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外包服务

2022-07-12

第一篇:公共基础外包服务

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任务要求,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保障产业创新发展和质量品牌提升,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一批具备权威性、基础性、公益性、前瞻性的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是为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标准验证与检测、计量检测、认证认可关键技术、产业信息、知识产权等基础支撑和公共服务的平台。

第三条

服务平台分为试验检测、信息服务两种类型。 试验检测类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开展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标准验证、计量检测、认证认可、综合分析等基础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制定试验检测方法,建立计量标准器具,构建量传溯源体系,研制相关设备,提供相关服务。

信息服务类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研究先进的信息采集工 1 具,构建专题信息库和知识产权资源数据库,提供政策研究、产业运行分析与预测、信息查询、知识产权分析评估和综合运用等服务。

第四条

鼓励、支持服务平台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建成一流的知名服务机构。

第五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服务平台的建设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管理企业集团分别负责对本地区、所属单位服务平台申报进行初审、推荐及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

服务平台的申报实行自愿申报、择优推荐,服务平台建设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应用牵引、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 服务平台申报

第七条

服务平台的申报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发展政策及相关规定;

(二)自觉接受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集团的指导和监督;

(三)具有完善的运行机制;

(四)行业内公信度高、服务面广、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五)拥有高水平的专业人员队伍;

(六)具备提供试验检测、信息服务所必需的基础设施;

(七)具有领先的科研能力和服务能力。 服务平台申报单位应当具备的具体条件见附件1。

第八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则上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服务平台的申报工作。

第九条

申报单位经所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或有关行业协会推荐申报,中央管理企业经所在企业集团推荐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单位直接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报。

第十条

申报单位依据本办法第九条的申报渠道提交《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申报书》(见附件2)。

第十一条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管理企业集团应当对申报单位的申报书进行初审、择优推荐,提出审查推荐意见,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三章 审核公示

第十二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介机构或组建专家评审组,分类型对申报书和申报单位服务能力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必要时组织答辩或实地评审。

第十三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产业技术基础发展政策 3 以及工业强基工程规划布局,听取行业意见,研究确定服务平台建议名单。

第十四条

服务平台建议名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户网站公示15个工作日。

第十五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符合条件的服务平台列入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名录,并公告。

第四章 服务平台运行

第十六条

服务平台应当遵循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

第十七条

服务平台应当主动开展公益性服务,向政府和行业提供试验检测、信息服务发展报告,积极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各项任务。

第十八条

服务平台应当于每年一季度末将上一的能力建设和服务运营情况上报。上报程序参照本办法第二章规定的渠道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十九条

服务平台负责人、地址、主要投资方或上级主管单位等重要信息发生变更应当及时备案。备案程序参照本办法第二章规定的渠道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发布服务平台名录。 第二十一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列入名录的服务平台予以扶持。

第二十二条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管理企业集团应当加强对服务平台的指导、监督,支持服务平台的建设。

第二十三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服务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对已列入名录的服务平台,依据本办法每三年进行复核。对复核合格的服务平台予以确认,否则移出名录,并公告。

第二十四条

已列入名录的服务平台有下述情形之一的,从名录中移出并公告,且不再受理其申报。

(一)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

(二)发现在申报或复核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三)损害服务对象利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有其他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行为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于公告前30天告知拟移出名录的服务平台的申报单位,允许其陈述和申辩。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5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1.服务平台申报单位应当具备的具体条件

2.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申报书

第二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2014年7月10日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的战略部署,市委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了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加强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通过实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有市、县(市、区级艺术馆(文化馆8个,从业人员68人;有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 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83万余册,从业人员72人,阅览室座位近2000个;有市、县(市、区级博物馆、纪念馆14个,从业人员292人,年均举办展览50多次,举办培训90多次;有演出场馆9个,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从业人员331人,年均服务观众44万人次,其中服务基层观众35万人次;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34个,总藏书50多万册,从业人员184人;已完成全市178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全面覆盖的建设任务;全市1900个行政村(含居委会实现了有线广播村村响;建成7个县级、134个乡镇街道办共141个广播室;建成了57个激情广场文化活动示范点。

