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民族特色

2022-07-24

第一篇:内蒙古的民族特色

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民俗特色 !

马头琴

马头琴恐怕不会有人不知道。它那深沉悠扬的旋律,宽广优美的音色不仅在蒙古族各种乐器中独占鳌头,在全国诸多民族乐器中,马头琴也以自己蕴含着的那种塞外草原苍茫辽阔的情致,成为最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民族乐器,并多次在全国器乐演奏中获奖。 马头琴以琴杆上端雕刻的马头得名。最早的马头琴叫作"奚琴',因它起源于东胡的((奚'(即库莫奚)。北宋诗人欧阳修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奚琴本出奚人乐,奚人弹之双泪落'。这"奚琴"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马头琴。后来,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时,马头琴就已经在蒙古人民中广为流传开了。马头琴有梯型,方形、八方形等几种形状。它的共鸣箱的框板用硬质木板做成,箱的两面蒙着马皮或牛皮,马头琴的演奏方法和其它拉弦乐器不同,它的弓不是夹在琴的里外弦之间,而是在两弦外面拉奏的。它多用作独奏或自拉自唱。

安代舞是蒙古族集体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载歌载舞,简单易学,唱词随跳随编,朴实、红火,富有感染力,男女老少均可下场欢跳,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它的基本动作就是"踏地甩巾",舞蹈者挥起手绢或绸巾,踏着舞曲边唱边跳,尽情欢舞。有时跳舞者的情绪越跳越高,大圈变成若干小圈,跳得汗水淋漓,唱得嗓音嘶哑,安代舞便接近尾声了。

安代舞

过去以唱为主,所以人们又叫它"唱安代"。现在,安代舞逐渐发展为以舞蹈为主,辅以领唱、伴唱;由简单的

三、四个舞蹈动作,丰富发展到二十多个,有时还可提衣襟跳舞(群众称它为"蝴蝶飞")。它既可以作为完整的作品在舞台上演出,也可以择取其中基本动作在广场、街道、联欢晚会上作自娱表演,形成蒙古民族的自娱性民间舞蹈。90年代初开始,安代舞已成为呼盟那达幕盛会开幕、闭幕仪式上的表演项目。

蒙古族青年男女婚前相互相识交往的主要方式是跳乐。跳乐是彝族的一种集体舞蹈,蒙古族接受了这种舞蹈形式,并把它作为男女青年互相交往和娱乐的一种方式。举行跳乐活动,一般是本村的青年男子邀请另一村的青年女子,或本村的女子邀请另一村的青年男子来进行。地点一般选在较为偏僻或离村庄较远的地方。互相邀约的信号是:本村或外村领头的姑娘将自己穿插的小挂交还姑娘。跳乐时,男女青年围成圆圈,由持四弦琴的男青年引导、踏足击掌,边唱边舞,并随着乐曲的变换而不断地变化队形。整个场面极为热烈与和谐。

跳乐活动是唱词、说嘴、吃糖、抽烟、唱曲等过程,每个过程都极富特色和韵味,青年男女通过跳乐,彼此的距离拉近了,双方感情融洽了,就会互赠礼物,通常情况下,女方送给男方围腰或女方银镯之类的饰品。

呼和浩特特色

“召城” 呼和浩特素有“召城”之誉(“召”在蒙古语中意为“寺庙”),这里召庙云集,共有大小庙宇50多座,多数建于明代,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塞外风情。其中以“银佛寺”伊克召(大召)、宽敞博大的席力图召(小召)、5寺连襟相映生辉的乌素图召、“广化寺”喇嘛洞召最为有名。

大召蒙语意为“大庙”,建于明隆庆年间,原名弘慈寺、无量寺,又称银佛寺,是藏汉式喇嘛庙形制大殿,汉式庙宇布局,内藏文物较多。席力图召(小召)是呼和浩特市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宏伟。 蒙古式摔跤

蒙古式摔跤是蒙古族人民的杰出创造,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灿烂遗产,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实用性。

