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交际论文范文

2022-05-13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非语言交际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英语教育重点从传统的知识点和使用技巧教育,转变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综合素质教育。英语交际能力分为语言交际能力与非语言交际能力两种,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交际双方如果不了解彼此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交流障碍,甚至造成误解。但是,借助非语言交际行为,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促进跨文化交际顺畅、和谐。

第一篇:非语言交际论文范文

高职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摘要: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已经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非语言交际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非语言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分析了高职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现状,提出了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

人际交往可以通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两种渠道进行。语言交际包括口头语言交际和书面语言交际两个方面。“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收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L A Samovar等,1981)。

语言符号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A Mehrabian)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传播信息达到相互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7%)。由此可见,高达93%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传播的。

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二者在交际中是相辅相成的。语言行为如果缺乏非语言行为的配合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非语言行为只有在一定的语境或情境中才能表达明确的含义,否则我们将无法准确解读其表达的信息。

不同学者对交际的定义及交际类型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关于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分类标准并不统一。但是,西方学者一般把非语言交际行为分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四类。体态语主要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姿态语言、礼节动作等;副语言主要包括语调、语音、速率、声音补白、停顿、沉默和笑声等;客体语主要包括皮肤修饰、衣着化妆、个人用品等;环境语包括人际空间距离、时间信息、建筑设计和室内装修等。

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含义及意义

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含义及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在人际交往中愈来愈凸显出重要性。一方面,职业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强调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职业化除了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外,职业行为规范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类企业,尤其是服务性行业对其自身职业化的追求,不可避免地涉及对员工,尤其是窗口服务员工的礼仪规范要求,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而礼仪规范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的规定。另一方面,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而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在非语言行为中尤为明显。因此,不管是个人职业化,还是跨文化交际,都要求我们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提高非语言交际能力,而且这种非语言交际能力已经超越了个人交际的层次和意义。

非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关系及影响 在非语言交际领域中,文化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两者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的非语言交际是没有意义的。“文化和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行为都是代代相传和后天习得的,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萨莫瓦等人看来有这样几个特点:文化与非语言交际密不可分;许多非语言交际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人们的非语言行为的形成和效果往往都由一定的文化环境所决定。”①不管是在同一文化环境还是在跨文化环境中,人们的信仰、价值观、道德规范以及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对非语言交际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些不同的文化因素将决定人们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的认知,以及对非语言交际行为所采取的态度和行为。

高职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现状分析

从学校教学看,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重视语言交际而轻视非语言交际 近年来,国内各高职院校已逐步意识到培养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各种人际沟通、商务沟通、演讲与口才、商务礼仪等课程也陆续开设。但是,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情况看,人际沟通方面的课程尚未在高职中普遍开设,一般只在就业岗位具有服务性的专业中开设,而且教学也比较注重语言沟通,尤其是口头语言沟通方面的训练,非语言沟通方面的训练较少,主要集中在形体礼仪方面。学者们对于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方面的研究也较少,关于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文章就更少,对于大学生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的角度。

从学生表现看,高职学生对非语言信息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有些学生浓妆艳抹、头发颜色染得很另类;有些学生缺乏时间观念,上课迟到、早退;有些学生在教室内用早餐,课桌内、地上乱扔垃圾;有些学生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打打闹闹;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摆弄手机。这些非语言行为都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不良的信息。由此可见,学生对人际交往中的这些非语言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这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些非语言交际行为比语言交际行为更能暴露出学生的素质缺陷。

从职业训练看,高职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存在重“仪”轻“礼”的现象 提高客户满意度是现代企业的重要价值取向。这体现在服务性行业中就是要向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求员工能践行体现客户至上意识的服务行为规范。高职院校很多就业岗位带有较强服务性质、直接面向客户的专业一般都会开设礼仪课程,能快速与职业行为规范接轨。职业行为规范是职业化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开设礼仪课程,进行礼仪方面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也要防止一个倾向,即过度强调“仪”的训练而忽视“礼”的教育和引导。由于“仪”的训练效果是可视的,“礼”的教育是内化于心的,因此,我们往往把大量时间放在“仪”的训练上,而忽视不能直接出成果的“礼”的教育。

