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教育与化学教学论文

2022-04-21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思想道德教育与化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数学教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理应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其意义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学生人生观的引导者,真正做到传道、受业、解惑。

思想道德教育与化学教学论文 篇1:

化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摘 要:随着各领域的不断进步,想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也必须要具有前瞻性的知识、一定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工作加强重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

关键词:化学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意识

引言

化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习、积累并巩固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其基本认知能力,更在于通过化学实验与实践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1化学教育与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的关系

1.1化学教育

化学教育在科学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建设、科学普及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目前,化学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首先是依据自然现象、社会生产开展的公共教育;其次是以化学科学为核心的重要工具,认识自然,同时对社会更深一步了解,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后是根据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对学生开展预备教育,为后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IT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关键要求之一。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改造客观环境与条件的意识或自觉性,是对原有的东西进行改造、更新、改善与发展,并基于此创造出新东西——新的构想、方案、技术、理论等的意识。创新意识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创新意识培养是素质教育最关键之所在。初中化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于通过化学实验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探索式的学习过程中,成长为具备独立学习能力、拥有创新人格以及基本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1.3科学素养

在公民素质中,科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素养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并且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化的培养也非常关注。在开展化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基于了解化学技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学会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安全的处理。

1.4三者关系

在初中的化学教育中,教师要在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理解与掌握,并促使学生基于全面的科学过程、科学方法的认知与理解,培养自身的科学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科学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因此,在初中化学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将科学素养教育融入化学教育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而如何实现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提高,则需要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寻找培养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2在化学教学中培养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途径

2.1强化思想道德

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初中化学教学也担负着这一重责大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不但不可轻视思想道德教育这一根本,还必须加以强化,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科学态度与科学技术价值观。只有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化学教育之中,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科学的热爱、端正的科学态度与正确的科技价值观,才能催生出伟大的科学精神,而这高科学素养则依赖于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案例(如典型的环境问题),潜移默化地、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并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正确的科技价值观。

2.2更新教学内容

对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对学生个性化、实践能力以及个体素质等的培养,重视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的训练。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更新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措施:(1)深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重视化学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的训练,并促使其主动运用科学思维与方法进行之后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务必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选用符合其实际水平的教学内容。(2)促使学生在不断接受、吸收新知识的一系列活动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要突出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引导其主动学习的意识,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3)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努力营造富有科学精神课堂氛围,建立有利于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协助进行相关实验与实践,促使学生在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而有效提高其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2.3改革教学模式

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就须以学生作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唯有学生具备了学习精神,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才能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索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须先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基于学生特征与教学实际,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时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循序渐进地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意以下两点:(1)突出三个教学环节:基础知识的学习、自主学习及常规训练、动手实验、实践既创新能力训练;(2)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将将这三个环节与新型教学模式有效结合起来,不但能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培养能力,还推动了教学目标的科学化发展。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其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2.4采用先进手段

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主要特性以及變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面对开放活跃的社会与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教师应通过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平台或工具,促使学生加强对该学科最新研究、实际应用等方面的了解,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具体而言,可包括以下几种手段:(1)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进行科学探索的环境与机会;(2)采用多媒体、CAI等技术将微观分子、原子进行形象化、立体化演示;(3)组织化学研究小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实验设计能力;(4)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等。

结语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浪潮中,生产方式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学生想要具有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这也是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人才选拔条件。因此,需要教师利用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完善的、科学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柯.初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国际公关,2019(05):100.

[2]赵奎,杨洋,朱鸿博.化学创新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管理,2018(14):32-33.

[3]刘房芝,刘狄,龙云飞.浅谈化学学科素养视角下初中化学教材的使用[J].山东化工,2018,47(07):128-129+131.

[4]曲径.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80.

[5]李建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129.

[6]吴胜芳.略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1(08):150.

