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施工技术总结

2022-07-09

无论是开展项目,还是记录工作过程,都需要通过总结的方式,回顾项目或工作的情况,从中寻找出利于成长的经验,为以后的项目与工作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在某个时期结束后,写一份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风电施工技术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风电施工技术总结

风电技术总结

1、寿命

2、可靠性高

3、轴承强制润滑

4、传动类型圆柱齿轮箱,行星齿轮箱,多采用混合方式,形式又可分为展开式、分流式和同轴式以及混合式等等,多数为一级或两级行星+两级斜齿轮传动:大轴—行星架—行星轮—太阳轮—斜齿轮传动

5、制动装置

如图下面:一级行星传动,两级圆柱传动;齿圈固定模式

齿轮箱由两级行星和一级平行轴传动以及辅助装置组成。为了传动平稳和提高承载能力,齿轮采用斜齿并精密修形,外齿轮材料为渗碳合金钢,内齿轮为合金钢,一级行星架采用高合金铸钢材料,二级行星架和箱体采用高强度抗低温球墨铸铁。主轴内置于增速机,与第一级行星架过盈连接。齿轮箱通过弹性减震装置安装在主机架上。齿轮箱的轴向空心孔用于安装控制回路电缆。具体结构见图1。

图1

采用铸铁箱体可发挥其减振性,易于切削加工等特点, 适于批量生产。常用的材料有球墨铸铁和其他高强度铸铁。

外齿轮制造精度不低于6级,齿面硬度HRC58--62,外齿轮采用17CrNi2MoA.对于兆瓦级风电齿轮箱,传动比多在100左右,一般有两种传动形式:一级行星+两级平行轴圆柱齿轮传动,两级行星+一级平行轴圆柱齿轮传动。相对于平行轴圆柱齿轮传动,行星传动的以下优点:传动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传递功率范围大,使功率分流;合理使用了内啮合;共轴线式的传动装置,使轴向尺寸大大缩小而;运动平稳、抗冲击和振动能力较强。在 依据提供的技术数据,经过方案比较,总传动比i=98.74,采用两级行星派生型传动,即两级行星传动+高速轴定轴传动。为补偿不可避免的制造误差,行星传动一般采用均载机构,均衡各行星轮传递的载荷,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啮合平稳性和可靠性,同时可降低对齿轮的精度要求,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对于具有三个行星轮的NGW型行星传动,常用的均载机构为基本构件浮动。由于太阳轮重量轻,惯性小,作为均载浮动件时浮动灵敏,结构简单,被广泛应用于中低速工况下的浮动均载,尤其是具有三个行星轮时,效果最为显著。因此在本文的风电增速箱中,两级NGW型行星传动中,均采用中心轮浮动的均载机构。

目前这些齿轮箱的适用范围为:发电功率200KW-1660KW,风力带动桨叶的转速为19—28.5r/min(齿轮箱的输入转速),增速齿轮箱的输出转速为1440—1520r/min(发电机转速),齿轮箱的速比范围为:U=36—78(个别达到98)

其传动路线是;桨叶——传动轴——收缩套——行星架——太阳轮——第二级平行轴大齿轮——第二级平行轴小齿轮——第一级平行轴大齿轮——第一级平行轴小齿轮——发电机

齿轮箱的材料:外齿轮材料为优质低碳合金结构钢,如17CrNiMo6,内齿轮材料为42CrMoA,内齿圈磨齿,外齿轮渗碳淬火磨齿,精度在ISO1328之6级以上,轴承全部为SKF、FAG、NSK等进口轴承,且多为双列向心球面滚子轴承,单列园柱滚子轴承等。

齿轮箱类型主要有1p+2h(2Mw 以下)2p+1H(2Mw到6MW)winergy 5和6兆瓦采用都是这种结构,对于混合传动的机型大多采用1p或2p的结构。

密封要疏而不堵, 这是设计密封的思路.

重点说点蚀:

1 重载,齿面接触压力过大,工作是齿面温度过高,而且不均匀;

2 润滑,润滑不充足,黏度太低,不能形成足够厚度的油膜,油喷的不均匀,油的种类不对,最好用合成油,油喷的位置不对;以及油的清洁度。

3 齿面硬度,一般小齿轮硬度应高于大齿轮2度,最好在58-62的范围内(国内有的是64HRC)热处理后最好保留20%的残余噢实体。

4 齿形误差,比如齿定修行,推荐修形全部修道小齿轮上,并且变位,齿数不要低于20。

5 齿面光洁度,因为都是硬齿面传动,光洁度至少到0.8Ra或更好。

6 磨削烧伤

齿轮箱的主要零部件

一、箱体

箱体是齿轮箱的重要部件,它承受来自风轮的作用力和齿轮传动时产生的反力。箱体必须具有足够的刚性去承受力和力矩的作用,防止变形,保证传动质量。常用的材料有球墨铸铁和其他高强度铸铁。设计铸造箱体时应尽量避免壁厚突变,减小壁厚差,以免产生缩孔和疏松等缺陷。为减小机械加工过程和使用中的变形,防止出现裂纹,无论是铸造或是焊接箱体均应为了便于装配和定期检查齿轮的啮合情况,进行退火、时效处理,以消除内应力。为了减小齿轮箱传到机舱机座的振动,齿轮箱可安装在弹性减振器上。最简单的弹性减振器是用高强度橡胶和钢垫做成的弹性支座块,合理使用也能取得较好的结果。箱盖上还应设有透气罩、油标或油位指示器。在相应部位设有注油器和放油孔。放油孔周围应留有足够的放油空间。采用强制润滑和冷却的齿轮箱,在箱体的合适部位设置进出油口和相关的液压件的安装位置。

二、齿轮和轴

风力发电机组运转环境非常恶劣,受力情况复杂,要求所用的材料除了要满足机械强度条件外,还应满足极端温差条件下所具有的材料特性,如抗低温冷脆性、冷热温差影响下的尺寸稳定性等等。对齿轮和轴类零件而言,由于其传递动力的作用而要求极为严格的选材和结构设计,一般情况下不推荐采用装配式拼装结构或焊接结构,齿轮毛坯只要在锻造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都采用轮辐轮缘整体锻件的形式。当齿轮顶圆直径在2倍轴径以下时,由于齿轮与轴之间的联接所限,常制成轴齿轮的形式。为了提高承载能力,齿轮一般都采用优质合金钢制造。外齿轮推荐采用20CrMnMo、15CrNi

6、17Cr2Ni2A、20CrNi2MoA、17CrNiMc

6、17Cr2Ni2MoA 等材料。内齿圈按其结构要求,可采用42CrMoA、34Cr2Ni2MoA等材料,也可采用与外齿轮相同的材料。采用锻造方法制取毛坯,可获得良好的锻造组织纤维和相应的力学特征。合理的预热处理以及中间和最终热处理工艺,保证了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能表见表8-5。

(一)齿轮

1. 齿轮精度齿轮箱内用作主传动的齿轮精度,外齿轮不低于5级GB/T10095-2001,内齿轮不低于6级GB/T10095-2001。选择齿轮精度时要综合考虑传动系统的实际需要,优秀的传动质量是靠传动装置各个组成部分零件的精度和内在质量来保证的,不能片面强调提高个别件的要求,使成本大幅度提高,却达不到预定的效果。

2. 渗碳淬火通常齿轮最终热处理的方法是渗碳淬火,齿表面硬度达到HRC60+/-2,同时规定随模数大小而变化的硬化层深度要求,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接触强度,轮齿心部则具有相对较低的硬度和较好的韧性,能提高抗弯曲强度。渗碳淬火后获得较理想的表面残余应力,它可以使轮齿最大拉应力区的应力减小。因此对齿根部分通常保留热处理后的表面,在前道工序滚齿时要用齿形带触角的留磨量滚刀滚齿,从而在磨齿时不会磨去齿根部分。磨齿时选择合适的砂轮和切削用量,辅以大流量的切削冷却液是防止出现磨齿裂纹和烧伤的重要措施。对齿轮进行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和涂色探伤,以及进行必要的金相检验等,都是控制齿轮内在质量的有效措施。

3. 齿形加工为了减轻齿轮副啮合时的冲击,降低噪声,需要对齿轮的齿形齿向进行修形。在齿轮设计计算时,可根据齿轮的弯曲强度和接触强度初步确定轮齿的变形量,再结合考虑轴的弯曲、扭转变形以及轴承和箱体的刚度,绘出齿形和齿向修形曲线,并在磨齿时进行修正。

圆柱齿轮的加工路线如下:

下料一锻造毛坯一荒车一预热处理一粗车一半精加工外形尺寸一制齿加工(滚齿或插齿)一去毛刺、齿顶倒棱、齿端倒角一热处理(渗碳淬火)一精加工基准面一磨齿一检验一清洗一入库。

加工人字齿的时候,如是整体结构,半人字齿轮之间应有退刀槽;如是拼装入字轮,则分别将两半齿轮按普通齿轮加工,最后用工装准确对齿,再通过过盈配合套装在轴上。 4 齿轮与轴的联接

1)平键联接:常用于具有过盈配合的齿轮或联轴节的联接。由于键是标准件,故可根据联接的结构特点、使用要求和工作条件进行选择。如果强度不够,可采用双键,成180’布置,在强度校核时按1.5个键计算。