从文化差异看,高职学生跨文化的非语言交际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我们将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尤其是高职院校中的涉外专业学生。但是,如果我们对对方的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在非语言交际过程中就会产生冲突。从目前高职涉外专业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相关调查看,缺乏跨文化交际氛围、传统教学的负面影响、学生自己不重视、教师教学不当等都是高职学生对非语言交际方面知识知之甚少、非语言交际能力有待提高的原因。

提高高职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建议

突出非语言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提高人际沟通教学效果 人际沟通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各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各专业普遍开设人际沟通相关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把握上不能忽视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应教授非语言交际行为方面的知识并进行相关的训练。

塑造健康的校园文化,营造非语言交际的良好氛围 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能部分地反映学生的素质,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对非语言信息的重视。首先,必须通过优秀学风、校风的建设,营造非语言交际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做人、工作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为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各种专题的文明礼仪活动和自我管理方面的讲座等来告诉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规划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明晓“礼”对“仪”的统领作用,提升职业领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 荀子在其《修身》篇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礼”的作用。尽管现代社会的“礼”已超越了政治和阶级的含义,但维护人际关系的作用仍然存在。“仪”是“礼”的外在表现,“礼”是“仪”的抽象和统帅。只有“礼于心”,才能“仪于外”。因此,对于高职学生职业领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先教育其关于“礼”的相关知识,使“礼”内化于心,然后再来进行职业的“仪”方面的相关训练。

熟知各国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文化冲突问题是沟通的主要障碍。而且非语言交际方面的冲突远比语言交际要强烈得多。浙江的中小企业很多,而且有很多是外贸企业,因此,对浙江高职学生,尤其是一些涉外专业的学生进行跨文化的非语言交际知识的教育或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跨文化交际氛围的创设。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求,才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注释:

①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第8页

参考文献:

[1]杜家骥.中国古代人际交往礼俗[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1-8.

[2]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5-8.

[3]黄俐.论高职生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J].经营管理者,2009,(13):291.

[4]黄竹英,黄劼.商务沟通(第1版)[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55.

[5]刘晓平.浅论高职礼仪教育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0,(20):142.

[6]程秋莹.关于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9):61.

[7]谢枢,林漫森,吴嵘.高职院校学生文明礼仪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9):167.

作者简介:

吴军飞(1978—),女,浙江杭州人,硕士,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和公共政策。

作者:吴军飞

第二篇:语言教育中跨文化交际的非语言交际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英语教育重点从传统的知识点和使用技巧教育,转变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综合素质教育。英语交际能力分为语言交际能力与非语言交际能力两种,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交际双方如果不了解彼此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交流障碍,甚至造成误解。但是,借助非语言交际行为,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促进跨文化交际顺畅、和谐。实践也证明,在全球一体化发展条件下,非语言交际在国际沟通与交流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进行了相关探讨,并提出了英语教育中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策略,以期为提升我国英语教育水平建言。

关键词: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

1引言

交际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借助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来实现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深入研究。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非言语交际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调查,在直接的面对面交际中,只有大约35%信息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来进行表达和传递的。由于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在文化上存在差异,这也使得非语言交际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带有强烈的国家或地域文化色彩。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缺少对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的了解,就会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人际交流的障碍。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由于受到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印象,非语言交际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交际时,往往过于注重语言交际,而忽略了非语言行为的信息传递。通过英语语言学习与应用实践,可以发现,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协调使用的,尤其是在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非语言交际可以使表达更直观,能够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实现,使交际效果达到最佳。因此,在英语教育中,必须要充分重视非语言交际的积极作用,强化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英语教育的效果与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 跨文化交流及非语言交际的概念与特点

2.1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活动。这种活动是跨国家、跨地域、跨种族的。当今,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及科技、信息、交通的日益现代化,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趋密切,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日益频繁。可以说,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促进跨文化交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2.2 非语言交际的概念

