训准备工作的开展、培训的通知发放、培训签到、培训记录、培训效果反馈、培训考试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以保证培训过程能够按照规范有序的开展,达到好的培训效果。

Ø

有针对性的培训

由于本系统是一套功能完善的应用系统,涉及的人员众多,培训对象也包括业务管理人员、系统操作人员、系统技术人员及第三方技术人员等,针对不同人员安排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培训的详细程度也会不一样。

Ø

与工程实施紧密结合

本项目规模大、系统复杂,工程实施路径多,培训工作需要分阶段进行,与项目实施紧密结合,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服务。

Ø

采用授课结合练习的方式

每一期培训班的内容将设置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分为授课和练习两部分,授课部分将按照培训讲义对当期培训班所设置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并配有培训教材以做参考。练习部分要求学员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案例进行实际操作,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且在练习中还要实现教师和学员的互动,不但对学员的操作进行辅导,还将对学员们提出的疑问予以回答。

Ø

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教材

提供多种形式、全面和标准的文档给用户,其形式包括:电子文档、印刷品,以成为其后续稳定应用系统的保障,其中电子文档将放在系统中供随时下载。

Ø

利用考核验收加强学习效果

为保证最终的学习效果,将为每一期培训班布置考试题目,以验收学员的学习成果。保证培训质量。

Ø

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

每次培训结束后,每个学员都有机会对该次培训进行评价,包括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培训环境、培训组织等各个方面进行反馈,同时可以提出对培训的改进意见,便于我们进行分析和改进。

三、项目培训计划

为使得涵盖XX旅游局、各地旅游局的管理和业务、技术人员对本项目的管理、操作、运维等工作有更清楚的理解和掌握,XXXX有限公司结合本项目的现状,依据项目管理的不同阶段划分,制定了培训工作计划。具体的培训日期以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为依据,由客户方与XXXX有限公司协商确定。

本项目的培训工作与项目的实施过程紧密结合,在本项目开发准备阶段、试运行及上线阶段、定版验收阶段等分别进行。

另外根据客户方要求,提供原厂10人天技术培训,并且由投标人向客户提供20人天的技术与产品培训。

1、培训目的

对本项目的管理人员及各项目责任单位的系统应用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分功能、分步骤地完成系统的全部应用,另外对数据处理平台、虚拟化平台的安装调试、配置、升级、使用系统的初始化和操作应用、人员角色基础信息的录入和功能权限配置、系统监控分析优化、系统日常运维、系统紧急故障处理和系统灾备及恢复、系统接口交互等的培训,使业务人员能独立、熟练地操作系统完成相关业务。

2、培训对象

1、操作培训对象主要对XX旅游局、各地旅游局的管理人员和系统应用人员进行培训。

2、系统技术培训对象主要是用户方的管理人员、系统维护人员。

3、培训内容

系统操作培训的内容及人数见下表: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内容

培训人天

类别

名称

1

集成商培训

中国旅游资讯网应用功能介绍

中国旅游资讯网站后台管理培训

5

综合数据分析应用功能介绍

综合应用分析产品管理及使用培训

10

旅游信息电子认证应用功能介绍

旅游信息电子认证应用功能介绍及使用管理培训

5

4

厂商培训

对于微软全线产品的现场工程师培训服务

微软大数据平台培训

10

微软数据仓库培训

微软虚拟化云平台培训

以下为系统操作培训课程表:

培训阶段

培训课程

培训内容

培训老师

阶段1

上午

《数据处理平台、虚拟化平台管理功能介绍》

数据处理平台管理功能介绍

专业教师

下午

《数据处理平台、虚拟化平台管理功能介绍》

虚拟化平台管理功能介绍

阶段2

上午

《中国旅游资讯网应用功能介绍》、《旅游信息电子认证应用功能介绍》、《数据分析应用功能介绍》

中国旅游资讯网应用功能介绍》

专业教师

下午

《中国旅游资讯网应用功能介绍》、《旅游信息电子认证应用功能介绍》、《数据分析应用功能介绍》

旅游信息电子认证应用、数据分析应用功能介绍

培训阶段

培训课程

培训内容

培训老师

阶段3

上午

系统总体介绍、系统安装配置升级操作讲解

系统总体介绍

专业教师

系统安装培训

系统配置培训

系统升级培训

下午

系统管理员维护讲解、

机关管理、人员管理、权限管理、角色管理

专业教师

日常运维、常见问题、运维流程

日常监控、日常管理

备份和恢复

基础环境运维、应用系统运维

系统平台框架介绍

阶段4

上午

本项目维护高阶培训讲解

数据采集(数据抽取、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及加载)、数据模型、指标、元数据、集成应用、指标和模型的整理和加载

专业教师

下午

本项目维护高阶培训讲解

平台性能监控指标、平台性能分析优化、数据库性能监控分析优化、应用中间件性能监控分析优化、传输中间件性能监控分析优化、业务数据监控分析优化、系统紧急故障处理方案、系统紧急故障处理常见问题处理、系统灾备及恢复方案、系统灾备及恢复常见问题处理、系统内部各平台应用间接口等介绍

专业教师

4、培训资料

我公司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和培训课程提前组织编制相应的培训教材(包括电子版和相应数量的纸制印刷教材)。提供详细的操作手册及相关培训文档(包括各种课件),有可复制的事前影像课件。所有培训教材将先经客户方审核确认。培训教材数量按参加人数的120%提供。

整套培训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序号

培训教材

基本内容

类型

教材形式

1

《数据处理平台、虚拟化平台管理功能介绍》

包括数据处理平台、虚拟化平台的常用管理功能的介绍

培训教材

印刷品

电子文档

2

《中国旅游资讯网应用功能介绍》、《旅游信息电子认证应用功能介绍》、《数据分析应用功能介绍》

介绍各数据应用的常用功能的介绍

培训教材

印刷品

电子文档

3

培训用PPT、影像课件等

培训过程中针对各类课程编写的培训讲义,录制的影像课件等

课堂讲义

电子文档

课件

4

《系统安装配置升级操作手册》

包括系统安装、系统配置、系统升级等

培训教材

印刷品

电子文档

5

《系统管理员维护手册》

包括人员角色基础信息录入、功能权限配置、系统日常运维、运行维护

培训教材

印刷品

电子文档

6

《系统总体介绍》

系统的初始化、数据处理平台、虚拟化平台、各类应用等介绍

培训教材

印刷品

电子文档

7

《本项目维护高阶培训》

数据采集(数据抽取、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及加载)、数据模型、指标、元数据、集成应用、指标和模型的整理和加载;平台性能监控指标、平台性能分析优化、数据库性能监控分析优化、应用中间件性能监控分析优化、传输中间件性能监控分析优化、业务数据监控分析优化、系统紧急故障处理方案、系统紧急故障处理常见问题处理、系统灾备及恢复方案、系统灾备及恢复常见问题处理、系统内部各平台应用间接口介绍

