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心理应激反应训练

2023-02-12

第一篇:警察心理应激反应训练

探析我区监狱基层警察心理应激及对策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矛盾交错叠加,社会关系错综复杂,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危机与日俱增。监狱人民警察承担着罪犯刑罚执行职责,由于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改造任务的艰巨性,往往承受着更多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高负荷、高应激、高风险的工作环境,紧张的工作节奏,使其长期处于密集的心理应激中,如缺乏有效途径加以调适和解决,将会严重影响监狱基层警察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当前,我区监狱基层警察心理应激问题日趋严重,但对基层警察的心理应激问题却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更谈不上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了。

笔者认为,对我区监狱基层警察的心理应激问题应从探寻应激源的角度入手,探索、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手段和运行方式予以研究解决。因此笔者对心理应激进行了相关探析,目的是通过对我区监狱基层警察心理应激和应激源的观察和思考,探寻我区监狱基层警察心理应激对策和调适的有效途径,减少警察职业应激源,加强警察心理应激承受能力,维护警察的身心健康,提高警察的工作绩效,这对建设我区高素质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篇:警察团体心理训练简介

警察团体心理训练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创设相应的环境和条件,设置特定的团队情景,指导警察完成一系列动作,强化心理体验,有效提高心理品质的训练活动,它是遵循警察的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按照心理科学的原理,探索形成的一种特殊心理训练方法。它专业技术性比较强,有一套系统科学规范的训练内容体系,主要包括8个模块:适应团队训练、团队精神训练、提升自信训练、增强意志训练、拓展思维训练、抗挫能力训练、沟通能力训练和开发潜能训练。通过这些外显行为训练,让参训人员体验感受,优化认知,沉淀良好的心理品质。

第三篇:警察心理行为训练的创新模式

一、心理行为训练

1.心理行为训练的起源与发展

心理行为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往来于大西洋的盟军补给运输船队不断遭到德国潜艇的袭击,人员伤亡惨重。令人惊奇的是那些历尽艰险、死里逃生的人并不是那些年轻力壮、水性尚佳的海军士兵,而是一些阅历丰富老成持重的长者。心理学家和军事专家联袂研究得出一个令人瞠目的结果,当突发事件和灾难面临时决定每个人生存能力最关键的因素不是体能,而是他的心理素质及意志力。有鉴于此,盟军迅速反应成立了一所阿伯德威海上培训学校,并通过一些模拟科目对海军的生存能力、作战意志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船员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确保了盟军海上运输生命线的畅通。二战结束后德国人汉恩和英国人沃特经过不断总结和潜心研究,率先将这种训练运用到战争以外的非作战人员个人意志品质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训,并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逐步演绎到对知名企业的人才培训之中,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对人的心理、人格等方面进行训练。进而形成了当今风靡全球具有科学性、时效性和前瞻性的户外体验式培训——心理行为训练。直到1991年心理行为训练才正式由香港传入大陆。

2.警察心理行为训练概述

心理行为训练就是运用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借助行为训练作为媒介手段,用以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训练方法。心理行为训练又被称为拓展训练或者是体验式培训,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

警察心理行为训练就是在心理行为训练基础上,结合警察自身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对警察心理、意志品质及团队意识等进行训练的一种特殊模式。根据警察职业的特殊需要,增设了一定的情境训练内容,使受训警察在一定的情境训练中体验心理上的变化,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认知上的调适,最后通过反复训练使受训警察养成良好的行为应对模式和认知模式,最终积淀成警察必备的心理素质,同时也起到增强心理健康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作用。

二、国内心理行为训练现状

2005年8月11日经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全军首家集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开发为一体的军事心理训练中心在工程兵指挥学院成立,这标志着我军拓展训练迈上新台阶,同时也为武警部队和警察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从2005年9月起,总参所属军事院校统一开设心理行为训练课,以提高学员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作战技能。通过开展心理行为训练,工程兵指挥学院训练合格率由过去的71%提高到100%,优秀率由12%上升到48%。训练成绩的大幅度提升,归功于心理行为训练。目前,不但总参所属军事院校开设心理行为训练课程,而且部队也将心理行为训练纳入日常训练科目之中。

