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疾病预防知识

春季疾病预防

去春来,万物复苏,生机蓬勃,正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春雨绵绵,天气潮湿,乍暖还寒,早晚温差大,正值各种病源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和作祟之际,加之早春人体抵抗力减弱,对外界环境适应性较差,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春天容易患两大类疾病:一类是传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如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麻疹等;另一类是过敏性疾病,如有菜麻疹,过敏性鼻炎,严重的甚至发生支气管哮喘。但是,同学们也不要过于担心、害怕,这些疾病还是可以预防的。我们在平时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1.学习之余,多开展体育运动。这个时节春光明媚,环境温度适宜,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好时机。通过运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增进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只有身体强壮了,疾病才不能乘虚而入。

2.教室、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的新鲜、流通。

3.平时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尤其是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

4.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

5.要根据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6.注意饮食洁净,营养均衡,不偏食、不贪食不洁食物及水果。

7.个人生活用品和衣服、被子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勤洗、勤晒。

8.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过于疲劳,因疲劳容易使抵抗力下降。

9.对疾控中心制订安排的各种预防措施,一定要按时去做。因为很多的预防接种,预防药丸都是针对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疾病,卫生防疫部门都是作了精心安排的,及时的接种和吃药可以起到一定预防作用的。

另外,对于过敏体质的同学来讲,因为自然界中的过敏源有很多很多:如花粉、虫蠕、动物羽毛、冷的空气等,所以要特别注意:如对花粉过敏的,在花粉播散期要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公园里、鲜花房;家里不养猫、狗等小动物;不用地毯等等。 大家如能做到以上几点,一定会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

秋季疾病预防小常识

秋风阵阵,凉爽宜人,刚摆脱酷暑的我们,在感受这份舒爽的同时,殊不知一些潜伏的“秋季病”也悄然而至,所以我们要善预防方能更好享受生活。

一、感冒:秋天气候特点为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粘膜易受冷刺激,抵抗力削弱,病原微生物将乘虚而入,使身体被迫承受感冒之苦。预防:要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保持环境的良好通风;要适当多饮水,多吃水果,增强机体代谢;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

二、腹泻:其主要原因为贪吃或是乱吃东西兼受凉的缘故,且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致使胃肠功能紊乱引发腹泻。预防:不乱吃,不暴饮暴食,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夜间睡觉时被褥要盖好,防止腹部受凉。

三、过敏性鼻炎:秋季亦是过敏性鼻炎的好发季节,如出现频繁打喷嚏、流清涕、鼻塞、鼻咽部粘膜发痒等症,可能您患上了此病。预防:在已知过敏源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接触,未知过敏源的患者应查清过敏源后“敬而远之”,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温差较大时应注意保暖。

四、心脑血管疾病:天气转凉,外周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大,寒冷刺激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预防:心脑血管病人更应注意随时增减衣物,积极防治感冒,按时服药,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进食方面晚餐以八分饱为宜;如发现突然眩晕、肢体麻木或是心前区不适等症,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防发生意外。

冬季疾病预防小常识

进入冬季,气候出现干燥,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会出现骤降、霜冻。这一季节正值传染病好发,特别是人群密集地方,是传染病高危地方,所以,收集了一些预防知识,供大家学习: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 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有

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肺炎和肺结核等。其中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二、 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的共性为

发热,乏力,头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三、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埃进行传播。病人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可以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病原体的黏液飞沫悬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即可造成传染,并可造成大面积流行。

四、

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 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2.多喝水: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3.空气流通:为了预防病毒通过空气传播。保持教室内空气清新,要常开门窗通风,良好的通风可消除80%自然菌,所以自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至关重要。课间同学们要尽量到教室外活动,不要呆在教室内。

4.加强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5.加强锻炼:注意日常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6.合理作息: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尽可能不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 7.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昼夜温差大,同学们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添加衣物。

8.及时发现、及时就诊:如觉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9.另外可进行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 几种常见肠道传染病有