培训教材

印刷品

电子文档

8

培训用PPT、影像课件等

培训过程中针对各类课程编写的培训讲义,录制的影像课件等

课堂讲义

电子文档

课件

5、培训组织与人员保障

a)

培训角色与职责

1、XXXX有限公司

(1)培训组长

我方项目用户培训小组的培训组长负责根据项目总体计划、各阶段计划以及项目的实施进度编制和调整项目培训计划,对培训工作开展实施安排,组织准备开展培训的各种资源,同时跟客户方培训负责人进行讨论和沟通,形成最终的具体培训实施计划。培训开始前负责发布培训通知、组织师资力量进行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培训过程中对培训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分析培训的反馈意见并对培训工作进行改进;定期对培训工作进行总结。

(2)培训管理员

每次培训会安排培训管理人员。培训管理员负责培训班日常管理工作,是客户方培训期间生活学习的接口人,具体负责交通、食宿的组织服务,教材、场地、实验环境的提供服务,文体活动安排和日常联络,配合培训组长完成质量保障、配置管理、文档管理等工作。培训管理员按实际情况可由培训讲师(主讲或辅助讲师)兼任。

(3)培训讲师(主讲及辅助讲师)

负责相应课程的教材准备与推荐,课件准备,上机实验设计;负责讲授相应的课程并进行实验指导;负责课后的答疑;配合其它培训组长安排的工作。

(4)配置管理员

项目组配置管理员对培训过程中的产品成果进行管理。

(5)质量保证人员

项目组质量保证人员按项目质量管理规程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2、客户方

(1)项目培训负责人

负责对XXXX有限公司提供的培训实施计划进行验证和确认;负责组织协调客户方参与培训人员按计划参加并完成培训;负责培训方面的一些信息流转和沟通,包括给培训学员发放培训通知、负责评估意见收集;协助XXXX有限公司进行一些培训的前期准备,负责培训过程中的一些资产保留或备份。

(2)培训班长

建议客户方每次培训指定1名班长配合培训管理员和培训讲师开展组织管理工作。

(3)学员

参与听课、参与讨论、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和参与培训考试。

b)

师资配备

在本项目培训过程中,我们将安排2位具有三年以上培训经验,且直接参与本项目设计开发的主要分析设计人员、主要测试人员或者全程跟踪项目实施的主要实施人员担任培训讲师,这些人员对于系统各功能的业务流程和系统实现思想都有最准确和直接的了解。

2名培训讲师其中1人作为主讲,另外1配合主讲老师进行辅导、答疑和培训管理。

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内容,选派能够胜任的培训讲师;培训讲师具备教学授课经验和能力。其中主讲1名,辅助讲师1名。

6、培训方式

系统操作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培训。

7、培训安排

1、系统操作培训的集中培训阶段,安排在试运行及上线阶段,及在系统升级后专门进行。具体时间与客户方协商。

2、系统技术培训的集中培训阶段,安排在开发准备阶段、试运行及上线阶段、定版验收阶段,及在系统升级后专门进行。具体时间与客户方协商。

c)

培训地点

XX软件提供集中培训地点或者客户培训办公室。

d)

培训准备

1、培训开始之前将根据管理人员和系统应用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基础,有针对性的安排课程进度和侧重点,并根据接收培训人员的特点有针对的安排现场辅导人员,务必提高现场辅导的效率。

2、编制应用系统使用培训教材并装订成册,教材数量根据实际培训人数与用户方商定,做到人手一册。

3、师资力量的准备,派遣专业的应用系统专业教师。

4、培训环境准备,XX软件提供培训教室,做到每人一机。

四、主要交付物

培训主要交付成果物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1、培训方案(包括总体培训方案和阶段培训方案);

2、培训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阶段计划);

3、培训教材;

4、培训总结报告。

项目投标方完成培训,并提交全部文档,经客户确认后,视为培训工作完成。

五、培训费用

培训费用由培训师资费用、培训教材费用等部分组成。

详细培训费用情况请参见投标文件商务部分。

第二篇:软件项目技术方案

1.

开发框架

开发的系统中所应用的技术都是基于JavaEE,技术成熟稳定又能保持先进性。采用B/S架构使系统能集中部署分布使用,有利于系统升级维护;采用MVC的开发模式并参考SOA体系架构进行功能设计,使得能快速扩展业务功能而不会影响现有系统功能的正常使用,可根据实际业务量进行部分功能扩容,在满足系统运行要求的同时实现成本最小化。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系统功能隔离运行,保障系统整体运行的稳定性。

图1.开发框架与体系结构图

1.1.

web端技术栈

(1)前端采用elementUI/jquery/bootstrap/vue实现,前端和Controller交换数据基于json格式。

1.2

业务端技术栈

(1)

业务端基于springboot、springMVC、JPA、SpringData技术栈构建,对于复杂的系统则采用springCloud构建。

(2)

四层分隔:controller(Facade)/service/dao/entity,其中façade主要用于生成json,实现和前端的数据交换。

(2)命名:按照功能模块划分各层包名,各层一致。

2.

系统安全保障

2.1

访问安全性

权限管理是系统安全的重要方式,必须是合法的用户才可以访问系统(用户认证),且必须具有该资源的访问权限才可以访问该资源(授权)。

我们系统设计权限模型,标准权限数据模型包括

:用户、角色、权限(包括资源和权限)、用户角色关系、角色权限关系。权限分配:通过UI界面方便给用户分配权限,对上边权限模型进行增、删、改、查操作。

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策略根据角色判断是否有操作权限,因为角色的变化

性较高,如果角色修改需要修改控制代码。

而基于资源的权限控制:根据资源权限判断是否有操作权限,因为资源较为固定,如果角色修改或角色中权限修改不需要修改控制代码,使用此方法系统可维护性很强。建议使用。

2.2

数据安全性

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比较常用的是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层面的安全保障措施。

在操作系统层面通过防火墙的设置。如设置成端口8080只有自己的电脑能访问。应用系统层面通过登陆拦截,拦截访问请求的方式。密码不能是明文,必须加密;加密算法必须是不可逆的,不需要知道客户的密码。密码的加密算法{

MD5--不安全,可被破解。需要把MD5的32位字符串再次加密(次数只有你自己知道),不容易破解;加密多次之后,登录时忘记密码,只能重置密码,它不会告诉你原密码,因为管理员也不知道。

3.

