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伦理原则管理论文

2022-04-17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文化伦理原则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众所周知,民营经济是浙江省的主体经济,以温州为例,其2007年非公有经济比重达到95%以上,民营经济以其灵活的机制体制优势,在浙江经济舞台上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

企业文化伦理原则管理论文 篇1:

管理伦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管理伦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价值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是现代企业发展之魂。管理伦理与企业文化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作用,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发挥管理伦理的作用,可以促进现代企业的发展甚至整个社会文化的进步。

[关键词]管理伦理;企业文化;知识经济

[作者简介]杨汉民,湖南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哲学、应用伦理学,湖南 衡阳,42100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管理伦理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认识管理伦理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强管理伦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促进现代企业的发展甚至整个社会文化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管理伦理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管理是文化的产儿”,管理理论发展是和文化紧密相联的,并且根据各种不同的文化底蕴酝酿产生道德准则和制度变化向前演进。伦理作为反映和调节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调节和管理作用,各项管理中所倡导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个人品德,总是与一定的社会伦理文化所要求的人们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相一致。因此,管理中包含着大量的伦理因素,管理、伦理与文化紧密相联。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单位,从产生至今已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管理伦理就是伴随着企业管理实践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道德文化现象,是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方工业革命之后,工场手工业逐步发展到建立工厂制度,企业真正形成并随着科技进步而得到迅速发展,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不断建立,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科学管理理论。从“古典管理”、“行为科学”、“管理丛林”直至今天的“企业文化”阶段,强调在对人的管理方面要把握住人性的特征和道德性,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研究的主流。管理伦理就是指企业及其成员在整个管理活动过程中完善自身素质和协调企业内外部利益关系的善恶价值取向以及在行为、品质上所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准则的总和,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用善恶标准去评价,并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来维持的这一类社会现象。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不仅可以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约束和激励,促进一系列管理观念和制度上的创新,优化企业机制、推动企业生产,而且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系列为广大员工所认可和接受的思想意识观念、道德行为标准等,从而在职工中形成与企业同甘共苦的整体意识,开发职工的情感智力因素,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更新企业产品,实现企业科技进步,进而增强企业的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企业管理过程中离不开伦理和文化因素,管理伦理与企业文化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管理伦理的作用,促进现代企业发展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充分认识到管理伦理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加强二者之间的融合和建设,促进现代企业快速发展。

(一)总结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认识企业文化和管理伦理的重要意义

优秀企业的秘诀在于懂得人的价值观和伦理,懂得如何把它们融合到公司战略中。如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普遍意识到管理伦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地位和意义,从微观、中观、宏观方面都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使管理伦理的研究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正式学科,并非常重视管理伦理在管理活动中的具体实践。由于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不同的人们对于一些具体的管理伦理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条原则已经被中外无数企业实践所证明,那就是:虽然注重管理伦理的企业不一定都成功,因为企业成功涉及到很多其他因素,但是不注重管理伦理的企业一定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伦理是影响现代企业良好运行和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在《管理学》一书中指出:“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它隐藏在价值、习俗、信念的传统里,以及政府政策和政治制度中,管理是——而且应该受到文化所制约。管理也是一种文化,它并不是‘无价值’的科学。”由此可见,一切管理实践活动总是按照一定的文化传统、道德信念和伦理原则来进行的,管理与文化传统及伦理道德密不可分、相互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管理伦理也总是受到企业文化的制约并共同对企业发展发挥作用。同时,企业文化被认为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是现代企业发展之魂,世界上许多优秀企业都有很强的企业文化。比如,以生产电子、计算机系统产品为主的美国著名企业惠普公司,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尊重和爱惜人才,鼓励敢于竞争和富有创新的精神,这种企业宗旨和具体做法结合起来所形成的“惠普之道”,不仅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更成为美国硅谷企业文化的一面旗帜。我国高科技产业“百强”之一的清华紫光集团,其企业文化概括起来是“四大”,即“大事业的追求,大舞台的胸怀,大舰队的体制,大家庭的感受”。这种注重人本管理,倡导良性竞争,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成功发展的一个典范。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管理伦理的作用,对于促进现代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特点,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伦理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科技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管理伦理和企业文化由此需要赋予更多的内涵。首先,现代产业技术相对过去发展快、产品周期短、更新快,与此相应,消费者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环境意识加强,重视社会责任感,注重生活质量,产品要求高文化品味,追求新颖和个性化。所以,现代企业在管理理念和文化上要牢固树立为客户、为社会服务的宗旨,营造和谐的内外部关系,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不断开发出新的个性化产品,提供新的服务,以满足和提高消费者的生活需求,同时又有益于社会生态环境。其次,经济的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使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形势更加严峻。人才、知识成为现

