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项目管理论文

2022-05-02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高职院校项目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科研项目管理不再是单纯的创造知识、传承技能,还涵盖了组织战略整合,科教资源整合的功能。以协同创新为视角,探讨高职院校通过顶层设计,建立校内协同机制;加强联络,建立校际协同机制;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协同机制;以人为本,建立人本化管理机制来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地方社会的能力水平。

高职院校项目管理论文 篇1:

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关键词:中职电子专业 情境教学 实验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借助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将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进行生动描绘,利用学生的多重感官和想象力,使其融入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点和知识点。中职电子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生产和生活中的诸多情境均可以用作教学素材。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有利于帮助中职学生提高技能学习水平。

一、创设多媒体直观情境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在此形势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相关调查显示,人类对听觉和视觉的感官刺激比较敏感,多感官刺激可以让人们的印象更加深刻。多媒体技术借助模拟动画、音频、视频、仿真、图片等方式,能够直观形象地为学生呈现电子专业中晦涩难懂的知识,同时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能促进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以磁场和电磁感应相关知识为例,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而教师在教学中,也很难直观呈现相关知识内容。这时候,教师便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的形式展现相关教学内容,或利用互联网共享资源,为学生直观地呈现不同形态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以及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等内容。教师借助为学生创设的多媒体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直观情境中展开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磁场相关知识有更加清晰的了解,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此方式操作简单,有利于提升中职电子专业教学的实效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

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中职电子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一特征,向学生提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迅速融入学习情境。

以电动机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问学生:“电动机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得到了运用?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呢?我们又是怎么实现对电动机的控制的呢?”如此,教师立足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向学生提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同时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可能有疑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三、创设生活情境

所有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来,生活是学生获得和应用知识的重要阵地。教师若是在课堂中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讲述生活故事,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主动对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和关注,同时试着回答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灵活运用,为学生创设相应生活情境。如选择一些涉及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和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并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视角对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以此加深学生对电子专业知识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重要性的认识,充分感受到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生活中交通技术的发展现象进行情境设置,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例如,当下高铁已成为铁路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铁的发明涉及电子专业中的磁场知识。一些中职学生在生活中乘坐过高铁,或在电视中看到过高铁,对其较为熟悉。基于此,教师可以从高铁入手对磁场知识进行讲解,以此拉近课堂和生活的距离,使学生置身于生活化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電子知识,加深其对知识应用价值的了解。

四、创设实验情境

在中职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实验实训、动手操作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以此凸显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活动的专业性。电子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大部分电子知识的定理和概念都是从实验中而来。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活动,实验活动的综合性和直观性较强,对此,教师可以用实验活动的方式直观呈现各种各样的电子知识。中职电子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大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力度,从实验入手,积极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利用实验活动,生动、具体地讲解抽象的电子专业知识。借助实验把电子专业学科的规律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电子专业知识,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设备维修相关的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计算机主机组织学生开展设备故障测试实验。把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告诉学生,同时给予学生鼓励,让其用个性化的方法检测主机,借助测试实验现象对主机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到高效的维修方法。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创设实验情境的主角,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电子知识学习体验。

五、小结

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中职电子专业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教师应大力研究情境教学法,积极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同时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和其他先进的教学形式,促进中职电子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美良."情境教学法"在中职电子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

[2]蒲业.浅谈中职电子专业教学中课堂改革措施[J].信息周刊,2019(19).

[3]张凤琴.中职电子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19(8).

(作者单位:宣城市工业学校)

作者:佘臬刚

高职院校项目管理论文 篇2:

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研究

摘要:科研项目管理不再是单纯的创造知识、传承技能,还涵盖了组织战略整合,科教资源整合的功能。以协同创新为视角,探讨高职院校通过顶层设计,建立校内协同机制;加强联络,建立校际协同机制;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协同机制;以人为本,建立人本化管理机制来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地方社会的能力水平。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C-c/2013/01/027);江苏理工学院校科研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KYY11078)

作者简介:邹丽阳,女,江苏理工学院科技产业处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财务管理;王碗,女,江苏理工学院科技产业处副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育管理。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于2014年5月2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教结合、产教结合,服务地方的能力日益提升,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优秀技能人才。在协同创新的范式下,高职院校如何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创新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是促进和完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高职院校科技协同创新的内涵

协同创新已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1]高职院校的“科技协同创新”,就是要打破中职与高职、高职与其他普通高校、行业和区域的界限,集聚各协同主体创造的知识和创造力作为高职院校的创新资源,实现要素的最优化组合,共同开发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解决关键共性技术,在研究开发、技术开发、创新应用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实现途径,主要分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两个层次。[2]

