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警察训练内容

2022-07-10

第一篇:分享警察训练内容

防暴警察训练项目

防暴警察实战训练

一、安全理念

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对危险的一定认识 对防暴警察职责的认识(崇高、危险) 危险的来源:

①自身的实力:意识、知识(法、安全)、能力(智能、心体、技能、战术) ②队友的协作能力:默契的配合,训练培养。 ③装备条件:法国警察游行,寻求安全保护。

④面对的对象:对人和危险物品的认识,如爆炸物的处理方法。

⑤上级领导的指挥:注意现场情况,及时汇报,明确自身的权限和权利。

⑥意想不到的突发性情况:严格按程序、规定办事,两人办案,如押解搜身、美国的看守、掩护和警戒的分工、自己和对方铐在一起等。

二、安全常识

警察做的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接触任何人时,都要有一定安全措施,要把握安全的三要素;掌握“防身三宝”;学会“行动三步”。

“你”——对方;“我”——自己;“它”——环境

首先要把握自己:

①姿势(戒备) ②距离

③站位(掩体)

①评估

②计划

③行动 交通要求“一看、二慢、三通过”

盘查 查车 查房

三、能力训练

(一)智能训练: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注意的侧重点;

(二)徒手

(三)警械

(四)武器

(五)战术

●战术训练:

一、查控战术

(一)对嫌疑人盘查 1.观察识别 2.接近控制

(1)接近路线 (2)站立姿势

(3)敬礼、警示、告之 (4)配合控制 3.盘查检查

(1)人物分离站位 (2)观察体位控制 (3)查证安全措施 (4)检查物品程序 (5)检查人身方法 (6)盘问基本要求 4.结束工作 (1)证件归还 (2)礼貌放行 5.情况处理

(二)对嫌疑车辆查控 1.观察识别

2.接近控制

3.盘查检查

4.结束工作

5.情况处置

(三)对嫌疑现场查控 1.观察识别

2.接近控制

3.盘查检查

4.结束工作

5.情况处置

二、搜索战术

(一)拐角搜索 1.“L”型 2.“T”型 3.“十”型 4.“F”型

(二)通道搜索 1.楼道 2.楼梯

(三)室内搜索 1.入室 2.室内

三、抓捕战术

(一)徒手控制抓捕

(二)持枪控制抓捕

(三)车内控制抓捕

(四)室内控制抓捕

(五)室外控制抓捕

四、战术基础

第二篇:警察临战心理行为训练

警察临战战术研究是当前公安工作研究重点内容之一,是警务实战研究的核心。近年来,因执法受伤甚至牺牲的公安民警数量有增无减,凸显了当前公安执法工作的高危性。犯罪行为、犯罪手段日趋凶残,如果一线的基层民警不懂得如何在战斗中有效地利用装备、战术开展执法工作,不懂得基本的团队合作理念,不懂得提高应对技巧,不懂得提高自己的临战心理素质,那么受伤、流血甚至牺牲的情形就可能时有发生。进行临战战术研究并将其运用到实战中,既可以减少警察的伤亡,又可以加大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与效度,能更有效地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警察临战心理行为训练》研究课题始于2011年春,在几经斟酌、反复推敲之后,终于于2013年冬收笔,脱稿成册。此项研究经我校(即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下同)学术委员会认真审核后,报自治区公安厅立项。参与研究的成员由我校培训部的专家教师与南宁市人民警察训练学校的警务实战训练教官组成,撰稿人数达11人之多。正因如此,才使得该研究得以从多方面汲取营养,成为既具有高度理论指导,又具有丰富实战经验,且包括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的警务实训科研成果。《警察临战心理行为训练》是当前国内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课题,填补了国内该研究领域的空白。这个课题不仅从警务实战训练入手,更紧紧抓住警察临战心理训练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该课程研究具有创新性、实战性、领先性。

前 言

警察临战战术研究是当前公安工作研究重点内容之一,是警务实战研究的核心。进行临战战术研究并将其运用到实战中,既可以减少警察的伤亡,又可以加大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与效度,能更有效地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警察临战心理行为训练研究是临战战术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心理学理论,行为源自意识心理。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是反复强化训练的结果,而强化训练是不能离开心理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因此,进行意识训练、心理行为训练,是战术行为训练的前提。

形成正确的执法反应理念首先从对执法环境的危险状态判断开始。在中国香港警察训练学校的《战术训练》一书中,将临战危险级别用颜色进行了区分,把临战级别分为白色、黄色、橙色、红色、黑色五个等级,颜色越深,表明危险程度越高。随着警戒程度的提高,执法民警要进行相应调整,以达到安全执法的目的。正确的战术理念是行动顺利成功的根本保证。结合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研究提出了每一项执法任务应具备的合理的战术理念。按照这些理念去做,可以确保执法民警在执行任务时能有效地提高战斗力,抓住战机,把握主动,更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在于结合不同的日常执法任务如何设置有效的心理行为训练方案。在设置心理行为训练方案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所设置的方案是否真的能提高受训者相应的心理素质,即效度因素;二是所设置的方案能否重复进行,能否对不同区域、不同警种、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警员都产生一样的效果,即信度因素;三是这个方案是否为最优方案,是否还有别的方案也能达到甚至超过该方案;四是这个方案是否最利于操作、最经济便捷又能解决问题。本课题研究设置的心理行为训练方案与一般心理行为训练不同。比如,不能以拓展训练代替它,拓展训练也能提高受训者的心理素质,也能提高受训者的心理抗压能力,但是拓展训练不具有针对性,不具备警务实战特点,因此难以替代专业性较强的民警心理行为训练。警察临战心理行为训练方案主要解决以下问题:是提高受训者在某一具体执法任务中的临战心理水平;二是养成受训者在该执法任务中的正确战术理念;三是提高受训者处置相关事件的技巧水平。 本次授课有八个简单的课程需要大家学习: • 警察临战心理行为训练之理论基础 • 治安盘查心理行为训练 • 嫌疑车辆查控心理行为训练

• 抓捕重大暴力犯罪嫌疑人心理行为训练 • 反劫持谈判心理行为训练

• 进入危险地域调访心理行为训练 • 处置群体性事件心理行为训练 • 警察心理特质训练

• 警察临战心理行为训练之理论基础

• 临战心理警戒状态

警察职业具有高强度、高负荷、高风险的特点,在执行任务时,警察经常会面临突如其来的危险,这就促使警察在现场处置时必须具有高度的心理戒备,只有经常把心理戒备意识放在心上,并运用于日常工作中,警察才能在突如其来的危险中从容应对,化险为夷,顺利完成任务。在中国香港警察训练学校的《战术训练》书中,作者将临战危险级别用颜色进行了区分。危险颜色代号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设定的,用意在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危险对人的生理及心理所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临战心理警戒状态分为白色、黄色、橙色、红色、黑色五个等级,颜色越深,表明角险程度越高。

各等级对应的工作状态分别有以下五种。

白色状态:轻松自然,处于无工作压力状态,警察不会产生紧张感。这是一种类似于在度假休息时产生的理想状态,心理完全放松。人们在这种状态下会感觉轻松快乐,但如果遭遇突袭则会措手不及。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警察对意外情况基本无思想准备,认为不会发生任何危险,对周围环境毫不在意,没有戒备心。然而,许多袭警事件就是在民警毫无戒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在出警时仍处于白色心理状态,那就太危险了

