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13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我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达到管理学生的目的。这样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走入社会适应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一篇:自我管理论文范文

基于“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理念的大学新生适应教育

【摘要】新生适应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新生从中学生向大学生角色转换的重要工作,文章从遵循一个原则、解决两个问题、找准与“三自”理念的契合点入手,探讨如何基于“三自”理念把握好“公转自转”、“他律自律”、“集体个体”、“有形无形”这四个方面的关系,从而使新生适应教育收到实效。

【关键词】新生适应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从中学时代走来,每一个大学新生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学习方法,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社会期望,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环境的变化,知音难觅的孤独、中心地位的失落和强烈的自卑心理是导致大学新生适应困难的重要因素。因此,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环境,使新生的大学生活有一个良好开端,顺利地完成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是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所谓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是指大学根据大学新生、大学与社会的变化,对大学新生在自身、社会和他人等方面进行的维持性、动态性、改造性和前瞻性适应与超越的教育[1]。而在教育和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原则,把主动服务学生与学生自我服务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收到实效。

本文从积极促进个体“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的视角,进行了一些新生适应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沉淀出一些全新的感悟和收获。

一、遵循“一个原则”——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2]是指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模式建构过程中,教育者在充分发挥自身主导性的同时,要将教育对象视为教育过程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性。主体性原则主要是在“主体—主体”(主要包括师—生、师—学生群体、生—生、生—学生群体等)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模式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大学新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即通过大学新生的主体性活动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在主体性活动中,教育者是控制者、引导者和支援者。

要充分尊重新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新生是适应教育工作的对象,调动新生参与适应教育的主动性,能够使适应教育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学校在开展适应教育的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重视、尊重新生在适应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在适应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如何发挥学生在适应教育中的自主性、能动性,体现在适应教育的全过程中。

二、解决“两个问题”——不适症状和成因分析

1.角色转变不适应。当他们进人大学后,发现身边学习成绩比自己优异的同学比比皆是,过去的那种优越感逐渐消失。这种从中心角色向普通角色的转变,会让有的新生始料不及,无法接受,从而使其自我评价受到冲击,产生失落感。

2.生活习惯不适应。中学时代,缺乏现实的生活、实践磨练,生活自理能力较弱,自控能力较差,自我服务意识淡薄,对他人的依赖过重。进人大学后,生活上的事都必须由处理。这对于一个没有过独立生活经历的学生来讲会感到无所适从。另外,在集体生活中同学之间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都会有所不同,由此可能导致与同学间矛盾的产生。

3.人际交往不适应。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习惯,人际关系难以很快建立。有的新生因不善交际、表达能力不强,致使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感到压力很大从而产生孤独、压抑、自卑的心理;另一方面,人际交往圈子宽了,也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冲突,甚至是感情伤害。

4.管理模式不适应。大学的管理,主要是一种基于学生自律基础上的管理。教室不固定,时间很充裕,老师除了上课,学生自主时间很多。大多数学生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生活没有规律,常常晚睡晚起,出现“无人管反而不习惯”的感觉。

5.教学模式不适应。大学的教学特点是一门课程的学时少、进度较快;课堂讲授时间少信息量大;作业少、自主学习要求高;老师授课方式以启发式讲解为主等。学生不会记笔记、不会处理课堂内外的关系、不会查资料自主学习。

鉴于以上不适症状,综合前人的研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家庭的过度保护使90后抗压力较差。(二)地域改变和经历不同引发心理应激。(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和理想的“间断”产生迷茫。很多学生把大学生活想象得过于美好、自由,当看到实际情况与预期不符及遇到困难时会非常失望甚至灰心。(四)学习和人际交往不适导致焦虑。(五)竞争压力的增大产生心理偏差。

