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管理与药学服务论文

2022-04-15

小编精心整理了《药品质量管理与药学服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目的:探讨药剂科药品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改进措施与效果。方法:我院药剂科2013年-2015年实施药品质量管理持续性改进,作为研究组,而2010年-2012年未实施持续性改进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药品2000份、患者200例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两组期间药品过期率、药品损坏率、药品滥用率、不良反应率及患者满意率。

药品质量管理与药学服务论文 篇1:

新医改形势下加强医院药房管理的探讨

【摘要】医院的药房在医院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医院的经济来源之一,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管是药品质量还是药学服务都与医院的医疗质量息息相关[1]。随着国家对人民用药安全的重视,医院药房的服务从传统的药品供应,已转变为促进合理用药,推行以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药学服务势在必行。但是目前医院药房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是每个药学人员的责任所在。

【关键词】 药房管理 探讨

医院药房的管理直接关系着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医院药品管理不仅关系到医院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若药品管理稍有差错,势必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为此,加强医院药房药品质量管理是当前医院关注的重点,现结合我院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法进行探讨分析。

1 药品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储备条件不符合要求

根据我国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所有药品的储备必须结合药品的实际情况在特定的条件下储存,根据相关要求进行药品储备,对控制药品质量和疗效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有些药房、药库面积小,基本设施如药柜、药橱少,储存环境差。由于没有足够的空间,药品的摆放较为混乱,地上、柜子顶上到处摆放药品,药品的分类也不够完善,增添新的药品只能随便找个空的地方放,内服与外用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之间没有明显的标识,毒麻药品也不能达到管理标准。目前药品种多,常常出现一品多规,很多药品的外包装相似,无明显的标识只会增加药品调剂的错误发生率,而且会影响调剂速度。有的药房药库防护措施不完善,没有调控温度的措施如空调、吸湿机等,很多药品都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下储存,基础设施的缺乏会大大影响药品的质量,从而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1.2 人员问题

大多数药房人员只是机械地进行药品调配、领药、发药,不及时更新理论知识,知识结构老套,有时候会误导患者,造成医疗纠纷。有的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对患者缺乏同情心,对自身作为医务工作人员应有的使命认识不清,影响医院整体的声誉。药房人员工作单一、枯燥,缺少对外交流、学习培训的机会。现代药学服务药师提倡指导合理用药,但很多药房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扎实,面对患者的提问不能做出专业的解释,有时只能请教医务人员,很大程度上导致患者对药房人员的进一步不认可。

1.3 产品过期

造成产品过期的主要原因有:(1)抢救类药品:由于抢救类药品多应用于临床紧急情况下使用,但医院又必须配备相应药物,为此,当临床运用不到或使用有限等情况时,往往就会发生药品过期的情况。(2)滞销药品:由于药品的规格或者停止使用等因素,同时由于医生对药品的了解程度不够,供应商不接收退货等因素。(3)零药混乱:由于处方中需要某种药物,药剂科通常将部分药品拆成小包装,但由于拆散后零药无法立刻使用完或仅使用一次,而剩余的药品,往往因无法继续使用或未标明有效期等因素导致其药品发生变质。根据临床统计资料显示,87%的药品因零药管理混乱导致药品过期。不仅如此,零药的批号也非常混乱甚至出现混装等情况。

1.4 入库管理存在欠缺

库房人员对购进的药品未进行质量检验,只关注药品的购进单据。药房对需进行特殊保管的药品如精神药品、毒麻药品未按照国家规定管理,未进行专人管理,可能导致药品流入危险渠道。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存放、运输条件不合格,这些都会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药品的有效期查询未进行定期查询,不能做到近期药品先出,导致药品过期,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药品管理中每一环节责任人及其分工不明确,药品验收记录、交接记录、入库记录,尤其是不合格药品记录及报废记录不够详细。

2 规范化的药品质量管理措施

2.1 完善药品储存条件

尽可能地按照药品要求为药品提供最佳的储备环境,在库房放置温湿度计,随时注意控制库房内温湿度,配置冰箱以及空调等必要设备,必要情况下,可在库房内洒少量水,确保湿度符合储备要求。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确保设施设备能够正常运行[3]。

2.2 提高药房人员的素质

作为一名药师,应该好好利用继续教育的资源,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素养,与时俱进,多参加药学方面的交流,用药指导、咨询服务,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2.3 规范效期管理

