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教育论文

2022-05-06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创新思维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论文通过对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学习中心服务模式的介绍,阐明图书馆运用学习中心服务模式为读者服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在该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知识资源、空间资源、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图书馆服务方式,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构建大学生创新思维教育体系,使得图书馆成为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创新思维教育论文 篇1: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教育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本文结合高等数学学科的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学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数学实验和评价考核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创新思维教育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后继专业课程学习的工具课,同时还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文化课,在其教育中蕴藏着强大的创新教育功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创新素质的整体水平。然而,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教材偏重知识传授、强调结构严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思维训练不够;第二,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扎实,接受能力差,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存在畏惧心理,缺乏学习兴趣,无法关注创新思维培养;第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偏重于培养学生数学计算的技巧性,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知识技巧掌握多少并不等同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结合高等数学学科的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学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数学实验和评价考核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教育。

一、教学内容与创新思维相结合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选择教学内容应该首先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即本专业学习的基础知识必须满足,但是对于间接或者没有关系的内容,在不影响整体数学系统性的同时,可以不做要求。第二,在教学内容选取上要求淡化理论知识,强调知识实用性,力求学以致用。对于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层次的不同,取消定理证明讲解,或者使用直观易懂的方法讲解,突出应用性。这样,一方面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给教师和学生留有充足的精力来关注创新思维训练;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出现学生对知识消化不了的现象,进而产生挫折感和厌学心理,更谈不上融入创新思维教育。第三,教师应有意识地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尽可能多地将高等数学与学生相关专业联系起来,展现高等数学的巨大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等数学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升素质的统一体,教学应推进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而高等数学知识讲解是开启学生创新教育的第一步。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高度提炼了前人知识的确定形态,不可能再现每个知识点产生的历史原貌,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于再发现位置,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必要揭示数学思维,培养创新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知识讲解贯穿到实际应用中去,引导学生重新发现知识,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实质就是其不断开展思维活动,开发创造力,发展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讲授知识点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类比归纳”、“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发现过程,学会了如何获取充分的事实依据,如何形成合理的逻辑结构,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在此类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而学生、教学内容是主体,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了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了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方法手段与创新思维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由教育目的来决定,教师要在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教育,首先应该更换数学教育观念,把身份定位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让学生不仅参与到自身的学习过程中,而且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于并善于对于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质疑、讨论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使学生接受自我尊重感、效能感、价值感以及对班级或高等数学学科的喜爱感,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营造创新思维環境。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才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基于高等数学中很多内容是通过归纳和类比思维得来的,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由有限到无限、由特殊到一般、归纳、类比、逆推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例如,在讲授多元函数微分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多元函数微积分知识与一元函数微积分知识进行归纳、类比、分析、演绎。以多元复合函数求导问题为例,教师可以先请学生回顾一元复合函数求导的链式法则,再引导学生寻找多元复合函数求导的链式法则,并通过例题,启发学生发现这两个知识点的异同及求解类似问题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到了创新思维的方法。

高等数学研究的是“变量”的数学,其数学思想中充满了动态的过程,很多概念的表达是一个动态的观念。如果此时教学完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满足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使得学生的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脱节,对于知识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更谈不上综合应用和创新,所以适当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充分展示变量的动态过程,使得抽象的符号语言变得生动、直观、自然,使学生对于具体的动态变化过程理解透彻,直观感性思维上升到逻辑理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揭示数学知识发现提供了必要的准备。例如,在函数极限概念的教育设计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或者数学软件,把这些过程制作成动画,使得抽象的极限语言变得生动、直观,让学生观察函数变化稳定性的过程,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发现函数极限概念的实质。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使学生掌握探索客观现象本质的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思维。

三、数学实践与创新思维相结合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课时量不足,使得其教学活动仅限于高等数学内部的概念、方法和理论,与其他学科的教学隔离开来,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这样不利于学生充分了解其概念、方法和理论的本质,不利于启发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更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近年来,由于对于数学建模的重视,有部分高职院校给学生另外单独开设了数学实验、数学建模课程作为高等数学的后继课程,这样单独开设数学实践课程将高等数学教学与数学实践活动强制拆成两部分,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可能事倍功半。教师要根据学生相关专业的特点及其自身对于高等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机地结合数学实验及数学建模知识内容,将其作为高等数学课外创新训练的辅助环节。在数学实践中,鼓励并推动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固定的方法,没有指定的参考书,没有规定的数学软件,主要依靠学生独立思考,反复钻研,切磋交流,由实际问题观察分析提炼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再将数学模型纳入某知识系统中去处理,应用数学软件解决此问题的数学计算,最后得到结论并判别结论与方法的优劣。这一教学活动让学生亲历了数学的创造过程,不仅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基本改变了学生“高等数学难学”的观念,同时使学生取得了课堂和书本上无法替代的宝贵经验,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评价考核与创新思维相结合

