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与职业暴露

2022-11-22

第一篇:医务人员与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最近我院院感控科开展了关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规定》的学习。通过学习,不禁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这些老照片,“非典”。不知大家是否记得那年呢?据全球报告的“非典”病例中,职业分布以医务人员居首位,所占比例高达22.3%,并以青壮年医务人员为主,约占80%,无论是发病人数或死亡人数,都是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史上前所末有的,并且相当一部分是高学历、高职称的医学精英遭受了"非典"感染性职业暴露而发病,或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而今由于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出现蔓延趋势,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正日益增加。然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的这些危险及不规范操作也大大增加了职业暴露风险。通过学习,我很高兴有机会在此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我的一些关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的感受。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认知及现状;

2、原因分析及危险因素;

3、预防措施及处理要点;

4、关于我院职业防hu方面的持续改进。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指的便是我们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因接触了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我们的健康或危及我们生命的一类活动。

医务人员因职业关系,接触致病因子的频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据卫生部门统计,医务人员发生的院内感染是普通人群的2倍。

如图所示,护士在所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占最大比重。据卫生部统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于针刺伤所致。针刺伤、锐器伤对医务人员的威胁时刻存在。

在当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和各种侵入性手术治疗的患者每年有数百万。也许您就是这项技术的执行者。随着各项技术的执行,无形中也增加了由血液暴露引起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机会。每年你所接触的大量病人以及你数以百次可能被血液感染的潜在危险,其严重后果是什么?您想过吗?

我们也在很多报纸上看到过这样的标题新闻:

1、医生害怕染艾滋,误诊病人被晾手术台;

2、丈夫染艾滋病,妻子临产难找医院接生;

3、手术前做艾滋病检查大有必要;

4、某口腔门诊惊现艾滋病感染者。看到这样的标题,个人觉得是我们有些医务人员对于感染防控理解不够,自我防护措施不到位!当然,对于医务人员而言,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不信你看。。

科学报道,每毫升血液中含HBV病毒就有一亿个感染剂量.,感染HIV只需1.4毫微升血液,HBV只需0.4毫微升血液。如果你被感染HBV血液的针头扎伤而又未经免疫的话,你感染的几率为6—30%;如果该病人乙肝e抗原呈阳性,那么你感染的几率将上升到27—

43%。有十四个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你被HIV污染的针头扎伤,受感染的几率是0.29%。尽管你所接触的病人导致你感染的机率相当低,但是不等于0„

这是《羊城晚报》曾经的一则报道,这样的报道每年有很多很多,每一次都那么触目惊心。对于我们医务人员而言真的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如果你真的被含有血液感染的针头扎伤,先不谈你是否已被感染,想想你在心理上能承受那么长、那么多次的检测期吗?曾听过

美国一名被艾滋病病人针头扎伤而被感染的护士lisa,以她的亲身经历为主题所进行的一次演讲,她在窗口期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到的,那种担心、恐惧,焦虑,绝望,以及亲朋好友的疏远,无形中形成了一道隔离墙,心理上的压力远远大于身体及生理上的压力。由此可见,职业暴露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同时对我们的心理、家庭、社会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通过总结学习及临床上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总结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风险因素:1.医务人员防护意识淡漠,防护教育不到位;2. 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临床经验欠缺;

3.手卫生实施不规范;4.安全注射操作不规范;5.医疗废物处置不当

据统计,每30秒钟,便有一名医护人员被污染的针头扎伤。每30秒钟,在您和您的同行中便会发生一次职业暴露。每30秒钟一次也就是每年将近有百万次职业暴露发生。自有医护工作以来,医护人员就不经意地暴露在这些病原菌地威胁之下。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避免职业暴露已经迫在眉睫!

根据这些原因及风险因素我们(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首先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教育,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职业暴露防护的自律性;其次要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及标准,贯彻标准预防原则,加强自我防护;最后医院加强职业暴露预防资金的投入,提供有力的职业安全保障,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而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我们应该准确、规范的做好“标准预防” 从标准预防的概念中我们不难理解到,标准预防既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也强调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以及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病人。因此,标准预防既保护病人又保护医务人员,达到了双向防护的标准。从另一方面理解,它实际上就是对血