定期进行效期、批号混乱以及无药品标签的药品进行清查,及时核对数据库资料,及时纠正批号混乱现象,若药品出现破损或标签脱落等情况,应及时管理。对近效期药品进行统一的登记,并通过效期卡进行警示,若效期为1个月内则应当用红色卡警示,若为1-3个月内则用粉红色卡进行警示,而黄色卡则用于3-6个月内效期的警示。在配发药品时,根据科室用药情况,合理配发以免出现药物堆积的情况。

2.4 规范药品入库管理

所有药品均按照剂型和特点进行分类摆放,所有药品均按照要求排放在药品储备架上,且固定药品的摆放位置;在派发药品时,必须根据药品的效期,按照“发陈储新”的原则,必须按照票据批号核对发放,避免批号和效期混乱。加强临床用药的培训,使医护人员引起临床用药重视,若需调药必须通过库房开具退发票据,使库存资料和药品流向一致。

2.5 规范零药管理

若需将部分药品拆零,则应当将剩余药品放入到原包装内,不可因占空间等原因而将原包装丢弃,若需将原包装丢弃,则必须在零药上备注批号及效期,以免出现效期和批号混乱的情况,此外,在儲备时,不可将不同批号不同效期的药物置于同一包装内。

2.6 规范滞销药品淘汰管理

按照专人定期对滞销药品进行提前统计,并按照规定对滞销3个月的药品进行滞销药品登记,滞销严重的药品则应当退回库房,便于库房统一处理,避免滞销药品因过期等情况给医院造成损失。

2.7 规范药品报损制度

失效药品必须及时退库,同时填写过期失效药品报损清单,药房负责人按照具体情况如实填写,并上交至药剂科进行统一审核,确定无误后,再交由卫生院负责领导人签字确认,随即按照要求将过期药品进行处理。若药品为正常破损则应当将其统一存放至药品箱内,通过库房的统一登记处理。若为原包装破损则应当由库房统一管理,并进行调换。若近效期药品无法在近期时间内处理,则必须提前15-30天进行报损处理。

参考文献

[1] 韩庆礼.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当代医学,2011,17(10):34,37.

[2]鞠俭奎.医院药房规范化药品质量管理方法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 4(5):125.

[3]王景,刘晓军.对基层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的认识[J].基层医学论坛, 2013,02(1):52.

作者:李天一 纪明

药品质量管理与药学服务论文 篇2:

药剂科药品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改进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药剂科药品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改进措施与效果。方法:我院药剂科2013年-2015年实施药品质量管理持续性改进,作为研究组,而2010年-2012年未实施持续性改进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药品2000份、患者200例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两组期间药品过期率、药品损坏率、药品滥用率、不良反应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研究组药品过期率、药品损坏率、药品滥用率、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药剂科药品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改进,可明显提高药品管理质量,同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借鉴。

【关键词】药剂科;药品质量管理;持续性改进;满意

药剂科属于医院用药安全重要部门,该部门与药品配置、发放及使用等均无法分开,为此药剂科药品质量优劣直接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1]。药剂科药剂人员确保患者用上质量安全的药品是他们应积极探索的目标,也是必须承担的责任。为了进一步探讨药剂科药品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改进措施与效果,我院实施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药剂科人员共有20多名,包括门诊药方药剂师、急诊药房药剂师、住院药房药剂师及药库与药科管理人员等,从2013年开始实施药品质量管理持续性改进,将2013年-2015年作为研究组,而2010年-2012年作为对照组。两组期间均抽取药品2000份、患者200例进行调查,两组药品、患者相关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期间药剂科药品质量管理中未实施持续性改进,而研究组期间则开展持续性改进措施,具体如下:

1.2.1 保障用药安全,严把质量关:药剂科管理人员应在进药渠道与进药上严格把握质量关,保障药品来源正规,生产厂商应有良好的临床口碑,才能确保疗效更好;毒、麻、危药品应单独放置,甚至需加锁保管;按照药物的性状,做好避光、防潮、冷藏及防震等措施;按照药品领入的时间、有效期、批号等顺序摆放,在使用时应根据标识日期发放药品与管理,此外还要避免药品长时间积压[2]。

1.2.2 加强在职人员培训,不断强化业务素质:药剂科属于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该部门远离临床一线,导致科室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普遍较低。此外,主管人员若未能加强重视,则极易造成该科室人员药学服务水平与管理质量不高。基于此,医院应有目的选派药剂科人员到上级医院观摩与学习,而医院药剂科科室内部也要做好相关药品药学知识培训,并制定理论学习与考核办法。医院药剂科管理人员应不断督促本科室人员接受新的药学知识,从而不断提高本科室人员整体素质。