项目计划的编制和管理

本公司项目基于敏捷过程的方式组织,项目计划基于需求和团队反复讨论的过程。在开发系统时都经过了解需求,开需求分析会议,确定开发任务,推进开发进度,测试,试点,交付等开发步骤,其中具体内容有:

1,了解需求:跟客户沟通,充分了解对方的需求,然后对需求进行过滤,最后整体成需求文档

2,需求分析会议:也就是项目启动会议之后要做的事情,对拿来的需求进行讨论,怎么做满足需求。主要对需求进行全面的梳理,让开发,产品,项目都熟悉整个需求。

3,确定开发任务:根据敏捷开发法则,需求变成一个一个功能点之后就是安排开发任务了。根据团队现有的资源合理分配任务,和时间节点

4,

推进开发进度:在开发的实际过程中,注意节奏的把控,注重功能点完成的时间点。

5,

每一个功能点完成之后都会有测试工程师进行单元测试。

6,试点单位进行试用,然后解决问题。

7,交付

4.

项目进度保障体系

4.1制度保障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建立强有力的开发指挥机构和开发保障体系,投入能保证开发进度如期实现的足够的开发队伍,实行专业化开发。建立从项目经理到各开发人员的开发任务,全面、及时掌握并迅速、准确地处理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需求变更进行协调管理,对重大关键问题超前研究,制定措施,及时调整开发的公共类保证开发过程的连续性和高效性。强化开发过程的时间点把控问题,对开发任务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在时间点内完成开发任务。实行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使责任和效益挂钩,个人利益和完成工作量挂钩,做到多劳多得,调动开发团队、个人的积极性。编制科学合理的总体开发进度计划,运用专业管理软件,对开发计划进行动态控制;并在总计划的基础上分解明确的月及旬计划,项目经理抓住主要技术难点,严格按计划安排组织开发,重点抓好关键技术的开发。定期检查开发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对开发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在开发过程中,根据开发进展和各种因素的变化情况,不断优化开发的方案,保证各开发有条不紊的执行。

4.2开发进度开发工期保证措施

任务分发将利用一流的开发策划、高效的组织、科学的领导和动态的控制,用一流的运作与协调、一流的技术框架与技术、一流的团队素质等来实现一流的管理,从而通过过程控制实现最终产品的精品,满足客户对工期、质量等各方面的要求。

完善的开发计划保证体系是保证项目工期的纲要,掌握开发管理主动权,全面而宏观的控制整个开发的过程,是保证开发进度的关键。通过完善的开发计划保证体系,采用先进的开发计划计算、设计软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开发进度计划。

1.

编制三级网络计划

在开发过程中中我单位将分级编制网络计划来控制整个项目的开发。

(1)一级网路计划

根据项目总工期控制项目各阶段里程碑目标。

(2)二级网路计划

根据各阶段分项业务的工期目标控制分解成分部目标。

(3)三级网路计划

主要技术使用控制周计划和日计划。通过对关键技术开发编制标准业务,建立计划统计数据库,利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工期进行全方位管理。

2.制定派生计划

根据总控工期、阶段工期和分项业务工作量制定出技术保障、商务合同、物资采购、设备定货、人力资源等派生计划,是进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最迟完成或最迟准备的插入时间原则,制定各类派生保障计划,作到各项工作有备而来,有章可循。

工期保证体系框图

技术保证体系

综合保证体系

组织保证体系

技术总监

开发组织设计

技术总监

开发人员

测试人员

试验室

项目经理

奖惩制度

岗位责任制

经济责任制

开发团队

单元测试

技术培训

测试用例

开发进度计划保证

月度计划

季度计划

计划

技术工作责任制

技术标准

设计文件

招标文件

技术规范

技术工作标准化

开发团队

实现工期目标

4.3施工进度三阶段控制措施

(一)开发进度“事前控制”

1.积极做好业务需求,业务流程等准备工作,为自己尽早投入开发创造好条件,把准备工作做细做充分,确保按时无障碍开发。

2.编制详细的开发进度计划,包括需求文档,业务分工计划,业务流程等。

3.关键技术或特殊技术编制相应的开发进度计划,制定相应的节点,编制节点控制计划。

4.编制开发节点实施细则,明确搭接和流水的节拍。

(二)开发进度“事中控制”

1.严格审核开发人员的进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并监督各人员按照已制定的开发进度计划进行开发。

2.在本项目开发期间,按开发进度需要,配备充足的开发人员,确保时间点的正常运行。

3.在开发期间,每周结束前,组织召开一次碰头会,协商解决当周开发过程中和第二周开发中将会发生的问题,应解决的问题决不拖延。

4.狠抓开发进度与质量,加强技术培训。只有在确保技术过关、质量的前提下才能求速度、讲进度、抓工期。

5.根据开发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和调整开发进度,并定期向客户通报系统开发进展情况。

(三)施工进度“事后控制”

1.根据开发进度计划,及时组织测试人员通过事先编写的测试用例进行分项测试与系统测试。

2.定期整理有关开发进度的资料,汇总编目,建立相应的档案。

5.

