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技术生物教学论文

2022-04-2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多媒体信息技术生物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根据生物学科的教学特点,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目前,由于我市中考生物分值较低,所以部分学生和家长对生物课的重视不够,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度不够高,对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厌倦,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大量的图片、动画、电影等材料整合在教学课件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的思维。

多媒体信息技术生物教学论文 篇1:

浅析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生物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单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展示生命的奥秘。信息技术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有效手段,直观性教学应该成为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如Flash、Powerpoint、Focusky、Camtacia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化解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己所讲的内容能被学生理解、吸收,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信息技术能以其独特的、直观的、感性的、动态的及综合的表达形式高度呈现生物中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将多彩的图片、直观的动画、生动的视频及声音、文字等进行加工处理,制作出符合学生认知的PPT、FLASH等,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时,笔者通过网络下载了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在课堂上播放了部分片段,视频中恐龙的巨大身影和震撼场面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而科学家还原恐龙的方式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立即提出问题: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的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如果可以,是如何进行的呢?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习效率。而在课堂小结时,笔者播放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微课视频,对遗传信息表达的两个过程进行总结,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升华。这节课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适当融合

生物学中有许多抽象的过程,学生很难想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细胞增殖”和“减数分裂”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如果在课件中利用图片、动画和曲线等,能更加生动地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枯燥难懂的生理过程变得清晰有趣。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兴起,弊端也渐渐显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无论什么课型都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指一节课中应该多种教学形式交互呈现,在适当的时候采用适当的方法。记得在讲“伴性遗传”一课中色盲的发现时,笔者讲了道尔顿如何发现色盲的故事,通过有感情的语言生动地体现出道尔顿对妈妈的爱以及发现自己和弟弟与别人不同时的困惑,吸引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情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但是在讲一些结构特点、功能特点和结论时,则采用最原始的方式——板书,这样可以条理清晰地展示重点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

三、提高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设计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但如果只是局限于PPT或FLASH的使用,并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比如,采用当下开始推广应用的微课、翻转课堂等进行教学。以微课为例,其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重点突出,资源容量小等特点。生物中有很多生理过程和生理结构的讲解都很适合运用微课。比如,笔者做过的“基因的表达”微课,将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分别做成微课,先播放微课,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看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学生回家复习巩固时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让课堂灵动起来,又可以使学生不会因为忘记教师所讲的内容而降低课堂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变的教学方式,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使课堂更加有趣,并让学生学以致用。

四、“互联网+教育”带来教育方式的大变革

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但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师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及学校的教学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互联网+”环境下,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来,在网络化的教学互动平台上,师生交流更加自如。但互联网的应用还有一些限制,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学校不能实现班班都有电脑,而电脑配置齐全的学校,很多都规定不让学生带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因而要发展和推广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学校必须加强计算机设施的建设,使学生更顺利、更积极地使用网络教学资源。

总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时,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要注意“度”的把握。我们应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发扬传统教学的长处,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寇永奎.淺析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7(10).

[2]黄文来.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17).

作者:董蕾蕾

多媒体信息技术生物教学论文 篇2: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根据生物学科的教学特点,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目前,由于我市中考生物分值较低,所以部分学生和家长对生物课的重视不够,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度不够高,对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厌倦,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大量的图片、动画、电影等材料整合在教学课件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的思维。

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对教育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基本,想要迎合这一必然趋势,就必须仔细研究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对教育和学习的影响机。而正是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也使教师在选择上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应用软件的选取问题、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问题等;应该如何做到资源教学统一化、如何应用网络资源便成为了最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老师们在教学中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1.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演示工具

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上的教学软件或网络上的多媒体素材库,也可以综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使用多媒体制作工具,例如:Powerpoint、会声会影等,编写课堂上要使用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演示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如细胞的结构、排泄的过程,或用图表、动画等更加形象客观地展示理论知识等。

2.多媒体软件作为个别辅助工具

网络资源作为个别辅助工具是指使用计算机上的辅助教学软件(包括模拟对话、模拟试题、模拟教学)等手段,再将网络资源整合于这些软件上去,让学生在实际练习、测验过程中强化所学的知识,实现个别辅导式教学。在该方式中网络资源取代了个别教师职能,个别化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如:细胞的结构、排泄的过程,或用图表、动画等更加形象客观地展示理论知识等。

3.网络资源提供资源环境

网络资源以这种方式提供资源环境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将资源整理、分类,存储在特定文件夹下中的内部网站,允许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或网站来提取有用的信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由学生自己去中收集这些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进行二次处理,以自己的观点以及话语方式在多媒体演示工具或网络发布工具中表达信息。在这种方式中,最常用的模式是“情境--研究”模式或任务驱动学习模式。

4.多媒体作为交流和协作工具

网络资源的交流主体可是是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为达成交流协作式学习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和协作学习的良好环境。这样,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或兴趣教学设置一些论坛话题或聊天室,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机会对想要解决的问题或学习任务与学习伙伴进行充分的交流,也可以通过E-mail、博客、维基等方式进行交流协作学习,甚至教学视频会议系统,不仅可以传输语音、数据,而且还可以提供实时的动态图像,通常用于教师与学生这一层关系上。