高等数学教学中要融入创新思维教育,就必须在评价考核中有相应的体现,以制度保证对创新行为成果的奖励,激发学生接受创新教育的积极性,评价考核不能再仅依赖于传统的考试成绩,这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心智发展、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情况,而且会打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学习过程、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其拼搏精神和应变能力,能够不断分析矛盾,从一团乱麻的困局中理清思路,解决问题,这些都需要一种力量的支持,而这种力量的产生就是来源于学生对于学习高等数学的成就感,是非常值得教师关注的问题。教师要建立多元动态的综合性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养成,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灵活和主动,具有某种数学上的直觉和想象力,能够根据所面对问题的特点,寻找出其本质,并估计可能的结果,为实际需要提供借鉴,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显示出聪明才智,建立自信。具体评价过程可以贯穿于整体的高等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全程对学生的提问作答、分组讨论、课后作业、协助学习、参加创新型竞赛等情况进行自然、细致的观察,并结合学生互评、教师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考核方式也可以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上机操作、论文报告等多形式,对于参加创新型竞赛的学生也给予相应的奖励,让创新思维教育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力量,让创新成为其社会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放歌.大学数学创新教育实施过程探讨[J].大学数学,2009,25(5):1-4.

[2]廖正琦,贺清碧.论高等数学教育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1):85-87.

[3]张清年,戴宏亮,葛志英.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高等数学课堂教学[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22(4):101-103.

[4]陈洪霞.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106-108.

作者:赵丹

创新思维教育论文 篇2:

大学生创新思维教育体系研究

摘 要 论文通过对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学习中心服务模式的介绍,阐明图书馆运用学习中心服务模式为读者服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在该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知识资源、空间资源、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图书馆服务方式,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构建大学生创新思维教育体系,使得图书馆成为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关键词 创新思维 图书馆 学习中心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2.008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目标。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知识中心、学习中心和文化中心,应当为培养创新人才贡献出一份力量,发挥图书馆在创新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优势。图书馆创新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资源建设、流通阅览、信息素养教育、读书活动等[1]。本文从学习中心的视角,以广东财经大学新图书馆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探讨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作用。

1 学习中心服务模式介绍

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学习中心服务模式是根据信息共享空间理论而建。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模式,一个共享的交流社区,以最新的专业软件、良好的信息系统和性能优良的硬件设备为支撑,整合网络资源和智力资源并向外辐射[2]。学习中心服务模式在于发挥图书馆在资源、空间、人才、技术、环境等各方面的优势,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导学、助学、促学服务,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把图书馆建造成为新思想的孵化基地和交流中心。学习中心理念是对信息共享空间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使其更容易落实于实践。它的出现是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求。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图书馆功能和服务变革促使学习中心理念诞生

随着文献资源的数字化以及网络资源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源正在以开放获取(OA)的形式存在,仅以资源规模来衡量图书馆能力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图书馆的变革势在必行,而学习中心服务模式也就应运而生。学习中心的理念在于以读者为中心,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动态服务创新,并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功能。所谓动态服务创新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的创新服务并不是一成不变,它可能会不断完善,也可能会因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而被新的服务取缔。服务能力和信息资源不同,它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图书馆加强支持学生学习的功能也是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例如,香港科技大学设立开放式学习区,为读者提供研讨室、电脑教室、多媒体制作等基础学习设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3]。

1.2 学习中心满足读者学习需求的变化

学习中心服务模式是一个动态的学习模式,它在满足读者学习需求的变化上具有包容性。读者需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读者的学习方式已经从被动地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到主动地获取感兴趣知识的阶段。其次,每个读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日渐倾向于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再次,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已经从简单的知识获取转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不但希望图书馆可以提供满足需求的知识,也希望图书馆充满人文关怀,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例如香港科技大学把图书馆打造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空间,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读者不仅可以阅读、用电脑,还可以交朋友、娱乐休息。读者成为图书馆的主人公,加强了对图书馆的归属感。