公安部对警察心理健康工作也高度重视,根据公安工作实际和民警心理素质现状,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心理训练中心联合研制了民警心理训练专用设备(包括心理恢复、心理素质测评、心理能力训练、心理行为训练以及行为观察与编码共五个系统)。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确定为部级民警心理训练实验室,将8个城市公安局(山西太原、辽宁大连、上海、江苏淮安、浙江杭州、湖北武汉、四川绵阳、云南楚雄)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确定为部级心理训练试验点,并予以必要的技术、设备支持。

三、 警察心理行为训练的作用及教学实施

在心理行为训练课的组织与实施中不仅要耐心细致地讲解项目的操作规则、注意事项、安全保护,更重要的是项目结束后启发性地带领学员对项目进行回顾,引导学员互相分享心中的感受与体会,让学员对自身和团队有更新的认识,通过联系实际工作与生活中类似的场景让学员从这些项目中深刻地领悟到其中的大道理。在团队建设这个项目中,以破冰游戏贯穿始终,充分展示参训人员的创意与激情,集众人智慧,浓缩创新意识,展示团队风采,迅速形成一支拥有共同使命感的团队。培训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大约20人,这样分组的目的是使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到培训之中,团队的所有成员必须共同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攻克难关。破冰游戏有效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激发热情与斗志。通过信任背摔这个项目,增进了队员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建立相互信任与责任的团队气氛,通过身体接触,打破队员之间的陌生与隔阂,体会团队同伴对自己的支持,体验环境变化后,在恐惧与挑战面前,团队激励对个人的作用,体验诚信与承诺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建立互相体谅与换位思考意识,增强队员自信心,建立队员个人的荣誉感、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人民警察而言,当面临危险和困难时,战友之间的生死相依、绝对信任显得尤为重要;在盲人方阵这个项目中,体现了学员之间的信任、交流和默契配合,使受训队员感受到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沟通、预案、合理分工的重要性,同时对公安民警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有很大的提升;在穿越电网这个项目中,体验项目前期资源确认与合理配置的重要性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在活动中体会行动预案及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与沟通;队员之间的身体接触,增加信任感,体会到行动中应敢于实践,突破经验主义。

四、警察心理行为训练的作用

1.锻炼警察的意志品质

警察的意志集中体现在以勇敢献身的精神来排除困难,把决定贯彻到底的品质上。警察在执行任务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候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作后盾。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培养和锻炼出来的。通过增强意志的心理行为训练,警察就能够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跨越常人难以逾越的障碍,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在警察心理行为训练中借助于高空训练器械来锻炼警察的意志品质。

警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随时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能成功解决,也有的难以解决,就会遭受挫折,导致失败。挫折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只有经受了挫折失败依然不折不挠、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因此,抗挫折能力是警察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是队伍获胜的基础保障。在警察心理行为训练中借助于穿越电网和孤岛求生等来锻炼警察的抗挫折能力。

2.增强警队团结协作精神

警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的任务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而存在的,所以对这个群体来讲,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同时警察又是一个战斗的集体,有着共同的目标。在打击犯罪活动中,没有团结的力量和协作精神是根本无法取胜的。团队精神就是为了实现或达到既定的利益和目标,在团队中所表现出来的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精神。团队精神是实现团队目标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团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团结协作精神需要良好的沟通作为基础。沟通是人们观念、思想、情感的交换过程。沟通的目的是传递信息,达成相互理解,形成共识,促进合作,提高效率。在团结协作中沟通与合作对警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警察所肩负的任务需要沟通与合作。警队是一个战斗集体,需要大家通过沟通,对任务有全面准确的了解,从而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一致的决策方案,同心协力去完成任务。其次,个人健康成长需要沟通与合作,以保持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功能。再次,充满竞争的社会要求人必须学会沟通与合作。要想获得竞争的胜利,必须通过有效沟通,联合不同力量,通过合作扩大自己的优势。