项目质量保障体系

5.1过程中的保证

依据项目的软件特点、合作方的项目实施要求,采取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需求分析,软件模型设计,软件详细设计,单元测试设计,编写单元测试,系统培训,系统测试等一些列的措施在过程中保证项目的质量。

5.2技术方面的保证

公司研发人员均为国内高校分子计算机专业或招聘的高级技术人才,专业基础和工作经验扎实丰富,整个团队具有高级工程师、博士的人才搭配,具备强大的持续研发能力。

5.3软件质量管理责任分配

角色

职责

配置管理员

制定、创建和维护配置库,提供文档规范,并传达到各个部门。

QA(质量保证)

参与项目各个阶段的评审,进行过程评审和产品审计,检查文档和代码的规范执行情况

QC(质量控制)

软件测试是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测试人员进行软件的测试设计和执行工作

5.4工作产品和活动

活动

责任人

工作产品

是否可裁剪

项目立项

项目经理

项目计划

配置管理员

配置管理计划

QA

质量保证计划

测试人员

系统测试计划

需求管理活动

项目经理

需求调研报告

需求规格说明书

用户、项目经理

用户确认书

QA

评审报告

设计过程、决策分析活动

设计组

概要设计说明书

界面设计图

详细设计说明书

项目经理

决策分析评议表

QA

评审报告

开发编码、集成过程活动

项目经理

版本发布记录

QA

评审报告

开发人员

程序代码

系统测试活动

测试人员

测试用例、测试报告

QA

评审报告

项目结项、交付与维护活动

项目经理

培训教材

用户手册

安装手册

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经理、客户

用户验收报告

QA

评审报告

项目跟踪与监控活动

项目经理

项目问题跟踪日志

QA

不符合项问题跟踪记录表

项目跟踪与监控活动检查单

风险管理活动

项目经理

风险管理列表

QA

风险管理活动检查单

配置管理活动

配置管理员

配置状态报告

变更请求审批表

变更跟踪记录表

QA

配置管理活动检查单

评审活动

项目成员

评审报告

QA

评审活动检查单

5.5评审

评审是以一种正式的形式进行,如有正式的、事先定义好的有关职责的各种角色,并遵循组织规定的流程。

对于任何工作产品的审计,都会组建与之对应的专门评审组,包括作者、主持人、记录员以及陪审员若干。评审组的成员可以包括PPQA、项目组成员,但不能有作者的直接领导或者管理者。

评审小组先召开一个预备,作者会针对工作产品向大家做个总体的介绍,例如讲解一下本工作产品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其相关的实现

细节、开发标准等。应该允许甚至鼓励评审组成员动手查看工作产品,或者查看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检查单。

评审小组的主持人负责确定什么时间开始真正的评审会议,在预备会和正式评审会议之间,评审小组成员对工作产品进行彻底检查,并依据相关标准和准则评审工作产品。

在预定时间,评审小组成员以会议形式聚在一起,依次对产品进行检查,主持人负责对整个会议的进展进行控制,记录员记录下这个过程。

在工作产品中发现的每一个缺陷都会被认真记录下来,并被适当分类。

会议结束后,负责人需要分析相关缺陷,找出产生此缺陷的原因并加以修正。

主持人应确保所有的缺陷都会得到解决和修正。如果过程需要加以变更的话,应将相关问题移交相关的质量保证人员。

阶段

评审内容

评审时机

参加人员

是否可裁剪

计划阶段

项目计划

项目启动会议

项目所有成员

配置管理计划

项目所有成员

质量保证计划

项目所有成员

系统测试计划

项目所有成员

需求阶段

需求调研报告

项目评审会议1

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设计组成员、QA

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设计组成员、QA

设计阶段

概要设计说明书

项目评审会议2

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设计组成员、QA

UI设计图

UI美工、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设计组成员、QA

详细设计说明书

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设计组成员、QA

决策分析评议表

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设计组成员、QA

编码阶段

代码检查(1)

项目评审会议3

开发组成员、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师、QA

代码检查(2)

开发组成员、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师、QA

测试阶段

系统测试用例

项目评审会议4

测试人员、项目经理、开发组成员、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师、QA

系统测试报告(1)

测试人员、项目经理、开发组成员、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师、QA

系统测试报告(2)

测试人员、项目经理、开发组成员、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师、QA

发布阶段

用户手册

项目总结会议

项目所有成员

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所有成员

5.6质量保证(QA)

QA工作审计产品

文档

责任人

项目计划

项目经理

需求规格说明书

项目经理

概要设计说明书

项目经理

源代码

开发组

系统测试用例

测试组

系统测试报告

测试组

用户手册

项目经理

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经理

入最佳实践库的产品

项目经理

QA工作中需要审计的活动

活动

评审时机

项目立项

计划阶段

需求管理活动

需求阶段

设计过程活动

设计阶段

决策分析活动

设计阶段

开发编码活动

编码阶段

集成过程活动

编码阶段

系统测试活动

测试阶段

项目结项

发布阶段

交付与维护

发布阶段

项目跟踪与监控活动

每月一次

风险管理活动

每月一次

配置管理活动

每月一次

评审活动

每月一次

QA审计中的不符合项目问题

对QA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问题要写入《不符合项跟踪记录表》,以邮件的方式发给问题的相关人员,做好和项目成员、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之间的沟通,问题的上报流程:项目组成员沟通解决——项目经理——部门经理——总经理。QA要对不符合项问题进行跟踪与监控,直到问题解决,QA验证并关闭不符合项。

6.

系统测试验收方案

系统测试验收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工作内容,分别是验收测试、系统试运行、系统文档验收以及项目终验。

6.1.

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即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依照双方合同约定的系统环境,以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技术设计满足建设方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并能正常运行。验收测试阶段应包括编写验收测试用例,建立验收测试环境,全面执行验收测试,出具验收测试报告以及验收测试报告的签署。

6.2系统试运行

信息系统通过验收测试环节以后,可以开通系统试运行。系统试运行期间主要包括数据迁移、日常维护以及缺陷跟踪和修复等方面的工作内容。为了检验系统的试运行情况,甲方可将部分数据或配置信息加载到信息系统上进行正常操作。在试运行期间,甲乙双方可以进一步确定具体的工作内容并完成相应的交接工作。对于在试运行期间系统发生的问题,根据其性质判断是否是系统缺陷,如果是系统缺陷,应该及时更正系统的功能;如果不是系统自身缺陷,而是额外的信息系统新需求,此时可以遵循项目变更流程进行变更,也可以将其暂时搁置,作为后续升级项目工作内容的一部分。

6.3系统文档验收

系统经过验收测试后,系统的文档逐步、全面地移交给客户。客户按照合同或者项目工作说明书的规定,对所交付的文档加以检查和评价;对不清晰的地方可以提出修改要求,在最终交付系统前,系统的所有文档都需要验收合格并经双方签字认可。

6.4项目终验

在系统经过试运行以后的约定时间,双方启动项目的最终验收工作。最终验收的工作包括双方对验收测试文件的认可和接受、双方对系统试运行期间的工作状况的认可和接受、双方对系统文档的认可和接受、双方对结束项目工作的认可和接受。项目最终验收合格后,由双方的项目组撰写验收报告。

7.