黄色状态:这是警察进行日常工作时的临战心理状态,心里略微紧张,精神处于一定警觉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警察会考虑到有哪些潜在的危险可能会发生,做到内紧外松,防范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尽管实际工作中不会频频发生意外,但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因为意外往往是一触即发。当民警在值班、备勤、巡逻等日常工作状态时,应使自己处于黄色警戒的临战心理状态。进入黄色临战心理状态时,民警要对当前自身所处的位置、建筑物、道路出入口,以及涉及人物的基本状态保持清醒,并检查好警械和武器,熟悉其性能,保证警械、武器随时可用。

橙色状态:这是在接到各种出警、处警命令后,赶赴现场处置各种情况时的临战心理状态,紧张感明显提高,戒备心理明显增强,意识中要对所要处置的事件进行预先评估,做好防范准备。在警方尚未完全掌控局势时,现场情况往往复杂多变,此时警察应保持高度的警觉状态,小心防范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形成正确应对理念。在不同的执法任务中,警察要采取的应对方案是不一样的每个警察应具有稳定的正确的反应理念,形成稳定的系列心理行为反应模式。在橙色临战心理状态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心中有数。 红色状态:这是与敌对分子、犯罪嫌疑人、违法闹事人员等进行面对面战斗时的临战心理状态。这种情形,对方可能具备人数上、武器上的优势,对方群情激昂,气势上能与警方相抗衡,甚至强于警方。特别是当警方处警人数明显少于对方时,对方不但不把警方放在眼里,甚至会主动攻击处警人员。一般而言,当警察进入案件核心区域,接触涉案人员后,要根据警情作出反应并进入武器戒备状态,使自己处于有利的战术位置,同时口头命令,出枪戒备。在红色临战心理状态下,警察必须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向上级汇报,在对峙中保护好自己与同伴,随时作出自卫准备,必要时可以考虑使用致命武器。在出警处置暴力犯罪现场时必须保持这种高度戒备状态,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警务技能、战术知识,尽可能使用自己所佩戴的单警装备制止违法犯罪,必要时甚至可以使用武器制止犯罪。在处置一般违法案件时,案情有可能突然转变为严重的暴力犯罪,那么警察的心理临战状态也要由橙色状态迅速转为红色状态,以适应新的警情。例如,在日常盘查中突然遇到歹徒持刀袭击,在调解日常纠纷中突然遇到当事人持刀砍人,在例行盘查车辆中突然遇到持枪袭击等案情升级情况,要把临战心理状态迅速调整到红色状态。事实表明,训练有素的警察,在紧急危险关头会把紧张、害怕等消极情绪“屏蔽”,不去关注自己的负面情绪,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黑色状态:这是警方陷入全面被动状态时的临战状态。例如,被对方用刀、枪逼住,警察没有反抗的空间,搏斗中被对方捅伤或被对方击中,警察已经受伤倒地等,此时形势十分危急,局面被对方控制,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在这种状态下,警察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甚至是恐惧状态,很多人往往不知如何应对,或盲目死拼,或消极等待,任由对方处置。生死关头,警察一定要发挥平时训练有素的本领,激发顽强的求生意志,充分应用随机应变的灵活性,伺机找到突围自救的方法。假如受伤了,要知道舍弃硬拼,用智谋与对方周旋,在退守时能自我保护、等待救援。 心理行为训练的几种常用模式想象训练

1. 想象训练的界定想象训练已被厂泛运用于竞技体育训练、军事训练等方面,想象训练的效果已经得到证实,想象训练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想象训练属于心理训练方法的一种,在不同的领域中,想象训练的操作定义略有不同。在竞技体育中,我国学者凌响超(1900年)称,想象训练是指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情境或运动动作,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学者米文华(206年)认为,想象心理训练是人自我炼并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种方法,它是指在内部言语活动的指导下而激起的表象活动,对人的身心施加有益影响的过程。就其共性而言,想象训练是指在指导语的暗示下,个体在大脑中形成某种特殊情境,在想象中完成应对行为的过程除想象训练外,还有学者提出了表象训练法。美国心理学家理查·休因(R.M. SuIne)教授在《想象—现在的理论和应用》书中首先提出“表象训练”一词,是指利用所有的感觉对经验进行重现或再造的过程,即利用有关运动的所有适宜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以及和运动经验有关的情绪或心境状态,在头脑中进行演练,如重现过去的运动经验,创造新的运动形象或运动情境。简言之,即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在表象训练的理论与实践中,表象训练也被称作“视觉化”训练意象演练或想象训练等。由此看来,表象训练和想象训练基本上是相同的。

2. 想象训练有效性分析在心理研究中,心理学家发现,想象至少有以下几种作用(1)都象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2)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3)想象具有代替作用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实际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4)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想象的代替作用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做白日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这种功能还可以满足无法进行实践活动时得到的经验体验。正因如此,人们创造了想象训练。

将想象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一些学者提出,也对其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 Richardson,967年),但由于研究数量少、方法也不够完善,使想象训练有效性的争议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直接影响到想象训练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一些研究发现,纯粹的身体练习比任何身体与心理结合的训练更为有效,Hid等人在他们的一项含认知成分的运动任务的研究中使用不同比率的身体与心理练习:100%身体练习,75%身体练习25%心理练习,50%身体练习/50%心理练习,25%身体练习/75%心理练习,100%心理练习和控制组。结果显示:纯身体练习组优于身体与心理组合组以及只有心理训练的组。然而,这并不表示心理训练没有任何作用和优点。研究者发现身体练习常常受到费用、时间、疲劳或者受伤等因素的限制,研究者同时也发现心理训练组比完全没有心理训练组好,他们建议,表象可以作为体育运动训练的一项辅助手段。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想象训练是否有效的争议才告一段落,“才弄清了心理训练影响运动行为的具体效果”(丹尼尔·M.兰德斯,2000年),并逐渐达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研究想象训练有效性的研究者多选用简单技术技能的学习效果为研究内容,这是因为,研究这些内容容易找到一些直接计量工具或较简明的评价方法(如投篮命中率)易于说明有效性问题。运动时的水平。

1. 结合不同执法任务的想象训练日常的执法任务包括:治安盘查、车辆盘查、缉捕不同案情的犯罪嫌疑人、与劫持人质者进行谈判、与自杀者进行谈判、排毒排爆排除易燃品、处置群体性事件、传唤违法违规人员、到危险地域调访等

每一项执法任务面临的情形各不相同,在执法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变化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将每项任务的具体情况考虑进来,从接报警开始,到最后完成任务清场撤离,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错过在进行想象训练时,组织者可以预设各种突变情形,让学员在脑海中产生相应情景,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想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想象是一座桥梁,连接人们的理想与现实,最后让理想变成现实。在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想象都是不可或缺的。古今中外的伟大思想家以及头脑冷静的实干家都承认这一事实,并善于运用想象。越来越多的成功者发现,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就来源于创造性想象,并将这些想象作为成功的技能引入事业和生活中。 • 潜能激发训练法

对于人类的潜能分类,目前并无一个严格的标准,有的人将潜能分为力量潜能、勇气潜能、智力潜能和情绪潜能。人的心理潜能集聚在两个层面:一是意识层面,二是潜意识层面。通过明示可以直接调动意识层面中的能量。暗示不仅能调动意识层面的能量,还可以调动潜意识层面的能量。人的潜意识能量在某种情况下会突然爆发,使人突然“拥有”比平时大得多的能量。这些潜伏在内心深处的力量一潜力,是平时人们不敢想象的,所以人们经常会自问:“我能行吗?我能做得到吗?这太难了吧对于我来说……”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汉将军李广在一次打猎时看见草丛中有一块大石头若隐若现,以为是老虎便张弓一箭射去,结果整个箭杆都射进石头里,只剩下箭镞露在外面。李广很诧异,又在原地多次对着大石头射箭,但是箭再也不能射进石头里。这个故事说明,当人处于某种特殊状态(如十分危急)时,人的潜能便会被激发出来,做出平时做不到的事情。这属于潜能被动激发。

