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畜牧业论文

2022-05-05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有机畜牧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

有机畜牧业论文 篇1: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措施

2011年黄南州被省政府确立为全省有机畜牧业示范区,跻身全省四大现代农牧业示范区之列。通过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共同努力,黄南有机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诸多制约持续健康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

一是有机认证实现全覆盖。2007年河南县通过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基地、生产、贸易三项认证,共认证天然草场面积932万亩,牦牛、欧拉羊79万头(只),成为当时全国面积最大、参与养殖户最多、存栏牲畜最多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2010年,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被国家环保部批准为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苏乎欧拉羊、河曲马通过国家农业部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3年,泽库县有机畜牧业通过国家农业部认证,认证天然草场928万亩、牦牛17.41万头、藏系羊64.76万只,被授予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称号。至此,我州牧区实现了有机认证全覆盖,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有机牧场。二是可追溯体系逐步建立。截至目前,河南县牛羊佩戴电子耳标13万只,并已完成现有耳标数据录入工作;泽库县已对0.5万只本地藏羊和0.35万头牦牛佩戴了耳标,并完成了相关数据录入工作。三是园区建设稳步推进。2012年以来,南部两县有机畜牧业园区投入建设资金9385.89万元。截止目前,河南县占地1800亩的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基础设施已全面完成,并示范性推进园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建成了点对点气象灾害防御示范站。同时,在6个乡镇建成6个欧拉羊、2个雪多牦牛、1个河曲马等9个县级有机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牧场。泽库县占地750亩的有机畜牧业园区已动工。同时,新建有机畜牧业养殖基地10个。四是产业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果。通过推行“公司+合作社+牧户”的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进行有机畜产品精深加工,先后引进了青海绿草源、台湾启龙奶业、曲海矿泉水、雅克牧业及佰盈丰等知名企业入驻我州,年产有机牛羊肉3500吨,有机牦牛奶580吨。2012年青海省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雅克牧业生产的“阿米雪”有机牦牛酸奶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2013年“阿米雪”商标荣获青海省著名商标称号。2014年,青海楠迦有机肥加工项目和西藏高原之宝牦牛乳加工项目相继落户我州。有机系列产品已推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都市。与此同时,泽库县充分利用西部10余万亩弃耕地资源,以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的有机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为实施草畜联动,滚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机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发展中始终存在贪大求全的问题。把通过有机认证的草场、牲畜简单的等同于有机产品,没有集中优势资源,“撒胡椒面”式的安排资金项目,导致有机畜牧业示范区建设进展迟缓。二是市场定位不明确。对有机畜产品消费群体认识不清,没有确立高端发展意识。三是信息不对称。宣传方式单一落后,至今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有机畜牧业网站,市场认知度低,信息不对称,造成质优价不高。可追溯体系建设滞后,目前只进行了电子耳标佩带工作,且佩带率低,仅为已认证牲畜的8.7%。同时,对已佩带电子耳标的牲畜缺乏有效管理和运作,没有发挥出市场对有机畜产品的认知作用。四是有机畜牧业对群众增收的带动作用还没有有效显现。牧民群众收入结构中,有机畜牧业增收比例不高。

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对策与措施

按照“生态立州、有机富民”,积极推进“一区双核、草畜联动、四位一体、多点支撑、示范引领、综合施策、产业推动”的发展模式,全力打造三大精品工程(高标准环境工程、合作化示范工程、产业化品牌工程),努力把黄南州建成全国知名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的有机畜牧业发展思路,针对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发展合力。一是研究制定扶持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出台税务、国土、环保、工商、金融、电力等行业具体扶持优惠政策。二是尽快编制完成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详规,进一步规范有机畜牧业发展。三是切实加大州县两级财政投资力度,并按照不低于地区GDP增速,每年进行递增。四是强化工作机制。河南、泽库两县在健全县级工作机构的基础上,在有机畜牧业重点乡镇除实行有机畜牧业“一把手”负责制外,形成委派“有机副乡长”机制,专职负责所在乡镇有机畜牧业发展日常工作。同仁、尖扎两县组建绿色(有机)办公室,加快推进各项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深化乡镇综合机构改革,理顺管理机制,将包括兽医站职能的乡镇综合服务站人、财、物统一划归县农(畜)牧局管理,确保充分发挥农牧业乡镇基层站所职能。