细菌性痢疾、肠炎、食物中毒、伤寒、副伤寒、霍乱等。

二、 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的共性为

为胃肠道症状。多有腹泻,腹痛,呕吐伴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三、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病菌随粪便、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的水、食物(蔬菜、瓜果、水产品、奶制品)或其它生活用品,再经口食入而传播。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感染和传播的重要因素。病人或肠道传染病带菌者是传染源。

四、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预防的肠道传染病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具体做到: 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吃苍蝇叮过的、蟑螂爬过的食物,不生吃海(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

2. 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饮水用具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3. 讲究个人卫生。勤换衣服勤洗手,勤洗脸,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保持环境整洁。

4. 增强身体抵抗力。平时多进行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同时也可进行相应预防性接种,增强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

第二篇:夏季疾病预防知识

最近H7N9横行,加之夏季的到来,夏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刻不容缓。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结膜炎、颊粘膜麻疹粘膜斑及皮肤红色斑丘疹。

具传染性时期:潜伏期末2-3天至出疹后5天传染性最强,皮疹消退后没有传染性。这对于判断隔离期很重要,需隔离至出疹后5天,一定要把关。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吸入。

易感者: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抗体降低到免疫水平以下者。

流行特征:由于麻疹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以及不断强化接种,近两年都开展了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对未接种或接种不明确或抗体水平低者进行补种。以前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现在是青少年、成人发病率上升。

潜伏期:约10天。

前驱期:即从发热到出疹3-4天,可以出现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看起来像刚哭过的样子。出现koplic斑可以是小白点1个或数个,也可以是融合成片。

出疹期:3-5天。

1、 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到高峰,全身中毒症状加重。

2、 皮疹、出疹顺序,耳后发际--头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躯干四肢--手掌、足底。

3、 此期易出现并发症,肺炎、喉炎、心衰、脑炎(90%死亡原因)。

4、 koplic斑逐渐消失,所以只能在初期看到,具有诊断意义。

恢复期:1-2周。

1、 体温降到正常。

2、 中毒症状减轻消失。

3、 皮疹消退,按出疹的先后顺序,留有色素沉着斑及脱屑。

与风疹鉴别:前驱期短,全身和呼吸道症状轻,无koplic斑,发热1-2天出疹,1-2天退,主要见于躯干及面部,不留色素沉着,不脱屑。

控制:如果发现麻疹患者及时送医院,轻者回家隔离治疗,至出疹后5天凭医生证明复学。回家护理注意屋内通风换气,有的家长不懂,用传统的方法,认为见不得光、吹不得风,给小孩抚得很严实,是个误区。给易消化食物,补水,经常温水洗脸,盐水漱口。重者必须经住院隔离治疗,以免发生并发症,密切接触者观察2周,采取丙球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流腮:

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腮腺炎是通过呼吸道传染,同在一个教室如果有一个患儿,很容易造成播散。

传染期:症状出现前一周到出现症状后9天。

普遍易感:流腮疫苗自费注射,免疫覆盖面窄,所以很容易出现大规模的小范围流行。

冬春季易发,在学校易造成暴发流行。

潜伏期:平均18天。

出现症状:

1、发热、畏寒、咽痛、全身疼痛。

2、腮腺肿痛,以耳垂为中心。

3、并发症: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心肌炎等。给生殖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诊断: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3周有接触或当地本病流行。

2、症状很简单。

预后:较好,有的不治疗就自行好了,不需要特殊治疗,中西医结合方法较好。可以喝板兰根冲剂,这段时间建议学校熬两次中药汤给学生预防疾病。

控制:

1、患者隔离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密切接触者观察3周。

2、一般不采取被动免疫。

3、板兰根或金银花冲服。

水痘:

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

传染期: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

传染源:病人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平均14天。

症状:分批出现的皮肤粘膜的斑、丘、庖疹及结痂,全身症状轻微。皮疹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变为深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壁薄易破,皮疹呈向心分布,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四肢较少。

诊断:依靠典型临床表现,需与丘疹样荨麻诊鉴别。

预后;10日左右自愈,自限性疾病,但病毒不能清除,一直潜伏于体内,年老体质降低可发生带状疱疹。

控制:

1、患儿隔离至疱疹破裂结痂脱落。

2、密切接触者观察21天。

霍乱:

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由污染的水或食物造成传播。起病急骤,剧烈泻吐,排泄大量米汤样内容物,易脱水。

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目前由于抗生素运用,很多患者仅出现轻度腹泻症状,很容易漏诊及造成传播。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潜伏期:1-3天。

突然发病,先泻后吐,一般无腹痛,无里急后重,2天之后脱水虚脱。

确诊:必须依赖粪便细菌学培养。

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处理:隔离、消毒、大便培养,连查2次(一)方可排除。

【范文网】

第三篇:疾病预防知识讲座计划

色力布亚镇第二小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春季疾病预防知识讲座计划

为贯彻落实教育局、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见》,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学校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具体讲座活动计划如下:

一、讲课时间和地点:计划2018年3月12下午5:30—6:30,在学校操场办春季预防疾病的知识讲座。

二、讲课内容:

春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甲肝、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细菌性痢疾等,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有:可通过飞沫或饮食等途径传播。起病急,有发热、头痛、全身关节酸痛、咽痛、咳嗽、皮疹、腹泻等一种或几种症状。病防治知识,如何对疾病患者或疑似患者进行正确诊治和处理等。

三、讲课人:计划由陈丽丽老师授课

四、参加人员:色力布亚镇第二小学全校师生

色力布亚镇第二小学

2018年3月10日

第四篇:幼儿春季疾病预防知识

春季来临,气温回升,各种病菌也开始滋生,此时小孩子最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而生病,所以幼儿春季疾病预防十分的重要。如果想预防幼儿生病,就需知道春季幼儿容易生哪些病及预防措施。

幼儿春季疾病预防No1.感冒

即便是到了春末,偶尔来的一股“冷空气”,也会让一些抵抗力较为低下的宝宝患上感冒。在这春季疾病高发季节里,幼儿似乎会一次接一次地“次次中招”。事实上,单只在宝宝出生的最初2年里,宝宝就会得8-10次的感冒,发病一次或更多次的流感。

患病指数:★★★★★

患病症状: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咽痛、气喘、咳嗽等;偶尔有轻微地咳嗽,说话声音嘶哑;眼睛发红、潮湿;肌肉疼痛;呕吐、腹泻;发烧,体温可达39℃~40℃。

护理要点:

1.让孩子充分休息。患病时让孩子充分休息,有利于病的痊愈。在此时不要外出,也不要长时间逗孩子玩。

2.多饮水。大量饮水除了可对咽部的病毒、细菌起到冲刷的作用,发热时消耗身体的热量、同时能及时补充因退热出汗所丢失的水分。喝水时宜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如果孩子不爱喝白开水,也可适当加些果汁,让孩子能多喝些水。

3.保暖。根据情况增减衣物,有些父母爱用被子为孩子捂汗,这可造成高热抽风。当孩子出汗后,用温水为孩子擦干汗,及时换上干净的衣物;在室内,就不必穿得太多,与成人穿得相当即可,甚至要比成人穿得少一些才好。

4.合理饮食。孩子感冒时多不爱吃东西,家长需给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牛奶、酸奶、稀饭、面条、面包等,同时还要多吃新鲜水果(苹果、猕猴桃)、蔬菜,这样可保证有大量维生素C抗病毒的作用。

5.使用鼻腔滴液或喷剂不要超过3天,因为它们会使鼻腔组织变厚,受到刺激,从而进一步阻塞鼻腔通道。

6.不要给宝宝使用阿司匹林。如果宝宝需要服用退烧要的话,可在医生帮助下选择醋氨酚或布洛芬。在没有医生建议的情况下不能给2岁以下的宝宝使用抗组胺剂。

预防指南:首先勤开窗通风換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是预防感冒最为简便、有效的办法。进行适当户外锻炼,接受日光照射,有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减少患感冒的机会。外出时,尽量避免带宝宝去人群聚集的共公场所。另外,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正常生活规律。

幼儿春季疾病预防No2.肺炎

肺炎是肺炎组织的一种感染,会引起咳嗽、呼吸短促、发烧、呼吸频率加快中的一种或是全部症状。一旦宝宝的感冒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时,尤其是身体虚弱的宝宝容易从感冒发展为肺炎。