作者:邹萍英

思想道德教育与化学教学论文 篇2:

试论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           要]  数学教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理应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其意义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学生人生观的引导者,真正做到传道、受业、解惑。从中职数学教学出发,探讨其起因和重要性,从而提出渗透德育的正确方法,让中职教师在数学的教育教学道路上能够更好地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    键   词]  中职数学;德育;意义;途径

由各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作为我们国家未来产业大军中的一员,有必要在教育教学中逐步渗透德育,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他们的素质教育关系着我们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未来。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安排和特点,合理地逐步完成德育渗透。

在数学课程标准原则中有一条明确规定,在数学教学中应增加思想道德教育,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规定了数学教学应以人为本,将学生对数学教育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其目的是培养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中职德育的现状

我们分别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从传统教学中我们了解到,一般思想品德教育都是由各班的班主任在进行班会的过程中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但是由于现在社会发展得很快,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所改变,所以学生对这种开班会直接传达的形式有所厌烦,导致班主任并没有很好地完成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这时候就需要其他任课老师的全力协助,在教育课堂中通过传播教学知识,把德育逐步渗透进去,既能协调课程中的枯燥乏味,又能很好地完成德育的传播。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在初中班级里学习成绩较差、思想品德较差的人,所以老师不仅仅面临着教学任务繁重的压力,还肩负着调整和改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担。中职学生不仅学习成绩较差,一般都是上课迟到、早退,情绪缺乏自我控制,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整体素质不高,这种形势是很严峻的。

二、在中职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在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从未成年步入成年的过程,这段时间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素质培养,对他们今后的人生是关键,对他们今后人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养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中职学生整体素质偏低,自卑心理较重,对前途有着悲观主义情绪,没有很清晰的未来职业生涯计划,那么在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德育,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有良好的积极意义。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比如说在排列、组合这一知识点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乒乓球,向学生传递我国乒乓球赛事以往的辉煌成绩,以及2008年奥运会以及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让我国真正走向世界,让学生真正感受我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同时通过中职数学的教学,借助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实际材料,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学知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开阔眼界,贴近生活,也会让学生从中感受并提高对数学教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动力,这也是很好的帮助。

(一)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

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新时代中职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和技术手段,同时对人们的社会道德素养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中职教学不仅要抓学生的专业知识,也需要紧抓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准备。在中职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可以通过公式推算、排列组合、习题演算、探讨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看待事物的严谨态度、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的严谨。

(二)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在中职数学的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能够慢慢体会数学思想,培养数学素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思考的理性精神,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严谨求实。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

数学中存在对称、组合排列、上下虚实等专业知识,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在传播数学知识的同时,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也传达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了解数学,体会数学之美。通过这一举动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他们继续探索数学的奥妙。

(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课堂上,可以运用教材中的数学历史材料,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才为我国数學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利用生动的历史人物故事的讲述,向学生传达爱国主义精神,引领学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通过各种数学教材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不仅利用课堂上的数学专业教材,还包括一些课外的数学材料,多方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课堂上的数学教材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死板和枯燥乏味,但是能够最直接地传达数学教学目标。一些课外辅导资料相对生动和轻松,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眼界。教学文本,它往往所选取的正是具有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材料,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浅层次的知识的传播,更注重的是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教育意义,从而才能达到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二)通过对德育的深度挖掘,在课堂上丰富德育教学

任课老师都可以通过对本科知识的了解,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知识,丰富课堂内容,对学生来说也更容易接受和吸收德育知识。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播的教育者,同时也是教学工作者,我们有理由和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德育,让学生能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和目标,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绩,这也是家长所希望看到的。

比如说,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对学生说一些比较激励的话语来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国家需要更多专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包括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未来我们不仅需要提高民族自身的技术,还需要吸取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文化技术,这样对人才的要求是在不断提高的,所以我们也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素质,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数学不仅能够培养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知识性。”在教学课堂上增加这样一番话,既能丰富课堂内容,同时也能起到德育渗透的作用。

(三)通过历史名人事迹的分享,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

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分享我国历史数学家在研究数学的道路上做出的杰出贡献,帮助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心理学家表示,榜样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所以在新课改之后的素质教育课堂上,可以通过对学生讲述名人事迹,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

