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

2023-02-19

第一篇: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

加强和创新安全生产工作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安监总局党组认真传达学习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

2月28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紧密联系安全生产实际,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自觉用讲话精神指导安全监管实践,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总局党组书记、局长骆琳主持传达学习会并谈了初步学习体会,他说,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导思想、根本目的、基本任务和重点工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认真学习,全面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理解社会管理的科学内涵,切实掌握社会管理的目的、任务和作用;正确把握当前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认清社会管理的艰巨性、复杂性;深刻理解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对于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切实把握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发奋努力扎实工作,把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社会管理的各项指示落到实处。

骆琳强调,安全生产监管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一系列重要文件,都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范畴,与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扩大就业、收入分配改革等工作,同时做出安排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把安全生产事故列为当前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肯

定总体状况是好的的同时,指出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在分析原因时,指出长期存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等方面引发不少社会问题;把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加大公共安全投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实现安全生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正确认识安全生产工作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骆琳指出,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中要求当前社会管理领域必须重点抓好的8项工作,对安全生产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安全生产工作要遵循社会管理的一般规律和普遍要求,继续探索建立与国情和艰巨繁重安全监管任务相适应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职能,强化各级安监机构和相关事业单位的管理服务职责,充分发挥群众参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础作用。

第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安全权益机制。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权益始终作为安全监管工作的全部出发点和立足点,着力建立健全能够及时反映人民群众安全生产呼声的诉求表达机制,合理调节企业与劳动者安全生产利益关系的协调处置机制,有效保护人民群众安全和健康利益的维权机制,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安全生产合法权益。

第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安全管理和服务。要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外来务工、企业临时用工、矿山和建筑等高危行业工程包工队等特殊人群的安全监管,继续推动以农民工为重点的企业安全生产全员培训,加强安全培训基础信息资料管理,确保所有企业、所有从业人员都能够得到政府部门切实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管和安全服务。

第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安全管理和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

监管系统的基层基础工作,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到基层,努力建设好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市县安全监管机构,继续推进乡镇监管机构建设和委托执法,不断壮大基层力量,强化基础工作。加强和规范对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管理,强化各类事业单位的服务功能。

第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要健全完善安全监管体制,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技术服务“三个体系”,切实做好加大公共安全投入、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企业安全责任三个层面上的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第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安全管理。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促使企业自觉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监管,提供切实有效的安全监管服务,依法严厉制裁少数企业严重忽视安全生产、不顾工人死活的违法犯罪行为。继续推广广东等地经验,深入探索对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实施科学监管的有效途径。

第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安全信息网络建设。继续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安全生产领域所有重要工作和事故查处结果,所有安全监管对象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及时在政府网站、报纸等媒体上公开登载,把安全监管工作自觉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最广泛的监督之下。要重视和开展安全生产舆情监测、舆情分析工作,事关重大或有一定事实依据的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做出处理和答复。第八,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安监系统思想道德建设。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安全监管监察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意识,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维护安全生产领域的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第二篇:骆林讲话:加强和创新安全生产工作

加强和创新安全生产工作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安监总局党组认真传达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

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

2月28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紧密联系安全生产实际,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自觉用讲话精神指导安全监管实践,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总局党组书记、局长骆琳主持传达学习会并谈了初步学习体会,他说,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导思想、根本目的、基本任务和重点工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认真学习,全面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理解社会管理的科学内涵,切实掌握社会管理的目的、任务和作用;正确把握当前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认清社会管理的艰巨性、复杂性;深刻理解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对于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切实把握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发奋努力扎实工作,把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社会管理的各项指示落到实处。

骆琳强调,安全生产监管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一系列重要文件,都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范畴,与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扩大就业、收入分配改革等工作,同时做出安排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把安全生产事故列为当前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肯定总体状况是好的的同时,指出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在分析原因时,指出长期存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等方面引发不少社会问题;把加强安

全生产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加大公共安全投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实现安全生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正确认识安全生产工作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骆琳指出,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中要求当前社会管理领域必须重点抓好的8项工作,对安全生产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安全生产工作要遵循社会管理的一般规律和普遍要求,继续探索建立与国情和艰巨繁重安全监管任务相适应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职能,强化各级安监机构和相关事业单位的管理服务职责,充分发挥群众参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础作用。

第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安全权益机制。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权益始终作为安全监管工作的全部出发点和立足点,着力建立健全能够及时反映人民群众安全生产呼声的诉求表达机制,合理调节企业与劳动者安全生产利益关系的协调处置机制,有效保护人民群众安全和健康利益的维权机制,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安全生产合法权益。