古往今来,蒙古式摔跤风靡千年而不衰,以其独特的魅力,正日益引人注目。

在内蒙古首府观赏或尝试体验蒙古式摔跤的滋味,是旅游呼和浩特的一大乐事。

规则:蒙古式摔跤与国际摔跤有许多不同之处。蒙古式摔跤不分体重等级,只要一方使对方膝盖以上的任何三点着地就算获胜。而国际式摔跤,仅摔倒还不能定胜负,只有使对方两肩肿同时着地才能得胜。而且要按运动员的体重来分级别。

荣誉:蒙古式摔跤的优胜者可以得到光荣称号,接连两年击败所有对手的,可以获得“巨人”称号,以下则按名次分别为“雄狮”、“大象”和“雄鹰”等称号。

摔跤是蒙古人的癖好。每当举行“那达慕”时,各地摔跤选手不远万里云集到呼和浩特。谁要是夺到冠军,谁就格外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姑娘们的爱慕。

区号:0471 邮编:010000 人口:197.7万人

位置:位于内蒙古中部,黄河冲积平原土默川东部。

区域:下辖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托克托县、武川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土默特左旗。最佳旅游时间: 投诉电话: -->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是祖国北疆的历史文化名城。

呼和浩特是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众多名胜古迹的塞外名城。独特美妙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的古迹名胜,绚丽多姿的蒙古歌舞,精彩纷呈的蒙古式摔跤,这里的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城内有大小庙宇50多座,东南部有华贵雍容的五塔寺、金碧辉煌的席力图 召、气势轩昂的“银佛寺”大召、规模宏伟的北门外清真大寺、珍品云集的新华街东口博物馆、博大精深的“广化寺”喇嘛洞召„„此外,在市郊还有昭君墓、乌素图召、万部华严经塔(白塔)等雄伟庄严的庙宇。

呼和浩特的自然景致尤为迷人,“寒冷高原”辉腾锡勒草原、“夏日营盘”格根塔拉草原、“召河”希拉穆仁草原,绿草如茵,湖泊点缀,“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是久居闹市的人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内蒙古呼和浩特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 日期:2008-03-16 [收藏] [字体:大 中 小] [我要纠错]

赛 马:马为五畜之首,蒙古人对赛马很重视。多数牧民平时发现好马,进行调教,不是那达慕也进赛马,马,分快马、走马和颠马。快马,八岁以上的赛程60里;八岁以下的40~50里;走马,赛程30里。旗级那达慕的冠军马,授予“骏马”称号,佩戴缨子和彩带。快马骣骑比赛;多由儿童们进行。赛马时,有若干骑马裁判参加。一二三等马分别授旗做记号。

射 箭:射箭双赛是男子汉的一大荣耀,一般距离70或45弓。弓身外用竹片,内衬角片制成。两角儿相接处是坚木做成的把儿。弓的两端用皮筋弦打紧。用于比赛的弓,其强度为25弦或50弦。箭用柳条做杆,鹰羽做尾,长3尺。射箭比赛时,选手们从指定距离,用同样数目的箭,向靶射第一轮。选优参加第

二、第三轮比赛。以中靶心、内环、外环数折计分数

第二篇:虚拟现实在内蒙古特色旅游中的应用探研

摘 要:虚拟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间接的、不容易察觉的,而有些改变却可以让我们真切感的感受到,例如虚拟旅游。虚拟旅游是近几年出现的以虚拟技术为基础的实景漫游体验。

关键词:虚拟现实;旅游;应用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加之各类交通设施的不断发展,旅游以不再是奢侈的放松方式,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很多人都会选择用旅游的方式来放松自己。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而且内蒙古拥有悠久的历史及美丽的草原风光、壮丽的大漠风光等多姿多彩的原生态自然风光,然而因为地理位置偏北且铁路等交通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导致很多人对于内蒙古的了解极为有限。传说中广阔的草原、沙漠,豪爽、洒脱的蒙古风情成为很多生活在拥挤城市的人们的向往之地。因此,发展旅游业对内蒙古的经济增长将十分有利。在带动经济的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内蒙古。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旅游意愿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将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而旅游产业则可以更好的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旅游次数的增加,人们对于旅游相关的信息也愈加重视,为了达到更好的出行效果,为了让旅行更加愉快和舒适,通常在旅行前人们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但和以往不同的是人们在旅行开始前,花很大时间和精力准备的不再是食物、行李,而是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书籍等来了解目的地的风土人情旅游景点的配套设施,景点特色等等。从而选择最佳的时间出游,同时对自己的旅游路线及整体行程进行合理的规划,以保证旅行可以更加愉快和舒适。在所有和旅游目的地相关的信息中人们最关心的除了价格因素就是什么时间前往目的地最适合?在目的地旅游者可以看到和感受到什么?

