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要注重落实

2022-12-24

第一篇:班主任工作要注重落实

班主任工作要注重落实

把简单的事情千百遍都做对,就是不简单;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

什么是落实?落实就是把口头上讲的、纸上写的东西,如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规划、方案、意见等,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这就是落实。然而,仅仅这样理解还是不够的,因为“落实”这一概念,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

一、落实是一种观念

落实,首先是一种观念。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落实”观念,不能时时刻刻想到落实,不能时时刻刻注意落实,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会忽视落实。他就会只唱高调,不管实效;就会见到风险躲着走,见到矛盾绕着走,见到困难往回走;就会喊得凶、抓得松。落实,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记得有一句名言说:观念决定思想,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更是深深体会了这一理念的含义,因为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你身体力行,脚踏实地地落实每一项教育措施,才能使班级富有集体的凝聚力。

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一直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在我的班级里,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下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在工作中,我关爱着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不带任何功利的色彩,我和学生是朋友、是知己,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我们融为一体,互助互爱,共同发展,人人都能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人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人的每一份成功。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都孜孜以求的完美境界。

二、用人格塑造人格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接受和承认老师的权威,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客观上就是班级乃至班级中每一个体的楷模。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形象率先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以期达到用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教育境界。平时,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要求学生关心集体,我首先为集体着想;要求学生在劳动中积极肯干,我从不指手划脚,袖手旁观;要求学生不乱扔脏物,我首先不扔赃物,发现地上有纸片,就马上弯腰捡起来,也许有人说让学生捡起来不就行了,但我认为这样并不一定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这时候,学生往往都在认真学习,我们做老师的如果弯腰把纸捡起来,那效果就不同了。虽然这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但学生立刻意识到保持教室卫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也包括老师,这时学生就不仅是用眼睛来看你,而且用心灵来感知你,学生会在你弯腰之际,集体的责任感在心中产生,我觉得这样教育效果胜过千言万语,教育光凭讲大道理是不行的,更多的是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来教育学生。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无声的教育,我用我的行动感染、示范、教育着学生,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以老师为榜样,对照、激励自己,使我看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带给学生的是无穷的力量和巨大的的影响,从而更让我时刻要求自己要用健康向上的灵魂去净化育人环境,用自己平实、坚韧的心态教学生学会战胜困难,实现自我。

三、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现代教育作为责权主体来对待,这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班级体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在班级管理中,我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当干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相信“我能行”。同时也能时时督促班干部把事情做好,我采用干部定期轮换的方法。班干部从同学中间选举产生,由学生自我推荐并做竞选演讲,再由学生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

这样既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利于学生干部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他们一人一责,各负其责,又能互相合作。我经常教育他们要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还要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时候。我还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总结他们工作中的得与失,教育他们如何明辨是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扩大干部在同学中的积极影响,加强干部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结意识,在班级中孕育奋发向上的风气,使班级成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认识到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魂的教育过程。我作为班主任,始终把美好人格的塑造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看着孩子们一拨一拨在涓涓细流的浇灌下,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健康成长,我由衷地感受到为师的欣慰,自己也在帮助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中创造了为人师的幸福。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用我的青春继续耕耘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我无悔、我高兴,因为我是一个班主任。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中要注重情感投入的细节

重庆市五里店职业中学:江北区:李科电话:130363156

31在班主任工作中,面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不吝惜情感和爱心,以此为基础,善于捕捉契机,努力感动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学生,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未成年人健康地成长。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我看来,班主任工作正是一种充满爱的行为——爱班主任工作,爱每一位学生。因为班主任面对的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所以,作为班主任,要细心体察未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尊重、了解、贴近他们,把握他们成长的规律,调动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二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拥有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通行证”。当学生表现出色的时候,微微的笑容是最由衷的赞扬,给学生带来快乐;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轻轻的话语是最有力的教育,给学生带来希望;当学生缺乏自信的时候,一句“老师相信你”是最高明的鼓励,给学生带来信心;当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热情的接纳与引导是最真诚的帮助,给学生带来温暖。但作为班主任,光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班级管理千头万绪,突发事件令人防不胜防,未成年人行为反复多变,班主任事务繁多。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情”不能滥用,要讲究运用情感的艺术,使班主任工作得到最大限度的轻松,愉快。