代企业的生存之本,实现知识价值、造福社会成为现代企业的追求,而人才是知识的载体,一切创造和变化都离不开人,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伦理理念,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原则,按贡献、按知识进行分配,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掘人才的潜力,这构成了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第三,现代产业发展快、竞争激烈,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和生命之本。没有创新、开拓、进取精神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现代企业就不能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下生存。同时,由于现代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它不可能由少数人掌握全部的技术和理论,它往往需要强调企业成员问或企业与外部组织之间的协作互补,才能有所发明、有所突破。因此,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形成和谐的工作关系,为企业不断创新积极创造条件,这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之一。另外,在企业内部要形成善于学习的风气。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变化快,竞争激烈危机多。现代企业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技术进步的节奏,才能以独到的方式实现客户的价值。学习技能将成为现代企业长远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创新、求变、竞争、协商、合作、学习等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主旋律,而其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也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伦理价值观,树立共同协作和积极创新的精神。为此,现代企业文化要求管理者不仅是提供一个安全的、和谐的、自主的环境,以换来忠诚和责任心,而且更要创造一个使人人振奋、不断追求、不断创新、不断挑战的环境。现代企业文化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也很高,要有多国文化的知识背景,要勤奋和善于学习,对人的本性有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富有创造性,勇于追求,具有促进组织变革、创造学习环境、激励员工追求卓越的领导能力。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企业部分高素质员工而言,由于他们追求个性化和自主化以及更注重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对组织的忠诚度低,流动意愿强,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用共同的价值观念可以促进他们对组织归属感的产生和自我激励状态的产生,增强他们对企业的责任义务感和为企业努力工作的决心。建设积极向上、气氛融洽的工作环境,形成崇尚创新、和谐自主、富有团队精神、充分体现个人努力和成绩的管理伦理和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经济的不断全球化,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最优境界就是东西方文化和谐的融合。因此,现代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融合东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企业文化中诸如强烈的爱国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领导身先士卒并与群众同甘共苦等优点。另一方面要学习和引进国外优秀的企业文化理论及成功经验,如激励理论、创新精神及公平意识等,做到以我为主、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建设有自主特色的企业文化,决不能离开整个世界文明大道而固步自封,而是要解放思想,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包括美、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将我国现代企业不断发展成为具有强大凝聚力、创新力和共同价值观的“知识工作者”家园,从而有助于发挥现代企业中管理伦理和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促进现代企业的成长与壮大。

(三)加强管理伦理和企业文化建设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以管理为目的的文化和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论的有机结合,其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哲学思想和行为准则是以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为基础的。而伦理道德作为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遵守和奉行一种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社会文化的内核,是组织管理的灵魂和支柱。伦理道德融化在社会各方面的管理之中,担负着特殊的社会管理和社会调节的职能。可以说,管理伦理和企业文化都是一种管理手段,是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重要而又相互渗透的两个方面。与此同时,存在于一定社会和组织之中的管理伦理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周围文化环境的影响,即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组织本身的文化环境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当社会伦理文化出现一些有碍于企业组织进步的不良现象时,企业组织又可以通过自身企业文化的构建和管理伦理的整合来协调人、组织和社会发展的不一致,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不断地向前发展。由此可见,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手段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伦理,与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都是息息相关、互相影响的。从适应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有利于现代企业管理伦理的形成及其管理功能的发挥,促进现代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现代企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先进的管理伦理思想和企业文化还必然有利于整个社会文化的进步,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杨汉民