借助于现代社会多样的信息传播方式很多人将自身的旅游行程以日记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些日志或旅游攻略大多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景点的环境特色、及周边的餐饮、住宿、交通等信息进行介绍,从而对于后续的旅游者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引导的作用,但是再全面的旅行日记也不可能将旅行者看到的事物全部表现出来,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视角。而旅行者也不可能记录下所到之处所有的美妙之处。例如:内蒙古阿拉善的胡杨,每年十月是胡杨树叶最美的时候,胡杨页由绿转红又由红变金,金色的胡杨叶与金色的沙漠交相呼应,色彩丰富艳丽成为众多摄影爱好者、旅游者钟爱的去处,每年当地的胡杨节游人如织,但其实在其他的季节胡杨林的景色也是十分美丽的,只是没有了胡杨叶绚丽的色彩,却更多了一分展示顽强生命的震撼,但很多人在网络上只能看到胡杨色彩绚丽的美,其他方面却很少了解。再有内蒙古境内的元上都遗址很多人都只看到一个大土堆,认为没有什么意思,但实际上这个地方沿途一年四季有多种不同的花卉会相继盛开,而且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能帮助我们还原那看似一片荒芜的上都遗址原有的繁华与壮阔,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蒙古族文化,使来到这里的人觉得游有所值,才会给景区更好的评价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内蒙古这个东西跨度大四季景色完全不同的地区,要想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游玩,就需要从更多的角度和时间来进行宣传,这样才能突出四季之美,使人们能够领略四季不同的美,从而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看自己想看的景色。但是简单的图文介绍并不能很好展现这些景观的壮美,也很难让读者产生置身其中的直观感受,因此加强对内蒙古地区旅游景观的多方位表现,增强旅游者对景观的认知是目前提升内蒙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

虚拟现实是指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演示、还原或再现现实场景及环境的多媒体技术。也被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英文简称为VR.虚拟现实出现最初是为了满足类似航空航天工业设计、建筑工业等大型项目的需求,为了帮助其在更加安全或更节省成本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例如:模仿太空环境进行宇航员的飞行训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及普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更加普及和广泛,现在除了工业、建筑,在医疗、娱乐、设计等多重领域,都可以看到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为这些行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实践及感受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影响和改变了人的生活。

虚拟技术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也可以使人们真实的感受到,比如虚拟旅游,其是近年出现的实景漫游体验,是以虑拟技术为基础的。

虚拟现实原本是用来还原和再现真实的环境的技术,以这种技术为表现基础结合现代电子设备的发展可以实现全方位景区景色游览,同步人文历史知识介绍,周边公共设施的位置指引等全方位立体展示,因此虚拟旅游将可以帮助旅行者解决很多旅游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虚拟技术与旅游的结合还可以实现更多的优势,例如在景区的黄金季节旅游的人们会觉得想要在景区拍摄一张漂亮的留念照是很难的,因为到处都是涌动的人流,很难实现理想的拍照效果,而借助虚拟技术人们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角度和自己喜欢的景色合影而不用担心有人抢镜。再者虚拟技术可以实现让旅游者在同一时间段内看到景区四季不同的景色,可以指引旅游者更好的参观景区。