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我认为情感艺术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善于捕捉契机。

教育契机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事物发展或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的关键、枢纽,决定性的环节。通过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发现如果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抓住机会,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学生,那么,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前不久有一次下午大扫除时,我班的清洁委员跑到我办公室非常委屈地对我说:“老师,我不想当清洁委员了,他们不听我的„„”我安慰了她,叫她回教室了。对于清洁这一老大难问题,确实让我大伤脑筋,因为职业中学的学生,一般比较懒散,做清洁不很到位。而我班的清洁委员是非常负责任的,只是有时方法欠妥,所以有些学生故意对着干。当然,我心里很生气,想发火。几分钟后,我渐渐冷静了下来,因为光发火不能解决问题。班会课时,我先没有提清洁的事,这样说:“我作为班主任,和你们一样,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新的学习,并且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很感谢你们。但我自己的许多工作没有做好,比如清洁方面没管理好,经常被扣分,我觉得很对不起大家。”紧接着,我还谈了一些不很理想的地方。我说完之后,请学生上来谈谈自己本学期对班级工作的得失。由于平时和学生很有感情基础,和学生走得很近,所以很容易产生心灵的对话和碰撞。学生其实是很纯洁的,也是最容易感动的,当时,大部分学生都哭了。其中有一个男生,班级观念极其淡漠,集体活动不积极,星期一不穿校服,没有组织纪律等,我多次教育,效果不好。在谈自己的得失时说:“我眼睛虽然没有流泪,但心在流泪,我觉得我是班上做得最差的一个,没有为班级争光,反而抹黑,请大家相信我,我一定会改。”

就这样,经过这次班会,清洁和问题学生这两个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利用师生之间坦诚的沟通交流,心与心的碰撞,把不利的因素变为了有利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这种教育契机是经常的,大量出现的,但跟机遇一样,它是不规则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同时教育契机又是稍纵即逝的,要及时利用。一句话,就是要求班主任善于敏锐地识别教育契机,及时抓住并加以利用。

二、努力感动学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教师的最大的悲哀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器人”。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育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在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我班有一个女生,她大方、漂亮,能歌善舞,大胆管理班务工作,是我的得力助手。但由于家庭的创伤,使她过早地成熟,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无助,以至以极端的方式发泄,造成成绩严重滑坡,家长老师非常着急。我多次与她交流,谈心、家访,关心她的生活,解决她的困难,帮助她处理与同学的关系,甚至还动员班上其他学生和她交朋友。是的,爱心可以驱走乌云,驱散冷漠。她终于被我的良苦用心感动了,渐渐地,冷若冰霜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成绩也逐渐提高,走出了家庭的阴影,走向了阳光地带。

“关心别人,快乐自己”是我班学生自己提出的座右铭,他们希望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动别人。我相信,这爱心的接力棒一定会长久的传下去。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不要吝惜自己的情感,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

三、正确看待问题学生。

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发展中的人,是未定型的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本”。这些响当当的语言,时刻都在提醒着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我们的付出是否体现了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尊重与关爱;是否有助于学生主动健康发展。

任何一个班级群体之中都有问题学生,他们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各方面的发展上和其他同学有差距,极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理,理应得到他人更多的关爱。然所以,班主任的作用是帮助他们甩掉包袱,追求一种健康向上,积极达观的生命态度与精神状态,使之能有勇气、有信心、能勇敢地面对生活,面对学习,面对周围的每个人,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许多学生在品行、学习、个性心理锻炼中,时冷时热,一次或几次考试的失败,就灰心意冷,有的学生昨天才受教育,今又犯错误,这些都是学生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反复或倒退。班主任要多给他们一些爱心,不歧视、不嘲弄,正确引导,允许学生犯错误,让他们在失败中崛起,在曲折中走向成熟。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班主任的情感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漫长的班主任道路上,我愿做一棵小树,任凭风吹雨打,任凭千锤百炼,我将始终以我的真诚与耐心去呵护我的每一片叶子,让每一片叶子焕发青春的光彩。