5.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网络资源

在生物教学课程中,并不是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网络资源或者多媒体课件,有的内容其实没有使用多媒体的必要。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如果直接通过使用直观教具的教学方法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不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是不可被多媒体模拟实验代替的,生物实验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实验仪器的了解和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具体的实验操作等,都需要学生亲身经历,才能使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有亲身体验感受,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所以,课本上所规定的学生实验、示范实验,一般不使用多媒体仿真实验,即使要使用也应该考虑实验自身。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牢记,实际体验肯定比看着强;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身体会。除了一些真的不易观察的经典实验,或正常情况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和生物的一些微观生理变化过程等,可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来实现,其他都尽量不推荐用多媒体教学来代替。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有哪些

1.“良好的课堂结构是成功的关键”

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会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对生物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板书效率。

2.提供大量的直觀材料

人类的认识是从无到有,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的。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必须建立在大量具体的直观感性材料上。通过视频的播放,我们可以把现已灭绝了的动物,如恐龙、阿特拉斯棕熊、新疆虎等的形态、生活习性及由生存到灭绝的过程重现;可以把大熊猫、扬子鳄、玉龙蕨、中华水韭等这些珍贵的动植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觉生物是最贴近生活、最亲近大自然的学科,学生也就自然会产生学习、探索的渴望,从而激起出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激情。

3.将静态转化为动态、将复杂转化为简单,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阶段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最重要的阶段。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动态,对抽象知识的更好的理解,为掌握知识,尤其是为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多媒体的使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新课标中,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利用好多媒体,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在实验课时,往往老师会先进行示范操作,再由学生自己操作,但坐在后面的学生往往不能看得很清楚。现在咱们将这一个实验在实物展示台上操作并投影到大屏幕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操作步骤、方法。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较难在实际中操作的实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些实际实验中难以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不仅可以降低费用,并且可以减短实验时间,同时可以消除实验中可能带来的危险。经过在教学实践中证明:运用网络资源后,学生的实验时间大大缩短且准确性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进行的有效运用,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高效美妙的境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在课堂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層教育。通过考试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老师上课也变得轻松和有趣。

作者:张毅

多媒体信息技术生物教学论文 篇3: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创设学习情景,促进合作学习,进行讨论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结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声、像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幅生动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动态的场景,一串跳动的文字,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优点,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景,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着新鲜、好奇、兴奋感,从而高度集中注意力,使思维聚焦在老师的控制之下,并深入到教学内容的深层。

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不断取得成功。在学习中,兴趣是积极性中最活跃的成分,它是渴望获得生物学知识并积极参与生物学探究活动的意向基础。

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比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食物的消化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在讲授消化道的物理消化——蠕动的生理作用时,过去我用“讲述+板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陷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现代化电教媒体——教学录像片演示这一生理过程,通过慢放、定格、特写等方法处理出来的镜头,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消化道蠕动的动态过程,使其具体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演示录像过程中,我还通过暂停放映,教师解释,或边放边解释的方法,把两种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当过一段时间测验这一内容时,全班所有学生都准确地掌握了这一知识。这就启示我们:电教媒体的生动、直观,接近于现实;合理使用,则使知识进入学生头脑中的途径增多了,记忆加深了;若再与讲解结合,发现其形象化、趣味化与化难为易的效果,是单纯的讲述所无法达到的。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工夫下在学生“学”上,现代教学观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要着眼于、立足于学生的“学”,“教”要为“学”服务。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在生物课堂课教学中,学生对有些概念、原理的学习理解是较困难的。而利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电教媒体,就能帮助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

训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一。以前用传统媒体讲授完一个原理或生理活动后,若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学生感到非常吃力。而通过电影、录像等动态的画面,使学生有了诸如骨的生长、肌肉的收缩、腺体分泌等感性认识,并以此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扬长避短,适时适度

在教学中,要使每种媒体发挥出它的特长、优势,要想做到选择出最佳媒体或几种媒体最优组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里有一个适时适度的问题。

1.教师的讲述语言与电教媒体的结合,处理得当与否,至关重要。在讲授“消化系统”一节时,我曾采用语言跟电教媒体结合的两种方式,结果迥然不同。如先口授教材,然后放映消化系统生理录像片。在这种方式中,语言与电教媒体被分成了两块,在电教媒体中传授的知识,学生已通过教师的语言初步掌握,电教媒体在这里只起对教师的语言证实和具体化的作用。后来我利用语言指导学生观看录像,教师充当“解说员”“导游员”的角色。在这种方式中,电教媒体中介绍的、传授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从观察中获得的,而教师的语言起到的是强调、提示、点拨、点题的作用,是一言两语,但因是在关键处说出,无异于画龙点睛,给学生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而且,这种结合方式还能达到师与生、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目的。教师通过一系列提示,为学生提供思路,启发学生去寻找答案,促使学生思维的活跃,在大脑皮层中引起强烈的定向——探究反射,提高了教学效果。

2.电教媒体的运用是否适度,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电教媒体的运用一定要适度,若以为大量引进电教手段就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不实际的想法。我的原则是:画龙点睛,适时推出,难处使用,局部强调,最后争取收到教学的整体效果。

实践表明,多媒体的使用得当和适度,是确保教学产生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作者:金亚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论文下一篇:质量管理与配网工程项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