交际离不开语言,语言也是實现交际的重要手段。但是,语言并非是唯一的交际手段,非语言在很多特定环境下,比语言交际具有更强大的信息传递功能。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是基于文化基础之上的、不用言词来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具体就是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主要包括眼神、手势、体态、表情、服饰、声调、音量等,作为语言交际的重要补充,非语言交际能够传递无法用语言直接表达意念、感情。总的来说,非语言交际有四种类型:(1)体态语:又称“身体语言”,主要指人们在交际中,借助身体动作进行信息表达的行为方式,比如,点头表示认同,摇头表示否定和不满意,握手或拥抱表示欢迎等等。体态语可以辅助语言交际的使用,补充语言交际的不足,对有声语言的信息传递起到辅助作用(2)副语言:这是人们在进行语言交际过程中的一种辅助语言,比如一些没有固定意义的声音或伴随语言等,包括音色、音高、音调、音量、音频、重音等。在交流过程中,时间间隔较短的称为“停顿”,较长的称为“沉默”。由于文化的差异,沉默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在中国,沉默是表示默许、理解,但是在英美却是缺少自信的表现。(3)客体语:客体语具有明显实用性和交际性两个显著特点,主要包括人们的容貌、服饰打扮、辅助工具,甚至书面文字等,如头发的颜色,西方人多为金色或棕色,中国人多为黑色;服饰的风格,欧美比较休闲随意,英国人比较绅士庄重等。服饰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它体现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特色,在国家与国家的交往中,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TPO原则是国际公认的着装原则,“T”就是time,强调服饰衣着要符合时代、季节和特定时间;“P”就是place,要求服饰衣着要入乡随俗地符合当地要求或场合要求;“O”就是指对象和目的,也就是通过服饰衣着要表达或传递的信息内容和要达到的目的。(4)环境语:非语言交际的环境语,一般包括空间信息、领地观念、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声音、颜色和标识符号等十二个层面的内容,比如,英美国家非常注重个人隐私保护,强调自由;符号语言作为人们交际的手段,在跨文化交际中,作用也非常重要,如果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对符号的理解也就存在差异,甚至迥然相异,比如,龙是中国人的图腾,代表着神圣、尊贵、权力,但是,在西方圣经中,龙却是凶恶和罪恶的象征。

3 英语教育中进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的必要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应用,能促进人际沟通交流更加顺畅、高效。非语言交际有五种主要的功能,即重复、补充、调整、替代和否定。在交际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来判断其心理、情绪状态,调整谈话的方式和节奏,从而增进交际的和谐与畅达。因此,在英语教育中,教师除了要加强英语语言教育外,还要注重非语言交际的教学与应用指导。我国开展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非语言交际教学引入英语教育中,切实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没有特定的规则,有些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手段是约定俗称的,有些是特定环境中使用的,在实际交往中,只要求行为得体就可以,以表示对对方文化的了解、尊重和认同,增进交际的和谐、愉快,避免文化误解或冲突。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与手段,使其学会正确、得体地处理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尽量排除母语文化对跨语言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影响。以餐桌文化为例,中餐与西餐用餐过程中的礼仪是不同的,其非语言行为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比如西餐刀叉的摆放顺序、喝汤是否发出声音、对穆斯林国家女士问候的要求等,教师要对此进行详细的指导。

4英语教育中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4.1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对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往的英语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知识点与英语技能的培养,在新形势下,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英语教育中的一个新兴的课题。从教师角度来说,英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教学指导。

首先,教师应开拓思路,与时俱进地进行广泛学习,在充分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提高对非语言交际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能够助学生准确分析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文化的异同点,使学生能够明确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非语言交际的异同。由于跨文化非语言教学没有特定的模式和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增加跨文化交际知识方面的语篇,然后,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向学生介绍英语文化中非语言交际手段,帮助学生养成准确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习惯,科学处理非语言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其次,由于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协调使用的,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非语言交际内容融入到语言交际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更真切地理解和掌握非语言交际行为。为了更形象准确地表现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特点,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视觉文化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理解英语中非语言交际行为与手段,以提高对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培养质量。

