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新课标教学论文

2022-04-23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语文课堂新课标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语文课堂与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冲突越来越凸显,而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关注。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课堂新课标教学论文 篇1:

兴趣教学导向下的高效课堂构建

【关键词】 语文教学;兴趣;问题;方式;措施

新课程改革将初中语文兴趣教学构建成合理模式,对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帮助极大,得到越来越多教育人士的重视。但是这种教学成果并不十分理想,一方面体现在教学的各种限制,师资力量的不均衡上,另一方面因为枯燥无味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氛围,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情感不够浓烈,对语文本身的认知度也不够透彻,甚至毫无了解可言。对此,笔者结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展开以下多方面的策略论述。

一、目前初中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很强的形式化和传统化。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知识,导致学习效果不太理想,甚至产生一些不良的习惯。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多交流,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机。

二、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方式

在新课标背景下,想要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确立高效的教学目标,并且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刻、系统、高效地解读,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保障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教师应当保证课堂教学的进展,教学进展的速度与课堂是否高效有着直接关系。教师应当适应新课标教学模式,分析当前教学形式以及新课标教学标准,从而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并且在讲课过程当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结合不同的提问方式,以此保障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学生与学生之间肯定会存在不小的差距,身为初中教师,应该在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调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对学生发表的言论给予适当鼓励。

三、构建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的具体措施

1. 课堂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开始就要吸引学生的视线,在一节课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那么剩下的四十分钟学生自然对教学内容持续关注。如果教师的教学导入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容易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排斥心理,从而导致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在讲授《春》一课时,很多教师都会直接看过教材就进行讲解,没有对课文进行导入教学,这样根本不能实现兴趣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可以在讲授这篇文章时整理一些与春天有关的视频,并准备朗诵录音,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官,触发其情感,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这种教学活动吸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更好地对这篇文章进行学习。

2. 课堂互动中提问的作用。一节课不仅需要课堂导入,还需要进行相关的知识提问。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给课堂提问预留出一些时间,因为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能够用提问的方式考察学生对整节课的掌握程度,还能够了解学生有没有错误的认知以及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教师应该根据文章设定问题,从而进行课堂提问,难度不应太高也不能太过简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还是《春》这篇文章,教师在提问时,可以设计一些概括性问题,比如,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描写的春天美吗?你们对春天有什么样的描述?你喜欢春天这个季节吗?春天里都有什么东西啊?这种课堂提问的设计能够使学生踊跃发言,谈论自己不同的观点,不仅能够提升课堂的活跃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内容整体把握。因此,教师在课堂当中与学生互动提问,对兴趣课堂的构建是非常有效的,它能帮助学生逐渐积累语文知识,在不知不觉当中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都是优化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的主要措施。兴趣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處,还能够无限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起兴趣教学模式,持续探索教学策略与模式,保障初中语文课堂能够有效教学。

编辑:马德佳

作者:刘芳菊

语文课堂新课标教学论文 篇2:

从“根”入手,培养语文学科素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语文课堂与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冲突越来越凸显,而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关注。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从丰富人文情怀、掌握基本语法、发展语言技能和引导学有所用等方面入手,深化学生日常语文知识的积累、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口语交际技能、最后应用于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大多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被动听课,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率一直难以得到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语文课堂与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冲突越来越凸显,而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们的关注。所谓学科素养,用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来理解就是:“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那么,究竟如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呢?

一、多元积累,丰富人文情怀

语文学科素养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水平,逐渐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就是要熏陶学生的人文情怀,而知识的积累是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离开知识的语文学科也是不可想象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帮助学生构建多元的知识框架,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雪》一课,课文对北国冬天的雪景风光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勾勒出一幅美丽壮阔的北国瑞雪图。在学这一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查字典,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在看懂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文中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并通过这些景物来判断和体会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已经对课文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做到了对课文内容的初步认识。之后,我又给学生展示了很多有关雪景的图像,让学生更直接、更感性地形成对雪的感受,在视觉上对雪景形成概念,并结合轻快的音乐,把席慕容的一首关于雪的诗歌《溶雪的时刻》,当堂朗读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在现代诗中雪景的美丽,如果感觉其中有写的好的句子,则进行摘抄。最后,我让每个学生都上交了一篇与“雪”相关的作文,有的学生写了自己看到过的雪景,有的學生抒发了自己在课堂上学完课文之后的感悟,甚至有的学生还模仿席慕容的诗歌,自编了几行短诗。显然,学生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语文知识,自身的情操也得到了陶冶,增强了语文感受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实现了多角度、多方向的语文知识积累,真正做到了全面发展。

语文知识其实很丰富,除了包括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基本写作手法知识和一些生活中的常识以外,还应当拓展到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写作流派等,只有让学生更多的知识积累,才能让学生拥有厚积薄发的机会。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其实就是要在日常教学的一点一滴中,逐渐让学生形成语文知识的积累,用心来体会这些知识,从而拥有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鉴赏经典,掌握基本语法

能够“读懂文章”是语文学科素养的最基本要求之一,而小学生阅读量较小,没有形成最基本的语言知识框架,许多时候在文章的整体理解上就存在问题。教师要关注到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经典文章,给学生讲解基本的语法,引导学生逐渐树立语法意识,从而能够熟练阅读各类文章,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索桥的故事》,这是巴金先生在参观都江堰的时候触景生情而写下的一篇散文,文中讴歌了处处为他人着想、不计回报地为他人奉献的伟大精神,让人读完十分感慨。由于文章较长,涉及内容较多,很多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摸不着头脑。在读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介绍了“事情发展顺序”“时间先后顺序”“空间推移顺序”等几种常见的顺序,让学生对文章的描写顺序有了基本的概念,之后,又细化给学生讲解了句子的一些语法知识,诸如“既……又……”的并列关系、“不但……而且……”的递进关系、“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等,帮助学生能够从微观上更容易理解这篇文章。学生带着这些语法知识再读文章,很快就发现了文章的写作思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脉”。在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以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大大提高了。