人的潜能可以主动激发出来吗?答案是肯定的。研究发现,人们采取一定的方法、措施、行为挑战生理和心理的最大限度,便能实现极限突破,达到潜能激发。我们还有多少潜能没有用到?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答案。但我们知道,目前我们已经使用的潜能占资源总数的十分之一不到,还有很多资源有待开发。

艾萨克·阿西莫夫( Isaac Asimov)教授在他的《大脑》一书中说我们有2000亿个脑细胞,为什么我们不能学得更好呢? 我们的大脑能容纳1000亿个信息单位(hit),相当于500册百科全书的信息量,为什么我们不能记得更牢呢

我们思考的速度大约是每小时480英里,为什么我们不能思考得更迅速呢

我们的大脑可以建立超100万亿个链接(这足以让现代最快的计算机望尘莫及),为什么我们不能理解得更完整更透彻呢? 我们平均每24小时会产生4000种念头,为什么我们不能更有创造性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仅使用了大脑潜能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一般人的心智能力使用率不超过10%,大部分人不太了解自己还有什么才能。与我们应该取得的成就相比,其实我们只运用了身心资源的一小部分。人们往往活在自已所设的限制中,我们拥有各式各样的资源,却常常不能成功地运用它们。按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所言,我们现在大约只利用了大脑潜能的10%,其余90%尚处于闲置状态。 • 心理行为拓展训练法

心理行为拓展训练是应用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借助行为训练来提高受训人员基础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途径和手段。心理行为拓展训练同时又是一种磨炼人的意志的训练方式,通过挑战一些极限训练科目,使受训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激发出潜能,超越过去无法超越的事情,从而提高受训人员的意志力。这与潜能激发训练有些相同。

心理行为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潜艇的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人们从生还者身上发现,他们并不都是体能最好的人,但都是求生意志最顽强的人。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遇难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

心理行为拓展训练的类型一般分为高空类项目和场地类项目。

高空类项目包括巨人梯、高空断桥、空中抓杆、泸定桥、天使之手、空中相依、高空绳网、软梯、合力制胜、绝壁逢生、高空天平、高空独木、缅甸桥、极限攀岩等。

场地类项目包括毕业墙、信任背摔、模拟电网、有轨电车、移花接木、罐头鞋、梅花桩、孤岛求生、盲目障碍、礼让通行、齐心协力、雷阵等。

警察行业需要的心理特质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一名优秀的公安民警应该具有以下心理特质:敢为性、决断力、敏捷性、坚韧、耐力、容忍以及奉献精神、合作精神。进行心理行为训练的目的就是要逐步培养上述心理素质,通过一系列专门训练,渐渐达到稳定巩固的良好心理状态。警察心理行为拓展训练的步骤包括目标指向、循序渐进和终极任务。

目标指向:此次心理行为拓展训练主要针对哪方面的心理特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循序渐进:心理行为拓展训练应该是一个渐进过程,面非一而就。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低到高、由浅及深是符合心理发展特点的。在进行训练的时候,也应遵循这个原则,一步步来,逐一实现。

终极任务:心理训练与具体实战任务相结合,是从理论到实践来的结合体现

第二单元治安盘查心理行为训练

治安盘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执行勤务过程中,为维护公共安全,预防、发现、控制违法犯罪活动而依法采取的盘问、检查等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九条规定:“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盘问,检查……”人民警察拥有盘查权,盘查属于人民警察当场处置权的范畴,是人民警察发现、识别、判定违法犯罪嫌疑人员的常用措施之一。实战中,民警在进行治安盘查时很容易发生被袭事件,人民警察每年因盘查失误而导致的伤亡比例很高。养成正确的盘查战术理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行为训练,能提高执法民警的临战心理水平,提高盘查时的处置技巧与应对能力。

一、前车之鉴

(一)失误案例200×年7月3日凌晨1时10分许,某市某分局巡警支队一车组两名民警驾车沿昆玉河岸巡逻时发现路边有一名可疑男子,两名民警随即准备对其进行盘查。警车刚停下,河堤下另外三名可疑人员看到警车后立即分散向河堤两边方向逃跑。一名民警见此情形便返回车上驾车向北追击三名可疑人员中的一人,另一名民警继续单独盘查路边的可疑男子。在盘查中,民警先让被盘查对象蹲下接受检查,发现其右侧裤子口袋内装有硬物,令其取出后发现是一把弹黄刀,民界将弹簧刀拿在左手,右手掏出手枪,命令盘查对象面朝下在地上,以便进行人身搜查。民警蹲下后,用枪顶住盘查对象右后青,命其将双腿伸直分开,用拿着刀的左手拨开盘查对象部此时,盘查对象突然翻身坐起,猛力抢夺民警的手枪。在争夺中,民警用左臂债住盘查对象的脖子并与其一起摔倒在地,两人在地上翻滚,盘查对象乘势将手枪抢到手并用力挣脱,起身后快速向河岸树林跑去。民警追出几十米后,由于地形不熟加之夜晚昏暗,使犯罪嫌疑人得以逃脱,手枪被抢走。第一,民警上路执行巡逻任务,应随时保持黄色临战心理状态,自身以及行动小组要随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巡逻小组成员职责划分要清晰,警用装备和警力要具备应对一般情况的优势等。在本案中,民警虽然在车上快速锁定可疑人员,但没有贯彻战术理念中的“加1”理念,以为对方只有一人,结果下车后发现河堤下还有另外三人,盘查计划被打乱,两名民警在没有沟通的情况下分开追击和盘查,造成局部警力劣势,在这种状况下,民警很容易截对方袭击造成伤亡。第二,民警下车后,发现河堤下另外三名可疑人员分开逃跑后,其中一名民警开车去追,另外一名民警留在原地盘查之前锁定的可疑人员。此举看似合理,其实违背了集中警力优势的战术原则。当时已经是凌晨1时多,处置地点环境比较复杂,已经观察到的可疑人员多达四名,民警没有预料到事情会发生如此突变,只想到要去追击逃跑人员,却没有想到自身警力的劣势。分开追击和盘查,将使警方处于人数上的劣势,一旦对方反抗袭击,盘查和追击的民警将面临重大危险。面临突变,民警应集中力量合理处置现场,及时升级自身临战心理状态,即由黄色状态升级到橙色状态或红色状态,迅速分析和评估现场情况,估量已方是否具有优势。对现场是否能够控制,是否具有其他不可预见的危险性。此时应密切观察可疑人员的一举一动,在心理准备上和行动准备上彻底贯彻面对危险的“加1”理念,随时应对现场突发状况。同时,切勿忘记向上级请求支援。第三,留在原地盘查的民警在搜查出可疑人员身上带有弹簧刀后,在没有对可疑人员进一步控制身体的情况下贸然上前搜身,且自己一手拿枪一手拿着可疑人员的弹簧刀,完全束缚了自己的双手。结果当盘查对象突然翻身抢枪时,民警双手拿着东西在近身搏斗的情况下失去了优势,不得不和盘查对象扭打在一起。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当搜出刀具后,应迅速升级临战心理状态,进入红色临战状态。在处置重大暴力犯罪现场或者实施抓捕行动中,一旦发现对方有反抗、攻击己方的可能,或威胁到现场其他无关人员的生命安全时,就要进入红色临战状态—战斗状态。此时民警注意力应高度集中,充分利用装备优势和警力优势,控制现场,并利用巡逻车上的电台或者对讲机、手机等工具及时向上级汇报情况并请求支援。如果在只有一人进行盘查的情况下,最好的方式是利用武器控制对方后马上呼叫增援。如必须一对一盘查时,应利用手铐或者约束带将对方身体约束后再进行人身检查。第四,当民警和盘查对象缠斗在一起时,民警一味和对方扭打想摔倒对方,却不知这个时候利用手中武器比用拳脚更可靠。正确的方法是,当盘查民警和嫌疑人扭打在一起时,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拉开与嫌疑人距离,如用腿蹬、用手推、往左有闪开、双手握枪并将枪往自己身体方向回拉等方式拉开距离,只有拉开距离,才能发挥武器优势。