(二)集中优势资源,加快产业发展。一是确立核心发展区域。以有机认证全覆盖为基础,确立南部两县有机畜牧业发展核心区(核心区面积应不高于县域面积的20%),进行集中优先发展,在最短的时间内见到最好的成效。二是加快标准化有机牧场建设。整合已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资源,以生态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把加快标准化有机牧场建设作为今后财政及项目投资建设的重点,精心打造,使其成为对接高端市场,吸引外来投资,打造有机品牌的抓手和突破口。集中资金、项目,在南部两县核心区各打造一个环境资源好、科技含量高、基础设施硬、良种畜比例高的现代化有机牧场,并进行良好运作和宣传,使有机畜牧业发展具体化。三是建立完善补贴机制。在核心发展区实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建立符合有机标准的养殖体系。对牧民因此造成的实际损失,由财政进行补贴。建立完善核心区牲畜可追溯体系建设,引导现有企业高于市场价(比市场价高10%以上)积极收购核心区出栏牛羊,确保核心区畜产品不外流,根据实际收购量,由财政对企业进行补贴。四是加大宣传引导。建立州县两级有机畜牧业网站。加大有机畜产品食材的开发研究,推出符合高端人群口味和最大限度体现高原有机食材食用价值的菜品,并加大公关力度,把牦牛肉、藏羊肉打入中东部城市群高档酒店,进入高端人群的消费范围。五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交通便利、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发展平台。继续加大有机园区企业投融资、财政补贴、税收、土地等方面优惠政策扶持,提升服务能力,简化办事手续,加快办事效率,确保“引进来”,又能“保得住”。政府通过引导和帮扶,鼓励当地赴外的大学生、社会人士和农牧民积极兴办企业,学习外来投资商的先进思想和创业经验,逐步建立和壮大属于我们自己的企业,从而加快推动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州农牧局)

有机畜牧业论文 篇2: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优势及对策

摘要 分析三江源地区发展有机畜牧业的生态环境、政策支持、生产经营、草地资源、畜种资源、品牌资源优势,针对三江源地区发展有机畜牧业存在的缺少有机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草场退化制约有机畜牧业发展、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牧民缺乏有机畜牧业生产知识的问题,提出符合三江源地区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对策建议,以期有效发展有机畜牧业,提升牧民收入,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有机畜牧业;优势;对策;青海省

Key words Sanjiangyuan Region; Organic animal husbandry; Advantage; Countermeasure; Qinghai Province

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就是生态安全的有机畜牧业,有机畜牧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畜牧业要求在畜禽生产过程中,在饲料中禁用化学添加剂、抗生素[1]和激素,在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时尽可能不使用具有残留性的药物,从而保障人体安全,但这仅是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外在要求和目的。有机畜牧业的真正内涵是在提供有机畜产品的同时,按照系统工程的原理,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努力促进畜牧业在农业生产内部的物质良性循环,延长能量流动的生态链,生产合格的畜禽产品,实现畜牧业的持续发展[2]。有机畜牧业生产的首要条件就是无公害、无污染的生态环境[3]。

青藏高原基本上保持着无公害、无污染的原始半原始的生态环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作为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素有“江河源”“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生态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也是青海省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拥有天然草地2 133.3万hm2[4]。因此,笔者结合三江源地区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优势,针对三江源地区发展有机畜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三江源地区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三江源地区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优势

1.1 生态环境优势

三江源地区地处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基本接近自然状态,工业化程度极低,在草原建设中基本不使用化肥、农药;大气、水源、土壤、草地、畜种等没有工业污染和化学污染。从三江源地区已通过认证的河南县、兴海县河卡镇环境监测和产品质量检测情况看,该地区完全符合有机畜产品生产要求。因此,从生态环境方面来看,三江源地区发展有机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三江源地区发展有机畜牧业,不仅有利于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防止生态环境恶化,遏制草场退化,同时还能大幅度提高牧民收入,对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政策支持优势

三江源地区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机畜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政策导向;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项目的实施为有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青海省委、省政府有关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益的政策为有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发展有机畜牧业有利于争取青海藏区建设、三江源生态保护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

1.3 生产经营优势

长期以来,三江源地区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一直是传统的天然草场放养,牲畜放养方式符合有机畜牧业生产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牲畜的饲草是天然的有机饲草,畜产品经过认证程序就可以转化为标准有机畜产品,转化成本低。因此,在三江源地区发展有机畜牧业生产投资少,见效快。

1.4 草地资源优势

三江源地区包括青海4州16县1市70个乡镇,总面积36.31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0%,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 952.70万hm2[4],大部分是山地草甸类和高寒草甸类,属于优良的天然草场,特别适宜有机畜牧业生产的需要。发展有机畜牧业可大力促进真正意义上的以草定畜,有效遏制三江源地区草场牲畜严重超载、草地生态日益恶化的现象,使三江源地区畜牧业向着草畜平衡的方向发展。

1.5 畜种资源优势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三江源地区人口相对稀少,草原面积较大,主要拥有白藏羊、欧拉羊、黑牦牛、河曲马等10余种适应于高寒牧区的优良畜种,年存栏牲畜820万头只[5],而且这些畜种都是青藏高原独特的种质资源。所以,三江源地区发展有机畜牧业具备相对的空间和优势。

1.6 品牌资源优势

国家划定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以来,“三江源”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它本身就是一个很响亮的品牌。三江源地区的白藏羊、欧拉羊、黑牦牛等畜种品牌已初具知名度,两者相互结合,将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实力。