患病指数:★★★★

患病症状:呼吸急促、吃力,有时候伴有呼吸疼痛;鼻孔张开(预示着宝宝呼吸困难);发烧,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胸痛,呼吸时会加剧;腹痛、食欲不振;持续咳嗽、气喘。

护理要点:

1.降低热度:首先是要为宝宝退烧,醋氨酚和布洛芬的使用对宝宝是相对安全的。同时,也可以在宝宝额头上放一块凉毛巾来达到物理降温的效果,有条件时,可以在家进行温水浴。

2.多喝水:尽量让宝宝多喝一些水,以防止脱水。大量的液体还能疏松分泌物和粘液,使痰液更容易被咳出。

3.调整宝宝的睡姿:这段时间,当宝宝入睡以后,不妨在他的头部和肩膀之后多放一个枕头,以帮助他呼吸更为顺畅。

4.胸(背)部叩击法:让宝宝坐在沙发上,“轻拍”他的背部,以帮助他气道内分泌物的排出。家长也可以向医生咨询一下具体该如何操作。

预防指南:如果家人患感冒或者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尽量让宝宝与患病的亲人隔离,避免宝宝受到传染;室内经常通风;保护宝宝不会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如有可能,让宝宝注射预防肺炎的疫苗,也是预防宝宝得肺炎的一种有效途径。

Tips

当宝宝患有肺炎,并出现以下症状时,需立即送往医院。

出现呼吸困难、脸色发紫;

精神萎靡或异常烦躁;

嘴唇或指甲发青;

呼吸时发出呼噜声;

由于咳嗽和气喘而无法入睡;

无法摄入足够的液体,或是不断地呕吐;

出现了发烧和腹痛;

咳出了发黄、发绿或是带血丝的黏液;

幼儿春季疾病预防No3.过敏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临床上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隐匿性哮喘。同任何过敏性疾病一样,过敏性咳嗽的最大特点就是会随着气候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等,反复发作,较难治愈。

患病指数:★★★

患病症状:吐白色泡沫痰;喜欢揉眼睛和鼻子,爱抓头皮;睡觉时爱出汗,不安静,喜欢蜷曲着睡;多以咳嗽为主,不喘。其咳嗽有三大特点:晚上睡觉前咳一阵;半夜醒来咳一阵;早上醒来咳一阵。有的宝宝能一连咳上3个月。

护理要点:

1.不要自行服用止咳药:普通的止咳药对过敏性咳嗽效果不好,甚至可能让咳嗽更厉害。

2.如果发现宝宝咳嗽时间持续一个月左右,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呼吸科的哮喘门诊进一步确诊。

3.临睡前让宝宝喝一些温开水或温牛奶、米汤等,有助于粘痰变稀,促进痰液咯出。

4.每周1次彻底对家里进行一次大扫除,包括清洗床单、地毯、窗帘(布制),整理橱柜,清洁瓷砖、包括宝宝卧室内新购买的鲜花等。

5.将家里所有的毛绒玩具都搬离宝宝房间,如果宝宝坚持要跟其中一个同吃同睡,家长需要经常用热水清洗。

6.花粉季节,注意关好门窗。坐车时,车窗也要关闭,以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当花粉处于最高值(早上5:00-10:00之间),让宝宝尽量呆在家里。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让宝宝洗澡和洗头。

预防指南:过敏性咳嗽往往会在家族中流行,也就是说父(母)亲会遗传给孩子。不过,许多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就能“摆脱”此症了。因为他们的气管已经发育成熟,自身免疫力极大地增强了,较少会受到刺激物的侵害了,或是他们已经掌握了如何回避过敏原。

幼儿春季疾病预防No4.腮腺炎

腮腺炎是这个季节宝宝最易得的疾病之一。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患病宝宝的唾液飞沫、或腮腺炎病毒直接进入腮腺口侵犯腮腺等相互传染,少数也有通过病毒污染的用具而间接传染。尽管腮腺炎可能会让宝宝感觉不适,但它很少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后果,个别患儿可能并发睾丸炎。