内蒙古地区的旅游景点大多范围比较广阔,进入景区后如何选择景点和游览路线?在以前人们只能按照景区抽象的平面地图进行选择和分析,而借助虚拟技术旅游者可以更直观的看到各个景点的情况与路线,可以方便更多第一次到景区游玩的客人。除了对于自然景观的更直观的体现,虚拟现实技术对于人文景观及历史场景的再现则具有更大的优势,以元上都为例,原本的历史建筑都城规划在今天就只剩下了地面上的一些大大小小凹凸不平的痕迹,除了专业的建筑或考古人员外,一般的旅游者很难通过遗迹感受到历史中一个都城的样貌,因此对于景点的兴趣和游览感受都不会太多,甚至很多人会感觉不值得一看,借助虚拟技术则可以实现元上都的实境再现,甚至可以让体验者看到一个都城从建设到鼎盛再至衰落的全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技术的不断提升,原本约束虚拟技术普及的硬件因素将不再是问题,互联网、wifi和手持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升级,将使虚拟技术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和展示空间,因此将更有利于将虚拟技术与旅游宣传及产品相结合,内蒙古地域广阔、旅游资源丰富,引入虚拟技术来宣传内蒙古的旅游景点,并且借助网络在更广阔的范围里达到更大更好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孙静.虚拟旅游场景中虚拟导游行为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

[2]徐素宁,韦中亚,杨景春.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旅游中的应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

第三篇:蒙古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色

摘 要:我国拥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蒙古族具有优秀的历史文化,是草原的娇子,舞蹈是他们民族的特色。形形色色的蒙古族民间舞蹈都具有特色,其舞姿如矫健的大雁、活泼多样的马步,或者热烈的摔跤舞及欢乐的挤奶等等都体现了蒙古舞的特色,这种风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文明发展的必然,这是表达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特殊表达方式。因而本文从蒙古族民间舞蹈的渊源、历史影响及特色差异化的舞蹈风格及深刻把握这种风格特色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此将蒙古族舞蹈的风格淋漓尽致的展现给读者。

关键字: 蒙古族 蒙古族民间舞蹈 “盅碗舞” 一.蒙古族民间舞蹈的起源

任何一种舞蹈的产生都不是历史偶然的选择,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需要载体,而舞蹈作为一种灵动、活泼的表现载体,在文化传承上有着深刻的体现。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且非常强大的民族,随着元代的建立蒙古族发展至鼎盛时期。蒙古文化是几千年的草原文化,同时还具有西方文化的元素,还融合了汉文化元素,这是其能够最终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蒙古族民间舞蹈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它反映的是蒙古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这样的文化基础将蒙古人能够善舞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这样就使许多和宗教有关的舞蹈在民间流传开来并最终形成今天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民间舞蹈。 二.蒙古族民间舞蹈风格的表现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民间舞蹈具有节奏欢快、热情洋溢、风格独特等特点,动作基本以抖肩或翻腕来表现。在蒙古舞中男子主要以挺拔豪迈、洒脱的舞姿为主,主要展现男性的英武及刚劲。蒙古舞如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盅碗舞等都久负盛名,以欢快的节奏、轻盈的舞步将蒙古人民热情、淳朴的气质展现出来。一般说来,凡属在草原上流传的娱乐性舞蹈,队形以圆圈型、横排等为主,舞蹈动作简单易学,有的舞蹈仅仅由一两个动作构成,即使那些从来没有参与过的客人也能够随学随跳,很快融入到舞蹈中去。这种舞蹈在喜庆的节日中运用较多,并且其简单的舞蹈是蕴含丰富的情感的。这种舞蹈还会在婚礼上进行表演,以此来增加喜庆气氛。各种宴聚乐舞活动,是草原牧人们的欢娱性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处处彰显着自然、豪爽的蒙古风格,蒙古族民间舞是传承了“顶瓶而舞”的风格,并融合了传统的舞蹈风情,将民族特色汇入其中,再在智慧的蒙古人们的探索中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广泛的流传于草原之上。 所谓蒙古族民间舞蹈不是特指某一类舞蹈,而是由很多不同种类舞蹈构成的,每一种舞蹈都能够体现出蒙古族民间舞蹈的特色,他们都是草原儿女真情的流露,是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但是每一种舞蹈都有其风格特色,这种特色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的,但是都生动的体现出草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美丽祖国的深深热爱,主要表现为欢快明朗、典雅含蓄、纯朴豪放、机智果敢、粗犷豪放等五大风格特点。 1. 欢快明朗的风格