二、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3]其目的是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高职院校是以培养职业型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其办学定位、历史发展,及所具备的科研能力和科研基础,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不能全盘吸收其他普通院校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高职院校经过摸索和试探,渐渐形成与自身实际相吻合的管理模式,其中不乏可圈可点的院校。但由于科研起步晚,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管理还是停留在项目申报、立项签约、验收结题环节,前期的培育、实施中的监控、科技成果的申报等工作还没有实施,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管理现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科研管理部门职能多元化,科研管理体制待完善

高职院校由最初的中等职校升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还在探索、积累与形成期,除已进入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建设的院校开始科技创新体系方面的研究,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纳入到学校建设方案中去,有些高职院校还处于懵懂状态。以常州市为例,常州市9所高职院校,从机构设置的角度看,都设立了科研管理部门或校企合作办公室,但纯粹履行科研项目管理职能的不多,还兼有教学改革研究、学生实训实习、招生就业、发展规划、高职教育研究室的功能。从科研基础条件来看,仅2家院校成立了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与企业共建了工程中心。从科研管理规章制度来看,现有的项目管理办法与一般本科院校相似,没有突出自身的特点与内涵。

(二)科研项目体量较小,纵向项目少横向项目多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科研意识普遍增强,在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中已占一席,但总体来说体量较小。从承担的项目类型来看,基础研究的少,应用开发的多;从纵向项目来看,常州9所高职院校,没有一家独立或联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的项目以和企业联合申报为主。常州高职院校中有2所承担过纵向科研项目,分别是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来源以国家省市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省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省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产学研补助项目居多。高职院校成立之初都有依托机构,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与依附行业保持密切联系,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较多,但技术开发的量较小。常州高职院校中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5家,长期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了数百家产学研合作基地和联盟。

(三)科研意识逐步提高,科研项目管理较松散

随着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高职院校的科研意识也在逐步提高,但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学历较低,长期以来以教学为主,以实习实训为主,形成三无状态:无科研的意识、无明确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无核心领军人物,很难形成一定程度的科研氛围。以在常高职院校为例,从事科研的教师凤毛麟角,其学科带头人承担的科研项目都为数不多,更何况普通教师。所以,科研还只是一小部分人员的兴趣。各类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门由于还兼有其他职能,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还停留在上传下达,简单发放通知的阶段,重申报、重结题,轻培育、轻监管,没有整合学校的科研资源。项目申报阶段是散发式的自由申报模式,没有计划、组织与协调,科研成果的培育、开发和保护意识较弱,体现在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的少,几乎没有科技成果组织鉴定,推广使用的更少。

三、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协同创新的实现途径

(一)顶层设计,建立校内协同机制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一个功能,开展科学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学校进一步发展壮大所不可避免的。科研项目管理不应该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职责,高职院校需要面向自身实际,面向人才培养的要求,面向社会的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中长期规划,在借鉴一般本科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系列项目管理办法。树立科研强校的理念,建立校内职能部门协同机制,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统筹兼顾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适度开展基础研究。加强财务、科技、资产、教务、招生就业等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建立科研信息化平台,将有限的校内科教资源整合起来。[4]

(二)加强联络,建立校际协同机制

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不是孤立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普通院校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高职院校由于先天不足,基础研究的条件与能力都不够,为了实现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加强与外界高校院所的联系。横向加强高职院校间的联系,建立同类别院校的协同机制,面向地方需求,共同攻克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纵向加强与其他普通院校的联系,建立高职与本科的衔接机制,提升基础研究的能力,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争取更多的科研合作机会。[5]常州5所产学研合作成绩优异的高职院校都座落在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是横向合作的有力见证。纵向合作的典型例子是,江苏理工学院(原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是职教师资的主要培养机构,在职业教育研究方面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和丰硕的科研成果。江苏理工学院组织高职院校,共同申报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项目为纽带,传授科研方法,传承职业教育新思想、新理念。这种合作方式吸引了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南通市、宁波市等众多省内外城市的高职院校,申请承担相关子课题的研究,此举不仅提高了某个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还增进了高职院校间的交流,促进了高职院校整体科研氛围的提升。

(三)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协同机制

高职院校以应用形研究见长,主要为地方服务,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在常9所高职院校都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非常重视产教结合。一所高职院校办的好不好,评价在于教师是否有较强的工程素养,学生是否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培养人才是否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强化与企业协同育人,密切产学研合作。科研项目管理中,高职院校要合理定位,细分市场,寻找自己的合作点。以行业内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采用形式丰富的产学研合作方式,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合作,如与行业内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与企业订单式培养专门技术技能人才;与同类高职院校、企业共建产学研联盟,开放办学,共享仪器设备与科研设施;产学研协同,经科教联动,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四)以人为本,建立人本化管理机制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希望得到尊重、相互关爱和照顾。高职院校的教师也有追求归属的需求,获得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激励政策、民主管理、人文关怀、情感沟通来激发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和组织一切科研管理活动,努力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同步发展。如对教师进行分类培养,师资队伍梯队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为教师多创造学习和提升的条件,鼓励教师走出校门,通过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大会、联合参与纵向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通过组织各类科研项目申报辅导会,学习科研项目申报技巧;鼓励并支持教师走进企业,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组织并参加各类产学研活动,扩大产学研的合作面,努力打造一支专精尖的科研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

[2]左崇良,胡刚,谷联磊.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剖析与产学创用联动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9).