【案例总结】在治安盘查行动中,应该将此当作一个由许多不同的行动组合而形成的一个整体来认识和对待。对于巡警来说,盘查是他们每天都要执行的任务,应认识到盘查的危险性,这是因为盘查对象的身份不明确,盘查对象随时可能出现反抗、攻击行为。因此,在盘查行动中警察必须具备战术意识,并随时做好战斗准备(二)成功案例200×年8月11日凌晨3时许,x×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一中队巡逻人员巡逻至某宾馆附近时,发现一辆可疑七座面包车,车上有五名男青年。对该车搜查时,从车上搜出钢筋针、刀具等物,于是警方立即进一步控制了五名可疑人员。通过现场盘问得知他们正在等待住在宾馆内的同伙后,警方马上行动,进入某宾馆某房间内抓获一男一女及吸毒用具一副。将该六男一女移交当地派出所处理后,查出其中五名男青年曾经租用出租车用来盗窃不锈钢、计算机等作案三起的犯罪事实,涉案价值近2万元。其中的女青年为吸贩毒人员,曾多次在辖区内进行毒品贩卖。

【案例点评】第一,工作部署得当、信息研判准确是侦破此案的前提。当地特巡警大队建立了每日街面发案情况通报和每旬街面发案情况分析研判制度,及时、客观、翔实地将每旬各辖区街面发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并将分析结果在分局及大队网页情报信息研判栏上公布,指导民警有针对性地开展巡逻布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实效。在日常工作中,该特巡警大队针对目前街面违法犯罪的规律特点,精心谋划,及早部署,在案件高发地段开展了以检查小货车、小面包车以及其他可疑人员和车辆为重点的设卡、巡逻盘查专项行动。特巡警大队紧紧围绕支队工作思路,全警动员,并依托情报信息平台,对系列性盗窃工业原材料案件进行了梳理,研究了此类案件的作案特点及规律,确定了几个高敏感区域;同时立足街面,在夜间高发时段由领导亲自带队进行设卡巡查第二,及时发现疑点、巧妙盘查是侦破此案的关键。民警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巡查本领,在第一时间发现了现场的众多疑点。

疑点一:时间、地点可疑(凌晨3时,一群人聚在一个宾馆门口一辆七座面包车内); 疑点二:车辆可疑(七座面包车的车牌被厚厚的泥士遮挡,车窗半启,人声嘈杂); 疑点三:人员可疑(面包车内人员在警车靠近后神态立刻变得十分紧张,并有散开想逃跑的趋势)。警方将这些疑点串联起来后,便对形势有了初步判断。为了进一步查证,民警在用平和的语气以检查、登记身份证为由将嫌疑人稳住的同时,搜查出车上的可疑物品。在分别对可疑人员进行盘问后,顺藤摸瓜将宾馆内另两名嫌疑对象一举擒获,侦破了系列盗窃案。

治安盘查的正确战术理念(一)《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盘查规范》的一些规定公安部于2008年11月28日颁布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盘查规范》(公通字[2008]55号),该规范既规范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盘查工作,又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人民