第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安全管理和服务。要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外来务工、企业临时用工、矿山和建筑等高危行业工程包工队等特殊人群的安全监管,继续推动以农民工为重点的企业安全生产全员培训,加强安全培训基础信息资料管理,确保所有企业、所有从业人员都能够得到政府部门切实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管和安全服务。

第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安全管理和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的基层基础工作,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到基层,努力建设好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市县安全监管机构,继续推进乡镇监管机构建设和委托执法,不断壮大基层力量,强化基础工作。加强和规范对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管理,强化各类事业单位的服务功能。

第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要健全完善安全监管体制,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技术服务“三个体系”,切实做好加大公共安全投入、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企业安全责任三个层面上的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第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安全管理。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促使企业自觉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监管,提供切实有效的安全监管服务,依法严厉制裁少数企业严重忽视安全生产、不顾工人死活的违法犯罪行为。继续推广广东等地经验,深入探索对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实施科学监管的有效途径。

第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安全信息网络建设。继续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安全生产领域所有重要工作和事故查处结果,所有安全监管对象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及时在政府网站、报纸等媒体上公开登载,把安全监管工作自觉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最广泛的监督之下。要重视和开展安全生产舆情监测、舆情分析工作,事关重大或有一定事实依据的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做出处理和答复。

第八,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安监系统思想道德建设。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安全监管监察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意识,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维护安全生产领域的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第三篇:桐北中心小学加强和创新学校安全管理

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中共桐山街道工委、桐山街道办事处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方案》,营造福鼎教育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结合我校教育维稳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地、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社会治安重点排查整治为载体,建立教育综治工作高效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教育综治维稳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有效预防和化解校园周边矛盾纠纷,构建“平安和谐校园”,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桐北中心小学加强和创新学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陈素成

副组长:王怀溴张庆峰

成员:姚榕生周筠陈文政吴朋松王德玲

董俊植汪捷钟丽娜王明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汪捷任主任。

三、工作目标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着力建立健全创新管理机制,着力加强对留守儿童少年、思想品德有缺陷的学生等社会化管理。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排查整治活动,集中解决各种治安突出问题,提升师生安全感和平安校园建设满意度。建立健全综治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促进管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确保学校和谐稳定。

四、工作任务

1、加强领导,抓住平安和谐校园建设这条主线,强化学校创新管理。创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学校要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各自职责,把握保稳定、促和谐、得平安这条主线,为确保工作开展,我校成立加强和创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明确具体人员负责办公。

2、强化过程管理,规范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水平。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校长是加强和创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明确学校的主体责任和教师的具体责任,形成覆盖全校安全教育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综治维稳工作制度、责任制度、情况报告制度、责任查究制等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贯彻落实。

3、抓好常规管理工作,使加强和创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充分利用课堂、板报、课外活动、征文竞赛等活动形式做好普法宣传、拒毒、拒赌、拒网吧等教育活动。要经常开展法制报告会等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以“普及法律知识,促进健康成长,共建和谐平安校园”为主题,以“拒绝毒品,拒绝赌博,拒绝网吧”和“争当诚实守信孝顺的好孩子,争当尊师好学的好学生,争当文明守法的好公民”的“三拒三争当”为载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同时,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成立“四个队”即由校安保人员组成维护学校

安全的护校队,上放学由学生组成相互照应的路卫队,由学校领导组成的监督师生行为的督查队,由班级学生干部组成的反映学生表现的信息队。开好“四个会”即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村(社区)干部会。推行“五项制度”即学生出勤告知制,首课询问制,课堂交接制,缺课追踪制,家校联系制。切实加大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力度。

4、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工作,突出预防机制,强化隐患的排查和整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学校结合校情,针对不同时期的安全形势,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队会、校园广播、安全月等途径,认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重点是开展防火灾、防人身伤害、防传染病、防自然灾害及毒品危害、食品及饮用水卫生、交通安全、预防未成年犯罪等教育活动。加强对建筑物、食品卫生、消防、危险化学药品、建筑物的楼道、栏杆、学校楼道的照明和应急照明等方面进行排查,建立隐患台帐,编制整治方案,在方案中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间四落实,切实加大对隐患的整治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学校无力整治的隐患要及时报告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每月至少召开1次以上主要领导参加的校园安全专题研究会,每月至少开展1次校园安全大检查或专项督查,并严格执行检查登记制度。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学校要为他们开通“亲情电话”。要充分发挥校园保安和校园电子监控设施的作用,加强学校重要部位和重点时段的安全监控,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消除校园安全监控盲点。同时,建立好家校联系卡,层层签订责任状,对有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认真调查,明确监护人的监管责任,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平安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要经常组织专门力量,