企业文化伦理原则管理论文 篇2: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企业伦理

众所周知,民营经济是浙江省的主体经济,以温州为例,其2007年非公有经济比重达到95%以上,民营经济以其灵活的机制体制优势,在浙江经济舞台上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根据2006年11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浙江省1988年以前注册的私营企业共有7260家,到2006年底为止还存在的只有1078家,1989年注册的私营企业共有1035家,到目前为止只剩351家。浙江的民营企业平均存续时间为7年,全国的民营企业存续时间为2.7年。民营企业的“寿命”为什么这么短?民營企业应该遵循的生存法则是什么?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这些企业缺乏创新精神,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无论是创新还是核心竞争力,其基础是和谐的企业文化下的企业伦理。

一、企业伦理的概念

伦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代表当时社会成员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然而伦理会随着时空不同而演变,因此很难有具体不变的定义。一般而言,伦理是指人际之间符合某种道德标准的行为法则,依此而言,伦理并非指个人本身的修养或行为;伦理乃源自道德原则而可接受之行为规范,而道德则是个人、团体或社群行为是非之标准(吴秉恩,1994)。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伦理并不等于道德;从最左端的“法律”是伦理的底线外,逐渐往最右端的“道德”移动,在这一个连续带上就是伦理;亦即“伦理”介于最基本的法律底线与超越社会制裁的道德之间。

虽然企业伦理(businessethics)近来引发学术界及企业界的高度关切,许多学者也试图为企业伦理下定义,但是各个定义之间却尚未有一致的看法。根据周祖城(2000年)的看法,企业伦理是指企业在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获取利润的全部活动(又称经营活动)中应遵守的伦理规范。概言之,企业伦理应该根源于管理专业,且宜依系统观点与企业发展历程,在“利益关系群”(Stakeholders)前提下思考伦理议题;同时辨明企业伦理将因时间、地域、企业个体等情境而权变,其内涵因素不能忽略。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

1990年,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5月~6月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首先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文章认为,在短期内,一个公司的竞争优势源于现有产品的性价比特性。从长期来看,竞争优势将取决于企业能否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这些核心竞争力将为公司催生出意想不到的产品。管理层有能力把整个公司的技术和生产技能整合成核心竞争力,使各项业务能够及时把握不断变化的机遇,这才是优势的真正所在。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整合各种技术,同时它还意味着对工作进行组织和提供价值。核心竞争力是沟通,是参与,是对跨越组织界限协同工作的深度承诺。它涉及所有职能部门和很多级别的员工。核心竞争力并不会随着使用的增多而减少。至少有三种检验方法可以用来确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确定与丧失。首先,核心竞争力能够为公司进入多个市场提供方便。第二,核心竞争力应当对最终产品为客户带来的可感知价值有重大贡献。最后一点,核心竞争力应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如果核心竞争力是各项技术和生产技能的复杂的融合,那么这项能力就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竞争对手或许能够获得核心竞争力中的几种技术,但是要复制其内部协调与学习的整体模式却非常困难。

在这之后,众多的中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核心能力进行研究。在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中,西方学者逐渐形成了资源流派、技术创新流派、知识流派、组织流派、流程流派等,这些主要流派的研究结果丰富,完善和发展了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但尚未形成缜密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框架结构。单一的能力资源优势、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流程创新、知识创新等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不能单独成为核心竞争力。所有这些基于不同视角表述的观点尽管不尽相同,但对于核心能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竞争中的制胜之本,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的认定则是一致的。

核心竞争力可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位势、使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维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使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可以使企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一般来说,维持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1.核心能力难于仿制