在忙碌的生活中,蒙古人民总是拥有一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所以他们的舞蹈总是体现他们的快乐,而很少会去表现他们的忧伤。这一特色通过“筷子舞”生动的展现出来,这种舞蹈最早流行于伊克昭盟地区,在喜庆的节日里面,由男性演员做单人表演。舞者采用半蹲的姿势,右手拿一把筷子,然后一边唱歌一边用筷子敲击手掌、腰部等部位,从而将这种欢快明朗之美展现出来。有时侧边旋转边敲击地面,时而双膝下脆,时而飞速旋转,两肩同时随之扭动,舞蹈动作凸显出男人的雄健的气魄,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解放以后,“筷子舞”逐步发展成为男女共舞的群舞风格。节奏由慢渐快。其伴奏乐器以四胡、笛子等为主。是蒙古族人民异常喜爱的舞蹈之一。因而这种舞蹈更显得欢快明朗,从而将蒙古人民的热情、豪迈及开朗的民族特性全部展现出来。 2.纯朴豪放的风格

纯朴是对蒙古人民美好品质的写照,而豪放是蒙古族人民性格的体现。蒙古人民将自身的这种特性通过“安代舞”完全表现出来。这种舞蹈的表演主要积聚在哲里木盟地区及黑龙江郭尔罗斯蒙古族61治县和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等地。此舞在旧时常常被迷信色彩所渲染。这是一种由几个人一起表演的舞蹈,在表演中队形呈圆形,表演者中没人手执一巾,一人领唱,然后其他表演者和唱,这种舞蹈没有固定的歌词,只是根据当时表演的兴致编出歌词。这种舞蹈具有淳朴豪放的特征,从而将蒙古人民的奔放热烈展现出来。新中国成立后,此舞用来表现蒙古族人民欢欣雀跃的高涨情绪。这种舞蹈融合了温、敏、柔、韵等为一体的动作形成欢快盛大的场面,把草原儿女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推向了极致。 3.典雅含蓄的风格

蒙古人民不仅是一个豪放的民族,豪放也仅仅是他们性格的一面,他们也有相对温柔的一面,仍然会以礼待人。这中特色主要通过“盅碗舞”表现出来,该舞以“盅”、“碗”为道具得名,是蒙古族在宴聚活动中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在鄂尔多斯地区流传甚广,它继承并发扬了“顶瓯灯起舞”的风格。元代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吟诵的“回纥舞时杯在手”的诗句就深刻体现出这一舞蹈的特征。如果我们追溯其根源,那么我们能够以秦汉时期的士兵出征前后的祭祀与庆祝的场面在线,在元代后期,蒙古族开始推出统治者的舞台,这些宫廷的祭祀与庆祝之礼变逐渐融入民间,从而形成了民间独特的典雅含蓄的风格。在后来的发展中,牧民总是下聚会时乘着酒兴,端起酒盅等在声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从而形成了今天盅碗舞的风韵。“盅碗舞”的舞蹈动作随意性很强,不会有固定的舞姿要求,但是必须掌握基本的如击盅、打筷子等动作,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的气氛,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更具有艺术价值,因为它能够充分发挥各个表演者的艺术才华,从而将不同表演者的智慧和舞蹈的灵动全部表现出来。这种舞蹈的形体之美主要通过节奏、步伐、肢体语言等展现。采用当地流行的民歌作为舞蹈的曲调,表现出蒙古人民典雅、含蓄的风格。 4. 机智果敢的风格 机智果敢也是对蒙古人民思想性格的写照,他们将这种思想性格融入舞蹈,从而形成了具有很强思想意思的“牛头虎舞”,这种舞蹈流星于“翁牛特旗乌兰板” 及“巴嘎塔拉”地区,距今已达200多年历史。该舞蹈由四人表演,其中一人顶牛头,一个人顶牛尾,一个人扮演老虎,一个人扮演樵夫。这套舞蹈由四段组成:第一段是牛、虎、樵出场亮相,第二段是牛虎之争,第三段牛与虎在场中坐卧小憩,第四段牛虎樵群舞争战。此舞动作猛烈,形象逼真。整套舞蹈将牛之倔、虎之猛、樵之智表现的入木三分、栩栩如生。群众喜闻乐见。这套舞蹈将樵夫的机智果敢、老虎的勇猛以及牛的倔强全面展现出来。 5. 粗犷豪放的风格