加强夜间校园巡逻,防止不法分子侵入偷窃财产。

5、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创新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要及时向教育局未保办报告学校及周边安全稳定信息,每月按时总结报告学校综治维稳工作开展情况,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提高教育综治维稳整体管理水平,及时了解和掌握可能影响安全稳定的倾向性、事故的苗头性等更深层次的信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做好信息创安工作,提高校园突发应急处置能力。要争取社会支持,构建管理网络,加大管理力度。积极协调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突出抓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和学校安全的人防、物防、技防工作。形成有利于学校安全与稳定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6、坚持依法治校,着力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深化拓展平安校园建设,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密切联系,积极协调配合桐山街道政法、公安等部门抓好辍学未成年人和留守儿童的教育监护,提高师生的治安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设立师德师风信箱,,建立师德档案,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安排课时,把安全、反邪、防邪、禁毒和法制等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纳入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反邪、防邪、禁毒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五、时间安排

1、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3月底至4月5日)。

这一阶段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层层召开动员部署会议;二是制订周密的工作方案。三是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办公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和推动加强和创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2、调研摸排整改阶段(4月6日至6月底)。

这一阶段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学校按照“校不漏班、班不漏人”的要求,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突出问题大排查大调研活动,对突出治安问题、安全隐患逐一进行排查登记造册;二是做好重点人员、突出问题的分析研究、登记造册、上报备案工作;三是对排查造册的各种治安隐患落实措施逐一进行防范和整治。

3、建章立制阶段(9月至12月)。

学校要把建设和管理,整治与防范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符合校情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出台一系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案,建立综治管理台账和软件资料,迎接上级的专项检查。

福鼎市桐北中心小学

2012年3月30日

第四篇:加强科技创新与教育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与教育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P.6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为此:

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要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要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使全社会创新智慧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P.56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P.78

国家的根本问题: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的标志等等。国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P.85维护国家安全:我们的政治义务

国家安全的涵义——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自己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第五篇: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15:00

来源:《求是》期号:2005.6作者:翟虎渠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继2004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后,今年又作为“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一、农业的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重大挑战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宏观调控中注重加强农业,通过“两减免、三补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严格保护耕地等一系列重大利农政策的出台,以及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农村“六小”工程、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中央各有关部门具体支农行动的实施,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全年粮食总产量4695亿公斤,比2003年增产388亿公斤,扭转了1999年以来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粮食单产和当年粮食增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2004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稳定国民经济全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2004年的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都带有恢复性质,基础还不牢固。粮食供需仍有200亿公斤以上的缺口,品种结构和区域平衡的矛盾仍很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没有显著缩小,仍然高达3.21∶1左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农业投入不足的状况并没有改变。考虑到气候条件和市场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2005年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很大。从未来较长一个时期来看,在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为低下的基础上,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的三重压力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双重约束下,农业发展还面临着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诸多重大问题的挑战。

一是粮食安全。根据普遍的推测,2030年前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我国必须具备6.4亿吨左右的粮食生产能力,粮食播种面积在保持15亿亩的基础上,粮食单产必须由目前的300公斤左右大幅度提高到430公斤左右的水平,比现在单产提高43%,每年至少要增加1.6个百分点,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农业生态环境。我国人多地少水少,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化肥当年利用率仅为30%—35%;全国耕地的78.5%属于中低产田,38.7%被侵蚀,36.3%干旱缺水,26.2%耕层浅薄,10.9%渍涝盐碱化,土壤污染正在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草原退化速度每年高达2000多万亩。

三是农业病虫害。目前全国新发生或国外传入的疫病较多,猪、鸡、牛、羊的死亡率较高。禽流感、非典型肺炎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人畜共患病严重威胁着畜产品及全社会公共卫生安全;近年来,至少有400多种外来生物入侵我国,最具威胁的多达50余种;蝗虫、锈病等传统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每年造成的损失仍然巨大。

四是农产品质量。植物性农产品的农药、重金属、化肥污染,动物性农产品的抗生素、激素残留等,都是非常突出的问题。全国相当比例的粮食、畜产品和蔬菜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质量安全问题。

五是农产品竞争力。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出口阻力和进口压力显著增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正在被国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优势抵消,甚至出现快速失去原有市场份额的趋势。2004年前三个季度农产品贸易逆差达54.2亿美元,而2003年同期顺差5.0亿美元。

上述诸多问题,将在长期或较长时期内制约我国农业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增强,制约农民尤其是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增加,进而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科技进步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支撑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有机结合。面对我国农业发展所依赖的耕地、水等农业自然资源的刚性制约,面对我国众多人口对粮食及其