第三篇:技校班主任要注重学生实习期间的就业能力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技校班主任要注重学生实习期间的就业能力培养

作者:李荣国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11期

广东省政府在《广东省加快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0—2015年)规划中提出,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办学模式。目前,多数技校已在这些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2+1” 顶岗实习模式已是一种常态,主要在三年制中技班、高技班施行,即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基础与实操技术,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以实现“无缝就业”。一年时间的顶岗实习,有学校集中安排、分散安排及学生自主择业等几种方式。在这一年时间里,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职业选择、工作尝试、岗位适应、社会认知、自我调适等,可为毕业后从业或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技校生的实习与就业能力培养

对于技校生来说,实习期正是他们形成就业能力的关键期,除却他们自己去体验、实践、反刍外,班主任如能催发、指导、点拨,将使他们少走弯路、降低焦虑、举一反三。此外,学生在实习期间要完成就业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从就业模拟的感性认知到就业实战的能力形成,这个过程值得关注和研究。学生实习一年间的共性特征、特殊状况和突发情况都很有必要反馈到学校相关部门,以利于及时解决问题,形成经验后,在下届的就业指导中注意加以调整、补充、完善。技校生在实习期间应形成的就业能力,是指选择、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通常可分为硬技能和软技能,硬技能是指从事一份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软技能是指与工作相关或能影响个人的发展的态度、世界观、价值观、习惯,还有与人相处的能力、自我决策、自我管理的能力等。硬技能虽然在前两年的在校学习中得到教授,但根据西方白领阶层流行的一条“知识折旧”定律(“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技校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将不足以应对专业岗位的现实及未来成长性需求,这需要学生能够继续学习、快速学习,不断提升硬技能。而软技能对学生的就业影响也起到重要作用,要想成功地从业,往往需要两种能力的有机结合。

技校生实习期间的就业能力形成需要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入手,外因主要来自于企业的刚性催发和学校的恰当干预:企业岗位的要求迫使学生主动调适自我,以尽可能缩小差距,符合岗位需求。学校干预的实施者最好是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实习期间进行定期跟踪与指导,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完成“四个学会”(联合国教育委员会提出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内因方面需要学生本人能自发自觉自省,充分认识到在实习期间快速成长的必要性,扬长抑短,不把实习试业当成一种轻松的或可有可无的过程,也不过分看重其功利性,保持一种激进的情绪,又兼有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年来的职业尝试、选择、角色认知等。

技校生在实习期间重点应形成的就业能力主要有:根据自身特点筛选有效应聘信息的能力,良好的求职准备能力,突出的面试表现力,有完成所聘岗位的工作能力,有与同事和睦相处且能化解一时矛盾的能力,能从上事及同事身上学到东西,能尽快适应企业,能在身处困境的时候冷静分析与处理问题,等等。

作为班主任,在学生实习期间,应保持通畅的沟通和适时的指导,指导的途径如下。

二、班主任应提供有效的求职信息

在就业充分的大环境里,学生更倾向于自己去找寻实习或就业单位,而在经济向下、就业市场出现结构性萎缩的情况下,通过组织行为帮助学生解决实习、就业问题,将给学生带来莫大帮助。通常第一份工作非常关键,顺利通过面试去就业会给学生以肯定与鼓舞。现在,一些技校的做法是组织大型招聘会、联系校企合作企业进校园和零散推荐三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习就业推荐。一般来说,通过学校来推荐,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会比较信任,但不排除在大型招聘会上,一些企业背弃信用,使得学生到企业实习后才发现“货不对版”,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因此,班主任可事先作筛选分析,或引导学生按几个标准去选择,如专业是否对口,企业是否诚信,所聘岗位说明是否明晰,待遇是否合乎行业标准等。如果所带学生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不妨建议学生选择一些有成长性的中小型公司,从事网站后台维护、网店开发与管理、电子商务营销策划等工作。