粗犷豪放的对蒙古牧民生活的一种表现,他们终日都过着游牧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的存在让他们不得不面对很多困难,因而他们总是喜欢不断的挑战,不断的超越自己,以能够获得生存的机会,这样就形成了“摔跤舞”,这种舞蹈是北方民族中的面具舞。舞蹈一人分饰两个角色,舞蹈表演者身背一木制长架,在木架上有两个布制的摔跤手,两个木偶都身着不同的官员服饰。两只假臂会相互拥抱,做各种摔跤的动作,木架下有布幔遮盖,表演者两手做脚,并四肢踏地及靴尖相向。 表演者伴随鼓乐的节奏,做不同的摔跤动作。表演主要以“地空旋转”、“前后跳跃”等为主,动作非常生动逼真,舞姿相对粗犷豪放。这种灵活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将生活的气息生动的呈现给观众。其舞蹈的伴奏音乐也具有结构完整、曲调简洁等特点。二者浑然一体,互相协作,就像辽阔的大草原上一匹飞舞、腾跃的骏马。折射出蒙古族人民对风调雨顺及国泰民安的企盼,以及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尤尽向往和热切追求。 三.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具体风格 1.硬肩、硬腕中的圆润

肢体是舞蹈的核心,是舞蹈魅力展现的直接载体,蒙古族民间舞蹈的魅力当然也是通过肢体绽放出来。蒙古族民间舞蹈的硬肩、硬腕都将蒙古舞的圆润之美展现出来,它能够体现蒙古舞的鲜明与动感。蒙古舞的肩部动作多样,包括柔肩、弹肩等六种,那么如何达到丰富的肩部动作的联系呢?那么必须以硬肩为基础,只有从硬肩一步步做好基本功,才能够将这种舞蹈的风姿展现出来,而柔肩仅仅是硬肩的生动化表现形式。在同样的动作中,柔肩的发力相对较慢,从而形成聚集的硬肩规律,在松弛有度的训练中实现硬肩的韧性及灵活度,也只有实现这样的多干才能够将蒙古舞的圆润表现出来。对于硬腕的训练与硬肩的训练基本一致,必须从基本的舞姿开始训练。硬肩、硬腕都具有发力较快,幅度较小,棱角分明、瞬间静止等审美形态,在实际的舞蹈表演中,总是通过这两种动作来实现蒙古人民精神气质的展示,并通过这种情感、气质、力度将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圆润展现的淋漓尽致。 2.胸背之间的情感

蒙古族民间舞蹈胸背之间流露的情感是其它舞姿所不具备的,它是一种舞蹈自由、放松的心灵境界,从而带动内心情感的完整体现。对于优秀的舞蹈演员来讲,他们总是能够将自己融入舞蹈,而蒙古族民间舞蹈的情感就是通过胸背调节来实现的。如我们要实现这种情感的融合,在最开始必须进行在呼吸的引导下做胸背联系,掌握这种舞蹈技巧,然后融合其他动作,如结合张开的手臂,使胸背的屈伸与呼吸手臂达到协调,这样就能够将胸背的表现力发挥出来。如此这样,再将蒙古舞与其他动作进行结合训练,从而达到增强胸背表现力的目的,这种目的就是通过胸背的表现力,促使全身达到协调,达到以气息引导情感的发挥,从而展现出蒙古族民间舞蹈的魅力。 3.道具中韵味

蒙古族的精神是一种英雄的精神,这种英雄精神就是通过对道具的使用而展现的,而且这种道具是历史与宗教信仰相互促成的产物。同时道具也是审美思想的表现形式,它主要将与人、舞蹈动作、舞台效果等方面紧密相连。舞蹈动作将道具的内涵展现出来,同时将舞蹈的内涵扩大。如在《珠岚舞》中的烛台道具的运用,通过灯光、音乐、舞姿、烛台等将一种神秘、虔诚的艺术氛围表现出来,从而将人们的思想带到一尘不染的另一个境地,同时这一道具的运用还将蒙古族对佛教的信仰展现出来,从而使其更具有草原韵味。