技术服务与支撑

我公司在合同有效期内提供免费维护期和长期的技术服务,向用户用户相关技术人员免费提供原理和技术上的指导和咨询,使用户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本协议的软件开发及测试成果。

根据用户使用系统的相关部门人员现状,一旦系统安装调试完毕投入正常运行后,卓安公司在交付本系统的一段时间内,专门指派若干名专业工程师为用户使用部门进行指导培训和维护,直到用户安排的技术人员能完全接管本系统的操作管理为止。

7.1.

现场支持

系统在售后期间,提供7×24小时的技术支持服务。如系统出现故障,将保证30分钟远程响应;影响生产的故障4小时抵达现场,并派出专业工程师在8小时内排出故障;不影响生产的故障8小时内抵达现场,并派出专业工程师在2个工作日内排除故障。如在2个工作日内无法解决,将在2日内向用户方提出详细解决方案及日程安排,交给用户方确认。

7.2.

技术支持

长期电话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和远程在线服务。用户可以随时拨打技术支持热线电话或通过远程协助进行有关技术咨询,专业技术人员会耐心解答用户的问题。免费提供需求预测、系统规划等支持。当用户需要对系统扩容、调整时,将免费协助用户准备预算、规范书、工程有关事项。

7.3.

常规维护

系统在售后期间,会安排工程师定期对系统进行运行检查。如有功能需求分析范围内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维护期后发现的在需求规格说明书范围内问题,同样及时进行修改。对用户提出的方便操作和易用等可用性方面的要求,尽可能满足用户要求,并保证在接到要求后两周内解决。用户提出性能要求,如属于软件编制因素导致性能较差,技术人员主动调整软件,以提高性能,保证在一个月内解决。

7.4.

变更管理

对系统的应用平台和开发、运行环境以及应用系统的变更和升级的详细资料第一时间提交用户。

8.

培训计划

8.1.1.

培训工作概述

用户软件系统项目建设完工后,为了使各个使用本系统的部门能熟练的操作系统,利用系统提供的功能来处理日常工作,本公司将对使用系统的相关部门员工进行一次全面的培训。

培训过程按系统使用部门划分,分别培训各部门使用的系统功能点及业务流程。另外为了用户管理需要,将重点培训2名系统管理员,培训系统管理相关功能。

8.1.2.

培训规范

由于培训过程涉及到时间、场地、人员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本方案所提及项只作为参考大纲。实际培训安排因由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并下文到各系统使用部门。

培训的效果与参与人员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客户各部门对参与人员要做好工作,引起重视。主管部门可以考虑是否需要在培训结束并且参与培训人员试用一段时间后,组织一次系统使用测验。

通过系统使用培训,达到以下目标:

Ø

使相关使用部门了解系统运作,熟悉系统功能。

Ø

使系统有效的推广到相关使用部门,让员工积极参与使用系统。

Ø

培训专业系统管理人员,深入了解系统功能,为系统业务功能扩展提供建议。

第三篇:项目技术培训方案V1.0

项目技术培训计划

1、概述

现在,人员培训作为工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得工作人员得到日常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从而保障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

项目建设最终系统将交付用户使用,项目培训是项目实施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项目培训对业主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使业主单位人员达到能独立进行管理、故障处理、日常测试维护等工作,以便于我方提供的软、硬件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

培训的总体目标:

1、管理员培训。

培训对象:系统管理员。

培训目的:可以独立完成本单位行政执法的日常维护,解决一般问题。

培训内容:系统体系结构、系统配置、系统管理、系统使用。

培训方式: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

培训批次:不少于1次的集中培训,个别培训随时安排。

2、使用人员培训

培训对象:系统一般使用人员。

培训目的:熟练掌握所涉及部分的操作。

培训内容:系统使用。

培训方式: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

培训批次:不少于2次的集中培训,个别培训随时安排。

2、培训对象

如果项目是一项综合型的项目,系统使用范围广,用户层次多,不同用户层次使用的系统角色不相同,使用的内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那么我们在项目中将针对不同的用户层次提供针对性的用户培训,保障培训效果,使各层次的用户都能熟练掌握系统相关的知识。 2.1、普通用户层

普通用户层是应用系统的直接使用者,涉及到系统的各方面功能,是对系统功能理解最深、业务最熟悉的用户群,然而普通用户层由于覆盖的面广,各部门主要使用的功能模块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于普通用户将按照不同的部门的侧重点进行分期培训,组织类似业务部门或单独部门进行培训,以便于各部门对各自业务系统使用的把握,以达到各用户能熟练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

2.2、系统管理员和应用级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和应用级管理员是业主单位对系统进行管理维护的主要人员,这一用户群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并且针对应用系统管理员和平台维护员分别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主要侧重于系统的建设原理和规划,总体架构,常见问题的解决,系统安装配置等内容。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需要对应用系统较熟悉,并且能处理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因此对于软件维护人员和管理员将采用共同参与项目维护和实施的方式,从长期实践中逐渐掌握系统维护知识,提升其技术技能和对系统的认识。

2.3、技术人员培训

技术人员主要是指业主单位具备一定的应用系统开发能力,主要用于系统上线后对系统的需求变动进行二次开发和修改,以及系统扩展能力的技术人员,针对这一用户群,将着重于应用系统的开发原理、开发工具、系统架构等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系统二次开发技术,为今后系统升级改造、功能扩展储备技术力量。

3、培训课程

3.1、应用系统使用培训

课程名:系统应用。

课程内容:

计算机系统基本操作方法;系统基本功能介绍;业务流程规范;系统使用方法。 课时:1天。

3.2、系统运维技术培训

课程名:日常维护培训。

课程内容:系统总体逻辑及工作原理;系统基本功能介绍;可视化流程定制工具使用方法;可视化表单定制工具使用方法;系统的部署,应用的安装,系统的使用、配置、管理和备份,系统日常维护任务;系统故障处置方法。

课时:4天。

3.3、项目管理初级(可选)

课程名:项目管理初级。 课程内容:

项目管理基本知识;项目管理方法;项目管理工具应用。 课时:1天。

3.4、系统支撑软、硬件环境应用管理

课程名:系统支撑软、硬件环境应用管理。 课程内容:

操作系统安装、配置和管理;数据库安装、配置和管理;支撑环境常规故障处置方法。 课时:3天。

3.5、系统设计与开发基础(可选)

课程名:系统设计与开发。 课程内容:

系统设计基础;开发工具使用初步;系统开发规范;数据库设计基础;系统二次开发方法。

课时:5天。

4、培训组织保障

公司会建立专业的项目培训小组,人员配置如下: 项目培训组组长:1人 培训讲师:2人; 培训监督员:1人;

培训资料管理员:1人; 培训组织人员:1人;

5、教学方案

如果项目是一个综合型的项目,培训对象层次分明,培训内容多样,且在系统上线培训期间各用户还有自身的事务需要处,那么公司会在培训过程中将针对不同的用户和不同的培训内容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案,以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培训方案如下图所示:

5.1、实践培训

实践培训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我方工程师一道参与项目研发和实施过程,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掌握培训内容。实践培训主要针对于技术开发人员及系统维护和管理人员。在项目实施之初即邀请技术开发人员与我公司开发人员一起参与项目开发过程,从大量的实践过程中获取开发知识,以便于对系统的设计、开发语言、系统架构熟悉,为业主单位培养较全面,对系统理解较深的专业技术人员。

5.2、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将培训对象集中,以授课的方式进行培训。这类培训主要针对于培训用户较多,培训内容较单一的内容进行,如最终用户使用培训。通过演示和现场交流的方式达到培训效果。 5.3、研讨会

在项目实施过程将不定期进行研讨会。召集技术相关人员或业务处理人员,针对技术的发展和业务模型的处理通过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在研讨会上将邀请业界的专家列席,以便于相互之间的交流,对参与交流会的人员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促进业主单位技术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5.4、远程培训

当培训用户无法集中,或聘请远程专家进行培训时,我们将采用网络培训的方式完成远程培训工作。 5.5、一对一培训

一对一培训主要针对于统一培训时无法参加、未掌握培内容或个别特殊用户如领导、唯一的系统管理员、特殊的业务操作人员等,进行一对一的单独培训。

6、培训规模设定建议

培训的规模大小主要看受训的人数和受训次数,百人以上就可算是较大规模的培训。从培训的效果来看,一次性受训的人数超过40人后,培训的效果下降地越快。一次性受训的人数为20人,培训的效果和效率是相对最佳的。

所以对于大型软件的培训,在受训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常用的办法是:化整为零,将受训人员分为20-40个人一批,进行分批、分时或同时进行培训,不宜进行大课培训。

同时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的规模也可以进行适当地调整,如: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主要业务系统使用人员,人数不是很多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效果,将人数尽量小组化的情况下批次不会有明显增加(因为批次过多,学习的内容不能同步,影响了相互沟通的及时性),将人数分为5-10人一批,这样便能保证重点用户的培训质量。

7、培训阶段安排

公司项目的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对象也各不相同,我们将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安排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完成,以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7.1、系统开发阶段

主要针对业主单位技术开发人员的培训,本阶段的培训主要以一对一培训、实践培训为主要方式进行培训。

7.2、初验

初验时需要对系统进行大量的性能、功能、业务测试,此时主要针对系统管理员和开发人员进行现场的测试培训,以便于系统管理员和开发人员了解系统测试方法,及时了解系统业务,以便于系统的维护。 7.3、系统安装

系统安装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对系统管理员与应用级管理员进行系统安装、配置等的培训。

7.4、调试

调试过程中主要针对系统管理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调试进行培训,以便于系统管理员和技术人员及时了解系统调试方法,保障系统在出现故障时能及时解决。

调试成功后将大规模地组织最终用户培训。

7.5、试运行

试运行阶段主要培训对象为系统管理员和最终用户。

在试运行期间将出现系统日常维护问题,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增强系统管理员日常维护能力,使受训人员能熟练掌握包括人机通信在内的软件维护工作并能及时排除大部分的故障。

通过集中式的培训,最终用户基本掌握了系统的使用方法,在试运行过程中将通过实际的一对一培训和系统使用过程,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达到熟练的操作程度。 7.6、最终验收

最终验收将对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日常备份和日常维护的培训,使受训学员能在维护期内能解决大部分的故障,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四篇:信息化项目培训方案

信息化 项目培训方案 1.1 培训目标 为确保系统投入使用后,能够稳定、良好地运行,达到建设预期的目的,将对用户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细致的培训工作。

本项目人员培训,是指对系统的使用人员、开发、系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目的是使该项目的受训人员充分具备系统安装、配置、使用和故障处理的能力,了解与项目相关的系统软件和操作环境,以及对系统设计及其相关业务的认识,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经过培训,保证贵方人员能够独立进行使用、管理、维护和日常处理,保证系统正常、安全的运行。

1.2 培训方式 本项目培训包括:维护培训、使用操作培训几部分,由 XXXX 科技向用户提供培训。

1.3 培训对象 用户单位本系统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系统管理人员。

1.4 培训地点与环境 国内培训地点和设备由用户负责提供,除原厂商之外的培训由公司负责提供培训教师、培训教材、培训内容。

1.5 培训计划及内容 1.5.1 用户培训 培训项目 描述

参加培训人员 操作人员 培训时间 5 天/期 培训人数 15 人 教师 3 人 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操作人员了解应用系统及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正确使用与操作和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

课程 结合系统操作说明书进行讲解 应用系统及设备结构、工作原理 功能操作培训 业务管理培训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培训 培训教材 用户手册、产品使用手册 1.5.2 系统管理人员培训 对系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项目 描述 参加培训人员 应用系统管理员 培训时间

3 天 教师 3 人 人数 3 人 培训目的 使系统管理员对各种应用系统软件的安装、配置、优化、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进行日常的系统维护工作; 课程 结合系统管理需要讲解

结合应用系统二次开发所需知识讲解 课程内容包括:

1、开发工具使用 2、应用程序原代码解释 3、编译、链接、生成可执行文件培训 4、中间件开发介绍 5、数据库开发介绍 6、应用系统体系结构、逻辑流程说明 7、应用系统软件管理、维护制度,系统管理、维护的步骤、方法 培训教材 系统管理手册、产品使用手册、自编教材