液和体液实施全面屏障隔离。隔离的对象为“所有”的病人。对医护人员而言,不管对象是已知或未知血液或体液感染的病人,都应采用标准预防措施。

从学习中我们都了解到了,标准预防的措施就是以下这简单的六点。看似简单,仔细阅读,深入理解,其实它包含了所有基本的预防措施,我相信只要我们能真正规范的做好标准预防措施,那么职业暴露几率一定会大大减少。举个例子吧,时间来到了1988年的初春,如果您是上海老一辈的人,您一定记得那一场突如其来的甲肝大流行吧。元旦刚过,甲肝患者不明原因的大量增加,它一时间打乱了上海这座大都市的正常生活。空前拥挤的医院,实在无法接收下那么多的甲肝患者,以致工厂仓库,甚至是旅馆和学校教室都成为临时的甲肝患者安置点,分管卫生工作的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同志及她的同仁们采取了多种办法也无法在第一时间控制疫情。这场疫病流行,整整持续了2个月,甲肝感染者超过35万人,死亡31人。疫情最后能得到控制,那正是因为他们最后抓住了关键点,甲肝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他们的措施便是,普及手卫生知识,在那时你在上海的每一个公共场合你都能看到一块小小肥皂的存在,时刻提醒着上海人饭前饭后、便前便后都要洗手,就这样,疫情在3月初就得到了基本控制。从另一个角度看,难道不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标准预防,使这场突如其来的甲肝暴发流行可谓告终吗?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工作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现在,我所在的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正严格按照《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规定》的要求工作着。我院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规定设有“职业防护管理”文档,有“医务人员医疗锐器伤害登记表”,对医务人员的

职业暴露做好了一个全面详细的备案登记;我院设有总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各个科室也都有针对自己科室特点的感染管理手册,在科室最明显的地方摆放着科室特色的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以及职业防护措施,这些都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做好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每年体检,我院的医务工作者的乙肝表面抗体都是阳性的,那是因为我们都注射的了乙肝疫苗,采取了主动免疫;在我院的日常工作中是强制使用一次性口罩,特殊科室(感染科)使用N95口罩;实施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操作时一律带一次性无菌手套;感染科,ICU等科室的每个病房和病床前都备有快速手消毒剂,方便卫生手消毒;每个科室都配备了齐全的洗手设施,每次洗手都严格按照六部洗手法洗手;这是我院医务人员的一些洗手瞬间,你看,你在洗手,我在洗手,他在洗手,她也在洗手,今天我们都在洗手,您洗手了吗?记得一定要按这六步洗手法进行哦。在我院,医务人员每次操作后按常规正确分类处置好医疗垃圾,并使物品处于备用状态,清洁物品与待消毒物品分开放置;进入病房的用具都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再进入清洁准备间;护理特殊病人(H7N1)是穿隔离衣,带防护口罩,护目镜等;同时保证每个病房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物品的表面,以及用循环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空气,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不同病种分区放置,加强患者隔离及疾病的宣教指导,切断了传播途径。这些措施是我们工作中一些微小的工作,可是就是这些微小的工作组成了我们的日常工作,我们的理念是从小事做起,从小事防起,用这些精细化的措施保护好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保护好我们的每一位病友,使我们的职业暴露几率大大降低。

总之职业防护是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在

今后的医疗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牢记:在绷紧职业安全这根弦的同时,要加强职业防护知识的学习,更要增强自身抵抗力,接种各种疫苗,最关键的是要养成一个好习惯。一位哲人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一个好的习惯、一个规范的操作永远是我们的最佳保护神 。谢谢大家!

第二篇: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制度与防范

一、预防感染的紧急处理措施

1、医护人员在手术、注射等治疗过程中接触到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血清后应立即采取抗感染措施:

①局部消毒处理: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清洗,禁止进行伤口处止血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或者浓度为5%/L(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干净。

②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免疫蛋白1支(400U),3─4周后在加强注射1支(400U)。

③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者由科室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经批准后在6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2、医院员工在工作中不慎外伤,应立即转相关科室进行伤口处理,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支(1500U)。

3、医院员工如在医院公共食堂就餐后发生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应立即转肠道门诊诊治;如群体发生消化道症状,应查明原因,切断传播途径。

4、医院员工如出现发热(T38℃以上)、疼痛、咳嗽、咳痰、胸痛等呼吸道症状,应检查血常规、胸片或透视,如不能确诊,需转呼吸科或感染性疾病科进一步明确诊断。

如群体发病应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及时分离病原体以明确诊断,有利治疗。

5、诊断为传染病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管理、上报。

二、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的报告和登记

1、报告:

医务人员一旦发生锐器损伤的情况,应于2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填写《医疗锐器伤报告记录单》

2、登记内容:

医务人员职业损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损伤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损伤源种类和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详细通信地址,包括亲属的姓名及详细通信地址;损伤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监测及随访情况。

3、医院感染管理科除对刺伤职工进行血样监测外,并追踪随访3个月。

第三篇:医务人员锐器伤防范与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

2010-11-29 10:08:54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推荐

作者:韦美爱,胡素英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

【摘要】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和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对 53 例医务人员锐器伤和职业暴露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45% 的锐器伤与职业暴露发生在护士,发生 原因前三位是输液注射结束拔针时、 手术和抢救病人时、 在处理医用废弃物时。 锐器伤和职业暴