[3]朱勤劳.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4).

[4]王华锋,周春芬.产学研合作在提高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核心能力中的作用初探[J].职业教育,2014(5).

[5]韩立新.多角度完善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体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4).

[责任编辑秦涛]

作者:邹丽阳 王碗

高职院校项目管理论文 篇3:

新建民办高职院校教改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摘要】新建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其自身特点,在教改项目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优化教改项目管理的相應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改项目管理 问题 对策

【基金项目】重庆能源职业学院2015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办高职院校教改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J03009)。

新建民办高职院校建校时间较短,各项工作正处于摸索实施、不断完善的阶段,急需通过教改项目实施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成效。然而,作为新建院校探索教学新方式、新手段、新模式的主要措施,教改项目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改项目的申报和研究质量,并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教改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申报目的重“立项”轻“意义”

部分教师申报教改项目的目的是为了立项而立项,仅仅是因为评职称的需要,必须申请教改项目,并未真正领会教改项目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项目立项,实施教学改革,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二)项目选题重“新颖”轻“解题”

在进行项目选题时,非常关注某些提法的新颖性,追时髦,赶时尚,却忽略了课题的实际意义,所选课题是否是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否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管理方式重“管理”轻“指导”

新建民办高职院校绝大部分为青年教师,很多是第一次申报项目,在项目申报和课题研究过程中缺乏技巧和经验,对于申报书的撰写、项目的具体实施无从着手,急需指导。

(四)研究过程重“完成”轻“真做”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并未按照任务书中的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实施项目研究,而是在项目快结题时,发一篇论文,写一篇结题验收报告,就草草结题。

(五)结题验收重“成果”轻“实效”

结题验收时多考察项目发表论文、出版教材等,而忽略了教改项目的真正目的,就是通过项目研究,推动教学改革,解决教学中的实质问题,要将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才是关键。

二、教改项目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为了完成评职称、年度考核等硬性任务或者某些功利性的目的而申报立项,把项目作为完成某种目标的手段,未真正领会教改项目的意义。当务之急是要转变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通过组织专家讲座、举办教改论坛和优秀教改成果展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转变教师对教改项目意义的认识。

(二)设置选题指南,指引选题方向

教改项目管理部门,应根据当下教育热点问题,结合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制定选题指南,既要有方向性的指引,又要起到普遍改革的作用,以此避免一些教师盲目跟风,未结合教学实际,选题毫无意义。积极扶持优势特色项目,尤其是有实用价值的选题,真正具备教学需求的选题才是推动教改项目研究的动力源泉,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总结经验,才能孕育出更有价值的教改项目。

(三)加强指导,提高教师教改教研能力

教改项目管理部门在进行项目管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青年教师教改能力的培养,重在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帮助他们了解宏观政策,沟通项目信息,通过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向青年教师传授课题申报的经验与技巧。各二级院系也要为青年教师配备有教改经验的骨干教师当导师,以老带新,帮助他们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四)加强过程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研究落到实处

为避免一些项目流于形式,教改效果差强人意,教改项目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项目研究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研究落到实处。首先,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确保教改项目落到实处的基本保障,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教改项目管理制度,对管理部门、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均具备约束、监督和指导作用;其次,更新项目管理理念,变被动的程序化管理为主动管理,重新审视教改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切实发挥教改项目的实施对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1]最后,实施合同制管理,使项目负责人和管理部门形成平等的契约关系。[2]项目负责人根据合同的内容和约定,逐步实施课题研究。项目管理部门根据合同约定的任务和进度安排,检查和监督项目实施情况、任务完成情况。

(五)严把结题验收关,提高项目实效性

结题验收采取综合评定法,通过项目负责人汇报、专家组查阅资料、项目负责人答辩,综合评定项目是否达到结题条件。结题验收的评定应注重考虑教改项目的实效性,即通过教改教研对教学实践是否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教改成果是否能为教学和管理服务,而不是仅以项目发表论文的数量来决定。结题验收后,还要注重监控各项目对研究成果的使用和推广,通过召开教改成果交流会、评定教学成果奖等形式促进项目研究成果的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静.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8):29-30

[2]刘慧.对提高地方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水平的思考[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3,20(4):64

作者:胡艳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务档案作风建设论文下一篇:地区政府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