患病指数:★★★

患病症状:中医称之为撑耳寒,即表现为一侧或者两侧耳垂下发生肿大,肿大的表面会发热会痛;张嘴或者咀嚼食物时肿大的部位会感觉疼痛;发烧、头痛、身体困倦、食欲不振;睾丸和腹部(女宝宝)肿胀、疼痛。

护理要点:

1.降低热度:与所有病症一样,为宝宝降温是首当其冲的“任务”。合理用药可以缓解因发烧带来的种种不适。

2.食物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宝宝患了腮腺炎以后,就会影响生成唾液来润湿食物。如果宝宝出现吃饭困难,不妨多为他准备一些粥类、及其他水分含量较高的食物。

3.避免酸性食物:酸性食物,如番茄,会刺激唾液的生成,这会让宝宝感觉更加疼痛。

4.患病后宝宝要尽量卧床休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指南:让宝宝按时接种可提供的(计划内)所有疫苗,是预防腮腺炎的最好方法。如果自己的宝宝已经得了腮腺炎,家长要避免让宝宝与其他小朋友接触,以免他人受到感染。现在已经有腮腺炎疫苗,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身体情况选择是否接种。不过,在感染病毒之后,此疫苗就无法有效地防止腮腺炎了。

第五篇:2018春季疾病预防知识讲座

春季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时间:2018年3月15日 地点:凤凰初中 主讲人:王文峰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受周校长邀请及卫生院吕院长工作安排,由我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春季传染病学校防治知识,我本人十分荣幸,同时也十分感谢周校长的盛情邀请和大力支持!

春季容易发生的传染病主要有两类:一是呼吸道传染病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结核等。另一类是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如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

一、 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一些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1、麻疹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

三、

三、三”,即前驱期三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三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三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成人感染症状加重。

2、风疹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

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4、水痘

水痘 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瘙痒。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5、流行性感冒预防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该病潜伏期短,一般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临床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著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肺部可闻及干罗音。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流感病毒分甲、

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若人群对变异株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暴发流行。

二 再说说第二类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手足口病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飞沫形式感染别人;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也可传播给别人。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传播。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先咳嗽、流鼻涕、烦躁、哭闹,多数不发烧或有低烧,发病1-3天后,于手、足及口部出现红疹,疹子的直径约3毫米左右,当红疹转为水疱后会传染给别人。生长于手足的红疹较不易影响宝宝的情绪,但口中水疱破裂则会使患儿因剧痛而不肯进食,经常流口水,并有发烧及不安等症状。

此病病情较为温和,可以自行痊愈,不过为防止脱水现象,应多喂宝宝开水、果汁等饮料。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如果患儿持续发烧、呕吐、烦躁不安,应去医院请医生密切观察、治疗。

手足口病的预防: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一是要做好监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疫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二是托幼、学校等单位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三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

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四是要尽量少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

2、菌性痢疾:

这是天气转暖时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是进食不洁食品后感染痢疾杆菌所致。病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粪便排出,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被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等方式传播。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下坠感,可伴随恶心、呕吐、口干、浑身无力等表现。

3、食物中毒:

春季来临,气温逐渐回升,细菌易繁殖。人如果吃进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均可发病。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小时至2天,最短为1小时。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低热或高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或血水样便),严重者可引起脱水、血压下降、酸中毒,甚至休克。病情的轻重与摄入的细菌数量以及人体防御功能等因素有关,故同餐人群可集体发病。

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可以防治的慢性传染病。它是因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结核杆菌后所致,全身各个器官均可受累,但以肺部最为常见。人群普遍易感,15-54岁青壮年发病居多占80%左右,全年均可发病。病源体为结核分枝杆菌,在被感染结核菌后,约1/10的人终身有可能发病。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据我国统计资料表明,结核病是目前在校生影响学业、因病休学的重要疾病之一,是危害学生健康的常见病。我们辖区2017年累计转诊疑似结核患者56人,最终确诊结核病人6人,结核防控形势严峻。因此,广大师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要有所了解,“寓预防于治疗”,保证顺利完成学业。

