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听说教学实践的启发

2022-10-09

克拉申所创立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外语学习理论之一, 主要阐述了第二语言学习时的自然方法, 反对传统的语法和结构化教学方式, 实现模拟儿童学习语言时采用交际中获取语言能力而非系统学习的方法。克拉申的理论大巧不工, 尤其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下, 视听教材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作用显而易见。本文将在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上, 简单阐述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该理论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 克拉申的研究可谓革命性的创造。他在80年代初发表的极其研究之大成的两部专著:《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和实践》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外语教学思想和体系, 主要由以下五大假设组成。

1.1 习得-学得差异假设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是他对“习得”和“学得”的区分, 以及对它们各自在习得者第二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根据“习得-学得差异”这一假设, 成人是通过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逐步习得第二语言能力的。第一条途径是“语言习得”, 这一过程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 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第二条途径是“语言学习”, 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 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 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习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掌握。

1.2 监检假设

监检假设与“习得-学得差异”假设密切相关, 它体现出“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内在关系。一般说来, 语言习得能“引导”我们讲第二语言, 并直接关系到我们说话的流利程度;而语言学习只起监检或“编辑”的作用。换句话说, 当我们开口说话时, 话语由“习得”系统产生, 经“学得”系统监检后成为“真言”而吐露出口。

1.3 输入假设

输入假设也是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克拉申认为, 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ve input) , 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 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 才能产生习得。如果习得者现有水平为“i”, 能促进他习得就是“i+1”的输入。

1.4 情感过滤假设

情感过滤假设认为, 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英语了, 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着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入” (intake) 。

1.5 自然顺序假设

这一假设认为, 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的习得实际上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 其次序是可以预测的。例如, 在儿童和成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时, 掌握进行时先于掌握过去时, 掌握名词复数先于掌握名词所有格“′s”等。

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克拉申的研究成果为广大的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尤其是对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感到困惑的广大英语教学者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那么我们究竟应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他的理论呢?

2.1 培养无意识学习英语能力

“习得-学得差异假设”要求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培养学生“无意识学习英语”的能力, 如在授课时可通过“序列法”, 通过动画或影视片段将前述的多个静态物体联系起来, 或直接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故事, 然后要求学生用英语将动画或影视片段复述一遍;或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开门的整个过程或足球场上11名球员的位置和大体职责来提高学生开口说活的能力。在学生复述完毕后, 可播放视听材料中的相关对话, 以此巩固学生对该话题内容的听说能力。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视听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快乐中无意识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2.2 谨慎运用监检假设

监测假设提醒我们在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 不仅应提倡学生开口说话, 更应该在大胆鼓励学生尽量提高流利说话的能力。即使学生运用了错误的语法结构也不要立即纠正, 而应当在学生表达完毕后首先肯定他的英语表达能力, 再稍微提醒语法问题。在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提高到一定水平后, 再适度应用监检功能对其语法结构进行适当优化。而传统的结构化英语教学手段过于重视学生对语法的掌握, 将英语当作“知识”来传授, 在英语听说教学中也犯了“错不得”的毛病, 使得学生在“开口说话”能力的培养上总缺乏信心, 担心犯错。

实际的运用中可参考如下案例: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 每个小组两人以上, 给每个小组第一名学生观看一段动画或无声图片组合的故事后, 让每组学生用英语依次复述给下一名学生, 让最快复述完毕的小组最后一名同学将该故事转述给全班同学。需要注意的是故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进度而定, 在复述过程中严禁学生通过“书写文字”的方式传递故事, 以此杜绝学生对文字的依赖性。通过上述类似方法可逐步提高学生的准确听说能力, 并能增强学生开口说话的自信心。

2.3 设置合乎规律的听说训练

克拉申认为, 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可理解性 (comprehensibility) ;既有趣又有关 (interesting and relevant) ;非语法程序安排 (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 ;要有足够的输入量。

按照输入假设四个特点, 教师在播放视听材料等英语听说练习时, 首先应完全摈弃枯燥乏味的语法讲解和繁复的规则应用, 其次应尽可能根据学生当前的实际能力安排i+1水平的练习, 听力材料应该难易适中, 既不能太过简单以至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 也不能太难使得“输入”不可理解而成为一种噪音;教学内容则应选取学生感兴趣和热衷的话题, 还要充满趣味性, 甚至可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以此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听说水平, 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建立听说档案, 记录学生的听说水平以及所取得的进步;听说材料不必全班统一, 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听说材料, 教师在这方面应给学生提供帮助;在课程安排上, 则应遵循自由发挥的原则, 以不同的“话题”安排课程而非语法程序, 以免学生在听说练习中过分关注语法的准确性而忽视了听说能力本身的训练;“足够的输入量”则是要求教师应按照学生实际水平安排大量的课内听说练习, 课外则充分挖掘学生的自学潜力并鼓励其乐在英语听说。

2.4 创造良好英语听说学习的氛围

克拉申的理论认为如下几个心理因素对学习者习得语言的速度和质量影响较大。这些因素是: (1) 动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 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2) 性格。几乎所有的文献都一致表明, 那些比较自信, 性格外向, 乐于把自己置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 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在学习中进步较快。 (3) 情感状态。主要指焦虑和放松这互为对照的精神状态。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中, 焦虑较少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

情感过滤假设实际与学生的情商相关,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促进提高学生的情商, 即端正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 让其在充分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基础上, 明确其学习英语的目的。首先, 外语教学必需重视情感因素。在大学外语教学中情感有两大功能:一为动力功能, 如激发学习动机, 调节各种认识活动使之和谐平衡, 以及调动主观积极性参与外语的学习活动;二为信号功能, 因为形成的情感会随同语言、身势, 副语言等成为输入和输出语言的社会含义的信号, 从而使语言交际中的表达和理解更加确切, 因而教师在教学中需重视情感因素, 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状态, 使之想学, 充满自信并乐于使用所学的语言, 从中获得成就感。其次, 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 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十分重要。上课时, 教师要善于使用微笑教学并辅之以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 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的外语, 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 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课堂气氛。最后, 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状态, 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推动学生逐渐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心理障碍的因素很多, 自卑、急躁、焦虑、厌倦、敌对等等都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不良影响, 教师还需随时观察、分析, 了解学生这些情绪产生的原因, 同时时刻注意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促使其始终保持高昂饱满的学习情绪, 以便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 结语

总之, 在当前英语课堂上运用克拉申理论进行教学仍是一门较新的学问, 尤其是面对目前传统结构化教学方法仍处于统治地位的现实, 如何让学生们借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翅膀得以摆脱“哑巴英语”的困境并翱翔在自由听说英语的蓝天上, 依然是我们英语教学者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摘要:本文借鉴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分析语言习得机制, 探讨该理论对英语听说教学实践的指导和启示, 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言习得,听说教学,语言环境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2] Krashen, 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 Press, 1982.

[3] Krashen, 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London:Longman, 1985.

[4] 胡文仲.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J].外国语, 1984 (1) :1~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房地产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及其税收筹划风险下一篇:探究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