三、找准“三自”理念与新生适应教育的契合点

初入大学这个小社会,进入初步社会化这个关键期的大学生,其自我意识已趋成熟,独立意向十分强烈,观察力、理解力、意志力、理智感也都迅速提高,受此影响,大学生反感成人和社会的控制,希望能自主地在自我控制的状态下选择初步社会化的途径、内容和过程。因此,大学生初步适应大学这个小社会的过程,也是大学生以自己独特的风格,通过内在控制,去主动适应和吸收社会化模式的过程,这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控制意识越趋强烈。

因此转变要教育观念,坚持在新生适应教育过程中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很好尝试。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创设一种能保证人人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速度、深度去适应大学这个小社会环境,才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应对诸多不适症状的智慧潜力。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是根据自身的素质,把社会的人才需求转化为自己的努力目标,并据此计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自己的行动方案,谋划自己的目标导向。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越来越重视对主体精神、自我价值的追求,这是他们自主意识的体现。但是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生活阅历、知识积累、心理发展程度等因素,这种自主意识容易形成自我主客体的分裂,进而表现为渴望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与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学习障碍、目标障碍并存的现象。为此,积极开展各种思想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笔者做了以下实践探索。

四、把握“四个关系”

1.公转自转的关系

从大学生的培养上看,公转就是学校代表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育人方针,对大学生进行成人成才的培养与服务,这是学校的统一要求,所有大学生必须按照这个公共的方向,切实遵从并践行。自转则是大学生根据国家培养的要求,自觉调整发展方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始终保持严格的内控及自律,它是一般原则指导下的个体内在标准与行动准绳。

因此在新生适应教育中过程中,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既要主动服务学生,把握好人才培养的总体方向,体现公转的方向性和规范性,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和动机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超越。

在2010级新生入学的第一天,笔者作了题为《适应大学 梦想起飞》的新生适应讲座,分正确认识角色改变、有效进行自我评价、主动适应全新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几个章节对学生进行了适应性引导,分别就不同章节给出了中学和大学阶段的异同之处,提出学生在初入大学可能遇到的问题,留出给学生思考对策的空间,并点评其解决建议。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从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早日将学生送上自转轨道铺平了道路。

2.他律自律的关系

自律和他律,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体现着辩证的统一。在学生自我服务中,突出自律,就是要求学生,善于把人才培养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从而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新生适应教育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就要求学生强化自律意识,以此发展自主意识自立能力,实现自律和他律的紧密结合,使大学生在个人发展与社会要求中找到一个良好的结合点,不但是接受社会规范约束适应现实环境的人,也是拥有自我拥有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人。

从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这个视角出发,对于“自律”的内化和养成,笔者主要是通过《适应自由 学会管理》这个主题班会来进行。华罗庚说过:“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但时间管理上的自觉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引导、培育。通过让学生自己做时间掌控量表、分组做时间成本效益分析,以及对压力人、从容人、无用人、无聊人四类人的坐标标定和辩论,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自律养成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3.集体个体的关系

引入集体机制,构建年级与年级间导向式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模式。依靠集体力量进行自我服务,人人成为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管理的主体是这种模式的根本任务和核心思想。

坚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始终把学生集体当作一个模拟社会,使每个学生都深刻认识到自身作为该社会的公民应履行的义务及可以享有的权利,进而通过集体的导向作用,发挥共性与个性的辨证统一功能,达到培养学生自立、自识、自律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是该模式实行的中心内容和最终目的。

笔者采用的做法是,依托学院保险理论研究会(简称保研会)这一学术型社团集体,通过“保联登”,即保险学子联合攀登高峰这一学长助推计划来形成学生传承集体优良传统,发挥个体主体意识的格局,通过保研会、“保联登”学长助推计划的正向导向作用,推动学生“三自”积极性,主动解决适应性问题。

4.有形无形的关系

有形教育即教人,无形教育即化人。有形教育重在言辞,教人知识;无形教育重在行为的言传身教,化人性格,它更多地要求教育者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以自己的品行和习惯去影响同化教育对象,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教育,也就是辅导员常说的“以人格影响人格”。