(二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成功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自2007年以来,我市承办了海峡客家高峰论坛、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第五届福建艺术节、红旗颂等大型文化活动近20场次,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积极开展送书、送

戏、送电影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以来,全市共送书下乡50多万册书,各种歌舞、汉剧专场等下乡演出近300多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2万多场次,三是每年开展的书香八**全民阅读活动富有特色。每年开展优惠售书活动,开展每周推荐一本好书的电视专题论坛,举办中国梦.劳动美、阅读与人生、与快乐、与成长等全市职工读书征文活动。四是激情广场活动如火如荼。各活动点均按照要求添置了灯光、音响、乐器等演出器材,已建成具有健全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具备必要的水电、卫生、安全保卫等基础条件,每个点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都有固定的大家唱、大家舞、大家乐的队伍,各项活动有序开展。五是群众性文化活动向品牌化发展。近年来,先后举办了红土地歌曲比赛、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首届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首届海峡客家山歌大赛、海峡客家书画展、首届海峡客家风情节暨定光佛文化节和被誉为天下第一龙的连城县姑田镇游大龙、被誉为乡村狂欢节的连城县罗坊乡走古事等传统文娱活动,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品牌性农村文化活动。

(三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据不完全统计,博物馆、群众文化艺术馆、图书馆、电台、电视台和乡镇文化站、乡镇广电站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现有文化类专业技术人员531人,其中群文博137人(高级职称17人、中级60人、初级60人,图书资料的47人(高级3人、中级23人、初级21人,艺术专业118人(高级13人、中级51人、初级54人,播音主持35人(高级3人、中级13人、初级19人,记者编辑122人(高级18人、中级36人、初级68人,其他类72人。

(四公共文化服务投入逐年增长。十一五以来,我市文化文物事业财政投入逐年增长。2007年--2013年,我市文化、文物事业费分别为3484.8万元、3144万元、13385.4万元、13582万元、15076万元、20631万元、3156万元。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市委、市政府设立了2012年至

2016年**市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金。第一批**市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金300万元已下拨到全市57个村级(社居文化阵地、群众性业余文艺院团,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设施。

(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在公共文化建设中,许多地方都能总结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满足群众不同需求的工作方法和路子。**区共有各种规模文化大户49户,如**镇的林亿汉文化站、大池北溪张大振的科技致富指导站、东城东门章金河的家庭文化室和雁石礼邦陈开煌夫妇的益民科技文化室等。**县大力推广湖雷镇连塘村农民读书社的经验,成功创办了53个农民读书社,其中7个已验收达到七个有标准。连城县运用先进文化改造庙堂、祠堂,使之成为弘扬先进文化、服务广大农民的基层文化阵地。在大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各地积极探索文化自我发展壮大的机制,培育发展扎根于农村的民办文化,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民间职业剧团就是孕育并扎根于农村这片广大市场的一支重要文艺队伍。它们是长年活跃在广大农村、乡镇,运用为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服务于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文艺轻骑兵。据各县上报统计全市共有演出队伍200多支。如**区采茶灯演出队遍布全区,有100多支队伍;**县汉剧演出队有77支。各地加强管理和引导,定期组织对民间职业剧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组织业务培训,提高剧团演职员的演艺水平,因地制宜举办民间职业剧团调演比赛。

二、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过程中,尽管政府和文化部门都付出了不少努力,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县(市、区和乡镇文化站设施,大多数建于

七、八十年代,由于各级财政下拨经费不足,设施建设配套不全、规模偏小、无论是质量、结构、布局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审美需求,不能适应现阶段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市本级没有图书馆,**图书馆虽然是市区共建馆,由于受到管理体制、投入机制等限制,其整体发展水平、业务辐射范围、管理服务能力等方面都无力承担市一级的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现代图书馆理论,图书馆服务半径为3公里,人口在20-150万应该规划两处图书馆,随着我市新城区的开发和城市人