4.2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我国的英语教学更注重实用性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根本上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综合素养的体现,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也需要学生充分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法、词汇及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也需要学生具备在特定环境和语境下,应用这些技能的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多接触一些外文作品、报刊等,增进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积累跨文化交际知识;要对不同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比较,特别是英语和汉语之间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别,积极引导学生探讨不同文化态度与理念,逐渐形成多样化的文化视角,降低母语文化对英语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影响;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沟通交流,使其能通过具体实践,加强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及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多为广大学生播放英文经典电影,在视觉文化语境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其英语文化视野;鼓励学生改编并表演英语课文中的小品、情景片段等,使其在身临其境中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外教的作用,通过外教的指导,让学生能获得更多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技巧。

4.3 开设非语言交际课程,促进理论转化为技能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兴起来的一项课题,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实用的理论研究体系与科学的课程设置。为了提高英语教育的质量,各级学校可以根据英语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兴趣特点,借鉴国外非语言交际成功的教材与案例,有针对性编纂适合我国英语教育的非语言交际课程教材,将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纳入到英语教育体系和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学方面,要不断加大对文化背景、习惯、风俗和文化禁忌等内容的讲授,同时,为了提高跨文化非语言能力的教学效果,学校与英语教师要创新非语言交际模式与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语境,让学生学会得体使用非语言手段进行交际,促进理论知识向实际技能的转化。

4.4 提升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学习的主动性

现代英语教育中,学生是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者,因此,在进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兴趣,投其所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构建交际情境、小品表演、游戏、观后感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学习中来。非语言交际技能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关键的作用,在人们的交际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教师要鼓励学生成为交际型的学习者,在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英语语言基本技能的同时,也注意积累积累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知识,多参与利于开展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活动,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技能和英语综合素养。

5 结语

一言以蔽之,交际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开展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人们的交际行为包含了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语言交际尽管非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非语言交际对信息的传递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只有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协调使用,才能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由于文化、语言、习惯的差异,极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交际障碍。但是,借助非语言交际,则能有效消除这种障碍,使沟通交流变得轻松顺畅。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的人们交际日趋频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加大对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力度,真正提升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尹玮.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探析[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3,01:77-79.

[2]尹丽丽,徐军.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及其作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05:157-158.

[3]隋金平.中西方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差异——以体态语为视角[J].学理论,2012,32:178-179.

[4]田俊.从非语言交际角度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2:172-173.

[5]李可贞.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6:2059-2060.

[6]李淑玲.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与大学英语非语言交际教学的融合[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193-195+199.

作者:邹思怿

第三篇: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中,专家学者都经常专注于研究课堂教学与语言交际的关系,但忽略了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从非语言交际的概念、非语言交际的主要类型以及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思考,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 对外汉语教学 课堂教学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除了语言之外,非语言交际也对人类的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有的语言学者认为,非语言交际在人们的传送交际信息活动中,通过语言直接传送的交际信息仅仅占30%,而借助非语言手段间接传达的交际信息却占70%。更有学者甚至认为,其大约有90%的交际信息都是来自非语言交际。而对于一名国际中文教师,非语言交际对于交际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一、非语言交际的概念

西方学者Bur-goon and Saine给予了很全面的一个概念“非语言交际是不同言辞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为,这些属性和行为由发出者有目底地发出或被看成是有目底的发出,由接收者有意识地接受并有可能进行反馈。”根据西方学者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无论你是谁,都会使用非语言交际的,信息的编码者能够给接收者传达某方面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非语言交际所囊括的内容非常多,除了语言交际之外的,其他的不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方式都是非语言交际行为。

二、非语言交际的主要类型

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是毕继万教授所划分的非语言交际类型。

(一)体态语

体态语是通过身体的动作变化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主要包括眼神交流,手势,姿势、点摇头、跺脚,细微的面部表情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交际中常用到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动作,比如在表示肯定或接受可用点头,表示否定或者拒绝用摇头。