通过学生的自律、自治、自理,最终达到自觉,无形教育寓于有形管理之中,有形管理的功效通过无形教育得以发挥和体现,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形。事实上,大学新生在接受适应教育之后在认识水平、想观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提高和发展,归根结底是大学生身上所体现的这种有形变化与无形变化的辩证统一。

综上所述,基于“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理念的大学新生适应教育,开展前,笔者将所有的教育活动按主题编排了日程表,由学生按需选择,在参与教育的选择上,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在适应教育开展过程中,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互动环节,给学生创造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针对学习的内容,结合自身的体会,发表意见,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在适应教育开展的形式上,笔者也充分听取学生的建议,并会选取某个主题,让学生策划和组织,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最终使适应教育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段志光.学新生适应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

[2]杨新宇.学新生适应教育模式的建构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4

[3]肖玮,肖琼.大一学生适应性差异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2006(1).

[4]王华容.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李晶.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6]刘宇.基于个体主体建构的大学新生适应教育[J].北京教育高教,2009.

[7]石萌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的新生学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J].中国研究生,2009(9).

作者简介:刘宁静(1984—),女,瑶族,硕士研究生,助教,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团总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刘宁静

第二篇: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系 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摘要: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达到管理学生的目的。这样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走入社会适应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学生 自我管理模式 学生管理

1 学生自我管理存在的一般问题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是一直以来高校比较关注的问题,虽然高校和社会有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扶持的义务,需要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发展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是鉴于教育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面面俱到,而且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就立即成为独立的社会人、企业人,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培养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为进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而我校作为高职学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降低学校管理的成本,让学生由主要依赖“他律”转为“自律”,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从而树立学校品牌。因此,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变得极为重要。但是自我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以来,从学生目前状态看,不论是教育还是教学学生的自我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不高 明确学习目标是大学生学习的战略前提,是提高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效率的关键。一个大学生有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决定着他在大学期间是否有明确的追求,是否能够积极向上,以及他的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习目标也成为了衡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高低的标尺。以应用艺术系学生的情况分析,大多数学生是参加艺术类招生录取的,文化课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也不高。学习甚至上课出勤都需要靠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督促,每学期教学检查缺勤较多的班级都有应用艺术系的。学生出勤差的原因有许多,什么起得晚啦、老师教课没意思啦等等,其实最根本的就是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己未来的道路在哪里,我在给学生上就业指导课时问过学生毕业后要做什么的问题,多数学生很茫然,不知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的;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了解、不喜欢,从而没有学习的动力。

1.2 身体素质下降,生活方式不健康 人的身体素质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目前学生生活方式已经严重导致身体素质的下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极度缺乏体育锻炼。极易造成疲劳、昏眩等现象,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不吃早餐。一些同学由于睡觉较晚,早晨起不来,起床后直接赶来上课没有时间吃早点,或带着早餐课间再吃;不能保证睡眠时间。一些学生不能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有经常熬夜,通宵的习惯;面对电脑过久。很多学生经常每天使用电脑超过8小时。过度使用和依赖电脑,除了辐射外,还使眼病、腰颈椎病、精神性疾病在学生中出现;社交圈过于封闭。甚至仅限于宿舍内部,造成社交经验不足,缺乏交流;生活方式的不合理同样体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各方面的缺失,使得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变得更加急迫。

1.3 消费缺乏理性,经济支配盲目随意 大学生的消费观一直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虽然大学生在理性消费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大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追求时尚和名牌,以及网络时代所特有的网购,更加刺激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因此消费依然缺乏理性和节制。具体说来,目前大学生在消费上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储蓄观念淡薄,消费差距两极分化造成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在饮食上都十分节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男生更多的用来娱乐,如游戏等,女生则更多用来买衣服和化妆品),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恋爱支出过度等等。

鉴于以上所列的目前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学校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达到管理学生的目的,这样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走入社会、适应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2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应从学生自身和学校管理两方面着手,学生自身管理要注意以下四点

