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2022-04-27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高中数学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具有重要价值。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的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使学生从根本上能学以致用。主要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进行了分析,希望为高中数学开展提供更多的有益参考。

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篇1: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一种新兴模式,运用工学结合培养人才也是今后高职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该文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讲授实用化三个方面,用工学结合的方法,对高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进行研究。

关键词 高职教学 工学结合 应用能力 培养途径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高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就是帮助学生获得高素质、高技能的惟一途径,因此,高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在教学十分重要。

一、构建高职数学课程体系,发展学生应用能力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最终目标,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高职数学必须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考虑学生专业的实际需求,重新整合课程体系,把培养学生应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放在首位, 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走实用型的路子。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打破数学学科的原来课程体系,增强开放性,有针对性进行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应片面强调本学科理论的严谨性、知识的全面性和内容的系统性,而应注重其在专业上的应用。因此,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专业需要和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充实和重组。

紧密结合课题的实践和研究,认真研究各专业培养计划,对各专业数学课程内容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提出高职院校数学课程要实施模块化内容设置的构想,对于不同学生的需要和不同专业的需求,采取“基础必修模块+专业规定选修模块+定向延伸模块”的弹性课程设置体系。还要克服数学教材重经典、轻现代、重连续、轻离散的倾向,可适当增加一些“数理统计方法”、“数理逻辑”、“模糊数学”等知识,这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很有意义。同时,必须遵循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 不要过分强调学科的理论体系完整性和逻辑体系严谨性,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课程和毕业后满足岗位职责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力求发展学生对数学建模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应用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更需要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更需要学生的主体参与。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体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必须考虑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以及教学风格的特点,必须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套、优化组合、重在适应”的原则。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掌握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必须控制好教学的进程,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能主动参与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数学的教学方法改革应逐步由教师讲授为主过渡到探究式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知识迈向主动获取知识,构建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应努力将单一性教学整合为多元的综合性教学,并根据内容、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应用能力。

三、实施高职数学讲授实用化,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为培养实用性人才,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做到少而精、实用、够用,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当前高职数学教学课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适当运用多媒体、图形计算器、数学软件等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课时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展示出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而富有动感,并通过声、光、电、形、色等多种元素的刺激作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知器官参与学习过程。例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几何或函数图像分解、叠加或拼接,生动地演示出圖像移动、坐标变换、动点轨迹形成,通过动画可以直观地了解定积分思想的实质和二重积分的几何意义,这些生动的演示能带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及数学软件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高职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定理用几何说明,注重直观、形象的理解,把学生从繁琐的数学推导和一般性的数学技巧中解脱出来。教师应多收集与教学内容和贴近学生专业的数学实例,尽可能多地将数学与各专业领域联系起来,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例如,在学习导数概念时,不同的专业可选择不同的实例,在机电系可选非恒定电流强度、质量非均匀分布细杆的线密度、变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变化率等例子。经济管理类专业可介绍边际成本的问题,农科类专业可以介绍细胞繁殖速度、边际产量问题等。同时,引入数学建模的有关知识,增加数学建模的例题。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老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学习过程和在求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只要老师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树立新的高职教学理念,真正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就一定能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目的,高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就会结出硕果,就会为社会培养出又好又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淑玲.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

[2]宋建梅.浅谈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3]胡金艳,艳红.高职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11. (编辑 王立建)

作者:王芳 洪欢

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篇2: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应用能力培养

摘 要:高中数学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具有重要价值。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的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使学生从根本上能学以致用。主要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进行了分析,希望为高中数学开展提供更多的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数学应用通常指的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有实际背景或者有实际意义的问题,通过实际锻炼方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提供保障。下面将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一、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差的原因

(一)教学观念落后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数学教师将学生的成绩放在了主要位置上,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发展受到不良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也普遍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导致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限制。此外,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钻研,导致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系统性比较差,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材编订不科学

当前阶段我国在数学的教材编订上已经进行过多次修改,但当中仍然存在着理论性过强的问题,并且教学当中的例题也没有及时更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难以引起学生注意,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也产生了限制性的影响。

(三)评价方式不科学

教学评价是教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学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在教学当中却存在着很多的评价不合理现象,给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造成了严重的限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教学当中,教师主要依靠成绩进行评价,导致学生成为考试的工具,只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数学应用能力却严重缺失。

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教学当中的重点所在,因此,教师在应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当积极地进行数学兴趣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利用一些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能逐渐地形成应用意识,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点等来进行教学方式的合理设计,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二)强化对学生的解题方法指导

在数学解题当中审题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现代数学教育当中很多习题都与实际生活相关。因此,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渗透进去。在指导学生审题的过程中,应当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利用多媒体等方式来对学生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释,抓住问题的主要所在,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联系在一起,列出满足题意的数学关系式,并建立起数学模型,这是数学解题过程中的关键所在,对此还需要在掌握各种问题特点的基础上将应用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数学方式来设计出合理的运算途径,求出数学问题的解,并最终得到结论。在最后阶段,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得的结论带回到实际问题中去,看是不就是符合实际问题。