2)花键联接:通常这种联接是没有过盈的,因而被联接零件需要轴向固定。花键联接承载能力高,对中性好,但制造成本高,需用专用刀具加工。花键按其齿形不同,可分为矩形花键、渐开线花键和三角形花键三种。渐开线花键联接在承受负载时齿间的径向力能起到自动定心作用,使各个齿受力比较均匀,其加工工艺与齿轮大致相同,易获得较高的精度和互换性,故在风力发电齿轮箱中应用较广。

3)过盈配合联接:过盈配合联接能使轴和齿轮( 或联轴节)具有最好的对中性,特别是在经常出现冲击载荷情况下,这种联接能可靠地工作,在风力发电齿轮箱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零件间的过盈配合形成的联接,其配合表面为圆柱面或圆锥面( 锥度可取1:30-1:8)。圆锥面过盈联接多用于载荷较大,需多次装拆的场合。 4)胀紧套联接:利用轴、孔与锥形弹性套之间接触面上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动力,是一种无键联接方式,定心性好,装拆方便,承载能力高,能沿周向和轴向调节轴与轮毂的相对位置,且具有安全保护作用。

弹性套是在轴向压紧力的作用下,其锥面迫使被其套住的轴内环缩小,压紧被包容的轴颈,形成过盈结合面实现联接。弹性套材料多用6

5、65Mn、55CR2 或60Gr2 等钢材。弹性套的工作应力一般不应超过其材料的屈服极限,其强度和变形可根据圆锥面过盈联接公式计算。内外环与轴和毂孔的配合通常取H7/h6,配合表面粗糙度为Ra0.8-Ra0.2。联接表面的压力可按厚壁圆筒的有关公式计算。

轴的材料采用碳钢和合金钢。如40、

45、50、40Cr、50Cr、42CrMoA 等,常用的热处理方法为调质,而在重要部位作淬火处理。要求较高时可采用20CrMnTi、20CrMo、20MnCr

5、17CrNi

5、16CrNi等优质低碳合金钢,进行渗碳淬火处理,获取较高的表面硬度和心部较高的韧性。

在风力发电齿轮箱上常采用的轴承有圆柱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调心滚子轴承等。在所有的滚动轴承中,调心滚子轴承的承载能力最大,且能够广泛应用在承受较大负载或者难以避免同轴误差和挠曲较大的支承部位。

通常在外圈上设有环形槽,其上有三个径向孔,用作润滑油通道,使轴承得到极为有效的润滑。轴承的套圈和滚子主要用铬钢制造并经淬火处理,具备足够的强度、高的硬度和良好的韧性和耐磨性。 第10章

行星齿轮机构设计

轮系:指由一系列齿轮所组成的齿轮传动系统。根据轮系传动时,各齿轮的轴线在空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固定,可将轮系分为两类: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 定轴轮系:轮系中各齿轮的几何轴线位置固定。

周转轮系:轮系中有一个或一些齿轮的轴线不固定,而是绕着其它定轴齿轮的轴线回转的轮系。

周转轮系可分为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两类。

如图所示的行星轮系由行星齿轮、 行星架(系杆)、 中心轮等组成。

在行星轮系中, 活套在构件H上的齿轮2一方面绕自身的轴线O′O′回转, 同时又随构件H绕轮系主轴线(固定轴线)OO回转, 这种既有自转又有公转的齿轮称为行星轮。

H是支撑行星轮的构件, 称为行星架。 齿轮1和齿轮3的轴线与行星轮系固定的主轴线重合, 并且它们都与行星轮啮合, 称为中心轮, 用K表示。 行星轮系:周转轮系中有一个中心轮是固定的,故只有1个自由度。 行星齿轮机构是一种共轴式传动装置,其中心轮、 系杆都在同一轴线上回转,几个完全相同的行星轮均匀 分布在中心轮周围,属于机构自由度为1的周转轮系。

差动轮系:周转轮系中两个中心轮都能转动,故有两 个自由度。

行星齿轮机构与定轴齿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体积小、重量轻——充分利用内齿轮中部空间,输入输出轴在同一轴线上。 2)传动比大——系杆H转N转中心齿轮才转1转。 3)承载能力大,工作平稳——多个行星轮同时啮合。 4)减速器的效率可高达98%~99%——功率分路传递。 5)结构复杂,制造和安装精度高。 1)按基本构件的组成分类

行星齿轮根据基本构件的组成情况可分为三种传动型式:

二、行星齿轮机构各轮齿数和行星轮数的选择

1、配齿计算

为使行星轮系装配后能正常运转,并实现给定的传动比,各轮齿数和行星轮数必须满足下列四个条件:

例:2K-H行星齿轮机构的配齿条件 1)传动比条件 Z3=(i1H-1)Z1 2) 同心条件

为保证中心轮和系杆的回转轴心重合,必须满足同心条件: A12=A23

若采用标准齿轮、在标准安装条件下时,选择各齿轮齿数应满足的同心条件则为:

Z2=Z3-Z1/2=Z1(i1H-2)/2

由上式可知,只有在Z1和Z3同时为偶或奇数时,Z2才会是一个整数。 3)装配条件

为使第一个行星轮装好后,其余中心位置相应被确定的各均匀分布的行星轮轮齿,能同时插入内外两中心轮的齿槽中,行星轮数和各轮齿数应满足的装配条件为:

4) 邻接条件

相邻条件可根据为保证相邻行星齿轮齿顶圆不相交而应该留有的大于0.5mm的间隙推导得出:

2、齿数选择

行星齿轮机构设计除应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考虑以下一些附加条件: 1)高速重载行星齿轮传动时,良好的工作平稳性。 2)中心轮应尽可能适当选择较多的齿数,以满足接触 强度的要求。

3)低速硬齿面齿轮,为减小传动尺寸和质量,应尽量 选择较少的齿数。

4)当用插齿刀或剃齿刀加工中心轮时,其中心轮的齿数 和刀具的齿数不应成倍数。

5)齿数大于100的质数齿齿轮应尽量少用。

三、行星齿轮机构的效率

当采用四个参数完全相同的圆柱齿轮和行星齿轮进行其效率和传动比评价时发现,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比远大于定轴齿轮机构,但效率相对却很低,且其效率随结构型式、传动比、主从件选择等的不同有很大差别。

定轴齿轮机构的效率是行星齿轮机构的400倍。 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比是定轴齿轮机构的近10000倍。

四、行星齿轮机构结构设计及应用

当几个相同的行星轮布置在中心轮的周围时,导致虚约束情况的产生。若齿轮及相关构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不好,将使各个行星轮所受载荷不均,降低机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为此,必须合理选择适当的均载机构和零部件结构。

1、均载机构及其设计

1)均载机构的型式、特点及应用

使行星轮间载荷分配均匀的机构——均载机构。它具有提高承载能力,降低噪声,提高运转平稳和可靠性,相应降低机构加工和装配精度等优点。 常用均载机构如表10.2所示。 2)、设计选用均载机构应遵循的原则 (1) 质量小、受离心力影响小,浮动灵敏; (2)浮动构件受力大,均载效果好; (3)浮动件可以较小的位移量补偿不可避免的 制造误差

(4)具有缓冲和减振性能; (5)效率高;

(6)机构容易制造、结构简单。

2、行星轮和系杆的结构设计 1)行星轮的结构设计

行星轮结构取决于传动型式、传动比、轴承型号及 安装形式。其常用的行星轮结构如表10.3示。

轴承的安装:当传动比较大时,轴承一般安装在行星 轮孔内;当传动比较小时,轴承可安装在系杆上。 2)系杆的结构设计

系杆是行星齿轮机构的主要零件之一,行星轮心轴安装在系杆中。由于行星轮间载荷分配的均匀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轴位置的精确度。故,系杆是保证心轴位置精度、机构承载力,降低噪声和振动的基础。 设计系杆时,必须考虑其结构性和加工工艺性。

在风电界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用固定平行轴和行星齿轮传动最为常见。

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的种类很多,按照传统类型可分为圆柱齿轮增速箱、行星增速箱以及它们互相组合起来的齿轮箱;按照传动的级数可分为单级和多级齿轮箱;按照转动的布置形式又可分为展开式、分流式和同轴式以及混合式等等。

设计必须保证在满足可靠性和预期寿命的前提下,使结构简化并且重量最轻。通常采用CAD优化设计,排定最佳传动方案,选用合理的设计参数,选择稳定可靠的构件和具有良好力学特性以及在环境极端温差下仍然保持稳定的材料,等等。

设计要求

(一)设计载荷

•设计载荷 •效率 •噪声级 •可靠性 •齿轮箱作为传递动力的部件,在运行期间同时承受动、静载荷。

•其动载荷部分取决于风轮、发电机的特性和传动轴、联轴器的质量、刚度、阻尼值以及发电机的外部工作条件。 •风力发电机组载荷谱是齿轮箱设计计算的基础。载荷谱可通过实测得到,也可以按照JB/T10300标准计算确定。当按照实测载荷谱计算时,齿轮箱使用系数KA=1。当无法得到载荷谱时,对于三叶片风力发电机组取KA=1.3。

(二)效率

齿轮箱的效率可通过功率损失计算或在试验中实测得到。功率损失主要包括齿轮啮合、轴承摩擦、润滑油飞溅和搅拌损失、风阻损失、其他机件阻尼等。齿轮箱的效率在不同的工况下是不一致的。风力发电齿轮箱的专业标准要求齿轮箱的机械效率应大于97%,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应达到的指标。

(三)噪声级

风力发电增速箱的噪声标准为85dB(A)左右。噪声主要来自各传动件,故应采取相应降低噪声的措施:

–适当提高齿轮精度,进行齿形修圆,增加啮合重合度; –提高轴和轴承的刚度;

–合理布置轴系和轮系传动,避免发生共振;

–安装时采取必要的减振措施,将齿轮箱的机械振动控制在GB/T8543规定的C级之内。

(四)可靠性

•按照假定的寿命最少20年的要求,视载荷谱所列载荷分布情况进行疲劳分析,对齿轮箱整机及其零件的设计极限状态和使用极限状态进行极限强度分析、疲劳分析、稳定性和变形极限分析、动力学分析等。分析方法除一般推荐的设计计算方法外,可采用模拟主机运行条件下进行零部件试验的方法。 •在方案设计之初必须进行可靠性分析,而在施工设计完成后再次进行详细的可靠性分析计算,其中包括精心选取可靠性好的结构和对重要的零部件以及整机进行可靠性估算

四、齿轮箱的主要零部件 铸件类:机体、扭力臂、行星架 齿轮和轴类:内齿圈、齿轮、轴 标准件类:轴承、螺栓

第二篇:风电场技术工作总结

技术工作总结

2011年7月,我顺利的完成了学业,从xx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来到xx风电有限公司工作。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本公司xx风电场学习工作,最开始轮流在运行班和检修班学习,4个月后分班时我自愿选择在检修班工作,至今已近8个月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努力认真的学习工作相关的知识,积极参加平时的每一项工作,学到了专业课之外的许多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一、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高 在一年的工作实践中,自己深深认识到,只有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上的清醒,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勤奋精神。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己更注重不断地补充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和理论素养。一是抓好学习,尤其是理论学习,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工作,在学习中,自己一方面按照规定的学习制度参加集体学习,记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还利用工作和业余时间抓好自学,注意拓宽学习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从公司发给我们的《做最出色的新员工》及《为公司工作就是为自己工作》两本书中,让我对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深刻的懂得了工作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为了经济收入,同时它也为公司创造了效益,让自己和自己的劳动价值得到了体现。另一方面就是要注重实践。毕竟说的好不如做的好是古人教给我们的人生哲理。在每一次工作中,我都会严格要求自己要不畏辛苦,不怕困难,勇于钻研,让学习和实践切实地得到结合,让自己的思想觉悟真正地得到提高。

二、学习掌握技术知识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不论是从刚来工作时单位组织的理论知识培训,还是后来真正参加工作以后,我都没有放松过对风电场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刚来到风电场的时候,我对电气方面的知识可以说很薄弱,连最简单的一次回路图都不能完全看懂,这让我的自信心很受打击,感觉自己以前学习的专业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但在短暂的迷茫和困惑之后,我就下定了决心要从头学起,因为已经来到了

这里,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懂一行,不能迷迷糊糊的混日子。在以后的日

子里,工作的时候积极向老员工和风机客服人员请教,工作之余自己看书学习。

一年后的今天,对于风机上的电气元件我已经很熟悉,对升压站内的设备也很了

解,也能自己看懂风机电气回路图,并学会了从图纸上查找并判断一些简单的风

机故障。当然,风机有关的技术知识不仅仅是电气方面,还有机械方面,虽然我

自己在大学的专业就是机械,但我也没有放松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在平时的消

缺中,努力把以前课本上学到的东西和实际的机械设备、元件相对照,并积极向

发电机、齿轮箱厂家的客服人员请教,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三、工作经验的提升

在参加工作的最初4个月时间里,我们新员工被分成3组轮流在运行班和检

修班学习工作,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运行工作中的监控和报表,学会了从抄

表中发现风机的异常,学会了工作票和操作票相关的知识标准,也学会了巡视升

压站内设备及断送电的基本操作,最重要的学会了电力人员对工作的认真和谨

慎,懂得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学会了把“三不伤害”

“四不放过”和“五防”牢记心中。

4个月后我们新员工分组时,在绝大多数人都选择运行时,我毅然选择了检

修,一是因为我觉得在检修班我的专业才能得到发挥,另一方面,我认为在检修

工作中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虽然检修工作比较辛苦,但我们还年轻,这点苦又

算什么。在这后来的8个月时间里,我积极的参加平时的风机巡检、消缺、维护、

技改工作,从刚开始对风机什么都不懂的小白成长到对风机里面的东西如数家

珍,对大多数常见的故障已经能判断处理,尽管这还不够,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

多。但我切切实实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进步,也得到了班组长和老员工们的认可,

让我很欣慰。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我还会以谦虚和认真的态度继续工作,因为我

需要成长,风电场需要成长,公司也需要成长。

xxx2012年7月20日

第三篇:风电工程技术员年终工作总结

风电工程技术员年终工作总结 时间飞逝如白马过隙,2013工作的第一年似稚童学步,蹒跚跌撞中亦步亦稳。回首毕业入职如纸空白,一路上得幸师傅、领导、老师傅、公司、项目部的前辈们不吝提教,工作第一年终也能在他们扶仗下趋步向前。国电新疆托里玛依塔斯风电二期项目实习技术员是我入职第一岗,现对将近一年的工作经历总结如下:

一、对本工程的了解

本期工程名称为国电托里玛依塔斯风电二期49.5MW项目风机、箱变安装及场区集电线路施工工程。工程建设地点在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玛依塔斯。

国电托里玛依塔斯风电二期49.5MW项目工程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托里县境内,施工现场为低丘陵地带,共33台联合动力UP77-1500 65m高低温型发电机组(其中UP-77 IIA1500kW低温型风力发电机组12台;UP-77 IIA+1500kW低温型风力发电机组21台),总装机规模为49.5MW。

工程33台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及35KV场区集电线路施工同步开工,开工日期为2013年5月2日,由于业主方在吊装前期风机机舱及叶片进场滞后,施工现场地形复杂,工程前期风力发电机组只进行塔架下、中塔筒及塔底变配电柜的吊安装,至5月22日工程下、中塔架吊装完成16台。5月28日工程完成第一台风机(备35#)整机吊装,之后风机塔架吊装期间(前16台风机整机吊装完成后),业主方设备进场及时、现场工况条件良好的情况下项目施工人员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掉下以每天完成一台风机整机吊装的进度进行余下17台风机吊装。

期间由于业主方风机设备进场滞后工程滞工总计18.5天,除却施工期天气影响本工程风力发电机组安装施工实际进度基本符合开工施工进度计度,施工用时略有缩短。 发电机组力矩验收从2013年6月20日开始进行,验收期间因联合动力厂家液压泵多次出现故障,力矩验收工作直至9月30日才全部完成,同时完成风机整机验收工作。 风机电气安装于2013年5月30日开始,8月23日完成33台风机电气验收工作。

35KV场区集电线路全线长24.8KM,施工期间因甲供材料(拉线、钢芯铝绞线、电缆附件、复合绝缘子、避雷器等)设备进场滞后,工程在完成集电线路基础分坑、复测、开挖电杆焊接等前期工作后,前期材料迟滞进场滞工天数长达27天。但项目领导及专工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安排,做足做好材料未进场前的一切施工准备,在2013年8月9日复合绝缘子、避雷器进场,13日甲供集电线路材料拉线、钢芯铝绞线、电缆附件进场,材料进场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清点造册、分类、下料,第二天8月14日便开始集电线路杆塔组立,8月23日开始导地线架设,但因设计未提供线路光缆架设施工图纸末能进行光缆架设施工,至10月5日光缆开工架设场区集电线路导地线架设已完成19KM。虽然甲供材料、图纸多次迟滞影响我方工程进度,但项目领导与甲方项目部及监理积极协调,灵活多变的调整施工安排及施工es;240mm软缆和硬缆总计18根,转子侧则是1120mm软缆和硬缆总计12根,电缆的连接和中间接头必须使用紧轮扳手(或力矩扳手)和液压钳上压紧至规定力矩值,且保证电缆头接触良好平整,否则易产生电弧致使损坏、损伤电缆头、铜排及电气设备,必须坚决禁止施工有中电缆头压接和中接松动现象出现 如果说风力发电机组电气安装是保证发电机组能正常实现机组配发电的必须保证,那么箱变及场区集电线则是保证发电机组能安全、正常输送电的前提。由于箱变是连接风机及集电线路的中间升降压的输送点,所以在箱变电气施工中其高低压侧电缆的敷设和电缆头制作连接的质量要求则非常重要,电缆敷设后电缆沟的回填土电阻测试、电缆头的绝缘耐压试验、箱变通断电测试、箱变安装完成后的常规性试验都是必不可少的测试验步骤。

场区集电线路则要保证导线相序的区分必须与35KV配电室进站柜子端相序一致,中间T接必须保证相序正确和相序间安全距离的可靠性,跳接和穿越同样须保证线距安全性,防止因线路自身放电造成短路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电缆头的制作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说明或相关制作要求进行,保证电缆头的密封性和卫生绝缘。

电气施工中还有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接地,无论风力发电机组及塔架、塔顶塔底柜的接地,还是风机基础接地,以及箱变、场区集电线路的防雷接地都必须严格按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进行可靠接地,以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和突发情况下可靠安全运行,也保证人员自身安全。

工作学习中时间总是不觉察,从2013年5月17日到达国电玛依塔斯风电二期49.5MW项目至今,在清晨朝阳下穿着红耀的风电人工作服站班,在黄昏日西或月明星起的时分下班,短短数月已不可追逝。2013年的工作也已尾钟敲响,半年有余的工作学习让一个初出学庐的全不通,在师傅、领导和前辈们的耳提面命教导下,渐渐也终有一日能成长为一个名合格的有所通的工程技术员。

逝者如斯夫,2014年乘风破浪的航船在公司领导的掌舵下也已起锚扬帆,相信也坚定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在新疆电建风电工程公司这艘破坚轮里能成长更快,得振臂尽力。14年让自己在公司、师傅、领导们的指向下,勇擎战旗作前卒,不辜负青春如火炽燃!