口的增长,急需在新城区新建**市图书馆。**市艺术馆现有馆舍建筑面积不足1500平方米,未能达到三级馆(最低级别所要求2500平方米的最低等级标准,成为不列级别的馆,受到场馆的限制,众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无法全面体现,而且根据文明城市检查的标准和要求,**市艺术馆是创建精神文明城市检查的必检单位,若再不抓紧重建设,势必影响创建文明城市的评比。**市博物馆主体工程于2009年建成,因没有资金进行布展空在那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博物馆(区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办公条件简陋,导致去年迎检时只能按三级博物馆上报,影响了争取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的额度。虽然目前七个县(市、区均已建成公共图书馆并免费向群众开放,但在第五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中,由于馆舍面积小、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等原因,除**图书馆被评为一级图书馆外,其他都是二级馆,图书馆改造升级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市图书馆建设和**市艺术馆建设已纳入我市十二五规划,但由于资金等问题,虽然立项却一直无法推进。

2.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部分已建成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偏低,一些被挪用和挤占,导致一些文化阵地流失,不少适宜开展文化活动的闲置会堂、校舍等集体资产被变卖。如:连城图书馆虽设有外借室、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室,但由于设备落后,一些配套服务设施没有跟上,图书馆的读者不多,图书馆应有的效应未能充分发挥。一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虽然按要求配有书报阅览室、信息共享工程点、综合展示厅等,但不少书刊杂志过期,适用性不强,加上没专人管理,无法定期开放,没能充分发挥作用。各县(市、区于2012年新建和改造的演出场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闲置的现象。

(三公共文化设施资金不足。尽管我市每年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费呈增长态势,但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国家文化部要求: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应占财政当年总支出的1%,而2012年我市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0.76%。我市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文化事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够,尤其是县(市、区、乡镇,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与其他社会事业投入相比,显得相当悬殊,再加上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投融资体制不够健全,公共文化事业资金投入分散,需要大量资金

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活动往往因资金不足而搁浅。一些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由于资金不够,不能满足改造提升需求。

(四文化队伍良莠不齐。按照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要求,每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应配备在编和正式聘用的专职人员不少于2人,我市共有13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需配备从业人员不少于268人,而目前现有全市文化站从业人员仅184人,至少还缺84人,这184人中兼任其他职务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总量总体不足,基层文化队伍普遍存在干部配备不齐、队伍老化等问题,大多数乡镇文化站只有一人,且身兼数职。

(五文化生活内容单调。许多人几乎没有文化消费概念,文化生活消费偏低,有些家庭文化生活年支出几近于零;文化生活方式单一,多数人的文化生活就是跳跳广场舞、激情广场大家唱等活动;文化生活品味不高,不少群众的消遣活动仅仅是看电视,买票看电影、看戏的非常少。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总体布局和规划建议

(一出台文化设施用地规划。我局于2012年3月份组建后,将解决文化设施用地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市政府的关心重视和市规划局的大力支持下,城乡规划设计院起草编制了《中心城市主城区文化设施专项规划》。通过多次的座谈论证修改,形成了《中心城市主城区文化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目前正在进一步的修改中。建议加大力度,推动《专项规划》的实施,进而以点带面,各县(市也着手推动此项工作。

(二完善文化设施。加强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全覆盖。在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充分发挥这些场馆的辐射作用。将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部设置到位,将图书馆全部提升到二级以上标准,加强县级数字影院建设,在乡镇(街道级,主要是实现标准化,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确保设备配置、活动开展、人员配备等达标。在村(社区级,主要是实现普及化,建设好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健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机制。

(三加强政府引导。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是主体,应发挥主导作用,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制度方面。积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政策,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责任制,纳入财政预算,确保顺利高效运行。二是经费方面。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政策,确保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投入增长幅度。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保障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购买重要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开展重要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所必需的资金。用好、用足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金。三是人才方面。在引进高层次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同时,加强县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确保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2人,实行专人专用,做到90%以上村(社区至少有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文化指导员。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专业技术职称。

(四拓展融资渠道。坚持把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与社会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建设渠道有机结合,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市特色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除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外,主要是发动部门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结果。如:恒亿集团积极支持新农村文化建设,从2007年起,启动恒亿百村文化工程,计

划在全市范围内100个村创建100个文化中心,每个文化中心投资10万元,总投入1000万元。目前已剪彩92个,年底前将基本完成100个文化中心建设。2008年开始,与中国移动**分公司联合举办新年音乐会,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场精彩、高雅的视听盛宴。