四、把握蒙古族民间舞蹈风格的意义 1.塑造气韵之美

我们从上面对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蒙古族民间舞蹈不仅有优雅柔美、流畅欢快的舞蹈,还有气势磅礴、粗犷豪放的舞蹈,这些舞蹈特性共同构成了蒙古舞民间舞蹈的文化基础。柔美流畅之美主要是体现飘逸的特点,塑造文雅秀气的女性气质。这种柔美流畅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细腻,从而将中国女性优雅、含蓄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流畅欢快之美是以直立转或小舞姿转为载体来体现的,主要有线条清晰、节奏明快等特点,给观众就是一种干净利落的轻松感。粗犷豪放之美是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的,这种舞姿的存在主要是为刻画英勇顽强的战士或愤怒的形象。这种舞姿具有万马奔腾的气势,从而产生很强的视觉效应,以引起观众对舞蹈美的共鸣。在这样五彩缤纷的气氛下,能够塑造人们的优雅之气韵,或豪放之气韵。 2.培育心灵之美

通过对蒙古族民间舞蹈的深刻把握,能够培养人的心灵之美,这种美是以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内心情感去驱动外在动作的表现。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那么各个区域的人的精神风貌也是存在差异的。那么在通过对蒙古族民间舞蹈的深刻意义后,为我们需要实践去验证,通过深刻了解其内涵,这样我们就更加能够用心去感受它或激扬、或幽静的艺术魅力,从而能够塑造人心灵的宁静与健康。 结束语: 每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都能够以舞蹈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它传播着民族文化的符号。从前面对蒙古族民族舞蹈的来源、发生、形成及风格特色等一系列的分析中可以得知从整体大的方面总结来说,蒙古族以头、躯干、下肢来展现舞蹈的艺术形态,它传递民族的本来特性,以形体的展现来呈现本民族文化的优势,同时提升民族自豪感与增强民族凝聚力,将民族文化世世代代传递下去,散播着本民族的文化内容。蒙古族民间舞以女性表演者的优美、花明快、亮丽以及男性表演者的粗犷、阳刚、豪迈两方面来展现其气质之美。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是承袭优秀蒙古族舞蹈艺术、开展契合民族审美情味和弘扬优秀民族文明的需求,抓住蒙古舞的中心去创新,同时承袭与探求,才能使蒙古族民间舞走向另一个发展高峰。 参考文献:

[1]王景志,中国蒙古族舞蹈艺术论[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 [2]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 藤守尧译.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215。 [3]库尔特·萨克斯,世界舞蹈史[M]. 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41。 [4]佚名,草原文化与游牧民族民间舞蹈[J]. 舞蹈者之家,2005年。 [5]徐英,论蒙古族舞蹈的宗教渊源[J]. 内蒙古文学报,2003(5)。 [6]文华,论蒙古族舞蹈民俗文化意蕴[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3)。 [7]罗雄岩,蒙古族民间舞蹈文化探析[M]. 舞蹈者之家.2006年。

[8]庞志娟,论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舞蹈的特点[J]. 集宁师专学报,2005(3)。 [9]伊敏娜,浅谈蒙古族英雄史诗的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M]. 2005年。 [10]汪以平,舞蹈艺术通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J],2006(7)。 [11]李北达,民间舞蹈. 中国社会出版社[J],2006(9)。

[12]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 上海音乐出版社[J],2001(1)。 [13]王克芬、金立勤、霍德华,佛教与中国舞蹈. 天津人民出版社[J],1995(12)。