第四篇:风电工程实习技术员2013年终工作总结

2013年工程总结

时间飞逝如白马过隙,2013工作的第一年似稚童学步,蹒跚跌撞中亦步亦稳。回首毕业入职如纸空白,一路上得幸师傅、领导、老师傅、公司、项目部的前辈们不吝提教,工作第一年终也能在他们扶仗下趋步向前。国电新疆托里玛依塔斯风电二期项目实习技术员是我入职第一岗,现对将近一年的工作经历总结如下:

一、对本工程的了解

本期工程名称为“国电托里玛依塔斯风电二期49.5MW项目风机、箱变安装及场区集电线路施工工程”。工程建设地点在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玛依塔斯。

国电托里玛依塔斯风电二期49.5MW项目工程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托里县境内,施工现场为低丘陵地带,共33台联合动力UP77-150065m高低温型发电机组(其中UP-77 IIA1500kW低温型风力发电机组12台;UP-77 IIA+1500kW低温型风力发电机组21台),总装机规模为49.5MW。

工程33台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及35KV场区集电线路施工同步开工,开工日期为2013年5月2日,由于业主方在吊装前期风机机舱及叶片进场滞后,施工现场地形复杂,工程前期风力发电机组只进行塔架下、中塔筒及塔底变配电柜的吊安装,至5月22日工程下、中塔架吊装完成16台。5月28日工程完成第一台风机(备35#)整机吊装,之后风机塔架吊装期间(前16台风机整机吊装完成后),业主方设备进场及时、现场工况条件良好的情况下项目施工人员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掉下以每天完成一台风机整机吊装的进度进行余下17台风机吊装。

期间由于业主方风机设备进场滞后工程滞工总计18.5天,除却施工期天气影响本工程风力发电机组安装施工实际进度基本符合开工施工进度计度,施工用时略有缩短。

发电机组力矩验收从2013年6月20日开始进行,验收期间因联合动力厂家液压泵多次出现故障,力矩验收工作直至9月30日才全部完成,同时完成风机整机验收工作。

风机电气安装于2013年5月30日开始,8月23日完成33台风机电气验收工作。

35KV场区集电线路全线长24.8KM,施工期间因甲供材料(拉线、钢芯铝绞线、电缆附件、复合绝缘子、避雷器等)设备进场滞后,工程在完成集电线路基础分坑、复测、开挖电杆焊接等前期工作后,前期材料迟滞进场滞工天数长达27天。但项目领导及专工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安排,做足做好材料未进场前的一切施工准备,在2013年8月9日复合绝缘子、避雷器进场,13日甲供集电线路材料拉线、钢芯铝绞线、电缆附件进场,材料进场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清点造册、分类、下料,第二天8月14日便开始集电线路杆塔组立,8月23日开始导地线架设,但因设计未提供线路光缆架设施工图纸末能进行光缆架设施工,至10月5日光缆开工架设场区集电线路导地线架设已完成19KM。虽然甲供材料、图纸多次迟滞影响我方工程进度,但项目领导与甲方项目部及监理积极协调,灵活多变的调整施工安排及施工分部,充分利用因材料进场原因滞工时间做好工程用工安排,使得二期集电线路一线于2013年10月22日起委会召开后当天顺利带电试运行成功,11月7日全线带电试运行成功,两次带电试运行,项目部以过硬的人员技术和施工质量保证了每次线路带电试运行一次成功带电,赢得了业主方相关领导及现场建设项目部成员的全体好评。

二、工程资料的初步学习、整理和一点心得

工程末开,资料先行。从前期的开工报告以及其附件公司资质、质量管理监督体系、管理人员资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交底„„这类质量技术方面的资料整理报审,到安全管理、监督,各类现场需要的应急预案此类安全方面资料报审,再到特殊工种、施工工器具等等一系列的开工所必须的设备、材料报审。这些前期资料的整理成为构成工程顺利开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工程开工后施工记录、重大工程吊装前的安全、技术交底,以及作业票既能是保证施工作业安全进行,又是能保证工程质量达标,还能起到警示和防患未然明确责任各司其职,有条不絮进行的重要作用。还有每周的项目部安全、质量例会,各类工作联系单不仅能及时了解工程实时进展情况,又能总结和实时调控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突发问题并形成可考查记录。上报公司、递送监理、甲方的周、月报等能实时汇报项目施工情况,协调解决各类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方便工程继续施工,保证了工程质量及进度。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初就业的新人和徒弟,通过师傅的教导以及工作中的学习终于初步了解到风电工程资料整理立卷归档的一些方法、分类大致如下:

按施工进度可分为开工(前期)资料报审,过程控制资料及报审,竣工资料整理报审等三部分。

因为本期工程主要是风机、箱变安装及35KV场区集电线路工程施工,其中箱变施工、35KV场区集电线路施工资料大部分由分包队资料员进行整理,所以比较熟悉的是风机安装标段方面的资料整理和归类。

风力发电机组安装资料开工前有专业施工组织设计、吊车、吊具、特殊工种、施工人员、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强条执行计划及单位工程质量验评划分报审,工程施工前有安全、技术施工交底及安全施工作业票,进行时发电机组塔架、机舱、叶轮、柜体的吊组装、风机电气安装质量控制、报验记录、风机吊装记录,以及强条执行、检查闭环控制记录;吊装完成后有高强度螺栓力矩复检及验收记录,分部、单位工程报验记录和竣工报审等。

通过本期工程对资料的学习和整理工作,发现各类资料的表号、编号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但因为这些表号、编号关系到资料整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及便利的检索性,它们又是一块不可或缺的敲门砖,是个不可忽视且必须重视的大问题。

虽然本期国电二期合同只包括了风力发电机组、箱变安装及45KV集区集电线路工程的施工,但因为工程竣工后得以配合甲方资料员进行一期资料整理,通过师傅、甲方及监理部资料员的帮助指教对风机基础、35KV场区集电线路、箱变安装、110KV升压站建筑、电气设备安装略有皮毛之得,虽然学未透彻,但相信通过公司的平台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定能如风机安装资料一样,能详知其一二。

三、工程技术的学习了解

因上学时的专业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在本期工程中我学习的重点是风机电气安装和35KV场区集电线路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但自因愚钝又初次工作毫无实际经验,虽有师傅、艾力木拉提电气专工以及诸位施工师傅们不遗余力的教导、提点,却也只是在风力发电场电气专业方面千里长途上迈出数十步之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尚须努力、致志学问。

施工过程中初次接触的电气专业知识是电缆的裁剪。

电缆裁剪根椐不同的风机类型和电缆切面积的大小风机厂场家的电气技术

要求上都有详细说明和记载,本期工程中联合动力UP77-1500 ⅡA、ⅡA+两类低温型风力发电机组主要敷设电缆分为硬缆和软缆两类,定子侧由机舱至塔底柜连接的动力电缆是1×240mm软缆和硬缆总计18根,转子侧则是1×120mm软缆和硬缆总计12根,电缆的连接和中间接头必须使用紧轮扳手(或力矩扳手)和液压钳上压紧至规定力矩值,且保证电缆头接触良好平整,否则易产生电弧致使损坏、损伤电缆头、铜排及电气设备,必须坚决禁止施工有中电缆头压接和中接松动现象出现„„

如果说风力发电机组电气安装是保证发电机组能正常实现机组配发电的必须保证,那么箱变及场区集电线则是保证发电机组能安全、正常输送电的前提。由于箱变是连接风机及集电线路的中间升降压的输送点,所以在箱变电气施工中其高低压侧电缆的敷设和电缆头制作连接的质量要求则非常重要,电缆敷设后电缆沟的回填土电阻测试、电缆头的绝缘耐压试验、箱变通断电测试、箱变安装完成后的常规性试验都是必不可少的测试验步骤。

场区集电线路则要保证导线相序的区分必须与35KV配电室进站柜子端相序一致,中间T接必须保证相序正确和相序间安全距离的可靠性,跳接和穿越同样须保证线距安全性,防止因线路自身放电造成短路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电缆头的制作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说明或相关制作要求进行,保证电缆头的密封性和卫生绝缘。

电气施工中还有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接地,无论风力发电机组及塔架、塔顶塔底柜的接地,还是风机基础接地,以及箱变、场区集电线路的防雷接地都必须严格按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进行可靠接地,以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和突发情况下可靠安全运行,也保证人员自身安全。

工作学习中时间总是不觉察,从2013年5月17日到达国电玛依塔斯风电二期49.5MW项目至今,在清晨朝阳下穿着红耀的风电人工作服站班,在黄昏日西或月明星起的时分下班,短短数月已不可追逝。2013年的工作也已尾钟敲响,半年有余的工作学习让一个初出学庐的全不通,在师傅、领导和前辈们的耳提面命教导下,渐渐也终有一日能成长为一个名合格的有所通的工程技术员。

逝者如斯夫,2014年乘风破浪的航船在公司领导的掌舵下也已起锚扬帆,相信也坚定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在新疆电建风电工程公司这艘破坚轮里能成长更快,得振臂尽力。14年让自己在公司、师傅、领导们的指向下,勇擎战旗作前卒,不辜负青春如火炽燃!