警察的人身安全,是公安民警日常盘査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现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盘查规范》有关战术操作的关键部分摘录如下,以供读者参考。“第三条民警执行盘查任务时,应当始终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因情施策,确保安全。第四条民警执行盘查任务时,应当着制式服装;未着制式服装的,应当出示人民警察证;应当向被盘查人敬礼并告知:‘我是×x(单位)民警,现依法对你进行检查,请你配合。盘查排除违法犯罪嫌疑的,民警应当向被盘查人敬礼,并说谢谢你的合作’,礼貌让其离去。第五条盘查一般由两名以上民警进行,并明确警戒和盘查任务分工。第六条民警应当选择光线较好、场地开阔、有依托或者容易得到支援的场地或者道路等作为盘查地点,盘查过程中度警惕,注意被盘查人的身份、体貌、衣着、行为、携带物品等可疑之处,随时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第七条盘查可疑人员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与被盘查人保持适当距离,尽量让其背对开阔场地;(二)对有一定危险性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先将其控制并进行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可实施盘间;(三)盘问时由一人主问,其他人员负责警戒,防止被盘查人或者其同伙的袭击。第八条盘查多名可疑人员时,民警应当责令所有被盘查人背对开阔场地,并在实施控制后,分别进行盘查。当盘查警力不足以有效控制被盘查人时,应当维持控制状态,立即报告,请求支援。第九条查验身份时,应当先查验身份证件并遵守下列规定:(一)查验证件防伪暗记和标识,判定证件的真伪;(二)查验证件内容,进行人、证对照;(三)注意被盘查人的反应,视具体情况让持证人自述证件内容,边问边查;(四)通过身份证识别仪器或者公安信息系统进行核对第十条对经过盘问,确认有违法犯罪行为或者嫌疑不能排除的,应当先对被盘查人依法进行人身检查,并进一步检查其携带物品。第十一条对可疑人员进行人身检查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有效控制被检查的嫌疑对象,在警戒人员的掩护下对其进行检查,防止自身受到攻击和伤害;(二)对女性进行人身检查,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可能危及检查民警人身安全或者直接危害公共安全的除外;盘问;(三)对拒绝接受检查的,民警可依法将其带回公安机关继续盘问(四)对可能携带凶器、武器或者爆炸物品的违法犯罪嫌疑人检查时,应当先检查其有无凶器、武器和爆炸物品,如有,则应当当场予以扣押,必要时,可以先依法使用约束性警械,然后进行检查;(五)责令被检查人伸开双臂高举过头,面向墙、车等,扶墙或者扶车站立,双脚分开尽量后移,民警站于其身后并将一只脚置于其双脚中间,迅速从被检查人的双手开始向下对衣领及身体各部位进行检查,特别注意腋下、腰部、裆部及双腿内侧等可能藏匿凶器或者武器的部位;(六)当盘查对象有异常举动时,民警应当及时发出警告,命令其停止动作并做好自身防范,可以依法视情使用警棍、催泪喷雾器及武器等予以制止。第十二条经盘査能确认是逃犯、通缉犯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民警应当立即使用约束性警械将其控制,移交办案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或者原羁押机关。第十三条对可疑物品进行检查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责令被检查人将物品放在适当位置,不得让其自行翻拿;(二)由一名民警负责检查物品,其他民警负责监控被检查人;(三)开启箱包时应当先仔细观察,注意避免接触有毒、爆炸、腐蚀、放射等危险物品;(四)按照自上而下顺序拿取物品,不得掏底取物或者将物品直接倒出;(五)对有声、有味的物品,应当谨慎拿取;(六)发现毒害性、爆炸性、腐蚀性、放射性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时,应当立即组织疏散现场人员,设置隔离带,封锁现场,及时报告,由专业人员进行排除;(七)对于需没收或者扣押的各类违禁物品,应当会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持有人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及时上交有关部门;(八)避免损坏或者遗失财物。第十六条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当场盘问、检查后,不能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民警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继续盘问:(一)被害人、证人控告或者指认其有犯罪行为的;(二)有正在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行为嫌疑的;(三)有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嫌疑且身份不明的;(四)携带的物品可能是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的赃物的。第十七条执行盘查任务的民警应当携带单警装备,每个盘查组应当携带手持电台及手持身份证识别仪器。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为盘查民警配备现场执法录音录像设备。民警执行设卡检查任务时,应当穿着防弹背心,戴防弹头盔;夜间视情穿着反光背心。盘查民警驾驶车辆上应当配备轻型冲锋枪、防弹衣、反光背心、防弹头盔、防毒面具、车载电台、停车示意牌、救生器材、急救药箱、搜索灯、强光手电、阻车路障、警戒带等装备。盘查卡点应当配置机动车辆、通讯工具、阻车路障、强光手电、警戒带、停车示意牌等装备器材,并视勤务需要配置防弹盾牌。”(二)处置过程中不同临战状态下的战术理念1.黄色临战状态应采取的反应模式治安盘查中的黄色临战状态是指警察在日常工作岗位上应保持的警戒状态,如派出所民警正在值班室值班、巡警正在路上巡逻等情形。这时候执法警察应在意识上对自身状态(如巡逻小组成员职责划分是否清晰;对队友和自身处置情况的能力是否自信;装备和警力是否具备应对一般情况的优势等)有充分的评估,对工作环境有一定的心理戒备和研判能力。2.橙色临战状态应采取的反应模式治安盘查中的橙色临战状态是指执法警察正处于接处警中的状态,如派出所民警正在查询可疑对象、巡警正在盘查一名或者几名身份可疑人员等情形。这时候警方应评估敌我双方力量态势,自身装备是否占有优势,警力是否占有优势,对现场是否能够完全控制,是否还具有其他不可预见的危险性,盘查对象的一举一动是否具有危险苗头,等等。要对盘查对象进行密切观察,观察其身上可能隐藏武器的部位有无明显隆起,其双手置于什么位置(是否暴露在外,或是放在身后、衣服口袋里),其脚步处于什么状态(准备进攻还是逃跑),其眼神是平和还是敌视,其注意力是否集中在武器上。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应根据盘查规范的第六条、第七条和第十一条进行操作。即先把可疑对象带到光线较好、场地开阔、有依托或者容易得到支援的场地进行盘查,与被盘查人保持适当距离,尽量让其背对开阔场地。对有一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先将其控制并进行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可实施盘问。盘问时由一人主问,其他人员负责警戒,防止被盘查人或者其同伙袭击。3.红色临战状态应采取的反应模式治安盘查中的红色临战状态是指警察在盘查时遭遇盘查对象的突然反抗,现场状况演变成剧烈暴力对抗,有激烈的肢体或武力武器对抗,威胁到警察以及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的危急情形。依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盘查规范》第八条及第十一条第六项规定,当盘查对象有异常举动时,民警应当及时发出警告,命令其停止动作并做好自身防范,可以依法视情使用警棍、催泪喷雾器及武器等予以制止。当盘查警力不足以有效控制被盘查人时,应当维持控制状态,立即报告,请求支援。与此同时,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七条第五项、第六项规定,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及时制止暴力犯罪。如果情形特别紧急,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第十项规定,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经警告无效,可以直接使用武器。4.黑色临战状态应采取的反应模式治安盘查中的黑色临战状态是指执法警察在经历与盘查对象的血肉拼搏后,因敌方力量明显优于我方力量,导致警察在对战中处于严重劣势,甚至出现被击倒、流血受伤,不能继续控制局面,或被对方控制,或暴力抗法分子逃逸等情形。此时,负伤民警首要任务是保护自身生命安全,以退为进,在报告上级后等待救援。实战中我们经常看到处于劣势的受伤民警仍以顽强的毅力作最后一拼,直至最终牺牲。这种精神虽可嘉,但在实战中要正确分析当时的情形,依情势而作决定。如果犯罪嫌疑人只是为逃命而疯狂杀戮,负伤民警实在没必要以生命去拦截,因为这种做法既抓不住犯罪嫌疑人,又造成了自己无谓的牺牲。如果犯罪行为在不能得到及时制止就有可能发生危害更大的暴力犯罪恶果时,那么执法民警是责无旁货地要继续履行职责的。治安盘查临战心理行为训练(一)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法,是在战术训练中授课教官以实战案例为题材,提供给培训学员相互研讨之用,以激励培训学员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种教学方法。教官通过对学员展示典型的教学案例,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和思考,塑造学员积极的学习态度、动机,培养其积极的心理品质、思维能力以及心理调控能力。案例教学训练的特点是启发性、情景化、参与性,是警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案例讨论法对警察心理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示范作用。一个典型的公安民警执法实战案例,通常是大量民警执法实战的“浓缩版”,承担训练的教官通过对“浓缩版”案例的分析研究,对参与临战心理训练的民警起到示范、教育、警示的作用,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成功的执法实战案例,其技能动作和战术应用成功之处,可以对参加心理训练的民警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失败的执法实战案例,通过分析经验教训,也可以对受训民警起到警示作用。

二是暗示作用。心理暗示是一种用间接、含蓄的方式对受暗示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典型执法实战案例的内容情景、应对措施,会成为参训民警的暗示刺激源,案例中的正确操作措施会内化成受训民警的知识理念,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强化。

1.一般案例讨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事先选择那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成功的,也包括出现重大失误的,均可入选到我们的案例素材库中。如下面这个案例:201×年6月8日晚8时许,A市某派出所驻所刑警中队小张接到情报,抢劫巨额现金后潜逃外地的李某已偷偷回到A县,正在县城电影院附近游荡。当时中队只有小张一人在值班,考虑同事正在休息,且犯罪嫌疑人李某个子很小,年轻气盛的小张决独自前往县城电影院抓捕李某。晚8时30分,换上便装的小张达电影院,经过秘密观察,小张发现李某正挤在观看露天电影的群里。一番思考后,小张决定使用锁喉擒敌技术抓捕李某。正当张走到李某后面准备动手抓捕时,李某回头看到小张,狡诈的李觉察到不妥便想快步走开,小张只好伸手拉住李某,这时李某从子口袋掏出一把弹簧刀捅在小张腹部,然后趁乱逃走。小张忍住伤痛掏出手枪却又因为周围群众太多不敢贸然射击,最后昏倒在地,经抢救后才转危为安。

根据上述案情,要求学员讨论:

1、本案失误的原因有哪些?

2、如果你是小张,你会如何行动?