提供有效的求职信息,有效的标准为:专业对口、公司真实、岗位适合、待遇适中。如不能提供求职信息,也要教会学生识别信息是否有效。

三、强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技校学生初入职场,通常没有一定的准备,难以马上创业(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开网店,相对来说创业较为易行便捷,可鼓励),大多学生都选择先就业。此时引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不可一味寻求专业对口、自己喜欢。首要解决生存问题,在生存的基础上求发展。从企业的反馈来看,要求学生要扎实的专业基础,踏实的工作态度,良好的个人修养。学生在实习期间仍然保持着学生的心态,没有作为一名社会人的紧迫感,对待工作是合适就干,不合适就走的心态,多半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衡量得失、决定去留。

因而,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珍惜机会,讲究诚信,葆有一些耐性,在基层岗位上多加锻炼,把就业的根基先打牢。对企业多一些宽容,甚至是感激,用干一天乐一天爱一天的职业情绪来工作,久之,必有相应回馈。

四、引导根据人职匹配观来选择职业

择业指导就是指导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挖掘自我。人职匹配是择业的基础。班主任应指导学生正确评估自己,清楚地认清自我及其职业发展的规划,根据就业指导师对学生进行能

力测量和个性测量的数据做出分析,引导学生向适合的方向发展,在学生同时收到几个不同企业的面试通知时,点拨其根据相关指标来做出最佳选择。

五、实习不成可参加技能培训

实习期间,如果学生一时不能顺利找到实习单位,可鼓励学生冷静下来分析自身的不足和需要,可通过参加技能培训来缓冲压力,积蓄力量,像广告设计类专业,刚出道难以上手,可选择企业正在使用的一些软件加以强化训练,待技能娴熟了再试身手。学校可提供类似的培训,也可以引导学生选择社会上资质较好的培训机构去学习。

六、指导学生理性面对失败

有成功的欢喜就有失意的叹息,学生在实习一年间还属于成长阶段,不可能个个都一帆风顺,班主任对待那些在实习过程中遭遇困难的同学要给予充分关注,倾听学生诉说失败,帮助找出其中的原因加以分析。对比较自卑的同学,尽可能让学生将失败的归因放在准备不足、重视不够、技巧欠缺等方面,保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有勇气面对下一次挑战;对于较为自负的学生,则需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主观认知上存在的偏差,在心态、态度方面加以教化,使之用踏实的姿态来实习、就业;对于创业的学生,则更需要悉心呵护,分享他们的快乐,更要分担创业的艰辛,提供信息或技术力量的支持。

实习期间,学生在社会的大舞台上一遍遍彩排,寻求着突破。有的成功上演了自己的第一出戏,有的因为技艺欠佳而需要在后台加强练习,有的摩拳擦掌但需要等待上演的机会……这个时候班主任是一位导演,有机地指挥,有序地导引,为的是所有学生都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能接受群众(社会)的检阅,能展示自己的所学。

总体看来,实行“2+1”培养模式瑕瑜互现,一些问题亟待厘清和研究应对,如学生在实习期的安全管理、劳动保护、思想教育、专业提升等班主任难以全员兼顾,但是做好就业指导的能力培养工作,解决学生学有所用的核心问题,将能起到盘活全局的功效。

(作者单位:广东岭南现代技工学校)

第四篇: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

何玉芳

(来源:《光明日报》2009年7月10日)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加丰富,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和个性化等特点。面对这种形势,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善于把握总体,又要重视个体;既要善于引导教育,又要注重人文关怀。

第一,准确把握社会心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关注点,也要关注面。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首先就要做到心中有总体,准确把握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反映着社会总体的思想和变化,在一定时期内表征着社会的情绪基调、共识和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从总体上去把握社会心态。把握了社会心态,才能大体上知道哪些问题是容易导致社会冲突的问题,哪些问题是潜在的有可能影响社会的问题。惟此,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抓住重点、对症下药。