露后均进行紧急和进一步处理, 追踪半年,

未发现感染个案。 结论

增强职工职业暴露防护意识, 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

发生损伤和暴露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感染。

【关键词】

医务人员

锐器伤

职业暴露

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工作中常见的一种职业损害, 常导致医务人员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 我国

是肝炎的高发区,艾滋病病毒 (HIV) 的感染流行在我国也进入快速增长期,由于医院特定的工作 性质,使医务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国家卫生部 2004 年 4 月发布了《医务人员艾滋

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 试行 ) 》 ,

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在医疗和护理工作中预防 HIV 感

染的警惕性,同时对具有暴露危险的医务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增强防范意识和了解防范措施。

医院职工对职业危害越来越关注, 笔者就我院 53 例锐器伤和职业暴露调查追踪结果作如下报告。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6 年 1 月~ 2007 年 6 月医院在岗职工,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保洁 员、行政后勤人员等。

1.2 调查方法

医院职工发生锐器伤或职业暴露后填写医院设计的《锐器伤与职业暴露登记 表》,登记表内容包括暴露者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工作类别、工作年限等,

以及暴露情况,如暴露原因、方式、利器类别、损伤程度、处理方法等。

1.3 统计方法

计算构成比。

2 结果

2006 年 1 月~ 2007 年 6 月共收到锐器伤和职业暴露报告 53 例,其中锐器伤 46 例, 7 例为

黏膜暴露。

2.1 锐器伤与职业暴露人员职业分布

见表 1 。表 1 53 例锐器伤与职业暴露人员职业分布

2.2 锐器伤与职业暴露人员工作年限

见表 2 。

2.3 锐器伤与职业暴露原因

见表 3 。

2.4 刺伤锐器种类 依次为输液头皮针 20 例

(43.48%) ,注射针 14 例

(30.43%) ,血糖仪针头 4 例

(8.70%) ,

缝合针 3 例

(6.52%) ,手术刀片 3 例

(6.52%) ,玻璃划伤 2 例

(4.35%) 。

2.5 锐器污染情况

HBV 阳性 14 例, HIV 初筛阳性 8 例 ( 最后确诊阳性 1 例 ) , HCV 阳性 2 例, HCV 阳性合并梅毒 2 例,未发现血源性传染病 17 例,未做检查 10 例。

2.6 处理后追踪观察结果

53 例锐器伤和职业暴露患者受伤后 1 周、 3 个月、 6 个月追踪检查

乙肝两对半、血检五项,均为阴性。表 2 53 例锐器伤与职业暴露人员工作年限表 3 53 例锐器伤

与职业暴露原因

3 原因分析

3.1 医生和护士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护士是发生针刺及感染经血源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 群体 [1] 。本次调查发现护士是医院锐器伤最多的工种,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一致,这与锐器接 触率有关,护士承担各种注射、整理利器等工作。其次是医生,在医院,医生和护士是维持医院

正常运转的重要力量,

同时也是职业暴露的主要群体, 管理部门在开展安全防范教育、 学习标准 预防知识、

监测职业暴露人群时, 应重点关注医生和护士。

锐器伤高发生率在低年资职工, 发生

的原因与工作粗心、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有关。

3.2 针刺和锐器伤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

职业暴露包括经皮损伤暴露和黏膜接触暴露

两种,其中又以经皮损伤暴露为多。本次调查显示,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中,皮肤、黏膜接触暴 露 7 例,针刺和锐器伤 46 例。这一结果与国内针刺伤发生率报道 [2] 一致。表 3 显示,医护人员

发生职业暴露时正在执行的操作多与针头和锐器有关, 大多是在工作中不慎被针头、 刀片、 玻璃

等锐器刺伤。其原因除工作忙、不小心、操作不规范外,还与处理锐器环节不合理、不使用防护

设备有关。因此,如何科学地调配和应用人力和物力资源,医院相关领导的重视和介入是关键。

3.3 职业暴露对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协

本次调查锐器污染情况发现,超过一半确 定为含传染病人血液、 体液,

有些患者出于保护自已的隐私权而拒绝检测, 无法确认其感染状况,

难以采取针对的预防治疗措施,对暴露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本次调查追踪观察结果 53 例暴

露者目前暂未发现被感染现象,

但有些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潜伏期数年, 对发生暴露者的心理影响 有时是长期的,

甚至影响到对本职工作的热爱。

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及时给予关心和心理疏导, 承

担相关的治疗检查费用,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4 防范

4.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职业暴露的防护关键在于安全意识的培养。目

前,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已被多个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3] ,不同层次

的医务人员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不同,因此教育培训应具有针对性。

4.2 规范操作行为是降低锐器伤的重要环节 锐器伤虽然不可完全避免,但有 62% ~ 80% 是

可以通过采取措施预防的 [4] 。推广 “

标准预防 ”