企业核心能力大小源于企业可经营知识的多少。知识越丰富,越不容易补别人学到,越有利于竞争优势的长期巩固。企业的竞争力是丰富知识含量的一种表现,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增加知识含量,企业核心竞争力才会长期巩固。

2.组织设计

企业组织形式在不断的变化,一定的组织形式就代表一定的竞争能力,组织设计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3.防止知识扩散的机制

企业核心能力所以能够长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因为企业具备一种防止知识扩散的机制。企业内部管理锁定机密,可以通过申请技术专利的途径进行保护。跨国公司管理中制定了防止技术扩散机制,叫技术块,把最核心的技术做在模块里,使得其他用户只会应而不会学到,这也是核心能力能够保存的一个办法。

4.先进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

长久的核心能力竞争优势,还得靠先进的企业价值来维系。因为先进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有一种历史性联系,它是企业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文化,学一种技术容易,学一种企业文化是极难的。

三、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文化来源于拉丁文,“耕作”、“教习”、“开化”。中国《易经》最早将“文”与“化”联系起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圣人用诗书礼乐教化天下,构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体系和制度)。英国人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将文化描述成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

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从狭义上说,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条件下,组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并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主要体现为组织在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企业文化从结构上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形象文化五大层次。

《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的作者科特(Kotter)和赫斯克特(Heskett)曾对207家公司进行了长达11年的研究,得到如下结果:如果公司的企业文化重视所有的主要相关群体(如客户、股东和员工等)的利益,这样的公司在业绩方面远胜于不具备上述文化特征的公司。在11年的研究期内,前一组公司的收入提高了682%,而后一组公司的收入仅增加166%;前者的员工人数增加了282%,相比之下,后者的员工人数仅增加了36%。至于公司股价的表现,两者的差异就更加明显了:前者的股价上升了901%,而后者的上升幅度仅为74%。此外,两者净收入增长率也是天差地别,分别为756%和1%。

企业文化符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通过企业文化能使全体员工在理念上和核心价值观上达到认同,能消除管理上的摩擦成本、减少监督成本、降低沟通成本、减少决策失误,在事前就能有效防范各种危机和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和效益。

企业文化的独特性使得企业竞争力难以模仿。根据许多跨国公司的经验看来,最难模仿的能力并不是技术、制度,而是企业文化。许多实物资源容易模仿,基于团队工作的文化和组织能力则非常难以模仿。上述结论表明,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必须注重企业文化的层次性。

四、企业文化和企业伦理

企业伦理与企业文化关系密切,企业文化包含的内容比企业伦理广泛得多,它不仅包括精神的东西,如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还包括物质的东西,如企业行为规范等。

企业伦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其具体关系是:组织文化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化是组织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即内核;组织价值观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伦理观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它决定企业文化的道德倾向,决定了管理人员决策的伦理性,决定企业处理与内外各种利益相关者关系时的价值取向。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企业能否拥有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伦理,四者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联性。企业伦理有助于企业享有良好的商誉,提高其社会地位,有助于企业取得和维持杰出的组织业绩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伦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之源,从而为企业伦理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五、结束语

作者曾经以问卷调查、面谈、座谈等方式,对温州地区(被调查对象主要分布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瑞安市、乐清市、苍南县)的多家民营企业作过调查企业伦理情况的调查,发现高达85.5%的被调查对象并没有接受过企业的正规伦理培训;多数民营企业没有永续经营的观念,为了眼前利益可能不顾伦理道德而进行违规或者违法经营;很多民营企业缺乏正确的伦理氛围和伦理导向。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及相关分析可以知道,企业要想成功,必须在正确的伦理观的基础上建设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文化和企业伦理的打造应强调其发展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地域文化,不应该完全照抄照搬西方的企业文化模式。我们主张将西方国家企业管理中的先进的制度安排与本土的地域文化有机契合,尤其要与优秀的本地文化相契合,这才是民营企业打造成功的企业文化的根本出路。

作者:刘 锋

企业文化伦理原则管理论文 篇3:

现代儒商精神视域下的企业伦理建设路径探讨

摘 要:纵观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虽然很多已具备规范的法律法规和企业文化雏形,但在企业倫理建设上仍存在重利轻义、忽视人的因素、社会责任感淡漠、企业财富观走偏等问题。现代儒商精神是在吸取中国传统儒商精神内涵的基础上,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要求,发展形成的企业管理新理念,其本质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观、义利共生的义利观、无信不立的诚信观、以和为贵的和谐之道。以现代儒商精神重构企业伦理建设,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导,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儒商精神;企业伦理;企业管理;建设路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外有竞争力、对内有向心力,这就需要加强企业伦理建设。而现代儒商精神与企业伦理建设息息相关,二者蕴含着内涵与外延、传承与发展的关系。现代儒商精神集古代儒家思想中以人为本、仁和思想、义利观、诚信观、治世观之大成,并融合了现代企业管理中关于企业经营、企业文化、企业责任等新观念,对中国企业伦理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现代儒商精神的形成及其内涵

1.现代儒商精神的形成

现代儒商精神与古代儒家思想一脉相承。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传播思想,以子贡为代表的一部分商人受到儒家“仁”、“义”、“礼”、“智”、“信”等观念的影响,并自觉用来约束自身行为和经营活动,形成了早期的儒商精神。明清晚期和民国时期,崇洋媚外思想盛行,有一部分商人被称为“儒贾”,儒商的发展也逐渐显得不够“主流”。但即便如此,那些有爱国主义精神、崇尚孔孟之道的民族企业家,也一如既往地坚定爱国信念,坚持以义制利,涌现了一批像胡雪岩等为国为民的红顶商人。

近代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有一些民族企业家在“实业救国”的号召下,经营企业以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为导向,为现代儒商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蓬勃发展,现代企业形态逐渐完善,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经商理念已不适应新时代的企业经营发展。中国企业家们着眼历史,寻求传统儒学思想的治世之道,在继承弘扬以儒家为主的传统伦理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儒家精神的精髓和智慧,一方面根据新时代的企业发展特征,吸收西方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借鉴企业科学管理的技术和手段;另一方面,去除传统儒商精神的糟粕,特别是带有阶级思想和封建观念的内容,摒除压制个性发展、满足股东的需要至上、不求创新只求中庸等落后观念;同时,以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建立约束机制,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共同构成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现代儒商精神。

2.现代儒商精神的内涵

首先是“以人为本、为富且仁”的企业管理之道。现代儒商在继承“仁爱”思想的基础上,将其内涵拓宽至“对社会仁”的社会责任感、“对客户仁”的经营理念和“将员工当成家人”的柔性管理方式。“对社会仁”即企业要有以天下为己任,为振兴国家民族不断奋斗的社会抱负;“对客户仁”即是在从事商业活动时,在保证诚信经营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客户的需求;“将员工当成家人”即是在进行企业内部管理时,要爱护和培养员工。

其次是“义利共生”的企业经营理念。现代儒商在传统儒商“利以行义,以义生利”的基础上,提出了“义利共生”的概念,进一步定义了“义”和“利”的关系,强调“道义优先、取之有义、义利合一”。在从事经营活动时,企业要以正义、道义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遵守社会规范。

再次是“诚信经营”的商业信誉。在企业自身建设方面,企业家们不仅要做到言而有信,更要做到“慎独”,具有自律意识和自省意识,注重打造诚信企业文化;在企业对外经营活动方面,要做到货真价实、诚实相待,讲究信用、遵守契约,不得以任何方式欺骗客户。

最后是“以和为贵、和合共赢”的合作竞争观念。可以概括为四层含义,一是“以和为贵”的命运共同体;二是强调“和而不同”的个性发展;三是“和合共赢”的合作竞争态度;四是经济效益与社会、自然生态和谐共存的大局观。

