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之我见

2022-12-09

1现实问题

小学语文是人文学科,也是基础学科。 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 仍然发现学生还在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习题。 这些问题、练习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求,并不是他们内真实的想法、理解和情感,形成了一套成人化的标准答案。 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 综合上述提出对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形的一些看法,并力图改变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

2研究构想

2.1实验目标

在充分掌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不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能,培育和发展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创造性。 在学习过程中,强调教学民主,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2.2 小学语文 “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构想和制定

小学语文 “课堂主体教学” 模式的环节可包括 “乐学新知———自读质疑 ———细读研讨 ———自我回顾 ———练习运用———开拓延伸”六个步骤。

3研究实施

3.1 按 “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实施教学

3.1.1 乐学新知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 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刨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3.1.2 自读质疑

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 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 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 教师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的同时,要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优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后进生提供达标的辅助台阶。

3.1.3 细读研讨

在自读后,要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特别还要讲是怎样弄懂的,让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并主动积累语言。 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3.1.4 自我回顾

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包括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语言文字的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规律和方法, 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打好基础。

3.1.5 练习运用

练习是指阅读课堂中的练习,这种练习以质整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 进行重点项目的基本功训练和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 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以表扬为主及时评价。

3.1.6 开拓延伸

有资料表明,学生语言的积累50%来自课外。 可见,课外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推荐读物; 引导学生参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读书、读报、视听或参观、访问、调查、做实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3.2“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操作的变通方法

我们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 按照 “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设计了基本模式,并提出了适应具体课授课情境的调节变通方法。

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 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 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 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 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

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 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

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

4研究结论

4.1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人际关系

师生交流的规格水平是影响学生主体性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应主动改变角色意识,把与学生的“你我”关系置换成“我们”。 其次,要改变教学形式,教师由“独唱”转为“伴奏”。

4.2 注意挖掘学生的自主能力

“课堂主体教学”模式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自发性学习过渡。

4.3 学贵质疑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疑难问题,并指导学生无疑处生疑,产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欲望,通过“读”与“思”,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优化探究式学习策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益下一篇:SolidWorks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