3、请根据案情,制定一套抓捕方案。 实战模拟训练

特警队员在高铁站进行日常巡逻,发现一名可疑男子,遂对该男子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盘查。

第三篇:警察训练改革与发展

当前,公安教育训练工件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公安工作对于人才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对人民警察更高素质的要求,加强民警教育训练工作,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具有公安特色的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对于提高公安队伍的职业素质和实战本领,推动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具有十公重要的意义。

警察教育训练是一个紧迫性、重要性、长期性的任务。在此之前,我们通过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为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凝聚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当前警察教育训练工作仍然而要进一步改善。

(一)打好警察基础教育培训,加强院校教育建设。 改善警察院校教育设施,打好警察基础教育培训,真正把警察院校建成警察训练基地。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不但要对现有的师资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也要舍得把老师到基层去锻炼,同时聘请基层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同志参与警察院校的教学任务。在学校硬件建设方面,必须加大对警察院校的建设投入,以改善与之相适应的硬件设施,满足试验、模拟教学和技能训练。在校外实习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到的理论在具体社会中得到实践,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为以后进入警察这个职业

岗位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

(二)摆脱单一培训模式,形成“以训带讲,以练带授“的警察教育培训机制。

多年来,警察培训教学都是基于“课堂-教学-考核”的单一模式,也由此而形成了理论灌输为主的“灌输驱动”培训,导致教育培训脱离警察职业活动的结果。警察职业能力是警察在执法的过程中实施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从这一点上来说,警察能力是经过后天培养出来,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践能力,也不是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警察职业能力是与执法情景相结合,与工作角色相联系的特殊能力,真正对警察执法实践产生影响的是警察头脑中的实践性知识,即与警察执法行为有关的,尤其是与警察职业或执法实践活动有关的知识。因而,警察的职业能力不仅取决于警察的理论知识有多丰富,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警察的实践性知识的多少,这就决定了警察训练要注重警察实践性知识的培养,实践性的知识并不能传授,仅存在于实践之中,这就需要把理论知识实践化,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培训,形成形成“以训带讲,以练带授“的警察教育培训模式。

(三)加快训练改革步伐,提高警察实战训练内容。 当前警察实战训练的主要模式是体能、技能和战术三位一体,虽然形式上相近,但训练的内容差别还是很大,而且

很多的训练项目也只是个摆设,因此应该加快改革步伐,充实贴近实践的训练内容和加大对培训考核验收的力度。针对不同的警种有针对性的训练,能够使民警不但在身体素质上不弱于犯罪分子,而且也要使民警在心理上适应自己的工作要求,同时也要采取各种考核方法和一些强制性的活动:如岗位大练兵等活动来验收民警的教育培训情况,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达标制度来督促和加强对民警的培训工作。

(四)广泛开展信息化建设培训应用,着力提升警察信息化实战应用作战能力。

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依靠单纯的、落后的手段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犯罪手段,加强开展信息化建设应用培训,着力提升警察信息化实战应用作战能力,特别是对现代化科技的掌握如警务通的熟练运用、对网上作战信息的熟练操作已是现代民警必需知识。信息化的培训不仅靠理论学习,而且还要通过实践来掌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民警处于信息化应用的过渡时期,加强信息化应用的培训,加强对网上信息采集、分析研判,网上查询平台的熟练掌握,对能有效地、及时地了解犯罪分子的动态,对于破案提供了有利的武器。

面对执法环境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面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深入推进“三项建设“给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提出更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快警察训练改革与发展,已成为提升公安队伍战斗

力的一项长期而紧迫的重大任务。

第四篇:警察训练的现状及改善

双辽市公安局

警察训练的现状及改善策略

警察训练是执法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全体公安民警核心履职能力的重要途径。建立新形势下,能够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公安特色的大培训工作体系愈发必要。要想切实提升公安干警的综合实力,正规有效的警察训练体系是不可或缺的,想要推进公安民警训练工作正规化建设,就必须要有一套健全完善民警训练长效机制。

一、警察训练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的规定,现阶段警察实行每年一次的专业训练,全面采用公安部组织部编写的“三个必训”教材进行统一训练。但是这种训练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问题,致使训练工作时间长、收益小。下面就这一现状进行分析:

(一)警察训练内容单一化,参训人员积极性不高。 当下警察训练被定为警察工作中的一项必要环节,只有通过了指定的训练内容和训练科目才能任职和警衔晋升,进行的只是一些普遍性的基础训练,程式化、常态化、按部就班无法真正意义的达到拓展知识,增强自身素质的目的;与此同时参训人员训练的积极性不高,潜意识的将训练当做一项“苦差事”,对于训练内容也是应对敷衍不以为然,及格就好。这与这些训练的宗旨是相悖的。如此一来,乏味的训练内容与消极的训练态度就造成了警察训练工作“炒冷饭”的现状。

1

双辽市公安局

(二)由于身体素质、工作压力等问题,参训率过低。

1、警察队伍面临老龄化。

老龄化是目前我国人口现状之一,目前警察队伍也面临老龄化的困境。就双辽市公安局而言,我局现有公安专项编制378人,平均年龄44岁,50岁以上的干警占总警力的28%,30岁以下的仅占5%,长期患病治疗不能正常上班的占总警力的4%,这样户外体能训练不仅无法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对于有些患病的民警来说甚至是一项身体负担,这样一来户外体能训练实施难度很大。

2、工作压力过大,时间紧凑,无法按时参加大型集体训练。

随着群众法律认识的提高,群众对于公安机关工作的要求也愈发强烈,公安机关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生力军”。由于群众对人民警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增强,各种通过公安机关解决的案件也急剧增加,人民群众对于民警工作的需求同现阶段警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导致一些一线民警根本没有时间参加集体的训练活动。由于日常工作性质原因,一些民警在长期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下,患上各种慢性疾病,身体已经不适合在一线基层进行高强度的工作,更无法应对高强度的训练,因此在大型训练活动中,往往因为出席率过低导致训练活动无法进行。

3.训练场地问题及教官选拔问题

就我局而言,目前局机关、各科所队没有一个符合标准

2

双辽市公安局

的训练场地,没有训练场地的部门也占很大一部分比例,民警平时训练,只能求助于当地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场地,这给民警的训练带来很大的不方便,无形当中就浪费了参加训练民警的时间,同时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官的个人素质,直接决定训练的成功与否,是否聘请一些专业素质高的人员为我们做教官,很值得我们思考。

(三)自身素质良莠不齐,统一的考评机制实施怨声很大。

公安机关是一支来源广泛的队伍,由于来源的不同,导致自身的素质也是参差有别,无论是对事物的理解还是对新兴事物的掌握上都是各不相同的。就拿对电脑的掌握而言,现在社会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如同一场新时代的革命铺天盖地的袭来,公安机关也紧跟时代的步伐推出了一些相关的办公应用平台,办案手续的办理已经无纸化。然而有些民警却对电脑知识的掌握少之又少,尤其是一些公安战线上的老前辈甚至对于无纸化的办案手续毫无头绪。由于对新兴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无纸化操作考评中有些老警甚至付出了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其结果也不尽如人意,而那些熟悉计算机的年轻人却只要看几遍就能够熟练掌握,统一的考评机制往往会挫伤这些老前辈的积极性。

(四)训练基础设施窘迫,训练“无疾而终”。 警务训练设施成为直接遏制警察正规化训练的重要因素。由于各地经济现状的不同,物资投入有限,警察训练工

3

双辽市公安局

作重视不到位,警务训练设施长期得不到解决,有些训练场所只是空架子,里面的设备年久失修,稍有不慎便会有意外发生。而且运动器械简易,训练环境简陋狭窄,无法为民警提供全面的身体锻炼,达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更不要说一些特有技能的演练,这种现状造成训练工作往往“有警而无训”苦于没有训练条件和经费而没有成果。

针对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目前警察训练工作进展困难。因此,要想让警察训练工作能够有效的观察落实并得到长足发展,就必须要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工作机制将训练活动进行下去。对于现阶段警察训练的现状,我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问题。

二警察训练解决问题的一些途径。

一、提升思想认识,端正政治态度。

警察训练是为了深入贯彻公安部开展大练兵和“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部署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健全完善科学、有序、规范、高效的公安民警训练机制,实现教育训练各个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为切实担负起公安机关社会责任的有力保障。在训练过程中,提升民警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以适应现阶段对于公安队伍的高层次要求,同时也强化了公安民警在面对各种险急状况下应急处理的能力。