(三)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数学知识的学习事实上并不是枯燥的,当中包含着很多不同隐性趣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着让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实际生活现象。在学习不等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个实验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带一杯盐水溶液到班级,在盐水溶液当中加入一些盐,并问学生盐水会变咸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十分简单并回答“当然会”。然后接着提出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现象并进行分析。学生则会陷入到沉思当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添加盐的过程中溶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很快会得出结论:当盐加入盐水溶液当中去,盐水变咸,主要是因为浓度变高引起的。但学生并不知道怎样解释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继续提示:“能不能用字母来表示浓度呢?”然后让学生进行数学算式的分析和建立。将原来的溶液设为b,其中含盐量为a(b>a),盐水这个时候的浓度为(<1),加m克盐以后,盐水的浓度上升为,根据分析,证明出>,用求差方法证明>。这样的方式下能够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数学问题,也能让学生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数学的应用能力培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是密切相连的,能够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因此在高中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起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不断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军.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J].新校园(中旬),2017(6):45-49.

[2]刘昕.淺谈如何培养高中数学应用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5):88-96.

[2]吴艳平.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3(10):21-24.

编辑 温雪莲

作者:郁飞雄

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篇3:

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摘 要:小学的学习是为学生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不要总是看着学生的成绩单,而更应该关注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是否相较于以往获得了提升。唯有如此,学生方是真正的成长。本文立足小学五年级,对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五年级;应用能力;培养思路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除了进行必要的知识的讲授之外,还要重点关注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否能够跳出书本、头脑的局限,灵活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小学五年级作为高学段,在经过了之前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因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具体考虑五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规划,促进学生自身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通过创建情境让学生产生应用意识

任何知識形成过程,都是来自于人们生产、生活劳动,数学知识也不列外。只不过由于数学知识的本身特性,让很多人认为数学“脱离”生活,对生活于无用。所以我们平常教学一定要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笔者将教学地点首先选在了户外,带领来到了学校的花坛前。站在花坛前,笔者向学生们问道:“同学们,你们觉得面前的这两个花坛,哪个更大一些呢?”“通过眼睛直观的观察,其实很难得出结论,这时就需要用到数学的方法了。”由此,引出面积的概念,接下来,接着问:“那么,两个花坛的面积要如何计算呢?”带领学生返回教师,让学生自己在书中试着寻找答案。在讲解重要的知识点之前,以生活化的情境进行带入,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兴趣,努力思考问题的答案和解决的方法。在教学完之后,笔者让学生带着测量工具对两个花坛进行了测量,学生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应用学到的知识,计算出了两个花坛的面积,真正实现了知识的运用,提高了应用能力。

二、通过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应用能力

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这就导致在面对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点时,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为此,我们应该借助信息技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抽象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

比如,对于五年级小数除法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制作了一个课件,课件中给学生呈现的内容是这样的——学生小明为了锻炼身体,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跑步的计划,他计划在4周的时间里跑完22.4千米。呈现完小明的跑步计划之后,向学生提问:小明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才能完成跑步计划?在学生列出式子后,通过一个动画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在除法算式里的法则。借助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的展示,使学生能够对抽象的知识点构建起形象的认知,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记忆。

三、让数学题回归生活

让数学重新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产生兴趣,愿意用数学眼光去思考。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候,应当从生活实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数学学习。

学生买文具是常见的生活行为活动,同样我们可以简单设计下面的场景:小芳同学到文具店购买中性笔和笔记本,中性笔每支0.8元,笔记本每本1.2元,王芳同学花了10元钱,则可供她选择的购买方案的个数为(两样都买,余下的钱少于0.8元)()A.6B.7C.8D.9

分析:设购买x只中性笔,y只笔记本,根据题意得出:9.2<0.8x+1.2y≤10,进而求出即可.

解答:解;设购买x只中性笔,y只笔记本,根据题意得出:9.2<0.8x+1.2y≤10,

当x=2时,y=7,当x=3时,y=6,当x=5时,y=5,当x=6时,y=4,当x=8时,y=3,当x=9时,y=2,当x=11时,y=1,故一共有7种方案.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得出不等关系是解题关键.实践课堂教学告诉我们,单纯的数学知识教学容易受到学生的排斥,所以我们应尽量把教学材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起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构建知识点桥梁,多开展数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探索与思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学习过程。

总的来说,我们应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和用数学数学知识法解决问题,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解决问题。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但把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我们应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将学习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逐渐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小英.如何使数学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1(26).

[2]陈东海.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策略的改进[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2).

作者:刘黎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学教学兴趣培养论文下一篇:科技活动初中生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