第五篇:风电绿色施工措施

8、风电工程施工 8.1植被恢复控制 8.1.1实施原则

(1)以“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生态破坏谁治理”为基本原则,在现场踏勘及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查清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其特征,根据工程特点,界定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职责范围,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2)坚持“生态保护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合理安排新增水保措施的实施进度,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把控制水土流失、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保证生态保护工程尽早发挥效益。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布设充分考虑水土流失易发场所。

(4)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开发建设项目生态保护、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改善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草、树种选择当地适生品种,利于植被的快速恢复。

(5)坚持“重点突出”原则,在设计中通过对防治区域的划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遵循全面治理和重点治理相结合、防治与监督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生态保护综合防治体系,使生态保护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又能达到控制和防治新增水土流失的目的,使项目建设区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 (6)坚持“保护优先、因害设防”的原则,根据南北方水土、植被差异的特点,生态保护过程中,北方地区减少二次动土,防止损毁植被;南方地区雨水较多,及时种植,防止水土流失。

(7)坚持“经济可行”的原则,各项措施制定做到投资少、效益好、可操作性强。

8.1.2控制方法

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开挖扰动地貌、占压土地和损坏植被,使原地表蓄水保土功能下降;另一方面施工中开挖、填筑等动用的土方量较大。在南方一般属于水力侵蚀为主的红壤丘陵区,主要表现为坡面面蚀和浅沟侵蚀,应采取恢复植被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为有效防治道路挖填形成的裸露地表和边坡的水土流失,对具备植物生长的土路肩、边坡等部位撒播灌草。道路挖填后形成的土石渣边坡立地条件差,撒播灌草前需覆盖耕植土,以利于植物生长,覆土厚度30cm,灌草种可根据当地气侯条件选择(如荆条、狗牙根和高羊茅等),种子播深应符合生长要求,播种前施用有机肥,播种后及时镇压,防止风蚀。局部路堑边坡如不具备撒播植草的立地条件(边坡较陡、岩质边坡等)的,可在坡脚栽植爬山虎。

一般可以分为风电场风机区和风电场变电所区及道路区等进行恢复治理。 ⑴风机基础区

基础占地区域为工程永久占地区域,施工结束进行整平。必要时进行地面硬化或绿化。

基础开挖时,表土堆置在回填土的下层,堆放在基坑一侧,顶部采取苫盖措施。

⑵风机、箱变施工区

该区域施工结束后,进行土地整治,以便于植被恢复。 风机、箱变施工区为临时占地,植被恢复采用植草方式。

风机、箱变施工区堆放的砂石料因其质地疏松、孔隙度大,雨后吸水饱和后,破坏了原有平衡,易造成一定程度的流失,因此施工中要注意在预先做好砂料边坡挖填的稳定性防护。同时,在风大的季节,预先采取苫布进行苫盖,防止风蚀。 ⑶检修道路区及施工便道区

检修道路堆料区坡脚采取临时拦挡措施,顶面采取苫盖措施。 检修道路施工结束后,进行土地整治,采取人工整地方式。 检修道路施工便道为临时占地,植被恢复采用植草方式。 ⑷直埋电缆

直埋电缆敷设占地为临时征地,植被恢复采用植草方式。 表土及回填土堆土点四周采取临时拦挡措施,顶部采取苫盖措施。 ⑸施工生产生活区

施工场地边界四周开挖临时排水土沟,并在排水沟出口处设置沉沙池。在砂石料堆场周边采用砖砌挡墙围护。在临时堆土场四周采用填土草包挡护,开挖土料表面铺苫布进行防护。

施工结束后,占用的土地要进行清理,拆除各种因施工而建的各种临时设施,对拆除的废弃物等建筑垃圾清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场进行处理;结合周围自然地势对地面进行平整;及时恢复原有植被。

立地条件、草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等同风机基础区。 8.2集电线路直埋电缆施工控制 8.2.1电缆盘放置场地清理

电缆盘放置场地的选择是直接影响施工效率的,确定几个电缆集中的区域作为敷设基准点,以基准点向外辐射敷设,电缆盘架设场地要选择离电缆沟较近宽敞的空地,事先对场地进行回填平整,电缆敷设人员比较多,走动比较频繁,再加上电缆敷设时的拖动,场地清理过程中要提前采取抑制扬尘的措施,措施如下以下:

(1)作业前期,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2)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

(3)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8.2.2电缆直埋沟的开挖

电缆沟开挖主要采用挖机作业,遇到特殊地区可能需要人工或者爆破作业,在施工过程中主要会遇到噪音、粉尘、破坏土壤植被、破坏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等问题。

8.2.2.1针对土方开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达到洁净化施工的要求

(1)工程开工前,应对施工场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环境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土壤情况提出对策,采取科学的保护或恢复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造成土壤侵蚀、退化,减少施工活动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2)电缆敷设路径在最短的基础上尽量考虑利用荒地、劣地、废地或已被污染的土地开挖。严格按照直埋电缆施工规范电缆间距和埋深执行,尽量节约施工用地。 (3)施工中开挖的弃土,有场地堆放的应提前进行挖填平衡计算,挖出的弃土暂时无法回填利用的,应堆放在安全的、专用的场地上,同时进行覆盖保护,以免扬尘的发生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由于地表径流或风化引起的场地内水土流失(如保护表层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

(5)对不可再生利用的施工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要求,防止土壤和地下水被污染。

(6)对开挖电缆沟破坏的植被,造成裸土的地块,有意识的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在施工结束后,尽量促使其恢复其原有植被。 8.2.2.2对于该工序由于特殊地形(岩石)的爆破等机械作业的噪音、粉尘问题可以由以下措施来减少影响

(1) 施工现场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的要求,将噪声大的机具合理布局,闹静分开。 合理安排噪声作业时间,减轻噪声扰民。

(2)空气压缩机等噪声大的机械,尽可能安排远离周围居民区一侧,从空间布置上减少噪声影响。

(3) 施工现场空压机尽量使用电能作为动力,以减少柴油机动力的噪音污染;再者,选用能耗低、性能好、技术含量高、噪声小的电动工具。

(4)本工序凿岩等施工噪音控制在85db以上的工作,且尽量安排在白天施工。 (5)爆破作业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 (6)对于扬尘可以借鉴场地清理的扬尘处理措施。 8.2.3电缆敷设

(1)该施工工序最容易产生的最重点处理的就是垃圾,电缆包装物、制作电缆头产生的垃圾,建筑垃圾的控制也是洁净化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直埋电缆敷设大都属于野外作业,对于垃圾的回收要指定专人,当天施工结束,当天回收到指定地点集中填埋。

(2)由于直埋电缆敷设野外施工大都是使用自备发电机针对应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 (3)本工序应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让洁净化施工的宗旨之一节能得以体现。

(4)在电缆敷设时要使用一些周转材料如道木、滚杠等应尽量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使材料得以重复利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5)本工序还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电缆使用部位的安排,安排不好就会导致电缆的浪费,也体现不出洁净化施工的节材,这就要每根电缆敷设长度做测量的登记然后根据每盘电缆长度进行合理编排。 8.2.4电缆防护

(1)电缆应敷设在壕沟里,沿电缆全长的上、下紧邻侧铺以厚度不少于100mm的软土或砂层。尽量利用原土回填到电缆沟,避免其他植被的破坏,做到土方量挖填平衡,以避免扬尘,回填必须平整,土堆的越高植被越不容易覆盖。 (2)沿电缆全长应覆盖宽度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的保护板,保护板宜用混凝土制作,以免其他材料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

(3)位于城镇道路等开挖较频繁的地方,可在保护板上层铺以醒目的标志。避免电缆被挖破,损坏电缆导致更换,造成材料的浪费和其他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直埋敷设于冻土地区时,宜埋入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可在土壤排水性好的干燥冻土层或回填土中埋设,也可采取其他防止电缆受到损伤的措施。 (5)直埋敷设的电缆与铁路、公路或街道交叉时,应穿于保护管 且保护范围超出路基、街道路面两边以及排水沟边0.5m以上。 (6)直埋敷设电缆在采取特殊换土回填时,回填土的土质应对电 缆外护套无腐蚀性,以免损坏电缆。

(7)位于城郊或空地旷带,沿电缆路径的直线间隔约100m、转弯处接头部位,应竖立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使电缆隐蔽后有明显的指示,不至于被其他取土作业破坏。

(8)施工后现场清理平整,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8.3施工、检修道路控制 8.3.1风电场施工、检修道路概述

我国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一般有“三北”和东部沿海地区,目前我国的风电场主要也是建设在这些地区。风电场施工道路是指施工期需要的道路,主要用于建筑材料、设备运输、大型起重机的转场等,为临时设施;风电场检修道路是指运行期巡视检修需要的道路,主要用于运行期巡视、检修车辆的通行,为永久设施。大多数风电场施工和检修道路采用永临结合的形式,即检修道路兼作施工道路用。

风电场施工、检修道路按地形的不同,可分为平原道路、滩涂道路和山区道路等型式。平原道路指位于戈壁、草原等平旦地区的道路,其地形坡度不大,地质条件较好,一般直接在原始地面上铺设路基、路面后即作为风电场道路;滩涂道路指位于沿海滩涂地区的道路,其地形较为平坦,但上层土为淤泥质或饱和砂土类的软土,需处理后再铺设路基、路面;山区道路是指位于山地的道路,其地形复杂,需要大量的土石方开挖和回填。 8.3.2道路路线及断面控制 8.3.2.1道路路线选择