1.2.3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践行依法办事:近几年,我国卫生体制不断改善与完善,使得药剂科逐渐往规范化、技术化、科学化及服务多元化发展。为此,我院药剂科建立药品管理小组,组成包括业务院长、本科室负责人,以及麻醉科等相关科室责任人,其中业务院长监督管理麻醉等药品,负责全面工作;药剂科及麻醉科则按章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坚持环节细化到位,持续改善工作差距,同时医疗部应制定与修订麻醉药品处方规章制度,定期做好处方工作的考核与查处,对门诊、急诊及住院等药品用量与药剂师调剂权等进行调查与整改,若有不合格或不合理现象,应停止其用药处方权与调剂权[3]。此外,应定期组织本科室人员学习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管理条例,开设药品管理学习班,确保药品管理与应用安全与合法。

1.2.4 药剂科应加强麻醉药品安全管理:麻醉药品是药剂科常用药物,而且麻醉药物在各个科室都有很广泛的应用,为此药剂科对麻醉药品应做到细化、量化及账务相符。要求药剂科严格规范麻醉药品的管理,可设置专柜加锁等方式管理毒、麻等药品,确保药品从采购与入库到出库等方面均安全有效。随时掌握用药的动态,及时清点数量,根据医院麻醉药品处方管理办法科学发放药品[4]。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采取专用账册管理与登记,可做到药品实物、微机账目及手工账目相符等,登记记录中应确保患者资料、药品名称、处方开具人、调剂师、药剂师等均符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期间药品过期率、药品损坏率、药品滥用率、不良反应率及患者满意率,并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药品质量对比

研究组药品过期率、药品损坏率、药品滥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患者不良反应率、满意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2.50%(5/200),对照组则为18.00%(36/20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率为99.00%(198/200),对照组则为89.00%(178/20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药剂科是确保医院药品发放、供给及配送到临床一线的重要部门,也是主要的后勤保障与服务部门,药品优劣对患者有着直接影响。从近几年我院药剂科药品管理工作及经验来看,麻醉药品管理属于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麻醉药品有时效性,可逆转,可恢复,尽管对身体影响不大,但使用不当,比如连续大量应用,轻者可能上瘾,重者则嗜瘾成性[5]。基于此,加强药剂科药品质量管理就显得十分关键,我院将持续性改进措施应用在其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我院药剂科从2013年开始在药品质量管理中实施持续性改进,将2013年-2015年作为研究组,而2010年-2012年未实施持续性改进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2000份药品与20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期间药品过期率、药品损坏率、药品滥用率分别为1.75%、1.00%、0.95%,对照组则分别为9.90%、6.05%、5.40%,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满意率则为2.50%、99.00%,对照组则分别为18.00%、89.00%,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加强药剂科药品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改进,可明显提高药品管理质量,同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余晓峰.药剂科对麻醉药品质量管理持续性改进方法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8(10):6013-6014.

[2] 陈小彪.我院合理控制药品库存量的持续改进[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6):180-181.

[3] 宁俊凯,林淑瑜,甘惠贞等.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常见差错及改进策略[J].中国药业,2014,09(18):71-72,73.

[4] 温全胜.新医改背景下药剂科药品管理对策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5):50-50.

[5] 计曼艳.药剂科的安全质量管理模式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3,13(z1):278-279.

作者:周立平

药品质量管理与药学服务论文 篇3:

流通环节影响药品质量的风险因素及管控方法

摘 要:通过分析宁波市药品流通环节质量管理主要不良行为情况,找出流通领域药品质量的主要风险因素,并阐述了风险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对流通环节药品质量风险管控方法的建议,为建立流通环节药品质量风险管控制度奠定了基础,可以为当前的药品监管提供科学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流通环节;药品质量;风险因素;管控方法

药品是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的特殊商品,不仅可以对人体产生正面的诊疗疾病的作用,同时也有着负面的伤害作用,药品的“风险”无处不在。虽然随着药品管理法规的逐步健全,药品监督管理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和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自律意识的提高,药品市场总体形势逐渐向好,特大假劣药案件也逐年减少。但当前我国药品安全仍处于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近年来,相继发生的药品安全性事件,使药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认识到加强药品风险管理[1]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药品风险管控是一个全程概念,涵盖药品研发上市、生产环节的过程控制、流通环节的市场监管等各个环节。药品流通环节流程长,连接点多,涉及进货、验收、储存、出库、运输等环节,这是合格药品出厂后所经历的漫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具有其独特的特征风险,对这个过程的风险控制远比在药厂和使用单位复杂。