3. 增强自信心、激发潜能以及思维的创造性开发

和团队精神一样,自信也是由警察的职业要求所决定的。刑警战士时刻需要面对恶劣的环境,承受高度紧张和高强度负荷的教育训练,经常面临危急情况甚至生死的决择,没有超常的自信是绝不可能出色的完成艰巨任务的。自信是根据自己在达到各种目标过程中的经验产生的对自身能力的确信,是对自己在未来活动中获取成功的希望,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估价。换句话说,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肯定自己的能力、价值,自己看重自己。

在团队中,团队成员融入团队,具备了团队精神后,才会更加自信。而团队的自信又是建立在团队成员自信的基础上的,团队成员的自信会促进一个团队的自信,团队的自信又能带动成员的自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自信的团队,才能勇敢地做出行动,更好地保障团队的利益,实现团队的目标。

随着自信心的增强每个人都更加渴望成功。看到别人成功,也努力探求成功的奥秘和方略。其实,最好的成功指南就蕴藏在我们自己的身上,那就是潜能。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最突出的标志之一是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并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一个优秀的团队,更需要挖掘和汇聚每个团队成员的潜在能量,最大限度地了提高团队的效能。

警察部队的日常管理和工作、学习、训练是非常严格的,具有明确的规范和细致的管理模式,这往往束缚警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但是,警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需要执行的任务则是复杂多样的,随时发生着各种变化。作为现代警察,必须具备全面灵活的思维能力,才能出色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一支队伍在培养了团队精神、坚强意志又具备自信精神后,它已经具备了优秀团队的基础品质,但是要真正成为一支“常胜”的、有战斗力的队伍,还需要默契的配合和不断的熔炼,最终才能克敌制胜。

五、警察心理行为训练的实战效果

心理行为训练并非体育加娱乐,而是对正统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知识和技能还只是有形的资本,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心理行为训练能使有限的知识和技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将警察心理行为训练引入到警务实战训练之中,在激发个人潜能、提高警察自身心理素质的同时,还能够熔炼团队、增强警察团结协作精神。使警务实战训练更具有针对性,极大地调动参训学员的训练热情、提高了大练兵的训练效果。(文/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鞍山分校

刘洋)

参考资料:

[1]耿志伟.拓展训练在警体训练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2]高晖.人民警察心理素质训练[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6)

[3]肖冬梅.浅谈警察的心理压力与缓解对策[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报.2004,(03)

[4]周宗建.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论新民警的心理素质强化训练[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5)

[5]王淑波.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维护[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

[6]吴闻.浅谈警察心理素质训练[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3)

[7]王哲.论警察心理素质训练[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2)

[8]燕道成.试论警察心理素质教育[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9]付世聪.论刑事警察的心理健康[J].辽宁警专学报,2004,(01)

作者简介:

刘洋(1979~

)男、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鞍山分校警训教研室、硕士研究生、心理行为训练师、著有《警察心理行为训练》一书、研究方向:体育经济管理。

第四篇:简论借助网络开展监狱警察心理拓展训练的思考

一、心理拓展训练概况

(一)心理拓展训练的由来

拓展训练是源自二战期间的英国的一项运动,英文名Outward Bound,寓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挑战”。二战时期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船员葬身海底。研究发现,面对灾难,心理素质是决定生还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创办了“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

二战结束后,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和心理研究的兴起,心理训练也开始被人们所重视。人们在快节奏的工作氛围和复杂的人际社会氛围中,往往会造成思想波动、情绪焦躁、精神压抑,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训练年轻船员的培训模式逐步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于是在英国慢慢形成以培训管理者企业人为对象、以培训管理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管理技能作为培训目标的学校,这种培训逐步扩大到社会各个阶层人群的心理培训。