道路路线走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应遵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予以利用。路线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的关系,尽早做出规划,处理好现有道路和新建工程的关系的布局。在进行总体设计过程中,应对多种线路方案进行比较论证,选择经济合理的路线。

平原地区风电场地形较为简单,路线设计主要考虑就近的原则,尽量减少道路长度、减少运输和检修行驶的距离;滩涂地区风电场虽然地形平坦,但地貌复杂,地面各种设施错综复杂,路线设计除考虑减少道路长度外,还需尽量利用现有道路,避开民房、渔塘等设施;山区风电场地形复杂,路线设计应因地制宜,在满足大件运输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坡度和转弯半径,并尽量减少道路土石方工程量,避免大挖大填。另外路线设计还需尽量避免植被破坏、避开文物或军事设施、减少对现有交通设施及附近居民的影响。 8.3.2.2道路断面设计

道路断面设计指道路路基、路面、开挖、回填及横向排水的设计,道路断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土石方工程量,减小路面宽度、减小开挖回填、设置挡墙等措施都可以减少道路土石方工程量。

平原地区风电场地形较为平坦,道路断面较为简单,一般在原始地面上直接填筑一定厚度的路基路面即可,但当地气侯较干燥,植被破坏后较难以恢复,所以平原地区道路断面设计需考虑尽量少破坏地表植被,尽量不挖少填。滩涂地区风电场地形较为平坦,原始地面较为低洼,道路断面一般需要大量的土方回填,以抬高路面标高,使路面满足承载力要求,但滩涂地区地貌复杂,河道、渔塘、湿地等水系密布,道路断面设计需考虑尽量少污染和破坏当地水系。山区风电场地形复杂,路线弯曲,断面设计一般为内侧坡开挖、外侧坡回填,土石方开挖和回填工程量往往较大,所以道路断面设计需考虑尽量避免大挖大填的情况,如设置必要的挡墙、支护措施等,并且做好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结束后尽快恢复植被。 8.3.2.3筑路材料选择

道路的路基、路面填筑需大量的土石料,土石料的开采、运输、填筑过程中可能带来植被破坏、扬尘、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道路设计需考虑尽量使筑路材料当地化,采用现场开挖料进行回填,以减少土石料的运输。

平原地区风电场一般应做到挖填平衡,现场的开挖料全部用于道路回填;滩涂地区道路由于地形低洼,往往需要外购大量的土石料,筑路材料设计时需尽量利用附近的土石料,以减少土石料的运输;山区风电场道路往往会产生大量弃碴,道路断面设计时需尽量考虑挖填平衡,对弃碴做好保护措施,尽快恢复植被。 8.3.3道路施工控制 8.3.3.1边坡安全防护

为预防边坡开挖施工不当而可能造成塌方、滑坡等生产安全事故,要求严格遵守以下安全生产技术规定。

(1) 边坡开挖必须严格遵照“自上而下,先岸坡后基础”的原则开展施工,不得采用自下而上的开挖方式,开挖后边坡不允许出现倒坡。 (2) 施工程序一般应遵守下列规定:

a. 严格按照规程规范中建议的土层开挖坡比进行开挖,以利于施工期边坡的稳定。

b. 边坡开挖之前应先清除开挖范围坡顶上部的危险源。

c. 应严格按照规程对边坡开挖支护的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坡比开挖,且开挖后立即进行支护,消除边坡不稳定造成的安全隐患。

(3) 切实做好施工用水的管理工作,严禁在开挖坡面及以上设置水池。做好开挖坡面周围及坡面上的排水措施,拦截地表水,防止施工用水浸溢。

(4) 临近交通、人员住宿及施工工厂等人员、设备密集场地的边坡坡面浮土必须及时清理干净,或设置足够安全的防护设施加以保护,确保边坡底部各类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 严禁在坡顶大面积人为地弃渣或者堆载,以免影响边坡的稳定。

(6) 在暴雨发生后,应检查边坡稳定情况,在确认边坡稳定后,再行施工作业。 (7) 高边坡施工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采用如下安全防护措施:

a. 坡高大于5m,坡度大于45º的高边坡开挖作业,应清除设计边线外5m范围内的浮石、杂物。 b. 修筑坡顶截水沟。

c. 坡顶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或防护网,防护栏高度不得低于2m,护栏材料宜采用硬杂圆木或竹跳板,圆木直径不得小于10cm。

d. 坡面每下降一层台阶应进行一次清坡,对不良地质构造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高边坡施工要求边挖边支护,即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不得一次开挖到底。 e. 为加强对高边坡的防护强度,施工中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采用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8.3.3.2扬尘控制

(1) 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2) 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3) 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 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 (4) 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5) 建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 补充:

1、卸车:(塔筒、机舱、叶片、箱变、电缆),绿色卸车、碾压问题,现场补漆,

2、存放:风机、塔筒、箱变中的绿色事项(含装卸)

3、安装:吊装,机舱罩处理,油脂油品应急处理,废旧物品处理过程、方式,打胶,油位控制;电缆安装

4、大型机械转运

5、风机调试过程中的绿色施工(垃圾存放、转移、移交)

9、输变电工程施工

9.1 输变电工程策划与控制 9.1.1 目的

输变电工程洁净化施工属于绿色施工的范畴,是绿色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洁净化施工目的主要体现在对环境的保护,它使得建设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和谐协调,从而更好地保障人类生存与健康(包括建设者本身的健康),同时洁净化施工还能带来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和节省建设成本的功效。 9.1.2 控制范围与方式

电力建设工程包括规划、设计、施工直到交付运营各阶段,洁净化应贯穿整个工程建设各阶段,应从规划设计就综合考虑洁净化施工的各种因素,为洁净化施工创造良好条件。实践证明已综合考虑了洁净化施工的规划设计能从根本上改善施工条件,为施工单位实施洁净化施工奠定基础,关于规划设计的洁净化施工要素控制参见第二章与第四章有关勘察设计内容,当然施工阶段的洁净化控制显然是更直接的环节。

洁净化施工的控制方式可以从系统性控制与针对性控制两个角度来进行管理。所谓系统性控制是指通过对施工方案或方式的整体优化来达到改善施工洁净化目的,有时也可理解为总体性控制,它也是洁净化施工的重要环节,洁净化系统性控制往往结合施工总平面布置等以及节能、节水、节材的管理方式同时进行;针对性控制是指对工程中出现的主要非洁净危害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如对扬尘、噪声、光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9.1.3 洁净化施工过程管理

洁净化施工过程遵循PDCA过程方法管理。

洁净化施工作为绿色施工的一部分,在输电变建设工程中,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中已制订有《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基建标准化管理规定》以及《电力建设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工作规定》等有所阐述与规定。为简化管理流程,减少过多管理环节和提高工作效率,电力建设过程中的洁净化施工管理控制可作为强化内容纳入上述管理过程。

洁净化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四个方面。

1、组织管理

1)建立洁净化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

2)项目经理为洁净化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洁净化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洁净化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2、规划管理

1)编制洁净化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2)洁净化施工方案中的内容应包括系统性控制与针对性控制两部分内容。

3、实施管理

1)洁净化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2)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洁净化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洁净化施工的氛围。

3)定期对职工进行洁净化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洁净化施工意识。

4、评价管理

1)结合工程特点,对洁净化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

2)结合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检查、工程达标创优验收等活动,对洁净化施工方案、实施过程直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 9.1.4 洁净化施工的系统性控制

9.1.4.1 变电站洁净化施工的系统性控制

1、总体布局施工方案优化

1)建立模块化分区管理。变电站现场施工总平面应按实际功能划分为各个功能模块,分为生活办公区、材料加工场、进所道路及大门、施工现场(变电站围墙内)四大模块。工程各模块区主要由现场环形混凝土道路、塑钢网板、铁艺栏杆、钢管栏杆等分隔而成。按区设置安全标志、标识,以达到现场视觉形象统

一、整洁、醒目、美观的整体效果。

2)定置化管理。规划、绘制施工平面定置图,机料堆放实现定置化。 3)修筑围墙。工程正式开工前,应先期修筑变电站(换流站)围墙,便于进行封闭式管理。

4)施工场地

a)、施工场地应保持平整。基坑、沟道开挖出的土方应及时清运,运输车辆应做到车轮不带泥上公路,运输途中不遗洒。

b)、混凝土搅拌站、砂石堆放场、库房、机械设备材料堆放、材料加工场以及停车场等场地结实、平整,地面无积水。

5)道路

a)、变电站(换流站)施工应做到先修筑进站硬化路面主干道和站区环形混凝土路面主干道路。站区内混凝土道路既可采用一次性浇筑成形的方案,也可采用先浇筑施工层,工程竣工前再浇筑移交层的方案,道路两侧应形成排水坡度。

b)、根据施工需要修筑的临时道路可采用泥结石硬化路面。办公区、生活区、材料加工场的人行便道路面硬化宽度不宜小于1米。

c)、禁止在路面上拌砂浆(混凝土)或堆放各种材料;禁止漏油车辆或履带式吊车在成品路面上行驶。对路面进行定期清扫,保证路面整洁。

6)修筑排水管沟。道路两侧应先期修筑排水管沟,并定期维护,确保全站排水系统畅通。

2、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和材料合理管理 1)采用先进施工技术

a)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控制。 b)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 c)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

d)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

e)优化钢构架制作和安装方法。大型钢构架宜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分段吊装等安装方法,减少用材量。

f)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

g)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

2)材料合理管理

a)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工程材料采购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的要求。

b)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c)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3、节水管理与水资源利用