2.1 学习管理 大一时要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自己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能做什么,该如何做。其实这是很多在校大学生一直被困扰的地方,由于没有了父母的看管、没有了老师的督促,一切都变得更加自由,就容易放纵自己,因此,这个时期也是最能考验自己意志力的阶段。有了职业规划就有了奋斗目标,以此来规划自己三年的大学生活,在学习上就有了积极性和自觉性。

2.2 生活管理(主要在费用管理) 费用管理:明确自己每个月应该话花多少钱,怎么花,学会记账,将自己的消费记录在一个小册子上,大概预算一下在大学毕业后,看看自己在生活费上能花多少钱。不断的给自己警示,这也可以让自己收起在生活中的消费欲望,不要看到东西就想买,做到适时消费,合理消费。毕竟用的是父母的血汗钱,不能随意的挥霍。再者就是有的人喜欢攀比,他们吃最好吃的、穿最有档次的名牌,这是最忌讳的。因为真正攀比的时刻还没有到来,要知道往往越是低调的人,将来越是干大事业的人。

2.3 身心管理 ①身体管理: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较好的身体素质是积极学习的前提保证。因此我们要学会保重身体。在饮食上,一日三餐要均衡分配,记住一句话:“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坚持定期参加体育锻炼,让自己出出汗,排除体内的毒素,减少病菌的侵害。②心理管理:大学生心理出轨无非都是关于爱情的,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在学校轰轰烈烈的谈一场恋爱,体验爱情的滋味。但在我看来,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动机的,每个人读大学都有自己的终极目标,我们在大学所做的一切都应是为了这个终极目标而服务的。如果谈恋爱对你的某些方面有帮助,就应该坚持恋爱。如果说你不懂得或是无法利用谈恋爱的有利条件,那谈恋爱就枉然了。也就是说自己需要掌握一个度。

2.4 人际管理 “朋友多,路好走”这是一成不变的真理。为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做到的。从我们踏入大学,就给我们带来了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乡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人际关系,我们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而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更多的同学则由于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经常为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可见,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几年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的成就,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3 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充分尊重学生、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动机 学校要注意搭建学生组织的良好关系,教师侧重指导,学生干部负责实施,自上而下,逐步细化。为弥补学生干部在经验、阅历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不足。辅导员和教师应及时指导,帮助解决疑难问题,从总体上把握学生工作的方向和重点。辅导员和教师要具有民主精神,充分尊重学生。实施民主管理。

3.2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认知社会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校期间可以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是认识社会、走入社会的重要形式,更是实现“成长成人成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实践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基本途径。

3.3 学生组织及团体活动、班集体活动是加强自我管理的重要方式 大学有众多的学生组织和学生团体。学生会、团委等学生组织是学生干部大展雄才的绝好舞台。大学中的班集体是学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单元,同时也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训练的重要基地。

3.4 注重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是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有力保障 学生干部的培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学生干部一般是广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带头人,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先进代表;是学校、教师开展工作的基层组织和得力助手;是班集体建设的有利保障和守护者。

4 结语

总之,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整个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应引起全体师生的重视,树立育人的教育意识,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为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更好的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并融入社会,也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高职教育方针,为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恩远.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构想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2(3).

[2]胡新华.邓小平人才思想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3).

[3]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4]文隽.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历史、现状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3).

[5]李福华.对高等学校学生权力的探讨——学生主体地位的政治学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4(02).