一、流通环节药品质量管理主要不良行为记录情况分析

近几年来,宁波市药品经营企业新开办和注销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宁波市市场监管系统对药品经营企业实施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以涉及面广的零售药店为例,从2008年开始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根据《宁波市药品经营企业药品质量管理信用分类监管暂行规定》要求,每年要将录入宁波市药械信用信息平台的各种检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辖区内每家经营处方药与非处方药零售药店药品质量管理信用状况进行逐一评定,确定A(守信)、B(基本守信)、C(失信)、D(严重失信)四级监管类别。在开展药品质量管理信用体系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规范药品流通秩序,营造安全用药环境,促进全市药品安全平稳可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影响药品安全的隐患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对近三年数据进行分析,按照不良行为记录频次归类排列出零售药店10方面药品质量管理问题和存在的隐患,详见表1。

表1 近三年零售药店药品质量管理主要不良行为信息记录汇总表

二、流通环节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一)购销环节质量风险

近年其他行业经济实体(房地产商等)进入医药行业,因对药品法规不熟悉甚至漠视药品管理法[2],往往忽视对药品经营的质量管理;另外有些药品经营企业及在市场竞争中日趋落后的那部分企业,不少企业经营者不是去想如何健康发展经济,而是为求生存,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同样也会忽略质量管理。可能表现在:(1)不关注供货企业信誉,对供货企业审核不严,不加选择,来者不拒,由于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容易导致生产质量低劣甚至假劣药品流入。(2)采购药品,只考虑进价低,不关心品质优劣,给不合格药品流通敞开了渠道。(3)在销售中为追究销售量不管销售客户的药品经营资质,随意销售,所销售药品质量得不到保障。(4)企业管理混乱,销售药品随货联、公章随意变动,给不法分子假冒有机可乘。(5)还存在向个人或其他单位提供证照、发票、委托书等行为及医药代表、走票、挂票等现象。(6)为获取最大利益,减少经营成本,过度减少工作人员,特别是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不足,质量管理工作跟不上经营中质管工作的需要;熟悉药品法规和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大量流失,使药品在采购、验收、保管、养护、出库复核等工作不到位,客观上增加了假劣药品流入的风险。

(二)储存环节质量风险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3]规定,药品要储存在相应的符合规定的药品库区中。常温库储存温度0-30℃,阴凉库储存温度0-20℃,冷库储存温度2-10℃,各库房相对湿度应保持在35-75%之间,药品经营企业的储存环境至关重要。但是有些中小企业或者医疗机构,往往考虑到企业经营成本,在药监部门不知情的情况下,如夏季不舍得开冷气设备使阴凉库温度在25摄氏度以下,使得药品的储存环境不符合药品自身的要求,不规范的储存环境会使药物品质发生变化,影响疗效甚至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损害。

(三)运输过程质量风险

药品在运输过程中需避免剧烈震荡、日晒雨淋、被其它物质污染等情况。温度有要求的药品,特别是冷链药品,运输过程温度需严格控制。

目前,药品生产企业通过物流公司托运药品,是药品流通的一个重要渠道。但由于硬件设施、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这种药品运输的方式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弊端:部分物流托运药品的仓储条件达不到要求;部分物流公司为节时节钱,运输条件较差,根本不符合药品运输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四)管理制度、人员素質与技术水平等对质量风险的影响

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情况,如企业管理层对质量体系管理的重视程度,药品质量监督管理规章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的建立、实施及监督管理状况,针对企业出现的问题有无必要的整改措施,评估潜在的质量风险,防止质量缺陷的产生。

企业管理层对质量体系管理的重视程度,药品质量管理、验收、养护等岗位人员的设置合理性及稳定性,均会影响药品经营流通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

药学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药品保管养护技能以及对药品质量的重视程度、责任心的强弱,身体条件、精神状态的好坏等均对质量风险有影响。