二、企业伦理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1.企业伦理的基本概念

“伦理”一词始于《礼记·乐记》,原文中说道:“乐者,通伦理者。”东汉经学家郑玄认为,“伦”字含义为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理”的本义是治玉,“玉之未礼者璞,剖而治之,乃得其鳃理”,伦理二字结合在一起就是说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符合道理、事理和规则,即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的规范。中国古代以儒家传统思想为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指导了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传统儒商和现代儒商也以此为基础进行企业经营,作为市场活动的规范,逐渐形成了企业伦理。

企业伦理是指在企业内部形成的一套管理者倡导的、全体(多数)员工认同并且遵循的,处理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社区、公众、所有者、员工等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包含了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内部是企业内部人员的伦理规范,外部是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伦理规范。因此,企业伦理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文化建设、核心价值等紧密相关。

2.企业伦理的主要特征

第一,企业伦理是关于企业及其成员行为的规范。企业是一个利益综合体,因此企业追求的是集体利益,而非组成企业的单个成员的利益,虽然企业的行为不代表员工的行为和价值取向,但是企业的各项工作都是由员工来完成的,因此,企业的伦理规范,实际上也就要求每个成员都规范自我行为。

第二,企业规范有很多,如车间工人的行为规范、对待客人的行为规范、产品出厂的行为规范,企业伦理则是关于企业经营活动善恶的规范,它会指引企业家经营企业时哪些行为善、哪些行为恶。一般而言,有利于自己、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行为是善,不利于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事件是恶。

第三,企业伦理是正确处理企业及其成员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规范。企业经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与其他企业以及社会上的其他组织和人产生关系,在经营活动中需要考虑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有影响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建立起与之有关的行为规范。

第四,企业伦理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和内部规范来起调节作用的,主要体现了它的自觉性和内在性。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企业内部可以制定出具体的行为守则,以此为根据进行奖惩,对表现较好的遵守者,给予一定的表扬、加薪、评先进和晋升等奖励,对违反规定者,给予减薪、降级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等惩罚。

第五,企业伦理是通过自然环境的约束来规范其经营行为的。人与自然密不可分,这就要求企业建立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遵从大自然的规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不能做破坏环境的事情。

第六,企业伦理要求企业要有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企业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想要获取利润也必须考虑很多因素,这其中企业存在的社会环境极为重要。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在获取个人利润的同时,要做对社会对公众有益的事情。

三、现代儒商精神对中国企业伦理建设的借鉴意义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式管理方法逐渐融入,但以追求利润为最高目标的管理弊端越来越明显,在新时代下重提儒家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将现代儒商精神注入到中国企业伦理建设的内核之中,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以人为本”有助于完善企业责任伦理和人际伦理建设

现代儒商精神认为,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带动了企业的发展,扩大了企业的组织架构,在处理人和物的关系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放在第一位。企业对员工的关爱要体现在满足员工的归属感、尊重员工的人格尊严、提升员工的福利待遇、鼓励员工的参与管理、加强员工的情感沟通和引导员工的全面成长等方面,进而帮助他们树立起进取意识和创造力。在处理与客户的关系时,要尊重客户的利益;在处理和消费者的关系时,也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

2.“义利共生”有助于提升企业职业伦理水平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019年以来,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我国企业必须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企业应以“义利共生”的思想形成正确的财富观。所谓“义利共生”,就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依靠现代儒商思想中的义利观,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注重公平与正义,使公平与效率共存,既能做到为了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求利,又能做到主动承担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企业既要通过改进生产效率、公平竞争等方式获取更多的利益,也要履行社会责任,重塑企业文化,树立正面的企业形象。

3.“无信不立”有助于规范企业行为和职业伦理制度

“无信不立”这一文化源自儒学,对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影响根深蒂固,认可程度高,易于接受。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强调“无信不立”,对内可以增加员工对企业的“信”,从而确保员工不会做出侵害企业利益的事情,增强内部凝聚力。对外可以增加员工对消费者的“信”,进而确保企业层面不会做出侵害消费者权益、破坏环境等事情。因此,通过培养“无信不立”的理念,可以全面提升企业的诚信意识,进而构建出诚信的企业文化。