(一)肺结核病的传染源

肺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当病人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肺部病灶中的结核杆菌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发生结核感染,形成原发病灶发生结核病。一般每个排菌的肺结核病人一年可传染10-20个人。所以,早期发现病人,控制传染源非常重要。

(二)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经飞沫传染和尘埃传染。感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如饮用未经消毒的带有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的牛乳,可能引起肠道等感染。

(三)临床表现

被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要看每个人感染结核感菌的多少、毒力强弱、体质、心理、精神、营养、生活(学习)环境等因素,一般被感染者中10%的人可能发病。

肺结核患者的主要表现有:低烧乏力、食欲减退、盗汗、妇女有月经不调等全身症状,肺部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或不适、呼吸困难等表现。由于现在一些患者抗生素的广泛运用等

导致症状不典型或无自觉症状(特别是学生),加之以上这些症状属非特异性,只有在体检透视时才发现肺上有阴影而被发现。病人早期发现、旱期诊断较为困难。还有一些患者忽视病情未就诊,成为隐性传染源,这是导致学校肺结核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凡有咳嗽、咳痰二周以上或咯血,痰中有血丝者,该患者有就有可能患了肺结核病,属重点筛查对象,应该引起医生、家长、老师的高度重视。

(四)、学校的结核病疫情特点及原因

一、学校疫情特点

1. 学生结核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体征不明显,甚至无自觉症状,易忽略; 2. 一部份学生是通过体检才发现患有肺结核而就诊;

3.好发年龄一般在12岁以上,以中学生居多,大学生中也不少; 4. 学生患者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 5. 人群集中,易发生暴发流行。

二、为什么青少年学生易受肺结核等传染病的危害?

1.青少年学生都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内分泌变化快,心理不成熟,情绪易波动,再加上各种营养需求量大,容易造成营养缺乏,加之学习紧张,精神压力大,休息时间少等诸多原因,导致了抵抗力下降。

2.青少年学生由于距接种卡介苗的时间较长,特异性免疫水平降低;

3. 由于多数患病学生症状不典型,对咳嗽发烧不在乎,家长又不了解,学校也没注意到,如果学生本人不说,就容易掩盖病情,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 4.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学习、住宿环境拥挤。肺结核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一旦有肺结核病患者,就更易在校园引起传播。

5.传染源管理不到位。由于肺结核病是一个慢性病,治疗时间长,一般要在6-8个月以上,除少数较严重的患者需住院治疗外,一般不会对生活、学习产生较大影响。所以,一些学生患

者不愿休学。学校也不愿意轻易让其停课修学,加之如果学校对学生患者没进行特殊管理,因此很容易在学校成为传染源传染他人。

三、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1.预防结核病传播最主要的措施是及时发现和治好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对有连续咳嗽、咳痰超过三个星期的学生,应立即动员他到结核病防治所检查,并按医生要求正规治疗;对与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人员要进行登记并做相关检查;对已经感染结核菌的人群,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2、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时报告、处理、控制学校师生的肺结核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严防结核病在人群中的感染和暴发流行。

3、要做好结核病患病学生的治疗和管理工作,控制传染源。

4、建立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做好“晨午检”及时发现结核病等传染病患者。

5、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扫与消毒工作,对教室和集体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结核病的感染和传播机会。

6、要切实做好学生的结核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7、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8、一定要注意不要歧视患结核病的学生。因为,只有痰涂片检查呈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才会有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开始接受正规药物治疗后2-3个星期传染性就会逐渐消失。痰中没有查出结核杆菌的肺结核病人,一般没有传染性,可凭结防所的诊断证明,参加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不应该有任何的歧视。只要进行正规治疗,90%以上的病人都是可以治愈的 春季传染病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

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

5、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诊断和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及时消毒,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食醋熏蒸来进行预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

7、教室、寝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要注意教室卫生,清扫地面要先洒水后扫地。

8、坚持晨午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各位老师、同学们学校传染病防控量大面广人员多集中,极易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掌握传染病防控知识非常有必要,希望今天学习的知识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最后,再次感谢周校长及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和学习愉快,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坚持爱岗敬业范文下一篇:酒吧应急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