2 三江源地区发展有机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有机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有机畜产品属较高端消费市场,强势“龙头”企业是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依托和载体。从青海省已通过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的兴海县河卡镇和河南县的运行情况来看,由于缺乏国内新品牌加工企业的参与和带动,产品仍以活牛、活羊等初级产品为主,不能体现有机食品的价值和实现农牧民增收。

2.2 草场退化制约有机畜牧业发展

三江源地区草场面积虽然很大,但有90%的草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目前中度以上退化面积达1 246.7万hm2,占全区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8%,黑土滩面积已达282.9万h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5%,占全省黑土滩面积的80%,全区17%的草场鼠害较为严重,草场退化、沙化、碱化的面积占全区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20%[5],这与发展有机畜牧业要有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2.3 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三江源牧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畜产品市场体系和信息体系不完善,特别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十分薄弱。加之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致使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难度很大,制约了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

2.4 牧民缺乏有机畜牧业生产的相关知识

有机畜牧业的实质是利用已取得的畜牧科技成果,对传统畜牧业进行改造,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标准化生产和规范性操作所形成的高技术含量的产业。由于目前对青海省牧民缺乏从事有机畜牧业生产所必须的相关技术、技能培训和配套服务,从而为实现有机畜牧业生产带来一定困难。

3 三江源地区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对策建议

3.1 制定三江源地区有机畜牧业的发展规划,并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技术支撑体系

有机畜牧业在三江源地区乃至青藏高原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生产模式和工作经验可循。因此,三江源地区在发展有机畜牧业的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进行全面规划,确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措施;同时还要建立包括有机畜产品认证、市场规范和技术要求等内容的政策体系和综合技术服务体系,促使三江源区的传统畜牧业尽快向有机畜牧业方向转变。

3.2 引进或扶持有机食品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关键因素。通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投融资、补贴、税收、用地等方面实行优惠和鼓励政策,引进国内外有实力、有影响的著名企业,或扶持壮大省内相关企业,并建立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行业发展。

3.3 依托生态和资源优势发展三江源地区的有机畜牧业

三江源地区具有广阔的草地、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相对低污染或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如能将资源优势合理区划并加以保护和利用,使之进入良好的生态循环,增加畜产品附加值,则能够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有机畜牧业的认知度

通过积极组织广大畜牧科技工作者到基层宣传,发放藏、汉双语《有机畜牧业基本常识》宣传册,以及举办科技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有机畜牧业知识,使畜牧业生产者自觉转向有机畜牧业生产。

3.5 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发展有机畜牧业需协调处理好三大关系

3.5.1 必须处理好与传统草原畜牧业之间的关系。

有机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目标,与传统草原畜牧业有很大差距。发展有机畜牧业,不是丢弃传统畜牧业,而是传统畜牧业在草原基础设施、牲畜饲养管理、畜产品安全措施等方面要向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3.5.2 必须处理好与转换期内牧民增收之间的关系。

结合三江源地区畜牧业实际,传统畜牧业向现代有机畜牧业过渡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转换期。在此期间,全部裁减现有草场中的牲畜超载部分,实行以草定畜,在短期内可能会导致发展有机畜牧业与牧民群众增收之间的矛盾。

3.5.3 必须处理好与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

国家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旨在保护和恢复源区的生态,这必将为有机畜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有机畜牧业可以适当降低牲畜头数,减少过度放牧,防治草地退化,也有助于解决现代畜牧业使用化肥、农药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草原生态的改善,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发展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楚维斌,史彬林,红雷,等.抗生素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危害及科学使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19):128-130.

[2]施晨璐,孙永明,孟凡乔,等.论有机畜牧业之发展[J].家畜生态,2004,25(4):1-4.

[3]郭映义.加快青海省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青海草业,2005,14(2):32-34.

[4]青海省统计局.2008年青海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机制和相关立法问题研究”课题组.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机制和相关立法问题研究报告[EB/OL].(2008-07-14)[2016-01-05].http://www.qhei.gov.cn/xbkf/kflt/t20080714_277140.shtml.

作者:房玉双 铁生年

有机畜牧业论文 篇3:

江西万载:“三引领”着力打造有机畜牧业品牌

一是良种引领。以康乐黄鸡获得有机认证为契机,继续选择有养殖优势的黑兔、黑山羊等品种开展有机养殖试验示范,并积极做好有机认证相关工作;二是科技引领。成立有机养殖合作社5家,加大有机养殖技术培训力度,每户畜牧户至少培养一名有机养殖明白人;三是园区引领。推行“公司+合作社+畜牧户”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模式,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把该县省级科技示范园建设成为集有机畜牧产品研发、检测、生产、加工、仓储和销售为一体的示范区、核心区和辐射区。(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医心理学论文下一篇:博物馆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