(二)副语言

副语言又叫伴随语言,指的是与声音一起出现,却没有任何意义的语言,包括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大小、不同人说话的特殊、语句的速度等。例如,在汉语中,重音、语调的起伏变化,一定程度上能够感受到所表达的情感。

(三)客体语

客体语具体来说,指某人相貌、与其相关的服饰、饰品、气味、字迹等。这些特征能反映出一个人在学生眼里的综合形象。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有效适当利用这些元素,以有效拉近和广大学生之间的人际感情心理距离。

(四)环境语

环境语是包括时空,颜色,等,这些都可以为社交提供有效信息,因此环境语也时展示文化特点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個人隐私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重视程度。对中国人而言,没有那么重要。但西方人却对个人的领域非常在意,其他个体神圣不可侵犯他人的个人隐私。

三、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态语对外汉语在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将动作,眼神与面部表情等体态语结合使用,有时候会起到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

1、面部表情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面部情感表情活动辅助学生教学。例如:教师朗诵一篇悲伤为主题的文章时,可以边朗读边主动做一些伤感的面部表情,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感情。老师教学生"笑"、"皱眉"、"扁嘴"等词语。当然老师的这种面部语言表情,在教师提问一个学生的问题时候也可以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当提问学生,学生没有回答出问题,,教师对提问学生总是投以微微鼓励的目光微笑;当提问学生回答出问题时,老师甚至可以边用点头边报以微笑,对学生的回答积极肯定。

2、手势

手势语言,所指的就是一种手部动作,是中文体态语的重要组成的部分。但是作为一名非常国际化的中文教师,在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用一些手势动作来推动中文教学的效果。例如:一个老师在给一个学生自己教授一个声调时,就可以通过使用手势语对一个声调的振动高低,速度,起伏规律进行发音示范,将他的发音过程具体化,也可以利用手势语来辅助教学。

(二)副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拥有一口字正腔圆且标准的中国普通话口语,应该是最基本的普通话要求。具体而言,不同水平的学生,讲课语速也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调整。对于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语速要比平时说话慢一点儿。对于中级水平学生,语速要适中,根据具体水平适当得加快语速。对于高级汉语学习者,可以以中国人正常语速讲话既可。

(三)客体语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服饰

服饰的作用主要是遮羞和御寒,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衣服是传递文化的深刻表现,关系到学生对于教师的印象以及交往质量。不同的国际有不同的服饰,但是对于国际中文教师而言,得体的衣着是教师的统一要求。因此,作为国际中文教师,可尝试穿一些富有民族元素的服装。例如,女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偶尔穿一下旗袍,潜移默化中可以激发一下学生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

2、笔迹

书写汉字,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难的。但是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大气俊朗的粉笔字书写,有利于顺利开展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笔顺、笔画等。进行板书,也能够让自己的学生更有信心去写规范的汉字。例如,可以开展书法课,课上,可以向同学们展示毛笔字,了解汉字之美,减少书写汉字的畏惧感。

(四)环境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课桌的摆放

一般课堂,教室的座位安排都比较固定传统。都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坐在一排排的课桌座位。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因为区域划分而泾渭分明,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根据我在加纳国际学校的经验,尝试环形或者U形的课桌摆放,更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

2、教室环境

教室环境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可以合理用心地教室环境。例如,中文课堂可以悬挂中国地图,声母韵母表,中国结等等。当然,也可以开辟一面中文墙,学生可以把自己关于中文作品贴上,有利于学生置身于中国文化的氛围之中,真正融合中文课堂环境。

四、非语言交际对汉语教学的意义

非语言交际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之广泛,也能传达够非常多的信息。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也是不可忽略。国际中文教师也应该有提高自身非语言交际的意识及能力。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充分借助非语言交际的形式,在不破坏课堂原有氛围的情况下借助眼神、副语言等形式管理少数人。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借助非语言交际理论,使课堂充满趣味性,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对汉语的体验度,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不断地发展。

作者简介:田梦英(1995-)、女、河南省驻马店市、汉族、西南科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

作者:田梦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古诗词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跨文化语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