第四篇: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在祖国的最北方,有一片中国最大的草原――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最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这里地域辽阔,风光旖旎,水草丰美,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一直延伸至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 这里夏季气候宜人,空气净透,是避暑度假的胜地;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一派北国风光,是滑雪、打猎和冰上运动的好去处。额尔古纳河流域是蒙古族的发祥地,也是成吉思汗叱咤风云过的古战场。 在被誉为“中国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畔,有一个“金帐汗蒙古部落”,是呼盟惟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著名旅游景点。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历史上许多北方游牧民族都曾在此游牧,成长壮大,繁衍生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经过与各部落的争雄,最终占据了呼伦贝尔草原,他利用这里的资源和无数骁勇的骑士,完成了统一大业。金帐汗部落的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和再现。 每逢夏季牧民们便在这水草丰美的地方放牧,这里形成了以游牧部落为主体的美丽图画 蓝天白云、弯弯河水、茵茵绿草、群群牛羊、点点毡房、袅袅炊烟,呼伦贝尔是世界少有的绿色净土和生灵的乐园。茫茫无际的天然牧场,清新宁静,置身在美丽的大草原之中,令人心胸豁然开朗。围着红彤彤的篝火跳起安带舞,那嘹亮悠扬的蒙古长调伴你直至夜深……7月正是去呼伦贝尔的好时候。 在草原深处,有最原始、最淳朴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鄂温克、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族兄弟姐妹将以特有的豪爽、奔放与深情厚意迎接你的

到来。穿越吉布胡朗图,你将能品味飞鸟成群、水天一色、气势磅礴的呼伦湖和新开湖;住进自己搭建的蒙古包,品尝亲手宰杀的牛羊,喝一杯醇香的奶茶和美酒,吃一顿鲜嫩的手扒肉,让朝霞般的篝火点燃你无限的热情和美好的希望;体会草原牧民赛马、套马、驯马表演、蒙古博克、角力擂台赛、祭敖包……

第五篇:<<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会王中学

纪婷婷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冯艳同学是哪个民族的吗?作为她的同学你应跟她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民族关系?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员能为维护民族的团结做些什么呢?

生1:回族,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尊重她的民族习惯。 生2:不能歧视她,应该平等相处。

生3:应形成一种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师:好,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希望大家多帮助照顾冯艳。共同创造美好的班级形象。那么,我们共同看一段视频看一看这几位同学的做法,

出示多媒体课件十六:案例:午餐时间,同学们聚在教室里边吃边聊。一位汉族学生舀起碗里的大肥肉,一脸悲苦的说“今天的猪肉真难吃。”“没错。”其他汉族学生也纷纷随声附和。听了他们的话,哈萨克姑娘古丽很生气地起身离开了教室。同学们一时间面面相觑。 教师:这几位同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4:他们没有尊重哈萨克姑娘古丽的风俗习惯,伤害了古丽同学。 教师:对,我们在生活中一言一行都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各民族同学平等相处。还要做到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师:同学们我们在看一段视频,(出示多媒体课件:7.15打砸抢事件图片)

师: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办? 生5;坚决不做这样的行为。

生6: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教师:国家为维护民族的团结促进民族发展做了些什么呢?是怎样做的呢?(学生相互交流)

教师:及时引导,比如西气东输、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等等。(引导学生回归课本)

生7:西部比较落后,但资源丰富。东部人多技术好但资源短缺。所以应结合起来。

生:对,这样就能取长补短各有优势了。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1、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

2、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3、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

4、平等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5、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师:想一想咱们这里的少数民族居住的特点,冯燕,你说说你周围的回民多吗?

冯燕:不多,就我们周围三个村有,其他都是汉民。是大杂居小聚居。 师:大家联系地里中的知识想想西藏的治理采取的形式,结合可别说说民族区域自治。 生:(读相关的知识)

师:大家能不能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这样做的意义吗? 生:(各抒己见) 师:(进行总结)解决国家统一和安全、保障少数民族管理自己事物的权利、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和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 好咱这节课学习了有关民族区域的知识和它的意义以及如何维护民族团结,那么,我们共同回顾本节的收获。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收获平台(学生小结)

生:我知道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生:我知道了我们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的民族关系。

生:我们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生:我懂得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 生:我们在生活中应该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的团结。 教师:归纳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我应该:自觉维护民族政策,以实际行动维护好民族团结。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同学们一起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在歌曲声中结束本课。 授课评价:

成功之处

1、采用情境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学习背景,让学生置身于其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好奇心和求知欲。

2、 选择了学生关注的话题,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了他们对生活中时事的关注。

3、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分析然后内化在他们的思想中,外化在他们的行为中。

4、采用自主阅读体验,彼此交流,丰富了教学内容,从而共识、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

不足之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面窄;合作学习对于一些小组来说只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的效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年轻干部提高素养下一篇:凝心聚力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