要克服困难,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投入到集训,“训练

4

双辽市公安局

多流汗就是为了战时少流血”;要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不掌握网上操作技能,执法办案无所适从,要互帮互学,结对子学,做到真学、苦学、巧学。要认识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加强学习和探究才能在工作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二、“缺什么,补什么”强调针对性。

孟建柱部长在公安直属机关大学习、大讨论动员大会上指出“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警种的实际,着力提高公安队伍的职业化水平。”警察训练工作要突出其针对性,过去传统公安教育培训不分对象、不讲层次,对于各个警种和各个层级的民警在培训中基本上都按统一的计划要求。

随着对警察队伍的扩充,各种警种岗位的健全,对其专门性岗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训练科目上突出其专门化,这样才能在训练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如查缉、防卫、射击、格斗、攀登、驾驶等警务技能的训练。随着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这种国际盛事在我国的陆续召开,对公安机关的安保工作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这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维护治安的层面上,已经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一种体现和象征注重开展处突演练、群体性事件和恐怖活动的战术研究和模拟演练也陆续开展起来。

就防暴警察而言,要着重培养其应急处突的实战能力,

5

双辽市公安局

在训练过程中就要着重提升此项能力,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具有临时性和特异性,单纯的通过理论学习提高很难,定期组织应急处突演习训练就成为训练的一个有效途径。像这样对于专门警种而进行专项的训练更有利于警察对于工作状况的掌握。

三、加强案例训练,强调趣味性。

“我们要想方设法让枯燥的理论教学‘活’起来”。枯燥的讲授很容易让人厌倦,产生反感,这样主观的消极是极其不利于训练工作的,因此,找到一种趣味性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警察训练目的的必要途径。在培训中要采取课堂授课、视频教学、交流探讨、参观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在训练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缩短训练环境与工作环境的差距,着力提升民警“动起来”的能力。

上海松江分局特警支队组织干警观看《公安技战术教学片——致命错误》让干警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工作中的错误,这些错误往往是因为在执法过程中对工作方法掌握不足造成的,往往就是在一念之间,训练指导这时要针对案例提出避免错误的方法,采取案例辩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的方式,让民警在实际演练中进行学习,强调趣味性。不仅如此,组织民警参加野外的拓展训练也是提升训练水平的有效途径。

四、加强强势帮教,强调互动性。

中国公安是一个大集体,因此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尽相

6

双辽市公安局

同,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人员进行不同的培养。就我局而言,由于年龄上的脱轨,造成业务骨干断层,新警没人带的情况,其实,警察训练是时时处处都可进行的。

年龄在50岁以上的民警就要尽量减少其户外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这样高强度的训练对于50岁以上的人员来说不仅起不到强健体魄的目的,有的甚至给其身体造成过重的负担。但他们却有着非常丰富的案件处理经验,以及群众调解经验,这样就需要他们发挥这一优势,向青年民警去传授一些执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加强青年民警的案件处理能力。同时青年民警也可以将他们对于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向老警们进行帮助,这样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

五、强化身体素质培养,强调可持续性。

工作压力过大、生活无规律是由公安这一特异性工作特点决定的,再加之身体锻炼不足使公安干警过早的患上一些慢性疾病,造成一些民警提早淡出工作前线,这样是与可持续发展这个大的社会背景相悖的,也无形中加大了公安工作的成本,针对这一情况就要号召全体公安干警要加强日常的身体素质训练,全面提升身体素质,以应对这一工作现状。强身健体从青年民警抓起,一些青年民警认为“年轻就是本钱”目前身体状况良好足以应对例如值班、蹲守、临时执勤而无法按时就餐按时就寝而造成的身体负担,没有必要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这是极其错误的。只有做好日常的保养工作,才能让身体长期的保持良好状态。因此定期组织一些常

7

双辽市公安局

规的体能训练十分必要。

六、以考促学,以赛促训,强调实效性。

要规范考评机制,将提升民警思想道德素质、业务工作素质、实战能力等综合实力作为考评的内容,以考促学,调动公安干警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从而避免“有训无果”的状况。同时要将比武竞赛贯穿于民警训练工作的全过程,做到以“赛促练、以练促战”,展示大教育大培训的成果,激发民警学习训练的积极性。

七、加强师资队伍、教材和基地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一)在警察训练过程中,要注重聘请系统外高水平教员,同时鼓励本单位领导干部上讲台亲自给民警授课提高培训班档次。同时,要高度重视本单位教官队伍的建设,注重部门内部的“小教员”培养。在部门内部选拔身体素质优秀、愿意承担起部门内部的训练任务的人员进行培养,使其带动负责部门内部的干警共同训练。“小教员”必须熟悉部门内部人员的具体情况,有责任心,有带动部门内部人员训练的热情,擅于沟通鼓励,组织动员部门内部的全体成员进行训练。这样不仅避免了集体活动带来的不便性,还提高了参与率。同时“小教员”是其部门内部的人员,对工作情况了解,在工作空余时间进行训练,增加了训练的机动性。要加强训练教材建设,组织专兼职教官围绕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等公安中心工作,积极编写贴近警务工作、适应训练需要的训练教材,研发精品课程,提高施训水平,保证训练质量。

8

双辽市公安局

(二)要加强训练基地的资金支持,为警察训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按照“训练环境象实战场景、训练场地象实战场所、训练方法是实战用法”的要求,积极建设、完善民警训练基地,并根据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打造强项,建设成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民警训练基地。

我们要以积极科学的态度,认真细致的开展警察训练工作,这就能使新时期的警察训练工作摆脱盲目、笼统、失活、敷衍的警察训练工作的种种弊端。立足本职岗位,着眼于民警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能,围绕“三懂五会三能”通过进一步深入开展全体公安民警苦练基本功活动,巩固而深化大练兵成果,建立全警参与、职责分明、管理科学、保障有力、长期有效的警察训练体系。

9

第五篇:警察心理行为训练的创新模式

一、心理行为训练

1.心理行为训练的起源与发展

心理行为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往来于大西洋的盟军补给运输船队不断遭到德国潜艇的袭击,人员伤亡惨重。令人惊奇的是那些历尽艰险、死里逃生的人并不是那些年轻力壮、水性尚佳的海军士兵,而是一些阅历丰富老成持重的长者。心理学家和军事专家联袂研究得出一个令人瞠目的结果,当突发事件和灾难面临时决定每个人生存能力最关键的因素不是体能,而是他的心理素质及意志力。有鉴于此,盟军迅速反应成立了一所阿伯德威海上培训学校,并通过一些模拟科目对海军的生存能力、作战意志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船员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确保了盟军海上运输生命线的畅通。二战结束后德国人汉恩和英国人沃特经过不断总结和潜心研究,率先将这种训练运用到战争以外的非作战人员个人意志品质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训,并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逐步演绎到对知名企业的人才培训之中,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对人的心理、人格等方面进行训练。进而形成了当今风靡全球具有科学性、时效性和前瞻性的户外体验式培训——心理行为训练。直到1991年心理行为训练才正式由香港传入大陆。

2.警察心理行为训练概述

心理行为训练就是运用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借助行为训练作为媒介手段,用以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训练方法。心理行为训练又被称为拓展训练或者是体验式培训,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

警察心理行为训练就是在心理行为训练基础上,结合警察自身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对警察心理、意志品质及团队意识等进行训练的一种特殊模式。根据警察职业的特殊需要,增设了一定的情境训练内容,使受训警察在一定的情境训练中体验心理上的变化,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认知上的调适,最后通过反复训练使受训警察养成良好的行为应对模式和认知模式,最终积淀成警察必备的心理素质,同时也起到增强心理健康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作用。