第五篇:清淤项目的施工技术方案

委内瑞拉Portuguesa河清淤项目的施工技术方案

本工程为河道疏浚清淤工程,依据现场考察照片和相关资料,制定该施工技术方案。

1、引用的主要施工规范标准

1.《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0)。 2.《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JTJ312-2003)。 3.《疏竣工程技术规范》(交通部JTJ319-99) 4.《疏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交通部JTJ324-96) 5.《水运工程测量技术规范》(JTJ203-2001) 6.《疏浚工程土石方计量标准》(JTJ324-96) 7.《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248)

8.必要时,需了解当地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技术法规和规范

2、施工总体部署

本工程拟采用绞吸式挖泥船施工,主要原理是挖泥船于作业区水下挖泥,借助泥泵输送力通过排泥管线将泥输送至吹填区,再经不同陆地管口使泥尽量均匀平整地分布在弃土区内。本工程实施的关键取决于工程实施的总体部署。绞吸式挖泥船从河道中清出的泥水混合物填放到河岸边2000米范围(据已有施工船确定)内,或用来填塘固基、造地、改造农田等,需构筑围堰和确定排水系统,围堰施工与疏浚施工的衔接直接影响疏浚施工的进度,从而影响总体进度。为此,除考虑到各项施工的具体施工工艺外,还须对工程的总体部署作充分的考虑。

依据河床及需清淤情况,3500型挖泥船适合清淤施工;但对砾石的适应情况较差,挖砾石时,将会出现排距和产量降低,挖泥船挖泥、吸泥和排泥系统磨损严重等情况。

挖泥船调遣前,需做好围堰及水文、地质、油料供应、备品备件保障、船舶维护停靠、调遣线路、周边环境、民风、环保法规要求等情况的调查了解;挖泥船进入施工现场后,组织开工展布,进行管道安装、测量放样、对开挖区内少量构筑物及废弃石渣清理,以防影响挖泥船作业,待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挖泥船可以进入施工。

3、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3.1、疏浚施工工艺流程

主要工艺流程图如下:

施工准备浚前测量临建建设设备调遣开挖区清障排泥管架设挖泥船组装、定位试 生 产疏挖施工吹填自检测量合格施工工序合格交付使用不合格返工不合格返工 3.2、施工方法

(1) 定位

利用全站仪设备准确定位。挖泥船定位时,用起锚船绑拖,交通艇配合在驶近至定位处20至30米时,航速减至极慢待船停稳后,先测量水深,有必要时可以放一个定位桩,逐步将船位调整到挖槽中心线起点上(定位桩主桩位于挖槽中心线上)。船在进行中严禁落桩。抛锚杆抛左右横移锚用于挖泥系统左右横移,摆动开挖,抛锚时宜先抛上风锚,后抛下风锚(而收锚时宜先收下风锚,后收上风锚)。锚缆长度在疏挖边线外大于35米,与船身纵轴夹角为80°—100°。

(2)启车

启动挖泥船主、付机组,电力、液压启动,泥泵启动、绞刀旋转切削挖掘泥土。

(3)泥浆输送及排弃

通过挖泥船上离心泵的作用吸取绞刀切削挖掘的泥水混合物,形成泥浆,并提升、加压,泥浆通过排泥管线(浮管、岸管)全封闭输送,在围堰区域内排弃入堆泥场。

(4)出泥口消能措施

出泥口泥浆仍有较大动能,下泻时若有消能要求,可以采取消能措施。 (5)挖泥船扇形横挖、直线前进

挖泥船施工采用对称钢桩进步、扇形横挖法,即以一根定位桩为主桩,对准挖槽中心线下插河底,作为横移摆动中心,利用左右缆交替收放,摆动挖泥,船体偏位进桩。主桩前移的轨迹始终保持在挖槽中心线上,使绞刀的平面轨迹始终保持平行前移,避免重挖和漏挖现象。

(6)挖泥船生产调度

挖泥船施工,一般二十四小时分班作业,移管、掺管、移锚等挖泥辅助工作尽量安排在白天做好。为减少排距,增加工效,疏挖时挖泥船尾部敷设的浮管逐渐掺入,以便保证排距最短,功效最佳。

3.3、挖泥船分层、分段、分条等施工措施

()分流向、分层疏挖

根据水流速度,绞吸式挖泥船一般分顺流和逆流施工。流速小时顺流施工,可以减少回淤;流速大时,逆流施工,可以使水上浮管顺畅。若是疏挖淤泥等流动性大的泥质,土层厚度超过3米时,一般采取分层开挖,以减少回淤。

(1)疏挖区分区、分条疏挖

根据疏挖区和围堰的形状及相对位置,综合考虑减少排距和就近疏浚吹填的原则以及弃土区围堰的仓容量,将疏浚区按弃土区位置分段,弃土过程中根据抛泥层高程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是否充分利用了弃土区的仓容量来拆退管线,以减少排距,增加功效,降低成本,采用远土近扬、近土远弃的施工方法。

(2) 边坡保护、开挖

利用全站仪测量放样,根据设计要求位置放出边坡保护线,并每20米用标示杆标示,作为挖泥船疏挖边线,以保护河堤,或采用GPS在操作台电脑中标示;为保证施工区域内疏挖后达到设计边坡要求,疏浚时采取下超上欠的阶梯形开挖,每台阶为一米,超、欠面积比控制在1~1.5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防止河岸坍塌,河岸边坡可采用人工或陆上机械开挖完成。

(3)分条开挖,由于3500型挖泥船最大挖宽约35米,宽度超过35米的河段需采取分条疏挖方式施工。将疏挖区沿垂直水流方向按疏挖宽度30~35米进行分条,相邻的开挖分条重叠2米以上,以免漏挖。开挖好的方块由技术人员按区域编号、施工时间、施工班组和质检情况作好详细施工记录,并在平面图上作好标记。

(4)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流量计和浓度计实时控制泥浆输送浓度,保证不低于15%的含泥量的浓度,同时在吹填过程中配合出水监测,保证尾水达标排放的浓度不超过挖泥船出口浓度的10%。

(8)若对弃土的平整度有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需根据堆场堆土高度情况确定移管;要求较高时可安排推土机进场平整。

3.4、疏浚管线敷设

所有陆地管敷设时,先由装载机从堆放场地运至敷设区排成一排,然后由装载机及挖掘机协助人工对接,到设计水陆接头处与水下管线对接。在管线过堤的铺设中可加添胶皮管和定型弯管来进行小角度拐弯和爬坡作业。岸管布设时尽量平坦顺直,避免死弯。出泥管口伸出排泥场围堰坡脚外的距离不小于5m,并高出排泥面0.5m以上。排泥管接头处紧固严密,并安排专人24小时专门巡视,一旦发现泄漏,立即组织修补或更换。