(二)心理拓展训练的发展现状

二战后心理拓展训练发展迅速,并在世界范围蔓延。现代心理拓展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拓展体验、回归自然、挑战自我、领导力培养、团队建设等分项内容,从场地上说主要分为水上、野外和场地等三部分项目。水上课程主要沿袭了船员的培训课程模式,包括游泳、跳水、扎竹伐、划艇等。野外课程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训练模式,主要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户外生存技巧等。场地课程是针对学校教育而创设的训练模式,在专门的训练场地上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开展各种团队课程如攀岩、跳跃等心理训练活动。

心理拓展培训项目从参与者角度又可分为个人挑战项目和集体合作项目。个人项目是单人挑战的运动项目,主要是通过一定难度的考验,通过挑战和调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体能和心理潜能,从而促使学员的心理朝着冷静、沉着、刚毅的方向发展。团队项目是现代最为流行的课程模式,强调团体的相互理解合作、信任,在项目培训中注重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对于提高团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拓展训练在世界范围发展很快,许多国家都将拓展训练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例如在日本有专门的攀岩课,新加坡在政府的支持下每年为青少年进行7至14天的培训。我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出现心理拓展训练,但是还没有纳入正规的教学内容序列,但随着人们对职业心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拓展培训,许多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公共管理人员特别是警察、司法人员都逐步认可了心理拓展训练的重要性,各种形式的心理拓展都发展迅速。

二、狱警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一)狱警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影响因素

监狱警察是一个特殊职业,罪犯管教工作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领域,工作强度高、危险大、时间长,冲突和对抗性强,任务复杂程度高且变化快,比普通人承受着更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长期的工作对心理造成巨大影响,从而使其思维、性格和情绪等出现不正常的波动。就其工作性质而言,监狱警察是多重社会角色聚为一体的特殊群体,他们常年面对的是社会专政的对象——罪犯。“监狱民警既是执法者,又是特殊园丁,心理医生,多重角色集于一身,难免产生心理冲突,从而引发心理问题,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一是高压、高强度工作诱发心理疾病。监狱干警尤其是一线干警,工作强度大,危险性强,风险大,通常加班加点较多,节假日很难休息,随时可能应付各种紧急情况,导致监狱干警心理出现心理问题。

二是工作环境诱发心理疾病。由于历史原因,监狱布局大多远离市区,由于工作时间长,监狱警察的业余生活比较单调,基本是两点一线,一头是家庭,一头是监狱,无论是正常工作时间还是节假日都是如此,日常文化生活调剂不足,使很多干警绷紧的弦得不到松弛,长期下去,易诱发心理问题。

三是工作观、价值观带来的心理冲突。监狱工作的责任重大,但管教罪犯的工作复杂性较强,罪犯的构成也是很复杂的,要把罪犯改造成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需要长期耐心细致的教育,严格的管理和枯燥的工作造成了许多监狱警察的价值观失衡,会觉得自己工作没有价值,由此而引发激烈的心理冲突,出现心理问题。

(二)心理拓展训练对监狱警察心理的调适作用

由于监狱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对于监狱警察的某些压力源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是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改变的。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提高人的适应能力,调适能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完成这一历史赋于我们的艰巨任务,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监狱警察心理拓展训练正是针对监狱警察的职业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的一种心理行为训练的课程,心理拓展训练以一种“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通过教学和训练使学员学会了解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发展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观察、记忆、理解、推理、判断、随机应变以及抗挫折等能力,从达到而战胜心理恐惧、激发心理潜能、增强敢为精神、锤炼坚强意志的目的。通过实验发现,拓展训练对增强监狱警察体质,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顽强的意志、培养分析意识和团队精神,对改善大狱警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是显着的,对提高大狱警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监狱警察开展拓展训练,可以开发出学员个人的潜能,增强自我认知,强化自信;克服学员心理上的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员学会关心和信任别人,改善人际关系,培养服务和奉献精神、不怕危险的牺牲精神。

另外,拓展训练是一套塑造团队活力、推动组织成长与战斗力的训练课程,是设计好的一套体验式模拟训练, 训练内容丰富生动、寓意深刻,学员参与训练能够从中深刻体验到个人与团队、同事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 激发起团队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拼搏创新的动力, 使团队更富凝聚力,使警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三、借助网络开展狱警心理拓展训练的可行性