(五提高使用效率。一是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对建成且已投入使用的公共文化设施,要加强检查指导制度、考核评比制度。在确保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扩大投入渠道,进一步充实基层文化阵地活动经费。基层文化设施应是三分建七分管,后续资金的投入十分重要,建议财政部门应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基层文化设施的设备更新、添置。在确保专人负责的同时,增加热心工作的人员参与到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中来。二是提高文化演艺场馆的使用效率。建议实施全市演艺联盟,前5年政府给予

一定的资金扶持,采用捆绑巡回演出,在此基础上再探索通过市场化运作,把这些演艺场馆委托社会力量或专业机构进行经营管理,提高场馆使用效率。

(六拓宽体系范畴。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相对完善的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农民工文化经费保障机制,农民工文化服务将切实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民工是游离在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外的一个较大群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他们基本上享受不到,而城里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离他们又有一定的距离。为此,建议我市拓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范畴,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三篇:北陈集镇农村基础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北陈集镇2011年农村基础公共卫生服务

工作总结

2011年度我镇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县级相关单位指导下,通过乡、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共同努力下,我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为了把以后工作做得更好,现将我乡今年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康档案

今年年初,我乡按照上级精神要求,开展全民建立健康档案工作,上半年建立健康档案38000份,录入电脑23740人,离上级下达的80%的年终任务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在明年工作中完善。坚决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

二、健康教育

我乡共设置卫生宣传栏16块,每月更换一次,全乡镇共计192次,农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每月发放一次,全乡共发放宣传单8500户次数,全镇各村每2月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全年广大群众参加健康教育课达到3100余人,我乡对健教人员2月培训1次,全年师资培训,共计140多人次,宣传栏内以通俗易懂、新鲜为主,真正使广大群众学到了很多知识,对防病、治病起到了很大作用。我镇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要求还有点差距,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三、预防接种

1、我乡每月开展一次例会,主动搜集新生儿,全镇全年共出生498名儿童,建卡率100%,乡村每月一次例会我们都能安排预防接种知识培训,今年4.25计划免疫宣传周,我乡防保所采用分点标语宣传,设置宣传点4个,散发宣传材

料2000余份。我们每月出一次预防接种通知单,今年累计接种19284人次。

四、重大传染病防治

1、结核病防治:首先对全乡防涝医生进行知识培训,每季度一次,使他们掌握结核病相关知识,广泛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利用3.24结核病宣传日大力做好结核病知识宣传和咨询活动,使结核病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督促病人按期服药,在送药到户、看报下肚,观察病人是否有不良反应,有不良反应的及时调整服药方案,全镇全年年共发生20例新病人,均能够按时服药,全程督导结核病防治工作。

2、艾滋病防治工作,首先对外来媳妇进行摸底登记及血液采集,全乡上半年无外来媳妇,艾滋病知识入户宣传,每季度一次,全年4次共发放艾滋病宣传材料2000多份,艾滋病墙体标语100余条。

3、4月1日至10月30日肠道传染病监测工作,我乡肠道门诊设施齐全,各种组织到位,抢救药品、消毒药品配备齐全,在4月1日至10月30日我乡肠道门诊共登记腹泻病人213人,采样送检76人,无一例肠道传染病发生。

4、今年我镇共发生61例传染病,其中结核病20例,肝炎9例,腮腺炎2例,手足口病19例,疑似麻疹1个。水痘4个,感染性腹泻2人,出血性角膜炎4个,今年我乡传染病发病率与去年相比有所上升。

5、寄生虫防治工作,从5月1日至6月30日,我乡开展血检工作,共登记发热病110人,血检查率100%,未发现疟疾病人及其它等寄生虫病人。

五、妇女卫生保健

定期参加县保健所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村医例会,每月不少于10天下村指导,村医做好产后访视工作,无偿为老百姓服务。妇幼保健知识宣传一年四次,

通俗易懂、内容新鲜使广大群众学到了许多知识,全年活产孕妇498人,建卡率100%,系统管理498人,系统管理率100%,产后访视率100%,无1例孕妇死亡,产后42天体检100%。

六、儿童保健

1、我乡儿保医生能够认真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每村配备一名女村医,上半年共出生498人,建卡498人,建卡率100%,管理率100%。