水上浮管主结构为1+1形式,既1节6米钢管加一节胶管形式进行组装,钢管由两组浮体固定连接给予浮力支持,水上浮体管线不需另行安排组装。浮管在施工区域连接时,由锚艇配合人工在水上进行联结。水上浮船排泥管线力求平顺,为避免死弯,可视水流及风向条件,每隔100米距离抛设一口锚进行固定。浮管上每隔50米设一盏红光环照灯以确保夜间施工安全。

3.5、挖泥船生产试验

(1)清水试验

在疏浚施工前为检查机械设备是否完好,各管线路径是否符合要求,进行清水试验,观测管道有无大幅度摆动、浮管的安全性能、管道是否密封、有无漏水现象。

(2)挖泥船挖泥厚度试验

依据以往施工的经验,先逐步加深到设计开挖深度后,再以开挖塌方方式进行一次开挖。

(3)挖泥船进桩距离试验

疏浚施工前进行挖泥船进桩距离试验,采用挖泥船的不同进桩距离试开挖,用回声测探仪实测开挖后地形,在该工程疏浚土质条件下选择经济进桩距离实施开挖,并保证不形成漏挖。

4、疏浚质量保证措施

按照泥质和水流的特点及设计要求,结合以往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及经验,需对工程清淤前后全过程、全方位实行动态质量监控,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1)浚前控制

a、精密的测量仪器:GPS全球定位仪、绞刀深度显示仪、全站仪、水准仪等主要测量设备进入工地现场后,即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测量精度。

b、测量基准点:对监理人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基本资料和数据,在开工前与监理人共同进行认真复核校核。

c、布设质量控制网:根据施工设计图及测量基准点,计算出各控制点的坐标值,并根据测量基准点并按测绘标准和本工程施工精度要求,测设用于工程施工的控制网、分块控制桩及高程控制点。

d、浚前原始断面复测及补充勘探:会同业主或监理单位做好施工前的原始河床断面复测,形成结果,报送业主,为工程开工和施工过程中测量、放样、复核提供施工依据。并对施工现场进行补充勘探,进一步寻找河床内垃圾、障碍物等隐蔽物,为顺利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e、布设施工水尺:在生活及辅助生产区河岸边布设一组精确的水位尺,并在施工作业区内沿疏浚河道每隔200米设置一组施工观测的水尺,以与操作台水位仪相互校核,考虑夜间施工视线模糊,在水尺上设立夜间标识,水尺的精度控制在±2cm以内。

f、分条加密控制:对施工区内进行适当加密质量控制,分区分条施工,计算出各条幅控制点的坐标值,并采用GPS全球定位仪进行导标放样,在施工条幅的开挖起迄点、分条开挖中心线、开挖边线布设清晰的样杆标志,放样间距为30~40m。

g、挖泥船定位:开挖前,做好挖泥船的移位定位工作,挖泥船进入挖槽后,依照预先放设的定位标杆下放定位主桩,并采用GPS全球定位仪进行复核,主桩定位误差控制在±0.5m以内,同时定出罗径仪挖宽方位角。

h、技术及操作准备:施工员必须熟悉技术要求和标准,认真进行施工技术的交底,使操作人员详细了解施工顺序、技术和方法,根据工程施工设计图中的开挖厚度、开挖高度,预先制定施工条幅内开挖计划及分布图,并布设于操作室内,作为操作的依据。

(2) 浚中控制 a、开挖平面控制

在施工期间,及时补齐丢失的样桩,确保疏浚开挖初步准确性。

开挖时,挖泥船操作人员按罗径定位仪显示的位置和定位桩台车系统来控制挖宽、前移量,并时常与边线样桩及中心桩进行相互校核,发现两者相对误差超出0.5m时,及时找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防止漏挖、欠挖,条幅与条幅之间搭接2m。

采用GPS 全球定位电脑监控系统实时船位监控,确保挖泥船严格按设计方位施工。 b、开挖深度控制

开挖期间,水尺每天校核一次,挖泥船操作人员每隔1小时观测一次,并做好观测记录,采用水位遥报仪,每5分钟遥报至挖泥船操作人员,与挖泥现场观测记录进行校核,确保水位基面的准确性。

严格按绞刀开挖设计的分层厚度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依据条幅挖深计划及分布图进行施工,并采用挖泥船上的深度监控仪、绞刀压力表、挖深显示仪及GPS全球定位仪等设备组合成的精密质量监控系统,实时调整绞刀开挖深度,并实现对开挖前、开挖中、开挖后的全过程挖深控制,确保实际挖深与条幅挖深计划及分布图精密吻合。

c、开挖过程检测及纠正

在施工过程中,测量组定期进行挖深检测,挖泥船每前进10m,船头及船尾检测挖深,挖泥船每前移100m,断面复测,并做好测量记录,掌握施工质量及回淤情况,必要时还要增加测量次数,每次检测必须确保水深测量精度可靠,能及时、正确的反映实际施工质量。

采用因果图等技术手段进行质量动态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落实纠正措施。 (3)浚后控制

a、挖泥船班组对每天开挖完成的区域进行自检,发现不合格点详细地做好标识,挖泥船及时退船开挖修正,质量要求达到不允许欠挖,超挖不超过30cm。边线超宽严格控制在3m以内。

b、对每开挖完成每个单元工程后再进行检测及复测,并做好检测记录。 c、施工员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并按合同要求的时间、内容,工程完工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

5、文明施工与环保方案

1、应重视疏浚作业的环保工作,建立健全环保管理体系,并可与业主签定环境保护责任书。

2、设备力求低噪音,及时废水、废油回收,不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

3、、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全面负责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通过经济、技术、组织等措施确保环境绩效得到满足。

4、根据施工实际情况,结合施工能力,专门制定吹填排水环保方案: a、在疏挖施工时,合理布设排泥管线,尽量保证排泥管出水口离退水口保持最优距离(力求远但又经济),从而使泥土有一段距离沉淀避免泥土严重流失,尽量将水沉淀排出。

b、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模拟演习。

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心理咨询案例大全下一篇:项目对接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