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3)、现场滤油机械、抽真空机组、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4)、大型施工现场,尤其是雨量充沛地区的大型施工现场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适宜的部位。

5)、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节能和能源利用 1)、节能措施

a)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b)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c)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2)、机械设备与机具管理

a)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b)合理安排工序,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

3)、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合理布置

a)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南方地区可根据需要在其外墙窗设遮阳设施。

b)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c)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

4)、施工用电及照明

a)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b)照明设计以满足工作或生活需要的照度为原则。 9.1.4.2 输电线路洁净化施工的系统性控制

1、建立模块化分区管理 1)建立模块化分区管理。输电线路现场施工总平面应按实际功能划分为各个功能模块,分为生活办公区、材料站、施工现场三大模块。再将三大模块分成生活、办公、材料、牵、张场、基础、立塔等区域。做到划分合理,满足各区域的使用功能要求。实行常态化区域维护,做到责任到人。

2、重视输电线路建设沿线的环境保护

1)尽量减少塔位的降基量,减少植被的破坏。工程结束后尽可能恢复植被。 2)应按设计要求弃土或将弃土远运,严禁将余土随意堆放而造成水土流失,以避免破坏自然地貌、植被。回填后的余土要妥善处理,不允许就地倾倒,可用编织袋将余土装运至塔位附近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专门堆放场所堆放。

3)施工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现场临时设置的土坎、水沟等必须按原地形地貌进行填理、夯实,使其恢复原貌。

4)对现场剩余的砂石料应运至其他桩号使用,或者与土掺合后填至坑内。对剩余的水泥必须运回材料站或仓库。

5)现场废弃的编织袋、塑料制品、线绳等杂物,应及时清理、回收,使施工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6)开挖基础土石方应尽量减少破坏原始地貌和植被,生、熟土分开堆放,回填基础应先生土后熟土。

7)严格按设计及规程规定,砍伐通道林木和拆迁房屋,尽量少砍少拆,以保护生态环境。

8)在施工现场留宿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在工地用餐时,鼓励和提倡不使用一次性餐具,避免白色污染。

9)接地体的降阻剂在人力运输、装卸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剩余材料应回收,严禁乱倒,避免环境污染。

3、成品、半成品防止“二次污染”

1)施工单位必须制订现场成品、半成品保护管理办法及具体保护措施,防止“二次污染”。

2)运输、基础浇制、吊装、架线等工作应采用主动保护原则,防止对其它成品造成污染与损坏。

3)混凝土基础及承台基础完成后四周设置临时排水沟,防止场地雨水流淌污染。 4)起重用钢丝绳不得与被吊塔材、绝缘子等直接发生摩擦,连接处必须有软垫物或专用夹具。导线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9.1.5 洁净化施工的针对性控制

1、扬尘控制

1)运送设备及材料、土方、垃圾等,不污损站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运输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2)在施工安装阶段,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

3)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2、噪音与振动控制

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

2)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3)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施工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4)变电站周围噪声环境质量应满足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T14623-93的要求。

5)城市内变电站施工期间,如遇重大事件、社会性考试等,应停止夜间施工。

6)变电站内导线压接时,使用液压压接方式,避免爆破压接。

3、光污染控制

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施工时户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4、水污染控制 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

2)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施工现场泥浆和污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各类天然水域。

3)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

4)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5、土壤保护

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

2)变压器、电抗器等充油设备在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绝缘油泄漏污染地面土壤。

3)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

4)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打印机墨盒、油漆等应分类回收后处理,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5)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

6、垃圾控制

施工现场及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办公、生活产生的废料与垃圾应规划分类存放,专人管理,专车负责清运。

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建筑垃圾和各类废弃物。

7、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1)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条件、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9.2 变电站、换流站的噪声控制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社会各界对环保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超高压交流输电和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分别对变电站和换流站的噪声控制进行分析。 9.2.1 变电站的噪声控制

1、噪声的产生和特性

变电站一般有变压器、开关室、控制室等组成。变电站噪声主要是变压器运行时产生的电磁噪声和机械噪声。电磁噪声主要是由硅钢片的磁滞伸缩和绕组线圈间的电磁力引起的,远大于母线的电晕噪声。机械噪声则是设备振动、冷却风扇运转引起的。其中电磁噪声属于低频噪音,其声压级最大值范围在250~500Hz之间。风冷机械噪声属中高频噪声,对噪声值贡献最大的频率为1kHz~2kHz。低频噪音与高频噪音不同,高频噪音随着距离越远或遭遇障碍物,能迅速衰减,如高频噪音的点声源,每10 m距离下降6dB,而低频噪声因波长较长,有很强的绕射和透射能力同时在空气中的衰减也很小,随距离衰减较慢,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属于难治理噪声。

2、变压器噪声治理技术

新建变电站采用低噪声设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现有的高噪声变压器逐步更换为低噪声变压器,也可采取其他治理技术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噪声治理主要分三种情况,即噪声源治理、传播途径治理和个人防护。变电站噪声一般从噪声源和传播途径两方面进行治理,降低变压器本身的噪声是最有效、最彻底的治理途径,但噪声源治理技术难度大,甚至需要设备的技术改进和优化;传播途径治理主要是采取隔声、吸声技术,在变压器外部采取消声或隔声措施,使噪声在传播到受声点的过程中衰减,降低到达受声点的噪声强度。

1)电磁性噪声。对变压器本体噪声的降低,一方面可以用高导磁的硅钢片,采用步进搭接工艺使磁滞伸缩减小,以降低铁芯的工作磁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铁芯和引线的夹持结构,在铁芯表面涂环氧漆和加橡皮垫,采用避开共振区的结构设计、加大油箱箱壁厚度、加固油箱和附件等措施减缓并吸收磁滞伸缩产生的振动能量。一般情况下,通过控制变压器铁芯的振动,能降低变压器本体噪声3~5 dB;通过控制变压器油箱振动并采用隔、吸声措施,能降低噪声5~10dB。但是,控制铁芯振动改造工作量较大,控制油箱振动也会影响变压器的散热能力,对于定型的变压器进行这类对变压器内部结构、材质进行技术处理的改造,需要停运设备,难度较大,而且改造费用高。

2)冷却装置机械性噪声治理。降低冷却装置噪声的手段主要有:选用大流量低扬程的油泵和通风流量大、风压小的低速风扇(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自冷方式),出现风扇有轴偏、振动现象时,应及时更换风扇,降低风扇噪声。

3)壁面吸声、隔声屏治理技术。当声能传到吸声、隔声材料的表面时,吸声材料可以将声能转化为热能和振动能。室内变压器噪声在内壁反射,形成混响声场,在室内墙面涂覆吸声材料或装吸声砖、板,以增加墙面的吸声系数,减小室内噪声,同时安装隔声门、消声百叶窗和消声通风口。室内变电站的变压器紧邻构筑物,变压器声音传至墙壁时发生反射,和直达声混合向外传播,在边界噪声较小,需要降噪量小的情况下,可选择相应吸声材料,在构筑物、隔墙敷设吸声材料,把到达墙面的声音吸收掉,消除反射声,还可以将半封闭的变压器开放的一面封闭起来。

对露天变压器,根据周围环境噪声水平和周围敏感点的分布情况,可采用隔声屏。根据频谱特性、噪声水平和敏感点位置计算隔声墙屏高度、长度、厚度、隔声屏结构,选择适当的吸声材料。隔声屏内层具有噪声透射功能,外层隔声选用隔声性能好的材料,两层之间设骨架和吸声材料。

4)隔声罩治理技术。对于城市市区内距居民住宅较近的变电站,由于变压器发出的低频噪声随距离的增加衰减得较慢,可采用在变压器本体外建隔声间或隔声罩,散热器、套管等置于隔声罩外(隔声罩层面结构和隔声屏相似)。隔声罩采用型钢支架,内层采用穿孔防护板,外层采用隔声性能好的彩钢板,两层护板间为吸声、消声材料。隔声罩固定在变压器基础上,使隔声罩与变压器导管之间没有硬接触。为方便变压器维护和检修,隔声罩采用拼插

市区变电站变压器外封闭图片 组装结构,拆装方便,不影响设备检修。 9.2.2 换流站噪声控制

1、换流站噪声源及分析 1)换流变压器

换流变压器噪声包括电磁噪声、冷却风扇噪声和变压器振动引起的结构噪声。因其特殊的结构,换流变压器产生的电磁噪声的基频为工频的2倍(100Hz)。属于低频噪声,同样难以治理。

变压器冷却风扇主要由空气动力性噪声、机壳、管壁及电动机轴承等辐射的机械性噪声和风机振动带动变压器壳体振动辐射的固体声。因风扇转速较高,辐射的噪声主要集中在中高频。

2)平波电抗器。平波电抗器分为油浸式和干式。位于阀厅外直流场中,线圈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电抗器的主要噪声,噪声频谱特征为宽频噪声,其中中低频噪声成分稍强,而高频成分稍弱。两侧的防火墙阻挡了设备后部的高频噪声辐射,因此设备向外部的噪声辐射表现为以中低频为主的噪声频谱。平波电抗器的噪声其发声机理、声级强度、频率范围均与换流变压器相同。