二、国内心理行为训练现状

2005年8月11日经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全军首家集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开发为一体的军事心理训练中心在工程兵指挥学院成立,这标志着我军拓展训练迈上新台阶,同时也为武警部队和警察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从2005年9月起,总参所属军事院校统一开设心理行为训练课,以提高学员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作战技能。通过开展心理行为训练,工程兵指挥学院训练合格率由过去的71%提高到100%,优秀率由12%上升到48%。训练成绩的大幅度提升,归功于心理行为训练。目前,不但总参所属军事院校开设心理行为训练课程,而且部队也将心理行为训练纳入日常训练科目之中。

公安部对警察心理健康工作也高度重视,根据公安工作实际和民警心理素质现状,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心理训练中心联合研制了民警心理训练专用设备(包括心理恢复、心理素质测评、心理能力训练、心理行为训练以及行为观察与编码共五个系统)。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确定为部级民警心理训练实验室,将8个城市公安局(山西太原、辽宁大连、上海、江苏淮安、浙江杭州、湖北武汉、四川绵阳、云南楚雄)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确定为部级心理训练试验点,并予以必要的技术、设备支持。

三、 警察心理行为训练的作用及教学实施

在心理行为训练课的组织与实施中不仅要耐心细致地讲解项目的操作规则、注意事项、安全保护,更重要的是项目结束后启发性地带领学员对项目进行回顾,引导学员互相分享心中的感受与体会,让学员对自身和团队有更新的认识,通过联系实际工作与生活中类似的场景让学员从这些项目中深刻地领悟到其中的大道理。在团队建设这个项目中,以破冰游戏贯穿始终,充分展示参训人员的创意与激情,集众人智慧,浓缩创新意识,展示团队风采,迅速形成一支拥有共同使命感的团队。培训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大约20人,这样分组的目的是使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到培训之中,团队的所有成员必须共同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攻克难关。破冰游戏有效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激发热情与斗志。通过信任背摔这个项目,增进了队员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建立相互信任与责任的团队气氛,通过身体接触,打破队员之间的陌生与隔阂,体会团队同伴对自己的支持,体验环境变化后,在恐惧与挑战面前,团队激励对个人的作用,体验诚信与承诺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建立互相体谅与换位思考意识,增强队员自信心,建立队员个人的荣誉感、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人民警察而言,当面临危险和困难时,战友之间的生死相依、绝对信任显得尤为重要;在盲人方阵这个项目中,体现了学员之间的信任、交流和默契配合,使受训队员感受到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沟通、预案、合理分工的重要性,同时对公安民警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有很大的提升;在穿越电网这个项目中,体验项目前期资源确认与合理配置的重要性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在活动中体会行动预案及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与沟通;队员之间的身体接触,增加信任感,体会到行动中应敢于实践,突破经验主义。

四、警察心理行为训练的作用

1.锻炼警察的意志品质

警察的意志集中体现在以勇敢献身的精神来排除困难,把决定贯彻到底的品质上。警察在执行任务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候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作后盾。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培养和锻炼出来的。通过增强意志的心理行为训练,警察就能够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跨越常人难以逾越的障碍,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在警察心理行为训练中借助于高空训练器械来锻炼警察的意志品质。

警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随时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能成功解决,也有的难以解决,就会遭受挫折,导致失败。挫折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只有经受了挫折失败依然不折不挠、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因此,抗挫折能力是警察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是队伍获胜的基础保障。在警察心理行为训练中借助于穿越电网和孤岛求生等来锻炼警察的抗挫折能力。

2.增强警队团结协作精神

警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的任务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而存在的,所以对这个群体来讲,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同时警察又是一个战斗的集体,有着共同的目标。在打击犯罪活动中,没有团结的力量和协作精神是根本无法取胜的。团队精神就是为了实现或达到既定的利益和目标,在团队中所表现出来的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精神。团队精神是实现团队目标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团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团结协作精神需要良好的沟通作为基础。沟通是人们观念、思想、情感的交换过程。沟通的目的是传递信息,达成相互理解,形成共识,促进合作,提高效率。在团结协作中沟通与合作对警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警察所肩负的任务需要沟通与合作。警队是一个战斗集体,需要大家通过沟通,对任务有全面准确的了解,从而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一致的决策方案,同心协力去完成任务。其次,个人健康成长需要沟通与合作,以保持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功能。再次,充满竞争的社会要求人必须学会沟通与合作。要想获得竞争的胜利,必须通过有效沟通,联合不同力量,通过合作扩大自己的优势。

3. 增强自信心、激发潜能以及思维的创造性开发

和团队精神一样,自信也是由警察的职业要求所决定的。刑警战士时刻需要面对恶劣的环境,承受高度紧张和高强度负荷的教育训练,经常面临危急情况甚至生死的决择,没有超常的自信是绝不可能出色的完成艰巨任务的。自信是根据自己在达到各种目标过程中的经验产生的对自身能力的确信,是对自己在未来活动中获取成功的希望,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估价。换句话说,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肯定自己的能力、价值,自己看重自己。

在团队中,团队成员融入团队,具备了团队精神后,才会更加自信。而团队的自信又是建立在团队成员自信的基础上的,团队成员的自信会促进一个团队的自信,团队的自信又能带动成员的自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自信的团队,才能勇敢地做出行动,更好地保障团队的利益,实现团队的目标。

随着自信心的增强每个人都更加渴望成功。看到别人成功,也努力探求成功的奥秘和方略。其实,最好的成功指南就蕴藏在我们自己的身上,那就是潜能。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最突出的标志之一是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并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一个优秀的团队,更需要挖掘和汇聚每个团队成员的潜在能量,最大限度地了提高团队的效能。

警察部队的日常管理和工作、学习、训练是非常严格的,具有明确的规范和细致的管理模式,这往往束缚警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但是,警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需要执行的任务则是复杂多样的,随时发生着各种变化。作为现代警察,必须具备全面灵活的思维能力,才能出色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一支队伍在培养了团队精神、坚强意志又具备自信精神后,它已经具备了优秀团队的基础品质,但是要真正成为一支“常胜”的、有战斗力的队伍,还需要默契的配合和不断的熔炼,最终才能克敌制胜。

五、警察心理行为训练的实战效果

心理行为训练并非体育加娱乐,而是对正统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知识和技能还只是有形的资本,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心理行为训练能使有限的知识和技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将警察心理行为训练引入到警务实战训练之中,在激发个人潜能、提高警察自身心理素质的同时,还能够熔炼团队、增强警察团结协作精神。使警务实战训练更具有针对性,极大地调动参训学员的训练热情、提高了大练兵的训练效果。(文/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鞍山分校

刘洋)

参考资料:

[1]耿志伟.拓展训练在警体训练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2]高晖.人民警察心理素质训练[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6)

[3]肖冬梅.浅谈警察的心理压力与缓解对策[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报.2004,(03)

[4]周宗建.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论新民警的心理素质强化训练[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5)

[5]王淑波.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维护[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

[6]吴闻.浅谈警察心理素质训练[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3)

[7]王哲.论警察心理素质训练[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2)

[8]燕道成.试论警察心理素质教育[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9]付世聪.论刑事警察的心理健康[J].辽宁警专学报,2004,(01)

作者简介:

刘洋(1979~

)男、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鞍山分校警训教研室、硕士研究生、心理行为训练师、著有《警察心理行为训练》一书、研究方向:体育经济管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复习民族政策常识下一篇:防汛工作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