,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 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 采取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 遵守安全操作和指引。 科

室应备足防护用品,包括眼罩、口罩、手套、隔离衣等,操作时做好防护。

4.3 暴露后处理

所有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均按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 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 试行 ) 》中的职业暴露处理措施进行处理: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

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果有伤口,在伤口四周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然后再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再以 75% 酒精或 0.5% 碘伏消毒创面。伤口紧急处理后,再根据病

人感染情况及伤者自身机体免疫状况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对于受 HBV 污染的锐器伤者,接

受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被 HIV 污染针头刺伤者,应及时向 HIV 职业暴露安全药品 储备点报告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必要性方案。

4.4 加强针器废弃物处理及丢弃过程的管理

锐器伤多发生在操作后的整理用物和处理使用 过的针头的过程中、

以及使用过的针头尚未放入针器收集盒时、 回套针帽等, 为避免针刺伤的发 生,

护士在手持无针帽的注射器时,

行动要特别小心,及时放入密闭式的锐器收集器, 严禁回套 针帽操作,

强制性要求使用锐器收集盒。

尽管防护用品及锐器箱等是成本性支出耗材, 但使用这

些产品可增加安全性, 科室管理者必须意识到, 与发生 1 例导致血源性感染疾病职业暴露所致的

人力财力损失相比,使用安全产品的花费要少得多。

4.5 建立预防体系

常规对新职工进行上岗前体检,并做好疫苗接种。在职职工定期体检, 除 HBsAg 阳性及抗 -HBs 阳性外,

其他医务人员按计划进行常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提高员工的

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

4.6 建立健全的职业暴露管理体制

医院根据相关文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锐器伤和职业 暴露的报告、 处理、

跟踪及反馈制度,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职业暴露管理工作。 医务人员发生

锐器伤后应立即做紧急处理, 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报告感染管理科,

查找病人资料和尽可能收集 病人血液标本并检测, 根据锐器种类、 污染状况、

受伤程度以及伤者自身免疫状况等进行针对性 的预防治疗并追踪观察至少 6 个月,锐器伤档案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统一管理。

第四篇: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

一、职业暴露的预防

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

5.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6.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7.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人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8.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均焚烧处理。

二、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皮肤或粘膜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时

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4小时内注射HBIG并一周后接受HBV疫苗注射

24小时内注射HBIG,并补一剂疫苗

24小时内注射HBIG并继续完成疫苗注射

暴露后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一年定期追踪肝功、Anti-HCV 医务人员预防注射长效青霉素

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

继续追踪肝功能

医务人员抽血检查Auti-HIV可先服用双汰芝

暴露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定期追踪

被针头或锐器刺伤时

1、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2、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伤口,之后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消毒,包扎

不需要注射疫苗或HBIG

向科室负责人及感染管理科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核实病人带病情况,暴露者必要时检查相应的抗原及抗体 Anti-HIV、HBV Mark、Anti-HCV、TP

病人HIV(+)病人HBV Mark阳性

病人Anti-HCV(+)病人TP(+)(活动期)

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

医务人员HbsAg(-)Anti-HBs(-)未注射疫苗

医务人员HbsAg(-)Anti-HBs(-)已完成疫苗注射未产生 医务人员HbsAg(-)Anti-HBs(-)正接受疫苗注射未产生 医务人员AntiHCV(+)医务人员Anti-HCV(-)

暴露后六个月、一年,追踪

第五篇: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制度

为了维护职工权益,保障职工医疗安全,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

1. 为了维护本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和处置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制定本管理制度。

2. 医务人员从事治疗,护理以及工作人员清理医疗垃圾的过程中意外被锐器刺伤或有可能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等感染。

3. 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根据传播途经,建立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时机。

4. 与锐器伤有关的操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严格按照医疗感染性锐器废弃物处理。

(2) 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

(3) 禁止将针等锐器徒手传递。

(4) 禁止针头等锐器物复帽,必须复帽应采用单手复帽。

(5) 将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刀片等锐器物,放入耐刺防水的专用收集合内。

医务人员暴露处置制度

一. 暴露部位的处理原则:

1. 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或2%碘酊,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暴露后预防。

二. 暴露后的报告:

1. 报告科室负责人(医生向科组长报告,护士或工勤人员向护士长报告)。

2. 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科室提出处理意见,后送交院感科。

3. 院感科尽快到现场,做出初步评估情况,及处理意见,并进一步向院领导请示下一步处理方案。

追踪记录

1. 首先确定病人是否具有血源性传染病,如(HIVHBVHCV及梅毒等),如未进行检测应向患者进行检查。

2. 院感科应督促当事人按照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血清学追踪检测时间表进行监测随访,并追踪确认化验结果。

3. 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应为职业暴露当事人严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当事人的情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优秀导购员工作总结下一篇: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