作者简介:石磊(1957-),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应用艺术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

作者:石磊

第三篇:如何培养职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摘要: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呢,首先,要充分相信和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能力;其次,要开展多方面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再次,要构建职校自我管理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最后,要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各类竞赛,在比赛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对于推进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或存在某些缺点、不良习惯等,长期生活在批评指责甚至歧视当中,因而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部分学生过分强调自我的感情,渴望表现自我价值,但又缺乏集体观念,在集体中往往表现为自私自利、我行我素,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自我意识充分发展的阶段,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变被动教育为自觉接受教育、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能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从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让学生在师长的教育引导下,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心理、人格特征正常、健康地发展,智慧潜能和才干才会在有计划、有步骤的挖掘下得以发挥,各方面的素质才能得到逐步提高,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自我教育的实施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收到了较好的实效。

一、充分相信和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能力。

我校全面推行干部竞聘制,候选团委、学生会干部由各班推选产生。他们要认真准备竞选演讲稿,向政教处教务处领导公开述职,最后由学校任命,因而选拔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拔出的学生干部素质也普遍较高。我们大胆放手让他们分工负责各项管理工作,并对五项常规(出勤、纪律、卫生、午间操、晚休)情况记录、张榜公布开展班级竞赛,且将各类材料及时上报政教处、教务处。我们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考察他们工作的得失,并且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及时进行褒扬,表扬有物质奖励,更注重精神激励。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也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做好教学工作。实践证明,他们逐渐形成了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能力。具体到各班,班主任同样通过竞聘在本班学生中产生班委会,由学生自我选择、竞选参加,班委会在班主任指导下、在校团委、学生会带动下开展相应的工作。这激发了同学们极大的热情,形成了相互激励、相互竞争的局面。

同样,激励教育也适用于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其实,“优等生”和“后进生”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一些智慧和才能有待开发。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我们首先肯定他们的优点或进步,让他们真诚感受老师的关心。由他们自己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肯定他们的潜在智慧和能力,激励他们改正缺点弥补不足,用行动关心他们,对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及时进行表扬。其次,大胆重用他们,让他们负责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学生感到老师既尊重他们,又信任他们,明白了老师是在尽力塑造他们,他们就会加强对自我的约束,逐渐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形成一些好习惯。“自我教育”,使“后进生”找到了自信,体验到了被人认可、被人尊重的感觉,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于是积极主动改过,从而最终实现对“后进生”的转变。

二、开展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班级主题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自己各种才能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的交流架起了桥梁,使他们能很好地相容、互助,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的劲头。在自主活动中,他们的人格受到了尊重,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强。活动本身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可以极大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实现教育者所设定的教育目标。我们指导学生开展《自信心的重要性》、《青春畅想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爱我学校爱我专业》、《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活动,通过“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学生受到了教育,提升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构建职校自我管理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依法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管理,严格校风校纪,使自律和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是活生生的、独具个性的,我们的教育和管理必须把制度和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才能激发学生自觉的行为。能力再强的教育工作者,如果只是单枪匹马,想把独具个性的学生管理好,是很困难的,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学校自我管理模式。任何教育和管理的成败,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是否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相对轻松,不需要事必躬亲;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活的能力和积极性,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和实施。

我们已经制定了《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管理制度》、《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借书制度》、《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胸卡佩戴方案》、《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公寓卫生检查及奖励条例》、《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细则》、《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会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条例》、《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奖罚条例》、《南郑县职教中心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德育量化考评细则》等规章制度。这使许多方面的工作有章可循,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引导学生自觉地严格执行这些规范,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四、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各类竞赛,在比赛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

我校每年都要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十佳歌手选拔赛、“五四”文艺汇演、秋季田径运动会、元旦书画展、专业技能展示等大型竞赛活动,同时,广泛开展学生单项体育竞赛、百科知识竞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专业技能比武等各类比赛活动,并且,把各项竞赛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让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强化校纪观念和规范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持续开展的“活动”,赋予了学生强大的、持久的、内在的自我发展动力与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达到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预防、自我矫治的目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得到增强,自我教育达到了目的。

通过实践,我校常规管理逐渐显现出自己的特色,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养成了自我教育的习惯,培养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在终生教育的历程中迈出了可喜可贺的一步,这对于推进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胜斌 李海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一语文论文范文下一篇:评职称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