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研究述评

2023-01-17

管理学界泰斗彼得·杜拉克曾说过, 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都不能管理。时间是高校人才培养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每一个有成就的人来说, 时间是您最重要的资产, 管理时间就是管理你自己。20世纪80年代以后, 有关时间心理学的研究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Britton&Macan等 (1990, 1991) 对时间管理和时间管理行为的探讨开创了心理学家对时间管理的研究先河。

1 时间管理的概念

时间管理是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 而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1], 它是以高效率的完成预定目标和克服浪费时间的因素为目的的自我管理的活动。

结合以上分析, 我认为时间管理是个体正确认识时间价值的基础上, 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的计划、控制和分配任务活动, 达到时间与活动的最佳结合状态, 以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 克服浪费时间内外因素的过程。

2 时间管理的结构

1988年, Bond和Feather提出时间管理五因素模型, 即目的感、有结构的常规行为、当前定向、有效组织、坚持性。针对该模型的不足, 1990年, Macan等人提出了时间管理行为的四维模型, 即设置目标和优先级、机制-计划和安排、时间的自觉控制以及混乱倾向。1991年, Britton和Tesser提出了由短期计划、时间态度和长期计划构成的三因素模型[3]。他们都突出了计划的重要性。2001年, 黄希庭和张志杰从个体支配和利用时间的人格特质角度提出了时间管理倾向的三维理论模型, 包括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 是一种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心理结构的人格特征。

3 时间管理的相关研究

3.1 在心理健康方面

秦启文、张志杰研究的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 主要表现为时间管理倾向高分者与低分者在躯体化、焦虑和抑郁三个因子以及总症状指数上存在显著差异;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维度主要与心理健康中的躯体化、焦虑和抑郁三个因子有显著的负相关, 这与Bond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衡量心理健康的几个指标, 如焦虑、抑郁、幸福感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研究。陈本友等的研究表明,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anjia和Bond的研究均表明时间管理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Nonis等 (1998) 指出时间管理可以降低辍学率, 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和问题解决能力。有效的时间管理将有助于个体平衡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3.2 在人格特征方面

Wessman (1973) 发现个体对时间的态度和利用反映了一种基本的人格特征[3], 更多研究表明时间管理一方面反应了个体独特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如孙圣涛、姚誉羚的研究发现:时间管理倾向与抑郁性、循环性、自卑感、神经质、主观性、非合作性、思维外向性等人格特质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 与攻击性、一般活动性、支配性、社会外向性等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其他的人格特征有着不同的联系, 狄敏、尧国靖和张峰都曾做过时间管理倾向与A型人格的研究, 结果表明大学生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且A型人格的大学生, 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各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B型人格的大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对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3 在任务绩效方面

时间管理可以作为学业成绩的一项预测指标, Britton B.K有关学生的研究则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可以很好的预测学生学业成绩, 同时Eilam和Aharon则是把时间管理看作是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研究证实了成绩优秀学生比中等水平学生在学习中能运用更多的自我调节技巧, 他们是更好的时间规划者和管理者。

同样, 良好的时间管理对员工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如Macan的研究证实, 员工通过时间管理行为所形成的时间控制感可以导致工作压力降低和满意度提高。

3.4 在企业管理方面

人们一直在探索利用、管理时间的方法, 如美国P.F.Drucker提出的有效时间管理方法 (记录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时间和集中自己的时间) , ABC分类法, 21项时间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的SMART原则, 20/80原则, 四象限原则等。在MBA、职业经理人培训教程、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以及企业员工培训中, 时间管理都被辟为专章专题进行讲授, 在这方面有许多专著, 如麦肯基 (R.Alee.Maekenzie) 的《时间管理》, 《跳出时间圈套》 (Mackenzie R A, 顾路详译, 1990) 、《Timemanagement》 (Mancini M, 2003) 、《时间管理》 (Jay R, 胡玲译, 2004) 、《时间管理十堂课》 (Robret W B, 陈玲译, 2002) 等。经过一些行为学家和管理学家几代人的努力, 已将时间管理学发展成了一门学科。

4 时间管理研究的简评与展望

时间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与自我价值感、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心理控制原、A型人格、自信水平, 成就动机、人格特征等因素的相关研究上。最新的成果显示,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有所扩展, 将视野聚集于大学新生的课余时间, 从教育管理的角度对大学新生课余时间管理进行研究。此外, 丁红燕的研究采取了团体辅导的干预方式, 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补充和丰富了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国内时间管理的研究领域正在一步步趋向于完善。未来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心理学领域对时间管理的研究中, 思路稍显局限。除了“时间管理倾向”之外, 未曾提出任何挑战性的概念, 研究思路必然受到了限制, 今后应在此方面多进行发展性研究。

二是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缺乏实证性的研究。如实验法、个案分析法等很少运用。

三是研究范围狭窄, 有待拓展。目前主要集中于企业员工以及管理人员。针对不同的情境研究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和技巧, 同样具有应用价值。

四是研究意义上, 在国外, 很多大学对学生进行了时间管理策略的培训和讲座, 但是国内开设这种时间管理训练的课程很少, 以后应在这个方面有所改进。

摘要:时间管理是对时间的利用和运筹, 本文综述了时间管理的结构、概念和相关研究, 探讨了时间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旨在为时间管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时间管理,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周文忠.大学新生课余时间管理研究[D].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2007, 8.

[2] 丁红燕.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D].硕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 2007, 6

[3] 陈挺, 张晓霞.时间管理倾向同人格及心理健康关系的综述.科技信息.高校讲坛, 2009 (27)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与你同行——一个电大英语教师的感受和思考下一篇: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合成工艺改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