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究其根本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用教”,语文学习方法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这些语文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支撑学科素养的发展,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石。

三、口语交际,发展语言技能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本质是一种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语文的这种工具属性,让学生学会对语文进行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的语文学科素养,从而让语文学习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例如,在学习完五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后,学生的感触都很深,纷纷对地球的现状表示了忧心。见到学生这样的表现,我在课堂的后半段展开了一段讨论会,让学生自由结组,为地球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学生积极地展开了讨论,在小组内交换意见,时而互相争论,时而发出赞赏的呼声,整个课堂气氛高涨。在讨论结束之后,我让每个学生用50个字以内的话,来表达自己小组讨论的想法。这其实是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考验,很多学生开始尽力压缩自己的表达,尽量让语言有逻辑且简明清晰。有几个学生之间的观点有冲突,我还让他们双方展开了一场小辩论,让学生切实进行语言的交锋。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既对课文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同时也在不断的表达和交流的过程当中提高了自身的语言技能,可谓是一举两得。

新课标中有关语文学科素养的表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锻炼学生的语感,通过培养学生独特的语感来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同时,这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口语交际的形式,让学生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得到成长。

四、组织实践,引导学有所用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在语文学科素养的要求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只有在生活中对语文知识进行实际的运用和感悟,才能够得到更宽阔的视野。

例如,在学完六年级上册《战争》这一单元之后,很多学生对当时那个年代发生的故事产生了兴趣。结合这个现象,我让学生自由结组,以小组为单位对周围的博物馆、纪念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等进行调查走访,了解自己身边曾经发生过的有关战争的故事。学生在接到任务之后,自己制定了走访计划,确定走访对象,准备走访提纲,都尽可能做到分工明确,让每一位小组内的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其中。在走访结束之后,小组成员又对走访结果进行总结,商量走访的汇报形式。在最后的课堂上,学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了走访结果的汇报,有的小组准备了情景劇,有的小组采用了诗歌朗诵,有的小组运用了多媒体和PPT进行汇报,学生们兴致高涨,高效地完成了实践任务。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实践教学进行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而这种实践能力,也是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从事工作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因此,这种培养显然是越早开始越好的。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视野范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既是语文学科素养的要求,也应当是每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理念。

以上四点,就是笔者自己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体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运用多元化的理念,在基础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形式上,不断对学科素养培养进行探索、开拓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小平.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落地生根[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4).

[2]江小姜.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科素养深层融合的行为研究[J].课外语文,2016,(8).

[3]林嵘春.刘仁增.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能力素养建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12).

[4]许红琴.聚焦 延展 转变——例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12).

[5]张照清.基于课外阅读基础上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 2016,(08).

作者:陈景红

语文课堂新课标教学论文 篇3:

基于新课程的高中语文教学新理念

摘 要:高中语文课程教育,应该坚持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规范,遵循语言教学的内在特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本文详细阐述了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新理念和新观点,并对如何实施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了分析。

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教育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满足高中学生具备必需的语文素养要求,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语文美学鉴赏能力。在这种要求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也要作相应的修改,不但应该继续坚持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础理念,还应该正确把握语言教学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应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的设置,从根本上讲是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为目的的。它是以促进激发人的创造力为重要目标的,这一特点也决定了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决定了学生才是这一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二、新课标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随着语文新课标的颁布,语文教学理应与时俱进地作相应改变。首先教学的重点要向学生转移,改变以前以教师为主的状态。而要实现教学重点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进行转移,从根本上分析,就必须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应该从知识“灌输者”的身份向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良好环境的“组织者”转变。

作为教师,需要深度了解和理解学生,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把语文从冰冷冷的枯燥教材变成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活生生的语言实例。即使是同样的一个对象,不同的人看到的可能是不同的方面,这个时候老师应该不再以简单的标准去评判谁说得对或错,而应该提倡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探索去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三、新课标条件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在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背景下,要准确掌握语文教学的特点,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提高教学效率。而要实现有效的教学,首要的还是应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实现目标式的教学。其次,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学还应该和实际结合起来。

要实现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从细节的策略上讲,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设定详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知识掌握程度及过程的预先设计,并为教学效果的评估提供参照系。设置教学目标,可以避免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无计划性。

2.提倡启发式教学

实践证明,以往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效率是很低下的,对老师和学生的体力脑力都是很大的浪费。而启发式教学是以问题设置为先导,让学生在一环扣一环的提问中逐渐掌握知识。启发式教学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很高,问题的设置也很有技巧性。因此,要深入推广启发式教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很重要的。

3.教学互动和教学相长

众所周知,教和学是一对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不可分离的共生体,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的同时,老师也从施教的过程中得到学习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其作为教育者的主动权,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合理地组织创造课堂情境,使语文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4.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自从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面世以来,它们在教育教学领域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声、光、电等技术可以将某些语言文字不便于表达的意境用生动的方法演示出来。

本文阐述了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一些教育教学方面新的理念和新观点,并对如何实施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了分析。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江县七一南江中学)

作者:康 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抗战时期研究生教育论文下一篇:小学生语文创新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