2、认真做好体弱儿筛选工作,0-2岁筛选出体弱儿58人,专案处理58人,管理100%。

3、“六一”儿童体检,共体检303人,体检率95%以上,对筛选出来的常见病儿童都进行矫治和指导。

七、老年人保健

全乡65岁以上老人2195人,今年65岁以上老人随访的人数为 6145人次,随访率100%。

八、慢性病管理

1、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加大卫生知识宣传,增强全民防病知识,能通俗易懂、内容新鲜的宣传单、宣传画,对广大群众宣传慢性病知识,使广大群众主动接受,发现慢性病人及时登记造册,定期进行随访。

2、全乡上半年共发现慢性病人1920例,其中高血压966人,肿瘤病人26人,老慢支病人206人,糖尿病人92人,其他病人602人。建档1920人,管理1920人;管理率100%。并每季度随访一次,全年共随访7526人次,随访率100%。

九、重性精神病人管理

为了能够了解精神病人的动态,通过乡村两级工作人员的努力排查,我镇全

年的精神病登记人数为89人,对精神病人管理人次数为356人次。

十、改水改厕

我乡的定点改厕对象是陈集、王口村,全村户数为550户,今年的改厕任务数550户,现在以完成550户,完成率100%。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基本卫生服务的发展。

(二)、人才缺乏,全科医师人员不足,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度。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降低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四)、居民基本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强化职能,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

(二)、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三)、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四)、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五)、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全年我镇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将在新一年里工作中改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确保我镇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北陈集镇防保所

2011年12月31日

第四篇:夯实基础强化服务依法行政进一步提升文化体育工作公共服务能力

文化体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对于凝聚全县各方面力量,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建设美好家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文化体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形势下,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组成部分的文化体育工作,如何加强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给文体部门以及所有文体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任务与要求。为此,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的有关精神,夯实文体基础,强化文体服务,依法治文治体,进一步提升文化体育工作公共服务功能,以更好地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文化体育公共服务工作现状加强文体公共服务、优化社会发展环境,意即提高文体社会贡献度。近两年来,我县各级文体部门依托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强化依法治文治体,加快文体发展步伐,各项文体事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文体部门社会影响力及作用地位与日俱增,社会贡献度显著上升,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一是阵地建设势头良好。当前县博物馆工程进入征用土地的实质性阶段。县图书馆新馆于去年9月落成开放,同时积极创建国家一级图书馆,现已通过省、市评估验收。该馆的“知识拥军”工作成果显著,在全市文化系统单位作出了示范。县文化馆近年来充分发挥群文工作龙头作用,强化职能履行,社会效益明显,目前已跻身国家一级文化馆行列。象山艺校加强实践教育,培养、输送优秀艺术人才,成立企业化运行的艺术剧团。我县“东海明珠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已建有省市级“明珠”13颗,建成率达72。村落文化示范点创建势头好。在已建有19个市县级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全县又有18个村申报创建。社区文化示范点建设也在有序跟进,瑶琳社区已创成县级示范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深得民心。在已建县体育场、游泳池、灯光球场、体育馆等一批公共体育设施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的前提下,我局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安装健身路径器材,打造群众喜爱的“十分钟文体活动圈”。至目前,已累计投入250多万元,共安装了80余套路径器材。二是文体活动丰富活跃。我们不仅圆满完成了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开渔节文艺晚会、开幕式、国际海钓、开船仪式等各项指令活动,联办了石浦“三月