(一)户外心理拓展训练的局限性与多样性发展

户外心理拓展训练在培养人的冒险、创新、挑战极限方面的能力有着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市场化运作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和拓展公司开展的一些攀岩、登山、探险等拓展项目,在安全性上没有保障,另外培训人员的体能水平不同,参加户外心理拓展训练的效果便不尽相同了。并且由于监狱警察工作的特殊性,进行户外心理拓展训练在时间上有很大限制。随着拓展训练逐渐的发展,多种形式的拓展训练不断出现,“对拓展训练项目不再是简单形式的模仿和内容的移植,而是将拓展训练的思想贯彻到教学中”。许多培训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开发适合自己条件和特点的拓展训练教材,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改善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员的社会适应能力,模拟场地拓展训练、游戏拓展训练等多元化的训练模式得到较快发展。

(二)网络技术的进步与虚拟心理拓展训练的可行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成为人们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社会交际信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地理信息等新型网络服务正方兴未艾,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网络交际平台迎来了新的动态和变革,最新的信息技术为虚拟心理拓展训练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随着3D动画技术的不断成熟,利用网络游戏平台开发出的实景模拟训练系统,将野外拓展训练项目变为网络虚拟的游戏,通过QQ、MSN、聊天室、语音室、视频会议等网络交际平台,能创造出逼真的网络虚拟心理拓展训练环境,野外真实场景、团队网络互动,在这些模拟的网络环境中能提供真实世界一样的训练。

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实景模拟训练系统成为虚拟心理拓展训练的急先锋,实景模拟训练系统突破的培训者体能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显示心理的影响结果,因而比起现实版的心理拓展训练更加具有优势。网络交际平台具有匿名性,增进了社会个人在信息交流中的便捷性和互动性。实景模拟训练系统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可以帮助社会个人在虚拟的场景中暂时填补虚空的大脑,或者在紧张的劳作之余调节一下疲惫的身心。通过训练的亲历和教师的引领,可以很好的进行心理拓展训练。

四、借助网络构建监狱警察心理拓展训练平台

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实景模拟训练系统,拓展训练中的大部分项目可以设计成针对于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虚拟程序,通过心理拓展训练平台来实现活动的训练价值。心理拓展训练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心理知识学习系统

监狱运用网络技术可以构建心理知识学习的平台,在组建的网络虚拟课堂上介绍心理知识,实现警察自主快捷地进行学习活动,有效地促进了狱警的培训效能。监狱还可以运用互联网将网络上的课件和视频作为狱警的学习教材,还可以运用网上讲座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极大地降低了监狱的培训成本、增强了培训的灵活性。在平台上可以设置简单心理测验,让警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水平。

(二)实景模拟训练系统

监狱可以通过购买心理拓展培训软件或者购买在线服务,通过实景模拟训练系统等开展模拟拓展训练,利用现代科技营造出来的声、光、电,使参加人员最大程度的模拟户外心理拓展训练,在活动过程中,狱警不断克服心理恐惧战胜自我,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让他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面对困难保持平和的心态,充分相信自己和队友,挖掘自身的潜能,再困难的任务也能完成,这对提高狱警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对自我及他人的认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实现在虚拟平台上挑战心理极限,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三)交流分享系统

利用网络拓展训练平台,监狱警察可以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实现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通过分享,学员之间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辅导老师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并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学员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成果。最终将这些体验应用在工作及生活中。实现参加者可以不断进步。

(四)结果测试分析系统

利用结果测试分析系统,可以高效地管理狱警的培训情况和进展情况,利用计算机管理狱警心理知识的学习开展情况。对培训结果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其中心理压力特别突出者,进行心理提醒,并且可以将结果保存到电子档案中,制作警察个人心理拓展训练档案,将培训情况进行长期分析,检验培训效果,为改进课程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心理拓展训练是监狱警察提高自身素质、适应高强度工作挑战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狱警的心理调适能力、增强抗压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为构建虚拟拓展平台、借助网络学习系统和网络游戏系统开展模拟心理拓展训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借助网络技术构建狱警学习拓展训练平台,积极开展虚拟心理拓展训练,通过网络交流和在线研讨,提高监狱警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狱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于提高狱警心理拓展培训的灵活性和实效性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五篇:心理应激与挫折