3)滤波器组。电容器噪声也是换流站中噪声来源的主要因素之一。换流站通常设有交流和直流滤波器组,且一般分布在站区角上,露天开阔布置。滤波器组噪声能量分布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在低频段50~300Hz中心频率上出现峰值,在中高频段上趋于平缓。滤波器组中的电抗器和电容器产生的噪声主要是电磁噪声.只是在声级强度上低于换流变压器和平波电抗器的噪声。

2、换流站降噪措施

近年来,我国三常直流工程的政平换流站、三广直流工程的鹅城换流站、三沪直流工程等都进行了噪声专项治理,并取得较好效果。直流工程的噪声治理工作应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并在初步设计阶段就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选用低噪声的设备,从源头上控制噪声水平;二是位于露天的设备,必须留出一定的空间以便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噪声治理控制措施;三是合理、优化设计换流站的设备布置,尽量将噪声的设备布置到换流站中间位置;四是要有效利用换流站的楼房等建筑物,用来阻挡噪声向站外辐射。在换流站工程实施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1) 换流站站址及设备布置优化 在进行换流站站址选择、站内电气总平面布置及路线进出线走向时,结合站址周围地形地貌及构筑物、河道、村庄的分布实况,合理考虑交流滤波器场地及换流变压器、平波点抗器和直流场等主要噪声设备位置,尽量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换流站降噪照片

2)选用低噪声设备结构型式

对于交滤波器组中的电容器组,采用双塔结构布置,降低电容器单塔高度,以降低声源的高度,有效地减小噪声的传播范围。同时将电容器与支撑连接处加装减震胶垫,进一步减少电容器噪声水平。

对于交流滤波组中的电抗器,由于冷却时要求空气能够自由流通,很难完全封闭,并且电抗器辐射的噪声主要是中低频为主的噪声。因此选用低噪声电抗器,在电抗器周围加共振腔式半封闭圆柱状隔声罩,隔声罩上部和下局部敞开,使空气能过自由流通,可降低噪声。

换流阀外冷却系统选用低噪声冷却风扇,并采取屏蔽罩方案,可降低阀冷却塔噪声水平。

3)设置声屏障

受设备设计、制造、造价等客观原因限制,单纯依靠制造和设计方面采取措施对换流站整体噪声水平降低程度有限,因此在换流变、平波电抗器、交流滤波器场等主要噪声源周围或站区围墙上设置声屏障,是降低换流站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之一。

对于降低换流变压器噪声,可以采用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在换流变压器前部设置可移动组装式通风降噪装置。装置上部加装面向声源带有一定角度的挑檐吸声隔声屏障,下部为消声通风通道。在两侧防火墙顶部设置吸声隔声遮板,遮板的位置及宽度按设备的安全运行距离和通风散热要求确定。在两侧防火墙上、阀厅厂房墙上安装复合式吸声体。第二种是采用Box-in设计,既要求设备制造商在设计时将换流变压器的散热风扇对本体外移留出安装Box-in的布置,将换流变压器本体采用全封闭包起来(Box-in),并设有散热通风系统,在全封闭箱体上设有小门,便于运行人员的日常巡视。在封闭体的内侧和墙面上设置吸声装置,以吸收声音减少反射。

对于平波电抗器,可采取在平波电抗器前设置声屏障,为减小噪声的反射,在平抗阀厅侧防火墙和两侧防火墙粘贴渐变腔式吸声体达到降噪的效果。

对于滤波器组电容器,设计时在电容器组架中加装降噪设备,且可通过分段设计降低电容器组架高度,从而减小噪声水平。

滤波器电抗器。滤波器电抗器,可在电抗器外部加装隔音罩桶,来吸收电抗器产生的噪声辐射。 9.2.3 电晕噪声

1、电晕噪声的特性

变电站和换流站除上述的变压器、换流变等主设备噪声外,还有电晕噪声。电晕现象常发生在不均匀电场中电场强度很高的区域内,如高压导线的周围,带电体的尖端附近,出现与日晕相似的光环。发出嗤嗤声,产生臭氧、氧化氮等。变电站电晕现象最为明显的部分除导线外,主要是各种金具。因此要对导线和金具均采取防电晕措施,以降低电晕噪声。

2、降低电晕技术措施 平波电抗器降噪图片

换流站围墙降噪图片 为降低变电站电晕引起的噪声,需从设备、设计、金具制造和包装运输、施工各环节同时进行控制,以改善电场分布,提高起晕电压。

1)设备环节

电气设备生产厂家不仅要对设备接线端子自身防电晕进行合理设计,还应将引线夹金具考虑进去。主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GIS出线套管等设备接线端子采用双均压屏蔽环措施,提高均压屏蔽环表面加工光洁度。

2)设计环节

设计单位必须选择防晕型金具,从均压环的设置数量和几何尺寸上着手,防电晕措施不遗漏任何设备和部位。对于主要电气设备采取双均压屏蔽环设计,适当加大均压屏蔽环管径,使设备接线端子和引线金具线夹完全处于均压屏蔽环保护范围内。

对软母线引起的电晕噪声主要来自间隔棒固定螺栓尖端和导线上的毛刺,可选用防电晕型间隔棒,固定螺栓为埋入式。另外可增加导线直径和分裂子导线数量,改变分裂导线间距,同时在下料、压接、安装过程防止产生变形和毛刺。

3)金具制造环节

金具制造厂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对产品外表面应采用抛光处理,保证金具外观光洁,使金具在正常使用状态不出现电晕。在金具出厂时要进行严格的包装防护,避免产品在装运过程中碰撞、摩擦、挤压变形等。

4)施工阶段环节

施工过程中主要是防止造成导线、金具、均压屏蔽环等自身防电晕性能降低。 (1)导线的下料及压接

首先导线外观应完好,凡有断股、松股、扭结、严重腐蚀和明显损伤的不得使用,扩径导线不得有明显的凹陷和变形。导线在展放时地面铺设地毯等防止导线磨损和划伤。导线的压接工艺严格按照SDJl226—1987《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执行,压接模具规格必须与被压接管配套。压接后耐张线夹外观光滑、无裂纹、无扭曲变形,棱边

导线安装时,铺设地毯防止导线磨损 先用细砂纸打磨光滑后再抛光处理。导线间隔棒采用防电晕型,外观光滑、平整无棱角毛刺。与绝缘子串连接组装后的导线用地毯等包裹来,防止在搬运和架设时受损。

(2)均压屏蔽环的安装

首先均压屏蔽环外观应光滑、无裂纹、无扭曲变形。在安装过程中不得摩擦与碰撞,且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固定牢靠。金具和设备接线端子之间宜直接连接,确保金具和设备接线端子均处在均压屏蔽环的保护范围内。 9.3 森林、草木防火控制 9.3.1 森林、草木防火方针

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防消结合。 9.3.2 组织建设、资源配置

按照森林、草原防火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防火组织、防火责任制等制度,划定防火责任区,确定防火责任人。

配备防火设施和设备,设置防火宣传标志,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根据地方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制定火灾应急处置办法。 建立火灾扑救队伍,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9.3.3 防火宣传

组织经常性的防火宣传活动,普及防火知识,做好火灾预防工作。 设置防火警示宣传标志,并对进入防火区域的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宣传扑救火灾的基本知识。 9.3.4 防火措施

施工现场配置灭火器、森林灭火剂、铁锹等消防器材。 定期进行森林草原防火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控制野外用火,杜绝野外吸烟。严格火源(种)管理,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不得携火源(种)进入森林、草原。野外施工用火要做好防火措施,并按程序报告。

高火险期内,进入森林、草原高火险区的,应当经地方人民政府批准,严格按照批准的时间、地点、范围活动,做到不准乱扔烟蒂、火柴梗;不准在燃放爆竹、焰火;不准烧火驱兽;不准烧火取暖、烧烤食物;不准玩火取乐,并接受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施工前,清理施工范围内的林区倒木等可燃物。

需要进入森林防火区进行爆破等活动的,应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防火措施,做好灭火准备工作。

爆破必须用电引爆,杜绝使用导火线。爆炸基坑时,应先将药包下方的树干、杂物、干草等易燃物清楚干净。

动用明火或进行焊接时,必须划定工作范围,消除易燃杂物,并设专人监护。 进入森林防火区的各种机动车辆按照规定安装防火装置(如防火罩),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漏火、喷火和机车甩瓦引起火灾,并配备灭火器材。

不在防火区内的施工现场设置做饭点。 严格执行防火值班制度,保持通讯畅通制度。 9.3.5 用火控制

防火戒严管制期内,在森林草原防火戒严管制区域严禁一切野外用火。 经批准进行生产性用火的,要有专人负责,事先开好防火隔离带或者采取隔火措施,安排扑火人员,准备扑火工具,并将用火时间提前报告当地森林草原防火部门或通知近邻单位。在做好防范措施的前提下,有组织地在三级风以下的天气用火,确保用火安全。

用火后必须彻底熄灭余火。用火完毕,必须留下人检查,打灭余火,待余火彻底熄灭后,才能全部离开,做到火灭人离,以防死灰复燃,蔓延成灾。

发现森林草原火情,立即进行扑救,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报告。扑救可采用直接扑打林火,或者铲土覆盖、洒水、化学灭火剂喷洒等方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风电生产工作总结下一篇:粉尘爆炸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