三、踏沙滩”系列民俗文化活动,承办了宁波市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民间艺术大会串等,还积极实施高雅文化活动2次,组织举办人民广场文化活动和系列节庆活动20多次,普及开展以“文化春风遍象山行动”为载体的文化下乡活动90余次,而且活动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从“办文化活动”转向“管文化活动”。二是从“职能萎缩、错位”向“充分实现职能”转变。目前,我县一些部门、企业、社区、乡镇街道的大型文化活动均实现了文化部门全面参与、辅导、策划。另外,由县体育中心承接的首届“步步高”杯全国男子排球大奖赛级别高、影响大,创下了我县中央电视台直播的记录。全县13个单项体育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积极性,举办大小活动赛事130多次,进一步营造了全民参与体育健身的良好氛围。三是作品和人才令人瞩目。充分动员广大文艺骨干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开展特色文艺创作活动。在宁波市民间艺术节里,我局重点推出了创编民间灯舞《象山海螺灯》和“打造民间剪纸艺术品牌”两大项目。小品《家有喜事》、歌曲《丝路渔港》等在“三个代表”题材文艺作品评选中获奖。《关注农民工文化享受》等调研文章获全国一等奖,受市委领导批示。《石浦渔灯》、《渔家号子》、东门渔岛女子船鼓队、爵溪渔鼓队等节目及表演在省市获多项大奖。纪云飞获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银屏奖,实现了我县群众歌手走向全国的零突破。四是专业和特色文化建设全面铺开。一是文博工作得到加强。我们扎实推进文物保护与开发工程,促使我县文物事业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先后公布了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同时我们加强了“国保”单位的申报工作,张苍水兵营遗址、渔山灯塔日前已申报第六批国家级文保单位,渔港古镇石浦也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二是渔文化研究开始起步。从去年始,我局启动了妈祖文化研究工作,成立了妈祖文化联谊会,对全县妈祖庙遗址情况进行调查,同时举办了东门岛妈祖谢洋巡会活动。今年还成立了象山县渔文化研究会,全面收集、挖掘、整理渔文化历史资料及遗存,分课题、全方位进行渔文化研究。三是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保护开发工作进展顺利。

第五篇:加快电子政务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实现电子政务从面向公务员服务向面向公共服务的转变

加快电子政务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实现电子政务从面向公务员服务向面向公共服务的转变

作者:刘明泰

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全面发展”的战略指导下,着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使其在基础性、公共性以及重要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为市委、市政府60多家单位提供互联网统一安全接入服务和骨干传输服务;电子政务内网平台已整合了市级5家单位专网,为其提供上连省、下联县的骨干网络传输服务和横向的市级所有部门的国库统一支付结算等的服务;市政府网站已经建起了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主网站,以23家党群部门网站、53家政府部门网站为子网站的市政府网站集群; 电子公文传输平台已有1200多个单位加入,实现了市、县、乡全面覆盖;金财、金税、金盾、金保等12金工程大部分都已经完成了

一、二期建设,党政机关和各行业信息化装备条件大大改善,由此带来的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大大提高,网上办公、网上处理信息、网上交换信息的条件基本实现,电子政务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一个新阶段。

但由于管理体制问题、资金争取渠道问题、以及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规划和标准滞后等原因,我市乃至全省电子政务建设中,统一平台建设落后于各部门专网建设,而专网建设又都是各自为阵,自上而下,条条连接,好比各买各家车,各修各家路,而只有统一平台能够提供公共道路的作用一直被忽视,造成资金浪费,资源不能共享,网络服务范围窄,更不能面向公共服务等,概括起来,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信息孤岛”的普遍存在。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各自规划、分散建设、独立运行的,而且数据格式与标准互不相同,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组织、监管、规划和互联,本来可以向公众公开的文件、信息、资源依然被掌握在各个部门手中,不能由其他部门和社会公众共享,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

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政务信息资源上网普遍较少,信息检索、信息服务的功能较弱,由于没有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无法形成所有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进行跨库检索的机制,公众通过网络利用政务信息资源的态势还未形成。

政务信息资源网络安全隐患严重。根据去年开展的全省政府网站安全评测认定工作显示,我市有20%的政府网站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个别政府网站被大量“挂马”。缺乏统一安全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薄弱,安全隐患严重,无法达到防篡改、防病毒、防攻击、防瘫痪、防泄密等“五防”要求。

重复建设造成大量资金需求。由于目前各部门自行建设独立的业务系统,包括建设独立的机房、网络设施、安全设施、存储设施等,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形成巨大的资金需求,阻碍了电子政务健康持续发展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据省工信厅公布数据,目前省级已有24个部门建成专网,每年仅线路租用费一项支出为2650万元。2009年和2010年,省级54个部门提出建设专网的需求,如按此需求开展建设,网络建设资金需求量2.52亿元,每年形成的线路租金需8000万元。如果这些专网延伸到市县,我市财政至少要承担540条市县专线租金每年600至1000万。