4.“合作共赢”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企业伦理环境

企业伦理建设中强调“和为贵”,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注重“和”,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要做到“以和为贵”,增强团队的团结意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在企业与合作者合作时,要注重“和气生财”,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时,要做到“和而不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企业自主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运用现代儒商精神构建中国企业伦理的路径

从现状来看,虽然中国企业伦理建设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许多企业在伦理建设和经营管理中依然存在诸多缺陷和问题,包括忽视“人”的因素、重利轻义、欺诈经营、漠视对环境保护的责任等,导致企业公信力下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运用现代儒商精神加强中国企业伦理建设势在必行。

1.加强企业内部伦理建设

即要改正以往企业发展中内部伦理建设存在的不足,利用优秀的儒家文化,引导企业内部伦理规范建设。一是加强企业儒商文化建设,在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塑造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儒商精神,将员工看作是有独立思想和自我诉求的个体,更加注重员工的内驱力激发。在企业和消费者关系的塑造上,要注重“义利共生”,追求利益的同时,不忘对“义”的坚守,诚信地参与到市场经营中来。在企业和环境关系的塑造上,要遵循“和为贵”,主动寻求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二是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帮助企业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避免出现原则性的错误。三是加强儒商型企业家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企业家从中华民族传统儒家文化中发掘当代意义,并将其应用于企业管理中。

2.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在社會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在运用现代儒商精神构建企业伦理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政策激励、法规约束、典型示范三个方面对企业予以引导。一是加强政策激励,可以对企业运用的现代儒商精神进行评估,对于达到一定评估标准的企业,通过政策减税、税收补贴、证书颁发、媒体报道等,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二是加强法规约束,一方面要加强对于违法行为的约束,如产品质量不达标、欺骗消费者、破坏自然环境等;另一方面要注重对于一些虽然不违法,但是涉及道德正义的行为的约束,例如压榨员工、敷衍消费者等。三是加强典型示范,政府或者媒体机构,可以通过评选不同行业的现代儒商企业家,引导社会对现代儒商精神引起重视,并形成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

3.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充分调动社会各个主体,发挥其监督职能,有利于企业在运用新儒商精神构建企业伦理的过程中,增强其自律性,进而确保其所构建的企业伦理,与社会对企业的价值期待相吻合。在社会监督作用发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参与主体,可以将其分为大众监督、媒体监督、社会组织监督。一是强化大众监督,可以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方面,员工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权利范围,一旦出现权利受损的情况,就要及时进行维权;外部监督方面,我国目前主要的监督途径是通过服务热线或者市场监管部门进行监督,有必要再加强互联网监督平台的建设,增加监督渠道。二是强化媒体监督。借助媒体广泛的传播力和渗透力,在全社会引发人们对于企业的关注,增加监督的维度和深度,有效约束企业行为。三是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作用。它具有整合行业资源、规范行业发展的重要职责。要通过建立行业高标准、高门槛的方式,对行业内的企业进行宏观层面的监督,促使企业伦理规范化发展。

五、结语

以“以人为本”、“义利共生”、“和为贵”为主要内涵的现代儒商精神,对于现代企业伦理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现代企业伦理建设需要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通过综合运用现代儒商精神的主要内涵,妥善处理企业内部人与人的关系、义与利的关系、企业自身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凯麟,曹刚.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唐凯麟,罗能生.契合与升华——传统儒商精神和现代中国市场理性的建构[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3]唐任伍,卢少辉.儒家文化对“儒商”管理伦理的塑造[J].经济管理.2006(11):25-28.

[4]孔南钢.儒家商务伦理思想与现代企业伦理文化建设[J].伦理学研究,2011,54(4):131-135.

[5]李時敏,李建军.论儒家理论在现代企业伦理中的运用[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101(6):67-70.

作者简介:赵程亮(1990.10- ),男,汉族,籍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作者:赵程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游戏教学高职体育教育论文下一篇:营销创新保障体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