第二,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哲学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要保持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要在社会主义各个不同发展阶段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从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辩证统一,到强调人文关怀,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不断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正是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全面发展,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社会全面进步,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也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应从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有利于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以此作为重要的价值尺度。

第三,贯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引导人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就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引导人。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就是要尽量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工作。尊重人,从内心里理解人,从行动上关心人,把大道理化于细微之中,才能达到引导人的目的。尊重人,人们才能接受你;理解人,人们才能理解你;关心人,人们才能信任你。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人们接受、理解和信任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要善于在自己被接受、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引导人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引导人们把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发展,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第四,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工作基点。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既应在宏观的政策层面上把握,又应在具体的个案操作上落实。人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了生存需求、

安全需求外,还有社会尊重、社会交往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应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关注每一个人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人人都有发展的机会。应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工作。应关注和保障城乡困难群体的特殊利益,让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实惠。应正确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问题,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不同利益群体克服认识和心理上的各种偏差,进行自我调整,促进相互沟通与理解。通过这些深入细致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营造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社会氛围。

第五,加强机制建设、改进工作方法。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要落到实处,就要有机制上保障。应建立健全一套良好的机制,从根本上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比如,可以建立健全社会心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对社会情绪、社会共识、社会价值观进行及时的跟踪研究,把握社会心态这个“风向标”和“晴雨表”,及时发现一些影响面比较大的不良社会心态。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使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能有通畅的表达渠道,使社会成员的想法要求得到及时反馈。建立健全心理疏导机制,加强组织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在方式方法上改进创新,既要善于进行教育引导,又要善于促进自我完善。要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个性特点,注意运用民主讨论、双向交流等方法,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参与的愿望,引导人们把教育内容内化为自我要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同时,要善于抓住情感的切入点,以调动人们情绪,在思想上得到升华。

第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与本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人。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是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首先,要更新思想观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刻理解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特别是要充分认识人文关怀是促进人的全面进步的重要内容之

一。其次,要提高人文素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文素质高低决定着工作的具体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形成具有多学科支撑的思想政治工作知识体系,尤其是要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再次,要强化关怀之情。情感是沟通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以情为先、关怀他人是一种态度、一种觉悟。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种“关怀”并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领导式的关怀,而是平等的、互动的关怀。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欢迎下载百度文库资源

资料均是本人搜集

第五篇:基层组织工作要注重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组工干部的精神文化建设。围绕“组工干部讲党性”的要求,从理论学习切入,组织交流研讨,深化思想认识,通过交流统一认识,最终形成了“忠诚、公正、严谨、奉献”的组织工作核心价值理念,其中,忠诚,是根基,是方向,是组工干部推动组织工作之舟的“舵”,是为党工作的价值观,保证正确的工作方向。奉献,是动力,是引擎,是组工干部推动组织工作之舟的“帆”,是推动组工干部无私无悔地投入组工事业的无穷动力。公正和严谨,是态度,是方法,是推动组织工作之舟行进的两只“桨”,以公道正派、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树立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形象。

二是营造和谐文化氛围。积极建设“和谐型”机关,关心爱护干部的身心健康,积极组织开展丰富的文体娱乐活动,充分发挥机关党支部、机关工会的作用,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关爱干部。每名干部生日当天都能收到部领导亲笔签名的生日贺卡及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组工干部本人或家人生病,部机关工会都会探望安慰。通过积极营造部内和谐人文的氛围,用和谐文化培养组工干部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高水平的人文素养

三是加强组织工作的制度文化建设。将建章立制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来抓,研究建立高标准的组工干部准入制度和行为规范,探索建立高标准的组织工作标准体系。认真分析领导班子、干部人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等方面的新情况,在进一步提升自身建设水平的同时,进一步规范组织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能,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以制度文化有效保障优秀组工文化建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班主任与学生经典对话下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