1.3 学习中心是对金字塔学习理论的应用

学习中心服务模式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导学、助学、促学服务,其所有的服务最终是为了提高用户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金字塔学习理论,读者通过主动学习而获取的知识留存率远高于被动学习时的知识留存率。具体来说,读者通过教授给他人、或亲自实践、或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他所获得知识越深刻,更有利于转化为个人的智慧。相对之下,单纯地听讲、阅读、视听、演示对读者来说就难以激发读者思考。而学习中心服务模式正是对金字塔学习理论的实践,它通过倡导自主学习,提供知识资源、空间资源以及人才资源,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支持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用多样化的阅读空间,真正做到以讀者为中心。

2 大學生创新思维教育体系构建——基于学习中心服务模式

大学生创新教育属于现代创新教育的本质与核心。它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早在上世纪初,很多发达国家就非常重视对在校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美国是最早研究创造学的国家,并且主要的研究机构是大学。图书馆作为大学的知识殿堂,它对早期创造学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我国高校图书馆应该继承早期图书馆为创新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在其基础上不断丰富其教育内涵。我校图书馆学习中心正是在需求、资源、技术、服务等方面为大学生创新思维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支持。下文从学习中心服务模式的视角,阐述如何构建高校图书馆创新思维教育体系。

2.1 创新思维教育满足大学生提高创新力的需求

创新力已成为当今社会评估人才的重要指标。大学校园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半社会化的大学生们已经日渐明白提高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对提高自身创新力的意识也越来越清晰。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的教育。正所谓文化塑造灵魂,灵魂与思维关系密切,图书馆作为我校的文化中心,其对读者思维教育做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不下几十种,我校不少大学生也每年踊跃参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他们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有直接的需求。除此之外,为了有目的的提高创业或就业能力,不少读者都是积极主动地入馆学习创新知识,他们明白社会竞争需要创新力,因此他们有意识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来提升自我竞争力。可见,图书馆进行创新思维教育是建立在读者需求的基础上,是符合读者需求的变化。

2.2 图书馆为创新思维教育提供知识保障

大学生创新思维教育活动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基本方面,创新思维的知识教育与创新思维的活动教育[4]。知识是思维活动的原材料。在知识教育方面,我校图书馆拥有海量的知识资源,不仅包括纸质图书、电子数据库、整合的网络资源,还自建有大学生创业学习特色数据库。由于图书馆藏书量大,为方便读者集中找到相关的创新主题书籍,我馆还设立了开放式的创新创业专题学习区,收集创新创业的经典书籍以及近年来的相关畅销书,引导读者阅读经典。读者可以在专题区集中学习创新知识,还可以通过阅读创业者的故事加强创新意识。专题区设立教师推荐专栏,陈列了我校创新教育专家的荐书,是读者自学创新知识的首选专栏。这些资源包含了系统的创新思维活动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大学生了解创新思维活动发生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专题区的功能不仅限于集中优势知识资源,在此读者还可以进行创意制作与交流,这也是当代图书馆从静转变到动的实践成果。

2.3 图书馆为创新思维教育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我校新图书馆设有26间不同规模大小的研讨室,研讨室内设有数字媒体、白板、以及小组讨论桌椅等,读者还可以根据需要借用Kindle电子书、平板电脑、耳机等设备。这些研讨空间是专为读者互动而设,为大学生们思维的碰撞提供良好的交流场所。通过小组讨论,读者可以深化对创新知识的理解,这也是思维能力增加的过程。同时,我馆设有视听室和培训室。视听室定期播放创新纪录片以及相关电影,培训室也定期举办相关主题读书交流会,培养大学生的阅读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大学生创新思维教育是一种开放性教育,必须树立开放性观念。只有在开放环境及开放性状态中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教育,才能开拓其思维空间,激活其思维创新力,增强其思维创新才能。我校新图书馆馆舍空间设计尊崇开放共享的理念,在馆内设立了安静区域和岛式讨论区,鼓励读者在讨论区内进行分享交流。新馆新环境不仅助力大学生们的学习活动,还处处展现着以读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为读者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学习中心和休闲场所。