心理应激与挫折 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还包括心理动机与需要。心理动机和需要产生社会行为是内部基础。社会行为还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与刺激。

人类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直接受到动机的影响。当我们的动机实现了和需要得到了满足,会使心理上得到宽慰和愉快感,相反会出现痛苦、心理不愉快、焦虑、愤怒、心理危机和挫折感。挫折和心理防卫机制与个体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处理好可以保持心身平衡。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从小立志做一番伟大的事业,但是,很少人会考虑将要面临很多挫折和失败。挫折人人不可避免,挫折人人都会面临。挫折具备三个条件:具有动机和行为;引起挫折的因素和境遇;挫折引起的情绪状态和体验。因此,当我们面对挫折和心理危机,怎样调整自己的行为,保持身心的平衡,提高适应能力,对我们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挫折和我们个体心理防卫机制与个体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处理好可以保持心身平衡。 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境变化或刺激对人施以影响,作用刺激被人感知到或作为信息被人接收,一定会引进主观的评价,同时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心理生理的变化。通过信息加工过程,就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果刺激需要人作出较大的努力才能进行适应性反应,或这种反应超出了人所能承受的适应能力,就会引进机体心理、生理平衡的失调即紧张反应状态的出现。 应激及其对个体的健康状态、医疗保健人员及其他职业群体的效应已经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问题。自从Selye提出“应激”这一概念以来,吸引了医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及其他广泛学科的注意。

应激尚无统一的要领。一方面,因研究者的兴趣和学科领域而认识有所不同;另一方面,现有的应激要领还不足以解释心理社会应激原如何影响体内的生理反应。

“应激”一词的原意是指一个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荷过程,Selye将这个词引入到生物和医学领域,并根据对其本质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对它进行修正、补充和扩大。当前,在医学心理学领域中,应激的含义可概括为三大类:

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这是把人类的应激与物理学的上定义等同起来。即金属能承受一量的“应力”。当应力超过其阈值或“屈服点”时就引起永久性损害。人也具有承受应激的限度,超过它也会产生不良后果。

2.应激是一种反应应激是对不良刺激或应激情境的反应。这是由Selye(1956)的定义发展而来。他认为应激是一种机体对环境需求的反应,是机体固有的,具有保护性和适应性功能防卫反应,从而提出了包含三个反应阶段(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的一般适应综合征学说。

3.应激是一种察觉到的威胁这是Lazarus综合了刺激与反应两种学说的要点而提出的。他指出,应激发生于个体处在无法应对或调节的需求之时。它的发生并不伴随于特定的刺激或特定的反应,而发生于个体察觉或估价一种有威胁的情境之时。这种估价来自对环境需求的情境以及个体处理这些需求的能力(或应对机制)的评价。这种说法,可以解释对应激性刺激(应激原)作出反应的个体差异,该理论认为,个体对情境的察觉和估价是关键因素。

由于遇到困难,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和紧张状态称作挫折。影响面对挫折忍受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包括个体生活经历,心身状况,认知评价。挫折人人不可避免,挫折人人都会面临。问题是我们需要了解:了解引起心理挫折的原因是什么?挫折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反应?个体怎样应对心理挫折和危机?社会可以提供那些心理干预措施与方法?当我们遇到困难,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的心理和紧张状态称作挫折,或者我们通常所说的失利。心理挫折和危机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心理现象,有轻有重,有长有短。问题是我们怎样积极面对心理挫折,尽快解决心理冲突,化解矛盾,度过心理挫折和危机?是影响我们的健康水平的,结果如何决定于我们的个体的忍受能力,而且是有差异的。

面对同样的挫折时,为何不同的人的忍受能力不同,这究竟取决于哪些因素?对于这些影响因素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挫折忍受力。