他农产品的巨大需求,面对农业效益不高、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缺乏后劲的客观现实,在政策和投入发挥其最大效益之后,要从根本上持续提高我国农业的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协调全面发展的目标,归根到底要依靠科技进步。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结果,在农业GDP增长的贡献中,每一元投入,教育、道路、通讯、灌溉、电力的回报分别为3.71、2.12、1.91、1.88、0.54元,而科技的回报高达9.59元;在对粮食生产能力的贡献中,每一元投入,灌溉、教育、道路、通讯、电力的回报分别为5.56、2.02、1.95、1.84、1.37元,科技的回报则高达4.41元,仅次于灌溉。另外,对2004年粮食增产因素的分析显示,粮食总产量增长中,政策贡献为8.6%,价格贡献为34.2%,气候贡献为27.0%,而科技贡献为30.2%。

正是由于科技进步对解决农业问题具有根本性作用,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把推进科技进步作为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支撑条件,并落实在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诸多措施中。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优先扶持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组装集成与配套技术开发,加大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二是积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水平。加快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体系,加快建设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疾病预防控制、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控制、动物防疫技术支撑等系统。三是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发展保护性耕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四是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筛选、繁育优良品种,把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五是推进节水灌溉示范和旱作农业示范,科学规划、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作,切实搞好防沙治沙工程,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搞好重点流域的水土保持和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六是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七是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进出

境检验检疫装备和检测技术水平,增强防范和处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推进农业标准化等。

三、努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实践证明,科技进步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没有强大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重大原始创新突破,没有一大批先进实用重大科技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就不可能真正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持续增长、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农村的持续发展。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构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长效机制,关键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首先,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总体来看,全社会农业科研投入增长缓慢、总量不足,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资强度偏低是农业科研投入中的主要问题。在1988年至1999年间,我国农业科研政府投资强度年平均增长率为负2.47%,投资强度平均为0.193%。1997年后有所增加,2002年达到0.339%,但2003年又下降到0.312%,还不到1981—1985年期间世界平均水平(0.76%)的一半,也明显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0.35%)。因此,要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国家的科技投入要不断提高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和攻关计划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资规模。尽快使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提高到1%,力争到2010年达到90年代中期1.5%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左右达到2%,使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相协调。为配合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议改革国家对农业科研项目的支持方式,建立科研经费竞争性获取和定向稳定性支持相结合的科研投入机制,将公益类农业科研涉及的基础性工作、重大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重要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等课题,定向委托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区域中心和国家农业科技试验站承担,并由中央财政单列预算,专项管理。

其次,抓紧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可由三个层次构成。一是要以国家农业科研机构为主体,通过包括国家、部门重点实验室在内的科技资源的整合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建成国

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主要功能是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知识创新为主体、以原始创新为重点,负责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农业科学知识创新、高新技术开发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工作。二是要以具有明显优势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主体,整合区域内国家、部门、地方农业科技力量及科技资源,依据全国农业综合一级区划,通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区域中心。主要功能是紧紧围绕区域优势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生产布局、农业生产与加工技术体系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等重大问题,以技术创新为主体,重大关键技术系统集成为重点,负责区域内重大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知识创新工作。三是与国家基地创新能力建设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建设相配套,以科研实力较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省、地级农业科研机构为主体,依据全国农业综合二级区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建设50个左右综合性、300个左右专业性的农业科研试验站。这些试验站上与国家基地和区域性科研中心、下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相衔接,负责区域内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直接服务于当地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在现有管理运行体制的基础上,通过共建、协作和优化的方式,完成全国农业科技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农业科研机构布局的调整,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中央政府统筹为主的新体制。

第三,加强农业科研基础建设。我国农业科研基础条件差,投入严重不足。至2003年底,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设备总值仅17.35亿元,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基建投资实际完成额仅为5.55亿元,比2002年减少0.4%。为此,要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框架,结合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通过现有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工程中心、野外台站建设等专项经费渠道,配套部门实验室、农作物改良中心、质检中心建设等经费投入,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基地、野外台站、信息服务中心、网络科技环境等,以增量激活存量,整合各区域及全国农业科技资源,建设能满足各区域及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要求的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要专门制定“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投入专项资金,对口扶持国家创新中心、各区域创新中心和试验站的建设。

第四,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研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农业科研高级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人员3万人,仅占职工总数的1/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科技人员仅占农业科技人员总数的7.9%。与此同时人才流失严重,2003年,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减少人员4806人,是新增人员的1.7倍,除了离退休人员外,人才流失占较大比例。对此,要结合国家基地和区域性的农业科研中心建设,尤其是国家基地的创新能力建设,不仅使国家基地和区域中心出成果,同时还要出人才,既要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还要通过农业科研活动,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研人才队伍。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国家基地和区域中心农业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优势,扩大培养农业科研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兼党组书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措施下一篇:技能培训方案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