2.4 图书馆为创新思维教育提供团队与技术支撑

为保障创新思维教育活动长期有效地进行,我馆成立了创新教育小组。该小组核心成员来自图书馆各个部门,有着积极的创新热情和良好的信息素养,为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和改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鼓励创新不但是图书馆的服务重点,也是学校及社会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因此,创新教育小组成员不仅包括馆内人员,还吸引了学校创业教育学院、校团委、校友会等部门的教师以及创业者的参与。这些专家教师是指导大学生创新思维教育的中坚力量,是图书馆举办教育活动强有力的支撑。除了结合馆员与学校教师的力量,我馆积极变革传统的读者活动方式,邀请读者参与新图书馆的服务建设,打造读者的主人公地位。目前我馆的学生团队以图书馆学生工作委员会和志愿者图书馆分队为核心,由他们来辅助图书馆举办创新思维教育活动。同时,为将知识资源、设备空间资源以及团队资源有效整合,建立一站式信息平台,我馆技术人员在图书馆网站首页建立创新教育子网站。该网站是由我馆自主研发,其页面设计参考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网站并综合了读者的偏好、习惯与需求。读者不仅可以预约研讨室,浏览最新推荐的创新图书和创新活动,还可以根据网站上的联系方式向创新小组成员咨询问题或寻求帮助。此外,我馆还积极响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阅读方式,开设微信订阅号与服务号,方便读者在移动时代便捷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获取到图书馆服务信息及各项活动信息。

2.5 图书馆为创新思维教育活动创造新服务

据网络调查,国内面向大学生提供创新思维教育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可谓少之又少。虽然业内专家学者在理论上已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将成果落实到现实工作中还是会遇到不少的障碍,需要图书馆人一一克服。我校新图书馆在学习中心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以及读者学习方式变革的需求,坚持进行服务创新,在未曾尝试的领域大胆实践,旨在实践探索中找到一个有意义并且有效的创新思维教育服务体系。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是现在国家大力推行的新政策,而关于创业,图书馆之外的很多院系、部门也策划了不少活动,但在提高创新思维方面,图书馆有其特有的优势。目前,我馆现有的创新服务有以创新思维为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包括创新图书推荐及创意视频欣赏,为推广创新知识,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启了一扇窗口。新图书馆还设立特色典藏室,收集我校教师的专著和其他珍贵文献,并派馆员走访各个院系,调查师生需求,实施嵌入式的学科服务。这样有利于传承校园文化精神和科研创新精神,充分发挥特藏资源的教育效益。图书馆还积极与学校其他院系部门合作,邀请有经验的专家、校友和历届挑战杯获奖选手进行关于创新创业主题的讲座及经验分享,例如我馆与艺术学院长期合作举办文化创意沙龙活动。总之,图书馆员必须意识到想要提高读者的创新思维能力,图书馆工作也应当有所创新。只有这样才可以改观读者对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印象,同时也为读者树立了一个勇于创新的好榜样。

3 结语

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有能力也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训。特别是本科阶段的大学生,处于性格发展并且需要亟待完善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在此期间进行创新思维教育,使其形成创新人格,将有助于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持续保持创新力,真正成为创新人才。目前图书馆行业正处于由资源能力向服务能力转型的变革阶段,图书馆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读者学习为中心。因此在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为读者提供创新知识的同时,图书馆还应当积极主动的引进和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支持读者的创新思维教育活动,并结合当代大学生思维特征和学习方式的变化创新读者服务,做到与时俱进。只有以读者的需求为本,才能有效发挥出图书馆学习中心导学、助学、促学的学习理念,把图书馆打造成为高校创新思维的交流中心和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 1 ] 郑伦卫,郑幸子,王茂梅,等.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方案研究:基于“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创新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调查[J].图书情报工作,2014(增刊1)229-232.

[ 2 ] 郑伦卫.“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利用特藏资源进行创新素质教育的实践与启示[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5):73-76.

[ 3 ] 黄家慧.评估共享空间的成效:香港科大经验分享[Z]//广东省高校图工委,广州大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学术研讨会.广州:2014.

[ 4 ] 刘卫平.论大学生创新思维教育的本质特性及其内容[J].教育与现代化,2010(2):26-30.