三、药品质量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经营公司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药品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在经营活动中许多不良行为的发生,有相当部分是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药品质量管理认识不到位,平时不注重学习,培训考核制度不健全,对国家法律法规不熟悉不了解,没有严格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开展经营活动;二是大多经营公司规模小、连锁率低。以药品流通环节中点多面广的零售药店为例,宁波市约50%日销售额在3000元以下;80%日销售额在5000元以下,95%日销售额在1万元以下。有经营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零售药店2615家,其中:连锁总部26家,连锁直营店735家,连锁加盟店152家,连锁率为33.92%,连锁企业发展缓慢;三是低层次竞争激烈。大部分经营公司经营品种雷同,经营方式单一,多以药品价格和聘用人员工资作为竞争点,部分药店盈利状况不乐观,随之出现药学专业队伍不稳定,从业人员素质差,药学服务不到位,甚至出现药师虚聘、挂职,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等现象。

(二)監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信用信息采集不够全面和评定依据不够科学。信息来源单一,内容不够全面,信用等级评定欠科学;二是信用信息披露范围受局限。目前,药械信用信息平台尚未对公众开放,透明度不够;三是信用评定结果尚未有效运用。经营公司对存在的失信行为没有感到来自于社会公众或监管部门的约束,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信用约束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四是监管过程中专业性要求高,专业化监管力量不足。另外,药监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物流公司无《药品经营许可证》,可能不配合药监部门的检查,不承担药品质量任何责任和风险。但一旦物流公司存在管理问题,对生产企业的药品质量会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给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埋下了隐患。

(三)政策导向偏差问题

在药品采购招投标中,以药品价格为主要中标指标,名牌质优药品在招标中大量落标,使经营企业被动地购进大量小厂生产的,质量风险较高的药品,经营风险大大增加。

四、对流通环节药品质量风险管控方法的建议[4]

(一)促进企业自身的风险管控

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监督,让企业明确企业是药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而企业负责人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企业负责人必须对经营药品质量管理作出承诺。对从事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严格准入条件;促使企业不得随意变换合格的质量工作人员,确保质量管理人员行使正当职权。加强药品企业中涉药人员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药品专业知识及风险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守法的自觉性。督促企业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健全管理和控制机制。把风险定到岗、制度建到岗、责任落到人,形成以岗位为点、以部门为块、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风险管控机制。

(二)监管部门风险管控制度化

首先,药监部门加强管理,采用分片区管理、联络员制等,加强监督部门和企业的联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完善药品安全信用评价体系。一是要完善药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药品安全信用征集的征集方式、征集方法(包括书面采集、电子网络采集、社会信用调查等)、征集渠道、征集内容、征集标准、征集频率、工作程序;二是要建立药品安全信用评价管理办法。明确评价机构、人员组成、等级评定的工作程序及异议反馈机制,形成公平合理的信用评级机制;三是要建立统一、全面、科学、可操作的药品安全信用评价标准。制订《药品安全评分标准》,使评价指标更加科学,全面准确地反映客体;四是要完善药品安全信用分类。在评价等级中对守信等级增设级别,拉大差距,通过加大奖优罚劣的力度,树立典型等措施,充分发挥等级差异在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再次,建立药品安全信用披露管理办法。要对药品经营企业药品质量管理信用评定后信息的披露机构、媒体、披露的工作程序、投诉反馈机制、披露原则、披露方式、披露范围以及披露要求等作出具体规定。

最后,建立健全药品安全信用奖惩管理办法。增设经济方面的奖励和处罚以及更严厉的市场退出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增大失信的道德成本、经济成本和法律成本,充分发挥药品安全信用差异对涉药单位的奖惩功能,真正使药品安全信用评价结果的差别在奖惩中体现,从而强有力地推动药品安全信用建设。

另外,药监部门要加强与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呼吁相关部门重视药品质量地位,纠正政策偏向,使药品中投标中把质量作为首要指标,让老百姓吃到放心药。

参考文献:

[1]人用药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三方协调指南.Q9质量风险管理[S].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主席令第4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S].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令第90号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S].2013.

[4]王明珠.我国药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博士论文,2008.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of Drug Quality in Circulation Process and Its Control Methods

Hu Guoquan1, Chen Jianrong1, Chen Jianwei2, & Cao Lin2

(1.Market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of Ningbo Municipality, Ningbo 315040, P.R. China;

2.Ningbo Pharmaceutical Laboratory, Ningbo 315048, P.R. China)

Key words: circulation process; drug quality; risk factors; control methods

作者:胡国权 陈建荣 陈建伟 曹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院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论文下一篇:张艺谋与冯小刚电影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