追求部门利益和权力。追求部门利益和权力是造成信息难以共享的深层原因。为了垄断本系统信息资源,有些部门将取得的信息资源作为部门私有财产,以安全保密的理由,不让本部门所有的信息以予公开,或不允许其他部门共享,人为制造”信息壁垒“,导致了严重的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网络建起后,由于管理、维护体系难以建立,技术维护、培训等工作跟不上,操作水平低,网络利用率很低,造成大量资产闲臵或浪费。

纵观国际上电子政务建设取得较大突破的国家,基本上是把以面向居民的服务和面向企业的服务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电子政务从应用阶段向“互联治理”转变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新趋势。通过“互联治理”,以加强政府机构之间、政府与公民之间以及政府与其他各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以构筑一种新型的网络关系,全面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

我国电子政务在十二五时期发展趋势总体上概括为十个字:整合,对已有系统的深入整合;协同,重点实现业务的跨部门协同;互联,克服条块分割,加快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在整合、协同、互联的基础上提高资源共享水平;重构,按照政府组织体系的调整,重构一些重大综合应用项目。

我省电子政务在十二五时期提出要加快电子政务基础资源共享,实施“便民利民计划、政务服务计划、融合兴业计划”三大应用计划,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技术服务体系、信息化法规标准体系”三大支撑体系,制定了《陕西省电子政务基础资源共享实施办法》(陕办发„2010‟13号),明确提出通过机房资源共享、网络资源共享、数据备份资源共享、安全保障资源共享、运维服务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等,形成共用、共享的全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资源,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电子政务应用的开展提供基础技术支撑和服务。

面对电子政务建设新阶段,针对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我市电子政务建设要以电子政务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应用水平为主线,实现电子政务从面向公务员服务向面向公共服务的转变,提高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此,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统一规划,规范建设。统筹规划全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资源,规范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资金和资产管理,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资源建设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实现以最小财政投入换取最大效益的目标。

统一平台,规范交换。依托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全市电子政务公共基础网络资源,形成连接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电子政务统一传输网络,规范互联网安全接入,集中承载各专有业务系统应用和信息资源共享。

统一标准,规范应用。针对公共性、通用性、基准性、标识性较强的基础性业务系统和数据库建设项目,采用统一标准、统一开发、一数一源、多家共享、集中部署、规范应用的方式开展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分散采集。

统一监管,规范运维。建立全市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监管运维体系,对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相对集中的安全防御、技术防控、密钥管理、灾难备份和应急救援等技术服务和支撑,完善全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我市电子政务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要围绕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业务应用: 面向政务:以需求为导向,坚持按需设计的思路,重点满足政务部门在科学决策、公共突发事件处臵、行政监察、文件管理、政策法规等五个方面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政务部门通用办公、电子公文传输、内网业务应用、领导个性化服务、督查督办系统、并联审批等政务工作应用等系统,以实现政务流程和管理的数字化,实现党政机关部门之间协作办公、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最终实现无纸化办公,增强宏观调控和决策能力;

面向社会:使用信息化手段满足各类面向城镇居民的公共性服务业务需求,使社会公众可根据需要随时、随地按需得到服务,主要有政府外网门户及站群、市民邮箱系统、社会保障、卫生和教育等信息系统;

面向农村:农村信息化的重点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除农业管理部门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外,从农民及时获得有效信息角度出发,按照“一站通”和“一网通”的两种手段整合各类涉农应用;

面向工商企业:以满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需要为出发点,重点解决找生意、做生意、管生意的需求,着力打造公共的交易、物流和管理平台;

基于基础数据库的公共服务体系:依托省级四大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宏观经济基础信息数据库),深化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应用服务,完善共享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建设市级共享数据库,并依据这些共享数据库建设跨部门、跨平台的应用服务系统,全面推进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通过科学规划,不走弯路;积极争取,加大省市投入力度,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能够紧跟中省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构建面向全市各级各领域信息化服务的电子政务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使电子政务资源高度整合共享,电子政务信息服务丰富便捷,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总体可控,以满足面向政务部门、社会、农村、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广告专业工作计划下一篇:公共空间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