作者:钟芳芳

创新思维教育论文 篇3:

如何在教学中对创新思维教育的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创新思维教育,首先教师自己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发现并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新课改下,经常提倡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才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巧妙地给学生创设有趣情境或者设置悬念,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一种有效方法。死板的直接灌输和紧张的学习气氛是开拓学生思维的巨大障碍。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熟悉教材、学生,掌握教材结构,注意教学方法,就会把学生带进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孩子心灵和智慧的天窗徐徐开启。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中,就需要创设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小猴们分桃。学习《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学生对一个物体的幾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已有认知上,探究几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概念。这是比较抽象的,必须创设有趣情境后,进一步抛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不仅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产生急需解决问题的欲望。当学生创造性地做出这一成功的探索以后,不仅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油然而生,而且会把已学知识迁移到下一个新知识点上,开始形成猎取知识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创造性。

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数学课上,我们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以自己真诚的情感与学生交流。我们也要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靠近,多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能只是把学生引向教材。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中,根据例题提出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并思考两个算式的异同点,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不管孩子们是用图形表示发现,还是用字母、汉字等表示发现,孩子们富有创造力的用自己的方式,总结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特点,说明孩子们已经掌握和理解了其中的奥秘。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在其获取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和创造性。

三、提倡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已设置好的例题或者习题,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选择适当时机,以灵活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条件探结果---- 一题多问

只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探求哪些结果的可能性.例如,由已知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就可以提出许多不同的问题:分别列式求果汁牛奶杯数之和、差、倍、比关系;果汁杯数是牛奶杯数的几分之几;牛奶杯数是果汁杯数的几分之几;果汁杯数和牛奶杯数之比;果汁牛奶杯数分别与总杯数之间的倍比关系等.从不同角度不断提问,会让学生更加清楚题意和掌握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2. 变换条件探问题------ 一题多变

变换已知条件,再探求问题的结果,或把问题与其中一个条件对换,再求结果,或给出部分条件与问题,要求补充相应的条件等等.如有道例题:北京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大约是陆地面积的3倍,颐和园的陆地和水面大约各有多少公顷?学习了知道总数和其中两个量的倍数关系的问题解决.然后可以变动题为:北京颐和园水面面积大约是陆地面积的3倍,比陆地面积多145公顷,颐和园的陆地和水面大约各有多少公顷?这样让学生接触了其中两个量的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这样在解决课后练习就没太大困难了.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鼓励解题多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从不同的角度,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例如: 在长方体、正方体棱长的练习课上,教师出示下面的应用题: 一根钢丝正好可以围成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现在如果要改围成长8 厘米的长方体,宽和高之和是几厘米? 学生一般都能做出如下两种解答:

(1) (6 ×12- 8 ×4) ÷4 = 10 (厘米)

(2) 6 ×12÷4 - 8 = 10(厘米)

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根据一个顶点连接长宽高就想出6×3- 8 = 10(厘米) 的解法,理由是连接一个顶点的三个棱长之和改围长是8厘米的三条棱,所以正方体中连接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之和减去改围的长,剩下就是改围的宽和高之和了。受这种解法的启发,另一名学生又想出一种新的解法: 6×2- (8 - 6) = 10 (厘米) ,理由是由原来长6厘米变为长8厘米,增加了2厘米,相应的原来由宽和高之和6×2= 12 (厘米)就要减少2厘米。最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评出最优解法。这样不仅实现了发散思维与聚敛思维的和谐结合,而且激发了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并且多中选优,好中求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素质。

4.高度重视闪光点

课堂生成的好与坏,取决于教师是否时刻关注学生们的闪光点,每堂课的亮点,也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不断思考过程中,发散思维,发表自己观点,这时教师要智慧地抓住学生们精彩的正确观点,给予及时表扬和肯定,也对错误观点的学生给予适当指导和启发,赞赏他们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态度。只有在不断思考过程中,才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更能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巨大潜力。当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时,我们应高度重视和发扬扩大,努力把他们的潜能挖掘出来,并引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应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弘扬独特个性,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所有环节,特别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大胆地去推测、猜想,然后引导他们去探究,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为创新打下基础。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中,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它们的特征时,不是让学生直接读出教材的结语,而是发问:你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学生发表意见:长方体六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是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且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且相等。接着教师又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用实物剪开成展开图演示一下。有了亲手剪的过程,再通过观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且相对的两个面相等,正方体是六个面都相等。

总之,教育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最佳途径,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把握知识传授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主动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立春 《素质教育新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张行涛 《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仁贤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7

4.赵福庆 《素质教育实施策略》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8

5.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 《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作者:彭玲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生科学教学论文下一篇:农村中学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