(四)通过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学习观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等方方面面都有广泛运用,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讲述某一知识点时,可以适当地描述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方面运用到這一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比如说在讲到函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假设你正在超市购物,购买某一品牌的冰激凌,一个冰激凌是3元,假设需要购买x个,付款总额是y元,那么计算公式是y=3x,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函数之间的关系。再比如说到排列、组合的知识中,数学老师可以向学生举例NBA赛事中篮球运动轨迹的计算,这些都是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刻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总之,德育是教育中一个重要且永恒的课题,随着现代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也需要高素质人才,才能保证我们国家未来朝着更加朝阳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培养中职学生时,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充分渗透德育,让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者,这一角色在学生人生道路上很重要。因为我们相信,只要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思想方式,能够方方面面逐步渗透德育,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最终就会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秦晓平.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体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7).

[2]王学青.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学与管理,2004(18).

[3]龙付生.浅谈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1(2).

[4]吕丽.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

[5]洪燕君,周九诗,王尚志,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意见征询[J].数学教育学报,2015(6):35-39.

作者:张仁虎

思想道德教育与化学教学论文 篇3:

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素质教育活动

【摘 要】 素质教育是智育和德育两手抓,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中学化学 素质教育 化学教学

进入21世纪,我们的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内涵,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学教育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素质型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我们要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全面将素质教育落实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我借此谈些个人教学体会。

一、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化学科学素养

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科学素质。化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强调化学“双基”教学,不只是为升学需要,不只是为学生考进高一级学校进一步学习化学打好基础,还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未能升学,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初步的化学科学素养。

强调化学“双基”教学必须同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要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应用。要“教育学生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中学是基础教育,是“不定向”教育,它的根本宗旨是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好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基础,中学开设的课程是一般的、通用的文化课程,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较为宽厚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化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和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主要内容,教好这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可以淡化“双基”教学,更不能认为,加强“双基”教学,就是搞“应试教育”。应当十分明确,化学中的素质教育,首要的是要切实搞好“双基”教学,做好化学基本知识的普及工作,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是“纲要”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符合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科学态度的建立以及科学方法训练,都需要融合于化学知识教学之中,通过化学“双基”教学来实现。离开了“双基”教学,其他方面的教育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双基”教学,在观念上应有所改变,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教师强调化学“双基”教学,不是单纯为了学生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学校,还要考虑到学生以后升入高年级学习有好的学习能力和将来走入社会所应具备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初步的化学科学素养。

三、教好学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化学科学素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教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中,有两个陈旧的观念需要被打破。其一,“课程标准”强调化学教学,不只是为了升学需要,还要考虑到学生不能升学,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初步的化学素养。其二,“课程标准”在提出要重视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之后,紧接着就强调化学教学必须同社会、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要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应用,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中学化学教学必须改变那种以应考、升学为目的,从课本到课本、从理论到理论的脱离实际的倾向。针对以上两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明确化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既要用化学基本知识武装学生,也要使他们在思想、品德、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发展”。这种教学目的是主张“分数至上”、“片面追求升学率”,迫使学生埋头于应试练习的“应试教育”所不能达到的。

四、设计好“教”与“学”,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传统课堂教学,只重视教的过程,不重视学的过程。教师习惯于把课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滴水不漏地讲给学生听,唯恐因某一点没讲到而造成考场上的失分。学生的学习被老师包办代替,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功能,实施发展性教育行为。在课堂教学中,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主动地获取知识。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现代教学论的根本观点。

科学发展的基本过程是:明确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使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五、加强化学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是智育和德育两手抓,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把德育贯穿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为他们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教师的德育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这样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德育教育效果适得其反。我们知道,人的道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用具有说服力的教学去渗透教育学生。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关系到社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学校要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以培养素质型人才作为新时期教育的目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陣地,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第一执行者,因此,要从素质教育的实际出发,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规律,改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将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房宏.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6):5-8.

作者:徐思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教育论文下一篇: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