例如一帆风顺的人,从小到大所有的要求都能够顺利得到满足,对挫折的忍受能力就会很低。相反,一生坎坷,忍受能力就很强。心身健康的比有缺陷的人忍受能力要强。培养个体对心理挫折和危机忍受能力是有助于适应环境和促进心身健康的。心理动机和基础是内部的,需要合理应用心理防卫机制和应对技术。压力与应激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与应激可以是急性也可以是慢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许多压力与应激是客观的,例如家庭矛盾和人际关系等。其中不良应激因素包括三类:急性应激源,例如自然灾害;生活事件,例如失恋与离婚;慢性应激源,例如工作压力等。在主观方面还与个人能力、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有关,与怎样合理应用心理防卫机制去应对有关。在我国,传统文化使人倾向于情感内敛、

含蓄,凡事面面俱到,习惯于自我克制。面对挫折时,人们常会本能得出现攻击、退化 、固执、冷漠、焦虑等反应。

心理防卫机制是个体应付心理压力或者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适当应用心理防卫机制,可以减轻压力引起的不安,可以起到调节心理冲突和心理保护作用。合理化机制是应付心理压力和挫折的方法之一,无意识地提出一些理由为自己的暂时不满足和挫折解释和辩护,求得自我谅解和安慰,减轻自己的痛苦,达到心理平衡。中国谚语:吃不到的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就是典型的合理化机制。HC

心理防卫机制一词最早见于佛洛伊德的著作《防御性神经精神病》。弗洛伊德在其早期著作中交替使用“防御” 和“压抑”这两个术语。 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个体在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是在潜意识水平进行的,当事人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应用于防卫机制。

这种心理策略的运用,能使个体心安理得,减轻由于心理压力或挫折所引起的紧张不安、焦虑和痛苦。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个体在心理上采用一些机制,即在无意识状态中,转变一下自己对挫折的看法或与现实的关系,以免受心理上的痛苦。这种防卫机制的运用,是自我的功能,是自卫的作用。以心理咨询和治疗师的来说,学习心理防卫机制的理论,不但可协助求助者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也能用来评估求助者的自我成熟程度,作为咨询和治疗的参考。HL

大多数的心理防卫机制是被动的,消极的,如果起到有一定效果也是暂时的,并不能真正起到心理保健作用。而心理应对机制则是主动的、积极的,强调个人自觉的理解和有意识的参与,并依靠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应对,应对方式,应对策略。是个体对抗应激的一种手段。用心理学的术语来定义;则“应对是个体对环境或内在需求及其冲击所作出的恒定的认知性和行为性努力”。它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改变现存的人-环境关系(问题指向性应对);二是对应激性情绪或生理性唤醒的控制(情绪调节性应付)。问题指向性应对是通过改变个体支持总是的行为或改变环境条件来对抗应激原;情绪调节性应对是通过应对以降低烦恼并维持一个适当的内部状态以便较好地处理各种信息。信念对人的心理个有重要的影响。具有强烈的信念,是应付各种困难和挫折的力量来源,也是保持精神充实、情绪振奋和心理平稳的重要支柱。 培养良好个性 自幼培养积极、乐观、开朗、意志坚强、善于交流、温和、冷静、自我克克制、知书达理、顾全大局、乐于助人的性格有利于应付困境和挫折,较少产

生强烈的焦虑、不安和痛苦,保持心理上的稳定。相反,消极、悲观、狭隘、、意志脆弱、孤独内向、急躁、任性、情绪波动、好胜心强、喜欢攻击的性格不利于应付困难,容易发生焦虑和痛苦,出现心理上不平衡,甚至适应障碍和行为异常。积累经验,学会处事 阅历深睿、经验丰富、能力很强的人,应付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也强,“艺高胆大”,“遇险不惊”, “受挫不馁”,这样的人,心理平衡,精神充实而健康。而阅历、经验和能力都是后天获得的,需要实践和积累。

河北大学计算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家长亲子读书活动感悟下一篇:家长社会学生评教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